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设绘通则

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设绘通则

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设绘通则
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设绘通则

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样图、相关标准等参考资料)。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的设绘。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考虑到所有标准都有可能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 4476.2-84《金属船体制图、图形符号》;

b) GB 4954-85《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总布置图;

b) 型线图;

c) 门窗布置图;

d) 驾驶室布置图;

e) 初步装载手册或各种装载情况稳性计算书。

3 基本要求

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反映船舶的视线情况,视线的好坏是船舶驾驶的重要操作要求之一,也是船级社审图所考核的重要内容。

为使驾驶人员便于掌握船舶的视线情况,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应按船级社规范,SOLAS公约,巴拿马运河规则的相应规定,计算满载和压载工况下的视线,并用表格清楚地列出,以便查阅。

4 内容要点

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4.1 船体外形侧视图,包含首楼、舷墙、上层建筑、甲板货、克令吊、桅、以及驾驶室前方阻挡视线的任何其它物体。

4.2 与侧视图相对应的平面图,并包含驾驶室的门窗。

4.3 主尺度表

4.4 用表格列出满载和压载工况下的浮态(首尾吃水)、盲区及其衡准。表格中

的装载工况应与初步装载手册或各种装载情况稳性计算书中的装载工况相一致。

5 图面要求

5.1 图纸幅面及格式应符合标准要求。

5.2 图面布局:从上而下布置侧视图和平面图,并在右边或下边的空白处布置主尺度表和盲区表。

5.3 比例一般较总布置图为小,以反映全貌,并避免图纸幅面过大,一般以1:400 或 1:500 为宜。指挥位置和障碍点等处如看不清楚可局部放大。

5.4 指挥位置和障碍点(首部舷墙顶点,甲板货首端点)的垂向和纵向坐标应准确标出,并与总布置图,型线图等保持一致。

5.5 术语、符号、代号、计量单位等应通一,并与有关法规、标准相一致。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设绘时应首先考虑识图方便,力求图面简洁。

6.2 图面清晰,划一(同一类内容应用同一字体和字号),中文要正确使用简化汉字。

6.3 指挥位置的选取应按照规范和规则的规定,并准确标出其定位尺寸。

6.4 指挥位置在中间时,如果克令吊引起的盲区超过5°,可考虑将指挥位置移到两边。

6.5 对于有甲板货的船,应分有甲板货和无甲板货两种情况分别列出其盲区。

6.6 满载和压载的浮态应是包含纵倾的,不是指理想的平浮状态。

6.7 装载工况应与初步装载手册或各种装载情况稳性计算书中的装载工况保持一致,如果初步装载手册或各种装载情况稳性计算书中的装载工况不满足盲区要求,则应调整使其满足。

6.8 如果船舶通过巴拿马运河,应符合巴拿马运河规则对盲区的要求。因这方面内容要送巴拿马当局审查,为避免混淆,一般另出一张巴拿马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要注意巴拿马运河规则对满载和压载工况盲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压载工况下不满足其盲区要求,可另外计算一种满足其要求的压载工况(在满足稳性和强度等要求的前提下),专门在通过巴拿马运河时使用(压载通过巴拿马运河时调整到该压载工况)。

7 校审要点

7.1 完整性检查:图纸表达的技术内容完整,不漏项,不缺页,视图布局合理。

7.2 正确性检查:指出图纸不合理处和差错,提示纠正。

7.3 一致性检查:图纸符合相关要求。

7.4 标准化检查:图纸编号、图纸幅面、线条、文字代号、图形符号、表达方式等符合有关标准,重点检查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与否。

8 质量要求与等级规定

等级的表达方式采用下表形式

附录A

《驾驶室视线图(盲区图)》参考资料

A1 有关规则:

a) SOLAS 1974,Chapter V,Regulation 22 "Navigation Bridge Visibility"。

b) IMO A.708(17)决议《驾驶室可视性指南》。

c) 巴拿马运河规则

舵系镗孔工艺规范1

35000DWT散货船舵系拉线镗孔工艺规范 本船编号:YH0709 本工艺以CSQS中国造船质量标准(1998)为依据,并参考沿海船厂之相关工艺文件,结合CCS规范与本船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1 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船舶舵系拉线镗孔工艺的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及检验。 本工艺适用于万吨级以上钢质船舶的舵系镗孔。其他钢质船舶亦可参照使用。 2 工艺规范性引用文件 CSQS中国造船质量标准(1998) 3 工艺准备 3.1必须认真阅读并熟悉该船的艉轴系总图,推进轴系统布置图,中间轴座架 图,舵系布置图,主机安装图等及相关工艺技术文件,施工时需带到现场。 3.2拉线镗孔工具准备 a)镗孔专用设备; f ) 拉线架2付半(5只); b)校中用划针盘及弹性接头;g ) 木角尺一把; c)月牙扳手;h ) 线锤2只,桩头16只; d)刀具;I ) 万用表1只,内经分厘卡; e)钢丝线100米(○0﹒5MM);j ) 木制洋棒2根等工具。 3.3检查镗孔工装设备完好性。 3.4 依照上舵承座和上下舵销座,制作镗孔架。 3.5 确认上舵承座、工艺法兰及上下舵销座上下端面镗孔所需的校圆线,镗削 圆线及提高校中精度的工艺基准螺丝钉。 4 人员 4.1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 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4.2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船工艺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 5 工艺要求

