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招生目录,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笔记贸大英语翻译基础书目推荐

1、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国日报(China Daily):英语点睛:新词新译

4、王恩冕,《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0。

5、金融时报官方网站:双语时评。

6、网站: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7、外贸、金融、经济学、世贸组织等英语专业术语。

8、张曦,《口语与口译300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9、金焕荣,《商务英语翻译》,苏州大学出版社。

10、赵军锋,《商务英语口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2015年度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国际会议:演讲稿中英对照。

12、三笔、二笔相应题材的文章。

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书目推荐

1、卢晓江.《自然科学史十二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矿大)

2、叶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北大)

4、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庄锡昌.《西方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林青松.《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7、张元忠.张东风.《经济应用文写作与评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9、俞纪东.《经济写作》.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张文.《外贸文秘写作全书》.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1、郑孝敏.《商务应用文》.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2、柯琳娟.《公司(企业)常用文书写作格式与范本》.企业管理出版社

13、邵龙青.《财经应用写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14、伟业管理咨询公司编著.《商务文书模板速查手册》.中国言实出版社(贸大)

15、李玉珊.《商务文案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16、岳海翔.《商务文书写作要领与范文》.中国言实出版社

17、岳海翔.《企划文书写作要领与范文》.中国言实出版社

18、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

20、《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文学与文化部分。

2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10。

22、夏晓鸣,《应用文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3、《不可不知的2000/3000/5000个常识》

24、李国正主编的《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

25、世界历史地理及年度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包括文学及经济类畅销书籍,与名著有关的影视剧作,年鉴、周年纪念日等。(平时关注网站、报刊)

翻译硕士英语书目推荐

1、单选:外贸函电真题,《巅峰突破8级词汇巧学速记》

2、改错:(改错只要弄懂了错误类型其实很送分的)

3、阅读:FT(原文,要重视,打印出来认真看,下个app多看)

4、王关富《商务英语阅读》(里面很多经贸词汇不错)、专八阅读练习、外国报刊阅读练习

5、写作:《十天突破雅思写作》

2015年报录比:1:8分数线:笔译:389口译:389

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

篇章翻译(120分)

英译汉(60分)

英译汉原文

When You Move,I Move:Increasing Synchronization Among Asia’s Economies

In recent decades,trade integration within Asia has increased more than in other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regions.In valued-added terms,intraregional trade grew on average by over10 percent a year from1990to2012,twice the pace seen outside of Asia.Likewise, financial integration within the region has started to catch up,although it still lags behind trade integration.Concomitantly,business cycles in Asia have become steadily more synchroniz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wit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SEAN economies’growth rates almost reaching the very high levels seen within the Euro Area.

As outlined in the IMF Asia and Pacific Department’s latest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these facts are related.Namely,increases in trade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have strengthened the propagation of growth shocks between regional partners, leading Asian economies to move more in lockstep.One driver of this synchronization of business cycles has been the increase in size and connectedness of China’s economy.Looking ahead,we expect regional integration agenda and a bigger China to further increase spillovers and growth co-movement across the region.Great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particularly regional and global financial safety nets,can help countries respond to the associated risk of more synchronized, sharper downturns,and thereby help Asia make the most of greater regional integration.

Trade integr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synchronizing force for Asian business cycles

On the trade side,our study brings a novel finding:what makes two economies co-move—by propagating shocks across borders—is the intensity of their bilateral trade in value-added terms,not in gross terms.The iPhone supply chain example illustrates why this makes sense:although China exports the product to the US,its domestic firms add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verall value added,so that gross exports vastly over-estimate the dependenc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on final demand from American consumers.The reverse holds for Korea or Taiwan POC, which reap sizeable value added through exports of components to China even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though they don’t export any iPhones to the US.Overall,the trend increase in the value-added traded between Asian economi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accounted for around one-quarter of the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zation across the region.

