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统筹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统筹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统筹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统筹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统筹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以广东省为例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09年第5期供稿文/张碧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53)

[导读]一手抓利用外资的质量,提升外源型经济结构;一手抓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扩大内源型经济容量,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协同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的关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协调内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以外源型经济著称的广东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源型经济的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等缺陷一一暴露;而内源型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也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因此,协调内外源型经济的发展,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利用外资的质量,提升外源型经济结构;一手抓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扩大内源型经济容量,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协同发展。

内源型经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03-04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吸收外资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弥补了我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国内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加速了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吸收外资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外资往往把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以逃避本国或发达国家严厉的环保法令限制,造成了我国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特别是我国于1999年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后,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有力地配合了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原产地多元化,并获得了大量国内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源。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无疑是很快的,但无论从总量上还是规模上以及科技含量等许多方面都还远远不够。人才严重匮乏,融资极其困难,软环境建设不尽如人意,经营者素质普遍偏低等,这一系列问题是制约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障碍。如何调整“外源”、力拓“内源”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门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形成了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内源型经济是指主要依靠国内(本省和内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各种经济成分;外源型经济是指主要依靠国外和港澳台资源发展起来的各种经济成分。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提高外源型经济水平,并使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广东作

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分析广东省的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的发展状况,提出统筹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和意见,这对推进全国统筹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一、内外源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以外源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广东,开始转入内外源经济齐头并进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对广东省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本文选择国有及集体、个体与私营作为内源型经济的比较主体,外商及港澳台经济作为外源型经济的比较主体。

(一)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根据《2008广东统计年鉴》的数据测算,2007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全省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等指标均占全省工业的50%以上,占据全省工业生产

半壁江山,对广东省工业生产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内源型经济主体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7年其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均处于15-32%之间(见表1)。

2007年集体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均处于1%左右(见表1)。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重

要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38.87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46%;上缴工商税收626.92亿元,占全省的12.28%;到2006年末,全省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的18.85%。

(二)内源型经济的潜力远没得到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

对于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因20世纪80年代没有广东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政策,因

此其着力点放在发展民营经济。浙江民营经济已在20多年的滚动发展中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2006年底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43.5%,而这一比例在广东为12.85%;浙

江每百户拥有3.8户个体私营企业,广东为2.4户;浙江民间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为54.7%,

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广东为43.5%;浙江88个县市区有85个形成块状经济,总产值达5993亿,占工业总产值49%。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多达519个。而广东省约100个镇形成块状经济,且存在集约化程度低、大企业数量少和分布分散的现状。此外,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多进园进区。浙江县市级工业园区826个,投入规模占工业一半以上,产出占1/3以上。

与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等地区比较,可以看到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但是也要看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当前,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积累少、规模小、层次低,企业在管理和运作上处在比较低的层次。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经济成分,促进内源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实现外源型经济发展水平上档次。

二、提高外源型经济水平

外源型经济指主要通过大规模地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推动本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其核心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广东外源型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和吸收外资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构成。大力提高外源型经济水平,对广东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这一点在广东经济发展历程中表现尤为明显。表2反映了2000-2007年广东利用外资情况,每年利用的外资数量有波动,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引进和利用外资促进了广东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广东经济发展表现出后劲不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偏小,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外资质量亟待提高。

1.调整现行外资政策,加强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实现外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制造业中促进高科技新型制造业的外资投入,加速外资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继续鼓励外资进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纺织、服装、家电和一般电信设备制造行业,对外资不再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外资参与对汽车、机械制造、交通和通讯设施、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引进和改造。应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对于生态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的项目如造纸和其他可能产生严重污染的项目应加以限制或提高外资准入门槛。

2.重点吸引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优良资本,实现外资来源结构的优化。一是积极鼓励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环保节能产业、现代农业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地

区。二是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的加工环节转移到国内,把引进上游产业与提高现有下游产业的技术和生产经营档次结合起来,鼓励生产经营下游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增资扩产的过程中延长产业链,向更高档次升级换代。

