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RTK技术的导线测量和常规导线测量的对比

基于RTK技术的导线测量和常规导线测量的对比

基于RTK技术的导线测量和常规导线测量的对比
基于RTK技术的导线测量和常规导线测量的对比

基于GPS-RTK技术的导线测量和常规导线测量的对比

一、.规范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中4.3中有详细描述

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中第6章城市GNSS RTK 测量

二、GPS-RTK精度分析

现行GPS-RTK的描述精度为:平面±10mm+1ppm(水平),高程±20mm+1ppm (垂直),按照规范作业主要技术参数为:作业半径不大于5公里,健康卫星数≥5;PDOP<6;卫星截止高度角≥15°;有效观测时段长度≥15min;数据采样率10秒。

通过上述RTK点位精度优于2cm

三、GPS-RTK作业方法

1.收集测区控制点资料

进行作业前,首先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包括坐标成果资料,等级、中央子午线,采用坐标系以及点之记

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RTK测量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在进行RTK控制测量前,利用高等级控制点,作为RTK控制测量的联测点,求定测区的坐标转换参数。

在3~6个高等级的控制点上架设流动站,这3~6个高等级的控制点分别具有WGS-84地心坐标和北京54坐标,按一步法或经典法进行坐标转换。

为了保证转换参数的可靠性和精度,对实际测量进程中要注意问题及处理方法总结一下几点:

①流动站架设高等级控制点尽量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测区范围,且这些高等

级控制点应精度可靠,点位保存完好;

②为了检验转换参数的精度和可靠性,选用另外几个点不参与计算,起校

验作用;

③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时,采取多种点的匹配方案,用不同方法计算,比较

后,选取残差较小、精度较高的一组参数。

3.参考站的架设

参考站的选择对于整个RTK城市导线测量过程来说都十分的重要。根据实际测量作业经验发现在选择参考站时应着重注意一下几点:

①参考站架设在具有坐标的高等级控制点上;

②参考站要选取在地势高,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

源(如微波塔,变电所等距离不小于400m),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

小于200m),周围无障碍物和大面积水面,有利于卫星信号接收和数据

传输的位置;

③为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参考站周围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

强烈的物体。

4.数据处理

采用同样方法对所布设的控制点,依次进行测量,一级导线点观测四个测回,二级导线点观测三个测回,图根点观测两个测回,每个测回采集10个以上观测值,各测回之间间隔一分钟,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超过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超过3cm时,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各点的最终平面测量成果。

四、全站仪检查对比

为了检查精度,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对所有二级GPS点进行边长、角度检核。本次检查使用经过国家有关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南方S86双频GPS接收机两台(标称精度:平面±1cm+1ppm,高程±2cm+1ppm),索佳SET210K型全站仪(其标称精度分别为2”和2mm+2ppm)。使用全站仪在二级GPS控制点设站,实测各点夹角及边长,角度检测值与反算值较差,规范规定限差为±20″,其相对中误差,规范限差为1/6000,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具体详见下表:

综上所述和实践证明:基于GPS-RTK技术的导线测量能够达到并优于常规导线测量的测量精度要求,可以代替导线测量,而且还具有以下优点:

