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D-二聚体变化曲线及临床意义重点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D-二聚体变化曲线及临床意义重点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D-二聚体变化曲线及临床意义重点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D-二聚体变化曲线及临床意义重点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 疗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访谈录记者:张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张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张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

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张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张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张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

深静脉血栓的的临床表现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sodocs.net/doc/f418647581.html,/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较为常见,是各种疾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有疼痛感,在行走时疼痛加剧。各个不同部位发生的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那么到底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见的共同特征包括: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姓浅静脉曲张。 根据静脉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现将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也好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之后,好发于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本病发病急骤,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股上部及同侧下腹壁浅静脉曲张。沿股三角区及股内收肌管部位有明显压痛。在股静脉部位可摸到索条物,并压痛。严重者,患肢皮色呈青紫,称“股青肿”,提示患肢深浅静脉广泛性血栓形成,伴有动脉痉挛,有时可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体温上升不超过39℃,可有轻度心动过速和急倦不适等症状“股青肿”较罕见。 股静脉血栓形成: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之后,仅少数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静脉是各种手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也是最易被漏诊的部位。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由于血栓形成阻塞静脉,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到后期,静脉内血栓机化、再通,但静脉呈缩窄、扩张、迂曲状,静脉瓣膜被破坏,以及交通支静脉瓣膜遭到破坏,深静脉血液向浅静脉倒流,使下肢静脉瘀血,静脉压增高,组织缺氧,最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症——瘀血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有: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由于静脉功能不全,静脉回流障碍,长期瘀滞,可出现静脉曲张,从静脉怒张到静脉曲张,以及皮肤微血管怒张,呈广泛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小腿分支静脉和小静脉曲张为主,常见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慢性溃疡——发生在营养障碍性病变: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硬化的基础之上,常位于小腿下1/3处的内侧或外侧,经久不愈。溃疡的边缘不规则且光滑,有白色的新生表皮,溃疡基底通常为粉色,有颗粒样组织,表面或附有黄色分泌物,溃疡周围的皮肤具有皮肤损害即水肿、色素沉着、硬化、皮炎、皮肤纤维化、静脉曲张等。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地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治疗。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交通支静脉瓣膜被破坏,血液由深静脉倒流入浅静脉。股浅静脉受血柱重力作用最大,瓣膜受累几率较多;股深静脉因解剖关系受血柱重力较小,受损害的几率较低。 下肢淋巴水肿——由于下肢深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局部组织淤血,张力增高,影响淋巴回流,可发生淋巴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皮肤淤血、缺氧,患肢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如丹毒、急性蜂窝织炎等反复发作,以致发生淋巴管阻塞或破坏,远端淋巴液回流发生障碍,组织间隙淋巴液异常增多,形成淋巴水肿。 瘀积性皮炎——由于下肢血液长期瘀滞,可发生小腿湿疹样皮炎,又称瘀血性皮炎。皮肤瘙痒,糜烂、渗液、因局部抵抗力低,易引起感染,而形成小腿慢性溃疡。 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常位于小腿的中下2/3部位,小腿上端很少见。初起色素沉着为斑片状,逐渐扩展加重,呈广泛性淡褐色、棕褐色,皮肤、皮下组织纤维硬化,坚韧紧硬,如“皮革”状(瘀结),出现下肢营养障碍性病变。 下肢继发感染——下肢长期处于瘀血状态,局部抵抗力降低,轻微的皮肤损伤,很容易继发蜂窝织炎、丹毒等疾病。最常见的是小腿慢性炎症,出现发红灼热疼痛硬块(慢性瘀血炎症),不发热。临床上常见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有以下典型的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有以下典型的临床表现: 1、肢体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主要就诊原因。如患者有髂腰部或股三角区胀痛,则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轻度胀痛,常被忽略,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若发生股青肿、股白肿时,患肢呈剧烈疼痛。 2、下肢肿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另一常见症状,患肢肿胀的范围与血栓部位有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肿胀和压痛。 3、浅静脉改变----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则下肢广泛性肿胀,同时伴有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或曲张。