5.1 镗孔的圆度、圆柱度公差符合CSQS中国造船质量标准(1998),见表1。 表1 镗孔圆度、圆柱度公差值 单位为毫米 孔径 D 公差标准范围 ≤120 ≤0.015 >120~180 ≤0.020 >180~260 ≤0.025 >260~360 ≤0.030 >360~500 ≤0.035 >500~700 ≤0.040 >700~900 ≤0.050 >900~1100 ≤0.060 >1100~1300 ≤0.070 >1300~1500 ≤0.080 5.2 5.3 5.4 5.5 6 工艺过程 6.1镗杆安装时,应按上舵承座及工艺法兰、上舵销座上端面与下舵销座下端 面上的校圆线和工艺基准螺钉为校中依据,用内径千分尺调整镗杆与工艺基准间的距离,使镗杆与舵系中心重合,误差不大于0.02mm。镗杆与舵系中心重合见图1

牺牲阳极布置图设绘通则

牺牲阳极布置图设绘通则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牺牲阳极布置图”的设绘通则。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钢质船舶水下船体的牺牲阳极保护。船体防蚀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外加电流防蚀装置,由设备厂根据船舶壳体状况供货;另一种是牺牲阳极防蚀装置。本标准仅对牺牲阳极防蚀装置布置设绘作了规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牺牲阳极布置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民用海洋钢质船舶水下船体包括附属体的防蚀设计。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 b)船体说明书; c) 总布置图; d) 机舱布置图; e) 线型图; f) 舵系布置图; g) 静水力计算; h) 螺旋桨图; I) 牺牲阳极计算书。 3 基本要求 3.1 应根据船体说明书使用寿命要求和满载吃水以下浸水面积,不同附属体的保护电流密度计算出牺牲阳极数量、规格、型号。 3.2 计算包括: a)根据不同附属体选用不同的保护电流密度; b) 根据不同牺牲阳极材料的发生电流量确定阳极数量; c) 根据选定的阳极重量、电容量、发生电流量进行使用寿命年限校核。 4 内容要点 4.1 牺牲阳极在船体表面应左右对称布置,全船范围内在桨舵区域应集中布置,首尾兼顾,在首尾侧推,海底阀箱内,防摇鳍上应专门布置。 4.2 以螺旋桨轴线为中心在0.55D~1.1D( D为螺旋桨直径)之间范围内的船体外板上不得布置牺牲阳极。

舵系布置图设绘通则

舵系布置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普通流线型舵“舵系布置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舵系布置图"设绘。技术设计、施工设计亦可参照采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船体说明书; c) 总布置图; d) 型线图; e) 尾部结构图; f) 尾柱图; g) 舵设备计算书; h) 舵机图; i) 舵机舱布置图。 3 基本要求 3.1 详细设计的舵系布置图,应按总布置图及舵设备计算书以及设计任务书对舵的数量及型式的要求绘制。图上应明确地表示出舵叶的外形尺寸,舵杆的外形尺寸及连接方式(包括上、下舵承,上、下舵销等),以及舵杆在舵机平台上的布置位置。 3.2 图纸还要画上舵杆与舵柄的联接方式,因为联接方式涉及零件舵杆图的设计。 3.3 图上还应标注出各零部件的外形尺寸及其装配关系,绘制出各联接部件的节点图,供设绘舵系另部件图之用,并作为供船东和船检审查的图样之一。

3.4 目前我院设计的大部分船舶舵的数量与螺旋桨数量相同(舵的型式大多采用悬挂式舵和挂舵臂舵,另外还有襟翼舵)。 3.5 舵与螺旋桨的纵向距离一般不应防碍螺旋桨拆装要求,纵向距离一般为1/4~1/2D(D—螺旋桨直径)。舵叶中心大多与螺旋桨中心的垂向距离二者接近一致为佳,若有偏移在0.1D范围内。 3.6 舵设计时要考虑舵维修时舵杆与舵叶的拆装方便性,另外还要考虑保证舵叶的水密性。 4 内容要点 4.1 应绘制出整个舵系的布置位置,以装配图的形式表示出整个舵系的所有零部件,并进行编号列入材料表内,注明相应的图号或标准号,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应加以说明。 4.2应注明上述零件的配合尺寸,定位尺寸或主要外形尺寸。 4.3 为了清楚地表明舵机的相对位置以及与上述另部件的传动关系,本图中也可把舵机绘入,但需注意重量、安装位置、型号等不要与“舵机舱布置图”相违或重复。 5 图面要求 5.1 图纸幅面应符合GB4476-84金属船体制图的要求。 5.2 图中主要位置应绘出舵系的整个侧视图,绘制双舵时,建议增绘尾部舵杆中心线处的横剖面视图,以观察舵叶从一舷最大舵角转至另一舷最大舵角后,是否与船体外板相碰。以及下舵承体是否与船体有效联接。对上、下舵承、上、下舵销等重要部位设局部放大图。布图时应注意图面布局的匀称和合理。 5.3 常用比例:一般采用1:10,1:20,1:25,1:5。 5.4 线条 凡属本图的零部件用粗实线表示,尾部船体轮廓、舵机甲板或平台、舱壁、尾柱、挂舵臂、舵踵等用细双点划线表示,船体中心线、基线及件号引出线用细实线表示。 5.5尺寸标注 图中各配合面应标注配合尺寸,如舵杆与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公差及配合尺寸,以及舵销与舵叶铸钢件等的公差及配合尺寸。重要的零