(二)继续发展“三资”企业

“三资”企业是外源型经济的微观组织形式,在我国整个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广东等省份。表3反映了2007年广东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情况。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占当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6.08%和32.46%,两者之和占58.54%,即“三资”企业占工业总产出的大头。虽然“三资”企业包含部分内资,总体上是内外资相结合的产物,但是毕竟不同于单纯的内资企业。只有继续发展“三资”企业,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因为“三资”企业是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产物,前面关于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水平的基本观点和措施对“三资”企业都是适用的。这里从“三资”企业发展的角度加以探讨。首先,要明确引进和发展“三资”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内居民收入。依法维护中外双方员工特别是中方普通劳工的正当利益,争取合理的工资待遇,反对克扣、拖欠工资。其次,在“三资”企业全面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对中方投入的各种要素如土地、厂房和其他设备要如实评估价值,计为中方投入,按合理的比例参加收入分配;对外商以实物和非实物形态投资也要进行必要的验资评估,做到资本归属比例和产权清晰,以利于收入的合理分配,保护中外双方的利益。再次,加强对“三资”企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来引导外资投向。坚持对外资项目进行技术评估和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技术水平高、国际市场广阔、产业关联性强的项目。最后,随着利用外资优惠政策的淡化或弱化,要引导“三资”企业致力于改进技术和管理,在同内资企业的公平竞争中继续发展壮大。

三、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

内源型经济是指主要依靠本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推动本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发展模式。内源型经济主要包括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经济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做大做强包括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在内的内源型经济,对于内源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广东更是如此。

(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按照目前的分类,民营经济主要包括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中最具灵活性的经济成分,对于广东也不例外。表4反映2002-2007年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从这

些数据可以看出广东民营经济总规模及其在全省经济中的分量。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江苏、浙江等省份的民营经济发展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例如,全国工商联2007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营业收入总额排序前500家名单中,前100强民营企业中,江苏有34家,浙江有27家,而广东只有2家。这至少说明目前广东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对于增强广东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繁荣市场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行业外,一般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对民营资本开放;凡是政府承诺对外商逐步开放的领域,都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对需要国家批准同意后才可以进入的行业,要创造条件引导并促进民营资本有序进入。坚持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构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投资政策与管理平台;坚持将领域开放与项目规划、实施相结合,促进民营资本投资真正进入已开放的领域。

2.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和发展条件。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监督管理和服务,大力优化政策、政务、法制、市场、舆论等环境,在投资管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确保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享受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同等待遇。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努力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项目。尤其是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要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要和区域特色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成立担保机构和开展担保业务,引导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这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4.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鼓励民营企业的自主品牌发展。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省名牌产品的企业、专利技术被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的企业、出口商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名牌出口商品的企业,政府应给予物质奖励和政策扶持。

(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抓大放小”工作进展顺利,企业制度创新比较活跃,由此推动了国有经济发展。表5反映了2000-2007年广东规模以上国有及国

有控股工业企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有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转换经营机制步伐仍较缓慢,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之后,国有企业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因此,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1.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产业和优势领域集中。从产业的优化升级、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体制的合理构建等要求出发,以出资者为主导、市场为基本手段,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资源性产业,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钢铁、石化和重大装备制造业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等行业和领域集中。对一般竞争性行业,继续收缩战线,放开搞活,以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形式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进行产业板块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按照做大做强主业的要求,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推进集团内部结构调整和重组;在调整和重组过程中,按照“保留一块、改组一块、发展一块、重组一块、创新一块”的原则和“成熟一个、操作一个”的工作思路,整体规划,兼顾稳定,分布实施,和谐推进。

2.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市级国资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加强对县属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指导,积极探索各级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方式。各级国资委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对监管的国有企业依法享有选择经营者、重大决策、收益分配等出资人权益。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资委职能,确保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完整和统一。加快制定重大投资、经营者考核和收入分配、产权转让和资产评估、企业综合绩效评估、企业领导人员评价与管理、监事会管理、企业改制重组等相关制度,构建国有资产监管的制度体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抓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制度、企业业绩考核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设。

