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5篇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5篇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5篇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5篇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1】

上海博物馆是一个大型古代艺术博物馆,馆内珍藏文物12万其中一尤为青铜器、雕塑、书法和绘画为特色。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上海博物馆参观展览”。

第一个展览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展。我一走进展厅,就看到了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青铜器。中国青铜器时代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青铜器种类繁多,纹饰精美,铸造技术非常完善。我在欣赏时,展览馆内的一名管理员对我说:“青铜器有五大类,分为:酒器、兵器、石器、水器、乐器。它们虽然只有五大类,可这五大类里却有三十六个小类,数目极多。”我一边参观一边听着管理员说的话,想:在这里却应有尽有。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三种,有兽面纹、凤鸟纹和龙纹等。

第二个展览是中国古代雕塑展。我刚进去就看到了珍贵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石器和陶器制作。战国至秦汉时期出现的大量用于陪葬的陶质和木质的人物及动物俑像,展现了强烈的本民族雕塑艺术的特色。就比如说“天王”四大天王原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战将,后被佛教宣传为四个重要的护法神,各守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护持佛法。

第三个展览是暂得楼陶瓷珍藏展。我刚走到里边看到许许多多的文物,真让我大开眼界!当时我看到了许多景德镇的窑,有景德镇窑釉里三彩人物图尊,听说是釉里三彩是置釉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于一器,一次烧造成功,其难度非常之大。此尊绘人物、鹤、鹿、松树等,寓长寿之意。三种颜色均十分成功,是官窑釉下彩的典形器。这种釉下三彩的烧制技术应该说是清朝康熙的特殊工艺之一,康熙以后就逐渐失传。因此,传世品中釉下三彩器十分稀少。

参观完了青铜器展后,时间也不早了,还没有参观完的地方下次再来。

我今天觉得收获很大。因为我学习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敬佩古代的劳动人民。既了解到了各式各样的的青铜器和雕塑陶瓷,又见识到了绚丽多彩的绘画和书法,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后还要再去博物馆,学习更多的知识!

今天上午,我和几位同学代表港北区建设小学去参观贵港市博物馆,为此感到非常的荣幸!这次参观主题是“行走的课堂:探索文物的奥秘”。

到达博物馆门口,从馆外观望,博物馆雄伟壮观,气势恢宏。主馆建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积3847.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馆呀!这么大的博物馆有什么样的文物呢?我不禁这样想。

走进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我们童心圆小记者准备了马甲、帽子、采访本、笔、小记者证等物品。整理好这些装备后,我和妈妈跟随着我们的带队老师与讲解员姐姐,一同参观这奇妙的博物馆!

馆共有三层楼,每层楼都有不同的展厅。其中,一楼主要为“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通过讲解员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复原室是由发掘的罗泊湾一号汉墓整体保护、修复并迁移而来,是岭南地区同时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复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规模和结构。

二楼为临时展厅和系列展厅,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遗珍——贵港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汉代陶器和青铜器为主要特色。

三楼是系列展厅和专题展厅,集中介绍了贵港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人文历史。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艺品琳琅满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我市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风采。

参观完展览厅后,我们小记者最兴奋的时刻到了,那就是抢答环节。抢答时,同学们积极举手。随后我们观看了古筝表演,谭老师还现场教我们画陶器。活动结束时我们集中到博物馆门口拍照留念。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觉得自己收获到了很多,让我开阔了视野,更加珍惜现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后更需要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的培养,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气息,真正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3】

