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上海市紫竹园中学:刘爱玲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只有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曾经是学生的我,现在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尽管作教师的时间比较短,但通过回顾、反思,再加上自己在学与教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我也初步形成了对教学活动的一点肤浅认识,即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因为教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活动的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而,教学既可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正在对情感教学及其心理学原理的运用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并试图在课堂教学这一领域中,更多地去体验师生情感因素中潜在的美妙作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教学活动这一传播科学的过程本身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课堂中的教师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没有认识情感教学及其重要作用之前,作为学习者,我在课堂里也有过许多体验。但我从未对它多加思考,现在回想起来,这其实就是教师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我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每次进课堂都是衣冠整齐,满脸笑容,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给人感觉他全身荡漾着青春的活力和轻盈,我一看到他的身影,全身也充满了上课的激情,哪怕有一些不愉快也暂时会抛到脑后。他的课也让学生们感到轻松愉快,几乎每堂课都能吸引住学生,带领着学生欣赏语言的美,感悟语文的美,有时他讲起课来越讲越兴奋,甚至忘记了时间,学生们也个个凝神静听,忘情地听课,完全被教师引领到课堂教学的殿堂。另外

他还写一手好字,课下有好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在黑板上描写他的板书,模仿他写的字。尽管我中学的许多教师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淡化,但这位语文老师的形象及他的教学风格依旧清晰。我现在思考并领会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段话的真正内涵。现在我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把他作为自己教学的榜样。

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呢?通过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乐观、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对人生社会抱有消极态度的教师,必然带着悲观、消沉的情绪色彩生活在社会上,走进课堂里,给教学蒙上阴影。而只有对人生抱着正确,积极态度的教师,才能以乐观,振作的情绪生活在社会上,活跃在课堂里。在我大学的课堂里有一位教师,他愤世讥俗,信仰伪科学,迷恋法论功,在他的课堂上弥漫着一层灰色,阴森,恐怖的色彩,慢慢的学生不来听课了,最后教师被停职。

其次、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俗话说:“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这一行。”只有教师真正热爱教学工作,视教学为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才会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心中便充溢发自内心的欢欣;只有教师真正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知识,精力和才能,才会从师生目光的接触中,激起说不清的亲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教师真正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谈起它的有关内容如数家珍,才会在讲的过程中充满由衷的愉悦。并且,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乃致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能力,而且还将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探索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受随着教学内容一起带给学生,以拨动、引发、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热爱自己学科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学科的内容和意义,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热爱科学的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情感。可以说,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最佳的情绪状态,正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态度中的情感成分在具体课堂情景中的情绪性体现。

再次、教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师既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又能够拥抱严冬冰霜,电闪雷鸣。而现在有些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甚至让人触目惊心,这样怎么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创建高效的课堂。特别是每天都目睹着某些教师的抑郁,烦躁,疲惫……的老师来说,我却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最后、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使之在教学中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状态而非消极状态,从而引发学生的快乐、饱满、和振奋的学习情绪。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都在实践追求着用自己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诱发学生的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我从来不让自己带有忧愁的神色和烦躁、疲惫、抑郁的面容进课堂。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我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有几种:1、上课前专心想一下自己设计的此堂课的得意之处,先使自己进入到课堂教学的角色。2、回忆快乐的事情以扫自己的不快(若上课前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不论生活还是工作方面)。

3、我将用心默读赞可夫的话语:“教师应当这样,来到学校里,他整个的人就属

于学生,属于学生的教育事业的。”4、提前进入到班级,与学生对话交流,看到在课间充满活力朝气的学生,自己将被学生的情绪感染,从而以良好的情绪状态面对学生。5、课前1分钟唱自己喜欢的歌或与学生一起合唱歌曲,快速激发自己的积极情绪。6、前半节课我从不批评学生以影响自己及学生的情绪。

师生情感交融原则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实践体会

作为语文教师,我原以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各种知识点,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和理论的不断学习,我越发感到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作为教师,我也常常感到困惑:为何在同一教室里,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学得起色不大,有的学生却较差,面对后两者,是否惟有课外补习是改变现状的途径?如果通过补习,情况有所改善,那其中有否除了知识传递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呢?经过一些有关情感教学理论的学习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并且经过实践,有点感悟。