3.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量奖股、改制上市、股权置换等多中有效形式,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结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区别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分类推进产权制度。少数需要国有继续保持控股地位的企业,主要由国有资本互相参股,或国有产权相互置换,同时也鼓励其他经济成分参股,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国有大型企业,采取重组上市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办法加快改制,根据行业及企业情况实行国有相对控股或参股,实现投资主体

多元化;资产和业务分散、缺乏竞争优势的竞争性领域大型企业,鼓励引入非国有投资主体实行整体改制。

4.完善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制度。以产权为纽带,按照谁出资、谁管理的原则,由出资者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聘任经营班子成员,党委会成员按有关规定选任。对企业领导人员的任用标准要更多的注重经营管理才能、业绩和职业操守,要选拔一批有事业心、有开拓创新精神、懂经营、会经营、会管理、廉洁自律的高素质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和经营管理者。加快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评价中心的市场化建设,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从组织委派到市场选聘的转变。

四、促进内外源型经济融合

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它们使用的资源来源不同。两者可以相互渗透和包容,在开放条件下,内源型经济或多或少要利用国外资源,外源型经济或多或少也要利用国内资源。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不能孤立发展,而应当推动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一)推进内源型经济国际化

所谓内源型经济国际化,是指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面向国际市场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跨国生产和经营,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只有这样,内源型经济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实现与外源型经济的融合,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国内,浙江是内源型经济发展的典型。然而,现在,浙江省提出了以外源型经济带动内源型经济进一步成长的策略。外源型经济指主要通过大规模地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推动本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广东可以说是开放型经济的典型。但最近几年,广东省经济发展出现增长放缓的势头。为此,该省提出要做强外源型经济,做大内源型经济,形成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些表明国内一些省份已经意识到实施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双轮驱动战略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实现内源型经济的国际化,首先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利用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对境外投资项目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帮助本土企业降低投资风险,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与营销战略等环节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其次是要鼓励本土企业通过新建、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建立生产基地和国际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境外人才和技术资源,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第三是要鼓励本土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发资源,与建设重大产业项目相结合,建立稳定的能源、资源基地,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国际化;第四是要扩大对外承包

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鼓励本土企业到境外开展电力、交通、电信、建筑等领域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带动技术、设备和服务出口。

(二)鼓励和引导外源型经济本土化

所谓外源型经济本土化,是指外源型经济逐步融入东道国或所在地的经济体系,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外商之所以到我国投资,直接动机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包括减免税和提供廉价土地、劳动力来吸引外资,这是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潜力已经基本耗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论内源型经济还是外源型经济,都应当转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外资的种种优惠待遇将逐步淡化或弱化,最终实行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政策。因此,过去以廉价土地和劳动力吸引外资的做法应当逐步取消。这可能引起部分外资企业向国外转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仍然存在。不仅如此,我国还有条件鼓励和引导外源型经济实现本土化。第一,充分利用外源型经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关系,利用各种市场手段引导外源型经济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二,促使国内企业积极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融入到外资企业的技术网络中,努力提高外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本土化程度,增加外资企业的转移成本,使外资企业在国内生根、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支柱。第三,引导国内企业进入外资企业的配套协作体系,使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促进产品本地化,以形成链条式分工的产业集群,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还应注意带动配套中小型项目的发展。第四,对内外源型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在制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时合理安排内外源型经济的结构比例,采取平等竞争、互利共赢的政策。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改进对外资的监管制度和方法。

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内源型经济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和持久力量,外源型经济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外部推动力。在新的发展阶段,要进一步促进外源型经济的提高和发展,大力促进内源型经济发展,形成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刘焕泉.民营经济与广东内源型外源型经济的发展[J].南方经济,2003(11):12-13.

[2]梁绮罗.自主创新、优化发展——广东省外源型经济发展情况分析[J].广东经济,2006(06):54-57.

[3]李晋峰.统筹外源型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J].红旗文稿,2004(12):9-10.

