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品】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精品】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精品】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精品】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关键字】精品

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一、把狗教成神经症: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中,首次发现了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为了计量狗在实验期间分泌唾液的量,他为每一只实验的狗做了一个小手术,即改变了一条唾腺导管的路线,唾液通常是通过一条唾腺经过导管流入狗的口腔的,巴甫洛夫改变了这条导管的线路,使它通到体外。这样,就可以接取和计量由导管滴出的唾液。

待狗的手术口愈合后,巴甫洛夫便开始实验,他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这说明狗是健康的,具有流涎反应。但不久后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听到助手送食接近它时,即使没有看到肉,没有吃到肉也会流口水。

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按蜂鸣器。于是,这声音就如同让狗看到肉一样,也会使他们流下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亦如此。说明狗形成了条件反射(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望梅止渴一提到过节送礼就会想到脑白金)。

后来,巴甫洛夫用圆形的图片代替铃声,让经由条件化后的狗看到纸上所画的正圆形的图画而会流口水,但看到椭圆形图形不留口水。

假如实验者故意把圆形图片逐渐改变趋向于椭圆形,结果变成又不像正圆也不是明确的椭圆形,处于两者之中,模棱两可,难以判断狗就会变得焦虑而乱吠,乱流口水,简单的实验都无法完成。虽然给予休息一段时间,仍不能轻易恢复,犹如患了焦虑症一样。

二、吊胆的羊:

假如让一只羊的前肢触电,但每次在通电之前给予事先的警告信号,如铃声,这只羊就会养成一个习惯,听到铃声就会提高警觉,赶快把前肢举起,免得被触电,而没有听到铃声时,就认为不会触电,继续随意运动。可是假如对于这样一只已经被(条件化)训练好的羊,突然改变一个方式,即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给予铃声警告,而是突然给予触电,结果这只羊就不得不随时提心吊胆,把前肢一直弯曲,以便能及时躲躲被触电。如此一来长期处在战战兢兢状态下的羊,就出现一些慢性焦虑症的症状。

提示:不能预先知道危险来临的时间,比预先知道危险的来临而造成的伤害更大。面对亲人的死亡,突然死亡和患病慢慢去世对人的造成的伤害更大。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三、内心矛盾的猫:

1943 年马瑟曼训练猫去按开关,以便获得食物。次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后,当猫去按开关,有时就突然给予电击,使猫感到痛苦,但有时却没有,猫按到开关获得食物。结果,猫处在又想按开关获得食物而又害怕触电的矛盾的情况中。这只猫出现了许多躯体性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四肢僵硬,如同注射了肾上腺素。

提示:内心面对极端矛盾,难于处理应付时,可以促成焦虑神经症的病状。

四、负担沉重的猴子:

1958 年布雷迪对猴子进行了一套实验。他把猴子固定坐在特制的椅子架里,让猴子四肢能自由活动,能随意伸手取食,但整体躯体却被捆住不能离开特制的椅子架。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猴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猴子,每隔20 秒就在其脚上加以电击。然后训练这组猴子在每隔20 秒的期间里,去按一个开关就能免受电击。也就是说,假如这组猴子能提高警觉,每隔一段时间记得去执行该做的任务按开关就能免遭电击。这样的实验进行了6 小时,休息 6 小时后又恢复实验持续进行20 天,结果发现有些猴子发生胃溃疡而死。对照组的猴子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实验,只是不能按开关来控制电击,结果没有猴子发生胃溃疡死亡的例子。

提示:这个实验是模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制定的,即:必须时时提高警觉而按时去执行该完成的课题,间接的提示长期的紧张生活会促成胃溃疡等心身疾患的发生。

五、恐惧形成实验

被试:阿尔伯特,7 个月-11个月

第一次实验:华生给阿尔伯特一只白鼠时,阿尔伯特不怕并伸手摸,当阿尔伯特正摸白鼠时加进一根钢棒尖锐的声音,阿尔伯特吓了一跳,脸躲进被子里。

第二次实验: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摸白鼠时再给一声音刺激,阿尔伯特由于害怕而哭泣。