苏州博物馆社会实践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沦为了历史。 那么,历史是什么?它是时间的印记么?抑或是每个历史时刻、每个历史事件都被时间所固定而成为永恒?而在历史的点滴时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绝响,久久不能平息,幽幽萦绕于后人的耳际?一座城市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它是怎样改变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带着一种探索的情绪,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古代人民的敬仰,来到了苏州历史博物馆和,参观展览,穿越时空,回望历史,思索未来。 苏州博物馆新馆占地平方米,建筑占地617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最高不超过17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新馆建筑为地面二层,地下一层。有书画厅、两塔瑰宝厅、明清工艺厅、吴文化厅和临时展厅,另设有书店、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观摩室、书画装裱室、文物修复室、陈列设计部、考古部和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地下库房、面积达57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占地不大,约10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这4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其中位于地下一层的"吴地遗珍"系列包括史前陶器、玉器等主题展室。地面一层的"吴塔国宝"系列包括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馆内还珍藏吴江海堤、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等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构形惟妙惟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馆藏从虎丘塔发现的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造型精美别致,釉色晶莹滋润;从瑞光塔发现的北宋大中祥符六年所制“真珠舍利宝幢”,虽历千年之久,仍然斑斓璀璨,富丽堂皇,体现了当时在雕刻、镶嵌、漆工、金银细工等方面高度的技术水平;同时发现的宝幢内木函四壁彩绘、天王像和木刻版妙法经华经册等,也是价值很高的文物。特别在地下一层,珍藏了70余幅清代苏州地区状元书扇,其数量占清代地区状元数量的一半以上,是具有地方特点的书画扇。设计了一个宏大的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池中游鱼可数,登楼踏阶,清心赏目。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博物馆的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写意画面体现着园艺的创新。西墙下的这处片石假山象是中国山水画里面连绵起伏的远山。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 从苏州最古老的古塔虎丘塔中发掘的“五代密色瓷莲花碗”陈列在吴塔国宝展区的虎丘宝藏厅中。莲花碗由盏托和碗组成,高度为13。5厘米,整只碗颜色介于瓷色和青玉之间,看上去非常通透,瓷碗却让我感受到了玉碗的质感,难以想象这只碗居然来自一千多年前,完全打破了文物在我心里破破烂烂,岁月斑驳的形象。碗身饰有浅浮雕大瓣莲花图案,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古朴优雅、清新脱俗,虽没有那种金碧辉煌的华丽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的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观后感 那是2013年10月12日,和高中小伙伴一起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由于近代史老师的推荐,很认真的参观了复兴之路展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创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是复兴之路的一个基本核心,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拼死抗争顽强不息的精神也使我们感到深深的震撼。过去,对我来说,历史就是课本是教材或者是别人的事,但是从我走进展厅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我们全体国民的过去。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根据参观前查找的资料了解,《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如今,中华民族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作为一名坚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为我国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感到深深的欣慰。 展厅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五部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抗争历史和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 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雕塑,这个雕塑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古代文明和今日辉煌,回顾过去,昭示未来,从四大发明、长城、古代汉字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及国徽等的雕刻无不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力量和伟大,在艺术形式上,雕塑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行云流水为骨架,以祥云作符号,使画面形成大气磅礴之势,以此贯穿古代文明与今日辉煌,借以整合万物,象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永续不断。?构图打破常规模式,运用穿插、夸张、洗练的艺术手法,创造全新的空间感受。艺术语言上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运用大量的直线和切线,采用高浮雕塑形,强化体量,突出写意和整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众多的表现要素中作了两组强化,一是古代的敦煌飞天,二是神七太空遨游,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最高追求。加之各种文物的展示,使我在过去和现代中流连,在科学和历史中徘徊。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心组雕,中心组雕简化了内容限定的众多元素,包括绵延不断的长城、猎猎翻卷的旗帜、滚滚的历史洪流、挺立的民族脊梁等,直接以五星红旗的为动态造型,深化了复兴这个伟大命题,极具节奏感和音乐感,达到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承、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的唯美境界,富有韵味。这使得我们在参观过程中并未感到索然无味,而是在艺术的氛围下,认真的审视过去的故事。 因为现在是学外语的,所以给我记忆深刻的是京师同文馆(门面复原件)——我国最早的外国语学堂,在当时留下的匾额上我清晰地看到了“天下同文”四个字,感觉自己仿佛深受鼓舞。在走向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被那展示的许多国旗震撼了;走到开国大典部分时,看着毛主席当年用过的话筒和礼炮,莫名的感觉仿佛自己身处于那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复兴之路的尾声,铜制的浮雕寓意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与序厅主雕遥相辉映,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在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