股青肿时患肢更为严重且广泛。 4、血栓后遗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患者在长久站立或行走后肢体产生沉重、坠胀、易疲劳感,在平卧休息或将患肢抬高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肢长期处于瘀血状态,可发生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改变,如皮肤弹性差、失去光泽、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甚至小腿皮肤溃烂经久不愈。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有三种方法: (一)手术疗法为最常用的方法。凡有临床症状、中度或重度静脉曲张、下肢浅静脉瓣膜和(或)深浅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及检查确证深静脉通畅者,只要年龄不过大、体质不太差,均宜施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①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小)隐静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者;②交通支结扎术适用于大(小)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而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正常者;③大(小)隐静脉剥脱术临床最为常用,适用于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小)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也不全者。分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曲张静脉和结扎切断交通支三个步骤。单纯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从理论上讲,单纯高位结扎并结扎其分支,即可阻断深静脉血的倒流,使曲张静脉消失,达到治疗目的。但由于浅静脉曲张后,静脉壁已失去弹性,站立时下肢血液仍能使曲张的浅静脉充盈,因而单纯高位结扎术后效果不好,仍应行剥脱术。术后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给予稳妥而有一定弹力的压力,以防止剥脱部位出血;床尾抬高15~20cm,使平卧位时下肢略高于心脏平面,有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鼓励及早作床上活动,使深静脉血受肌肉泵挤压而加速回流,有利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注射疗法将硬化剂注入曲张的静脉内,静脉内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血管腔考试,大收集整理粘连闭塞,曲张静脉变成硬索条状物。适用于局限性静脉曲张而瓣膜功能健全及术后残留的曲张静脉。常用的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酚甘油溶液及50%葡萄糖等。患者取斜卧位,使曲张静脉充盈,选用细针穿刺,穿入静脉后,患者平卧,在穿刺点上下各用手?压迫,使穿刺的静脉段处于空虚状态。注入硬化剂0.5ml后,持续手指压迫1分钟,然后局部换用卷起的纱布垫压迫。1次注射不超过4处。整个下肢自踝至注射处近侧,应用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后,立即开始主动活动。维持弹力织物压迫时间,不少于6周。 (三)弹力袜压迫疗法适用于范围广、程度轻中期无症状者均可;妊娠期妇女;全身情况很有差,重要生命器官有器质性病变,估计手术耐受力很差者。大小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 宋娟杨新华李艳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科邮编:400038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同时做好临床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临床治愈9例,有效16例,护理中未发现肺栓塞病例,2例发生穿刺点渗血,未发现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的病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时需密切观察并细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耐心细仔的护理,以观察疗效、及时并发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所有确诊的DTV病例共25例, 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 年龄28~76岁, 平均46.6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管超声检查及血管造影确诊。其中左下肢13例,右下肢10例, 双下肢2例。 1.2 方法发病10 天内的病例采取溶栓加抗凝治疗, 10天后已经失去最佳溶栓时机,则改用单独抗凝治疗。具体方法: 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UK) 50 U-100U 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从患肢持续输入,入院后8小时内以6 2.5ml /h的速度持续 泵入共输8小时, 以后每天应用尿激酶(UK) 50 U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以22.8 -28ml /h的速度持续泵入18-22小时,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速碧林)4100 U皮下注射每日二次,共注射5-7 天, 5-7天后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 , 每日一次;口服华法林首次剂量5-10mg, 每日1次,以后2.5mg,每日1次。治疗时抬高患肢, 卧床休息, 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周径, 并与健侧肢体比较。 1.3 判断标准(1)临床治愈:治疗后患侧肢体肿胀完全或基本消失,皮肤色泽基本正常, 与健侧肢体对比肢围差小于1 cm,活动不受限制。(2) 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但肢体围差大于1 cm。(3) 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含合并用药)(1)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1、局部溶栓 1.1、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适应证: 新发生的较大面积DVT患者 某些急性上肢DVT患者,例如出血危险低和最近新出现症状,建议给予溶栓治疗 1.2、溶栓的禁忌证 近期(2个月内)脑血管疾病发作,或颅内或脊柱创伤或手术 活动性颅内出血(动脉瘤、血管畸型或肿瘤) 严重内脏出血(6个月内) 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 近期(7-10天)大手术,不可压迫的穿刺、器官活检或分娩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 妊娠 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动脉瘤 1.3、下肢静脉血栓用法用量: 足背静脉溶栓:以18mg/支(10MU)溶于50ml的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从患肢足背静脉滴注,6-10小时滴完。12小时后同样剂量重

