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

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

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

企业对污染权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有同样的效果。

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

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的等同性。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他们就能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定理:私人市场可以自己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私人结果=有效率的结果。

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私人市场最后都能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为什么私人解决办法并不总是有效?

1,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最终使双方达不成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

2,固执。等待一个对自己更好的交易。

3,协调问题。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协调各方成本高昂、困难、甚至不可能。

外部性:当买卖双方间的交易直接影响到第三方。

负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小于市场均衡数量。

正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大于市场均衡数量。

受外部性影响的人可以私下解决问题。科斯定理:若利益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协商,那么他们总会达成协议使资源配置有效率。

当利益各方不能充分解决外部性,政府应该介入。

政府可以管制,也可以通过庇古税使外部性内在化。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生活中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当物品可以免费获得时,通常用以配置资源的市场力量就难以发挥作用了。当一个物品没有价格,私人市场就不能保证该物品能在合适的数量下进行生产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有可能矫正由此导致大市场失灵,提高经济福利。

物品的不同类型:

排他性。可以组织其他人享用该物品。

竞争性。某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受。

四类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自然垄断。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冰激凌,衣服,拥挤的收费公路。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国防,只是,不拥挤的不收费公路。

公共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海洋中的鱼,环境,拥挤的不收费公路。

自然垄断,有排他性,无竞争性。消防,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公路。

对于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的产生是由于有价值的东西没价值。因此关于生产消费的私人决策会引起无效率的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可以潜在地增进经济福利。搭便车问题:一个人从一种物品中获益,但是却避免了为此支付。

既然人们不能被排除在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之外,那么个人就会拒绝为该物品支付,寄希望于别人为此支付。搭便车问题阻碍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可以决定提供公共物品,只要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为此支付,政府能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

一些重要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计划。

成本收益分析:估计物品对于社会整体而言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困难,赖以估计社会收益和资源成本的价格并不存在,生命的价值、消费者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都难以估计。

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对于想使用的人,总是可以免费得到它们。具有竞争性,因为某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公共资源,无排他性,不能组织搭便车者的使用,企业无激励提供该物品,政府确认它们的供给。

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一人使用减少另一人对它的享用,政府确保它们不被过度使用。

公地悲剧:说明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私人激励(免费使用土地)超过社会激励(有保护的使用)。

防止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的政策:

管制资源的使用。征收矫正性税收,打渔捕猎的许可证,对拥挤的公园收门票。拍卖使用资源的许可证。

公共资源的例子:清洁的空气和水,石油矿藏,拥挤的道路,海洋的鱼类。

奶牛没有绝种:私人所有权的利润动机。

产权的重要性:当产权没有很好地被确立(某些有价值的物品没有拥有合法权利的所有者来支配),市场就不能有效率地配置资源。

公共物品往往供给不足,而公共资源却消费过度。问题源于产权没有很好的建立:没有人拥有空气的产权,每人能够对污染者收费。每人能对从国防中收益的人收费。政府能够使用合适的政策潜在地解决这些问题。

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有可能组织别人使用该物品。

竞争性:如果一个人对它的享用妨碍了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享用。

由于人们使用公共物品不付费,当该物品由私人提供,就有激励去搭便车。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多少取决于成本收益分析。

由于人们使用公共资源无需付费,就容易过度地使用之。

政府想办法限制对公共资源的使用。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提供公共物品,监管公共资源的使用,解决外部性的影响。

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来筹集收入,来行使这些职能。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那种物品的销售量,税收由买者和卖着分摊,具体的分摊比例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引起了无谓损失。

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收入,从经济中征收的税收占整个税收的三分之二。

最大的来源:个人所得税。

工薪税:对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所征的税,又称“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由此获得的税收收入必须用来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

公司所得税:根据公司利润(公司出售物品劳务的收入减去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对其征收的税。

货物税(销售税):向汽油、香烟、酒精饮料等特殊物品征收的税。

中国:从经济中的税收约占百分之六十,主要来源是增值税和营业税。

联邦政府的支付:转移支付和购买公共物品和服务。

转移支付,是政府的一种支付,不是为了交换其他物品和劳务,是政府支出的最大部分。

支出类别:社保(最大一类),国防,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健康,净利息。

联邦政府的支出。最大支出,社会保障(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医疗支出,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和其他保健支出(对穷人、医学研究支付)。收入保障,对贫困家庭的转移支付。

当政府支出超过了政府收入,预算赤字就出现了,政府通过向公众借款来弥补赤字。未来财政挑战:社保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增税,增加年轻人的负担。

当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预算盈余,可用来减少政府的未偿债务。

州和地方政府,征税约占总税收的百分之四十。销售税,财产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支出:教育,公共福利,高速公路。

税收与效率。如果一种税制能以对纳税人来说较低的成本筹集到等量的收入,这种税制就比另一种更有效率。

纳税人的成本:税收支付本身,无谓损失,管理负担。

无谓损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税收扭曲了激励,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他们买卖物品和劳务的真实成本和利益来配置资源。导致无谓损失,纳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的部分。

