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提纲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提纲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提纲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提纲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提纲

课标要求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理解茎的输导功能,学会探究茎通过哪些部分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实验方法。 ◆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考向指南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内容,在中考时常常以选择题、数据分析题等形式出现。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常以分析说明题、选择题出现。 考基要点

考点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 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植物体内 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 。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 中,才能被植物体的根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2、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③有机物是叶通过 作用制造的。 考点2 茎的输导作用

1.茎的输导作用是通过 和 来完成的。

2.木质部中的导管,是死细胞构成的通道,输导方向是 ,运输 ;韧皮部里的筛管,是活细胞构成的通道,运输方向是由上向下,运输 。

3.茎除完成物质运输外,有的变态茎还能贮藏有机物,如马铃薯、荠。

4、形成层:具有 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 ,向内分裂产生新的 草本植物无形

成层,所以茎不能逐年加粗。

髓:具有贮存营养的功能。考点3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叶的结构(请将序号填到[ ]中)

①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种类: 、 、 。 ②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该部位生有大量的 增大了根吸水面积。 ④

①叶片由 、 、 三部分构成。

②[ ]气孔:分布在叶表皮(分为[ ]上表皮和[ ]下表皮)中,是由 围成的空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的开闭由 控制。 ③[ ]叶肉:分栅栏层和海绵层,其中含有 。 ④[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2.表皮的保卫细胞可控制气孔的开放和关闭。

图1-5-1

3.????

?

????

?

????

??→→→→→→→

→→→机盐的运输。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的吸收;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意义大气。气孔叶肉叶茎根部导管 液泡)

细胞质细胞膜根毛(细胞壁过程:土壤中的水分体外的过程。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

用作腾蒸 4.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 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

5.蒸腾作用能够提高 ,增加 。 6.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7、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①过程:水→ →根的导管→ 导管→ 导管→叶的气孔。 ②散失形式:主要通过叶的气孔以 的形式散失。 ③意义 a :促进根对 的吸收。 b :促进植物体内 和 的运输 C :降低植物体的 。 D 、提高 ,增加 考点4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条件

最主要的是光照和温度。因为较强的光照提高了空气的温度和叶片的温度,使叶内水分汽化过程加速,蒸腾作用加强;较低的温度则使气化速度减慢,蒸腾作用减弱。此外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也有影响,空气流通快可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

课堂检测:

1.(2005·海南海口)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树木死亡()

A.环剥主干树皮

B.环剥侧枝树皮

C.树干空心

D.表皮脱落

2.(2005·山东青岛)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B.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降低了空气温度

C.蒸腾作用降低了树林的温度,提高了大气湿度

D.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湿度,降低了空气温度

3.(2006·山东莱芜)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1根的导管○2根毛细胞○3茎、叶内的导管○4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5叶肉的细胞

A.○1○3○4○2○5

B.○2○3○4○1○5

C.○2○4○1○3○5

D.○2○1○3○5○4

4.(08常德)水稻、小麦等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它们的茎中没有()

A 形成层

B 韧皮部

C 木质部

D 筛管

5.(08咸宁)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A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6.(09株洲)孙悟同学想做一个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实验,现有以下几种植物可供选择,要使实验效果最明显,他应该选哪种植物?()

A 天竺葵

B 仙人掌

C 雪松

D 海带

基础闯关

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2.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

A.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

B.一些根毛和幼根折断,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C.没有及时浇水

D.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拉断,降低了无机盐的吸收

3.家庭盆栽花卉,浇水时干透、浇透,这样做的意义是()

A.促进根向深层发展

B.利于根吸水

C.利于根的呼吸

D.利于根吸收无机盐

4.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B.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C.空气湿度大,可促进蒸腾作用

D.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5.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干燥的种子中不含水

B.水分充足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势

C.水分充足使叶片舒展,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无机盐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送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

6.导管输送的物质和输送的方向是()

A.有机物,从上向下

B.有机物,由下向上

C.无机盐和水,从上向下

D.无相盐和水,从下向上

7.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呼吸旺盛,产水多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多

C.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

D.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水蒸气多

8.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渗出的汁液主要来自()

A.树皮

B.筛管

C.筛管和导管

D.导管

9.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

A.蒸腾作用

B.构成细胞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10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使树木()

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

11.植物体吸收水分到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主要经过四步:①根吸收水分②通过气孔散发到空气中③通过导管输送到叶④水分化为水蒸气。其正确的顺序应该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12.在“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

