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所

1.台阁体P60: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待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題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2.茶陵派P60:从成化到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主,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3.前七子P67:前七子是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等的文学群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方而反对台阁体空洞冗踏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題: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关特征。

4.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華龙、王世贞为代表,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他们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境、盛唐为柵模,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以王慎中、唐熾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师法秦汉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釆取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他们的创作中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有够情色影.

(前后七子,15C末以后,以李夢阳、何景明、李華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拟古。他们重构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给民间文

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的一种新的理解。但过分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造成了创所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酷病?)

6.《四声猿〉P86::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作为一组杂居,《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被誉为“明曲第一二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二

7.明清传奇P91:规模宏大,结构自由,情节曲折。“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金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8.临川9RP102t (百度)也称“玉茗堂派',指明代后期出现的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曲流派,

主张戏文应“以意、趣、神、色为主”,反对“按字摸声”的形式主义倾向。其剧作比较注意刻画人物,将就辞藻,不以“合律依腔”为意。此派重内容轻音律,创作成就较高。作品:孟称舜的《娇红记》

9.临川四梦P116 (百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前两个剧本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因“四剧”皆以虚幻的纪梦方式,表现现实人生,故名之。“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肖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

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

10.童心说P171:是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评价的最高准则。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进歩性与深刻性。

《童心说》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1.提倡真怡,反对假理(2.批判的矛头直指'与时盛行的假道学.3.意义:这种理论完全突破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藩篱,在思想内容上完个是新质的,闪烁着启蒙主义的光辉.在文学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公安三袁”的“性灵”说,对明代的小说、戏剧创作及其理论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公安派(公安三袁)P173:明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性灵说”是公安派的理论核心,他们在理论上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原则,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意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内容上则有书写闲情逸致的倾向,在当时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书法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敞文方便.清新活泼,率真n然,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

11.竞陵派P176,继公安派之后,以锤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较大的影响。锤、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在文学观念上受到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其诗”重“性灵气提倡学古要学古人的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储文学底蕴,客观上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12.晚明小品文P177, (1)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小品

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与“春容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

(2)晚明小品文内容題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3)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移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13.梅村体P219:梅村体是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的七言歌行体诗歌创作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稳定的艺术个性o (1)从内容上说,它多写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可备一代诗史”(2)从形式上说,首先它以叙事为主。它吸取了元白等人的歌行体的写法,重在叙事写人。它往往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其次,在语言上它吸取了初唐四杰的釆藻缤纷和温庭筠、李商隐深情绵邈的风情韵味。再次,情节上,它融合了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代表作有《圖圆曲》等。

<《圆圆曲》艺术特点:1、转韵自由,格律严整2、色彩缤纷,辞藻华丽3、用典频繁而贴切4、叙述灵动多变,摇曳多姿

15.阳養词派代表人物陈幟P223

(1)陈维崔(1625-1682), “阳羡词派”领袖。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其父陈贞慧。陈维終少有才名,晚年举博学鸿词科,官翰林院检讨。他学识渊博,性情豪迈,才情卓越,兼以过人的哀乐,学习苏、辛,使豪放词大放异彩,平生所作1800馀首,居古今词人之冠。

(1)他尊词体,以词并肩“经”“史”,接弃“小道”和“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和白居易“新乐府”精神.敢拈大题目,写出大意义,反映明末清初国事,有“词史”之称。

(2)风格导源于辛弃疾,但开疆辟远,比辛词抑郁悲哀更重。他也学苏轼逸怀浩气,却因生活沉重,没有苏词的洒脱旷达。感伤故国之情于悲愤苦涩里盘旋曲折。

(3)风格导源于辛弃疾,但开疆辟远,比辛词抑郁悲哀更重。他也学苏轼逸怀浩气,却因生

活沉重,没有苏词的洒脱旷达。感伤故国之情于悲愤苦涩里盘旋曲折。

16.朱彝尊和浙西询派P224

(1)请初以朱率登为首的词派。以朱夔、张炎为宗,主张以雅正矫显露,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具有古雅峭拔格调,疏淡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

(2)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青少年时,即以诗、词、散文闻名江南。康熙十八年,以布衣应博学鸿词考试,授官翰林院检讨,曾入值南书房,参与修《明史》。他博学多才,诗、词、文并工。藏书八万卷,学问渊博,钻研经学,精于考证金石,长与古文诗词。诗与王

士槙齐名,为“南北二大家”之一。他又是浙西词派领袖,世称“南朱北王”.