1.布点方便,测点间只需一个方向通视

2.点位坐标可以现场提供,作业效率高

3.点位精度均与,而且相互不传递

4.观测不受天气条件限制,可以晚上作业

5.比常规导线实时性强,且精度高

结合本项目,二级GPS控制点基本上保证至少有3个以上或者2对以上相互通视的点位,每个点位之间200米左右,每一组控制点相距不超过600米,极个别困难地方也不超过700米,在每组控制点旁进行管线点测量,可直接架设在二级GPS点进行测量,视距在100米以内,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6.3.6中在两组控制点之间采用附合布设图根导线和支导线,但不应多于4条边,单程观测一测回,可以两组控制点对向支导线,这样也可满足视距不超100米,也可满足管线点测量精度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n) 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3.3.4 3.3.5 1 扩展和寻找;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 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 2个已知方向。 便于加密、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I )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3.3.1 注:表中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 :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 定长度的2倍; 3测角的T 、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3.3.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 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 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 不应大于13cm 。 3.3.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 规定长度的0.7倍。 注:1表中n 为测站数; 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1000时,一 定长度的2倍; 3测角的T 、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 应符合表 3.3.1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3.1中相应等级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 4.1.4 注:表中n 为测站数。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或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4.1.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 4.1.5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4.1.6 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 6 型的经纬仪。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 2 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 2 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0.3″;DJ 6 型不得超过1.0″。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10″;DJ2型不得超过15″;DJ 6 型不得超过20″。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气泡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4)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DJ 2 型不得大于30″。 5)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值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6)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第二章公路勘测 第2-1节测量符号 测量符号可采用英文字母(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或汉语拼音字母(国家标准)表示。当该项工程需引进外资或国际招标项目时,应采用英文字母;国内招标时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每一公路项目应采用一种符号。常用公路测量符号如表6.1-1所示。 公路测量符号表2-1 续上表

续上表

第2-2节 测量标志和记录 一、测量标志 1.标志的种类和用途

(1)主要控制桩 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反复用于 各设计阶段和施工期间的控制性标志,主要有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桥隧控制桩、互通立交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预制或就地浇筑混凝土桩,其材料及规格如图6.2-1所示;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2)一般控制桩Array一般控制桩主要包括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 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 35cm3(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 (3)标志桩 标志桩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整桩、加桩和控制桩的指标桩。标志桩为(4~5) cm3(1~1.5)cm3(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桩。 2.标志的埋设 (1)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桩顶 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2)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 (3)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桩顶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 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 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应面向被指示桩。 (4)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须面用精细十字 线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 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 用红油漆标注“○”9直径5cm)记号。 (5)改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铁钉打入路面与路面齐平;刚性 路面可用红油漆作标记;并均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 3.标志的书写 (1)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 (2)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标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并在点 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标志的名称及桩号。 (3)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 程号,不得省略。 (4)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序连续编号。 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 (5)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 并钉出起点桩和终点接线桩,在终点桩上还应标出与正线接线的相应里程桩号及 断链长度。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 路线为准计算全程连续桩号。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与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测量规范(一级导线)

1、概况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经于2006年2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建设总工期4年,预计2012年全线通车。设有六个站,北京西—涿州—徐水—保定—定州—石家庄东。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全长281 公里。本单位承包工 程量8公里。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GPS点4个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Ⅲ等水准点15个,系珠基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2、控制点交接桩概述 2.1地形踏勘 2.2控制桩情况:1完好控制桩占90%,2丟损控制桩占4%,松动控制桩占6% 3、作业队伍情况 为确保本次复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我院派出精兵强将,由项目长亲自挂帅,由较强作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5名,辅助技术员4名组成复测小组,从事复测工作;由10名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工作,工程处长带队,工程师1名,技术员3名,技术熟练的辅助工12名从事外业测量和内业整理工作。 此次作业于2006年8月进驻测区,共投入人员68人,全站仪6台,汽车3部,计算机8台,绘图仪1台。2004 开思软件8套。 4、仪器设备 全站仪:Leica (徕卡),角度测量精确度± 2″,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已检核),基座(经检核所有基座都满足要求),气象表,温度计,脚架,棱镜,手持GPS 5、规范 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 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技术要求 6.1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

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 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 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2.4.11条执行。按“城市规范”第2.4.12条进行 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 至1mm。 7 、作业方法 7.1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 7.2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 7.3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2.3.1~2.3.10 执行。 7.4测角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7.5测边 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 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 8.1外业数据表格 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精度要求

导线及导线网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测量主 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测回数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 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上述表中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述表中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述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倍。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3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4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 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 1 〃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 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 〃级仪器不应大于1 〃 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 〃,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⑷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导线测量规范

