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水类课文如何教

山水类课文如何教

山水类课文如何教
山水类课文如何教

山水类课文如何教

——《山水语文与语文山水》大型湖湘语文公益活动之现场研讨会实录(本文系《湖南教育》编辑吴秀娟据现场录像整理)

主持人:黄耀红博士(湖湘语文首倡者,总策划)

时间及地点: 2013年5月18日上午,湖南师大附小

研讨问题:1.如何看待中小学语文教材里山水题材课文独特的教育价值?

2.您认为当下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对于山水类课文的教学存在哪些普遍问题?有何困惑?

3.对于语文教材选择山水课文有何建设性的意见?

发言实录

1.衡阳县樟树乡语文特级教师谭青峰

(1)在语文教材中,山水类的课文对于学生健康审美精神的成长,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想讲一种现象,我接触到长沙市一些小学、初中的孩子,他们写作文,哪怕是作文写得比较优秀的孩子,喜欢不懂装懂,喜欢故作高深,以为一篇文章中这么多人,这么多事,这么多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无病呻吟;以为把文章写得让人看不懂,那就是一种美。我觉得,这不纯粹是文风的问题,还有个审美意识的问题。因为中小学生看非主流的文章看得比较多,还有孩子看悬疑小说看得比较多,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种审美意识。所以,山水文章的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培养一种健康、阔达的审美意识是很重要的。

(2)我住在银盘岭大桥西那个地方,现在正在大搞建设,在建一座公园。公园的主体景点是一个湖,湖上有一条坝,坝上有形状怪异的石头,还有其他的山水。我到工地上去,碰到一个年轻人,他实际上是公园的设计者之一。闲聊中,我就问了一句,我说,“你学这个专业,语文教学对你有什么影响没有?”他说,“那当然有影响啦!公园里的这些景点,虽然都是人工的,但是它也渗透了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在里面。在小学里学的《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就很大。我小时候,就喜欢在河滩上,用泥巴堆砌桂林山水的那些景点,于是我就产生了一种感想。”也就是说,山水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虽然在课堂上你看不出来,他将来在审美方面会创造出什么成果来,但是走向社会之后,有可能你创造出比较惊人的审美性的成果来。

(3)有关山水的教学,我有这样的思考:现在最大的困惑还是应试性的训练。繁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影响了山水文章的阅读。我邻居的一个孩子,读五年级,我问他,《索溪峪的“野”》那篇文章,你能不能够背出来?他说,怎么背得出来?你不知道,我们这些学生过得好苦呀!他举了个例子,国庆节放了7天假,就做了6天的作业,最后一天的下半天是在学校里过的。我还有时间读书吗?这对语文的整体阅读有影响。怎样改进这样一种现象?

我觉得,从陈老师的课堂上,我总结出了两点:第一,山水美文的阅读,有声阅读很重要。读这篇文章,我首先就被题目上的“野”吸引了,于是我默读了一遍。之后,发出声音来读,读了五、六遍,我真的被这篇文章中的美景感动了,被文章抓住“野”字的主要特点,然后再具体进行描述,这些写作方法,以及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有了理解。当作家的思想感情进入到这样一种境界之后,我觉得自己生活中的不愉快真的没有了,这就是一种享受。所以,山水类美文一定要有声阅读,让学生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有了了解之后,有声阅读相当地重要。

(4)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性训练。语文教学,知识性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因为要考试。但是,纯粹去教知识,比如这篇文章的知识脉络、文章的结构特点,这是知识层面的问题。这些知识怎样变成学生创造性的表述?这是应用性的问题。我很欣赏黄博士上的《伯牙绝弦》那篇文章的教学,今天这堂课也有这样一个环节,比如说让孩子们说说岳麓山的美,说说橘子洲的美。我在边听的时候想了这样一个题目,请在“橘子洲的景色很诱人”这句话后,写上50字以上的短文,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具体描写一下橘子洲的景色。这样,文章不但有知识性的训练,而且知识通过运用变成了一种语文的能力。

(5)关于人教版山水类教材的选用问题。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笑话——我说现在我们的学生很喜欢书店里的范文书,为什么喜欢?如果我们把范文书中那些最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选作教材,弄不好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好。因为那些文字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山水教材中的文章,主要是写名人、名景、名胜,现在的教材能不能改一下呢?能不能挑选一些名人写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看得到的一般景物,这样可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语文课文中山水教材对学生审美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吴春花

