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推荐文档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大二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按照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等,由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6、《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这部书是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分析小篆字形,说明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都对我们查检《说文解字》提供了帮助。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7、《经籍籑诂》清代阮元编,成书于庆历三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在编排上采用韵目排列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为一卷。

8、《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它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9、《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出版于1711年。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丰富。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内部体例也欠严密。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等虚词著作也影响较大。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B、加上词头词尾;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2、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楷书字形结构结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书写时将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总的来看,汉字的发展,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即结构和笔势。

13、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4、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5、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古书注释。

16、常见古书术语:

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

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

C、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等于“…的样子”。

D、犹。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

17、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有不同的读法。18、异读。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19、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句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

20、《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赋的结构为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21、古汉语的修辞方法:

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C、代称。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全体。如“风雅”。

c、以原料代成品。如“鱼网”。

d、以具体代抽象。如“丝竹”。

e、以地代人。如“彭泽”。

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军”。

g、专名用作通名。如“扁鹊”。

h、割裂式的代称。如“吞舟”。

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E、隐喻,没有比喻词。

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

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22、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

八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行》。

23、《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声谱》。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点之一。律绝一般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24、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分为十九词韵部,用《集韵》的韵目。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北曲有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写成《中原音韵》分平水韵为十九韵部。

25、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6、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27、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28、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29、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30、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31、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32、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33、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34、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适、征征、余馀。

35、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36、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37、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38、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

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

39、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40、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41、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42、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43、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况不是。

44、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45、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

“协”,和谐之意)。

46、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

47、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

48、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

49、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

50、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51、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

52、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

53、《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

54、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

55、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

56、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

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58、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59、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

60、对: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

61、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

62、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

拗救。

63、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64、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

65、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6、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

67、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

68、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

69、杂剧: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与词的性质相近。

70、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71、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

72、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

二、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3、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造字法。

4、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

5、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读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6、假借:是利用字的同音关系,借用别的词的书写形式以记录新词的用字法。

7、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

8、古今通用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

9、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10、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

11、假借义:是从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12、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13、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

14、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

1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16、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17、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

18、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9、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

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0、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1、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22、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23、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2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5、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26、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2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28、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29、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为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

30、对动词用法:所谓对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对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

31、判断句:是指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对主语做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32、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33、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34、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35、“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疏”是对注的解释。

36、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37、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38、章句: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

39、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40、曰,为,谓之:释义术语,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41、谓:释义术语,放在被解释的词后面,用它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较、影射的事物。

42、貌,之貌:释义术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43、犹,犹言:释义术语,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往往用近义词作注,或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44、之言,之为言,之犹言:声训术语,被释词与注释词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关或相通。

45、读为,读曰:注音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注假借字。被注字在术语之前,注释字在术语之后。

46、读若,读如: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47、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注释体例。

48、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注释体例。

49、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

50、文体:文章的体裁、样式。

51、论辩:以立论或驳论的方式所撰写的论说文。

52、序跋:对一部书或一篇文章所写的说明、评介的文辞。

53、奏议: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公文。

54、书说:“书”是书信,“说”属游说之士的说辞。

55、赠序:专门为赠送友人而作的劝勉性文章。

56、诏令:皇帝写给臣下的书信、命令。

57、传状: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58、碑志:用以封禅、纪功等及对死者悼念赞颂的文辞。

59、墓志铭:对死者悼念赞颂的文辞,由“志”和“铭”所组成,“铭”一般是韵文。

60、封事:机密性奏议,为防止泄露而用皂帛做囊封住书板。

61、答子:即札子,写于竹简上的奏议。

62、对策:奏议的附类。由皇帝命题,应举者回答,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办法。

63、檄文:诏令的附类。属于军事文书,用于征召、晓喻或申讨。

65、颂赞:用以歌功颂德和表彰赞扬的文辞。

66、箴铭:用以规劝、警戒的文辞。

67、骚赋:摹拟楚辞而写成的赋。

68、古赋:除骚体以外的汉赋。

69、骈赋:源于古赋,主要指六朝时期的骈体赋。

70、文赋:散文化的赋体。

71、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的历史散文。

72、纪传体:集中而完整地描写历史人物的文体。

7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集中叙述有关某一专题的历史散文。

74、哀祭:赞颂死者嘉言善行、致以哀悼怀念的文辞。

75、三平调:”仄仄仄平平”句式第三字(七言为第五字)不能不拘平仄,必须用仄声,否则便成了”三平调”

76、拗救:近体诗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就叫做“拗”,出现了“拗”,就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叫做“救”。