机舱设备布置图设绘通则

机舱布置图设绘通则 [版本1/修改0]讨论稿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编制:钱明校对:审核:编制单位: 会签:审定:批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机舱布置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时机舱布置图的设绘,对于基本设计和生产设计、报价设计时的机舱布置图也可以酌情采用。 2.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QSCZ0001-2015《船舶设计图样及技术文件设绘通则》编制规则; b) GB4476.1~4-84 金属船体制图。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设计任务书; b) 规格书或轮机说明书; c) 机械设备明细表; d) 总布置图; e) 线型图和基本结构图或肋骨型线图和机舱分段结构图; f) 主要设备的厂家资料。 3.基本要求 3.1 布置基本原则 机舱布置图是船舶设计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图纸之一,是许多其它图纸项目的依据。动力装置布置的好坏对船舶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a) 应满足相关规范、公约、规则及入级符号的特定要求。 b) 要求动力装置可靠而持久的工作,提供足够的航行动力,保证航行安全,同时便于

船员管理维修。 c) 采取综合利用、多层布置设备的方法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机舱空间、缩小机舱长度,以增加船舶货舱容积。 d) 各种机械设备相互间位置分布合理,按其功能不同(如船舶系统、冷却水、燃油、滑油、电站等)分区布置,以便于维护使用并节省管路。 e) 主要通道、开口、舱柜、舱室的布置应考虑船体结构的完整性,设备基座简单合理以便施工建造。 f) 应尽量保持左、右两舷重量平衡,且尽可能降低重心。 g) 详细设计的机舱布置图应能表明机舱内主、辅机电设备布置的全貌,作为送审图和轮机其它部分图纸生产设计的依据。 4.内容要点 4.1 主机的布置要点 4.1.1 主机前端(底层)应保留足够的空间以布置自身管路及冷却海水泵,压载泵等泵组和海水总管、舱底压载等管系。主机两侧应留出必要的管路空间和维修空间。 4.1.2 主机纵向定位时应保证主机油底壳出油口位于相邻两档肋板之间,主机基座螺栓孔与肋板尽量减少位置重叠。 4.1.3 主机纵向定位时还应考虑到机舱平台开口的位置。平台开口的前后端应尽可能位于强肋位,主机(包括路台)应尽可能位于开口当中。 4.1.4 对于重型低速柴油机当垂向外力矩过大时,注意使柴油机中点尽量远离船体振动节点位置。 4.2 轴系布置要点 4.2.1 螺旋桨轴抽出空间 当螺旋桨轴向船内拉出时,从机舱后舱壁至主机(或齿轮箱)联轴节之间的距离通常为螺旋桨轴长度加450mm,如定距桨向船外拉时,则应考虑向船内拉轴检查轴前端和艉轴管后轴承所需的位置。 4.2.2 轴系的倾斜度 轴系的中心线(通常也是主机的中心线)一般应与基线平行(α= 0°)如需倾斜时在运

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设绘通则.

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设绘。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CB/T3713-1995 《船舶电气设备文字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轮机自动化说明书; c)轮机自动化项目明细表; d)总布置图; e)机舱布置图; f)电气系统图。 3 基本要求 3.1 “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是反映机舱报警装置的选型及传感器布置状况的图样,也可作为机舱自动化系统图的一部分。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为生产设计的依据。本图旨在标明机舱检测报警和控制的系统设计。 3.2 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应绘出设备所在甲板位置。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设备明细表与系统图等组成。 4.1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船舶自动化入级要求,确定主辅机,舱柜的压力、温度、液位等的报警点数。 4.2 确定全船机舱报警装置报警传感器的数量及位置,传感器应注明名称和型号及规格,如果有的设备带有报警传感器的则需注明,可以不必列入。

4.3 电缆应注明编号,型号及规格,如果有的电缆在电力系统图上或在其它电气图纸上已画出,并已有编号,则本图的编号及芯数应与其一致。 4.4 按船机舱报警点的重要性把报警分组,然后再延伸至驾驶室及轮机员舱室进行延伸报警。 4.5 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图形符号必须按照国标:“电气制图和图形符号”的规定。 5 图面要求 5.1 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图纸幅面原则上采用A4纸装订成册,小型船舶可以例外。 5.2 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的每个电气设备处要标明设备代号。5.3 图中的电气设备图形符号均按我院“船舶电气平面图图形符号”标准和国家“电气制图及图形符号”规定。若院标、国标均无规定,则文字代号可用英文缩写代之。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选用的电缆型号和规格要正确。 6.2 图面布置适当,粗细线条分明,电缆采用细实线表示。在本图上反复出现的电缆,应以虚细线画出。 6.3 在设绘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时,应与船、机、电等各有关专业保持联系,防止遗漏所需的报警项目,报警点的数目与名称应与船、机、电等专业所提供的资料一致。 7 校审要点 7.1检查机舱集控台报警装置电气系统图的电缆型号和规格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7.2 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及本设绘通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要点检查每张图纸的正确性。 7.3 检查电缆编号是否有遗漏,标志是否符合规定。 7.4 检查报警内容是否满足船、机、电等各有关专业的设计要求,并检查图纸内容与其它专业图纸内容是否相符。