(一)、了解学生的课堂需要,从而在课堂上尽力满足学生需求,提高课堂效率。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在教学活动中处处注意到、满足学生的不

同需要,并将教师对学生的爱化为满足学生需要的行为就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情

绪反映,实现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交融,从而优化教学。

如:我在第一节语文课上做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需求是什么”的调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语文课堂生动有趣,语文老师语言优美。

2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3课堂教学中的共享与参与的权利。

4免于难堪的安全感。

5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

6学习过程的乐趣。

7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8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针对此,我在语文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语文课堂外的潜能,尊重学生的种种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并给予肯定的机会。在课堂上我经常走下三尺讲台,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例如:学习《曹刿论战》时,我先栩栩如生地讲解了中国几大以弱胜强的战役,然后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自主学习,讨论,最后由一学生讲述课文,并且讲述完后要接受其他学生,老师的提问质疑。当然在课堂上我不愿意对学生说“你错了”,换言之,我将引导学生趋近正确答案,这样一来,让学生既保持了积极向上,同时还体会了成就感。例如,一学生讲述:“下视之”中的“下”是“走下来”之意,而一学生质疑:“下”是“向下看”的意思。此时我没有直接肯定谁,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理解,找出支持自己答案或反驳另一解释的理由根据,最终确定最确切的理解:走下来,与下文的“登”相对。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特别是自己思考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二)、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积极的语文课堂教学情景。

我猜想,当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学习之中而忘却了自己曾是被迫而来的时候,学习环境就是积极的,要达到这种状态,老师就必须创设一种让学生欲学欲说的情景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优化教学。

我教“心理活动”写作时是这样设置的:一向准时的我那天写作课特意迟到了2分钟,当我拿着教科书推开教室的门后,也没有象往常一样直接上课,而是

在教室里走了一圈,那时教室非常安静,只听到我的脚步声,当我将要走到讲台上时,我禁不住笑了一下,站在讲台上,我静静的环视了每一个学生的脸。然后正式上课。……最后,我布置了课堂作业:以“我的心理活动”为题写一作文片段,要求:写出上课前到现在你的真实心理活动。今天学生不再是无话可说了,并且很多学生写得生动细致,就连平时写作最差的也写得较真实可感。

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用音像画面等剌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始终处于旺盛的学习状态,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教《刻舟求剑》时就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运用plash制作动画片使学生置身于教学故事情景之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说这样的课既有意义又轻松,我们喜欢。这样的教学效果,无形中实现了师生情感交融。

(三)、宽松有序的课堂环境是实现师生情感交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

宽松有序的课堂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当然,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不等于不要纪律。所谓宽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高强度训练的模式,在时间上要给学生宽松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多说多思考。其次在空间上也要宽松,不能仅仅限制在教室的大课堂内,可走出教室。比如写作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等等。当学生学习感到困乏疲惫,课堂氛围沉闷,特别是夏季下午体育课后的语文课,我经常适时地插入笑话、脑筋急转弯等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趋走疲惫感悟语文。例如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春》时,是在体育课后的两节语文课上,当时天气炎热,学生满头大汗,课进行一半时很多学生就想睡觉。我对教学进行了调整,讲解《春》中叠词的运用:古代有一位诗人游山逛水时,诗兴大发,运用叠词写了一首诗:曲曲折折路,叮叮咚咚泉。远远近近山,××××树。请学生填写最后一句。这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争先恐后的猜测,有的说郁郁葱葱树,有的说高高矮矮树,高高低低树等等,我都或摇头或摆手一一给予否定,讨论激烈,这时下课的音乐声响了,学生还是不让老师说答案,学生说课间思考。下节课在我讲了叠词的特点作用等之后,有位学生答出了:上上下下树。我给予了表扬,同学称这位学生为“小诗人”。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并且这种积极性一直延续到第二节课结束。这样不仅使学