[4]王伟,冯显敏.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孰优孰劣?——以宁波和温州为例[J].浙江经济,2005,01:54-56.

[5]广东省统计局.2008广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

张碧波(1986年—),男,汉族,湖北天门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可编辑版】

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 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 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 ××年党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构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发展战略,以中央政府的决心和东北地区良好的发展条件,东北腾飞应指日可待。同时,大家都在思考,东北起飞后,下一个开发重点在哪里?第五增长极什么时候启动?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里着手?我们认为,下一个开发重点或者说第五增长极,应该是以中部为主体的农业主产区,重点是解决农民问题。如果说第四增长极是为了解决老工业基地和下岗职工的问题,那么第五增长极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三农”问题)。我们在此粗浅地提出第五增长极的理论问题和基本思路,抛砖引玉,供各位参考。 一、第五增长极提出的战略背景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赶超战略,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节衣缩食,以农补工,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民和农业剩余向国家集中,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工商资本的原始积累,快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战略目标。在实施以农补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过程中,年代还同步实施过西线开发战略。改革开放后,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向了极端,年代末期集中全国的资源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年代末期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的规划。多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成绩斐然,构筑了中国四大增长极,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和东北三省(正在构筑中)。第一增长极:珠三

角。开发珠三角的目的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寻找出路,寻找增长的突破口。为了搞好珠三角这块“实验田”,国家给予珠三角一系列配套的特殊优惠政策,珠三角不负众望,先声夺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中国第一增长极。但是珠三角的地处中国大陆的南端,难以“达则兼济天下”,撬动规模庞大的国民经济。直到现在,以珠三角为中心的第一增长极还处在极化过程中,对外的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暂时只能对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学习和示范作用,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必须在其他地区构建辐射能力更强的新增长极。第二增长极:长三角。打造长三角是对珠三角反思的结果。邓小平同志认为,没有同步开发上海是最大的失误。痛定思痛,中央政府决定通过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构建中部增长极,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起飞,弥补珠三角辐射带动力不够的缺陷。从功能上看,第二增长极是对第一增长极不足的补充和协调,从增长极的类型看,第二增长极是第一增长模式的推广和延伸。国家特殊的、优惠的发展政策和大量投资铸就了长三角的辉煌,长三角经济一日千里,很快成为了中国第二增长极。但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长三角对长江经济带的扩散效应远小于极化效应,第二增长极暂时还难以舞活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仍是“蚍蜉撼大树”。鉴于这种情况,就必须构建新的增长极,促进更多地区经济起飞。第三增长极: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从决策角度看,开发珠三角、长三角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是一种转型战略,开发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则是主动出击,是一种提升战略。这一极也是对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模式的复制,其目标是通过构建北部增长极,辐射和驱动中国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问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试卷 只选错的 1、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产业结构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产、二产、一产。 正确 错误 2、四大功能区以行政区划为依托,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四大板块的区域政策相结合。 正确 错误 3、城市发展要以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正确 错误 4、民生的最基本问题是“三就一保障”。三就指就业、就学、就医;一保障指必要的社会保障。 正确 错误 5、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中要求,要把过去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拉动,转变为二三产协调拉动。 正确 错误 6、东部地区在发展现代产业服务业时,一方面要体现(),促进社会经济 市场经济规律 以人为本 以产业为中心 高科技含量 7、国土的开发密度和开发水平较高,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却已开始减弱,这样的区域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8、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条件较好的区域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9、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经济和人口的大规模聚集条件较差的区域被划定为()。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10、国家依法设立的保护区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 遵循商品价值规律 遵循宏观调控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最终目标 1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最终目标 1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方法 最终目标 15、我国的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强制执行 政府援助 公共服务 财政管理 16、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禁止开发区的是() 自然保护区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谈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下,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而原先的货币经济也转化为了经济金融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内在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且已经被国外许多国家所应用并被证实。对于我国来说,如何借鉴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金融深化道路,需要认真对待。 当前,金融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其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也不例外。但是如何推动金融体制的深化,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是当前我国面对的一个战略层次的重要问题。 一、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阐述 二战之后,各国为了加速恢复国内经济,采用了不同的金融政策,但是在本质上分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两种。其中,发展中国家多采用了金融抑制的政策,但是其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对此,支持金融深化的学者就纷纷抨击金融抑制的政策,他们认为金融抑制实际上是对金融业的歧视性课税,最终会酿成许多的不良经济后果,所以应该积极推进金融的自由化改革,并以此来助推经济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首先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及资本》一书中对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进行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后,发展经济学家们纷纷将金融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的重要成果。目前倾向于金融深化的学者们的观点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不完全的市场经济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了经济的割裂状态,其金融抑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财税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国财税政策方面的缺陷,如分税制、税收优惠、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合理选择和创新财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样,这个难题也困扰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中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因此,在目前以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抑制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之间的社会福利水平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财税政策扶持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做到促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差距、消除地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合理的分工布局、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作。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主要可以通过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途径来协调区域发展。当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协调是基础,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协调是补充,它以市场协调为对象,弥补市场失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因为市场机制缺陷所引起的,而市场本身并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区域之间经济的巨大差距,这就必须要由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来纠正市场机制所造成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某些缺陷,以达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杠杆之一的财税政策,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起到自动调节和“熨平”经济的作用,而且对经济结构的转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财税政策是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投资、消费、国际贸易,公共品的供给三个方面来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引导资源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的重新调整,保持发达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财税政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干预经济:政府直接投资或运用财税政策引导私人资本流向落后地区公共产品领域,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逐步实现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利用财政工具对市场需求进行直接启动,如通过政府采购从产品市场上直接启动落后区域的需求,促进整体经济的区域结构性转换;通过调整产业政策,限制某些产业的区域进入或促进某些产业的区域退出;政府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来影响私人经济主体的区域决策行为,引导私人经济作出符合财税政策导向的决策,促进要素流向目标区域。 二、现行财税政策与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适应性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财税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现行财税政策与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1953~1978年,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平衡”的时期。那时的“平衡”是一种生产力