舵机舱布置图设绘通则

舵机舱布置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舵机舱布置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舵机舱布置图"的设绘。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4457~4459-84 机械制图; b) GB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 总布置图; c) 舵系布置图; d) 船体尾部分段结构图(舵机舱部分); e) 舵机设备供应厂商提供的工作图和技术文件等资料; f) 舵机电气控制设备技术资料。 3 基本要求 3.1 "舵机舱布置图"是反映舵机、液压泵组、管路附件、储油箱及电控箱等设备在舵机舱内位置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为生产设计的依据。本图旨在合理布局舵机舱内的设备,充分考虑维修保养空间和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3.2 应满足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3.3 应符合有关国家船级社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中有关条文的规定。这些规定是: a) 舵机应以铰孔螺栓固紧于基座上,并应安装适当的挡块,基座应为强固的结构; b) 舵机舱应易于到达,并尽可能与机器处所分开; c) 舵机舱应布置适当,以保证能通到操舵机械及控制器的工作通道。这些布置包括扶

手栏杆和格栅或其他防滑地板,以保证如有液体泄漏时的适宜工作条件。 3.4 应与舵机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设计原理相一致。 3.5 舵机舱内所有设备的布置应合理并突出本图所表现的主题。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除主视图外,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必要的局部视图、设备明细表和技术要求等组成。 4.1 舵机舱布置图中,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 a)推舵装置; b)液压泵站; c)储油柜; d)手摇泵; e)液压管路; f)扶手栏杆; g)格栅或其他防滑地板; h)围油栏; i)电控箱; j)舵角指示器及其拉杆; k)应急操舵装置; l)取暖器; m)其他设备等。 4.2 条款4.1中:a)~ i)项目是"舵机舱布置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j)~m)项目可按具体内容舍取。 4.3 上列设备在图中均应用实线绘制,并标注布置位置的定位尺寸和外形尺寸。必要时还应标出主要结构特征尺寸以及安装连接尺寸。 4.4 用作"舵机舱布置图"的舵机舱结构部分背景图从总体专业处复制后,应进行线条的简化处理,留下有用部分,删除无用部分。留下部分用双点划线表示。表示方法应符合船舶制图有关标准的要求。 4.5 舵机周围和主通道应设置扶手栏杆。扶手栏杆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6 舵机周围和主通道应设置格栅或其他防滑地板。格栅或其他防滑地板应尽量按船厂的工厂标准进行绘制。 4.7 舵机、液压泵站、储油柜及其他液压油易漏泄的设备周围应设置围油栏。以确保操作人员的适宜工作条件。 4.8 舵机舱内的其他设备一般用双点划线表示,并用引出线写明该设备的名称和代号;若和舵机一样用实线表示,则应拉出件号,并写入明细栏内。 4.9 较为简单的舵机舱布置图可包括舵机液压系统原理图。舵机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绘制应按《舵机液压系统原理图设绘通则》的要求进行。 4.10 图中的技术要求应按舵机设备厂提供的技术文件而定。但下列两条常规要求应于列出: a) 舵机周围和主通道应设置格栅或其他防滑地板,以确保操作人员的适宜工作条件; b) 由舵机设备厂提供的操作说明铭牌等,应固定于操作人员易于观察到的位置。 5 图面要求 5.1 图纸幅面和格式应符合GB/T14689-93"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要求。原则上采用A1、A2图纸幅面。 5.2 视图以常规的三视图(即: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为主体,必要时增加剖视图。所有视图的投影要正确。

舵系的设计计算

舵系的设计计算 1. 目的 通过对舵系的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计算和验算确保本设计设计的舵系能满足船舶航行实现转向及安全的需要。 2. 适用范围 本设计计算中的有关设计数据和内容,只适用于本设计中的舵系。 2. 舵系计算分析 本设计采用双舵销半平衡舵,从图可知舵梁有三个支座,因此它是一个一次静不定梁系,也就是说由静力平衡条件的二个方程式无法求得三个支反力。为此我们去掉一个“多余”支座(通常取为弹性支座),而代以“多余”支反力,使梁系成为静定梁系。这样即可求得另外二个支座的支反力(为“多余”支反力的函数)。可以计算梁及弹性支座的变形能,b V 和s V 系统的总变形能 s b V V V +=。根据最小变形能定理可得到一个补充方程: 0=??a R V (1) 这样就可以由(1)求得弹性支反力a R 。再由二个静力平衡方程式即可