游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游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四月七号,在和宿舍同学商量之后一起出发去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让我提升对我们国家的认识。通过这次国家博物馆之行,也确实让我们对于我国的古代以及近现代的复兴、崛起的历程。 国家博物馆分若干个部分,我参观了古代中国部分、复兴之路和中国瓷器展览。 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从原始时期开始的,看到了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的山顶洞人以及北京人的头像,先后我们经过介绍传说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发展的展厅,从夏商周的出土文物,如钟鼎、青铜器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是纷乱的时代,但是也是文化高度发达和发展的时代,有出土的文物的拓本;秦汉时期,展示有部分的秦始皇兵马俑,当真是惟妙惟肖啊,还有汉朝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物;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一段群雄逐鹿的时代,英雄辈出,也有很多珍贵文物出土,好多的金缕玉衣都出土的这个时候的;隋唐时期,古代中国从这个时候逐渐走向了鼎盛,从馆中展示的文物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文化经济是何等发展了,与外族的交流可以从唐三彩的出土看出来,唐三彩的颜料是中土所没有的,是从波斯等地传入的;五代十国,所见的东西不多;宋元时期,宋代陶瓷进入了高度的发展,可以知道当时的经济是很多发达,展示的元代的文物印象最深的是战刀,或许是蒙古就是一个善于征服的民族;明清时期,青花瓷真正的成熟,艺术水平达到鼎盛,官

窑为代表的哥窑、弟窑,清朝的民窑都是非常得不错。 复兴之路,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从改革开放伟大构想的提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提出,从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提出,中国根据国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针策略,为中国的复兴做出努力.在当时没有先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勇敢而理智地应对一切;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中国时刻都清醒地意识到该朝哪里奋斗,用正确的航标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 中国人民为祖国伟大复兴做出的努力已让我们看到了成绩和辉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让中国在世界有了重要地位,让中国向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靠近。 观之往来之繁盛,悲近世之屈辱,对我感触很大,很有教育意义,以后会多去看一看。

参观苏州博物馆的作文7篇

参观苏州博物馆的作文7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今天下午,我们将要去逛古街,参观博物馆。一点多种,我们乘着巴士经过繁华的街道,来到了平江古街的一头,就开始了“长途跋涉”。进入古街,我立刻感觉到我好像身穿战袍,手提宝剑,骑着快马回到了古代。小河旁一排杨柳显得十分苍翠,地上的石板路都快被游人走平了。路边有一座亭子,里面有游人手持折扇,边赏景边乘凉,好不自在。提到赏景,当然要品茶了。瞧,这里就有一个茶楼,十分清雅。接着往前走,我发现了一个名叫“名堂青年旅社”的店,可能这就是以前的宾馆吧,虽然外观不好看,但有空也要到里面去看一看。继续走了一段路。我发现了一个客房部,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平江客栈”,这大

概也是宾馆吧。我们穿过马路,来到了东北街上,再走了一会儿,我一眼便认出,那是“忠王府”!“忠王府”是古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我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大门旁的两个石像狮子显得很庄严。进入大门,发现里面十分宽敞,难怪是一个王府啊!终于来到了苏州博物馆。以前听爸爸说苏州博物馆,里面很大也很漂亮,今天终于瞧见了,馆里全是些高科技。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一些名人的作品,他们画得很有创意,我非常喜欢,甚至想用照相机拍下来,可惜没有。当我们来到一间房间时,里面的物件让我惊叹不已,全都是古代的陶器、玉器,漂亮极了,我真佩服能保存现在。博物馆里面还有一个池塘,里面有五颜六色的鱼儿,金的、黄的、蓝的、红的,真是美不胜收!这次还没看够,下次再来细细欣赏一番。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站在国家博物馆面前,心中立即燃起崇敬之意,被它的庄严、朴素、宏伟深深地折服。大国风范在国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民族精神在国博身上尽得彰显,心中不禁油然而生那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不仅是因为我有一个强大的、历史悠久的、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灿烂文化的祖国,更是因为我们民族的自身文化所传扬的精神。 进入国博之后,内心一度受到强烈的震撼,没错,这就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完美结合,这也是我对国博的总体印象。她没有违背“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理念,给人们一种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全新的视觉感受,在欣赏高质量的文化精神的同时,见证中华民族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展览陈列方式没有沿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的历史阶段划分方式,而是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展览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共有展品25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余件,一级文物就占500余件,包括仰韶文化鹰形陶鼎、红山文化玉龙、商周四羊青铜方尊、秦兵马俑、唐三彩陶釉马、明万历太后凤冠等,较全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瓷器展、青铜器展和佛造像展等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其优美的艺术形态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让每一位参观者叹为观止。同志们在参观过程中,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见到的文物,交换着彼此的见解,场面活泼而不失严谨。 在走出国家博物馆以后,大家仍在兴致不减地讨论着此次参观,纷纷建议多组织这类活动,给大家感受中国历史的博大深邃的机会,更加激发了建设祖国美好家园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性、形象化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认为自己对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有了更深的见解。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2015年9月23日