生理解了叠词,掌握了叠词的运用,更使师生关系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了快乐趋走了疲惫,提高了教学效率。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总之,情感教学的原则很多,而师生情感交融只是一个方面,即使是这一个方面,也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前面举的例子和体会,可能不太确切,。要得到更多的收获,就必须要一直实践下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实的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践。我不怕失败,因为失败了才会促使自己去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也不奢望成功,因为这样的实践只是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改进教学效果,让学生受益,终身受益。为此我将继续实践下去。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小课题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培养随着教育的改革,情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对这一问题多有提及,新课程标准中也有多处提到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那么,具有人文特点的语文学科自然成为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一个维度的处理往往成为现今语文课堂出彩的一个亮点。 何谓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 那么,情感教育就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力量,就是开启、激发、唤醒、提升这种情感,让情感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情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健全人格的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丰富细腻的情感。我们所能想到的一些人类永恒的情感,诸如理解、尊重、感激、同情、敬畏、羞耻、亲情、友谊和爱恋,进而诸如美感、道德

感、安全感、信任感、自豪感、崇高感、神圣感、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教育所应该给予学生的。 具体的语文教学情感又是怎样的呢?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特性的基础学科,“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多有提及:“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字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怎么实施。 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杨旭 [摘要] 语文教学是作品、老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的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完成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实现品德、智力、美育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师也必须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育情感教育情感沟通创设情境语言能力教师素质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教育,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激发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再次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情感教育。下面我就三个方面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和学生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感的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真善美的激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的感情,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脉动。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枯燥的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某校曾组织观看一部讲述家庭亲情的影片,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学生则无动于衷,反以“一点都不刺激”为由大声抗议。老师们在震怒之后陷入沉思:“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容易被感动?为什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此缺乏发现生活美和自然美的水平?”后 来老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二话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地捧着母亲的心去了。不过,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心连忙问:“孩子,摔疼了吗?”听到这里全班一片寂静。同学们在这个周的周记中都写出了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其文章无不都表现了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动。 听完此故事,我个人认为:情感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感动的体悟,缺乏起码的情感。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为适合面临的国际性竞争与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历史局限的误区,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理解到形成水平、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文本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染,借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文本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染,借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一、教师在初读课文时适时启发引领学生学会酝酿积极的情感 任何一种积极情感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逐步激发、引导、不断酝酿的过程。因此,在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应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积淀酝酿,要通过感受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 我在教授《跳水》一课时,文中写孩子为了从猴子手中夺回帽子而爬上了轮船最高的横木上,一失足就会摔个粉身碎骨,人们都在紧张地注视他。当朗读到这段课文时,教