(1)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山水文章的文本价值,我觉得可以分为这样两类:

第一,像古诗词那样描写山水题材的文章,可能更多的是表达他独特的生活情趣和生命感受,这应该是文本最核心的价值。

第二,目前选入课文里的现代散文,它最核心的文本价值可能更多的是让孩子们习得他的一些表达方式。比如说,今天陈老师在课堂上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她概

括出了“抓主体特点,表独特感受”的这样一个写作特点。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对岳麓山的山水描写,该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我觉得这样一种选择方式是非常好的。

(2)我是这样感觉的,孩子们对于索溪峪应该说是非常陌生的,对于那里的山,那里的水,他们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我们今天的孩子,因为远离自然,远离乡村,可能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感受,不像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可能会更敏锐一些。面对这样一篇课文,如果是我进行教学的话,有两种方式来进行设计:

第一,以表达方式作为文本教学的核心设计,但我在设计上会有一些改动。当孩子们看到那一段张家界风景的时候,是有感受和体验的。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体验和感受放在我们入课之前,就让孩子们有这样的了解。甚至于看了之后,让他们马上进行自己的表达,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在学习了别人的表达以后,再看视频,再做一次提高性的表达。虽然课文中说了惊险的美、磅礴的美、不拘一格的美,其实孩子们没有体验,有一点贴标签的嫌疑。不好意思,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实话实说,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说真话。

第二,把丰富学生对于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来作为核心价值设计。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觉得可以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昨天晚上,我正好看了一组文章,那组文章的主题是声音的好奇与想象,其中,选了这样四篇文章——《父亲的歌》,就是说,他的父亲怎样带领他去聆听自然的声音;第二篇文章是《表里的生物》,孩子发现手表发出声音,他以为里面有一个活的生物,这样的种种猜想正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还有一篇是选自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文章的名字叫做《在音响的森林中徘徊》,就是表现约翰?克里斯多夫第一次听到钢琴时,对声音的奇妙感受和尝试;还有一篇文章是《鹰的世界》,选自一位日本盲人的作品,他在失明以后,对于生活中的声音和自然中的声音,各种奇妙的感受。这样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读的话,我觉得,真的是充满了想象和好奇。

像《索溪峪的“野”》这样一篇文章,像草原、天山,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如果说,孩子们通过它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我们可以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比如说,《索溪峪的“野”》里面描写了山、水,老师是不是可以选择相关的描写山、水的一两篇文章,补充到课文里面来丰富学生对于山和水的体验,我觉得这也可以作为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3)关于山水课文编写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山水课文中的现代文,我不是很喜欢。就像《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有点像学生的一篇范文,而这些山水文章更多的是应该带给学生细致的观察与感受,发现奇妙的自然,获得一些细微、真诚、独特的生命感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3.南雅中学老师教科室主任杨骐文

(1)自然之趣,包括山水,它蕴含着一种秩序,是人性秩序的一种根源,是知识的根源,是文化的根源,是人的活动的根源。“天地人心”这个词,我觉得特别有意味在里面。

人心,包括知识、道德、文化,但只有从山水自然之中生发出来,才能够获得它的鲜活,获得它的丰富性。

举个例子,孔子关于社会的种种秩序,他的礼、他的规格,他实际上更多地是发于《诗经》之中的草木鸟兽,山川自然,包括那些没有被异化的,非常自由洒脱的场景,这自然之中的场景,是生发于此的。所以,他的道德、秩序,是鲜活的,而不是教条的。但是,我们后来的人,遗忘了这种根源,这种生发,所以变成了一种僵化的教条,和束缚人生命的一种东西。人心只有随着自然秩序去展开,才会和谐和健康。

(2)就山水语文这方面而言,第一,只有充分的、浸润式的朗读,文字的信息,包括文字之中的那种音韵节奏,山水的气息,文化的气息,生命的气息,包括作者的气息,朗读者本身的气息,才能与生命的诗意去交流、融合,和谐相生。

第二,想象。想象一定要基于文字本身,通过文字打开想象的窗口。我觉得,今天陈老师的这堂课处理得非常好,她是通过文字展开想象,视频的展开是在文字的想象基础之上获得它的意义,不是一开始就用视频束缚他们的想象。