所得税和消费税。所得说减少了储蓄的激励。消费税,维持对储蓄的激励,对个人退休保障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有利。

管理负担,包括人们为遵照税法纳税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鼓励人们将资源用在合法避税上,比如雇佣会计师寻找税制的漏洞来减少税收负担。

通过简化税法可以减少税制的管理负担,但是在政治上困难。

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衡量纳税人做出的牺牲。

边际税率:增加一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衡量税收对工作努力程度、储蓄的影响。

边际税率决定所得税的无谓损失。

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定额税最有效率,没有引起无谓损失,没有扭曲激励,最小化管理负担。然而,定额税不公平,富人和穷人付同样多的税收。

税收政策的另一个目标:平等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对于平等达成共识很困难。

收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努力使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似,使用的多,支付的也应该多。汽油税,被用来支持公路网的运营。

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主张所有的纳税人应该做出“平等的牺牲”。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比例税,不管收入多少,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类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累进税,高于。

美国,实行累进税。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但是很难对除了收入以外何种因素决定支付能力达成共识。

婚姻税,结婚影响了一对夫妇的纳税义务,因为税法将一对配偶作为单一的纳税人看待。夫妻双方结婚后,他们不再作为个人纳税,而是作为一个家庭纳税。如果两人收入相当,他们总的纳税义务在结婚之后增加了。增加的税收称为“婚姻税”或者“结婚罚款”。若结婚后减少,减少的纳税称为“婚姻补贴”。

在目前美国税法下,有相近收入夫妻要缴纳婚姻税,有不同收入夫妻能得到婚姻补贴。

许多人主张改革税收体制,以使其对婚姻状况保持中性。

理想的税收体制应具备以下特征:1,有相同总收入的两对已婚夫妇缴纳相同税收。2,婚姻状况不影响夫妇的税收账单。3,没有收入的个人、家庭无需纳税。4,高收入纳税人的纳税占收入的比例要高于低收入纳税人。

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

制定税收政策的困难在于平衡常常是冲突的效率和平等的目标。

税收归宿:研究谁承担税收的负担,对评价税收平等至关重要。

粘蝇纸理论:税收负担,就像苍蝇落在粘蝇纸上,附着在它起初到达的地方。

承受税收负担的人不总是从政府得到税单的人。

例子:对毛皮大衣收税,貌似纵向平等,但毛皮大衣是奢侈品,需求弹性很大,税收使需求曲线移动,损害生产者的利益,生产者可能不是富人。

因此,评价税收平等时,必须把税收归宿考虑在内。

谁支付公司所得税?当政府向公司征税时,公司更像征税人而不是纳税人,税收负担最终落在个人身上。

例子:政府对汽车生产商征税,公司所有者得到利润减少,随时间推移可能将财富转移出汽车行业,汽车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买者境况变坏,对汽车工人需求减少,工资下降,工人境况变坏。

单一税率制,一个单一的低税率将适用于经济中的所有收入。

单一税率制宣称的好处——消除现有税制下允许的许多税收扣除,从而扩大税基,降低大多数人的边际税率。单一税率制简单,征税的行政负担将大大降低。所有纳税人面对同样的边际税率,税收可以再收入源头上进行征收。单一税率制可同时替代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消除现存的企业利润双重征税。提高了储蓄激励。

平等和效率之间经常矛盾:定额税最不平等,但最有效率。

联邦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得税,工薪税。

州和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销售税,财产税。

税制的两个最重要目标:平等,效率。

税制的效率:它对纳税人带来的成本。

税制的平等:税收负担是否公平地在人群中分摊。

按照受益原则,公平的办法是让大家按照他们从政府得到的收益纳税。

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公平地办法是让大家按照挣钱能力的大小来纳税。

税收负担的分配和税收账单的分配不是一回事。

人们对效率和平等两个目标给予的权重不同,产生了税收政策的许多争论。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供给定律:当某一物品价格更高时,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更多该种产品。供给曲线

向上倾斜。考虑企业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市场供给曲线背后的决策。

企业目标:maximum profits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和劳务而得到的金额。

总成本,企业购买其投入所支付的金额。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其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所有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对生产要素直接的资金支出。

隐性成本,不涉及直接的资金支出。

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经济学家):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机会成本(显性和隐性的)。

会计利润(会计师衡量的):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即他们忽略了隐性成本。

当总收益超过显性和隐性成本之和,企业获得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EVA(经济增加值),考虑股东投入股本的机会成本,即股东投资于其他风险程度类似的企业所获得的利益。

EVA(经济增加值)=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

传统公司业绩衡量以会计利润为核心,只考虑以利息形式表现的债务融资成本,而

忽略了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这一衡量方法容易导致企业过多地进行股权投资,以换取会计利润的增长。

EVA为正数,即真正为股东带来了(超额)利润。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投入的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ΔQ = 产出的变动量, ΔL = 劳动的变动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ΔQ/ΔL

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的斜率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其他条件不变)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边际产量递减的应用。