77、孤平:在五律“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的第一字,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全句除句尾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是犯了孤平。

78、骈体文:是在辞赋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从不用韵的角度说,它不属于韵文而似散文;从使用对仗和平仄来说,它又不是散文,所以称它是一种特殊文体。

79、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80、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81、句读: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句”,一种是“读”,合称“句读”。

82、古体诗: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不讲求格律的诗歌叫做“古体诗”,简称“古诗”。

83、近体诗:把唐代以后按照诗律创作的诗叫做“近体诗”,或称“今体诗”。

84、粘对: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相同(主要看第二个字),称为“粘”。同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主要看第二个字),称为“对”。

81、古诗——①泛指古人所作的诗歌。②特指与唐代才形成的格律诗不同的(也就是不讲究格律的)古人所作的诗歌。它包括唐以前人的诗作及唐以后人们仿古的诗

作。一般来说,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又叫做古风,它用韵而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又可平、仄互押,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的区别,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有骈偶而不讲求严格的对仗,可骈可散,对仗的位置也不固定,

不求工整,不避用同字;字数可以五言、七言、四言、三言、五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但以五言最常用。总之,古体诗不像近体诗有规矩极严的格律,只是用韵时一般要求双句押韵。古体的名称出现在近体诗流行之后。文人们在使用古体形式写诗时,往往摹仿汉魏六朝时期的古诗,在字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尽量避免律化,故意多用拗句、多犯孤平、多用非平声字押韵,这样也就形成古体诗的一些自身特点,如句末多用三平式、三仄式或仄平仄、平仄平等形式。

82、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唐代人就将这种新产生的诗叫今体诗或者近体诗,而将不讲究格律的诗歌称为“古诗(唐人又称之“古风、往体”)”。格律诗又可细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又分为七律、五律和长律(排律),绝句又分为七绝和五绝。所谓“七”、“五”都是就每句字数而言。

83、首联——首律诗共由四联组成,第一联叫首联。

84、颔联——律诗的三、四两句叫做颔联。

85、颈联——律诗的五、六两句叫做颈联。注意: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由对仗句构成。

86、尾联——构成律诗的最后两句。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但尾联未必都对仗。

87、出句、对句——每一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也就是每首律诗的一、

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

88、押韵——每一首格律诗的偶数句句末位置的字都应属于《诗韵》中同一韵的字,读起来就感觉韵律和谐,这就叫做押韵。

89、韵脚——绝句的二、四句句末,律诗的二、四、六、八句句末,必须用《诗韵》中同一韵的字来互相押韵,这些字叫做韵脚字,简称韵脚。注意,观察韵脚是否和谐押韵,不是凭现代的读音和感觉,而是看这些字是否在中古规定的《诗韵》一书中属于同一韵的字。

90、首句入韵——如果采用“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或“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式做为格律诗的第一句,就要求这句末尾的字也要与后面的二、四、六、八句句末的韵脚字同韵。这种多了一个韵脚字的做法就叫做首句入韵。但由于首句本来是可入韵可不入韵的,所以即使首句入韵,在选字时也相对比较宽松,它可以是用同一平声韵的字押韵,也允许选用与其它四个韵脚字相邻韵的字来作韵脚。例如韦庄《金陵图》诗:“江水霏霏江草齐,六朝为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首句“齐”与“啼、堤”同为“齐”韵字押韵。但也可邻韵通押,如规定用一东韵但首句末却允许用二冬韵的字来押韵。

91、诗韵——又叫“平水韵”。它是唐宋以来形成的专门为科举考试时写格律诗而编写的一本官修韵书,它具体规定了哪些字属于同一韵,共分106韵。每首格律诗都必须在同一平声韵中选用韵脚字。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所以《诗韵》又叫“平水韵”。“平水韵”中平声韵共有30个。

92、平声韵——《诗韵》中的平声一共有30个韵,创作格律诗一般都要求押平声韵,即只能在30个平声韵中选取某一个韵的字来构成一首格律诗的韵脚。如果同一首诗的韵脚字不在同一韵中,就叫“出韵”,这是诗家之大忌,是绝对不允许的。不但在古代,即使是现代人,出现这种错误也要被人嘲笑的。详见《羊城晚报》2000年6月《联名得意》栏的一场争议:一作者写了首“七绝”诗批评编辑,不料因为两个韵脚字不属同一韵,反被编辑嘲笑。