(3)朱彝尊词的内容:A“宴嬉逸乐”的欢愉之辞,B时代的悲袁与亡国的感散。

(4)朱彝尊词的风格:句琢字炼,清醇高雅。

16.神韵说P226: (1)清初王士稹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作为诗歌的最高境界。王士植主张诗歌创作在表现审美对象时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认为诗歌应含蓄蕴藉,言尽意不尽;作诗以“妙语”为主:清和远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关特征。(神韵诗的基本特征) 17.苏州派P235:明末清初集中在苏州地区的一批戏曲作家,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相近,形成了一个戏剧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们关注并积极地反映现实生活,其剧作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戏剧性强,对昆曲及地方戏的演出有较大影

响。

18.格调说P319:(百度)(1)清代随着王士植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徳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

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徳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3) (PPT)格调:“格”是指作诗的体制、体式:“调”指诗的声律音调:“格调”,本意是指诗歌的格律、

声调,故可理解成是对诗的形式的要求,同时也指由此表现出的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

20.肌理说P320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肌理”说是针对袁枚的“性灵”说。翁方纲以“肌理”来救“性灵”“神韵”说的大而无当,空疏不实。他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所谓肌理说首先强调的是“理”与“学”,其次强调的是“法”°

21.性灵说P321: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性灵派。与赵翼、蒋士铃并称“乾隆三大家” o (2)性灵说的特点A真情B个性C独创D夭然

22.桐城派P325: (1)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魅、姚祁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

(2)桐城三祖:方、刘、姚三祖。理论主张: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有物”为“立言之道”,提倡“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

23浙派词.P331 (相对,第16个朱彝尊和新西词派):

朱葬尊首开浙派,浙派中期领袖厉我.他推衍朱彝尊“醇雅”说,向往“清空”境界,以“远而文,淡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为“骋雅人

知识要点

之能事”,姜、张之外再揽入北宋周邦彦,让音律和文词更为工练。词作以记游、写景和咏物为多,擅长山光水色的描绘,表现幽凭清冷之关。

24.常州派P332:常州派发初于嘉庆初年,各种社会矛盾趋于尖锐激烈,朝野上下产生“殆将有变”的预感,浓重的忧患意识使学者眼光重又转向于国计民生有用的実学。致力经学研究的张恵言顺应变化了的学术空气和思想潮流.“开山采铜,创常州一派”。张恵言(1761-1802),是学者,又是古文“阳湖三家”之一,更是著名词人。周济(1781- 1839)是常州词派的理论家.他们的诗歌理论主张:比兴寄托。

知识要点

1.P63高启,(1)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是位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其作品烙上了某些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当时战乱生活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青丘子歌〉审关理想、风格特征接近李白).表现个人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摆脱伦理的羁绊而获得自由发展的个人化要求。如《青丘子》等o (3)高启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4)高启的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绸丽的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羣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埒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2.P67宋液:(1)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四库全书总目》)(2)宋濂继承唐宋古文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3)宋瀝的记叙散文简朴清雅,往往不落俗套,特别是有些局部的描绘颇具艺术欣赏价值。

3.P68刘基:(1)實言集《都商子〉(2)字伯温,青田人,为明开国功臣,封诚意伯,有《诚意伯文集》(3)类似愤世嫉俗而托事以讽的态度在刘基其他的寓言散文中也可以见到(4)除寓言散文外,刘基其他的散文作品也偶有佳作,特别是一些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常能表现出作者一定的艺术匠心。如《活水源记》

4.(PPT)台阁体与时局及作家遭际的关系:(1)与作家的生活遭际有关。这些馆阁重臣身居要职,处境优裕.容易产生歌颂圣德、美化生活的创作意向。同时,相对封闭与狭窄的上层官僚生活,限制了台阁体作家的生活视野.导致作品的单一与贫乏o(2)永乐以来,明王朝经过初期整休调治,政权相对稳定,国力渐趋强盛,所谓“海内晏安,民物康阜”

(杨荣《杏园雅集图后序》),社会呈现出比较安定繁荣的局面,给台阁体营造了一种创作的氛围。(3)明初以来的高压政策.使文人不敢充分表达个人思想。

5.P60李东阳,(1)创作主张:A首重诗文之别B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宜主张C初步提出“格调”说.

