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模拟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模拟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模拟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模拟试卷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 —20 学年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8、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D )。

A.消极的过程

B.完全自发的过程

C.主观随意的过程

D.积极能动的过程

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C )。

A.能否付诸实践

B.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C.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D.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10、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D )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C.真理是永恒的,谬误是暂时的

D.是否正确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B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5、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D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7、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C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18、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D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1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20、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BC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2、辩证的否定是( ABCD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3、“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B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5、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BCD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CD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的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CD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BCD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9、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 ABCD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部分国有化

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BD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3、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何分歧?

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的辩证关系怎样?

4、简述实现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

5、简单描述一下产业资本循环的全过程。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辩证的否定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改革的目的和标准。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科技学院)20 —20 学年第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二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某种具体的“原始物质”

D、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2、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了(C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C )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B )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D、根据与条件的关系

7、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A )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科学的反映论

D、机械的放映论

8、在阶级社会,真理的根本属性是(A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阶级性

D、相对性

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经营管理形式

D、劳动者素质

1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

A、政党

B、哲学

C、国家政权

D、法律

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 )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科学技术、艺术、数学

C、政治思想、语言、逻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13、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14、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 )

A、人的社会关系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自身需要

D、人类的共同利益

1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 A )

A、剩余价值论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学说

16、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C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17、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一般交换媒介的货币根本区别是作为资本的货币能(D )

A、买到商品

B、作为流通手段

C、作为支付手段

D、带来剩余价值

1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D )

A、为了社会进步

B、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

C、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D、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19、利润率是( B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生产成本的比率

20、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C )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唯心主义都认为(AB )。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精神决定物质

C、世界是不可知的

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B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3、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ABCD )

A、劳动创造了人脑

B、劳动创造了人的意识

C、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D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ABD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宰,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ABCD )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7、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CD )

A、它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

B、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C、它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BD )

A、具体劳动创造的

B、抽象劳动创造的

C、必要劳动创造的

D、剩余劳动创造的

9、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 )

A、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

B、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D、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10、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价值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BC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出国旅游和度假所支出的费用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哪几方面?

4、如何加深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5、二战结束后,资本家为了缓和劳资关系采取了哪些措施?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把远大目标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什么?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 —20 学年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三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B )。

(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政治经济学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空想社会主义(6)科学社会主义

A、(1)(3)(6)

B、(2)(4)(6)

C、(2)(4)(5)

D、(2)(3)(6)

2、哲学是(A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

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3、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C )。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D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5、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其唯一特性是(D )。

A、具体性

B、现实性

C、多样性

D、客观实在性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D、运动和规律的观点

7、矛盾是(B )。

A、对立面双方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B、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D、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

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C )。

A、唯理论

B、先验论

C、反映论

D、经验论

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动力和源泉

1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D )。

A、普遍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客观性

1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

1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14、人民群众的主体是(C )。

A、进步的知识分子

B、爱国的进步人士

C、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D、各时代的进步阶级

15、商品的二因素是(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价值和交换价值

D、价值和价格

1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实践唯物论和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1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D )。

A、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

B、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

18、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 )。

A、国家政党问题

B、国家政权问题

C、国家政府问题

D、人民政权问题

19、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C )。

A、相等

B、成正比

C、成反比

D、无关

20、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C )两个基本方面。

A、经济和政治

B、政治和文化

C、对内和对外

D、军事和外交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物质运动只能沿着(CDE )的方向进行。

A、逆向

B、顺向

C、过去

D、现在

E、将来

2、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有(ACD )。

A、三思而后行

B、饥不择食

C、心中有数

D、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E、趋利避害的本能

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BC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发展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4、货币具有以下几个职能,即(ABCDE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5、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是(BE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交换产生

D、货币产生

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ABCD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活动对理论起促进作用

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E、社会风俗习惯

8、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其表现有(ABCD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企业经营全球化

E、政治的全球化

9、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ABCDE )。

A、物质资料极大丰富

B、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D、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E、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0、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BD )。

A、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B、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E、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不仅仅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4、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两种基本方法?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共3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阐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3、什么是价值规律?如何全面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 —20 学年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四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C )。

A﹒19世纪初期的欧洲B﹒19世纪中期的亚洲

C﹒19世纪中期的欧洲D﹒19世纪末期的欧洲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

A﹒唯物论和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D﹒彻底地唯物主义一元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后,开始出现了(D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 )。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C )。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6、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 )。

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稳定性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

A﹒反映的观点B﹒客观实在的观点C﹒主观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实践唯物论和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9、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

10、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 )。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

11、从本质上讲,资本是(D )。

A﹒厂房B﹒机器C﹒原材料D﹒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A )。

A﹒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是对抗性的矛盾C﹒是完全相适应的D﹒是没有矛盾的

13、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D )。

A﹒脑力劳动B﹒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C﹒体力劳动D﹒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C )。

A﹒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无关

15、资本价值构成是指(A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购买原料的价值与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比例

D﹒劳动力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的比例

16、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

A﹒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B﹒社会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C﹒社会产品的物质补偿问题D﹒社会资本的积累问题

1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D )。

A﹒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B﹒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

18、必然王国与自然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 )。

A﹒两个不同阶段B﹒两种不同道路C﹒两种不同结果D﹒两种不同方法

19、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A )。

A﹒一种国家制度B﹒无产阶级民主C﹒人民群众民主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形式

20、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B )。

A﹒国家政党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C﹒国家政府问题D﹒人民政权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ACE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空想社会主义E﹒科学社会主义

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 )。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E﹒思维是否等同于存在

3、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有(ACD )。

A﹒三思而后行B﹒饥不择食C﹒心中有数

D﹒眉头一皱计上心头E﹒趋利避害的本能

4、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BDC )。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D﹒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E﹒否定是抛弃一切

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ABCD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活动对理论起促进作用

6、、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

7、货币具有以下几个职能,即(ABCD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8、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CE )。

A﹒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本主义B﹒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资本主义

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D﹒其时间划分大约在19世纪20年代

E﹒其时间划分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

9、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其表现有(ABCD )。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企业经营全球化E﹒政治的全球化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DE )。

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B﹒消灭经济危机C﹒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E﹒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有哪些新变化?