第三,互动。互动要和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要在天地行走之中、天地自然之中展开听说读写。其实,有很多这样的资源,可能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运用。要让学生在山水之间去领悟,去体验,去听说读写。这些山水方面的文本,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有意识地整合书本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效应,做一些专题式的教学。

第四,无为。山水方面的文本有巨大的审美价值,但是不要太有意地进行审美教育,不要有意地去培养健康、阔达这些品格和心性,而是纯粹地通过文字去体味文字所表达的,山水本身的美和它的情趣。

第五,对接。文字只有和生命,和自然相对接,才能够获得它的丰富性,它的相互性。那么,生命、生活它最深处的气息应当是自然的气息。

陈老师这堂课的文字,调皮、阔达、磅礴,实际上它就和生命,和自然对接起来啦。我们在体味调皮、磅礴这些词的时候,会别有一番意味在里面。

4.株洲市石峰区先锋学校校长刘建辉

语文教材中罗列的22篇山水文章,包括了山、雨、湖、桥、泉等多种多样或高或低、或深或浅、或平静或澎湃、或辽阔或优雅的自然山水。为什么我们的编者会选这么多篇山水文章进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呢?我想,其中一个最总要的原因就是,山水对于我们人来说,它可以出入自由,而且可知可游。

具体地来说,人可以自由地遨游于天地之间,可以出入自如地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正是这种意境和心境的山水关照方式,就构成了中国所特有的山水精神。我特别喜欢有个人说的一句话:“自然山水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座山都是一卷静止的书,我在山的身上悟到了这些。经年累月的风雨洗礼,成就了它们正直伟岸、顶天立地的青松气质,历经沧桑的岁月磨砺造就了它们荣辱不惊、执着挺拔的谦卑傲骨。如果我们真的能够静下心来读山,我们就能够读懂什么是持之以恒,什么是平和仁厚,什么是淡定从容。

水是一册流动的书,柔弱灵动的多变性格,彰显着它们温顺畅达、随机应变的若水智慧,静水流深的丰富个性,蕴藏着它们机智潇洒、随遇而安的自然人格。如果我们能够静心地去读水,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什么是稍纵即逝,什么是淡泊宁静,什么是有容乃大。

山和水就是这样完整地,以它们不同的风格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生命感受。这就是我们非常推崇的一种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境界。在人的一生当中,我们都会经历一个烂漫的童真时代,那就是我们的童年。在童年当中,我们的孩子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滋养,可以从山水身上得到一些营养。

作为家长也好,作为老师也好,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身临其境地去亲近山水,聆听山水。作为语文老师,能够用好山水教材,把山水文章背后所蕴含的关于生命的追寻,关于人生的体悟,在孩子心中播下一些种子,让他们今后能够像山一样地伟岸,像水一样地包容,能够成为一个非常完整的,有情感、有情怀的人。

5.湖南师大附小特级教师赵挚

(1)追根朔源,山水诗文的写作,其实是一种贬谪文化。那时候的人能够去关注山水,都是在官场里面混得比较失意的。包括苏轼,他那么有才华,他一直被贬到天涯海角。他从20岁被欧阳修贬为第二名,实际上他是第一名,欧阳修觉得苏轼的文章像他的学生的文章,后来才知道是苏轼,就把他屈居第二。这么有才华的人,最后只能够寄情山水。包括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范仲淹、欧阳修等等。人们去关注山水,不是因为他们喜爱山水。首先,从诗歌的发源来看,《诗经》是关注现实的,《离骚》是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汉赋》、《诸子百家》,一直到晋朝陶渊明,因为晋朝还没有举行科举考试,那时候的士大夫还是世袭制。比如说,谢灵运,他的爷爷就是一个大将军,他当时只有19岁就能被封为公爵。他们刚开始都是很有政

治抱负的,后来才寄情于山水。

(2)我讲一下陶渊明。这么多寄情山水的诗歌中,我很欣赏三个人。

第一是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那个时候29岁,从29岁出来当官,到41岁的时候,一会当官,一会不当官,41岁以后,完全隐居在山林。陶渊明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唯独真正喜欢山水的人。因为他喜欢田园躬耕。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很看不起劳动者,以劳动为耻,只有陶渊明真正地荷锄带月。他喜欢这种劳动,他是发自内心的,他守住自己的志向。

