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医大师班秀文养生经

国医大师班秀文养生经

国医大师班秀文养生经
国医大师班秀文养生经

名家话养生002:国医大师班秀文养生经

班秀文

班秀文生于1919年,无烟酒嗜好,不饮茶,不食辛辣,饮食多以青菜、水果为主,不服用保健品;日常事务小心谨慎,不躁不妄,安然自得;锻炼身体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反对做剧烈运动,主张散步消闲,喜打太极拳,练八段锦和气功。班秀文认为,任何养生保健方法,取效之秘在于持之以恒,老年朋友尤当如此。

国医大师班秀文

班秀文,壮族、男,1919年出生于广西隆安县,6岁随家迁至平果。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广西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妇科专家。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

我每天早晨6点起床,在绿树成阴的公园,游走散步,熏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呼吸新鲜空气,血脉畅通,其乐无穷。更喜欢登山。闲时操持家务,或抱孙娃,劳而不重,更有天

伦之乐。如果整天留恋在俱乐部里,沉溺于“大王、小王”、“楚河、汉界”之中,可能会导致“久坐伤肉”,“久视伤血”,对健康不利。

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太极拳、八段锦、老人保健操、慢跑、气功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上下班步行,每次30分钟左右,作为一种锻炼方法。

■饮食宜素

饮食宜素

人老了要吃好一些,改善生活,补充营养,这是应该的,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我注意食物多样化,粗细结合、荤素并重,以素为主。老年人应以少食或不食肉类、糖类为佳,因为这些食物容易使人肥胖,对心、脑血管都有影响。多样化是因为精细的食物容易消化吸收,粗糙的食物则能加强肠道的蠕动,促进肠中残渣和有害物质排出。

国医大师班秀文养生经

我平素不吸烟、不饮酒,无饮茶嗜好。蒜、姜、葱、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都很少吃,所以很少生胃肠病。

■调摄情感

调摄情感

人非草木,也非处身世外桃源,难免有“七情”、“六欲”,要做到“恬淡虚无”实非易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会引起“七情过极”而损害健康。古时有“笑死程咬金”、“气死周瑜”之例。所以如何对待外界刺激,则是调摄情感,保证健康的重要问题。“祸兮福之所倚”,在困难失败之中,要看到光明,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不服补品

不服补品

我平时不服保健品,不迷信广告上的“补药”宣传。目前社会上各种渠道的“补药”宣传,多数言过其实。补品用得恰当,则对身体有益,相反,补而不当,人参燕窝也能杀人。对于老年体弱的补养,我是偏重于通过食物营养来调养,以避免药物的偏颇。前人“药补不如食补”,确是经验之谈。

我一直未生过大病,目前脏腑功能调和,健康状况良好;视力还好,唯有轻度老年白内障;记忆力尚可。健脑养神贵在按时作息,不妄作劳,不想入非非。

我的养生格言是:顺其自然,以动为纲,以素为主,适可而止。

顺其自然

在临床上,班秀文教授在注重医药治疗的同时,对于食疗食补也很有研究。他指出,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饮食调养得当,对于治愈疾病、促进康复有重要作用;反之,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病人的负担。

由此,班教授提出了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的忌口问题。他认为,既要忌口,又要不忌口。在什么情况下要忌口,什么情况下不忌口,应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1.疾病的寒热虚实

(1)凡是属实、属热、属外感的病变,宜吃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食物,不宜吃肥甘厚味。如麻疹病孩,宜吃香菜、稀粥或藕粉之类,以固护胃气而扶正以祛邪,如果吃油腻甘甜黏滞之品,会引起疹毒内陷。

(2)内伤疾病,病性多寒多虚,宜吃甘温之品以益气,或甘润之品以养阴,忌食辛热发散之品。如肺痨多因禀赋不足,邪毒乘虚入侵而致,除根据病情对证治疗外,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如属阴虚,可多吃甲鱼肉或山龟肉粥,或用老母鸭肉煲黑豆吃以固本,并适当吃川贝炖冰糖以治标。如属阳虚,可配吃桂圆肉、淮山药、莲子肉炖瘦猪肉或山羊肉。