4、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两种基本方法?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阐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分析题。

材料1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第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观点。第二,就是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三,就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四,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材料2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

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工作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3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心得民意,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材料1、材料2、材料3的共同点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 —20 学年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五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

A.唯物论和辩证法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D.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 )。

A.把握事物的度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中的“扬弃”是指( B )。

A.全面抛弃

B.既克服又保留

C.既保留又发展

D.既发展又继承

5、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前者是直观的反映论,后者是能动的反映论

B.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6、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B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7、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D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8、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B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9、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是通过( D )实现的。

A.价格始终与价值相等

B.价格高于价值

C.价值低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产生货币以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D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11、资本积累就是(D )。

A.投资规模的扩大

B.生产规模的扩大

C.生产能力的提高

D.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12、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A )。

A.垄断利润

B.垄断价格

C.超额利润

D.平均利润

13、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B )。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D.共产主义同盟上

14、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是(C )。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1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 )。

A.人民当家作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6、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 C )。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

D.自由资本主义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

A.扩大改革开放

B.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公有制为主体

D.实行按劳分配

1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D )。

A.必然阶段

B.表现形式

C.革命性过程

D.自我完善和发展

19、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 A )。

A.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B.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C.先进工人阶级的代表

D.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 )。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包括( ACE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E.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相对静止是( BCD )。

A.完全不动

B.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D.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事物质的稳定性

E.是事物的一般状态

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CD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E.不含有一点儿主观意识成分

4、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 ABE )。

A.勇于揭露和承认错误

B.分析错误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

C.掩盖错误

D.不允许犯错误

E.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5、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是( BC )。

A.人对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驾驭的

B.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人的活动不能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E.人的活动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6、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 CDE )。

A.自然界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劳动者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

7、平均利润率形成( ACDE )。

A.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

B.使各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利润率完全相等

C.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D.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E.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B CD E )。

A.垄断消除了竞争

B.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C.垄断与竞争并存

D.垄断使竞争更加复杂化

E.垄断使竞争更具破坏性

9、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A B C D )。

A.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B.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E.建立工农联盟

1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ABCDE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E.也是马克思主义本身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资本家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什么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4、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两种基本方法?

5、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 2、()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通史。 [A] 《史记》编年体[B] 《史记》纪转体 [C] 《资治通鉴》编年体[D] 《资治通鉴》纪传体 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运用的修辞格是()。 [A] 对偶[B] 回环[C] 顶真[D] 回文 4、道教的创始人是()。 [A] 葛洪[B] 张角[C] 吕洞宾[D] 袁天罡 5、唐代书法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 隶书[B] 真书[C] 行书[D] 草书 6、历史上曾有“六经”,其中在战国时代失传的是()。 [A] 《书》[B] 《礼》[C] 《乐》[D] 《易》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C] 宋元[D] 明清 9、中国古人观测天象的最主要目的是()。 [A] 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B] 预测天气 [C] 指导农业生产[D] 用天象变化预卜人间祸福 10、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淮南子》[B] 《齐民要术》 [C] 《四民月令》[D] 《燕京岁时记》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 维新 [C] 政治 维新 [D] 国防 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 [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 朝 [C] 唐末[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 [A]石鼓文[B]金文[C]甲骨 文 [D]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 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 文 [C] 隶书[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答案:D 2.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 黄帝 B. 仓颉 C. 太史籀 D. 许慎 答案:B 3.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A. 高士奇 B. 钱学森 C. 茅以升 D. 竺可桢 答案:D 4. 商朝的鼎盛时期是() A. 太甲时期 B. 武丁时期 C. 盘庚时期 D. 祖辛时期 答案:B 5. 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代 D. 汉唐 答案:D 6. 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 A. 宗法制的确立 B. 分封制的确立 C. 三公六卿制的确立 D.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答案:D 7. “天人之分”观点的提出者是() A. 荀子 B. 董仲舒 C. 刘禹锡 D. 张载

8. 在明朝,与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有过来往的思想家是() A. 王阳明 B. 王艮 C. 李贽 D. 颜均 答案:C 9. 中国科举制度成熟的时期是() A. 汉朝 B. 曹魏 C. 隋朝 D. 唐宋 答案:D 10. 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 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A. 民俗文化 B. 市民文化 C. 娱乐文化 D. 工艺文化 答案:A 11. 在中唐思想界打出“攘斥佛老”大旗的代表人物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刘禹锡 D. 白居易 答案:A 12. 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道”是宽多少的路() A. 八尺 B. 十二尺 C. 十六尺 D. 二十尺 答案:C 13.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帕米尔高原 D. 蒙古高原 答案:C 14. 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是() A. 九品中正制 B. 汉代察举制度 C. 门阀士族制 D. 世卿世禄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医1402班 姓名:石苓竹 学号: 20140201702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 曾几何时,大学生找工作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问题眉头紧皱,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关于就业方面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有关经济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就业理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有所不同,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开始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几乎都是供过于求,大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户籍改革以实现要素充分流动;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三是强化市场就业保障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20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完整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 B、中级 C、高级 D、中高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 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 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