93、仄声韵——即用仄声字来作韵脚。由于格律诗要求用平声押韵,因而用仄声押韵的,一般都不属于格律诗,而属于古诗。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绝、灭、雪都是仄声字(而且都是入声字)。这是一首“古绝”而非律绝。

94、对仗——律诗的三、四句之间、五、六句之间,要求平仄相反、词性相同、句

式也大致相同。这样构成的两句叫做对仗句。绝句由于可视为截取律诗的一部分,因此有的有一联对仗,有的有两联对仗,有的无对仗。

95、合掌对——对仗的两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对。出现合掌对的诗从格式角度看是水平不算高的,因为它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费了句子。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又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96、同字对——在对仗句中出现了用同一个字相对的情况。这是律诗所不允许的。所以在律诗中很难找到例子。但在词中却是允许用同字对的,所以在词中不难找到例证。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是用同一个“有”字相对。

97、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例如“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即是。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中。

98、借对——在对仗句中,相对的两个词本来要求词性相同,但实际上有时却允许仅仅是形式上相同,这种情况就属于借对。细分又有借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借音(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两种。

99、四声——中古(唐宋)时期,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合称四声。汉语有声调这一事实本应是古已有之,但是直到六朝时期才由沈约、周颙等人发现。他们于是提倡将声调变化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以平仄声调的有规律变化组合以体现汉语的音乐美。

100、平声——中古时期读平声的字在《诗韵》中有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这是从便于书籍分卷来划分的,实际上当时只有一个平声声调),共30个韵。这些字都是平声声调,简称平声。

101、仄声——平声以外的(上、去、入)三个声调的字都叫做仄声字。“仄”的本义就是“不平”的意思。

102、平仄格式——利用汉语有声调高低强弱变化这一特点,将不同平仄的字进行各种有变化而又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以体现出汉语语音中元音丰富而产生的音乐美。按照这种排列规律组成的格式就是平仄格式。这是写格律诗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

103、三平调——诗句中如果最后三个字全都是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这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如杜甫的《岁晏行》中如下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

104、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这就叫做“对”。如“仄仄平平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就交叫做“失对”。但如果是首句入韵的话,则因为第二句句末也要是平声字(这是押韵的要求),因此就不可能完全相反,而只能部分相反。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则对句只能是“平平仄仄平”,而不能用“平平平仄仄”。同样,以“平平仄仄平”作起句,则第二句也只能是“仄仄仄平平”,而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因为如果那样,就违反了必须以平声字押韵的规定。

105、粘——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与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这条规定就叫做“粘”,如平仄不同,就叫做“失粘”,这也是诗家之大忌。在格律诗中一般是不允许的。

106、拗句——诗中句末三字如果为“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都叫做拗句。前三种可以有条件地出现在律诗中,而最后一种(三平调)在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有条件地出现拗句,实际是对格律的有限制的突破,

使得平仄更加富于变化。

107、拗救——当出现了拗句,即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要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这种做法就叫做“拗救”。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②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

③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④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108、词——隋唐以来新兴的音乐文学,是一种可以歌唱的特殊形式的诗,具有律化、长短句、固定字数三个特点。它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最初称为曲子词。因此词又有好多种称呼,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乐府、乐章、琴趣、诗余等。

109、词调——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即曲调的音乐旋律。

110、词牌——每种词调的特定名称。由于每种词调的长短不同、所表达的感情不同,因而决定了不同词牌的句数、每句字数和平仄、押韵等。本来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但到后来绝大多数的调名和词的内容已经没有关系,所以宋人常在一首词的调名下另外写出词题或小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者是词调,后者是词的题目。

111、单调——只有一段的词,一般都字数较少,又称为小令。如《如梦令》、《十六字令》等。

112、双调——多数的词由两段构成,故称双调。每段叫作“阕”或“片”,分别称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如果前後两段的平仄字数相同或基本相同,叫做“重头”(或“不换头”)。也有的前後阕平仄字数不同,大都是因为後阕开头的两三句字数或平仄不同的,叫做“换头”。

113、阕——一首词称作一阕,但又如上所说,有时称词的一段也称为阕。

114、三叠、四叠——即由三段、四段构成的词。如《阳关三叠》、《兰陵王》就有三段。四段的词只有《莺啼序》一种词牌。

115、词谱——从分析前代名家词作的基础上概括出每一种词调的句法和平仄,从而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这就是词谱。有用黑白圆圈式,也有用平仄文字式。