2.根据食物的性能

(1)酸性收敛,甘能缓中,由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病变,吃一些酸性、甘性的食物,有敛肝、缓急、潜阳的作用。反之,如属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宜吃辛润之品。

(2)苦能通泄下降,凡属实热之证,宜吃苦瓜之类,以清热泻火;反之,如属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引起的病变,宜吃咸寒之品,如墨鱼、牡蛎肉之类以滋阴潜阳。

来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国医大师班秀文》李莉编著

女国医大师们的养生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016223296.html, 女国医大师们的养生经 作者:杨璞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9年第09期 刘敏如(86岁):爱好广泛 女国医大师刘敏如今年86岁,她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刘敏如爱好广泛,琴、棋、书、画虽算不上精通,但每一样都喜欢。她常和朋友一起去唱歌,闲暇时还画画。在她看来,这些爱好也是养生的一大秘诀,她认为老年人,不要认为自己老了,就要少动脑、少动身、少欲念。越是上了年紀,就越要有所爱好、有所追求、有所作为。 邹燕勤(86岁):药渣泡脚 国医大师邹燕勤虽然已86岁高龄,却面容红润,谈吐敏捷。 邹老有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而且常用中药渣泡出来的热水。很多用于煎煮的中药方都是根据患者疾病对症开方的,虽然经过煎煮,但还有残余药性。用来热水泡脚,药性从皮渗透,可以有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达到“内服外治”的效果。中药渣物尽其用,不仅帮助治疗疾病,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活血通络、滋养容颜、改善睡眠。 邹老的饮食很简单,有啥吃啥,但从不挑食。 葛琳仪(86岁):别让胃病“吃”出来 86岁的葛琳仪说,现在的消化道疾病往往是因为吃得太好引起的,以前的胃病是饿出来的,现在的胃病是吃出来的。 她很注重早餐,她曾在媒体分享了常喝的粥:头天晚上将白木耳、米仁、莲子、芡实、红枣一起煮粥,第二天早上喝粥,再喝杯牛奶加个鸡蛋就足够了。但是切不可以为这些养生食物多多益善,与粥同煮仅仅作为配料,不可“喧宾夺主”,最好经中医辨证之后,对证食疗更合适。 柴嵩岩(90岁):福从膳中来 国医大师柴嵩岩今年90岁了,她认为:“福从善中来,福从膳中来”。并笑道:“我的养生秘诀没有‘羊方’,尽是‘土法’。”

_黄帝内经_中的养生之道

GUOXUE 《黄帝内经》 中的养生之道 致用·养生ZHIYONG ·YANGSHENG ·君主之官: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像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全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 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 鸡鸭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 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 《黄帝内经》。中的 之道 YANGSHENGZHIDAO ZHONGDE 。。 HUANGDINEIJ ING (76)

国医大师谈养生

国医大师谈养生 静以养神《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是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这种静有助于神气的潜降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 静以养神的方法,过去的医家讲了很多,但归纳起来还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对于名利要少思少虑,要常乐观,无邪念妄想。意守、调息、静思,这些都有利于神气的内守。起居有序也是静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养神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前提。 淡泊名利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人活着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名利。人生几十年,地位、金钱都是身外之物。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名与利,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保持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 生活俭朴 我自幼不喜欢大鱼大肉,而习惯于朴素、简单、有序。《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里说的是食物要杂,不要挑三拣四。凡能供人营养健康的食物都要吃一点。但“谷肉果菜”不是依次排列,而应以谷薯、蔬菜为主,肉类次之。《黄帝内经》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说,大鱼大肉吃得多了,容易生疮和疔。我一日三餐,不偏食,不多食,不过辛温,不过寒凉。 总之,物质生活不要要求太高,有营养的东西都要吃一点,对健康很有好处。 修德长寿 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创始人孑L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他在《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个人长寿与否与品德有密切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古代圣人“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我的一生都从事中医教学与研究,是治病救人和培养人才的工作,来不得一点敷衍和轻率。 我今年八旬有余,仍然坚持出诊看病,确实有点累,但看到患者的痛苦减轻,我就不觉得累了。对于带教青年学子,我更是乐此不疲。对于研究生的论文,我从不敷衍,逐字逐句地修改,绝不能误人子弟。 综合调养 中医养生非常重视人的整体平衡。整体平衡是指人与自然界的平衡,机体的内外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保持这种平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综合调养。综合调养的内容包括顺四时、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采取的养生方法也不同。我的养生体会是:静思、守真、敬业、俭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更多相关文章请参阅https://www.sodocs.net/doc/0016223296.html,。