还有一个我比较欣赏的是王维,这个人很聪明。他做到右丞相,他本来一直干得很不错,在安史之乱那段时间,他到伪政府里面当过官,后来回来又当官。他觉得自己有污点,不清白,他也隐居山林,这是一个非常赤诚的人。

再讲一下欧阳修,他写的《醉翁亭记》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做到非常大的官,位居丞相,他为什么也急流勇退呢?因为他想到,秦始皇的时候,李斯很有才华,但他一旦得势以后,就焚书坑儒,李斯帮助秦始皇建立那种非常高压的制度,最后,自己也是死无葬身之地。他觉得,以李斯为镜,如果走仕途,将来也是一条很凶险的路。所以,欧阳修很智慧地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最后要讲到王安石。王安石也做到丞相,宋神宗每次没钱花,就喊他来变法,有钱花,就把他踢出去。当时,司马光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角色,和王安石针锋相对。王安石要改革,必然涉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别人就要踩他。他后来觉得,当官也没有一点意思。所以,他寄情于山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以,我认为,古时候的人写山水,他不像是我们今天游山玩水那么闲情逸致。

李白这一辈子都在游山玩水,李白是唯一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杜甫是参加科举考试没考上,辛弃疾是打了一辈子仗,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是极有才华的人。所以说,很多时候,最有名的人他并不是通过考试出来的,这是题外话。说到李白,他游山玩水,接触到很多朋友,他最终还是想去走仕途,后来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他只能游走于山水之间。

我想说,古时候的山水话题,比我们现在要沉重得多。建议大家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向经典去低下头,经典是条母亲河,我们还是要通读中国文学史。语文是诗意的课堂,最明丽的老师,至少小学语文课文里的80首诗,你应该还是要背一背。多读书,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

6.株洲市石峰区教研室名教研员杨飞霞

(1)我觉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任何一篇写山水的文章,一定是蕴含着作者个体的情感,甚至染上了地方文化的烙印。我想,他可能也是一个走近作者内心,了

解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一个窗口。比如说,就像今天的《索溪峪的…野?》,这个“野”,可能是作者个人的眼光,也可能是其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大家的看法会不一样。但是,大家反过来想一想,很多山水中的自然,是否与人依存。索溪峪是在湘西,湘西的民风是比较彪悍和野性的,也许这就是互相依存的。

在教山水文的时候,尤其是中高年级,在一些特殊的文本里面,是否可以考虑在引申的时候,给学生以人文滋养和精神成长,由山水风光到风土人情。我们所说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能不能在这样的渗透当中给他们无形的滋润。

(2)看到《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我就在思考,这样的美应该是磅礴的美、惊险的美。也许是我个人对于“野”的理解过于狭隘,我想,磅礴的美这样大气,是一种美吗?

就我个人,我觉得可以对文本进行批判,很多地方,山不是那么地野。从亭亭玉立到窈窕淑女,淑女还“野”吗?我想,这是要进行文本批判的。

在教山水文章的时候,要结合你的点去选择,更有价值、更合适的内容作品。比如,《索溪峪的…野?》在水这一段更加有野趣,我觉得从这些地方可能更加能够让孩子走近索溪峪的“野”。

(3)在教材的编写上,也有一个建议,就是多一些异域风光、异国风情的文本,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早一点有国际化的视野。在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上,山水文章中总分总式的、四平八稳式的文章过多。

7.长沙市高新博才小学教科室主任彭晓明

在山水教学中,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我们的课文教学中,有这种山水教材就可以了。如果说还要更加完美一点,我建议它分组编排。比如说,像写庐山的,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白居易的“山寺桃花始盛开”,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将其独特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其成为中国人心中一个永恒的存在。如果说,我们的教材当中,能够把这一类全写同一个景点的文字编排到一起的话,我想,可能学习起来会有另一番天地。

中学教材中,王维的作品用苏轼的评价——“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魔诘之画,画中有诗”,如果说能够真正地把这种山水诗人的作品,从中学下移到小学,我想,肯定有山水的味道。

