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

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

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
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

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

1

小李按:

本文标题“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是借用--世界著名营养学家、全球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土的活,起着画龙点睛之作用。

为何拟写此文,也是为响应陈云同志夫人、中国食品学会顾问、健康学会理事长、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的号召:“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人体补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像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补硒工作,当务之急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各种舆论媒体应当向居民普及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使居民提高如何防止缺硒的认识;

二是着手开发与生产高硒产品,大规模推广富硒产品。”而作。

网上有关“硒”的资料丰富,本人把它们整理成此文,以方便网友更系统地了解硒和利用硒。让硒为我们的健康进行全面呵护。

本文可能会长些,为了把硒能防病治病的理由说得透彻些,只好让网友耐心地看下去,也可选看您感兴趣的章节。

有人曾这样颇为感慨地说:“我们对硒了解得越多,就越体会到它对健康有多么重要”,硒与健康同行就意味着人与长寿同在。

看完此文,您就会相信硒是我们生命的保护神!硒是人体必须的生命元素,人体对硒的需求是一种终身需求。您会爱它终生,用它终生!

为了让网友们能获得廉价的硒产品(这是能否坚持使用硒的关键),我收集不少制作高效的硒产品(有机硒及纳米硒产品)的方法,过些时日将另作专题给予公开,以方便网友自行制作,为身边的亲朋戚友长期使用安全、高效的硒产品提供方便。

我和网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大家都能健康活过一百岁!

2

一、人体、元素和硒

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目前已知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92种,在人体内已发现81种。元素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物质,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份。

人们通常根据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将其划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人类机体内常量元素共11种:氧、碳、氢、氮、钙、硫、磷、钠、钾、氯和镁,占人体总质量的99.95%,是人体的造体元素。

其余70余种元素仅占人体总质量的0.05%,被称做微量元素。目前被世界公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14种:铁、铜、锌、钴、锰、铬、钼、镍、钒、锡、硅、硒、碘、氟。

硒是人和动物活动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二、硒的贡献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的一种。我们将所有元素由高到低进行座次排列,硒几乎是倒数第几名。然而,这个貌不惊人,默默无闻,地位低微,总量只有20毫克左右的硒,却是个大忙人。人体的诸多代谢活动、免疫防御,解毒功能,都缺不了它。它不到场,活动就无法进行,事情更无法解决。由此看来,在生理情况下,硒扮演一个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角色。

人们给了硒很多美称:硒是微量元素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硒是生命的面包、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防肝坏死保护因子等等,甚至有人把90年代称为“硒年代”,二十一世纪称为“硒的世纪”。

在过去的十年里,发表的关于硒营养研究的科学论文超过了10万篇,几乎所有的新发现、新进展都表明,硒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有关权威资料显示:硒在抗氧化能力方面比维生素E强大500倍,可见它对人体的重要。

硒的发现,是人类健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革命,它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具权威的微量元素专家奥德菲尔德博士这样评价硒:“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慑力却很大很大……一旦被人们认识、利用,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

世界著名营养学家、全球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土说:

“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

“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有了硒,人生百岁不是梦。”

陈云同志夫人、中国食品学会顾问、健康学会理事长、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说:

“硒具有抗癌、防衰老和保护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缺硒就好象身体失去一道坚强的防线。”

三、了解硒

硒是人体内无法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入的一种微量元素,今年正好是硒被发现191周年。

1818年瑞典化学家贝尔采利乌斯(Berzelius)在焙烧黄铁矿制硫酸时,发现在铅室的壁上和底部附着有红色的残泥。将残泥加热,即发现一股似腐烂萝卜的臭味,性质与碲相似,经过研究确认其中有一种新的元素,参照碲(原意为地球)的命名,他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Selene)”一词取名为Selenium。按照希腊神话里的说法,月亮女神赛琳娜(Selene)身材修长、匀称,相貌美丽,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她与阿波罗一样喜欢森林、草原和海洋,是生命的保护神。Selenium的中文翻译就是“硒”,即月亮的意思。

硒的化学符号是Se,它的原子序数是34,是一种非金属。

单质硒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无定形硒、晶体硒和金属硒。

无定形硒粉末的颜色是从深红色到黑色,在50-60℃温度下软化,70℃时具有弹性。

深红色的晶体硒熔点为144℃。红色晶体不很稳定,加热时可转变为稳定的灰色晶体。天然存在的硒同位素有:80Se(49.8%)、78Se(23.5%)、76 Se(9.0%)、82 Se(9.2%)、77 Se(7.6%)、74 Se(0.87%)。

天然存在的硒同位素中没有放射性同位素,通过核反应或中子活化方法制得的75 Se是一种很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它便于γ计数,半衰期较长(120天),所以广泛用于生物示踪实验乃至疾病诊断。在硒的生命科学研究中,75Se几乎是不可缺少的。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稀少和分散,其丰度按重量估计约为地壳的7×10-5,占化学元素的第70位。在地壳上,油页岩、煤、石油中常含有硒,在海水、土壤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天然硒很少,且常与天然硫在一起。硒主要以重金属的硒化物存在。除少数国家或地区以硒化矿为硒资源外,多数硒化矿都因矿石产量稀少而没有工业价值,因此硒的主要来源是从重金属硫化矿冶炼铜、锌、镍、银等金属时作为副产品而得到。从硫的沉积物及铀的提纯过程中也可以得到硒。