观苏州博物馆有感

观苏州博物馆有感 博物馆是过去历史的印证,是张显城市特征的独特标志之一。 说到苏州博物馆,其馆的建筑更值得一提, 纵观整个博物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建筑明确的功能分区和简洁的形式。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并且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空间上的布局真可谓恰到好处。 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坐落别致的玻璃屋,使自然光进入博物馆的展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馆内有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一个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馆内的珍藏物品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令人惊叹。许许多悠久的历史文化成果都凝聚在保存众多的文物身上。它们有体有形,可捉可摸,形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以及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革新精神。许许多多的文物,还以它们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艺术形象,为人类的生活更添风彩。 在馆中各类型的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排列有秩。它们之中,有不少已具有数百年、上千年、上万年的历史,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无论是瓷器还是金器再或者木雕和象牙雕等都精致到极点。我认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离不开内容题材与艺术形式的高度完美和统一,就其艺术表现,也离不开敏锐的感觉和熟练的技巧这两大元素。因而这大大小小的文物身上显现的无疑是古代人类勤劳与智慧的象征; 馆内陈列了好多珍贵的瓷器,件件精致而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瓷器是中华民族的卓越创造。在北宋时出现了专供帝王陈设把玩的宫廷瓷,此后名窑名瓷名釉辈出,品种繁多,成为人们最爱收藏的艺术品类。古瓷器的窑口、胎质、瓷轴、器形、纹饰、铭文都有其历史的规范特征,是今人辨别古瓷真傍的依据。与瓷器紧挨着的是玉器。玉器是一种中国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玉料藏量非常丰富,而且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由于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开始创造,中国的玉器制造技法特殊而先进,造型纹饰典雅,内涵丰富而深蕴。玉器在中国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毛概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到达博物馆的外面时候,我就被眼前这个雄伟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展馆内的各种展览品各有风格,充分展示了我们国家从古至今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遭遇数千年未见之奇变。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第一展厅的建党90周年的展览馆。整个展馆四周的墙壁挂满了90年来我党的发展历程的油画,馆内还摆设抗战时士兵的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国大典》,看着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的姿态,突然想起之前看的开国大典的记录片上,毛主席抑扬顿挫的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时的情景,倍感自豪,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便是中国人重新自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了。一路走过去,从领带人为战略运筹帷幄的深夜讨论作战策略,到狼牙山五壮士,到延安会议,到革命根据地的辛勤劳动的场面,再到激动人心的淮海战役,最后是新中国成立时北京一片欢庆的喜庆的油画。每一幅画都深刻再现了当时的场面,表达出了人们的心情,也停留在了观看者的内心深处。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没有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磨难。98洪水泛滥,2003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最高领导人出现在最前线,鼓舞我们要有战胜一切磨难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和精神,足以让国人自豪,叫世界震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让人民失望,没有让世界当成笑柄,抗击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横行。生活秩序又回归正常,从这里,我又深深体会了那优秀的品质,从这里,我看到了不屈,学会了坚强。这就像人生,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一切变故,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要学会坚强与镇定。 由此我想到了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骄傲的成绩,得益于创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是前无古人的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又是一伟大创举,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如此种种,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正如哥德所言:“民族的生命,正在与蓬勃的创造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更应有创造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如果我们把先辈们“不屈和顽强”“善与挑战逆境”的品质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来磨练自己,并能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一定是能够战胜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创造惊人的成绩。 同时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强大,只能而且只有一个理由充分说明,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而富有。在世界惊叹之余,我们更不能有片刻松懈。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于现状的享受,要充分发挥自己现在的创造精神。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稳固的地位,我们一起开拓。