一周后: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无接进倾向;白鼠靠过,他缩回手;白鼠再接近,阿尔伯特就哭并看爬开。

兔子和白都产生了与白鼠一样的效果。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历史文化学院 王璇 20120401068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也是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代表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以斯金纳为首。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虽然还没有很深入,很完整地去学习行为主义,但是从老师上课的讲授知识中却了解到了一些。作为一位师范生,我觉得行为主义对教育的启发很大。华生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的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对老师的教育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再看我们的教育,都说环境造就人。而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要懂得给学生创造一些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接下来我且从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语言报告法和测验法来展开细说。 客观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则者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象等辅助手段进行。在教育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在炎热的夏天下午上课学生是很困的,经常会显示出一幅慵懒和疲劳的状态,这时候就要求老师要会观察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少讲一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寓教于乐,如可以让学生做游戏或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另外,老师在平时也要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多观察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一些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与外界人群的相处逐渐扩大,就免不了会交友不慎,染上一些陋习,出现赌博、吸烟等不良现象,在学校拉

最新发展心理学笔记讲义: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发展心理学笔记讲义: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包括华生的老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个共同性:①强调行为,反对以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为研究对象; ②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的; ③连续论 一、老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 生平: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1914年读到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和思想,进一步把它作为理论基石 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37岁) 1929年学术生涯结束(51岁) (一)基本观点: 机械唯物论 1、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2、心理形成过程就是S-R链形成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观 1、环境决定论 白板说:儿童生来类似一块“白板”,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学习在此

之上建 立S-R联结的过程。 2、连续论: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过程,因而不呈阶段性。 3、研究:利用条件反射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 被试:B.Albert11个月 4、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万能论) ①反对统一标准,提倡个别对待 ②反对体罚儿童 ③要求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④强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护理 ⑤提倡对儿童青少年施行正确的性教育 二、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1948-1974年间发明了“斯金纳”箱 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科学奖-国家科学奖 199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年会授予的心理学毕生贡献奖 (一)核心观点 1、心理形成过程是S-O-R,认为心理形成过程中存在主体内部的中介作用 2、主张研究儿童的操作性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中文摘要: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按照行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把它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者主张放弃意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代表人物为华生;新行为主义者不像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代表人物斯金纳;新的新行为主义者把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门外的心理学概念,如意志、思维、心象等回归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趋向认知、整合吸收和突出社会内涵,代表人物班杜拉。 关键词:行为主义S-O-R 中介变量迷津实验 引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外化的一个表现(行为)进行研究。三大行为主义各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是小阿尔伯特实验、什么是巴普洛夫狗实验、什么是斯金纳程式教学、什么是托尔曼迷津实验以及班杜拉攻击行为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以及它们所支持的观点是什么?本文即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正文:

一、早期行为主义 (一)时间:1913年—1930年 (二)主要特点:早期行为主义,又称古典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人的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三)理论验证: 1、小阿尔伯特实验 华生把行为和引起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为:刺激(S)和反应(R),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在华生的情绪理论中,他采用条件反射了来研究情绪的发展变化,这就不得不提到华生著名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实验开始时,给被试呈现白鼠,被试不时触摸它们,没有恐惧。触摸到白鼠时,响起巨大的声响,被试停止动作。当再次触摸白鼠,第二次响起巨大声响,他张口大哭。几次实验之后,即使没有高声,孩子也表现出对白鼠的恐惧。接下来,实验者将带毛发的东西,如兔子和毛衣呈现在他面前,他也感到害怕。除条件刺激白鼠外,其他刺激单独使用时不以重声来强化,则扩散消失,只对白鼠保留反应。在实验中,巨大声响(无条件的刺激) →恐惧(无条件的反应) 属于自然反应;在配对它们期间,鼠(中立刺激) + 巨大声响(无条件的刺激) →恐惧(无条件的反应);鼠(条件刺激) →恐惧(条件反应) 形成条件反射。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个体行为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而不是遗