详见古人的有关词谱。

116、婉约派、豪放派——明张珽《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这是从词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气势而言的。婉约派代表词家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词家有苏轼、黄庭坚、晁补之、陆游、陈亮等。117、一字豆——“豆”就是“读”,这是词的句法特点之一。一字豆多数是虚词,如“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且、方、纵”等等;有些是动词,如“对、望、看、念、叹、算、料、想、怅、恨、怕、问”等等。从声调看,大多数是去声字。这些字往往放在四字句前面构成五字句(上一下四式),如“渐霜风凄紧”、“更草草离筵”、“又酒趁哀弦”、“且莫思身外”、“纵豆蔻词工”、“念武陵人远”等等。所谓“一字豆”就是读到这个字时要稍作停顿(以引起下文)之意。如“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

注册商标的转让 是指商标注册人依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将其注册商标转让给他人所有的行为。 . 驰名商标 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 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的行为。 标识侵权 是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注册商标争议 是指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而引发的商标专用权的争执。 专利权的保护 专利权的保护是国家通过行政与司法程序,制止和制裁专利侵权行为,保障专利权人实际享有其依法获得的权利。 新颖性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以及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抵触申请 是指在申请日前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改进发明 是指对已有的方法或发明提出的创造性变革 . 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作品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有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著作权的转让 著作权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将著作权中的全部或部分财产权有偿或无偿地移交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这种转让通常可以通过买卖、互易、赠与或遗赠等方式完著作权人的权利成。 指著作权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著作人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些专有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作品的许可使用 著作权人通过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将其作品许可他人使用的行为 著作权法 指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税收基础知识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税收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包括答案) 1、依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的,应当自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 2、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专用发票的稽核检查是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重要措施。(√) 4、下列选项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进行调整的是(ABCD) A、公益性捐赠 B、业务招待费 C、工会经费 D、职工教育经费 5、《税收征管法》规定,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BCD) A、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进行处理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暂停支付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C、立即停止支付应付纳税人的有关款项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6、下列税种中,纳税人与负税人通常不一致的是(ACD) A、营业税 B、企业所得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7、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下列政策方面的规定相一致的 有(AB)

A、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规定 B、借款利息费用在税前的列支标准 C、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D、工资费用在税前的列支 8、现行制度规定,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地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与数量交纳(C)以下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 A、2000元 B、5000元 C、10000元 D、20000元 9、主管税务机关因发现纳税人不按规定使用减免税款的,税务机关无权停止减免。 (×) 10、某中外合资服装企业2002年销货净额为1000万元,其应酬交际费计税的最高比例为(C) A、1‰ B、3‰ C、5‰ D、10‰ 11、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 12、按 (A) 分类,我国税种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A、征税对象的性质 B、管理和使用权限 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

[汉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相关的文章【名词解释】图文推荐【名词解释】精华文章【名词

[汉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相关的文章【名词解释】图文推荐【名词解释】精华文章【名词 1.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 2.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 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3.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 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4.粘 5.对 6.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 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 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7.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 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 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8.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 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 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 填空

1.押韵分为三种: ①句句押韵。 ②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③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2.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4.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①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②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③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 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 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 超过四百字。 ④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 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5.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6.古汉语的修辞方法: ①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②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③代称。 ④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⑤隐喻,没有比喻词。

翻译硕士 百科名词解释 整理

翻译硕士百科名词解释整理 来源:人人考研最后更新:2011-04-23 作者: 臧惜夕 1. 薄熙来男,汉族,1949年7月生,山西定襄人,1980年10月入党,1968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 2.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原籍湖南省衡山县。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长。2005年7月16日当选国民党主席。同年8月19日正式就任。2007年2月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2007年6月24日,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全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提名马英九参加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 3.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1944年10月生于香港。1997年7月1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1年5月任政务司司长。2005年3月12日,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出任署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07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期自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4.成吉思汗成吉思汗(1162-1227) 。即元太祖。蒙古古代大汗,气颜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又作帖木真。出身贵族。1189年被推为蒙古部汗。1206年,于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建蒙古国,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1205-1209年,三次向西夏进军,迫其纳女请和。1211-1215年两次攻金,直至黄河北岸,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率20万骑远征花剌子模,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1223年还师。1226年率兵南下,再攻西夏,次年在西夏投降前夕病死。1265年上庙号太祖。次年,追谥圣武皇帝。1309年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5.博鳌论坛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博鳌亚洲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于1998年发起。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告成立。论坛的成立获得了亚洲各国的普遍支持,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2002年开始,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年会。 6.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又称《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实际《易经》是在中国历史中逐渐演化完成的一门学问。古代的象形字中,“易”字是由上边的“日”和下方的“月”共同组成的;用日月往复循环来形容“易”的循环、周流。就是周而复始。易代表简易、变动。研究、说明一种变动的规律和内涵。 7潘基文Ban Ki-Moon 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南部忠清北道忠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为此刻苦学习英语。大学毕业后,潘基文又以优异成绩通过外交部高级公务员考试,开始走上长达36年的外交官生涯。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潘基文担任联合国秘书长。13日,第61届联大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12月14日,潘基文宣誓就职。潘基文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韩国前外相、政治家。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投票通过由潘基文接替安南。潘基文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同时还拥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专业外交技巧和流利的语言能力。他的工作经历大都与“和平与安全”、“发展与人权”和“民主”有关,而这正是联合国立足的三大支柱。 8. Robert Rubin