师启发引导学生作表情朗读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如同自己也站在人群里,体验着当时人们的紧张心情。后经过学生初读体验品味,有个学生激动地说:“太惊险了,我甚至连气都不敢喘了!”当读到船长用跳水的办法救了孩子时,学生才松了一口气,由衷地敬佩这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船长,也悟出了作者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写跳水的经过却用“跳水”命题的绝妙之处。通过这样的情感酝酿,把学生的兴趣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师在范读课文中引领学生学会体验积极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更无法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要研读课文,恰当的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走入角色,才能让学生融入意境,探知文中所描绘的事物,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之美。 教学《火烧云》一课中的一段:“晚饭过后,火烧云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 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情感在学生的 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利用情感因素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呢? 一、注重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第一,教师的良好情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推动作用。语文教学 不仅是语文知识信息的交流,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应当在情感的交流中进行,进而得到深化、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制约着学生情感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教师的满腔热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的和蔼可亲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 切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第二,教师的良好情感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产生双向反馈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 继而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的表现。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左右对待教师所教科目有无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采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以情激情 第一,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 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 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要平等施教,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应把学生 当作朋友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 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尤其是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若动辄讽 刺挖苦、批评训斥,定会使学生产生疑惧、对立心理,定会出现“万马齐喑”、“教师一人唱独 角戏”的局面,又怎能完成教学目标呢?同时,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 质疑问难,并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与意见。 第二,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境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往往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把学生吸引到作者所表达 的情感之中去。因此教师需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成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第三,重视课堂朗读或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 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那抑 扬顿挫富有魅力的节奏,既能使学生“郁郁乎情生”,又能帮助学生引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能激发学生像演员演戏钻研剧本一样去研读课文,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领略《春》的美好景象,感受《最后一次讲演》的震撼力量,体会 《岳阳楼记》的人文传统,欣赏《望岳》的气势与胸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 兴趣大大高涨,书声琅琅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心灵和语言的升华。在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效果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效果 新课改提倡的三维学习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这一目标是针对以往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情感严重缺失而提出的。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 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语文教学功能的多向性决定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使学生的情感犹如不熄的火苗,跳荡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说,“情感与效果”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情感教学。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学的功能,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这个问题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得体会: 一、教师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真挚的爱憎感情,让学生接受你。 有个成语很是值得我们思索:爱屋及乌。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学科,首先是让他接纳你、喜欢你这位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之情,关键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给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操。其内容包括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因感动而亲近、仰慕教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大凡有经验的教师均有如此体会,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们时,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厉的批评与斥责,他们都会乐意接受。相反,教师如果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是不可能用他的语言去征服学生的。 二、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是以美育人,以情动人。课堂上,教师的感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具有饱满的热情,满脸春风,精神抖擞,就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鼓舞学生情绪,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会很好。车而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因此,作为教师,一走进课堂,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充分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力求做到尽语尽意,尽善尽美,恰到好处,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体会情。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作者的爱憎好恶,褒贬赞扬的情感都在文中有所流露,有所反应。一篇小说,一首诗歌,作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字里行间清晰可见。“愤怒出诗人,情浓写文章”都是情感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采用朗读引发、品读体味、情景再现、猜读体验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引发其情感体验,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达到理解文意、文旨的目的。实践证明,情感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情感"因素。情感的渗透,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让我们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博,使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总之,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一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教育者只有与学生之间搭起感情的桥梁,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其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浅谈 摘要: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很多,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才能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真实性,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才能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善用情感 一、教师对情感体验与体现 当我们阅读到令人感动的文章时,作为老师,应该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脸部表情去表现这种感动,让学生感受到被感动时的情感。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一般羞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但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别人所不能做的,用有效的身体语言吸引学生的视 线,让他们也融入这种感动的氛围中,例如《乡愁》一课,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诵读,时而以手抚胸,时而抬头长吟。老师陶醉了,学生也陶醉了,大家都被感动了。 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中,不好好利用这仅有的45分 钟,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无法实现。语文课堂最忌讳枯燥乏味,如果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课堂教学的气氛将会变得