苏州博物馆导游词

苏州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苏州博物馆参观感想】 苏州博物馆新馆参观感想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这是苏州博物馆留给我的总体印象。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子,贝聿铭的封山之作是一直想要去参观的。所以这篇感想的内容也多是设计建筑方面的。 贝聿铭,是一名建筑界多产的华裔建筑师,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里度过。 贝聿铭也是自己比较尊敬的建筑师之 一,站在苏州博物馆中,一股浓厚的江南气味迎面而来,贝聿铭没有因为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而被现代主义风格所感染,反而更有一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的独特美感。 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空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的坡度与远处或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在建筑结构方面,现代几何结构形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地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哥特式夸张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形空间交织在一起,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见解、抽象、有力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并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晶莹剔透的玻璃天窗。空间既有围合感,又有通透感,折射出了一些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 因为去过很多的江南园林以及江南水乡,穿梭在苏州博物馆中,虽然是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在水乡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的感觉。新馆保留了苏州温和、清淡、俊秀的黑白基调,为了与周围的古建筑的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材料尽管都是新型建筑材料,但外墙和内墙都是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色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相融合,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因老师的要求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在去之前我就了解到苏州博物馆是由贝聿铭设计的,也因此知道了贝聿铭原来是苏州人,所以我对苏州博物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想能够早点亲眼见到这位建筑大师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是个造型独特的建筑。走进苏州博物馆,我不禁为其设计之高深而赞叹:苏州建筑的乞丐依旧,粉墙、黛瓦、灰砖、花窗等元素处处可见,但没有古旧陈旧之气。现代、简约融入其中,却毫无突兀之感。光与影的呼应,情与景的交叉,一切都那么相融相生,使建筑和展览之间没有争夺之势,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展品而准备。 进入中央大厅,看到博物馆主体为三层式结构,地下一层为的展室以史前陶器、玉器等为主题,地面一层以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室为主展区。一面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幕墙纵贯三层,错落的瀑布从上落下,水声潺潺,底部是一个莲水池,池中色彩艳丽的游鱼成群,悠哉游哉。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设计都采用了大量的框架线和几何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作用,像是一幅奇妙的错觉绘画,给人以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 迈入展厅,一个个优雅的名字美妙如诗,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忠风雅、吴门书画…倘佯其间,除了领略历代佳作和精品外,还有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创作让我赞叹不已. 中央大厅外,有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每一棵树,每一方石都体现了设计思的巧妙用心,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让我禁不住步步惊叹,流连忘返。难怪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与画,精妙的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极品。 大厅后面的忠王府是根据旧有的建筑,加以修缮和改造的宅第园林,长长的走廊,曲折的小径、雕花的木格子门窗,还有林立的古树名木,珍贵的彩绘壁画等等,既有雕梁画栋的精致,古典园林的幽雅,又有官宅府坻的庄重,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巍峨。 这次的苏州博物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感受到了贝聿铭大师的才华,更感受到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历史的悠久,让我更加的喜欢苏州。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获奖作文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获 奖作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这次参观,真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使我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古代中国》的展览陈列方式没有沿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的历史阶段划分方式,而是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展览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共有展品25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余件,一级文物就占500余件,包括仰韶文化鹰形陶鼎、红山文化玉龙、商周四羊青铜方尊、秦兵马俑、唐三彩陶釉马、明万历太后凤冠等,较全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瓷器展、青铜器展和佛造像展等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其优美的艺术形态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让每一位参观者叹为观止。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见到的文物,交换着彼此的见解,场面活泼而不失严谨。 祖国美好家园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性、形象化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 “复兴之路”展厅的展品部分主要是历史人物的简介和大事件的介绍,我们仔细地阅读了每一篇介绍,认真看了每一件展品,心情也随着一会悲哀,一会气愤,一会喜悦,以至于最后没有时间再细看其他展厅,的确是时间安排的一大失误。但是能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这样多的历史知识,欣赏到这样壮观的作品,也算是收获颇多了。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因老师的要求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在去之前我就了解到苏州博物馆是由贝聿铭设计的,也因此知道了贝聿铭原来是苏州人,所以我对苏州博物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想能够早点亲眼见到这位建筑大师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是个造型独特的建筑。走进苏州博物馆,我不禁为其设计之高深而赞叹:苏州建筑的乞丐依旧,粉墙、黛瓦、灰砖、花窗等元素处处可见,但没有古旧陈旧之气。现代、简约融入其中,却毫无突兀之感。光与影的呼应,情与景的交叉,一切都那么相融相生,使建筑和展览之间没有争夺之势,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展品而准备。 进入中央大厅,看到博物馆主体为三层式结构,地下一层为的展室以史前陶器、玉器等为主题,地面一层以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室为主展区。一面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幕墙纵贯三层,错落的瀑布从上落下,水声潺潺,底部是一个莲水池,池中色彩艳丽的游鱼成群,悠哉游哉。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设计都采用了大量的框架线和几何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作用,像是一幅奇妙的错觉绘画,给人以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 迈入展厅,一个个优雅的名字美妙如诗,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忠风雅、吴门书画…倘佯其间,除了领略历代佳作和精品外,还有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创作让我赞叹不已. 中央大厅外,有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每一棵树,每一方石都体现了设计思的巧妙用心,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让我禁不住步步惊叹,流连忘返。难怪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与画,精妙的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极品。 大厅后面的忠王府是根据旧有的建筑,加以修缮和改造的宅第园林,长长的走廊,曲折的小径、雕花的木格子门窗,还有林立的古树名木,珍贵的彩绘壁画等等,既有雕梁画栋的精致,古典园林的幽雅,又有官宅府坻的庄重,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巍峨。 这次的苏州博物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感受到了贝聿铭大师的才华,更感受到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历史的悠久,让我更加的喜欢苏州。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苏州博物馆更是如此。本文将介绍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苏州博物馆 二、调查指导教师***************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1、了解建筑空间环境组成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2、了解空间功能构成功能关系、流线组织; 3、体验空间空间属性、空间限定、空间组合方式、空间的穿插与贯通; 4、体验建筑建筑的基本形体、构成关系; 5、了解建筑技术建筑的结构、设备、材料等。 四、调查目的 通过参观城市建筑,让学生在建筑空间中体会和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通过建筑实习对城市及其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城市的建筑文脉,体会建筑发展的历史环境,分析其空间形式组合特点,借鉴、吸收其中的成功经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五、调查报告内容