国医大师提供的补气血良方

国医大师提供的补气血良方 选自《国医大师亲身养生秘诀》编撰:Niuniuyumami 王玉川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保健的先河。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难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教授发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经常感到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困倦乏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疗也是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他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沉积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也就是气血不通。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通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让身心适当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气血是否通畅呢?以下6种方法可以一试:1.看眼睛所谓“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巩膜)的颜色。俗语有云:“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巩膜)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另外,

有些人还会有眼袋变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则表明你气血不畅了。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有弹性,没有皱纹、斑点等,代表气血通畅。反之,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畅。3.摸手的温度如果一年四季手都是温暖的,就代表人体气血通畅;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手冰冷,则表示气血不畅。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一般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且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畅,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等病。5.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通畅;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则表示气血不畅。那么,针对气血虚,我们该如何从饮食和运动方面补养呢?血虚 相对于男人来说,女性有月经、妊娠(怀孕)等生理现象,这使得女性更容易出现血亏现象。再加上现代女性不仅上班劳累,下班后还要操持家务,照料老人、孩子等,家庭琐事相对较多,身体亏虚现象更加普遍。此外,女性减肥又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一、火针疗法的定义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贺普仁创立的“三通法”之一的温通法就是利用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因此称为“温通法”。其治病机理就是温热。贺老从60年代起研究火针疗法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在火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挖掘、应用、发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使用火针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治疗小儿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证的探索,使火针疗法的治疗病种达30多种,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火针疗法的作用 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3、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 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 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 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四肢两种。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的养生之道 摘要:以古文献为依据,从日常饮食起居、心理和生理健康、体育休闲等方面对孔子的养生之道进行评析。孔子提倡的修身养心、动静结合、身体力行、崇尚健康的养生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孔子;养生;健康 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探讨,其各种养生理论、方法可在诸子理论中见到。《庄子》的“养生主”主张“静以养生”,顺其自然;《吕氏春秋》主张“动以养生”,来源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老子》的“善摄生者”的理论;等等。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创立者,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宣扬“仁,义,礼,乐”,以“仁爱”为立身之本,“中庸”为行为之则,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孔子在养生方面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但其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他对养生方面颇有研究。他提倡的修身养心、动静结合、身体力行,对我国的健身养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1.孔子其人、儒学及养生 孔子说过“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篇》)。他不像道家一样追求长生不老,也不同于佛教那样寄予来世,他更主张对生命现象加以切实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主张对现有的生命给予最大限度的珍惜和关怀。【1】孔子本人和儒学都对道家的“辟谷,练气,炼丹,服食,引导,房中术”等养生功并不推崇,更注重的是在“道德,心理修养,精神状态”上的修炼,强调“仁爱”,“中庸”,“有节”,通过合理的锻炼和生活方式来延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养生。 2.孔子的养生之法 2.1日常饮食起居习惯 2.1.1衣着合理 孔子在衣着方面是很讲究的,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下选择穿不同的衣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论语·乡党篇》)讲的就是夏天穿汗衫,并且出门应加件外衣以防受寒,冬天应该注重保暖而着“羔裘”、“狐裘”;睡觉必有“寝衣”而非日

十位高龄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 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 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 0分钟。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颜德馨(91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 长寿秘方:人体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我吃的膏方主要就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颜老说。 陆广莘(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 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时候一个鸡蛋能吃上半天。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他每天都会吃2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习惯晚上睡前泡脚,能让自己休息更好。