Financial integration has been a more ambivalent force.Across the world,it has magnified the impact on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zation of large global shocks lik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as global banks pulled funds back across the board.But in normal times,it has lowered synchronization somewhat,possibly by facilitating international reallocation of capital when a shock hits one country.However,this has been less of a factor in Asia,where cross-border financial claims and flows have so far been comparatively small.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均为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生源状况略有调整,此数据仅供参考。下列所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命题教师将根据考生通常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酌情命题。

特别说明:英语学院不接收专科等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一、招生目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招生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均为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生源状况略有调整,此数据仅供参考。下列所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命题教师将根据考生通常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酌情命题。

英语口译(专业学位)考生可以选报全日制或在职方式攻读,但在全国统一报名系统中不作区分,相关考生需在11月份现场确认后登陆我校研究生院相关系统进行确认(具体网址为http://gs.uibe.edu.cn/lkxxxs,通时间另行通知)。在职攻读班拟安排周末上课。但是,如果以在职攻读方式报考的上线考生人数不能达到成班规模,这类学生将自动转为全日制方式攻读,按全日制分数线进行录取。特此说明。

注:以上各方向均可志愿参加英美名校联合培养,学院在录取时会针对生源情况进行专业方向调剂。在职双证录取时单独划线,集中授课,不转户档,不安排住宿,不参加毕业派遣。

风俗习惯

1.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2.中国风俗习惯的特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1)积久性: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大多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2)多元性:即风俗习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和多系统性。

(3)相融性:即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性

3.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到(西汉)时由药用转化为饮用,

4.(魏晋南北朝)茶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

5.公元805年,(最澄和尚)把茶仔带回日本,日本开始了饮茶史。

6.(宋元之后)改煮茶为泡茶。

7.由于茶的利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品评泉水)和(品茗赋诗)两种风气。

8.下茶和受茶: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放送聘礼,叫做“下茶”,女方接

受聘礼,叫做“受茶”。

9.传说中造酒的始祖是(仪狄)和(杜康),其中(杜康)成为(佳酿)的代称。

10.从酒本身的发展来看,最早产生的酒应该是(果酒)。

11.(祭祀)和(饮酒为乐)是酒在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功能的两种表现。

12.(阮籍)和(刘伶)是狂饮的代表。

13.酒在中国文化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文学)结缘。

14.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皖、湘

15.四大菜系:鲁、川、粤、淮。

16.中国古代的服饰是(等级)和(礼度)的象征。

17.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上衣下裳);

18.周代的服饰有尊卑之分,具体有(冕服)、(弁服)、(元端)、(深衣)

四种,其中(冕服)是最尊贵的一种;

19.汉代盛行(冠制),以其为区别尊卑的标志之一;

20.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公卿的服装有(法服(礼服))和(常服)之分。21.唐代服饰特点:

(1)头上以幞头代冠;

(2)“品色衣”成为定制;

(3)以腰间所佩戴?区别等级。

22.品色衣:就是以服装的颜色分辨官位的品级,即把颜色引入服饰等级制度。23.唐代各品官员服饰的颜色: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著紫袍;五

品以上著绯(大红)袍,五品以下著绿、青;士兵

著皂(黑色);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著白袍衫。24.宋代官服的变化在(幞头)和(鱼袋)。

25.缠脚之风兴起于(五代末年)末年,到宋代普遍流行。

26.明代官员文官用(鸟),武官用(兽)。

27.各品官员衣服上图案: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

文官用鸟: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执法官)獬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武官用兽: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牛

28.清代服饰特点:

(1)强令汉人削发留辫,当时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可想制度之严

(2)废除明代服装以满族风尚重定冠服制度;

(3)帽子上饰花翎,花翎尾部晶莹似眼,以单眼、双眼、三眼区分官位品级,以三眼为最尊;

(4)朝珠,挂在脖颈垂于胸前,数为108珠,源于佛教数珠,限五品以上朝官悬挂。

29.对偶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血缘婚姻的危害,并逐渐产生明确的婚禁,即禁止一切血缘亲属之间的性关系,而到

血缘以外的氏族寻找婚配对象,这就出现了氏族之间的“对偶婚”,

即“同姓不婚”。特点是非同一血缘氏族的男女方的婚配;男女之

间的结合尚不固定,男可以多妻,女也可以多夫。但主要的是:男

子出嫁到女方氏族,子女归女方,从母姓,血统按母系计算,财产

由女子继承。

30.媒人的最早产生,大约在(周代)。

31.嫁娶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2.转房婚:形式主要是兄死,弟以嫂为妻;姐死,妹代姐为妻;父死,子以异