电力行业名词解释

统调最大负荷 统调负荷包括发电厂厂用电,自备电厂自发自用负荷以及从主电网供电的负荷,网供负荷就只是主电网供电的负荷。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q 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优质的电能。 全社会最大负荷 全社会所需最大发电负荷。 负荷曲线 电力系统中各类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调度电力系统的电力和进行电力系统规划的依据。电力系统的负荷涉及广大地区的各类用户,每个用户的用电情况很不相同,且事先无法确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增加哪一类负荷。因此,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带有随机性。人们用负荷曲线记述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据此研究负荷变化的规律性。 全社会用电量 全社会用电量是一个电力行业的专业词汇,用于经济统计,指第一、二、三产业等所有用电领域的电能消耗总量,包括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公共设施用电以及其它用电等。

发电量 发电量是指发电机进行能量转换产出的电能数量。发电量的计量单位为“千瓦时”。 发电量包括全部电力工业、自备电厂、农村小型电厂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其它动力发电(如地热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和生物能发电)。发电量包括发电厂(包括自备电厂)自用电量(通称厂用电)、新增发电设备未投产前所发电量以及发电设备大修或改造后试运转期间的发电量;凡被本厂或用户利用,均应统计在发电量中,未被利用而在水中放掉的则不应计入。发电量中不包括电动的交直流变换机组、励磁机、周波变换设备的发电量。发电量按发电机组的电度表本期与上期指示数的差额计算,电度表指示数以期末一天的24时为准。 特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内所有电力生产部门(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潮汐发电等等)生产出的所有电量总和。 什么是上网电量,落地电量,供电量,售电量,购电量,线损,网损,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前两个电量是对应发电厂的: 上网电量可以理解为发电厂向电网输送的电量; 落地电量可以理解为发电厂送出的在电网公司输入关口的电量,可以理解为发电厂净送电量,也可以称为电网公司的购电量; 中间三个电量是对应电网公司的: 购电量是电网公司从发电厂买入的电量; 供电量是电网公司向用户输出的电量;

法学《知识产权法》课后习题汇总

《知识产权法》课后习题汇总 一. 知识产权法概论 一. 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的客体 3.知识产权法 4.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5.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客体 二.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的概念。 2.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3.简述知识产权的分类。 4.简述《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 的识产权的类型。 5.如何理解“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 6.简述知识产权与物权利的区别。 7.简述我国《民法通则》保护的知识产权的 类型。 8.简述知识产权专有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9.简述知识产权地域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10.简述三种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 11.简述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 12.简述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的特征。 13.简述知识产权的客体的特征。 14.简述知识产权法的内容体系。 15.简述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 16.列举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法规名称。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知识产权法体系的完善。 二. 著作权法 一.名词解释 1.著作权 2.邻接权 3.著作权法 4.著作权主体 5.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6.作者 7.作品 8.委托作品 9.合作作品10.职务作品11.汇编作品12.演绎作品13.保护作品完整权 14.署名权15.发表权16.表演者权17.出版者权18.表演权19.展览权20.出租权21.信息网络传播权 22.著作权合理使用23.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 24.著作权集体管理25.法人作品 二. 简答题 1.简述著作权的概念与特征。 2.简述著作权与著作物所有权的区别。 3.简述著作权与专利权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著作权与商标权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6.简述著作权的自动保护原则。 7.简述我国著作权法的体系。 8.简述2001年《著作权法》修改内容。 9.简述外国人作品获得保护的条件。 10.简述作者的构成要件与认定。 11.简述法人视为作者的条件。 12.简述职务作品的概念及其权利归属。 13.简述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 14.简述合作作品的特征、权利归属以及著作 权行使规定。 15.简述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取得的条件及其权 利归属。 16.简述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7.简述合作作品与汇编作品之间的区别。 18.简述作品获得保护的条件。 19.简述我国著作权法中作品的分类。 20.简述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21.简述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和特征。 22.简述著作财产权的内容与特征。 23.简述享出租权的著作权人情形。 24.简述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条件。 25.简述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情形。 26.简述属于著作权法合理使用情况中的“对 他人作品适当引用”的具体含义。 27.简述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的条件。 28.简述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 29.比较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异 同。 30.简述邻接权与著作权的联系与区别。 31.简述表演者权的取得的条件 32.简述表演者的权利和义务。 33.简述表演权与表演者权的联系与区别。