路志正(91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 长寿秘方:路老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吃生姜,认为生姜配合红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陆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周仲瑛(84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 长寿秘方:周老每周5个半天给人看病,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他生活规律,不熬夜。“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淡泊名利,心平气和,很有气度。 唐由之(85岁,北京中医眼科名家,曾为毛泽东主席做金针拨障术) 长寿秘方:养生要养心,心胸要开阔,知足常乐,保持一个豁达、平和的心态。现在每周开诊2次,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思考,让脑子经常运动。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7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也要保证有一定时间的午休。 李振华(87岁,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 长寿秘方:李老从医60余年,注重调理脾胃,吃东西很清淡,饮食有节,不会暴饮暴食。注意运动,饭后散步,冬天在客厅里环绕走15分钟。书法养生,调养性情。 张琪(90岁,哈尔滨,全国中医肾病首席专家) 长寿秘方: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是长寿的秘诀。对不如意事或闲言碎语要从客观上分析、一笑了之。饮食营养顺其自然,既不要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胆固醇的东西就不敢吃,他主张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粗茶淡饭或者饥饿减轻体重都不可取。 张学文(76岁,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中最年轻者)

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俗话也就是通过吃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之道。很多适合养生的食品也随之被推广,常见的有养生杂粮粉,杂粮粥,药膳等等。 中文名 食疗养生 简称 食养 意义 通过吃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 延伸 养生杂粮粉,杂粮粥,药膳 目录 .1原理

.2食疗作用 .?中医食疗 .?四季食疗 .3方法 .?养生杂粮粉 .?养生法 .4养生食物 .?莲藕 .?燕麦 .?核桃 .?黑芝麻 .?白木耳 .?莲子 .?空心菜 .?白萝卜 .?甘蔗 .?鱼 .?大米 .5养生食谱 .?蔬果 .?油酱毛蟹 .?海米炝竹笋 .?甘蔗粥 .6养生抗衰老 .?基本介绍 .?蔬果 .?纤维素 .?胶质 原理 编辑 中国传统膳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是非常合理的,但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却越来越西化。资料显

国医大师李济仁简介

国医大师李济仁简介 李济仁养生茶、药茶、中华医药 李济仁,歙县人,1931年出生,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古老的徽州,秀木成阴、风景如画,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新安医学便诞生于此。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1931年初冬出生于徽州歙县,7岁入私塾,善文。动乱年代,民众深受病患之苦,遂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之古训,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1943-1948年,他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研习中医,并更名?济仁?,成为新安一代名医世家?张一帖?第14代传人。 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是李济仁医术之特色。在医治外感病、急症方面,他继承?张一帖?心法,妙方独具,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常一剂奏效;对于疑难杂症,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主张辨症与

辨病相结合。由于不了解中医,很多人不信任其?偏方秘方?,医生们故常不敢使用。对此,李济仁有着独到见解:?有些验方听起来的确荒诞不经。但常年使用、效果确实的验方,还是值得采纳的。?他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创立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效方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由于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对此,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繁忙的医、教、研之余,他甚至还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无偿函诊服务?。 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色。?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其中,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独本不能流传……要让更多人领会新安医学的魅力?,为此,他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医著《神灸经纶》,交由出版社出版。经多年努力,他带着学生们成功?还原?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特色的诊

国医大师李业甫的养生经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李业甫,别看已经86岁高龄,仍然是耳聪目明、腿脚灵活,每周坚持4个半天的门诊!从医57年,不仅治疗的患者超过20万人,还先后捐助百万余元,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国医大师,却在早年间,身体有着诸多的毛病,心脏病、严重驼背、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关节炎等一直困扰着他。而他却自创了许多不用花钱的养生办法,将所有的疾病统统赶走,甚至连驼背都完全治愈。他的突出成绩被业内认可,被称为中医推拿第一人! 妙招护手法治疗手抖手麻手疼的方法 老年人常见的毛病:手抖、手麻、手疼!这个问题也出现在李业甫夫妇身上,尤其是已经80岁的白老师,曾经的手抖手疼等毛病,一点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国医大师李老自创了一套不花一分钱的护手法,通过敲击手部的几个动作,就能让您从此远离这些困扰! 护手操 ?肩颈拍打 ?拿极泉穴

?拍打,达到放松手的目的,拍打三四遍 ?搓手,把手搓热 ?两手攥拳,互相敲打,敲打的位置在手腕?合谷穴通一身之气 ?后溪穴治疗颈椎

?劳宫穴治疗心脏病,想生气的时候掐掐劳宫穴也有用 ?按八邪穴 能调和气血,祛风散寒,防治手关节炎 ?捻手指,让手指灵活

拽手指 【主治】手指疼,手抖,手麻,手肿胀,不能见冷水等问题。 【专家提示】这套护手的操每天都可以做,可以保健预防和治疗。如果有手抖手麻手疼的症状,尽量不要下冷水。 甩手通背解决胸背疼痛,驼背,腰肌劳损等问题