我国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016210910.html, 我国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作者:马献伟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10期 摘要:金融与工业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对于二者而言,存在紧密的联系,金融发展可以对工业经济增长进行有效协调,工业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发展的支持,它们之间的这种作用关系,是我国经济得以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指标选择、测度模型以及计算步骤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其次从协调度、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计量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性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发展;工业经济增长;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832;F4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10 -0074-02 金融体系以及工业经济是影响我国经济体系的两大因素,二者的关系比较密切。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金融资产、金融服务以及金融机构等的产生源于经济发展对金融体系的需求。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金融资产、金融服务以及金融机构的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经济主体对一些风险进行有效规避,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所以不管是需求角度还是供给角度,金融发展对工业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协调与促进作用,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一、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评价方法 1.指标选择 在对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将功能作为出发点,进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在金融发展状态方面,评价指标有很多种,然而要想确保分析研究的合理性,就必须对这些指标进行合理选取。根据我国金融发展以及工业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金融效率、金融结构以及金融规模等方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将GDP年度数据作为国民经济指标;将工业的GDP年度数据作为工业经济指标;将FIR(相关比率指标) 作为金融规模性指标,实际上,FIR也就是金融资产总量和GDP之间的商,而对于金融资产 总量而言,又包括股票市值、债券余额以及广义货币M2等;将FDR(融资余额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作为金融结构性指标;将SLR(储蓄贷款比率)作为金融效率指标。 2.测度模型 协调性主要是对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映,而协调发展则是指协调指标与状态指标的综合。在进行协调发展时,多数情况下都是将发展状态标量作为系统状态指标,可以用它对协调发展中的一些变化因素进行测定。协调度主要是用来量度各个状态指标之间的关系程