活跃很多。例如在《纸船》中,作者抛纸船,希望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帮他述说无尽的情感,即使我们朗读多次,这种感情也难以表达出来,此时,我们可以播放《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声音、影像来述说其中的情感。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很多方法,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展示实物的具体形象,通过表演创设课堂情境,甚至也可以运用电影、电视等,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真正融入情感教 育中。 三、在课堂情境创设 有效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了,也容易受到启发,体会情感的变化。例如,一些老师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有的则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的年轻老师想法比较创新,如“六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等,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教学中,每一步教学任务,都是将情感渗透到学生心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机智地去感悟作品和生活。 如何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到情感教学中,是老师们应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情感教学技巧,就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情感。 参考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偶有涉及,也是几句硬梆梆的诸如“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教条。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认识,以致长大后出现错误或偏激的道德行为。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足以暴露出现阶段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情感蕴涵在课文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还是愤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借助体味和揣摩课文内在意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通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各段写法类似,均由话别引出发生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教学时应凭借朗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朗读描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吃的这一部分时,对描写大娘动作的词要求重音朗读,辅以缓急恰当的语气,读出朝鲜大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心挂念志愿军战士的慈母之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感情朗读,以达到升华情感体验之目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人类生活。对描摹祖国壮丽山川、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起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摘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因此,语文课中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情感教育运用 教学不但是情感发展及认知发展的统一,也是情感和认识的发展过程。启智、信号、健身、动力等都属于情感的功能。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兼顾学生的情感,使其维持积极的状态,且还要适度保持其情感强度,侧重转化和摒弃消极情感,如此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所以,语文课的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1 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指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兴趣爱好就是关系到愉快情感的一种认识及活动的倾向性,它对人学习并掌握技巧和科学知识、探求真理起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心理学,其结果表明,人们的行动及认知成败的信号是情感,而人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则是积极的情感,它能协调、组织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情感开阔了其工作及学习的思路,使人操作敏捷,创造力丰富,能够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此,列宁对情感的作用极为注重,他说:“如果人们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找到人类的真理。” 1.2 从教育学角度看。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情感不可或缺。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语文教学,正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的实践过程,且这一逻辑顺序也和形成学生语文思想观点的过程相吻合。从知升华为信,再将其外化为行的过程正是情感,感染性和情境性是其特性。假如教师将人的情感规律应用于日常教学,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基础,因势利导,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融洽及亲切的乐学情景和教学氛围,则教师动情,学生动容,则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1.3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到:“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其最终目的。语文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一项任务,则是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对象不仅是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人,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时掺杂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尤其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情感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因历史、社会及年龄等诸多因素,消极情感也占据固定的比例。所以,要达到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三者到的统一,培养合格的多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语文教学必须以情感作为依靠,通过饱满的热情营造积极的氛围,摒弃消极情感,培养、激发高尚和健康的社会主义情感。 1.4 从实践角度看,现在语文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不注重情感的培养,而侧重于认知。完善学生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从低至高,主要体现为能力、思想、认知和情感四个课堂教育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日期: 2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一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育,而忽略了在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情感意义方式朗读体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态度、情感、价值观列为课程教学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自己的精神与人格也在感染着学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使情感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一直思索怎样把孩子自然灵活的带入课本中并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感,下面是我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调控作用。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整体培养。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文学习的影响。本文试从情感、情感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入手,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情感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学生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来,这种新教育理念已引起教学界广泛的关注,激发了我对语文情感领域进行探究的兴趣。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其它学科难以企及的。 情感教学的核心,就是调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注重教学过程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进而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发挥其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师生情感协调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呼唤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 1.1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一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教语文的前提。二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秀学生、一般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三要为人师表,教师自己应该表里如一,成为学生做人、治学、立业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1.2 语文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能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要关注的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 1.3 教师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卓有成效地做好繁重的教学工作,师者必须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态。教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带动学生积极面对每一天。课堂教学时教师激情昂然的语言、丰富生动的表情动作,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中心完小龚春梅 内容提要: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并贯穿学校教育的始末,而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改变观念,示范并引导学生有所感悟,本文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注意的事项作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引言 情感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更为突出。教学大纲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夏丐尊先生指出:“在许多学校教育中单从外形的制度方法上、走马灯花似的变更迎合,而对于教育的生命的东西,从未有人培养顾及。”犹如挖井,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对于井之所以为井的要素——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

育上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井。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为教育本身是高度情感化的过程,其深层本质乃是发于真情,出于自愿的行为。在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为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只注重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这一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性质特点,因而教学中把思想性变成外加的东西。加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往往把充满情感魅力的语文上成肢离破碎的“知识课”。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将情感的发展列为评价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戈尔曼也提出同样的观点:“人的知识、理解、掌握情感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样,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机遇。“知识经济时代与中国的教育信息相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有专长”外,还要求学生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良好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就学生的个性而言,拥有良好的个性、和谐的情感,也将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对儿童的爱,应当做到能启发他的心灵去关怀周围的世界,关怀人本身,关怀人所创造和使用的一切,当然,首先是关怀人本身”。他还进一步指出:“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可见,实施枪杆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达到教育目的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使之成为适应社会需要

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摘要:语文作为学生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针对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根据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对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和阐述,为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学语文教学巧妙运用 语文是培养学生书面语和口语运用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同时也是记忆和理解我们语言和文化知识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涉及到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激发情感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书面语和口语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情感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一种,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感作为人喜、

