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七《最后一课》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通过《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对比,感受“最后一课”的氛围。

【课前预习】

1.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正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走近作者。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磨坊书简》,描写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反映法国的学校生活。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活动方案】

活动1: 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抄写在下面方框中。

根据故事情节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活动3: 课文1-6 段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朗读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1-6 段,其他同学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全班交流。)

助学提示: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活动4: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阅读课文7——10段,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大声朗读课文7——10段,自主圈划→小组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课堂随笔

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

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以上这些

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

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几个典型的模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圆周(天体和原子)、机械振动。之后学习的带点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实际上就相当于在把重力场换成了电场,把物体换成了带电粒子。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