统筹城乡发展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统筹城乡发展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对城乡的研究主要围绕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滞后、“三农”问题、结构发展失衡等问题展开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经营城市、总部经济、产业转移、空间模式等创新的视角探讨了统筹城乡的路径和模式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统筹城乡路径空间模式选择 在区域经济学中,城乡是一个极化和计划区域,城市是区域核心,与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腹地形成经济区域,城乡应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城乡之间存在着扩散效应与极化效应,城市以其辐射范围内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其依托,二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质、人员、技术的交流,城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重工业发展模式,致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即使农村乡镇企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和城市工业形成合理的分工,表现为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同时由于长期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用工制度,使得城乡要素不能流动,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由于城乡之间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形成了严重分割对立、非良性互动的城乡关系。当前,我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我国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白津夫,2009)。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经营城市、总部经济、产业转移、空间模式等创新的视角,探讨了统筹城乡的路径和模式选择等问题。 一、从区域经济视角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从城市经济视角的分析 经营城市的视角。“腾笼换鸟”是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使一些污染大、效益差的城市工业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到郊区或农村乡镇,企业降低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进而提高效益。腾出来的土地则发展一些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县督查调研组: 根据县委《关于对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督促检查的通知》明传电报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总结了今年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当前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发展库区经济、改善移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库区长期稳定、工程顺利施工、移民平稳搬迁、经济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移民基础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目标管理。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水库、电站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移民、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扶贫、俄垤水库管理局及涉及移民工作乡镇等部门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移民开发局。为我县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 20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乡镇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要求。为扎实推进移民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分别与有移民工作的迤萨镇人民政府、阿扎河乡人民政府、甲寅乡人民政府、宝华乡人民政府签订了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目标管理。确保移民工作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2、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一年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州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并结合实际积极向移民群众做好移民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强化监督职能,认真做好移民资金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对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的管理,确保库区移民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广泛征求县财政、审计等部门意见,组织制定了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规范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及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工作。 按照移民工作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做好移民工程项目预算、核算和决算工作,加强移民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移民资金;对移民资金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 4、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档案。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自然环境差异大的国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国历史上就一直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在描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最后,点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东部中部西部 正文 纵观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骄傲的说这是一个奇迹,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前列。中国这条巨龙终于开始腾飞。然而隐藏在这一现象之后的危机也慢慢浮现。相对于东部来说,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历史的日积月累,改革开放后政策向东部倾斜,计划经济的转轨以及中西部地区自身的问题等,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一个东方巨人的话,有人形象地称西部地区为“巨人的跛足”,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较长时期,我国经济一直采取“两分法”,即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20世纪80年代,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1]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地区间发展不协调更加突出、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1.总体发展水平比较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占全国的28%。但是其经济发展与其人口规模及国土面积极不相称; (1)国民生产总值 1998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分别为46211.50亿元、21921.37亿元、14647.38亿元,东中西部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15:1.5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东、中、西部分别为10032元、5258元和4123元,其中东部的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达25192元,西部的贵州最低,为2301元,前者是后者的11倍。 (2)社会经济结构 1998年,东、中、西部的第一产业之比为1.66:1.3:1,第二产业之比为3.76:1.66:1,第三产业之比为3.55:1.42:1。由此可见,从第三产业角度考虑,东部的先进和西部的落后主要是在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上,其次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各类所有制企业工业总值占本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东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为40%,而其他所有制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比重占60%;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为74%,其他所有制企业的

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刘丹科学发展观的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作了深刻的阐述。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本内涵 发展观——指的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20 世纪发展观的演变进程 1、传统发展观 发展=经济增长 这种发展观存在的弊端在于: ①混淆了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②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③肢解了人的全面发展。 2、新发展观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新发展观的特点: ①对社会发展的概念有了新认识。 ②强调发展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 ③强调社会发展要与人的发展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合理+可持续性 所谓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 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