(1)选择带有叶片的枝条,实验装置最好放在阳光直射处,目的是。

(2)烧杯中的红墨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为了验证茎可运输水和无机盐这一实验结论,又设计了一实验,如图1-5-2(烧杯中已滴入了红墨水):

图1-5-2

○1预期的实验现象是:A枝条,B枝条。

○2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该实验的结论是。

○3这一实验设计思路的特点是。

13.一株植物在一生当中需要好多好多的水,比如一株玉米一生要从土壤中吸收约200kg水,可是一株玉米连同结出的棒子远没有200kg,即使20株玉米也到不了200kg,看来这些水并没有完全留在植物体

内。那么植物“喝”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答:植物不断地吸水,同时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枝条上的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不断地蒸腾,散失到空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14.分析说明:沙漠里严重缺水,可是仙人掌却可以顽强生长,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潜能挑战

15.成熟的甘蔗的茎非常甜而成熟的玉米的茎不甜,其主要原因是()

A.甘蔗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玉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甘蔗茎中贮藏有大量甜的有机物,而玉米茎中甜的有机物很少,不甜

C.甘蔗茎中含有有机物,而玉米茎中没有有机物

D.以上三项都不对

16.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其道理是()

A.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B.限制了水分向茎叶运输

C.限制了无机物和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D.防止了害虫的侵害

17.科学家为了测试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和流动的速度,做了如下实验:他们用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供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上午9时,测量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在离地面1.9米处茎的树皮中,到中午12时,测得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在离地面以下的0.5米处的根的树皮中。请回答:

(1)含此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是在中运输的。

(2)此有机物随枝叶在树中的运输速度是米/小时。

(3)上述实验还证实了茎的韧皮部和根的韧皮部都是。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采集了如下图所示植物的标本,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 一类是_ _;另一类是 。分类的依据是_____。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上述植物中最早出现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水分以气态众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及部位 部位: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二、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①分为上、下表皮,由表皮细胞构成。 表皮②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保护组织)的通道。下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 胞中有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栅栏组织 叶肉 (营养组织)海绵组织 支持作用 叶脉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到上) (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筛管:输导有机物。(由上到下)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 ①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③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④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五、蒸腾作用的应用: (1)大树底下好乘凉。(原因: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2)移栽植物时要去队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3)北方一到冬季,很多树木的叶子凋落。(原因:降低蒸腾作用。)

人教版七上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知识管理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根__,其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根尖__的__成熟__区,这个部位生有大量的__根毛__。 水分的运输:植物的根、茎和__叶__中都有相互连接的__导管__,根吸收的水分沿着__导管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水中溶解的__无机盐__也同时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植物的蒸腾作用 (1)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写出各结构的名称: ①__上表皮__;②__下表皮__;③__叶肉__; ④__气孔__;⑤__叶脉__。 组成:叶片由__表皮__、__叶肉__和__叶脉__三部分组成。 功能:叶脉——作用是支持和输导;表皮——由[①]__上表皮__和[②]__下表皮__组成,起保护作用。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__叶绿体__。[④]__气孔__由一对半月形的__保卫__细胞构成,是__蒸腾作用__的“门户”,也是__气体交换__的“窗口”。 【注意】①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这样既能保证气体交换,又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水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下表皮。 ②在叶片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保卫细胞、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气体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部位:主要器官是__叶__,主要结构是__气孔__,它的张开和闭合受__保卫细胞__控制。 意义:①拉动植物体对__水分和无机盐__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③降低植物体叶片表面的温度。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越__强__、环境温度越__高__、空气湿度越__小__、空气流动越__快__,蒸腾作用越强。 【注意】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0%用于蒸腾作用。 二、例题解析 【例】(临沂中考)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七年级生物教案 课题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 --- 氧平衡 教师活动 教材 教育目标 1 、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 --- 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生活动 教材 重点、难点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全过程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 --- 氧平衡 1 、 含义 2 、 如何维持平衡的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 、光合作用公式 2 、光合作用过程 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原料;产物;条件;部位;能量转变;物质转变 3