【动作要领】后背要拍在脊柱中间,前面要拍在任脉线上。可以加大幅度,手分别拍在脊柱的颈段、胸段、腰段。 痛的地方要多拍,不痛的地方尽量少拍一点,痛的面积大就要用手掌拍,面积小的用掌根或者指尖拍。一次做8—10遍,把腰捶松了,感到舒服了就可以。 甩手通背可以让整个腰椎,胸椎都活动了,腰肌劳损,背肌劳损,脊柱炎,脊柱骨质增生等都可以做这个操,可以延缓骨质增生发展。 【主治】解决胸背疼痛,驼背,腰肌劳损等问题。 【注意事项】做的时候身体要放松,每一个动作要做到位,要拍到脊柱上。

彭祖的养生之道

彭祖的养生之道 朱存明 朱存明淮海文化,历史悠久,远古的文化早已湮没于时光的流逝中,借考古材料,我们才得知一二,也只能是补苴罅漏,不成系统。淮海地区,疆域广大,徐州当为之重镇。徐州古称彭城,源于尧时封彭祖于大彭国。彭祖在中国古文化中,源远流长,他以美食与长寿而著称于世。虽然彭祖的养生术以后成了道教仙学的内容,但从历史和民俗传说来考证,彭祖神话传说中表现了淮海文化重生命,善养生,以求人生幸福的生命哲学。 在相传为汉刘向所作的《列仙传》中,有彭祖传: 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后升仙而去。 遐哉硕仙,时惟彭祖。道与化新,绵绵历古。隐伦玄室,灵著风雨。二虎啸时,莫我猜侮。 刘向的彭祖传,言简意赅,反映了汉时人们对彭祖的认识。汉以后的多种彭祖传,除了葛洪的多了一些吐纳导引、养生房中等内容外,多以此为本。今考之古籍,刘向的彭祖传是有其史料来源的。 我国古代文字发明很早,到商时已有能系统记事的甲骨文。商时并设有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史事。在孔子所作《春秋》中,记载有彭城。"(鲁成公)十有八年……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左丘明的《左传》对此有较详细的说明。据晋时出土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载: (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外壬)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器,邳人,姺人叛。 (河(NFDA4)甲)三年,彭伯克邳。