(2)李东阳(1447-1516)以台阁重臣的身份“主文柄,夭下翕然宗之”(《明史?李梦阳传》).在当时文坛具有很高的声望。永乐以来,台阁体的盛行,给文学创作带来不良的风气,作品苍白贫乏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文学的艺术活力,造成文学委靡不振的局面,存焉。苟非心领神会,自有所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怀麓堂诗话》。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

6.(PPT)前七子的弊端:他们过多地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这多多少少束缚了他们的创作手脚,影响了作品中作家情感自由充分地流靈。

7.(PPT)前七子的创作題材:(1)拟古之作(2)时政題材: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或描写个人生活遭遇,或直言政治弊端与民生忧苦,有较为浓厚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如李梦阳的《述愤》、何景明的《点兵行》(3)民间生活:这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重视那些反映社会下层生活的民间作品的文学态度相吻合》。

8.(PPT)李何分歧: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高古者格,宛亮者调”,要求诗歌做到“格古、调逸、气舒、句浑、咅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何景明批评他“刻意古范,铸形宿模,而独守尺寸。”这正是李何分歧所在,同为学古,一重形迹,一重神惓一实一虚。李主气骨而往往流于刻板:何重才情而间有清新之作。

9.(PPT)后七子的弊端:后七子创作的弊病在于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以至于难脱蹈袭的窠臼。

10.(PPT)王世贞的成就:后七子中创作量最大的数王世贞,他的诗文集

合起来接近四百卷。他的文学影响也远远高出后七子中其它人。就创作风格而言,拟古的习气在他的作品中仍然显得比较浓厚。不过与李攀龙等人相比,他的一些拟古之作更显得锻炼精纯、气味雄厚,或时寓变化,神情四溢,乐府及古体诗更是如此。

11.P75王慎中:起初提倡取法秦汉古文,后来复古志趣发生变化.所谓“已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

12.P76茅坤: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相比之下,唐宋派另一人物茅坤学古取法的态度并不显得那么偏狭,他曾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将上述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二

13.P76唐顺之,与王慎中尊宋态度相似的是唐顺之,他开始对王慎中的所作所为并不信服. 以后“久亦变而从之”,并且认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南丰(曾巩):三代以下之诗,未有如康节(邵雍)者”,对曾巩推崇备至。

14.P76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归有光散文的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

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基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因此读来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他的《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生平: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归氏早岁通经史,能作文,在文坛的活动比王、唐稍迟。

(2)散文上的成就:在散文方面,归有光既推崇司马迁《史记》,“得其神理”,又尊尚唐宋诸家,择取学古对象上比起唐宋派其它文人更显得寛泛。

15.P82朱权,作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

16.P86徐消.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成就最高的杂剧作家。所著杂剧《四声濃爲是明代杂剧的压卷之作。另右戏曲理论著作《南词叙录》、诗文集《徐文长集》。

17.(PPT)徐渭绘画艺术特点:

(1)泼墨写意画(2)似与不似之间(3)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18.P86徐渭《四声猿〉的基本思想特征:

PPT:(1)《狂鼓史》.笔力恣肆,感情奔放,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统治势力的强烈憎恨。⑵

《玉禅师》剧本既揭露了官场与佛门尔堂我诈的黑暗内幕,同时也包含了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嘲弄,和对顺从人性、人欲的喜剧性肯定。(3)《雄木兰》和《女状元》这两部作品意在歌颂女主人公反对封建歧视,要求男女平等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

教材:(1)《狂鼓史》和《玉禅师》是对黑暗证券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恣情戏弄。

(2)《雌木兰》和《女状元》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易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

19.P9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1)李开先的《宝剑记〉(2)梁辰鱼的《浣纱

记〉_1差二逃用昆曲演唱的剧作)(3)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20.PPT:剧作家们一反前期的封建说教,而努力反映社会现实了,从而揭开了明代传奇发展史的新篇章。

(DA《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取材于《水浒传》中的林冲故事但有较大改动,主要突出了忠与奸的斗争,融进了明中叶后权奸当道的社会现实。通过忠义之士的遭受迫害,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感慨和悲愤情怀。B该剧语言典丽而不雕琢。曲词悲壮沉郁,富于艺术感染力。

(2)A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谱写演唱的传奇。剧本以范盆和西施的爱情为线索,演述春秋时吴越兴亡的历史故事。剧中对吴国政治黑暗、奸佞当道的描述有现实意义,颂扬了为国家而牺牲自我的精神和功成身退的品格。B剧木借生旦欢悲离合之情抒写国家兴亡之感的写法,对后世传奇有明显的影响。C 《浣纱记》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传播和影响.使昆曲成为明后期剧坛上的锚主。