行为心理学 超全 完整版

行为心理学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

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行为心理学集锦,教你如何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 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毕业设计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摘要: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Behaviorist Theory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是由于强化练习而形成的行为潜力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行为主义,当一个人学习时,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增加了他的行为储备,而且所增加的行为内容还将保留在个体中。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的研究,如何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行为主义人格发展学校教育学生人格培养 一引言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行为方式的组合,对人格的研究应该是对个体特殊学习经历和独特遗传背景的系统考察,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呢? 二行为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

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一、把狗教成神经症: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中,首次发现了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为了计量狗在实验期间分泌唾液的量,他为每一只实验的狗做了一个小手术,即改变了一条唾腺导管的路线,唾液通常是通过一条唾腺经过导管流入狗的口腔的,巴甫洛夫改变了这条导管的线路,使它通到体外。这样,就可以接取和计量由导管滴出的唾液。 待狗的手术口愈合后,巴甫洛夫便开始实验,他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这说明狗是健康的,具有流涎反应。但不久后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听到助手送食接近它时,即使没有看到肉,没有吃到肉也会流口水。 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按蜂鸣器。于是,这声音就如同让狗看到肉一样,也会使他们流下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亦如此。说明狗形成了条件反射(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望梅止渴一提到过节送礼就会想到脑白金)。 后来,巴甫洛夫用圆形的图片代替铃声,让经由条件化后的狗看到纸上所画的正圆形的图画而会流口水,但看到椭圆形图形不留口水。 假如实验者故意把圆形图片逐渐改变趋向于椭圆形,结果变成又不像正圆也不是明确的椭圆形,处于两者之中,模棱两可,难以判断狗就会变得焦虑而乱吠,乱流口水,简单的实验都无法完成。虽然给予休息一段时间,仍不能轻易恢复,犹如患了焦虑症一样。 二、吊胆的羊: 假如让一只羊的前肢触电,但每次在通电之前给予事先的警告信号,如铃声,这只羊就会养成一个习惯,听到铃声就会提高警觉,赶快把前肢举起,免得被触电,而没有听到铃声时,就认为不会触电,

继续随意运动。可是假如对于这样一只已经被(条件化)训练好的羊,突然改变一个方式,即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给予铃声警告,而是突然给予触电,结果这只羊就不得不随时提心吊胆,把前肢一直弯曲,以便能及时躲避被触电。如此一来长期处在战战兢兢状态下的羊,就出现一些慢性焦虑症的症状。 提示:不能预先知道危险来临的时间,比预先知道危险的来临而造成的伤害更大。面对亲人的死亡,突然死亡和患病慢慢去世对人的造成的伤害更大。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三、内心矛盾的猫: 1943 年马瑟曼训练猫去按开关,以便获得食物。次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后,当猫去按开关,有时就突然给予电击,使猫感到痛苦,但有时却没有,猫按到开关获得食物。结果,猫处在又想按开关获得食物而又害怕触电的矛盾的情况中。这只猫出现了许多躯体性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四肢僵硬,如同注射了肾上腺素。 提示:内心面对极端矛盾,难于处理应付时,可以促成焦虑神经症的病状。 四、负担沉重的猴子: 1958 年布雷迪对猴子进行了一套实验。他把猴子固定坐在特制的椅子架里,让猴子四肢能自由活动,能随意伸手取食,但整体躯体却被捆住不能离开特制的椅子架。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猴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猴子,每隔 20 秒就在其脚上加以电击。然后训练这组猴子在每隔 20 秒的期间里,去按一个开关就能免受电击。也就是说,假如这组猴子能提高警觉,每隔一段时间记得去执行该做的任务按开关就能免遭电击。这样的实验进行了 6 小时,休息 6 小时后又恢复实验持续进行 20 天,结果发现有些猴子发生胃溃疡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知识学习理论的学习知识观,知识学习观与教学方案观