8月21日一早抵达苏州后,我们先参观了拙政园,然后就去了苏州博物馆。在这里着重介绍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元旦,是一座苏州地方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36件,二级文物1146件,三级文物13657件,珍贵文物数量占到文物收藏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0种3121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为全国首批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之一。馆藏文物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是苏州地区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博物馆多次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和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各项业务基础工作规范有序,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借助新馆建设契机,苏州博物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对公众免费开放后,苏州博物馆年接待海内外观众达百万人次,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空间环境组成 苏州博物馆卫星图 苏州博物馆主入口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 建筑室内空间 建筑室外环境 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博物馆空间功能分析 A东北街大门 B主入口庭院C中央大厅D莲花池E塔放瑞光F晨光熹微G争伯春秋H锦绣江南I都会流韵J宝藏虎丘K书斋长物L陶冶之珍M攻玉巧技N文芳雅事O锦绣浮生

活动方案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团日活动有感 xx年11月27日我们博学班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由享誉海内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样出自大师之手的还有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其非凡的艺术性体现在其布局、其内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来到这里,可以从现在与古典美的交融中感受苏州这座古城的悠悠韵律。所以选择此处作为团日活动的举办地,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布局,虽然在苏州博物馆新馆门前广场,从南到北先是小河码头,接着门前广场、主门楼广场、中央大厅主庭园假山群,最后以拙政园界墙为终点,这条空中走廊显得各部可见,且相当通透和宽畅,在馆内游览始终有一个诺大的主庭园环绕着尤其是这假山属于原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它打破一峯一谷一脉的局限性,远看似崇山峻岭,侧看如群马奔驰,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片状有块状,色彩还有微差。主庭园的布置也有新意:假山群静躺在一泓清水里,中有长长小桥,南是大片水塘,加上一只凉亭,似乎有网师园的神韵,水面用大手笔处理,从大厅外平台上看,犹如一幅有时代感的山水画卷。我们置身其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美得熏陶。新馆与拙政园仅一墙之隔,而忠王府其实是拙政园之一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零距离相连,自然视觉上不允许反差。光有“不高不大不突出,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在特定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如