五年,(NFDA3)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 (祖丁)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命彭伯、韦伯。 (武丁名昭)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从中可见彭祖所居彭城的记载,彭伯大约为封在彭城的首领。 其它古籍如《世本》、《汲冢周书》、《国语》、《大戴礼记》等也记有彭祖的事迹及族系。到司马迁作《史记》时,他综合各种传说写到: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彭祖自尧时皆举用,未有分职。 《史记〃楚世家》把彭祖归为陆终六子中的第三子: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从史书上,可见彭祖事不虚,彭祖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不成问题的。但彭祖似不应为一个人,而应为一氏族,其在尧时封在彭,以后世袭其封,故古籍记载才绵绵不绝。彭伯名"寿",反映出彭人善气功养生,在当时为长寿之人,故后人传为可以活近千年的仙人。如在晋葛洪的《彭祖传》中说:"彭祖者,姓篯讳铿,帝颛顼之玄孙也。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衰老。"这当然成道教仙话了。 除了史书外,在先秦诸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彭祖的议论。《论语〃述而第七》载:"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道家重生,讲吐纳导引以求长寿,《庄子》一书多次讲到彭祖。《庄子〃刻意第十五》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秘诀100624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秘诀 综合> 健康频道> 健康资讯 2010年06月24日16:29:24 传媒湖州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016223296.html,/zonghe/2010-06/24/cms110646article.shtml 国医大师邓铁涛在诊疗之余研究养生之道,并坚持实践,他94岁高龄,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步名医之路,习老寿星之法,必然受益匪浅。 养脾胃 要想长寿,必须注意养脾胃;欲想脾胃健旺,关键在于重视饮食习惯与适量运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饮食有节。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均易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邓老提倡饮食有节,不可过量。在摄盐方面,也非常小心。 2、杂食不偏。邓老一贯主张进食宜杂不宜偏,五谷杂粮、酒肉果蔬都可进食,关键在于不可过量。此外,邓老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鱼肉,少吃肥肉、淀粉。 3、宜温不凉。现在得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非常多,其中部分原因便在于长期进食寒凉饮食,日久耗损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结果变生诸疾。广东地处岭南,常年气候炎热,许多人为了降温解暑,喜欢大量进食冰冻食物,故而胃痛、腹痛、腹泻、腹胀者多见,小儿与老人更为严重。冷饮容易使胃肠血管收缩乃至痉挛,从而破坏局部气血流通,使人容易得消化系统疾病。故而,邓老认为饮食宜温不宜凉,方可养好脾胃。 4、动以养脾。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四肢疲软乏力,精神倦怠,饮食不振;适当锻炼则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进食亦觉甘美。邓老喜欢的运动便是八段锦。邓老从五十岁后便开始修习八段锦,受益匪浅。 养肾 肾为先天之本,历代养生家多认为养肾可令人长寿。 1、珍惜精气,节戒色欲。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帷,习武备”之故。当然,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2、午间散步,采阳助肾。邓老喜欢散步,在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天中午时分他都会围绕楼下空地散步十数个圈,他戏称此为“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午间散步法能够使人体元阳受天阳的温煦而激发,促进元气运行而使血脉通畅,肾气一足,则骨强筋健髓,精血健旺。从现代医学解释,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取维生素D,帮助人体吸收钙和磷。 晒太阳的方法尤适合儿童、中老年人以及阳虚体质的人。晒太阳不仅能起活血化淤的作用,还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晒太阳的最佳时间为上午10点前和下午4-5点。 3、药取平和,常服养肾。现代研究表明,养肾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人更能耐受疲劳,能减少氧自由基等有害物对机体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邓老认为较好的养肾药物必须选择那些药性平和的,最好是食疗。而他较喜用的是枸杞子、何首乌、杜仲、肉苁蓉、灵芝、桑葚子、蜂王浆、女贞子、山萸肉等药物。这些药物长期适量服用有一定效果。如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每天用灵芝3-5克炖瘦肉或排骨服用,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服用枸杞子则能令人眼睛明亮,视力提升。 4、嗜欲耗精,龟欲固肾。清代的尤乘在《寿世青编》中则强调说:“养生之要,首先寡欲。”过度的欲望,容易导致肾精的耗散。现在社会压力大,很多人非常努力,在很年轻时

中国古代的食疗养生之道

中国传统的食疗养生之道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摄生养性的内容已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养生学。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丰富,立论精湛,然诸多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食疗养生更是养生之道的精髓. "食疗"历史悠久。孔子是公元前551年----479年的人,享年72岁,在二千多年前能活到70多岁是很少有的高寿了。孔子的长寿,与他讲究饮食之道是分不开的。《论语》中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这些话的意思是食物放久变味了不吃,鱼肉之类菜肴腐败了不吃,菜肴的色彩不中看不吃,味道不鲜美不吃,不讲究烹饪不吃,不到用餐的时间不吃。告诫人们讲究养生之道,注意饮食卫生,不要滥吃滥喝的意思。孔子的饮食观对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影响很深,是中国食疗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且对民族兴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一大贡献。 孙思邈是唐代名医,生于公元581---682年,享年101岁。他在《千金方》一书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仍用药尔"。可见我们的祖先对食物疗法是何等的重视,可见古代对"食疗"己是何等的普及了! 提起食疗,就不得不提起我们老祖宗精湛的医理.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能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在炎热的夏季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汤,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等。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用,这类食物包括:糯米、高粱、南瓜、姜、葱、蒜,洋葱,韭菜之类食物,以及狗肉、羊肉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等。食物除" 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 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区别。一般说: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因此我们只有对"五味"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饮食中吃得更合理,更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的功效。 现今我国食疗学已逐渐与现代营养治疗学相结合,成为一门新兴的医疗保健实用科学。不仅在国内风行,也己走向世界,令各国惊叹不己,群起效仿,近年来,五湖四海到处兴起了"中国食疗热"。

