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功能-文化-实践”法介绍—记我的一次教学改革试验

“功能-文化-实践”法介绍—记我的一次教学改革试验

“功能-文化-实践”法介绍—记我的一次教学改革试验
“功能-文化-实践”法介绍—记我的一次教学改革试验

“功能—文化—实践”法介绍

——记我的一次教学改革试验

(尼泊尔李加方)

《快乐汉语》是一套国外比较通用的中小学汉语教材,它的每一课都围绕一个小主题展开,安排一定量的生词和句子,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这种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的“功能”型教材,抛弃了“结构”——即语言知识的讲解这一成人汉语教材的重量级内容,专注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符合中小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学习特征,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教材编写思路。这也正是《快乐汉语》能够在国外受到欢迎的原因。

然而,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快乐汉语》每一课的内容,除了汉语,还是汉语。意思是说,《快乐汉语》每一课的体例,基本都是生词、句子、练习和汉字,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内容了。《快乐汉语》是一套汉语学习教材,这样的体例也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套供国外中小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它未充分考虑到国外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尚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国外开设汉语课的中小学校,汉语课时一般为每周两节。对于其中的绝大部分学习者来说,汉语学习没有考试、升学等压力,主要以兴趣为主。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学生普遍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在这样的课时、环境、年纪掌握太多汉语,几乎是不可能的。《快乐汉语》每一课都以生词、句子、练习和汉字为主,教材这样安排,教师也就这样教。因此,操练生词和句子,成

了每位教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每周就两节课,每节课都操练汉语,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国外中小学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灾难。久而久之,学生觉得汉语索然无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觉得课越来越难上,无能为力了。双方勉强合作下去,效果自然不好。

因此,针对国外中小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快乐汉语》虽说抛弃了“结构”这一成人汉语教材的重量级内容,专注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但这还远远不够。在笔者看来,真正适合国外中小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应该是“功能—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汉语教材,“功能”,即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文化”,即向学生介绍与汉语及中国的有关文化知识,“实践”,即游戏等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

“功能—文化—实践”具体该如何结合,它的教学效果如何,笔者做了一次教学实验。

《快乐汉语》第一单元《我和你》,分为三课,第一课《你好》,包括“你,好,吗,我,很”五个生词和“你好,你好吗,我很好”三个句子,第二课《你叫什么》,包括“叫,什么,是,哪,国,人,中国,英国,美国”九个生词和“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你是哪国人,我是中国人”四个句子,第三课《你家在哪儿》,包括“家,在,哪儿,北京,上海,香港,他”七个生词和“你家在哪儿,我家在北京“三个句子。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教师会照着教材内容一课一课往后教,每课一般两课时,加上复习,用八节课左右的时间把这一单元教完。

在笔者的教学计划中,这一单元同样用八个课时上完,但教学思路不一样。笔者的基本思路是,这一单元所有的教学内容,即三课共二十一个生词和九个句子,统一起来串讲,第一课时学习所有生词,第二课时学习所有句子,第三课时练习对话,第四第五课时安排“文化”教学——即与本单元有关的中国文化常识介绍,第六第七课时安排“实践”环节——即设计一些有关的游戏等实践活动,最后一个课时总复习。

笔者选取学校四年级为实验对象,按这一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第一节课的生词教学和第二节课的句子教学,量有些大,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但经过第三节课的对话练习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第四节课停止了语言操练的教学形式,变成了小讲座,简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姓氏文化。第五节课同样是小讲座的形式,主要向学生介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打招呼的。当然,第四第五节课虽然停止了语言操练,但在讲座中自然而然地把本单元教学内容穿插进去,起到了复习作用。第六节和第七节课的实践环节安排的是情景表演,学生两人为一组,将本单元九个句子串成对话,排练后两两上台表演。最后一节课为复习和总结课,然后结束教学。

事实上,在四年级的汉语教学中,除了第一单元外,第二单元和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单元,笔者采用的都是“功能—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采用“功能—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汉语课堂变得有趣了,讲座和情景表演这样的

课堂形式,比之语言操练生动有趣很多。其次是教学内容增加了,在教学中安排文化这一教学环节,丰富了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相对于“你叫什么”这样的句子,与之有关的中国姓氏文化或许能让学生记得更久更牢固。再次是教学效果变好了,在教学中安排讲座和情景表演这样的课堂形式,并不是完全抛弃语言学习,而是将语言复习穿插在其中,寓教于乐,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最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有趣了,学生也喜欢上汉语课,热情高涨。

笔者的这次教学改革实验,并不像专家学者进行的试验那样规范严谨,得出的结论,也没有数据等支持,不能算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实验。但从笔者的实验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即对于国外中小学生而言,“功能—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教材编写思路和教学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打破现行教材以课为主的模式,将每单元教学内容分为语言,文化,实践三个环节,“功能—文化—实践”相结合,或许正是编写新一代国外中小学通用汉语教材的成功之路。

联系方式:

00977-9803713583

lijiafangsc@https://www.sodocs.net/doc/004436869.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