母为妻。在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曾较长时间的流行

过。

33.阿注婚:流行于云南的一支纳西族和一支普米族。“阿注”是纳西语,意为“伴侣、朋友”。只要不是同一母系血统的成员及其后裔,都可以

互为阿注。他们之间的性关系非常自由,到晚上,男阿注就到女阿

注的专用放里过夜,天明赶回家去劳动,这种阿注关系时间可长可

短,每人除一个长期阿注以外,还有许多临时阿注。所生子女不知

其父,都归母家。

34.抢夺婚:云南地区的景颇族、傣族、苗族欧曾实行过强夺婚,是男子通过强夺手段与女子成婚。是一种民俗,民间的“抢夺婚”其实只是一种

形式,在此之前,双方早已换过婚礼,选定成亲日子,但在迎亲那

天,男方还是要组织一帮人,隐蔽在约定的地点,等新娘一到,一

拥而上,捆绑回家,新娘则大呼救命,女方家人假追一通。35.(父权)制度确立后,形成了一夫一妻制。

36.据《墨子》《荀子》记载,我国在(先秦)时代就有了火葬。

37.石棺葬:就是用石板或石块构筑成长方形的棺材,置于地面,即为墓地。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的松花江流域、四川西部的岷江和金沙江流域以

及云南境内的一些地方。时间跨度起于商周,盛行于战国到两汉,

延续到明代。据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石棺葬起源于古人对石的崇拜。38.悬棺葬:就是把棺木高悬于崖壁的木桩上或洞穴里。这种悬棺葬在福建省武夷山、江西、四川等地都有发现,其中武夷山的悬棺已有3800年之

久。这些悬棺离地面有的几十米,有的上百米。悬棺形似小船。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认为,采用这一葬法的少数民族,迷信灵魂升天,认为把棺木放得

越高,灵魂就越容易升天。

39.考古发掘最早的龙形在(河南省濮阳市仰韶文化遗址)。

40.龙与皇帝合而为一,始于(汉高祖刘邦)。

41.龟龙:比喻人中英杰。

42.龟龄:比喻高龄。

43.龟钮:汉代时规定,凡列侯、丞相、大将军皆以金铸印,制为龟形,称为“龟钮”,以后遂以龟为官印的代称。

44.授龟绶:就是授予官印盒缓代,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41.“胸有成竹”是(苏文同)的画竹理论。

42.梅花的五瓣比喻(寿、福、康宁、好德、善终)等人生五福。

43.四君子:梅、兰竹、菊。

44.岁寒三友:松、竹、梅。

45.宋代诗人(林逋)被称为“梅妻鹤子”。

46.灯节:即正月十五放花灯,古称“上元节”,或称“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遗风,跟天地崇拜有一定关系。

47.清明节: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时间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正好是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唯一

同节气合一的节日。清明节最初是个农耕节。因相传晋文公的谋臣

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被焚死于绵山,人们为了纪念他,形成寒食节。

后来上坟祭祀的礼仪与人们扫墓祭祖的风俗相结合,融入清明节的

活动内容。到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

48.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

49.后世的重阳风俗主要是(登高饮酒)以避不祥。

50.腊八节: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这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结果饿得骨瘦如柴,因此决定放

弃苦行,这时他遇见一位牧女送他一些乳糜吃,吃后恢复体力,端

坐于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家称之为“成

道节”。

51.(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十二生肖;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十二生肖的名字;(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十二生肖。

52.中国古代以(南向)和(东向)方位为尊,以(黄)和(红)两色为贵,前者源于(地神)崇拜,后者源于(日神)崇拜。

53.避讳: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

54.国讳: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臣民们为之避讳。

55.家讳:封建士大夫们为其尊者自行避讳)。

56.避讳有(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三种形式。

中外文化交流

1.中国很早就与美洲有来往,影响巨大的早期中外交往就是(“周穆王西游会见王母的故事”),这在《史记》和晋代的《穆天子传》中都有生动的记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2.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吴书》记载徐福东渡到达的是(亶州)。

3.日本至少在(明代)开始祭祀徐福。

4.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印度洋的海路。

5.(东汉时)中国人已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海路。

6.为适应海上贸易的需要,宋代设置(“市舶使”),负责管理海外贸易。7.元代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真实记载了柬埔寨吴哥时代的文化。8.(鉴真)是日本律宗的始祖。

9.日本的平安二宗是(天台宗)和(真言宗)。

10.唐代的(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描述了东南亚和印度佛教、地理、民俗以及医方。

11.李白的《哭晁衡》写的是日本人(阿倍仲麻吕)。

1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13.(《马克·波罗游记》)是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利马窦)于公元16世纪来到澳门。

14.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出任清政府的钦天监。

15.介绍中国历史最早的一部著作的是西班牙人(多萨)在罗马出版的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随后法国人(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志》),于1735年在巴黎印行,是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第三节中华文化概论

1.文化的基本结构(分类):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心理文

化。

2.文化的功能:记录、认知、传播、教化、凝聚和调控。

3.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4.宋代《清明上河图》。

5.爱国主义: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史可法抗清,三元里抗英。

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7.三元会通: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化、西方文化。