反差大了,自然是无法让人接受的。然而我们走进园林之后才惊讶地发现新建筑已在环境中生根,并且与历史文化遗存相协调。同 学们欣喜地看到两组年代悬殊的建筑物,正在进行着古今对话、新旧拥抱和二元渗透,从而使两者相得益彰。洛易斯埃迪说得好:“保存古迹非常重要,但更只要的是创造未来的古迹。”尊重、服从、融汇于环境、甘当配角,不喧宾夺主,不顽强表现自身的个性,追求始终如一的整体环境。而博物馆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在博物馆里走着,面前一件件艺术瑰宝展现出绚丽的华彩。秘色瓷的古朴,远古玉的大方,青铜器的厚重都让我们心中充裕着难以言表的激动。 感谢团日活动给了我如此机会,这份与艺术的邂逅将终身难忘。第二篇、苏州博物馆 从苏州博物馆到忠王府浏览感想 关于苏州博物馆的调研报告 —浅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不足 一前言 在苏州拙政园历史保护街区,我们看到了承袭了水乡古城粉墙黛瓦的基本风貌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见图1)。眼前的新馆以“园林”为布局,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颇具江南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充满温馨清淡的苏州韵味,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添加了新的内涵。它简洁大气、鹤立鸡群,在苏州古城显示出其独特性、惟一性,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见图2)。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参观完展览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历史巨变模块中,有一处 模型生动的展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们的生活景象,粮票,收 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等,通过描写老北京人柴米油盐的生活, 体现了改了短短四十年鲜明的差异,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和中国人民的勤劳艰辛,才有了祖 国的伟大建设,才有了人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我为我是一个努力奋斗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参观完展览后,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历史巨变板块。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洗刷了从前屈辱的历史,成为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文化大国、军事大国。共享改革 成果,共建美好成果,每一个城市,乡村,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入推进民主 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制度。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 军队。摆脱贫困奔小康,用就业和社保夯实民生基础,用教育助 推中国梦,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中国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 世界的东方。 结束参观之后我觉得受益匪浅,这次的展览精炼而完备地展

示了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伟大成果,以及对未来进行的展望。这四十年是全国人民共进退努力奋斗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 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 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 通过展览,能够看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更能读懂中国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放眼未来,同样充满希望。我们这一代 人将在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引下,奋发努力并投身伟大 祖国的建设。相信祖国的明天必更加强大,我们的生活必将更加 美好。 通过此次参观,我深切的体会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巨大变化,实干有为,硕果累累。放眼当下的中国,40年的砥砺奋进、春风 化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首创性变革。改革是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是我们不 断取得成绩的重要法宝,也是对道路自信的最佳佐证。历害了, 我的国! 参观完展览后,我认识到,新时代,新征程,我辈青年人在 享受前人成果的同时,理应在学习生活中遵循艰苦朴素,求真务 实的校训,立志成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下,传承前人之初心,发扬前人之精神,爱国爱党、励志拼搏、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精选多篇)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精选多篇) 《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 ——观后感 通过看《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我充分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其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以中轴线对称的(内容来源 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 偌大一个博物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依名胜极品拙 政园,西南面对千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院落。其风韵,其神采,其姿色浑然一体。现代流派的苏州博物馆,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奇迹,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很好的彰显。让我们懂得啦,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2014年9月28日 第二篇:苏州博物馆 古风今释看苏博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中的代表作,其拙政园,狮子林,更是为世人所熟知,然而在这些古典园林之中,一座新兴起的园林式建筑独树一帜却又巧妙的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因老师的要求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在去之前我就了解到苏州博物馆是由贝聿铭设计的,也因此知道了贝聿铭原来是苏州人,所以我对苏州博物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想能够早点亲眼见到这位建筑大师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是个造型独特的建筑。走进苏州博物馆,我不禁为其设计之高深而赞叹:苏州建筑的乞丐依旧,粉墙、黛瓦、灰砖、花窗等元素处处可见,但没有古旧陈旧之气。现代、简约融入其中,却毫无突兀之感。光与影的呼应,情与景的交叉,一切都那么相融相生,使建筑和展览之间没有争夺之势,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展品而准备。 进入中央大厅,看到博物馆主体为三层式结构,地下一层为的展室以史前陶器、玉器等为主题,地面一层以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室为主展区。一面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幕墙纵贯三层,错落的瀑布从上落下,水声潺潺,底部是一个莲水池,池中色彩艳丽的游鱼成群,悠哉游哉。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设计都采用了大量的框架线和几何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作用,像是一幅奇妙的错觉绘画,给人以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 迈入展厅,一个个优雅的名字美妙如诗,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忠风雅、吴门书画…倘佯其间,除了领略历代佳作和精品外,还有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创作让我赞叹不已.