、、光合作用的应用 合理密植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 课外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启发引导:生物圈中哪些生物消耗氧气(二氧化碳),哪些生物不断向大气重视放养期(二氧化碳) 提问: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含义; 出示插图,提出问题: 1 、 光合作用原料;产物; 2 、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的来龙去脉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如何合理利用阳光? 你学到了什么? 答疑;纠错 技能训练 成功的关键: (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等) 学会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 氧气平衡: (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平衡: (生物呼吸产生并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具有环保意识 理解公式含义 观察示意图,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1 、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2 、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氧气从气孔排出;水分通过导管运来;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走。掌握列表比较的方法 知道合理密植的道理 自己总结归纳 课后练习 P131.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陈家集中学集体备课活页(主页)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备人罗林泉辅备人 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难点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环节、措施、时间分配(预习、反馈、展示)提纲 一、预习检测(10min)(小组讨论,并把题展示在黑板上,小组内完成,后全班归纳,得出结论) 二、课堂达标(20min)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预习导学】预习127~130页知识 【预习检测,探究质疑】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1、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回答: (1)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氧气可以助燃) (3)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阅读教材P128,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并完成如下练习: (1)第一幅图中蜡烛会熄灭可能是缺少 小白鼠会死亡可能是缺少 (2)第二幅图与外界空气相比,由于蜡烛燃烧,玻璃罩内哪种气体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蜡烛没有熄灭证明了罩内该气体含量,这种气体来自于,根据图中的情况,你推测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3)第三幅图中,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植物的作用,而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2、自读128页相关知识,小结重点 【课堂达标】 (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示:(1)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为了证明有机物是在光下制造的而非植物体原有的,对 植物应如何处理? (3)植物应放在什么条件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的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 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 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 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 原料:二氧化碳、水,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 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2、呼吸作用(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4、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理要点: 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 1:生物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 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绿色植物能够通过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在植物体内,水住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1.(1)×;(2)×;(3)√。 3、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 C、保持水清洁 4.下列何种生态结构较为稳定 [ ] A.生物种类少 B.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的网络复杂 C.食物链较长 D.食物链中消费者多 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 12.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3.C 4.B 7.B 12.D 1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 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16.(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燃烧(4)CO2(气体)能量流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有的草原比较干旱,为改变这种状况,有人主张多种树,因为树林能够保持水土,树林的蒸腾作用强烈,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重旱情。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3: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治水先治山"的道理。 答案: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以下提示仅供参考。提示:在草原适度种树,可以保持水土;但是如果种树过多,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的地下水。4.山水相依,唇亡齿寒。治水必须先治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能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促进降水,改善小气候。这对防止或减少洪、涝、旱灾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与自然:走出教材,进入大自然,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哟! 植物相亲相克行为 将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表现"相亲相爱",相互助长;有些则冤家对头,"八字相克",搞得不是一方受害,就是两败俱伤。这种现象就是植物间的相亲相克行为。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如果让番茄和黄瓜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它们就会彼此天天赌气,不好好地生长,因而导致减产。如果甘蓝和芹菜间种,两者生长都不会好,甚至死亡。在葡萄园种甘蓝,葡萄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在森林里,如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上述这些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毒、细菌和害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它能同其它植物相处甚密,相得益彰。因此它们能互惠互利,长期共存。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所以,大蒜和棉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安阳师院附中提供 第一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填空 1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绿色植物所贮存的能量,几乎是所有生物的能量源泉。 2人们使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也是有或变成的。 3二氧化碳是造成的主要气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全球变暖。 4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森林犹如,“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5实际上,植物体每吸收1kg水,只有10g左右保存在体内,其余的水则通过。 6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和 ,维持大气中和的平衡。促进生物圈的。 7林地中厚厚的和也可以吸纳水分。二、1、在下列各项中,植物的哪种生命活动起到了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的作用()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

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新课标第一网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绿色植物 D、肉食动物 3、人在树荫下要比在屋檐下的阴影感到凉爽,原因是植物有()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遮挡阳光的作用 4、下列哪些做法,可以起到控制温室效应的作用() A、利用清洁能源 B、减少废气的排量 C、保护深林资源和大力植树造林 D、前三项都可以 5、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 A、长江口热带风暴 B、长江上游深林植被被破坏 C、水库泄洪过快 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 6、“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A制造氧气、净化环境B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C降低噪声、调节气候D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7.在下列说法正确的后面打“对号”、错误的后面打“错号”。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生产者。()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可以使全球变温暖,使植物和其它生物发展更快。() (3)石油、煤炭是古代动植物遗体或残骸变成的。() (4)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人和动物。()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着名诗句。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你认为这两句诗是否符合科学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如东县直夫初中吴浩然 一、教材简析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正常进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前提。为此,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章在第1节安排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它是学生在初一时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此外,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知道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从而理解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通过七年级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家里种的花草树木,农作物都需要经常浇水,基于以上的旧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