路在脚下,我们行走中就有感悟,实践中就有方法,碰撞中必有火花。我相信,我们的交流不止于今天这一场活动,活动结束以后,还会有进一步的探讨与交流。

8.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唐玲娟

我想谈一谈从老狼这堂课中得到的关于教学的感悟。在听老狼的讲座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多的记忆开始复苏。在他的课件和声音里,在他的讲解里,我会想把每一片时光、每一片色彩、每一种微妙的、不可觉察的声音,甚至是那种细微的、感觉不到的气味一一地存在我记忆的宝库里。它慢慢地让我所有的回响、我生命的体验开始一点一点地复苏,但这仅仅只能够成为我的一种记忆。因为我没有去西藏体验过,当我听到老狼不停地提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一直觉得自己词穷。对于一个文学功底如此了得的人,他一直在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如果你想看,自己去看。所以,我觉得他的那些行动和语言在我的心中点燃了一盏灯,这盏灯激励着我想去看看,一定要到西藏去走一走。这盏灯,照亮了许多想前行的人。

我们的老师在教山水课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像老狼这样,只是点一盏灯,点一盏照亮孩子前行的灯。我相信,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是念念不忘的话,那么,这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许,回响在文字里,但是,更多的回响应该是在他的脚步里,在他的体验里。

9.长沙市开福区国庆小学陈佳

在山水语文里,做老师的应该要野一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对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那堂课,陈老师在放视频的时候,我就能够感觉得到,孩子们一定很受震撼,孩子在山水中的浸润在那个环节体现出来。

我在想,为什么陈老师没有把它放在课前?我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对电子媒体的依赖相当严重,一堂课,如果你光是嘴巴讲,或者粉笔写,好像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很喜欢那种声光电色、充满诱惑的东西,很难深入到文字里去,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反过来,正是因为孩子跟那些景色很有距离感,所有他们很难进入那个情境。我在想,是否可以这样,在之前先放一段索溪峪的山歌,只让他们听到声音,没有图像,或者是配上恰当的音乐。然后在中间的环节,再把它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发现,我听到声音之后的想象,跟文本的实际是不是一样,有这样一种印证。一个老师要上好一堂课,不管是什么题材,其实他要非常广博的积累,可能包括了影视、音乐、图画等各门类的艺术。在课堂里,你不能是只看到文字,要用更多的方式帮组孩子理解文本。

老师的第一个“野”,就是要博学一些。老师读书,除了古诗文、小说、文学类的东西,哲学、心理学,甚至包括管理学,都是需要涉猎的。

第二个“野”,就是关于这堂课,教材中的现代文好像是更加方便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来切入。我非常认同“用一篇带出一串”这样一个概念,一课时这样的时间容量可能不太够。我想,陈老师是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篇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它是一个独立阅读课文,而且是为孩子的写作做铺垫的,所以,她会从这个角度去切入。

我在想,老师在教材的处理上,是不是也能够“野”一点?不要跟着教材编者的意图亦步亦趋,完全可以把它上升为两课时,把其他的元素带进来,处理的时间更长一些,当然,可能也不是今天这个场面所能呈现的。这就是我所想到的,在山水语文里,做老师的不妨“野”一点。

桂林山水教案(公开课)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 运用课件展示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 抓住重点文句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3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多媒体信息及文字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桂林山水的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去参观好吗? 二带入情景整体感知 1 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 出示课文领读,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3 说说课文是怎么样评价桂林山水的?(引出第一自然段,齐读。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甲天下”即天下第一的意思。) 过渡:正是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们去参观桂林的山水,现在我们就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先来观赏漓江的水。 三讲读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1 齐读第二自然段。 2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做比较?(波澜壮阔的大海、平静如镜的西湖) 3漓江的水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板书;静清绿) 4 假如你看到过这样静、清、绿得水你会是什么感受呢?(真是太美了!) 漓江的水真是太美了,那么桂林的山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再一起去欣赏桂林的山。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1 朗读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桂林的山与别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4作者把桂林的山比作什么?(像老人、像大象、像骆驼) 5欣赏桂林山的图片,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板书; 奇秀险) 过渡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这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的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

2.桂林山水 兴隆中心校温相容 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达标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探究释疑。 I.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课件出示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2)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桂林山的特点写具体的?作者写桂林山的特点,为什么还要写泰山、香山?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什么? 三、汇报展示。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汇报交流问题(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1号:我们小组学习的问题是: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并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水: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020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2020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2020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3、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啊的发音举例 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险啊 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

2、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3、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静 水清 桂林山水分述:绿 奇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曲沟镇南曲沟小学王静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总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桂林山水》精品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3、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啊”的发音举例 a、o、e、i、ü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险啊 2、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3、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静 水清 桂林山水分述:绿 奇 山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1、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2、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