汉语百科名词解释2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托利党产生于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保守党。托利党人参加了1688 年的“光荣革命”。1714年汉诺威王朝建立后的半个世纪中,托利党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在野地位。18世纪中叶,托利党成为以土地贵族和上层英国国教徒为核心的政治派别,代表着英国贵族,地主和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工业革命后,托利党逐渐向资产阶级保守主义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党在教会和国家关系、保护关税政策和反对天主教问题上仍然保持旧偏见。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 托尼奖全称为安东尼特·佩瑞奖,是由美国戏剧协会为纪念该协会创始人之一的安东尼特·佩瑞女士而设立的。托尼奖设立于1947年,被视为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共设21个奖项,获提名剧目均是在百老汇各剧院演出的剧目。以秘密投票方式选出了获奖人,托尼奖与百老汇的艺术声望、美学地位和票房收入等一起,成为全球舞台艺术的焦点。

《知识产权法》作业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专利权。是指经专利主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授予申请人某项发明创造的专有性权利。 2.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联合商标: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的若干个近似商标。其中最先注册并使用的为正商标,其余的为联合商标。 4.国外优先权:是指如果某个成员国的国民就一项发明创造首先在任何成员国中提出专利申请,自申请提出之日起的一定时间内(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12年月,对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6个月),他如果在别的成员国也提出了同样的申请,则别的成员国都必须承认该申请在第一个国家中递交的日期,并把它看作是在本国递交申请的日期。 5.防御商标:指驰名商标的所有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注册了同一个商标。最先使用的商品上为正商标,在其他商品上使用的同一商标为防御商标。 6.放映权:指通过放映机.幻灯权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7.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8.专利标记权:指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9.集体商标: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等集体组织所有,由其成员共同使用的商标。 10.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对其在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11.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12.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13.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二.填空 1.《垄断法规》 2.创造性贡献的自然人 3.最先申请的人 4.普通商标和驰名商标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 5.核准注册 6.三年 7.被视为作者 8.30天 9.三个月内 10.六个月 11.《巴黎公约》 12.最先申请的人 13.三个月内14.原件所有权 15.三个月内 16.权利要求书 17.视为作者 18.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19.三个月内 20.核准注册21.核准注册;22.三个月内; 23.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 25.合法持有人;26.著作人身权。 三.辨析题 1.错,由国务院专利行政机关负责专利的受理和审批。 2.错,都可以转让。 3.错,不能转让。 4.错,也可以适用于外国人。 5.错,允许。 6.错,应进行变更登记。 7.错,只有需要变更注册商标图形.文字或其组合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 8.错,应视为侵权。 9.错,图书出版者对作品进行的文字性修改.删节,也要经作者许可。 10.错,在我国,计算机硬件受《专利法》的保护。 11.对,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在中国《商标法》中还未有规定。 四.单项选择 1C 2A 3D 4C 5A 6D 7B 10C 11B 12B 13D 14B 15C 16B 17A 18D 19D 20D 21D 22A 23D 24B 25D 26D 27B 28C 29B 30C 31A 32C 33A 34B 五、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doc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科目代码:448 适用专业:翻译硕士 参考书目:无 本科目不依据任何教科书命题。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本考试作为全日制MTI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旨在测试考生百科常识和汉语写作水平,以考察考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汉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IT学习阶段的要求。 二、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范围包括以社会文化为主的百科常识和汉语写作水平,要求用汉语答题。对考生基本要求如下: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内容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侧重考察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包括五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详见附表)。 I. 百科知识 1. 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百科知识测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道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20道填空题,第三部分为15道名词解释题,要求考生根据自身对百科知识的掌握相应作答。 II. 应用文写作 1. 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30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推荐信、求职信、欢迎词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 题型 试题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 III. 命题作文 1. 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700字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 附:《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一览表