复给药一次。 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 2、经导管溶栓治疗 2.1 适应证 ①急性期DVT; ②亚急性期DVT; ③ DVT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 2. 2 禁忌证 ①颅内血管意外 (2月内) ②大手术 (10天内); ③急性期髂一股静脉或全下肢DVT,血管腔内有大量游离血栓而未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者; ④难治性高血压(血压>180/110 mmHg); ⑤ 75岁以上患者慎重选择 ⑥肾,肝功能衰竭 ⑦患肢伴有较严重感染 2.3、下肢静脉血栓用法用量:

经导管溶栓:以18mg/支(10MU)溶于50ml的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经导管静脉滴注,2-5小时滴完。12小时后同样剂量重复给药一次。 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

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用药 抗凝治疗始终伴随溶栓期间及后续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续5~7天。最后2天始口服华法令抗凝,门诊治疗3-6个月以上。INR在2.0~2.5。 抗凝、溶栓过程中需每日复查凝血指标。抗凝治疗时需监测①凝血时间,肝素用于治疗目的时要求凝血时间延长2-3倍,即20-30min,当凝血时间<12min时应加大肝素用量,凝血时间>30min时应减少肝素用量。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可因实验室不同而异,用肝素后以延长1.5-2.5倍为宜。有条件者还可监测血清肝素浓度,使达到0.3-0.5u/ml。溶栓治疗中应监测的指标包括:①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1-13s,超过25s为异常。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正常值为2-4g/L,血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则立即停用溶栓及抗凝药物。③凝血酶时间:正常值为16-18s,溶栓期间不宜超过正常的3-4倍,60s较为理想。 肺栓塞溶栓合并用药 常规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时,剂量一般按体重给予,1mg/kg,皮下注射,每日两次;普通肝素治疗先予2000~5000IU或按80IU/kg静脉注射,继以18IU/kg/h维持。根据APTT调整肝素剂量,APTT的目标范围为基线对照值的1.5~2.5倍。 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后,可给予口服抗凝药,最常用的是华法林。华法林与肝素并用通常在3~5d以上,直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即可停用肝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强访谈录记者: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

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羡慕我们看下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症状。 最常见的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姓浅静脉曲张。 同时根据并发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各种不同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兹分述如下: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护理:静脉曲张(俗称「浮脚筋」)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腿部皮肤冒出红色或蓝色、像是蜘蛛网、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树瘤般的硬块结节,静脉发生异常的扩大肿胀和曲张。根据统计,台湾约有25~40%女性、20%的男性患有静脉曲张的现象。老师、外科医师、护士、发型师、专柜小姐、厨师、餐厅服务员等需长时间站立的职业皆是高危险群。此外静脉曲张和遗传、口服避孕药及怀孕也有相关。因人体没有自我修复办膜的机制,所以静脉曲张为一种不可逆的现象,但是我们仍可藉由保守治疗(如使用弹性袜、运动、饮食及生活作息的改变)来预防静脉曲张的范围扩大及减轻其症状。走路、游泳、脚踏车等较缓和的运动,除能改善循环外,还能降低新的静脉曲张发生的速率。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饮食及加强维他命C、E的补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则应控制体重,避免服用避孕药、避免穿著过紧的衣物及高跟鞋、跷二郎腿及避免久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专家共识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专家共识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DVT急性期可因血栓繁衍致静脉阻塞进行性加重,甚至造成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需截肢,游离血栓一旦脱落还可引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在自身纤溶活性物的作用下,血栓最终趋于消融或经历机化、新生血管发生,被血栓堵塞的静脉腔逐渐再通,而静脉瓣膜结构却在血栓机化过程中遭受毁损。因此,DVT 的后期,通常是由近端静脉堵塞致静脉回流障碍以及由静脉瓣膜破坏导致的静脉逆流两者并存,引起下肢静脉高压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即血栓后综合征(post-thombosis syndrome,PTS),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DVT一旦发病,治疗的目的是抑制血栓蔓延、清除血栓、恢复静脉的通畅性以及保护静脉瓣膜的结构和功能,预防和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血栓复发与PTS的发生率。本文就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达到形成共识、规范治疗的目的。 一、急性下肢DVT治疗现状 目前,用于急性下肢DVT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和血栓清除术。抗凝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但并不能清除已存在的血栓,治疗效果有限。血栓清除术包括:外科取栓术、机械性血栓清除和CDT等。外科取栓术由于其并发症如出血、血管损伤等及血栓复发率较高,始终未能成为治疗骼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手段;CDT是在DSA透视下将溶栓导管经深静脉直接