中央大厅外,有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每一棵树,每一方石都体现了设计思的巧妙用心,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让我禁不住步步惊叹,流连忘返。难怪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与画,精妙的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极品。 大厅后面的忠王府是根据旧有的建筑,加以修缮和改造的宅第园林,长长的走廊,曲折的小径、雕花的木格子门窗,还有林立的古树名木,珍贵的彩绘壁画等等,既有雕梁画栋的精致,古典园林的幽雅,又有官宅府坻的庄重,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巍峨。 这次的苏州博物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感受到了贝聿铭大师的才华,更感受到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历史的悠久,让我更加的喜欢苏州。

国家博物馆游记

国家博物馆游记 来北京读书一年了,还未去过国家博物馆,于是利用“十一”假期,和五位室友相约去参观。早晨七点起床,阳光明媚,一切就绪,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国博之行,由于正值国庆,赶到时,门口已排起了一条长龙,我不禁踮起脚尖看队伍的前头,工作人员清亮嗓门,“带包的游客请排这队......”,热情的指引游客,维持着现场秩序,我们六人既激动又焦急的等待着,大概20分钟以后,终于,进了。 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我想之所以放在这,一,向现代人们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二,愚公精神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代传承,时刻启迪、教育着当今社会的我们,三,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天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北区三层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瓷器艺术展,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毕、重新开馆之际举办的重要专题展览之一,旨在通过国博所藏的一批古代青铜器展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轮美奂。展品主要是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展厅中陈列的最醒目的三件青铜器是国博三大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子龙鼎和大盂鼎。“后母戊鼎”被誉为“中华第一鼎”,是迄今发现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庄严肃穆。2006年回归的“子龙鼎”是已知商代最大的青铜圆鼎,浑厚凝重,铸工精湛。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为晚清所出四大青铜器之一,器内壁铸铭长达291字,文中精辟指出商周易代的原因,总结了所谓“殷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且铭文书风凝重,气韵生动,字字珠玑。此三尊大鼎高度均超过100厘米,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历程中昂扬矗立,泰山北斗。这三件镇馆之宝都没有用玻璃罩起来,完全展示在参观者之前。我被这三件大器深深的震撼了,真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仅在这三个鼎之间,就徘徊了半个多小时。 另一个征服我的展览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也在第三层。展览分为三个单元:颜色釉瓷艺术、釉下彩瓷艺术和釉上彩瓷艺术。非常开心的是,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志愿讲解老师,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对各个时期、各个工艺的瓷器一一进行了欣赏和品位。其中两件瓷器给我印象最深,一件是南北朝青釉莲花尊,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外撇高足,颈部装饰分三段:上端对称贴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三组。颈肩相接处有六个侨兴复系,上腹和中腹为三层印模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满施青釉泛黄,光亮晶莹。该尊将刻划、雕塑、印模、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为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另一件是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红釉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1200 ℃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的颜色釉瓷器。由于红釉对窑炉的气氛与温度要求甚高,成品色泽鲜艳者极少,所以历来为瓷中珍品。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郎窑红釉还有一个特点,其釉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此尊那样大型器皿,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流淌,其底部垂流的部分更是色浓釉厚,而且恰好中止在底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