教育心理学作业 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并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理解和看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为了使大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先反省一下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观。 在学习和教学行为中,我们都隐含着一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当我们教授科学知识时,会对学生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里,我们用“发现”而不是“发明”。 我们说“牛顿发现了什么定律”,言下之意,牛顿的理论就如同石油、煤矿、金矿、银矿一样隐藏在世界某处,在牛顿之前是客观存在着的,后来被牛顿找到而已。这意味着,我们在无形之中将牛顿的理论当作一个东西来看待。 为什么在教学中常常把知识当作无形的东西看待呢?那是由我们头脑中的一般认识论观念造成的。我们坚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我们面前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着的,不管我们在不在屋内,它都在这里。也就是说,这张桌子的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知识是什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联系的能动反映。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把“能动”两个字漏掉了,换成了“直接、被动、简单”。知识于是就变成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简单而直接的反映。人脑就好像一部照相机或一面镜子,有关桌子的知识,不过是人脑中映射的桌子的底片、镜像而已。由于外在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的,有关桌子的底片或镜像也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也是确定的、绝对的。根据这一隐喻来看前面所举牛顿的例子,牛顿的理论是一个客观的、确定的、绝对的东西。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反映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史)

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处在研究意识还是研究行为,或者是研究意识和行为的争论中。从洛克和贝克莱到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意识的,但是活着的有机体还有另一种资料,也是研究意识的学者感兴趣的,就是行为的资料。笛卡尔认为动物的动作是无意识的从笛卡尔以后,有很多人坚持这种观点。然而,动物行为继续引起心理学家的兴趣,因为这种行为似乎是有目的性的,因此是带有意识的特点。这些心理学家也有极少数人否定动物的意识像笛卡尔,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应该致力于行为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华生巴甫洛夫等。当然还有很多人主张心理学必须兼用这两种资料,当行为不足时可利用意识,意识不足时可利用行为,而单用一种技术如以意识内省为根据的语言报告,或非语言的行为的观察是不完全合适的。但是内省是受动机影响的,但在机能心理学的世纪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利用一切可能的技术如内省的语言的行为的而不理睬认识论。由于意识和行为的关系使我们有可能再信息足够时,任意把意识的资料转化为行为的资料。内省需要语言的报告,而语言的报告却就是行为,被试描述他自己的意识,而描述本身就是行为。任何一个实验者只要充分知道他的内省实验的经过情况,他就能够将意识的资料转化为行为的资料,这种实践曾被称为操作的还原,因为它以观察的操作本身代替了观察的对象。 华生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即S-R心理学。1913年他发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论文是行为主义诞生的正式宣言,他对传统心理学方法和理论框架提出了公开的挑战,并阐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1919年他出版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一书,系统阐明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华生和詹姆斯、安吉尔一样坚持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 华生认为,如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就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要想使心理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把观察到的客观行为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即主张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 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行为既S-R的联结,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物理引发行为的原因多复杂,最后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这样,全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由一些物理化学变化所引起的另一些物理化学变化而已。华生从严格的决定论出发,认为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而一定的反应也必然来自一定的刺激,因此可以通过刺激推知反应也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所以要确定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规律,以便预测和控制行为。 华生认为,反应有内隐或外显、遗传或习惯的之分,因此可把反应分为四类:⑴外显的遗传反应,如抓握;⑵内隐的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⑶外显的习惯反应,如游泳、打球等;⑷内隐的习惯反应,如思维活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华生在心理学方法上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法。华生认为一个人除了能对自己进行内省观察外,决不能对任何人进行内省观察。而在对自己内省观察中,也缺乏一致的标准,所以内省会给心理学带来分歧和混乱,应该大力提倡客观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完整版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教育心理学作业 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并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理解和看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为了使大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先反省一下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观。 在学习和教学行为中,我们都隐含着一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当我们教授科学知识时,会对学生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里,我们用“发现”而不是“发明”。 我们说“牛顿发现了什么定律”,言下之意,牛顿的理论就如同石油、煤矿、金矿、银矿一样隐藏在世界某处,在牛顿之前是客观存在着的,后来被牛顿找到而已。这意味着,我们在无形之中将牛顿的理论当作一个东西来看待。为什么在教学中常常把知识当作无形的东西看待呢那是由我们头脑中的一般认识论观念造成的。我们坚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我们面前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着的,不管我们在不在屋内,它都在这里。也就是说,这张桌子的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知识是什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联系的能动反映。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把“能动”两个字漏掉了,换成了“直接、被动、简单”。知识于是就变成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简单而直接的反映。人脑就好像一部照相机或一面镜子,有关桌子的知识,不过是人脑中映射的桌子的底片、镜像而已。由于外在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的,有关桌子的底片或镜像也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也是确定的、绝对的。根据这一隐喻来看前面所举牛顿的例子,牛顿的理论是一个客观的、确定的、绝对的东西。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反映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简介