插入髂股腘静脉血栓中的一种介入性溶栓方法,能在减少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血栓清除率,提高药物的溶栓效率,快速开放受阻的静脉。并在临床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 二、CDT治疗的适应证 对于急性骼股静脉血栓,无溶栓禁忌且能够成功置入溶栓导管者都存在CDT 适应证:⑴急性骼股静脉血栓形成;⑵急性股腘静脉血栓形成;⑶病程≤14天的DVT 目前认为非卧床的年轻健康患者可能受益最大,而长期卧床、高出血风险、高龄、伴有其他严重疾病、预期寿命<1年的患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注:DVT的临床分期:急性期指病史<14天;亚急性期指病史15~30天;慢性期指病史>30天。 三、CDT治疗的禁忌证 ⑴使用抗凝剂、造影剂和溶栓药物有禁忌或过敏者; ⑵近3个月内有颅脑、胃肠等活动性内出血史或脑梗塞史; ⑶近4周内有严重外伤史或接受过大手术者; ⑷妊娠; ⑸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⑹细菌性心内膜炎;

小腿静脉血栓五大症状

小腿静脉血栓五大症状 *导读:小腿静脉血栓常见的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 小腿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有时还可以向心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有生命危险。 小腿静脉血栓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患肢肿胀 患肢组织张力高、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呈非凹陷性水肿,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肿胀大多在发病后第二三天最严重,之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表现为组织张力减弱,再表现为患肢周径逐步缩小,但是难以恢复原状。 *二、疼痛和压痛 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 *三、浅静脉曲张 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多表现为后遗症。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

静脉代偿性扩张。 *四、股白肿 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时,腿部血栓症状表现为肿胀呈可凹性及高张力,下肢水肿在数小时内达到最高程度,阻塞主要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当合并感染时,出现疼痛性白肿,表现为刺激动脉持续痉挛,可见皮肤苍白、全肢体的肿胀及皮下网状的小静脉扩张。 *五、股青肿 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疼痛剧烈,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腿部血栓症状常伴有动脉痉挛,皮温降低,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高热、神萎,易出现休克表现及下肢湿性坏疽。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会有什么症状出现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会有什么症状出现*导读: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患者的血液在深静脉出现了不正常的凝结的情况,经常高发在下肢部位,并且是在欧美地方比较高发的一种疾病,但是近些时间,我国也是有逐年上升的情况,并且这种疾病发病的时候都是比较急促的,一定要及时的处理,那么病发的时候主要会出现什么症状?……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患者的血液在深静脉出现了不 正常的凝结的情况,经常高发在下肢部位,并且是在欧美地方比较高发的一种疾病,但是近些时间,我国也是有逐年上升的情况,并且这种疾病发病的时候都是比较急促的,一定要及时的处理,那么病发的时候主要会出现什么症状?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会有什么症状出现 第一、患肢肿胀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患者的患肢的组织张力比较高,会导致呈现出凹陷性水肿的情况,皮下是比较泛红的,皮肤的温度会出现比较高的情况,严重的时候,皮肤会伴有水泡的情况发生,因为血栓的部位不一样,导致肿胀的程度也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情况。 第二、疼痛和压痛。造成患者出现疼痛的情况主要是因为1.血栓内的静脉内引起了比较严重的炎症情况,使患者出现了持续性的疼痛的情况。2.因为血栓导致堵塞静脉,是下肢回流的情况受到的堵塞,并且因为患者的肢体肿胀的情况,导致患者在直

立的时候会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压痛主要是因为静脉血栓导致产生了炎症的反应部位,导致出现压痛的情况发生。 第三、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主要是属于一种代偿性的反应,如果患者的主干静脉出现堵塞的情况,下肢是会出现浅静脉回流的情况,这个时候会出现浅静脉的代偿性的一种扩张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一般是急性期,比较不明显,主要是一个后遗症的表现。 第四、股青肿。因为患者的下肢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受累并且因为血栓导致阻塞,组织的张力会出现极度的增高,导致患者的下肢会出现明显的痉挛的情况,严重的时候,患者的下肢甚至会出现坏死,一般患者会表现出剧烈的疼痛的情况,并且患者的皮肤会出现发亮,有水泡和血泡,患者的皮肤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青紫色。 第五、股白肿。如果患者的下肢出现比较急性的栓塞的时候,下肢只要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就可以达到病情的最高程度,这个时候患者的肿胀会出现堵塞导致股静脉的系统内,并且会出现感染的情况,见到患者会有全身肿胀的情况。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 【摘要】目的:对急性深静脉血栓(dvt)进行导管介入直接溶栓和系统性溶栓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间采用导管介入直接溶栓与系统溶栓进行治疗的43例dvt患者平均(42.3±8.7)岁。所有病例患dvt 平均(5.9±4.5)天时间。通过外周静脉或介入导管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溶栓后残留静脉狭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23例行导管直接溶栓20例(86.9%)成功地使栓塞静脉段复通。3例(13.0%)行pta治疗,残留狭窄以支架成形治疗。20例行系统溶栓,4例(20%)成功地使栓塞静脉段复通。结论:导管直接溶栓在治疗急性dvt中疗效优于系统溶栓。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系统溶栓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121-02【abstract】objective:carries on the drive pipe involvement to the acute deep vein thrombus to dissolve the hitch and the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 directly dissolves the hitch to carry on the comparison. methods:uses the drive pipe involvement to guangzhou traditional medicin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9 to august, 2010 to dissolve the hitch and the system directly dissolves 43 example dvt patient who the hitch carries on the treatment (43±8.7) the year old. all cases contract the dvt average (5.9±4.5) the day. carries