(3)A《鸣凤记》是明中期一部纪实性的政治时事剧,直接把当朝反权相严嵩的政治斗争搬上舞台,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B剧本写嘉靖年间,夏言、杨继盛、邹应龙等人与权奸严嵩父子的政治斗争。这种用真名及时反映现实重大的政治事件,使得《鸣凤记》成为传奇作品中时事戏的先锋。作品槊造了一系列忠臣的形象,同时揭露严為专权时政治的腐朽残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P98明代后期的繁荣-高一爱情喜剧《玉群记》

22.P100吴江滋代表人物沈璟,基本主张:(1)曲学?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2) “本色论”。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o (3) “声律论”重视讲求音律,要求“合律依腔” .

23.P101-102吴江派还有-吕大成一《曲品》:王骥德《曲律》

24.P104:孟称舜代表作《娇红记》,此人受汤显祖影响最深,成就也

最大在明末初期。

☆25.P108.汤显祖: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又号清远道人。临川(今江西临川) 人,出身于书香之家。从小天姿聪颖,并刻苦攻读,博览群书。十四岁(1563 )进学,( 1570)二十一岁中举,文名播夭下。出身于书香之家,因不阿庾权貴而造成科场失意,因弹劾权貴而遭贬降.最后弃官家居。创作《牡丹亭》、《南柯记》等

(2)1571、1574两试不第。万历初进京赴试,当时权相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但汤性格孤傲,不肯巴结权貴,故考试不中,1580 年,再拒,不赴试。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张死后方中进士,此时他已三十四岁。但仍没被重用,只在南京做了个太常博士,后迁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3)汤显祖的思想:A在哲学上、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B在政治上.仮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实有着比较洁醒的认识。

C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而尊情抑理:同时崇尚“自然灵气”,反对模拟因循,与公安派声气相通。

D鲜明进步的文学观8通过文学形式以情格理.提出富石挑战意义的“至情”论。b创作实践上抓住文学描写人性、反映人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活力的“真情”这一艺术特征,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可贵精神,廠得了“言情派”代表的美誉。c创作方法上,强调作家的个性和创造性。d从理论上驳斥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作家的批评

★★26. Pill

⑴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A《牡丹亭》的主題思想主要是通过杜丽娘形象体现和表达出来的。她是古代戏剧中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之一,是一个在严格封建教养下长大,对封建礼教不満,热烈追求爱情幸福的具有叛逆思想的典型形象。她的死而复生是作者赋予她的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表现了“情”的胜利。

B杜丽娘的家庭是一个封建礼教的顽固堡垒,她的父母、老师完全按照封建礼教教育她。她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现实环境中,表面循规蹈矩,稳重文静,内心则郁闷愁烦,渴望冲破牢笼,自由幸福地生活,但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她无法品尝爱情自由的甘果。

C杜例娘性格的发展:温顺(压抑)一觉醒(《关雄》、游园)一追寻(惊梦、寻梦)—“情死”一(魂)追求一“情生”一“婚走”一抗争(金殿)精神。

D她对爱情的追求来n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欲”的追求。

E作者把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爱情理想,寄托在绚雨幽关的梦境中,通过杜丽娘生前的不屈抗争,真实地反映出明代青年女性的苦闷:通过她死后的继续追求,表达了她们对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渴望、热爱,代表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妇女的意志,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2)牡丹亭的艺术特征

A奇幻浪漫的情节构思.《牡丹亭》是一部充满生死梦幻奇情异彩的浪漫主义剧作,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和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和反叛,对发展人的真性情的憧懒与追求。剧本以“情”与“理”的冲突为中心线索,情节结构富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和浪漫气息。

B运用抒情诗的手法抒写人物的内心聯情.抒情诗的手法和情景交融,抒写人物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使剧本充满诗的意境。许多曲词将写景、抒情、刻画人物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传神的境地,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C语言准确生动,典雅华类.戏曲创作上讲究文辞.遣词造句颌有功力。(3)(百度)简述《牡丹亭》的取材来源和主题提炼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这部传奇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它的取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A汉睢阳王、李仲文、冯孝将,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还有话本小说《杜丽娘记》,都是《牡丹亭》的故事来源。

B作者对题材改造和主题的提炼。经过作者的一番改造和提炼,传统的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主要体现在:首先,有意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再次,小说里的杜丽娘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作者在剧中则淡化这种淑女色彩,突出她的叛逆性格,并与柱宝和陈最良的卫道士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以强化反抗礼教、歌颂爱情门由的中心主旨:第三,作者有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现实的艰难历程。