1.条件摘要 导线测量类 型 规范 精确度或 地籍图框架 工作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次要控制 最大闭合误差1/50,0001/30,0001/20,0001/15,0001/5,000 2、主要用途 在主要三角点 低洼地势或茂密 的森林,主要三 角点或不可测或 成本太大 第一级联测是从 C.F导线或更高 的三角点。 大城镇区域的框 架 从第一级测点或 第二级三角点联 测。 小城镇区域的框 架 从更高导线或第 三级三角点联 测,来控制地形 和实物测量 从更高导线和三 角点联测,控制 实物和具体测量 3、方位角观测 (a)方位角测 点数不应超过: (b)方位角闭 合差测点数不 应超过 ) 观测数量和类型 (d) 理想的标 准误差为不超 过 (e) 限差范围 4-6个测点 或 不超过沿导线4 0km 2’’√N 至少16对可接受 的星体 +0’’.60 2’’.0 10个测点 或 相隔不超过 100km 3’’√N 至少8对东西两 侧星体 +0’’.60 3’’.0 25个测点 5’’√N 至少4对东西 两侧星体 +2’’.0 5’’.0 25个测点 10’’√N 至少3对东西两 侧星体,或3个早 晨和3个下午 +3’’.0 10’’.0 25个测点 10’’√N 至少3对东西两 侧星体, 或3个 早晨和3个下午 5’’.0 20.00 纬度和经度 观测适用于第一级三 角点(应用拉普 拉斯纠正法) 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距离测量精确 度范围 1/75,000 1/50,000 1/30,000 1/15,000 1/7,500 使用仪器的 类型 (f) 距离 )天文和角位观测 E.D.M设备 T4 或 DK11,3A,T3, DKM-3 钢尺 或 E.D.M设备 C.F导线 钢尺 或 E.D.M设备 T2或等价物 钢尺或 E.D.M设备 T2或等价物 钢尺 T1或等价物 2.1 一级导线测量 简介 一级导线测量是指从C.F导线或更高等级三角点开始,这将组成大城镇地图的主要框架。 导线通常是指沿公路或铁路或海岸线,且闭合误差小于1/30,000。 2.2 规范 (i)导线边长度 大于等于1.5公里 (ii)方位角测点 不应超过10个或相隔不应大于8公里 (ii)仪器 见上表 2.3 标识 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 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 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 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 (b)软土地 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 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

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3.3 导线测量 3.3.1 导线控制网可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导线网。 3.3.2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表3.3.2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 差(″) 测回数 0.5″级 仪器 1″级 仪器 2″级 仪器 6″级 仪器 二等1/250000 1 1/100 000(杨)±2.0n 6 9 - - 三等1/150000 1.8 1/55000 ±3.6n 4 6 10 - 四等1/80000 2.5 1/40000 ±5n 3 4 6 - 一级1/40000 4 1/20000 ±8n- 2 2 - 二级1/15000 8 1/10000 ±16n- - 1 3 注:表中n为测站数,D为测距边长,以千米计。 3.3.3 导线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小于1:3。 3.3.4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应在有效检定期内,作业前应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校,仪器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3.3.5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5的规定。 表3.3.5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 同方向测回间2c 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 四等及以上0.5″级仪器 4 6 4 1″级仪器 6 9 6 2″级仪器8 13 9 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 18 12 6″级仪器18 - 24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2 当观测方向数少于3个时,可不归零。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测回间应均匀配置度盘。采用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时可不受此限制。2)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四等以上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o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限制。3.3.6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方向测回间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 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 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 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 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 (b)软土地 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 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 顶标表层不应低于地面75厘米深。顶标是由30平方厘米的预制混凝土柱制成,中心为软钢,钢筋垂直于底标。底标在顶标安置前,覆盖10厘米厚的沙子。见图表所示。 (c)坚硬的岩石 在岩石上垂直钻一个深度为30厘米的洞,然后将一根长度为46厘米直径为5厘米的管子插入洞内,露出岩石面16厘米处。 将水泥泥浆灌注到洞内,捣实,以固定中间的管子。然后,用水泥泥浆填充至管子边缘,再插入0.22铜螺钉作为中央标志。 洞口周围的岩石表面出现裂痕,宜为水泥图章提供相应承载力。