①把自然当作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反对随意开垦。 ②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联系。 ③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 ④呼吁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少投入,多产出,少排放。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十七大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的基本要义:一是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二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①人是发展的前提。 ②人是发展的动力。 ③人是发展的目的。 ④人是发展的标准。 由此要求我们在实践发展中要做到: ①尊重人的权利。 ②为了人的利益。 ③依靠人的参与。 ④提高人的素质。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①全面的发展。 ②协调的发展。 ③可持续的发展。 3、坚持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从中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地方经济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要正确把握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基础,正确把握经济金融关系,推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经济和金融相伴而行,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金融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经济金融相辅相成,金融植根于经济土壤.两者以资金为纽带,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持续需求会有力地拉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又以资金供给和提供金融服务对经济起促进作用,因此贷款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据理论界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实证研究分析,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是正向的,而且相当稳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地方经济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要正确把握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基础,正确把握经济金融关系,推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经济和金融相伴而行,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金融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经济金融相辅相成,金融植根于经济土壤.两者以资金为纽带,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持续需求会有力地拉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又以资金供给和提供金融服务对经济起促进作用,因此贷款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据理论界对我国经济与金融

的实证研究分析,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是正向的,而且相当稳定,并且因果关系主要是从银行信贷到经济增长.一般说来,一定时期内信贷资金的增幅大致应等于与增幅之和,但事实上县市信贷资金的增幅大多小于增长.因此,构建和谐经济金融关系非常迫切. 从金融生态的角度看,政府,企业属于环境因素,但另一方面,从政府,企业等的角度看,金融业则是它们的环境因素.在对于金融与经济的互动认识上,银行与企业仍有不合拍现象;归根到底是缺乏诚信和风险分偿机制,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在中小企业出现风险时,即使通过法律手段收贷,也是胜诉容易执行难,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银行信贷支持的信心和能力.事实上,地区间金融生态的差异往往是导致资金流人流出的重要诱因,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日益深人发展形势下,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的客观必然性,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主动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创造条件。所以,金融服务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2019年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

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 ××年党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构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发展战略,以中央政府的决心和东北地区良好的发展条件,东北腾飞应指日可待。同时,大家都在思考,东北起飞后,下一个开发重点在哪里?第五增长极什么时候启动?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里着手?我们认为,下一个开发重点或者说第五增长极,应该是以中部为主体的农业主产区,重点是解决农民问题。如果说第四增长极是为了解决老工业基地和下岗职工的问题,那么第五增长极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三农”问题)。我们在此粗浅地提出第五增长极的理论问题和基本思路,抛砖引玉,供各位参考。 一、第五增长极提出的战略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赶超战略,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节衣缩食,以农补工,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民和农业剩余向国家集中,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工商资本的原始积累,快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战略目标。在实施以农补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过程中,年代还同步实施过西线开发战略。改革开放后,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向了极端,年代末期集中全国的资源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年代末期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的规划。多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成绩斐然,构筑了中国四大增长极,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和东北三省(正在构筑中)。

第一增长极:珠三角。开发珠三角的目的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寻找出路,寻找增长的突破口。为了搞好珠三角这块“实验田”,国家给予珠三角一系列配套的特殊优惠政策,珠三角不负众望,先声夺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中国第一增长极。但是珠三角的地处中国大陆的南端,难以“达则兼济天下”,撬动规模庞大的国民经济。直到现在,以珠三角为中心的第一增长极还处在极化过程中,对外的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暂时只能对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学习和示范作用,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必须在其他地区构建辐射能力更强的新增长极。 第二增长极:长三角。打造长三角是对珠三角反思的结果。邓小平同志认为,没有同步开发上海是最大的失误。痛定思痛,中央政府决定通过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构建中部增长极,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起飞,弥补珠三角辐射带动力不够的缺陷。从功能上看,第二增长极是对第一增长极不足的补充和协调,从增长极的类型看,第二增长极是第一增长模式的推广和延伸。国家特殊的、优惠的发展政策和大量投资铸就了长三角的辉煌,长三角经济一日千里,很快成为了中国第二增长极。但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长三角对长江经济带的扩散效应远小于极化效应,第二增长极暂时还难以舞活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仍是“蚍蜉撼大树”。鉴于这种情况,就必须构建新的增长极,促进更多地区经济起飞。 第三增长极: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从决策角度看,开发珠三角、长三角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是一种转型战略,开发京津唐及渤海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 现将****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您作以简要汇报,请您批评指正。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单位能耗预计下降**。总体来看,2012年是我区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是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公司跃居世界轮胎行业20强,****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化工行业20强企业,****公司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等企业成功入选省定上市预备队企业。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亿元。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总数达到****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家。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家;申请专利****