(4)(百度)试述《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诗人气质的流露。A浪漫主义色彩。B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意。C另外整部戏在喜剧的背后隐藏着悲剧的浅流,通过悲剧来揭示社会本质,因此有悲中喜、喜中悲的特点,把悲喜正剧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特殊的风格,是对中国戏剧美学的一大页献。

(5)(百度)《牡丹亭》文化意义:一是以情反理。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

结合。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増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7.P173公安派的理论主弗以“性灵说”为内核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a.提侶革新与创造,反对因袭模拟一“变” b强调抒发真情,不拘形式法度一“真”c崇尚审美趣味,力求摆脱知识义理的束縛一“趣”

28.P176 (公安派)袁宏道的创作特点,

(1)直写胸臆的抒情特征(2)清新轻逸的艺术风格(3)不足:浅率化的流弊:随意轻巧的风格有时也让公安派走上另一端。一些作品因过于率直浅俗,加上作者不经意的创作态度,不恰当地插入大量俚语俗语,破坏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29.P179张岱:他的作品成就彖大⑴在表现生活化、个人化情调的游赏之作中,他的的作品尤显出色? (2)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 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相,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憧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蔵,鉴赏水平很髙: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30.P210清初遗民诗人:a顾炎武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b黄宗?c 王夫之

(1)A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复以避仇自署蒋山傭. 学者尊称亭林先生,江苏良山人。著名的学者、经学家。治经重考据,注意经世致用,开清代汉学风气。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其读书笔记《日知录》为学术界所推重。他的文学成就也很高,诗歌沉郁苍凉,功力极深.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B艺术特征:1.设置对话角色,强调身份意识,暗示的手法使作品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内涵。前四赞叹,后二感慨。2.思通古今,感慨世事,

用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作品的题旨。精卫与鹊燕,传说与现实。(2)黄宗羲,字太冲,号甫兩,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以反对阉党著名,清兵入关,积极投身抗清斗争,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关心夭下治乱安危,以学术经世,论诗。

A “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写现实:“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夭下之治乱,皆所藏纳”:B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C诗歌感情真实,沉着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云门游记》、《感旧》、《宋六陵》、《哭外剪叶六桐先生》、《哭沈昆铜》等,抒发亡国之痛和怀念殉难亲友,虽有悲凉之感,但不消沉颓度,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

(3)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汉族,衡阳县人。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王夫之一生主张经此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i性“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o诗歌理论:(一)“兴、观、群、怨”论(二)“情景交融”论

31.P215清初三大家(“古文三大家“):侯方城、兼褚、汪琬

(1)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与陈贞慧、冒辟舞、方以智被誉为“为夭下持大义者”的“南明四公子”。他与陈贞慧、吴次尾作《留都防乱公掲》,历列阮大钺之罪,声震南都。有《壮悔堂集》10卷。代表作《李姬传》、《马伶传》。散文往往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壻为一炉.形成清新奇峭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2)魏禧(1624-1680)论文以有用于世为目的.要“关系天下国家之政”,反对模拟,不“依傍古人作活”,n谓“少好《左传》、苏老泉,中年稍涉他氏,然文无专晤,唯择吾所雅爱赏者”,博学多闻,身际易代,怀抱遗民思想,关心夭下时务。《大铁椎传》是传世名篇。

(3)汪琬(162-1—1690):字苕shdo文,号钝庵、尧峰、玉遮山樵。江

苏长洲人。擅写碑传,“公卿志状皆得琬文为重”。顺治进士,康熙时为翰林院编修。康熙帝曾称赞他说“尝与近臣论木朝文学砥行之儒,首称数先生。”(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著有《尧峰文钞》,他的文章力求雅正,结构严谨而叙事有法,朴实流畅。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观点偏于正统。代表作为《江夭一传》o因为合于“道”又合于皇帝的喜好,在当时负有盛名。

32.P216清初诗坛沿袭明季條绪,云间派、菱山派、娄东湘||足而三,而底山派和娄东派,因钱堆益和吴伟业主领,出现新的局面,影响激大.