管应与图章表面保持齐平,识别的标志印在水泥图章的上面。 2.3.1 (c)参考标点 对于每一根混凝土柱,附近除了有明显的指向标志外,还应仔细描述至少3个参考标识。 参考标点可用15平方厘米,长60厘米的支柱及与上述标志相同的材料制作。 参考标点应选择良好的角度,其距离应控制在30米范围内,并可供经纬仪聚焦。 2.3.2标识的数量 见“测量标识列举和分类” 标识以字母P作为后缀连续排列,前缀为各地籍测量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拼成。 例如:LCS 4P也就是:拉各斯地籍测量第4标志。 3. 地形观测 3.1 角位观测 水平角度的测量需用大地经纬仪,角度至少是0.5’’。所有的角度都需观测到与圆圈盘左盘右均等距离的6个测回6个零角度。 3.2 方位角观测 方位应由角位观测控制,每10个点选一个,在2个不同的夜晚观测一套8星。1套包括一颗西星和一颗东星。步骤与C.F导线相同。闭合操作应严格按照第2 段所规定。 3.3 高程 每一个导线测点应按第二级水平仪测高。 3.4 Linca测量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 等级附合导 线长度 ( km) 平均边 长( km) 每边测 距中误 差( mm) 测角 中误差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差 方位角 闭合差 (″) 测回数 DJ 1 DJ 2 DJ 6 三等30 13 1/55 000 ± 6 10 —四等20 13 1/35000 ± 5 4 6 — 一级10 17 1/15000 ± 10 — 2 4 二级 6 30 1/10000 ± 16 — 1 3 三级———1/2000 ± 30 — 1 2 注:表中n 为测站数。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或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 6 型的经纬仪。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 2 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 2 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DJ 6 型不得超过″。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10″;DJ2型不得超过15″;DJ 6 型不得超过20″。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 1mm 。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气泡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4)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DJ 2 型不得大于3 0″。 5)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值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6)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3.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角观测,应在总测回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应等于360°,其误差值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两倍,一级以下导线可只测右角。 4.当联测高标架或不稳固的控制点时,应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圆筒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它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表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 一 般 规 定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测量 (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式计算。σ=22)(d B A ?+ 式中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式计算; m= []n WW N 31 ()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 导线及导线网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测回数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上述表

中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述表中规定长度的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述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 2 个已知方向。 2 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3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4 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 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 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 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 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对中器或激光对中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2) 观测的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观测的方向数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按规范要求执行。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导线测量讲义演示教学

工程控制测量培训资料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测量队 刘鹏忠 2011年12月20日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工程控制测量 0.平面控制测量的建网方式: 0. 1 三角锁(基本不用) 0. 2导线测量(优点:可以和三角高程一起施测,共同完成平面和三、四等级别的高程控制测量) 0. 3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英文缩写GPS)(只能做平面控制测量) 1.常用坐标系 1. 1 大地坐标系统: 包括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大地空间坐标系通常按不同参考椭球建立,某个点的空间坐标用X,Y, Z表示。 大地空间极坐标系中,某点的位置用B 、L 、H表示,L为该点的经度,B为该点纬度,H 为该点的大地高(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具体解释为:其地面上一点的大地经度L为大地起始子午面与该点所在的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称为东经(0~180),向西为负,称为西经(0~180);大地纬度B是经过该点作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由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称为北纬(0~90),向南为负,称为南纬(0~90);大地高H是地面点沿椭球的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1.2高斯平面坐标系统: 适用于高克吕格投影的一种坐标系统。高斯- 克吕格投影是按分带(3度或6度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以中央经线投影为纵轴(x), 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 纵坐标以赤道为零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均为正值。横坐标如以中央经线为零起算,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横坐标出现负值,使用不便,故规定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当作起始轴,凡是带内的横坐标值均加 500公里。 举例:某点坐标X=3173760.226 Y=25537173.080 其中Y坐标25为带号,坐标减去500公里,实际坐标Y=37173.080。 高速铁路、公路、地铁、水电工程,市政工程常用高斯坐标系统。 1.3 施工独立坐标系统: 为了施工需要建立的一种坐标系统,铁路长大隧道常用的一种独立控制网。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公路工程闭合导线测量

闭合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 1 闭合导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