原理;知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探究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植物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途径。 2.教学难点 会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五、教法、学法及教学策略 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等要求,本课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力求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整合传统实验和学教具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备课时间:11、23 授课时间:11、2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 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 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 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新鲜树叶[至少12片],视频资料[包含课本插图],电脑,彩电,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新授过程】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强调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将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与永久切片对照观察,放视频资料展示教材中插图23、24。 集体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学生自由回答或者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的一侧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教师提问:蒸腾作用除了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以及向上运输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意义 小组一起讨论。(教师要求各抒已见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予以评价。 视频展示插图25,学生观察,同桌相互描述地球上水循环过程,然后阅读教材116面图下的文字。 小组讨论:(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试题【复习准备】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考点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叶片中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A. 线粒体 B. 细胞核 C.叶绿体 D. 细胞质 答案:C*9 2.在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射下,水草会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里的主要气体是() A.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C. 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 D. 以上三项全是 答案:A 3.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答案:D 4.下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对一定时间内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 素是( ) A.金鱼藻数量 B.试管的体积 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 答案:B 考点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答案:B 6.在完全密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种实验装置是() A. 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B. 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 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D. 植物、动物和光照 答案:C 7.(2010·菏泽市)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二氧化碳浓度)( )

答案:C 8.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这种物质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一氧化碳 答案:B 9.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 B.在探究CO 2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 答案:B 考点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0.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相对平衡称为碳—氧平衡。下列人类活动最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的是( ) A.减少农药使用量 B.发展畜牧养殖业 C.发展淡水养殖D.大力植树造林 答案:A 11.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 答案:A 考点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2.(2010.·深圳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答案:B 13.以下是老王在种植大棚蔬菜时的一些做法,不科学的是() A.移栽幼苗时,去掉了部分枝叶 B.生长发育期,白天适量通入二氧化碳 C.生长发育期,夜晚提高棚内温度 D.开花结果期,取下一些雄花的花蕊触碰雌花的花蕊 答案:C 1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 ②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课)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举例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描述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其特点。 3.知道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理解茎中与运输功能相关的结构及特点。 5.掌握观察叶片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叶片的结构特点。 6.知道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是通过蒸腾作用实现的。 7.理解蒸腾作用对生物本身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8.认同绿色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水循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章节知识的复习总结,训练学生梳理、总结知识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水在植物体内的意义。 2.理解茎中与运输功能相关的结构及特点。 3.掌握观察叶片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叶片的结构特点。 4.理解蒸腾作用对生物本身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茎中与运输功能相关的结构及特点。 2.掌握观察叶片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叶片的结构特点。 3.理解蒸腾作用对生物本身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教学过程 环节一:概括导入,明确目标 师:上两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重点复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首先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课件出示复习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列举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概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描述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 4、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环节二: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教师PPT展示自主复习、小组合作、展示要求和活动规则。 自主复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得碳氧平衡知识点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得燃烧与鼠得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③植物在黑暗得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检验氧气得方法:用点燃得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得光合作用 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得有机物,并释放出氧得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其中,二氧化碳与水就是光合作用得原料;有机物与氧气就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与光就是光合作用得条件,因为叶绿体就是光合作用得场所,而光就是光合作用得动力。人与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得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得“工厂”,它得机器就是叶绿体,动力就是光,原料就是二氧化碳与水,产物就是有机物与氧气,条件就是光与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就是叶绿体得细胞。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 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这包含两个转变:一就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与水这些简单得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就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得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得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得其她生物提供了基本得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得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得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得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水在植物体内作用很大,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有利于光合 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是细 胞的组成成分,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会影响 植物的分布,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不同植物需水量(和无机 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 不同,因此种植时必须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2.水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其次是伸长区。 适于吸水的特点:根毛数量多,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根毛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吸水的途径:外界溶液里的水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根的失水: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失水途径:液泡→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外界溶液。 应用举例:“烧苗”、“腌菜”等等。 3.茎的结构 从外到里是:树皮内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髓。木本植物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不断的分裂, 能使茎逐年长粗。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导管位于植物茎内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 内的韧皮部,向下运输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叶片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栅栏组 织叶肉细胞: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绿色深;海绵组 织叶肉细胞: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绿色浅,叶绿 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有输导和 支持作用。 气孔的结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 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 概念:蒸腾作用指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蒸腾散 失到体外的过程。部位主要在叶片,其次是幼嫩茎和叶柄。在20C 到300C之间,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温度越低,蒸腾作用越弱。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中导管→叶脉→气 孔→大气。 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促进根从土 壤中吸水以及水分从根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降低环境温度;促 进生物圈水循环。 应用举例:选择阴天或傍晚带土坨移栽,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选择题 1.(2017·滨州学业考)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几种情况中,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A.气温37℃,阴天,无风 B.气温37℃,晴天,有风 C.气温20℃,阴天,有风 D.气温20℃,晴天,无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而言,在光照强、环境温度高、湿度小、空气流动大等状况下,蒸腾作用强。上述四种情况下,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B。 2.(2017·德州学业考)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B.叶片由叶肉和叶脉组成 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解析】选C。叶片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叶片由叶肉、表皮和叶脉组成,B 错误;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叶片表皮上有气孔,只有光照最强烈的中午才关闭,其他时间则张开,D错误。 3.(2017·德阳学业考)生物圈的水循环离不开植物的蒸腾作用,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完成 B.炎热的夏天,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运输到茎、叶等部位 D.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这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解析】选D。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完成;蒸腾作用带走大量的热,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运输到茎、叶等部位;蒸腾作用通过散失水分,促进了植物对水的吸收及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对植物生长有利。 4.(2017·泰安新泰模拟)下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速率(mg/h),据图推