项,授权专利****项,巩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先后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余名,****团队被评为全市首批科技创新型团队,全国****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公司。二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2012年,是产业集聚区实现整体突破、加速发展的一年。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路建成通车,****路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纵****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公里,归并电力线路****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的先决条件得以有效解决。二是实施整村搬迁。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小区****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了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年会,积极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投资计划,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筑牢经济发展这个基础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这种发展不是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哈

尔滨市而言,加快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机遇,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上新的水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等新问题、新矛盾;在结构调整上,应重点发展机械、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化工等后续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兴产业发展;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上,应加快实施“开发江北,两岸繁荣”战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和区域性整体开发改造,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上,应把重点放到能形成未来产业发展支撑、能带动产业链或促进产业集成的大产业、大项目上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事业上,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入到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中,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只有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和谐

申论热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申论热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011国家公考《申论》热点总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之主体功能区 理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论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论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论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开始反思自身的金融政策。尤其是一些以美国金融市场为模板,奉行自由市场制度的国家。金融危机让世界认识到,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一部分,一旦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对整体经济将产生巨大的风险隐患。但是稳健的金融市场对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资本配置、风险分摊、降低成本、信息提供以及产权明晰等方面。 关键词: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 化配置。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发现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引导工具。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的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者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 金融体系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发展根本所在。而实体经济的高效运转又离不开高效的金融体系辅助,两者之间需要协调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有与之配套的金融体系,因此,无论是资本市场改革以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还是金融产品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都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健全的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 我国的金融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比较明显的是,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力量,但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对称的是,其难以从现在的金融体系里获得足够的服务;农

做好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实现区域统筹发展

做好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实现区域统筹发展 葛芳芳/城市投融资部(城市片区具有特定的区域、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管理等基本特征,作为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片区开发始终是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立足于城市片区开发研究,通过业务层面分类、投融资规划的应用范围、投融资规划动态分析模型三个方面来分析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最优方案。) 【正文】(字数:2897) 一、引言 片区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经济政策、灵活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行政区域。其典型特征包括:相对于城市成熟区,片区具有发展新城区的特点;相对于普通行政区,片区的管理方式(包括政策、体制和手段等内容)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具有特殊性。由内涵和属性不难看出,片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都必须具有特定的区域、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管理等基本特征。 片区发展与实践的成就有目共睹且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投融资平台也介入到片区开发建设中。然而,随着片区经济地位与经济贡献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各级政府与片区建设者开始将注意力从单纯的片区规划建设转向片区经济系统中最关键的问题,即投融资规划的问题,并以此为起点来考察片区经济系统的运行。 现代集团对片区业务的开展和研究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见图1),本文所提到的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事实上是片区开发微观操作层面的问题。

根据现代集团与各地投融资平台的合作交流,我们总结出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的概念:即站在综合的角度,以片区规划为依据,对整个新城开发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根据片区开发和项目建设需求,进行融资方式、建设和管理模式的选择,并为政府综合利用财政和市场力量,系统解决片区建设中的资金来源、投向、投放次序和回报方式等问题提供决策分析。 对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①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必是以片区规划为基础,包括总体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单项规划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等;②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解决的是如何实施资金统筹问题,即根据区分项目的不同属性,确定经营性项目和其盈利模式,以及公益性项目的资金平衡方式;③片区投融资规划将指导整个片区土地的开发时序。 二、片区开发投融资规划的应用范围 目前现代集团已经将片区投融资规划应用于以下类型的业务之中: 1、旧城改造 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旧城区的基础设施,辅以一定数量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工作,改善居民物质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形象的项目。2、新城开发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