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

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 食疗养生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现在药膳食疗也相当的流行。那么,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食疗养生的原则中医食疗养生定时进餐、适时五味 古代医家告诫人们,“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太过”。《吕氏春秋。尽数》一文中也说“凡食之道,无饥无饱”,这和《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饮食有节”一样包含了适时适量两层含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一些常见的胃肠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形成,在诸多病因中,饥饱不调,不能按时进食,是致病的首要原因。 中医食疗养生营养均衡、谨和五味 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富含于谷物类、豆类、蔬菜类、鱼肉类、禽蛋类等各种食物之中。各类食品的营养成份各有侧重,谷物类糖分多,鱼肉类脂肪多,禽蛋类蛋白质多,蔬菜类维生素多,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太挑剔,所以中医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养原则。人是杂食性动物,食物品种多样,谨和五味,营养成份就均衡就全面。 中医食疗养生咸淡适宜、中和五味 不偏不依谓之中和,古人所说的“五味中和”是指各种食品的酸、

苦、甘、辛、咸各种味道要浓淡适度,宁淡勿浓。《吕氏春秋。尽数》说“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五味过浓要损伤机体,五味过淡以不能激发食欲,因而要五味适度,即吃的时候口中舒服,吃了以后心中舒服,排泄时肠中通畅。如果只图吃的时候口中够味,吃后引发心中难受,排泄困难,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养生论》“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胃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食疗养生饥饱调匀、适量五味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除损伤肠胃,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而外,营养过剩也并非好事,从生理学观点看,营养成分越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毒的代谢产物就越多,代谢功能越旺盛,细胞的成熟和死亡也相应加快。有人曾用两组小鼠做实验,一组给予全量食物,由其任意摄取,另一组只给全量的80%。观察结果,全量食物组的平均寿命为36个月,而食量80%的平均寿命为55个月。所以“节食可以长寿”的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 中医食疗养生的食谱1、银耳猪肝汤 把银耳放入温水中泡发,然后去蒂根并将其撕成片状备用;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小白菜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把猪肝放在碗内,加入适量的生粉、盐、酱油,打入鸡蛋拌匀待用;沙锅加热,放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之后加入大约300毫升水,烧开后加入银耳、猪肝,煮10分钟即成。 功效:具有补肝明目、润肺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山药青笋炒鸡肝

健康之养生之道在于把握平常

养生之道在于把握平常谈起养生,便让人想起健康长寿。因为“养生”之“生”,是性命,“养生”之“养”,可说是一种行为医疗保健,包括长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养生”养得好,便能健康长寿;“养生”养得不好,则会积淀成病。“养生”其实可分为“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二者并不等同。有关养生方法,是“养生之术”;在“养生之术”的基础上,提升到哲学层次,则是“养生之道”。中国文化最精于谈养生之道,既有哲学内涵,揉合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更有中医底蕴。世界其他地方的养生,说的多半是“养生之术”。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人间最好的医生乃是阳光、空气和运动。”这可说是西方“养生之术”的警句。也有些养生之术从生活体验而来,例如北欧人从滑雪运动知道步行能增加肺活量和减轻压力;南美人发觉常吃黑巧克力可抗抑郁;西班牙人则享受午睡习惯,因为午睡对记忆力和创造力有促进作用;至于日本人养生,他们喜欢点熏香,认为每种花香、木香或草香都有养生作用。中国人的“养生之术”,是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实施的。有的是神养,包括精神心理的调养;有的是行为养,那是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的调养;有的是气养,即练气功;有的是形养,那是武术等健身运动;有的是食养,通过饮食讲养生;有的是药养,中药常与食品相融合,即中医的“药膳”;更有术养,那是按摩、推拿以至沐浴之法了。说到养生之道,中国文化的儒、释、道都有论及。儒家的养生之道,孔