怒、哀、乐等情绪的反映,不仅是人们排解情绪的途径,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其中的好知、乐知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现,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情感,有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二、情感教学应用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代学生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情感需求。情感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将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桥梁。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师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地位,使教师从教学的实施者变为教学活动的情感引导者和激发者。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教学角色的转变,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从学生的“良师”转变为“益友”,通过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兴趣和知识自主学习意识,不仅是现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感需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表达情感的渠道和机会。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虽然有助于

(专题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0---2011专题研究)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调控作用。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熏陶作用。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

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不过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是健康情感的拥有者,因为低年级学牛的情智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假如教师的情感出现偏蓐,是非、爵恶、好坏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3、审美作用。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和调动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因素呢?我认为可以从教师创情和学生体情两个方面着手。 1、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据心理学分析,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2-06-05T10:38:43.09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3月(下)供稿作者:马秀芹[导读]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 马秀芹(河北省唐县石门中学,河北唐县 072358)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摘要:语文教育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那如何培养学生情感呢?笔者认为,依据情感的生成、发展过程,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教师在教学时要用语言去感染学生;要设置情景引学生入境生情;要采取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情感;要升华、拓展课文内容使学生内化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入境生情;情感升华语文教育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比较重视作品的字、词、句、篇的分析,重视知识的传授,往往把一些用得好的词或重要的知识拎出来板书,反复强调;可是对“情感陶冶”则重视不够,未能充分阐发文章所表达的情和意,未能打开学生内心世界。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情感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一篇篇美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急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教学时只有利用情感感染学生,才会打开他们的心扉。情感是语文的魅力,对缺少情感的语文教学,学生缺乏兴趣,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是想学生所想,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学生情感的生成过程需要教师点燃和引导、需要自己体会和内化。 一、教师语言点燃学生情感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这类老师应该从基本功练起,从朗诵入手,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从而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朗读声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 二、教师情景设置,学生入境生情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情景,引带入境。情景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又如教《敕勒川》一文时,我是这样做的:用幻灯展现大草原的美丽风光,通过阅读、欣赏、思索,不知不觉地让学生陶醉在作者笔下所描绘的美丽大草原上,从而激起他们对和平、愉悦、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教师指导朗读方法,学生体会文中感情 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呢? 1.抑扬顿挫,感情流露。《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昂)、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2.配乐朗读,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唤起学生无穷的乐趣。如《开国大典》教学时,教师说:“孩子们,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首席播音员,请向全国人民宣读开国大典的盛况,你准备怎么读?”孩子们放胆自读,一个个专注投入,之后组织齐读。在激情豪迈的诵读中,响起了雄浑激荡的《红旗颂》,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充溢心胸,热血沸腾,当读到“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不少孩子眼中噙着泪花,乐声停,而心潮还在澎湃。 3.课堂上,师生共同体验了语文震撼人心的魅力。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色彩。 4.利用赛读,朗读时他把赛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调动学生激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不断的更换朗读方法。使学生从情入手,绘声绘色、绘形绘情地诵读,这样,学生就会读得有情,听得入迷,想得入理,得到美的享受,他们的道德情操也就会得以深深地陶冶。从而使阅读教学摆脱低效、走出困境,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 四、教师升华课文,学生内化情感。 课文的升华就是师生双方对课程的再创造。对情感的升华要根据课文内容,根据学情。一篇课文,一个片断,怎么裁剪取舍,都凭师生的情感和灵性。升华部分,学生可写作、可体会、可想象、可讨论等。正所谓文已断,情未了,好的语文课余音绕梁,情韵无限。例如学完《故乡》,感受了鲁迅先生与故乡、与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我们对自己的家乡呢?同学们动起了笔,写下了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有的写风土人情,有的写离情别绪等等。学生写得情趣盎然,非常生动,文至真,情至浓。 “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要立足于课内,还要伸展到课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召开朗诵会、故事会、演课本剧及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领会作品的内容,把握人物细腻感情;举办文学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组织参观游览,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