☆33.P216钱谦益,明末清初文坛领袖.⑴字受之,一字牧流,晚号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老等,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迎降,授官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哉旋归乡里,从事著述,秘密进行反清斗争。他曾是东林党魁,清流领袖,南明时却依附马士英、阮大城,后又事清,度失大节,为士林所诟病。事后,他又和南明政权的抗清力量,如瑕式相[si]、郑成功等暗中联系,支持和参与反清活动,曾给永历桂王尽策事。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坛盟主,被称为清诗的开山宗匠。

(2)钱谦益的诗学理论:A他强调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性,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 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B他主张转益多師. 兼采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对补救明七子模拟盛唐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的作用。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报.尤工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側,沉雄苍凉,入杜堂奥.学得神髓.长篇和组诗动辄儿十韵和上百韵的有数十首之多。C前期诗作: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屡起屡踱,历尽坎坷挫折,感时愤世,郁塞苦闷。后期诗作:经历故国沧桑、身世荣辱的巨大变故,他入清后的诗歌更显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悲悼明朝、反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古代文学史之先秦散文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 先秦散文的萌芽、源头 一、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1甲骨卜辞我国散文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甲骨卜辞中有些文句虽然简短,但是语意完整鲜明,特别是还能通过语法结构和使用某些虚词,表达出一定的语气,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记叙散文的萌芽。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

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己巳王卜贞:(今)风商受(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2商周铜器铭文(金文) 杰作:《散氏盘铭》《毛公鼎铭》 《虢季子白盘铭文》:“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壮武于戎工,经维四方。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走亘走亘子白,献馘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格周庙宣榭,爰享。王曰:‘白父,孔扬有光。’王

赐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用征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3《易经》中的卦爻辞有许多产生于商周时期。比甲骨卜辞更趋完整,并且有某些生动形象的描写。有的还用简洁洗练的句子,表达某种生活经验和哲理。《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二、叙事散文的源头:《尚书》 1《尚书》的相关常识:最早的成篇散文汇集,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

总集。原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经过秦火,汉人搜集整理到二十九篇,因为是用当时隶书字体写成,故称今文尚书。后又在孔子故宅发现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后十六篇不久失传。后来晋人梅赜伪造古文尚书25篇,又从今文尚书析出四篇,连同原有的今文上书,共58篇。 2形成了中国古代散文洗练精审、言简意赅的传统特点和言、文不一的传统。其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诸多文诰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

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篇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人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 西门豹冶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24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出身于名门世族,26岁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代表作《阿房宫赋》。 25冰叔,号裕斋。清朝散文家。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代表作《大铁锥传》。 26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代表作《伶官传序》。 27退之,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其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代表作《祭十二郎文》。 28凤久,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曾因《南山集》案入狱,后被特赦。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著有《望溪全集》。代表作《狱中杂记》。 29宗子,号陶庵,自称蜀人。他家自曾祖以来都是显官,服用奢华。明亡,隐居剡溪山中。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著有《瑯環文集》《西湖梦寻》以及纪录明代三百年史事的《石匮书》。代表作《陶庵梦忆序》。 30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古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代表作《项脊轩志》。 31伯温,元末明初人。通经世之学,又精天文及兵法,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创立基业,封诚意伯,谥文成。代表作《苦斋记》。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另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3、鲍照,字明远。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代表作《拟行路难》。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诗风沉郁顿挫(思想感情低沉郁闷,语调音律停顿转折)。 5、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7、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6、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诗经:主要内容 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 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 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 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 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 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 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王源《文章练要·左传 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③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如梦令》(幻灯显示)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幻灯显示)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第二课时 一、自主鉴赏 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打开课本P14)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西昆酬唱集》的编者是。 2、黄庭坚在《小山集序》中评价的为人有“四痴”。 3、周邦彦在徽宗朝曾提举。 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一祖”是。 5、《漱玉词》的作者是。 6、宋代词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7、《》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8、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9、《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10、《录鬼簿》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1、晚唐体 12、“苏门六君子” 13、元曲 14、四大南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5、简述“山谷体”的内涵。 16、为什么说《梧桐雨》是一部诗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7、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杨亿 2、晏几道 3、大晟府 4、杜甫 5、李清照 6、张先 7、《西厢记诸宫调》 8、“曲状元” 9、纪君祥 10、锺嗣成 二、名词解释题 1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

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此外还包括寇准。 12、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这这些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他们在创作上各具面目。 13、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元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舞台表演样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4、“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分别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三、简答题 15、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1)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2)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3)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4)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16、第一,诗一般的内容和情感。从全剧的核心部分——曲词来看,它的重心实际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依据,来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剧中蕴含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感情,所以具有了诗剧的性质。第二,诗一般的语言。《梧桐雨》通过大量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把语言写得非常华美。第三,梧桐意象的反复渲染。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诗剧的艺术效果。 四、论述题 17、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