8.易经的天行健,宋明理学,天人合一。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0.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1.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血缘宗法伦理制度。

13.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原始农业的开端。

14.启废除禅让制,开始实行世袭制,阶级产生,原始氏族公社解体。

15.周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初期实行土地分封制(井田制),私田的

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

16.重农抑商政策大约起源于战国时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17.北宋首先出现工商业行会组织。

18.杭嘉湖的丝织品,景德镇的陶瓷,福建的纸,陕西华州的铁。

19.原始群落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20.孔子:春秋末期,儒学,把西周看成最理想的社会。

21.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2.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3.周代的宗子法,即嫡长子继承法。

24.任子制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以贵袭贵,以贱袭贱。

25.父权系统和孝道观念是宗法社会的基础。

26.汉代儒家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强调君权、父权和夫权。

27.孝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8.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唯儒家主张周礼是后世历代王朝独尊

儒术的根本原因。

29.血缘宗法制是中国社会最重要、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制度。

30.传统文化包括雅文化(《诗经》中的雅诗,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和俗

文化(农民文化和市井文化,《诗经》中的风诗,15国风)。

31.唐代传奇:中国成熟的短篇小说从唐代传奇开始。如白行简的《李娃传》、

《昆仑奴》,作家有沈既济、蒋防、元稹、白行简等。

32.显学:儒学。隐学:法家(法、术、势)和墨家(兼济天下)。

33.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

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颜元、戴震。

34.儒家文化:义为上的价值观、重视现世、天人合一、刚健自强的人生理

想、修身为本和以德为政。

35.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36.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

37.法家:魏国李锂著《法经》。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38.庙堂文化(儒家)与山林文化(道家,无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

39.陶渊明:田园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

返自然。”---《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新纪元的开创者,是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的代表。不为五斗米折腰。

40.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1.宋代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2.韩愈:唐代,“文起八大家之衰”,“文以载道”。

43.王勃:天才少年,《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

坚,不坠青云之志”。

44.张载:宋代理学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

45.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46.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47.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

48.中华文化起源:黄河中下游河洛文化区(炎帝黄帝,龙山文化,仰韶文

化,裴李岗文化)、长江中下游江汉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黄河下游和黄淮之间的河岱文化(伏羲氏,大坟口文化)。

49.夏商周:青铜器文化时期,文明时代开始,文字的产生,仓颉造字,真

正的汉文字出现在商代,标志甲骨文。

50.世界上最早的三种文字:埃及的圣书体,苏美尔和古巴比伦人的楔形文

字,中国汉文字。

51.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庙数制、同姓不婚制等)和礼乐制(规定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的等级关系)。

52.《周易》:殷周、周文王、(卦象、卦辞、乂辞)。

53.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崛起和士文化的繁荣-----百家争鸣。兴办私学、游

说列国。

54.六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道德。

55.十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

小说家。

56.显学:儒道。隐学:道法阴阳。

57.齐鲁文化---儒墨、三晋文化---法家、秦文化---法家、楚文化---道家、

吴越文化---阴阳家、巴蜀文化---兵家。

58.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孙武---《孙子兵法》、屈原----《离骚》、

《九歌》,《九章》,政治家:管仲、商鞅、晏婴。外交家:苏秦、张仪。医学家:扁鹊。水利学家:李冰。

59.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西汉文景时期的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60.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6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62.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

63.五斗米道:东汉顺帝,张陵。

64.魏晋时代玄学(儒佛道)。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

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代表有:何晏、王弼、阮籍、向秀、郭象、嵇康。道家无为,儒家三纲五常。

65.汉朝:正式产生比较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察举制(最主要)和征辟制。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门阀势族垄断权力。

66.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开元盛世(唐玄

宗开元年间),宋代理学(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

67.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创制于隋朝,健全于唐朝。“登龙门”---考上

进士,唐朝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

6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诗《南陵别儿童入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9.《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是“正史”的代表作,是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70.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推崇黄老治术,“轻徭薄

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71.道家创始人:老子。儒佛道三教并举。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和禅宗

(流行最广影响最大)。

72.初唐四杰: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

杨卢骆”。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www.yumingedu.com

下载文档原格式(PDF原格式,共12页)
相关文档
  • 西北大学翻译硕士考研

  • 苏州大学翻译硕士考研

  • 日语翻译硕士真题

  • 翻译硕士考研考试科目

  • 翻译硕士考研分数要求

  • 历年考研英语翻译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