求得另二个支反力b R 和c R 。接着就可按材料力学的方法作出断面剪力和弯矩图了。 因为 ?=l z b d z EI z M V 02) (2) ( 所以 ????=??l z a a b d R z M z EI z M R V 0)()()(。 又因梁是由几个不同断面的梁段组成,所以又可写成: zi n i l b d EIi zi M V ∑? ==1 21 2) (, ∑?=???=??n i l z a a b i d R zi M EIi zi M R V 10)()( 弹性支座a 的支座变形能a a s Z R V 2 21=, 所以 a a a s Z R R V = ?? (1) 式可写为: a a zi a n i l Z R d R zi M EIi zi M +???∑? =)()(1 1 (1a ) 式中 )(z M ,)(zi M —距原点z 处的断面变矩)(z M 和第i 段梁的距第i 段梁原点zi 断面弯矩)(zi M ; )(z I ,Ii —距原点z 处的断面惯性距)(z I 和第i 段梁段数; a Z —弹性支座a 的支座弹簧常数。按规范给出的公式计算。 求弹性支座a 的支反力a R a R = R c M a M Q Q K M K M K Q K Q K c a ?+?+?+?2121 式中 );,,,,(4242a R R Z I I l l F K =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通则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GB/T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轮机说明书; c)总布置图; d)机舱布置图; e)基本结构图; f)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 g)肋骨型线图。 3 基本要求 3.1 “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图”是反映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的选型及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生产设计的依据。压载水管系的设置主要使船舶能适应各种压载工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

和一定的航行性能,以及减少过大的弯矩和剪切力。舱底水系统是重要的保船系统,它不仅要求船舶在正常航行时对水密舱室生成的舱底水能有效地排除(机器所处的含油舱底水须经分离油分后排出),而在应急情况下,对水密舱室在有限进水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排水。 压载水管系有常规压载水管系和油船、化学品船设置的专用压载水管系之分。本通则不包含专用压载水管系。 本通则仅包含机舱范围以外的任何水密舱室中舱底水的排除,以及机舱范围以外的压载水管系。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布置要点: 4.1.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设计布置必须符合船级社规范有关内容及其条款的全部规定。 4.1.2 舱底水管路布置一般有3 种形式: a)支管式: 对从各需要排除舱底水的舱室引出的每个吸口舱底水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或截止止回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至舱底泵。因此,支管式一般需耗用较多的管子材料。 b)总管式: 适用于设有管隧的中、大型船舶,即从各需要排水的舱室的吸口引出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如不设置截止止回阀,则吸口应是止回吸口)接至管隧中的总管,该总管通至机舱,经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与舱底泵连接。由于总管式的阀布置在管隧内,因此阀需要遥控操作。 c)混合式: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可以把需要排水的舱室分成两组或三组,再用 2 根或

基本结构图设绘通则

基本结构图设绘通则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基本结构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基本结构图”设绘。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GB4476-84 金属船体制图; b)CB261-62 圆形钢支柱型式及基本尺寸; c)CB*3181.1-83 船体结构节点、零部件; d)CB*3181.2-86 船体结构节点、零部件(船长小于90 m); e)CB*3182-83 船体结构相贯切口与补板; f)CB*3183-83 船体结构型材端部形状; g)CB*3184-83 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通焊孔; h)CB*140-88 内河船舱口角隅; 2.2 设绘依据图纸 a)总布置图; b)型线图; c)船体构件规范计算书; d)横剖面图; e)机舱布置图; f)金属门、窗、盖布置图; g)扶梯、栏杆布置图; h)舵系布置图; i)锚系泊设备布置; j)起重设备布置图; k)轴系布置图; l)集装箱布置图。 3 基本要求

“基本结构图”是全面地反映船体主要纵向、横向构件尺寸及其沿船长的布置情况。各层甲板平面图上的所有开孔应表达清楚。在中纵剖面图中要表达出主要纵向构件的连接形式, 船底、舱壁、甲板、首尾结构、上层建筑的构件应上下呼应。本图应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为生产设计的依据。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由中纵剖面图、各层甲板图、平台甲板图和舱底图组成。 4.1 中纵剖面图是船中纵向剖切后所得到的纵向剖面图。在不妨碍中剖面构件表达的情况下,对于不在中纵剖面内的某些重要构件(如甲板纵桁、支柱、纵舱壁、舱口围板、主机座等)也应用重叠投影法以细双点划线表示出来,以进一步表明船舶的结构情况。此外,尚应以粗双点划线表示出舷侧纵桁、烟囱机舱顶棚和起重桅(柱)的位置(表示外形轮廓时应用细双点划线)。 4.2 各层甲板图、平台甲板图是沿着各层甲板上面剖切后得到的平面图。但围壁扶强材和肘板不必绘出。 4.3 舱底图是沿着舭肘板边线采用阶梯剖切所得的平面图。对于双层底结构,一般将右舷部分的内底板掀开,以显示内底下的结构。 4.4 所有开孔(人孔、梯口、逃生孔、通风孔、机舱开口、货舱口等)均应表示清楚。 5 图面要求 5.1 比例:基本结构图一般用总布置图的比例绘制,对于L小于60m的船,一般为1:50,对于L大于或等于60m的船,一般为1:100。 5.2 格式:由于船体结构一般不可能左右舷完全对称(包括开口等),各层甲板及舱底图一般应画全图。 5.3 尺寸标注:基本结构图应标注的尺寸包括构件尺寸和定位尺寸。构件尺寸应以集中标注的形式写在图形的下方(用细实线划分为若干区段,每个区段内的构件相同),构件尺寸写在尺寸线上,尺寸应平行于基线或中心线。一般平面构件的尺寸集中写在平面图下,舷侧构件的尺寸集中写在中纵剖面图下,纵桁、支柱、舱壁板厚度、围壁板厚度及扶强材尺寸应标注在中纵剖面图中。 5.4 符号:在技术设计阶段,各层甲板、平台和舱底图中仅标注不同板厚的分界板缝线。而在详细设计和施工设计阶段,应标注所有板缝线和分段线。板厚