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

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本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 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请看具体介绍: 1、患肢肿胀 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而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病人,肿胀仅局限在小腿;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两下肢均出现肿胀。血栓如起始于髂-股静脉,则早期即出现大腿肿胀。如起于小腿静脉丛,逐渐延伸至髂-股静脉,则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肿胀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之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表现为组织张力减弱,再表现为患肢周径逐步缩小,但很难转为正常,除非血栓早期被完全清除。血栓形成后期,虽然部分静脉已再通,但由于静脉瓣膜功能已被破坏,患肢静脉压仍较高,其表现类似于原发性下肢瓣膜功能不全。 2、疼痛和压痛 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 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大。 3、.浅静脉曲张 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4、股青肿 下肢DVT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萎,易出现休克表现及下肢湿性坏疽。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指南(修订版).doc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表1)。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股青肿是下肢DVT 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 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 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一)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 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急性VTE 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在超声检查前,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可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高、中、低度(表2)。如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3.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4.MRI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不能满意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无需使用造影剂。 5.静脉造影:准确性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二)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 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参考Wells临床评分(表2),DVT诊断流程见图1。 四、治疗 (一)早期治疗 1.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图1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流程 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Ⅹa因子抑制剂等。 (1)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一般采用静脉持续给药。起始剂量为80~100 U/kg静脉推注,之后以10~20 U·kg-1·h-1静脉泵入,以后每4~6小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再作调整,使APT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 1、患肢肿胀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而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病人,肿胀仅局限在小腿;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两下肢均出现肿胀。血栓如起始于髂-股静脉,则早期即出现大腿肿胀。如起于小腿静脉丛,逐渐延伸至髂-股静脉,则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肿胀大多在起病后第 2、3天最重,之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表现为组织张力减弱,再表现为患肢周径逐步缩小,但很难转为正常,除非血栓早期被完全清除。血栓形成后期,虽然部分静脉已再通,但由于静脉瓣膜功能已被破坏,患肢静脉压仍较高,其表现类似于原发性下肢瓣膜功能不全。 2、疼痛和压痛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大。 3、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4、股青肿下肢DVT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萎,易出现休克表现及下肢湿性坏疽。 5、股白肿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时,下肢水肿在数小时内达到最高程度,肿胀呈可凹性及高张力,阻塞主要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当合并感染时,刺激动脉持续痉挛,可见全肢体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网状的小静脉扩张,称为疼痛性股白种(Phlegmasia Alba Dolens)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 - 副本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为提高我国的DVT诊治水平,指导各级医院的DVT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表1)。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股青肿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PTS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 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下肢静脉血栓

病因及分型 (一)静脉壁损伤:注射、刺激性药物、肿瘤 (二)静脉血液滞缓:长期卧床、术中、后、肢体固定 (三)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术后、感染、避孕药。 (四)年龄、吸烟、感染、高血脂、遗传等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按部位可分为: 1、周围型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 2、中央型指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混合型指全下肢深静脉及其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些病例起源于小腿静脉,另有些病例起源于股静脉、髂静脉。 临床表现 患侧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怒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某些严重的病例还可表现为股青肿、股白肿。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脱落导致肺梗塞,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但其发生率并不高 辅助检查 1、静脉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标准 2、磁共振静脉成像 3、CT 4、超声多普勒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 是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灌注血栓内的一种技术,还同时可通过导管等器械进行抽吸及清除血栓,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肢血液回流,从而保护了静脉瓣的功能并有效地预防了肺梗死的发生,目前逐渐成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手段 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极为复杂,担心术中会有意外,手术不成功,术中有痛苦。尤其是对介入溶栓法缺乏了解,对接受介入治疗信心不足。因此,护士应深入病房,详细向患者介绍该治疗方法的优点,适应症,术中、术后的配合以及注意事项等。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介绍术中应用的先进仪器设备。针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给予科学的通俗易懂的解答,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将科室同类病例介绍给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2、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备皮,造影剂及抗生素试敏。患者术前4h禁食水,术前晚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