食物生产有两种主要的投入,土地和劳动。由于土地面积固定,因此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随着人口(劳动力)的不断增长,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最终导致劳动的平均产量递减。劳动平均产量递减导致每个人平均的食物供给量递减,人类由此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没有实现:土地面积实际上增加,农业技术大为提高,促使生产函数曲线上移。

一个企业能够生产的数量和其成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它的生产和价格决策。总成

本曲线反应这一关系。

总成本曲线的形状反映了生产函数的形状。

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随着工人数量增加,每个增加的工人增加的产量减少了,生产函数变得平坦。那么,随着产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产量要求雇佣的工人增加了,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

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生产的产品数量改变而改变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企业改变生产产品数量而变化的成本。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TC

平均成本,企业的成本除以生产产品的数量得出。是典型一单位产品的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总成本ATC

边际成本MC,当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成本MC=ΔTC/ΔQ

边际成本随着产量上升而上升,反应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平均总成本曲线为U形。产量低时,固定成本分摊到仅有的几单位产量上,产量增加时,平均总成本下降,因为平均可变成本大幅度上升,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

U形曲线的底部出现在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处,这一产量被称为“有效率规模”。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的关系:小于,下降;大于,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有效率规模”处相交。有效率规模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成本曲线的性质:1,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最终会上升。2,平均总成本为U形。3,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在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处。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如何在固定和可变成本之间进行分解,取决于所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

短期,一些投入的数量是固定的(工厂,土地),为固定成本。

长期,所有投入的数量都是可变的。(企业可以建造更多工厂或出售已建好的工厂)!!在长期里,在任何产量的平均总成本都是在使用生产那个产量的最有效率的投入的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的工厂规模时生产)。

生产规模变动时,平均总成本如何变动?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规模经济(产量低时)产生的原因:较高的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实现专业化。

规模不经济(产量高时)产生的原因: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管理

团队庞大。

成本很重要,影响生产、定价、雇佣。

企业的成本反映了它的生产过程。

一个典型企业的生产函数随投入量增加变得愈发平坦,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边际成本总是随着产量上升。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卖者。2,每个卖着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果:1,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价格接受者)

企业的总收益=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 TR=P*Q

对竞争企业来说,总收益与产量成比例。

平均收益:一个企业从每一典型单位的销售中得到多少收益。

对所有竞争企业,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是销售量增加一单位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

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

竞争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将生产使总收益和总成本之差最大的产量。

对于竞争企业,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通过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企业使利润最大化。

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上,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加产量。

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减少产量。

!!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就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停止营业,在某个特定时期,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退出,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

暂时停业的企业仍然需要支付固定成本。

当做出是否停业的短期决策时,固定成本称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沉没成本是不可避免的。

短期停业决策,如果生产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时,停业。

【短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停止营业。

如果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短期内继续生产。

如果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继续生产,有利润。

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在长期中,退出的企业既可以节省固定成本,也可以节省可变成本。

(长期中)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将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

如果有利可图,即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进入这一市场。

【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退出。

如果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进入。

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

竞争企业,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递增,当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当时,生产该产量。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或者亏损最小化。

市场中企业的数量,短期内固定(由于固定成本),长期内可变(由于进入与退出市场都无限制)。

只要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每个企业都将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即MR=MC的产量。

在每个价格上的市场供给量是这个价格时所有企业的供给量的总和。

长期中,由于企业进入退出市场,企业数量变化。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所有者和厂商)的行为,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简单的描述。 (3)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在经济学中,理论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做出了解释和预测。比如说,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因此,厂商理论只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决策者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既研究实证问题,也研究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则研究应该如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 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也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之间仍相互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近代英国十分着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其着作《经济学原理》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原理》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对于《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我主要有四点认识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

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菲利普斯曲线 循环流量图 重要概念区分 实证表述/规范表述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 竞争/垄断/垄断竞争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 (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 名解: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着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1.科学判断的不同 2.价值观的不同 3.感觉与现实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实证表述:描述性的,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规定性的,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经济中的物价总水平: (1)物价水平可看作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必须为他们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支付更多的钱。 (2)可以把物价水平看作货币价值的一种衡量指标。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价值下降,因为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变少了。 用数学方法来表述上述思想:假设P 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所衡量的物价水平,那么P 也就衡量了购买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所需要的美元数量。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等于1/P 。换句话说,如果P 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么1/P 就是用物品与劳务衡量的货币价值。因此,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s M B M =?,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 币(B )和货币乘数(M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货币需求 ①货币需求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②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增加名义货币需求量。 ③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数量。 (3)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如图30-1所示,横轴表示货币量;左边纵轴表示货币价值1/P ,而右边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物价水平轴正好上下颠倒:较低的物价水平接近于这条轴的顶端,而较高的物价水平则接近于底部。这种颠倒的轴表示,当货币价值高时(用接近左边纵轴的顶端来表示),物价水平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 第一章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

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 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 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企业对污染权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有同样的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的等同性。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sodocs.net/doc/00239725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微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1可支配收入 ○2消费者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 ○2资本的价格——利息r ○3原材料的价格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头上,这叫正外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