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从课本上到桂林去游览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 现在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 2、交流: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观赏) 对。欣赏桂林山水,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三、教学漓江的水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1、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有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交流) 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

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2)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课题: 《桂林山水》 三、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字字珠玑,意境优美,结构清晰。作者按照总分总的顺序,首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和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采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作者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点出山水相依之美而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本文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教育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授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并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大胆质疑、自学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将诗情画意音韵相融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

《桂林山水》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 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 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走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桂林山水会给你留 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新词的,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文意。

3.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初知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部分——整体”,遵照课标对第二学段要求“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认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重要段落,为细致阅读课文奠定基础;认读生字新词,为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名冠天下 1.自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2.谈话,了解自读情况,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其中“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作者以此句总领全文。 (根据课文结构,课文第一段是总起段,就其在文中作用而言,起着引起下文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对学生读写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到赞美之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自由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能体现山、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 2.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 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分析 《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之上佳名篇。该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景色的个性特征。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作者通过与其他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静态美。课文第二小节写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可见江底的沙石”,而色彩又如“无瑕的翡翠”,一股淡淡的冷色调,令人联想到这是夏夜从母亲口中送出的一支摇篮曲。第三小节中所写桂林的山又“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有奇峰罗列,“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屏障”,像“竹笋”,又“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平奇牵出险峻,险峻照应平奇,使画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而绝无凝重呆板之感。第四小节写“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互相映照互相衬托,妩媚秀丽的主体形象挥洒已就。作者再从次要方面略添几笔加以点缀铺垫。层次:“空中”——“山间”——“江上”;色彩:云雾——白,树——绿,花——红。这一切的景物是静止不动的。这样的描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杰作的临摹水墨画。捧卷而读,恰似饮露沐曙般赏心悦目。 动态美。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之美,切不可突兀行事,只可轻上船,徐挥桨,方得要旨。于是,通过“船桨激起的微波”与岸、与船三者比照,方知“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如此徐挥桨、缓行船、细观察、多咀嚼,终感甲天下之桂林之水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一袭水路观赏如手捧硕大无朋的画卷而徐徐打开,细细品味,忽觉自己也成画中一物——“人在画中游”,景不醉人人自醉。这景、这情、这意,实在是美妙无比。也只有这温和的动与秀美的静相结合,才会产生出如此奇特迷人的美学效果来。 作为四年级的讲读课文,在完成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一目标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充分利用教材的语言文字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而实实在在地从学生心底激发起最真切、最朴素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使“文”、“道”得到尽可能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桂林山水精美优秀教案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桂林山水精美优秀教案鲁教 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热爱祖国锦绣河山,陶冶爱美情操。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读课文,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理解 (一)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二)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四)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和水联系起来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

最新【桂林山水电子课本】小学课本桂林山水课文.doc

【主持词大全】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关于桂林山水的课文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小学课本桂林山水课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课本桂林山水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景色奇异、色彩绚丽的山水画,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一、多样手法绘美景 引用开篇,巧设悬念。开篇引用了清代诗人金武洋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既点明了课题,总起了全文内容,又交代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桂林是闻名世界、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使读者顿生悬念桂林山水独特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 比较引入,侧面烘托。在描述桂林山水的绮丽风光时,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描写山水,而是采用了比较引入的表现手法,从侧面烘托山水的独特之处。你看,拿波澜壮阔的大海来衬托漓江水之平静,而比起水平如镜的西湖来,漓江水又平添了清、绿之特色。这漓江的水真是迷人啊!同样,桂林的山既不像泰山那样高大雄伟,而是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尽显奇、险之特色;也不像香山火红一片,而是色彩明丽,倒映水中,五光十色。 比喻排比,正面描绘。在主体部分,作者把自己的见闻与联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形象贴切的比喻跟严密流畅的排比融为一体,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瞧,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不熟悉桂林的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读学贯穿,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读好句子,培养能力,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写景的文章,文中写了作者因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去观赏桂林山水,他坐船荡漾在漓江上,看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习惯。 【学习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教育,培养爱美情操。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具体形象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列提纲背诵。 【学习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举一反三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多张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图片, 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呢?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 揭示课题《桂林山水》。 师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国的哪里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标出来,把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4、小组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5、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桂林山水课文