湖北省中考生物专题10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湖北省中考生物专题10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7七上·海口期末)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有机物和氧气 C . 叶绿体和光能 D . 二氧化碳和化学能 2. (2分) (2016七上·端州期末) 光照前用各种形状的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 A . 遮盖叶片的下表面 B . 遮盖叶片的上表面 C . 遮盖叶片上下表面的对应部分 D . 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遮盖 3. (2分) (2020·通辽) 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利用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 .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C . 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 D . 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4. (2分) (2020七上·张掖期中) 花叶薄荷的叶片上有白绿相间的花纹(如下图)。用花叶薄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为便于染色,应提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 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进行脱色处理

C . 为使叶片脱色,可将其剪下浸于沸水中加热 D . 使用碘液染色后,图中②处所示部位不变蓝 6. (2分) (2017七下·武清期中) 柱状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7. (2分) (2019七上·蓬江期末) 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所用试剂使用目的 A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碘液染色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清水溶解叶绿素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 D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A . A B . B C . C D . D 8. (2分)(2014·盐城)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实验材料使用目的 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酒精脱掉叶片中的叶绿素 B种子萌发时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检测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 C探究玉米种子胚乳的成分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 D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清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A . A B . B C . C D . D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课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复习课)

————————————————————————————————作者: ————————————————————————————————日期: ?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举例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描述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其特点。 3.知道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理解茎中与运输功能相关的结构及特点。 5.掌握观察叶片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叶片的结构特点。 6.知道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是通过蒸腾作用实现的。 7.理解蒸腾作用对生物本身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8.认同绿色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水循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章节知识的复习总结,训练学生梳理、总结知识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水在植物体内的意义。 2.理解茎中与运输功能相关的结构及特点。 3.掌握观察叶片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叶片的结构特点。 4.理解蒸腾作用对生物本身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茎中与运输功能相关的结构及特点。 2.掌握观察叶片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叶片的结构特点。 3.理解蒸腾作用对生物本身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教学过程 环节一:概括导入,明确目标 师:上两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重点复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首先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课件出示复习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列举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概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描述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 4、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环节二: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教师PPT展示自主复习、小组合作、展示要求和活动规则。 自主复习: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学情分析 1、知识有储备。对于光合作用学生并不陌生,而且还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2、经典实验的引入。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不仅故事吸引人,课件也是相当漂亮。 3、课前资料收集到位。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学生获取资料简单。 教材分析 这一章实际上就是对光合作用的总结,教材从生物圈大环境出发讲述光合作用更加体现了关注环境关注生物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加以引导。教材主要是集中在对于实验现象归纳和总结,在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的层层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一、设计理念 运用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数据,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设计检验实验,设计过程中锻炼学生设计严谨性。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四、教具准备 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

(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简要回顾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开始设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 教师通过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已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两个瓶子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的结论,然后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到刚刚收集的气体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氧气是由什么转化来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课件: 画面1: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逐渐熄灭。单击出现问题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画面2: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个小白鼠,单击小白鼠渐渐死去。单击出现问题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画面3: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不熄灭,植物也能长时间活着。单击出现问题3: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画面4: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小白鼠不死亡,植物也生长良好。单击出现问题4: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完整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家里养的花草树木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在在森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基于以上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分析保护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形成保护森林的情感和意识。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解释气孔开闭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以实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1)教师制作好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并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预习课本《观察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2)教师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3)教师准备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