行为主义心理学简介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

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讨论报告 行为主义既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或流派,又是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方法论。作为一种理论或流派,它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所创立的一种体系;作为一种方法论,它指的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面的客观主义倾向。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流派还是一种方法论,行为主义的影响都是其他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所不能及的。 1913年华生发表的《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宣言。同样的,行为主义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这些包括哲学背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思想方法的影响,新实证论的影响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自然科学背景(谢切诺夫有关反射的研究,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别赫捷列夫的反射学),心理学背景(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对立,机能心理学对意识作用的贬抑以及机能心理学的客观化倾向),社会背景(20世纪初美国社会化大生产和历史条件,政治气氛和意识形态方面,美国政府需要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统一美国人的思想,并从行为上控制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行为主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继承和发展了机能心理学贬抑意识的思想传统,吸收动物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模式,以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取代了意识和心理的研究,创立了行为主义。他关于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学的性质,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他决意的抛弃意识的探讨。(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意识,还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首先他对传统内省法的批判;其次主张客观方法,这主要有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等;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否定意识的必然结论。(四)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观点与主张:①关于本能,早期的华生承认它,后期又抛弃它,这是华生心理学上的一大矛盾;②关于情绪,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模式的反应。它是条件反射的结果;③关于思维和言语,他认为语言和思维没有根本的区别,两者都是言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体会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体会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这个美国的心理学派别是“顺应”当时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俨然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姿态出现的。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意识,还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典的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经典的条件作用又叫应答条件作用或巴甫洛夫条件作用。他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最后能引起原来只有无条件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这就是初级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初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又可以引入一个新的中性刺激建立次级条件反射。由于人具有概念和词语能力,可以用概念和语词替代任何具体的刺激物,所以人能够以语词建立极其复杂的条件反射系统。华生曾经认为,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单位,意思是一切行为都可以通过分析还原为一个个(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这一看法后来由于对操作性条件作用和其它学习形式的发现被推翻了。但经典的条件学习的确是许多行为的获得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例如学生考试焦虑的形成:学生会对家长和教师的批评感到害怕,从而产生焦虑。如果学生考试失败后,家长和教师不会对其做出不良反应,学生是不会产生焦虑的,但是,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家长和教师对其进行惩罚和批评,学生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这两种刺激经反复多次配合作用于学生时,就会使学生产生了一考试,就会产生焦虑的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又叫工具性条件作用。它的关键之处是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这个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由有机体引起的事件。这个事件对有机体可能是积极的,有适应价值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非适应价值的。不管是哪一种,这个事件都会对有机体继后的反应有影响,如果事件具有积极价值的话,有机体会更倾向于做出同样的行为,如果具有消极价值的话,则会抑制该行为。这自然是一种学习,通过这种过程,有机体“知道”了行为与后效的关系,并能根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 虽然许多与情绪反应相联系的行为和习惯可能是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结果,但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更大范围的行为类型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获得的。既然人们的行为是由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学术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理论上的先行者: 迪卡儿:动物仅是占有空间的机械,它的动作只是机械作用;人也是机器,只不过在身体之外又加上了有意识的灵魂。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时代精神: 客观主义潮流。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神秘主义受到挑战。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学前1401 林忆嘉141003118 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 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行为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否定一切关于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理论、发展、代表人物、心理、探索 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13年,创始人华生J . B . Watson。该学派反对心理学探讨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S(刺激)-R(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坚持客观研究法,面向生活,冲击了内容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一、发展过程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二、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比较丰富,主要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和社会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是把生理学中的条件反射法引入到心理学中对行为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言语报告法即被试报告其体内的变化,又称口头报告法。