船舶空调系统原理图设绘通则

船舶空调系统原理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船舶空调系统原理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船舶空调系统原理图”设绘。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轮机说明书; c) 总布置图; d) 空调厂商提供的认可资料。 3 基本要求 3.1 “船舶空调系统原理图”是反映船舶空调系统的选型及工作原理的图样,并且是生产设计的依据。空调系统设备、管系和附件的设置根据空调分区情况,既要满足各自空调区域的功效,又应有兼顾其它空调区域的连通功能。并在技术条件说明中根据规范3.2.5所规定的管系液压试验给出各系统管路的试验压力。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原理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或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制冷管系 4.1.1 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热力膨胀阀及相应的管路附件、管路组成。 4.1.2 压缩机组应设有氟里昂(或R404A等制冷剂)高、低压力表,油压力表、高低压控制器及油压差控制器。若压缩机组有卸载功能,还应设有卸载电磁阀。 4.1.3冷凝器上应设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安全阀排出管应与大气相通。 4.1.4氟利昂注人口应设在过滤干燥器前。 4.1.5系统若设有若干蒸发器,则每个蒸发器前的供液管均应设电磁阀和热力

舵系安装工艺规范

舵系安装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前言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舵系安装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钢质海船的半悬挂舵系的安装,其他类型的舵系安装,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2.1挂舵臂 指支撑半悬挂舵臂状构件。 2.2 半悬挂舵 指舵的上半部,支撑于挂舵臂处的舵钮(销)上,下半部悬挂的舵。 2.3 舵叶 指舵上产生舵压力的主体部分。 2.4 舵钮 指挂舵臂等后缘供装舵销用的突出部分。 2.5舵销 指用以将舵连接在挂舵臂上的销轴,一般制成锥状体。 2.6 舵杆 指连接舵叶和舵机或舵柄,传递转舵钮距的转动杆件。 2.7上舵承 指位于舵头处用来支撑舵的重量,及其所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力的舵承。 2.8 上舵承基座 支撑上舵承的构件。 2.9 舵系中心线 指舵杆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2.10 轴系中心线 指安装螺旋桨的轴系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3舵系安装的准备 3.1图纸 a) 舵系布置图;

b) 舵杆; c) 舵销; d)上、下舵钮衬套; e)舵机底座图; f)舵杆、舵销衬套; g)舵杆、舵销的液压螺母图; h)舵机安装图; h) 其他。 3.2 场地 清除船舶艉部安装舵叶处周围的杂物垃圾,在尾部绞车附近,凡妨碍绞车运作的脚手架应拆除,工作场所附近应有足够的照明,除了有固定的照明设备外,还应装有足够的可移动的照明设备。 4 人员 4.1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或经过专业培训,方可上岗。 4.2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预先阅读与本系统有关的图纸,若有问题,应预先向 有关部门提出,以求先期解决。 4.3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规范及图纸要求,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安全操作 规程。 5工艺要求 5.1 舵系统安装应在船体尾部结构装焊工作、火工工作、密性试验完毕后、尾楼甲 板焊接结束、A甲板吊装到位以及货舱大部合拢后进行。 5.2应掌握舵杆及舵叶完工后的实际尺寸,以作施工依据。(可利用质检部门的验 收报告)。 5.3 舵系中心线拉线应与轴系中心线拉线同时进行,应在船体不受阳光曝晒的情况 下施工。一般以清晨,傍晚为宜。拉线时应停止一切会产生振动的作业。5.4 拉线时,舵系的基准点应经检验认可。 5.5 调整后舵系与轴系相交一般偏差不大于3mm,允许极限不大于8mm。 5.6 舵系孔在船台上或船坞内经机械加工成品后,各孔中心与舵系中心线偏差不大 于0.3mm。允许极限不大于0.5mm。

机舱综合布置图设绘要领

华东船院CAD中心标准 QJ/HD04.65-2000 代替 QJ/HD04.65-94 机舱综合布置图设绘要领 1 主题内容与试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舱综合布置图的定义,设绘条件,内容,顺序,方法和校对内容等 本标准试用于船舶机舱范围综合布置图的设绘 2 引用标准 CB*3093-81 弯管技术要求 CB*3182-83 船体结构相贯切口与补板 CB*/Z345-85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技术条件 3 机舱综合布置图的定义 船舶产品机舱范围内除船体结构外的各类舾装件。例如:主机,辅机,泵,电气设备,主干电缆以及管路,通风,基座,箱柜,花钢板,梯子,格栅等预先在图纸上分区域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安排和统筹协调,以求得各专业在每个区域内的矛盾和问题在图面上获得解决后所设绘的图样,就是综合布置图 综合布置图是连接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的纽带,是舾装生产设计的基础,不直接用于现场施工 4 机舱综合布置图设绘前应具备的资料 4.1 综合性资料 4.1.1 有关轮机部分的建造方针和施工要领