电力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120 °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叫三相交流电。 2、一次设备:直接与生产电能和输配电有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避雷器、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及高压熔断器等。3、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纵控制和保护作用的辅助设备。如各种继电器、信号装置、测量仪表、录波记录装置以及遥测、遥信装置和各种控制电缆、小母线等。 4、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 5、负荷开关:负荷开关的构造秘隔离开关相似,只是加装了简单的灭弧装置。它也是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有一定的断流能力,可以带负荷操作,但不能直接断开短路电流,如果需要,要依靠与它串接的高压熔断器来实现。 6、空气断路器(自动开关):是用手动(或电动)合闸,用锁扣保持合闸位置,由脱扣机构作用于跳闸并具有灭弧装置的低压开关,目前被广泛用于500V 以下的交、直流装置中,当电路内发生过负荷、短路、电压降低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7、电缆:由芯线(导电部分)、外加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组成的电

线称为电缆。 8、母线:电气母线是汇集和分配电能的通路设备,它决定了配电装置设备的数量,并表明以什么方式来连接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以及怎样与系统连接来完成输配电任务。 9、电流互感器:又称仪用变流器,是一种将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的仪器。 10 、变压器: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交流电压的设备。 11 、高压验电笔:用来检查高压网络变配电设备、架空线、电缆是否带电的工具。 12 、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25mm 2 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13 、标示牌:用来警告人们不得接近设备和带电部分,指示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工作地点,提醒采取安全措施,以及禁止微量某设备或某段线路合闸通电的通告示牌。可分为警告类、允许类、提示类和禁止在等。 14 、遮栏:为防止工作人员无意碰到带电设备部分而装设备的屏护,分临时遮栏和常设遮栏两种。 15 、绝缘棒:又称令克棒、绝缘拉杆、操作杆等。绝缘棒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握柄三部分构成。它供在闭合或位开高压隔离开关,装拆携带式接地线,以及进行测量和试验时使用。 16 、跨步电压:如果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 的两点之间有电位差,

百科知识名词解释

1. 薄熙来男,汉族,1949年7月生,山西定襄人,1980年10月入党,1968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 2. 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原籍湖南省衡山县。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长。2005年7月16日当选国民党主席。同年8月19日正式就任。2007年2月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2007年6月24日,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全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提名马英九参加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 3. 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1944年10月生于香港。1997年7月1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1年5月任政务司司长。2005年3月12日,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出任署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07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期自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4.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1162-1227) 。即元太祖。蒙古古代大汗,气颜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又作帖木真。出身贵族。1189年被推为蒙古部汗。1206年,于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建蒙古国,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1205-1209年,三次向西夏进军,迫其纳女请和。1211-1215年两次攻金,直至黄河北岸,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率20万骑远征花剌子模,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1223年还师。1226年率兵南下,再攻西夏,次年在西夏投降前夕病死。1265年上庙号太祖。次年,追谥圣武皇帝。1309年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5. 博鳌论坛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博鳌亚洲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于1998年发起。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告成立。论坛的成立获得了亚洲各国的普遍支持,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2002年开始,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年会。 6. 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又称《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实际《易经》是在中国历史中逐渐演化完成的一门学问。古代的象形字中,“易”字是由上边的“日”和下方的“月”共同组成的;用日月往复循环来形容“易”的循环、周流。就是周而复始。易代表简易、变动。研究、说明一种变动的规律和内涵。 7. 潘基文Ban Ki-Moon 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南部忠清北道忠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为此刻苦学习英语。大学毕业后,潘基文又以优异成绩通过外交部高级公务员考试,开始走上长达36年的外交官生涯。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潘基文担任联合国秘书长。13日,第61届联大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12月14日,潘基文宣誓就职。潘基文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