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给大家看一张图片,是什么呢?对,它就是我们的20元人民币的背面,那有没有同学知道,它这里画的是哪里的风景呢?嗯,有的小同学可能不知道这是哪里,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比图。现在知道了吗?对,它就是人民币上的风景,桂林漓江山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啊,就是《桂林山水》这一篇写景佳作。 桂林是闻名遐迩,让人神往的旅游圣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片,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桂林的山水以它的独特魅力,每年都吸引着万千游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桂林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吧! 刚刚我们通过图片已经对桂林的山水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是怎样的吧。那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是不是要做点什么啊?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内容对不对?所以啊,老师给了大家两个思考题,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习效率才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好不好? 课文开篇就提到“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的意义是什么呢?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好的,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通读一下课文。 好,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刚的问题,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就是说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景色了。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美的地方太多了,那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这样一点都不吝啬的给予桂林山水这么高的评价呢?对,同学们说得对,因为桂林真的很美对不对?那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桂林呢?对,山和水。那为什么甲天下呢?因为漓江水?因为桂林山?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在读了课文以后,我们想一想:桂林的水到底是怎样的一副美景?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我看见过.......却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本段写漓江水为什么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大海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对,海浪翻滚,波涛汹涌的样子是吧?为什么这里要写大海的波澜壮阔呢?运用了什么手法呢?对它就是对比,与大海相比,来突出漓江水的静。那西湖呢?西湖给我们的感受是不是也是“湖面风平浪静”“水平如镜”的样子,有句诗是这样写西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这句诗,我们就可以看出西湖已经是很美的了,作者却说“从没有见过像漓江这样的水”,有什么作用呢?是不是就更加突出了漓江的美?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来衬托漓江的独特之美。 既然漓江这么美,那它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漓江的水真静啊,这是漓江水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对,静。漓江的水真清啊,那漓江水的第二个特点就出现了,清。那漓江水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呢?像一块无暇的翡翠,绿。 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漓江水的特点,1.静,找出课文中的原句”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2.清,能看见水底的沙石。 3.绿,作者把漓江水写成了什么?对,一块无暇的翡翠。 我们已经读了具体写漓江水的句子,我们思考一下,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漓江描写得如此奇丽的呢?对,这位同学说的对,首先就有比喻,因为把漓江水比作了一块无暇的翡翠。那从整体上来看呢?运用了什么?对,排比。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排比?(念完含义)老师这里已经给大家标出来了,排比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作用:增强语势。比如,我们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会显得节奏洋溢。如果我们用排比来写景,就能使描写更加细腻,更加生动形象。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在看完老师给出的例子以后,同学们还能不能自己写出一些这样的句子呢?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作为我们的课后作业。看老师给出的要求来写夏夜的星空,老师已经给出了一些夏夜星空的特点,同学们也可以自由发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写。那第二个作业就是,想象一下桂林的山是一副怎样的美景呢,并且预习下一自然段,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好的,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导读: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

桂林山水试讲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黑板《桂林山水》大家想到什么呢?你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都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人。 有没有同学知道“甲”字是什么意思?对,第一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为什么这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那让我们伴随着有没的音乐,来看一段视频,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相信看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演示:“配乐欣赏” 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漓江水的特色的理解 同学们,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我们一起来了解美丽的漓江。我们打开课本看《桂林山水》这一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那同学们考虑一下这一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可以删除吗?下面我们就领略桂林的水,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概括漓江水的特色。 1、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多叫两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齐读。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 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3)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我们该怎么用朗读表现出来呢。齐读。 4、绿 1)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呢?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本节小结,连续播放视频,并且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同学们,假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

人教版四年级《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课题:《桂林山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的方法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第一课时 五、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相关教学材料,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教学朗读和相关的图片,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景。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配乐朗读《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电脑大屏幕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欣赏过奇丽的洞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桂林山水。(大屏幕出示课件:桂林山水全景图、并出示“桂林之旅”字样的导游旗)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提问: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问?生:我想知道怎么去桂林?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桂林的山,能否与我们调兵山的砬子山媲美? ……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师: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再说说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 师: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 边读边画。 生:汇报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 (小组互说交流汇报) 三、品析文本落实目标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随导游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 师:老师巡视同学们自学的情况。这部分描写了漓江的哪些特点? 生:静、清、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