,规则,公约以及建造合同,船东要求 4.2总体和船体部分 ,总体及船体说明书 4.2.2 船体型值表,梁拱值及肋骨线型图 ,中横剖面图 4.2.4 机舱区域范围内分段划分图,船体分段结构图 ,轴系,发电机,锅炉,空压机等主要设备基座草图 4.3 机装部分 ,机装管系原理图(包括机舱通风管系布置图)及阀件,附件明细表,机电设备明细表 ,样本,说明书 ,轴系布置图和艉轴管总图 4.3.5 集控室,机修间,备品间,电工间等工作舱室布置图 4.3.7 船体结构上的箱柜附件布置图及独立箱柜草图 4.3.8 机舱海底阀及附件布置图 ,格栅,梯子及主通道布置示意图 4.4电装部分 ,样本,说明书 4.5 船装部分 4.5.1 与机舱有关联的管系原理图 ,上甲板下,油柜等的隔音和绝缘布置图 4.5.3 上甲板居住舱室布置图

轴系、舵系中心线确定及艉管环氧浇注工艺english

四.艉轴艉管校中及其固定 ALIGNMENT AND FIXING OF STERN TUBE 4.1 艉管就位POSITIONING OF STERN TUBE 4.1-1: 艉管就位条件 PREPARATION OF STERN TUBE POSITIONING A.艉管中心线的找正 DECIDING OF STERN TUBE CENTERLINE A.1 将艉管布臵于车间平台上保持水平; PLACE STERN TUBE HORIZONTAL ON PLATFORM IN WORKSHOP A.2 根据艉管前后φ655孔中心线在艉管前后端面上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划出水平 线和垂直线并打好洋冲眼, 那么前后艉管端面的十字线的交点的连线即为艉管外圆的理论中心线. 完工成后需交船东船检认可. DRAW A HORIZONTAL LINE AND A VERTICAL LINE ACCORDING TO THE CENTERLINE OF φ655 HOLE AT STERN TUBE FORE AND AFT. END, AND MAKE A MARK, SO THE LINE BETWEEN THE TWO INTERSECTION POINTS STATED ABOVE IS THE THEORY CENTERLINE OF S/T OUTER CIRCLE, AND SHOULD BE APPROVED BY SHIPOWNER AND SURVEYER. B.在本工艺进行的过程中,船上应停止冲击和有振动的工作. WHEN THIS STEP IS BEING DONE, ANY IMPACTING WORK OR VIBRATION JOB SHOULD BE STOPPED. 4.2 艉管就位 POSITIONING OF STERN TUBE A.按“浇注环氧总装图”将八只艉管调整螺栓(图6)预先布臵到相应位臵处, 螺栓头部应 不伸入支撑套内部以免影响艉管放入; PREPLACE 8 PCS JACKING SCREWS (DRAWING 6)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ACCORDING TO “POURING EPOXY ASSEMBLY” DRAWING. B.按“环氧浇注总装图”焊好前后艉管支撑套上的四个透气管及二个注入管.注入管及透 气管均采用φ27X2.5无缝钢管.钢管上应无任何油漆,油污等; WELD THE 4 PCS AIR VENT PIPES AND 2 PCS FILLING PIPES ON THE FWD AND AFT STERN OUTER BOSSES ACCORDING TO THE “POURING EPOXY ASSEMBLY”. THE FILL AND VENT PIPES IS SEAMLESS STEEL PIPE OF φ27X2.5, WITHOUT ANY PAINT AND OIL ETC. C.为防止艉管塞入支撑套后发生轴向位移,需按附图9制作一根法兰面压板, 并根据图9中 所示位臵焊好固定螺栓M24; MAKE 1 PC STOPPING PLATE BY CHANNEL STEEL FOR PREVENTING THE MOVEMENT ALONG THE SHAFT LINE AFTER PUSHING THE STERN TUBE INTO THE STERN FRAME BOSS, SEE DRAWING 9, AND WELD THE FIXING SCREW M24 AS DRAWING 9. D.根据“浇注环氧总装图”安装密封板(图5); INSTALL SEALING PLATE (DRAWING 5) ACCORDING TO THE “POURING EPOXY ASSEMBLY” . E.准备至少六只工作载荷为4.5吨的手拉葫芦. PREPARE AT LEAST 6 PCS CHAIN BLOCKS WHOSE WORK LOAD IS 4.5 TON. F.将艉管放至图7中所示位臵, 艉管上下方向需按轴系布臵图摆正,调节小车上下水平位臵 使得艉管中心线与轴理论中心线平行. PUT STERN TUBE TO THE PLACE SHOWN ON DRAWING 7, ADJUST IT ALONG VERTICAL DIRECTION AS SHAFTING ARRANGEMENT DRAWING, AND ADJUST THE TROLLEY UNTIL STERN TUBE CENTERLINE PARALLEL WITH SHAFT THEORY CENTERLINE. G.将提升杆装至艉管的艏端,提升杆和艉管接触部份均需用铜皮衬垫以防划伤艉管内表面 并用铜螺栓紧固好(图8). 检查艉管清洁度. 艉管前后支撑套内表面及艉管外表面等与环氧树脂接触处(含浇注孔,透气孔内表面)均需清除铁锈,油污,毛刺,焊渣,油漆和灰尘等. 提交维信服务工程师检查清洁并满足要求; INSTALL LIFTING ROD TO THE FWD STERN TUBE, ADD BRASS PAD AT CONTACT PART BETWEEN LIFTING ROD AND STERN TUBE PREVENTING FROM SCUFF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STERN TUBE AND FIX WITH BRASS SCREW (DRAWING 8). 8