电力系统名词解释复习进程

1有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转换成电磁形式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有功 2无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电路内电磁场交换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无功 3电力系统——由发电机、配电装置、升压和降压变电所、电力线路及电能用户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中性点位移:在三相电路中,电源电压三相负载对称的情况下,如果三相负荷也对称,那么不管有无中性点,中性点的电压均为零。但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且无中性线或中性线阻抗较大,那么中性点就会出现电压,这种现象称为中性点位移现象。 4操作过电压——因断路器分合操作及短路或接地故障引起的暂态电压升高,称为操作过电压; 5谐振过电压——因断路器操作引起电网回路被分割或带铁芯元件趋于饱和,导致某回路感抗和容抗符合谐振条件,可能引起谐振而出现的电压升高,称为谐振过电压。 6电气主接线——主要是指在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系统中,为满足预定的功率传送方式和运行等要求而设计的、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关系的传送电能的电路。 7双母线接线——它具有两组母线:工作母线I和备用母线l。每回线路都经一台断路器和两组隔离开关分别接至两组母线,母线之间通过母线连络断路器(简称母联)连接,称为双母线接线。 8 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每两个元件(出线或电源)用三台断路器构成一串接至两组母线,称为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又称3/2接线。 9厂用电——发电厂在启动、运转、停役、检修过程中,有大量以电动机拖动的机械设备,用以保证机组的主要设备和输煤、碎煤、除灰、除尘及水处理等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这些电动机以及全厂的运行、操作、试验、检修、照明等用电设备都属于厂用负荷,总的耗电量,统称为厂用电。 10厂用电率——厂用电耗电量占发电厂全部发电量的百分数,称为厂用电率。厂用电率是发电厂运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 11经常负荷——每天都要经常连续运行使用的电动机;. 12不经常负荷——只在检修、事故或机炉起停期间使用的负荷;’’ 13连续负荷——每次连续运转2h以上的负荷; 14短时负荷——每次仅运转10—120min的负荷;: 15断续负荷——反复周期性地工作,其每一周期不超过10min的负荷。 16电动机的自起动——厂用系统中正常运行的电动机,“当其供电母线电压突然消失或显著

电大知识产权法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 产品发明是指通过人的智力劳动、经过人工执照的各种新制品。例如对仪器、装置、用具或组合物等作出的发明。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标识侵权是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从属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完成的发明创造得到了工作单位的帮助,或者主要是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条件。 抵触申请是指在申请日前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独占实施权是指专利权人排他的利用和最终处分其专利权的权利。 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使用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但须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著作权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反向假冒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 方法发明是指制造某种产品或生成某种物 质所使用的特殊手段或特殊步骤。 服务商标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在其服务 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于区别于其他服务者所提 供的服务项目的显著性标志。 改进发明是指对已有的方法或发明提出的 创造性变革。 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 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 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 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 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假冒专利罪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专利法 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假冒他人专利, 情节严重的行为。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 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 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侵权著作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依法享有 的著作权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行为。 商标管理商标管理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 对商标使用、印制等行为所进行的指导、协调、 检查、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商标国际注册是指我国经营者可以通过商 标局,根据《协定》和《协定书》的规定申请 商标国际注册,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国、多 国或全部成员国内申请保护。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 权的行为。 商标权的保护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防 止和制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以 保护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 商标权的终止是指由于法定事由的发生而 致使原来有效的商标权丧失其法律效力,不再 受法律保护。 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 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 的,用以识别不同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 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显著的可 视性标志。 商标异议是指在法定期限内对某一经过初 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依据《商标法》提 出反对意见,要求商标局撤销该商标的初步审 定,不予核准注册的制度。 商标注册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标 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 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 册申请,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 度。 商品商标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 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 的权利。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 或者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上应 用的新设计。 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 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 国内公开使用过以及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 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 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 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 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 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 权利。 许诺销售权许诺销售权,是通过在商店内 陈列或在展销会上演示、列入销售征订单或拍 卖清单、列入推销广告或者以任何口头、书面 或者其他特定方式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人明确表 示对其出售某种产品的一种意愿。 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 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 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 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 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在完成 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是在履行其本职工作,或 者是在完成工作单位特别委任的任务。 注册不当商标撤销制度也称为注册商标无 效审定制度,是指对那些不具备注册条件而取 得注册的商标,通过法定程序撤销其注册的制 度。 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 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 用的行为。 注册商标的续展是指注册商标有效期的延 续。即商标注册人在其注册商标期满前后的一 定时间内,依法办理一定的手续,从而延长其 注册商标有效期限。 注册商标的转让是指商标注册人依法定的

北外翻译硕士日语口译考研初试百科知识备考资料之名词解释

北外翻译硕士日语口译考研初试百科知识备考资料之名词解释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推行仁政学说。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圣亚”之称。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三大主要职能之一。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纪律的强制性。 民工:也称为农民工、外来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前便出现的名词。现在一般被解作农民工,但经济学家认为“农民工”一词自相矛盾,共产主义观点“农民”与“工人”是两个阶级。现在有观点认为,“民工”一词,最好的诠释应为“人民的工人”。 民间资本: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民间资本为非政府拥有的资本。具体而言,民间资本就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麦克马洪线: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服务、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

2016年百科名词解释

2016年 1.《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 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1] ,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 剧作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有《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他也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其他作品有,《超人》《繁星·春水》《往事》《冬儿姑娘》《关于女人》《南归》《还乡杂记》等。 3.矛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 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