行为主义的测验法是测验被试对刺激情境所作出的反应;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有语言缺陷的人身上。行为主义的社会实验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行为主义原理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考察社会情境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主要贡献 1、行为主义对个别心理辅导的贡献。 2、行为主义在理论与技术上已经形成了—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技术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行为主义治疗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将已知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心理辅导,将心理辅导引入科学的范畴。 4、行为主义的治疗目标明确,这种目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治疗的针对性强。 5、行为主义已经发展出许多治疗技术其他学派的治疗,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相比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行为主义作为西方教育心理学中影响重大的学习理论,对语言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简要回顾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外语教学;外语学习 1.引言 外语学习在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语言作为思维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法,它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行为主义作为20世纪西方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对语言的学习和教学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行为主义的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随着逐渐形成。虽然行为主义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收到了许多其他流派的质疑,但在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语言学习理论中,它仍然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1行为主义简介 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行为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否定一切关于精神的重要性。其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他们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它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并发展成以后几十年间美国甚至世界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一大学派。 2.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初期,俄罗斯科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不间断的使用叉子碰撞形成的声音使狗形成分泌唾液的习惯,即根据特定的刺激条件做出反应,形成一个“刺激-反应”的理在此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制约”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能够解释人的很多行为。人因为条件反射而处于一种自动化了的或半自动化了的状态。但是,如果这种条件反射产生负面作用的话,就会引起强迫症状,焦虑或惊恐发作。不良习惯、辍学或恐怖多由此形成。 对于在无意识中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弊病、恶习或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治疗和咨询时可以使用反条件刺激予以清除和击退。 行为主义关于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奖励、惩罚、反馈、模仿、替代强化等概念和原理,为行为主义心理咨询疗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其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反映—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反映过程。实验研究证明,人的反映可以用语言声音或手势代替具体的强化物。同时,在实际治疗中,只要治疗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这种行为就会获得强化,反之就会消退。若施以惩罚,则会加快消退的速度。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与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⑴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⑵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象。 ⑶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⑷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一定的型态。 二、行为主义疗法 1、放松疗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疗法是放松疗法,又称为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 近年来,放松训练发展了五大类型: (1)渐进性肌肉放松。渐进式的肌肉放松,是一种先刻意紧张然后再放松的方式。如此一来我们才可以去区辨紧张与放松两种不同的状态。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很简单的、自己可以练习的放松技巧——肌肉放松:平躺在床或者地板上,深深吸一口气并且停住。同时间将你的双脚、双手举起离开地面约30公分。紧绷你全身的肌肉,并且让这种紧绷的感觉停留大约5秒钟,然后将放下双手与双脚,随着气缓缓吐出慢慢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接下来,轻松的想象自己好放松,放松得好像要陷入地板里头一样。带着这样放松的感觉,从头到脚再体会一次,你的感觉如何? (2)自生训练。自生训练是指练习者按照自己的意愿,使自身产生某种生理变化的一种

(完整word版)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 一、人物生平 1878年1月9日,华生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他在这里的一所小学接受早期教育。16岁时,华生进入了格林维尔的福尔曼大学学习哲学,5年后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后到芝加哥大学跟杜威等人学哲学,又改师从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安吉尔、神经学家唐纳森和生物学家洛布等人。 在安吉尔的影响下,华生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1903年以题为《动物的教育》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08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工作的十二年是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时期。1913 年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正式诞生。1914年出版第一本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少校。 1920年华生中断了他的学术生涯,这是心理学界的一大憾事。当时他和女助手罗萨莉雷纳正在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的试验研究,结果造成了婚外情,成为轰动美国的丑闻。他不得不离开学术界而转投商界,他过人的才华在广告业得到了施展,开创了又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任美国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沃特森·汤普森公司副总裁。 1945年从广告业退休。1957年美国心理学会因华生对心理学的重大贡献,授予他一枚声望很高的金质奖章。1958年9月25日华生逝世,享年80岁。 二、主要观点 (一)心理学是研究可观察行为的学科 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客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跻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于是,华生于1908年和1912年首先在美国心理学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心理学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和精神。 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