舵系安装工艺

舵系安装工艺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舵系安装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钢质海船的半悬挂舵系的安装,其他类型的舵系安装,可参照使用。 2术语和定义 2.1挂舵臂 指支撑半悬挂舵臂状构件。 2.2半悬挂舵 指舵的上半部,支撑于挂舵臂处的舵钮(销)上,下半部悬挂的舵。 2.3舵叶 指舵上产生舵压力的主体部分。 2.4舵钮 指挂舵臂等后缘供装舵销用的突出部分。 2.5舵销 指用以将舵连接在挂舵臂上的销轴或螺栓。一般制成锥状体,按其部位和作用不同,分别称为上舵销和下舵销。 2.6舵杆连接法兰 指舵杆下端与舵杆垂直,用于和舵叶相连接的安装面。 2.7舵杆 指连接舵叶和舵机或舵柄,传递转舵钮距的转动杆件。 2.8上舵承 指位于舵头处用来支撑舵的重量,及其所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力的舵承。 2.9上舵承基座 支撑上舵承的构件。 2.10舵系中心线

指舵杆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2.11轴系中心线 指按装螺旋桨的轴系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3舵系安装的准备 3.1图纸 a)舵系布置图; b)舵杆; c)上、下舵钮衬套; d)d) 上舵承座; e)e) 上舵承; f)f) 舵杆上螺栓及螺母; g)g) 舵柄安装图、舵机安装图; h)h) 其他。 3.2场地 清除船舶艉部安装舵叶处周围的杂物垃圾,在液压小车轨道附近,凡妨碍液压小车运作的脚手架应拆除,工作场所附近应有足够的照明,除了有固定的照明设备夕卜,还应装有足够的可移动的照明设备。 4人员 4.1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2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预先阅读与本系统有关的图纸,若有问题,应预先向有关部 门提出,求得解决。 4.3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5工艺要求 5.1舵系统安装应在船体尾部结构装焊工作、火工工作、密性试验完毕后进行。 5.2应掌握舵杆及舵叶完工后的实际尺寸,以作施工依据。(可利用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 5.3舵系中心线拉线应与轴系中心线拉线同时进行,应在船体不受阳光曝晒的情况下施 工。一般以清晨,傍晚为宜。拉线时应停止一切会产生振动的作业。 5.4拉线时,舵系的基准点应经检验认可。 5.5调整后舵系与轴系相交一般偏差不大于 3mm,允许极限不大于8mm。 5.6舵系孔在船台上或船坞内经机械加工成品后,各孔中心与舵系中心线偏差不大于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通则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GB/T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轮机说明书; c) 总布置图; d) 机舱布置图; e) 基本结构图; f) 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 g) 肋骨型线图。 3 基本要求 3.1 “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图”是反映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的选型及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生产设计的依据。压载水管系的设置主要使船舶能适应各种压载工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和一定的航行性能,以及减少过大的弯矩和剪切力。舱底水系统是重要的保船系统,它不仅要求船舶在正常航行时对水密舱室生成的舱底水能有效地排除(机器所处的含油舱底水须经分离油分后排出),而在应急情况下,对水密舱室在有限进水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排水。 压载水管系有常规压载水管系和油船、化学品船设置的专用压载水管系之分。本通则不包含专用压载水管系。 本通则仅包含机舱范围以外的任何水密舱室中舱底水的排除,以及机舱范围以外的压载水管系。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布置要点: 4.1.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设计布置必须符合船级社规范有关内容及其条款的全部规定。 4.1.2 舱底水管路布置一般有3种形式: a) 支管式: 对从各需要排除舱底水的舱室引出的每个吸口舱底水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或截止止回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至舱底泵。因此,支管式一般需耗用较多的管子材料。 b) 总管式: 适用于设有管隧的中、大型船舶,即从各需要排水的舱室的吸口引出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如不设置截止止回阀,则吸口应是止回吸口)接至管隧中的总管,该总管通至机舱,经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与舱底泵连接。由于总管式的阀布置在管隧内,因此阀需要遥控操作。 c) 混合式: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可以把需要排水的舱室分成两组或三组,再用2根或3根分总管与舱底泵相连接。 4.1.3 如果首、尾尖舱作为干舱处理,以及锚链舱均应装设舱底水支管及吸口,并可采用手摇泵或喷射泵排水。手摇泵或喷射泵的布置位置,应考虑吸入和排出管路的水阻力损失,手摇泵舱底水吸口至泵高度应低于7m,喷射泵舱底水吸口至喷射泵高度建议低于2m。喷射泵排出管的弯头数量尽可能少,并且喷射泵排出口处应有至少0.6m长的直管段,以避免由于阻力增加而不能排水。 锚链舱和首尖舱以上的水密舱室亦可使用动力舱底泵排水。 4.1.4 尾尖舱以上的小围蔽舱室和舵机舱可设手动泵或动力舱底泵进行排水,但居多数情况则可采用内径大于38mm的疏水管排至轴隧或尾机型船舶的机舱内,但必须在管路上设置自闭式放泄阀。 4.1.5 当管隧或轴隧长度小于35mm时,在后端设1只舱底水支管吸口。当长度大于或等于35m时,在前、后端各设1只吸口。当船长超过60m时,建议管隧或轴隧的舱底水吸入管内径大于65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