子首先提出“仁者寿”,《中庸》也说大德“必得其寿”,指出养生与道德修养有关。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解释“仁者寿”,谓:“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说明有良好道德情操者所以长寿,皆因不贪求外 物,心境平和而保持中正,撷取天下美好的东西来保养身体,故能内气充沛且有条理。儒家讲“存心养性”,“养性”不仅有助养生,更有助治国平天下。“养性”要诀是“诚”,《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所谓“诚”,是要能做到恭敬无欺,这种修养,让精神不会驰乱,对身心都有好处。释家的养生,在“平常心”三字。平常心是对生命透彻的体悟。世事沧桑如梦,所以释家教人,一方面对生命尽心呵护,另一方面又要悉心体验,对人宽容平和,随方就圆,自能长寿康宁,好德善终。有禅家总结出养生四要:其一是把握当下,日日是好日,不过分沉湎过去回忆,让每天过得充实;其二是跟上社会脉动,积极吸收新知,关心周遭事物;其三是以包容和关怀之心,和家人及同事相处,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其四是留意身体健康,注重保健,最好能有信仰,寻找精神寄托。至于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讲养生之道最为精辟。《庄子·养生主篇》,说明养生之主是精神,提示养神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让天人合一。庄子指出人生在世,须“安时处顺”,视生死一如,才不会被哀乐之情困扰。《庄子·达生篇》强调养神,要“达生”才

中医食疗与养生(精)

中医食疗与养生刘维忠 二 O 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一、慢性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选择 (3) 1.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最高境界 (3) 2.食疗是慢性病调理的首选方法 (4) 3.运动是最好的药 (10) 4.无药治疗是慢性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11) 5.心情 (11) 6.中医谚语和顺口溜 (11) 7.慢性病治疗的原则............................................. 16 二、慢性病的食疗和管理 (16) 8.糖尿病的食疗与管理 (16) 9.高血压的食疗与管理.......................................... 17 10.失眠的食疗与管理.......................................... 18 11. 高血脂和肥胖症的食疗与管理.............................. 20 12. 其他疾病的食疗与管理....................................... 20 13. 鸡蛋妙用 (28) 一、慢性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选择 1.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最高境界。

上世纪 70年代美国慢性病大幅上升, 医疗费用占国民收入的 18%,经过 10年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收到超级回报,高血压下降 55%, 糖尿病下降 50%, 脑卒中下降 75%, 医疗费用只是 10年前的 10%。 慢性病的管理是预防慢性病的最重要方法。其内容包括:记录自己疾病的变化规律,并按时记录,如高血压者每天量血压并记录.糖尿病也要定期测定餐前餐后血糖水平并记录;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对疾病变化的影响并记录,比如,晚上喝了酒,第二天血糖升高了,就记录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如今天没有运动,明天血压或血糖高了,就要提醒自己加强锻炼。 慢性病管理三个关键词:记录、观察、调整。又比如卫生厅开展的对白血病、肾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调查和预防中发现,装修和家具污染容易造成白血病,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学校召开家长会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调整装修行为减少白血病。与农业、林业、旅游等发文发展中医相关产业,预防疾病。如,农民从日光温室潮湿的环境出来受风后关节炎多,卫生厅与农业厅下发文件改造大棚,建设缓冲间,并艾灸关节,关节炎就会减少。与农业厅联合下发文件发展药菜两用蔬菜产业,调理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 性病。与农业厅联合下发文件,发展牛奶安全草产业,减少激素、抗菌素对牛奶污染。卫生厅号召在村级做三件事:建设 50面健康文化墙,一病一墙,把食疗方,内病外治方,民间单验方等写在墙上,群众有什么病去什么墙抄方子。由村医组织在村级开展健康沙龙, 农民互相交流慢性病管理经验和防病知识。今年给农民教 6项中医适宜技术和保健知识。包括盐袋治疗 13种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腹泻、感冒等。 2.食疗是慢性病调理的首选方法。 古人说,凡膳皆药,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孙思邈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药尔。不论中药西药,是药三分毒,部分降血压药降性欲。部分降血糖、降血脂药容易造成严重肝肾疾病。激素易诱发糖尿病。实践中对食疗的基本认识。中医樊正伦女儿上学时 400名学生食物中毒,附近医院全满了,他没有上医院,煮了一锅绿

国医大师简介

国医大师资料简介 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10、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2、颜正华,男,汉族,19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14、徐景藩,男,汉族,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15、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16、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7、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