中国湖北省鄂西地区是全国也是世界上的高硒地区,硒的储量大,分布广,硒广泛地分布于植物、土壤、岩石及石煤中。

3

四、硒的生化

1、吸收

有机和无机形式的硒都可以很有效率的被吸收,只是发生在不同的肠道部位。

十二指肠是硒主要的吸收位置;

空肠和回肠则有少量的吸收;

胃则没有吸收硒之能力。

经尿排出的硒占硒排出量的50%-60%,在摄入高膳食硒时,尿硒排出量会增加,反之减少,肾脏起着调节作用。

甲硒胺酸的吸收效率比亚硒酸盐(selenite)来的好。含有硒的胺基酸吸收是利用胺基酸运送系统,吸收率可达到80%。甲硒胺酸的吸收率比硒胺酸好。在某些研究中亚硒酸盐的吸收率可达到85%以上。硒酸盐(selenate)的吸收又比亚硒酸盐好。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都会增加硒的吸收,当在小肠腔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浓度低时也会增加吸收。重金属(例:水银)和植酸被认为会抑制硒的吸收。

2、贮存

研究表明,硒在人体内总量仅为14~21mg,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和器官,人体内的硒也不是均匀分布的,在肝、胰、肾、心、脾、眼睛、指甲及男性体内的硒多集中在睪丸、及附睾前列腺输精管中,会随精液一起排出体外。胰腺、垂体及毛发的浓度也较高,肺、肌肉、骨骼和血液相对较低,其中心肌硒浓度高于骨髓肌,脂肪组织浓度最低。硒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和组织中。

人体与动物有二个硒储存库,

一为身体蛋白质的甲硒胺酸(SeMet),它的储存量视饮食中SeMet量而定,其提供硒的量,取决于甲硫胺酸的转换率;

二为肝脏酵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硒。

3、运输

小肠吸收之硒会和运输蛋白结合经血液携带至肝和其他组织。肾脏、肝脏、心脏、胰脏和肌肉都是硒含量较高的组织,肺脏、脑部、骨骼和红血球也含有硒。在人体血液中,硒和α球蛋白及β球蛋白的硫氢基结合,例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硒蛋白质P是一种含有硒胺酸的血浆蛋白,也是一种运输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在血浆中大约有50%以上的硒是和含硒蛋白质P结合。含硒蛋白质P的结构最多可以带有十个硒胺酸残基,当硒量下降时也会使残基合成量下降。

4、代谢

含硒胺基酸和无机态硒都会在组织中进行代谢。从饮食而来的甲硒胺酸其利用情形和甲硫胺酸相似,可储存在胺基酸代谢池中,用于合成蛋白质,也可代谢成硒胺酸和硒胱胺酸。

硒胺酸可以从饮食中直接得到,或是经由甲硒胺酸代谢而来。硒胺酸经由selenocysteine β-lyase作用之后产生游离态硒。游离态硒可以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得到氢,然后生成硒化物(selenide)。硒化物有两个代谢途径,其一是经过甲基化作用后藉由尿液排出体外,或是形成硒代磷酸盐,这是体内重要含硒酵素的前驱物,例如甲状腺素脱碘酶(IDI 或DI)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从食物中得来的硒酸盐在体内可转换成亚硒酸盐,更进一步代谢成selenodiglutathione 及硒离子,后者成为硒蛋白或酵素的原料。

4

5、功能

硒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各种硒蛋白的组成分,进而影响其酵素活性或功能。

动物体内的硒以含硒酶和含硒蛋白两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

(l)含硒酶

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这是研究最多的含硒酵素,因为最早发现硒的生化功能就是作为酵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辅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有五种亚型,通常标记为GPX1, 2, 3, 4, 5,每一种的亚型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但是催化相同的反应。主要的功能是消除组织中的过氧化氢(H2O2)和其他有机态过氧化物。还原过氧化物时,同时利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提供还原力。

Se是以半胱氨酸硒的形式,位于GPxl的活性中心上。GPxl是动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以还原性GSH为底物,催化还原不同种类的氢过氧化物,从而清除组织中有害的氢过氧化物,保护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结构免受过氧化物损伤,其作用在于转化过氧化物为相关的醇类(或水)并能清除自由基。

②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含硒酶GPx4是一种膜结合酶,具有界面性,能作用于膜和水相之间的界面,对磷脂红过氧化物的活性较高,对于保护生物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它还能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损伤,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③甲状腺素脱碘酶(IDI或DI)

脱碘酶是含硒蛋白质,分为Ⅰ、Ⅱ、Ⅲ型3种,

脱碘酶分为Ⅰ、Ⅱ、Ⅲ型3种。第一型存在肝脏、肾脏和肌肉,第二型及第三型存在皮肤、脑下垂体、脂肪细胞和脑。主要功能是催化甲状腺素和相关代谢物脱去碘原子酵素的活性区是硒胺酸。Se是组织中Ⅰ型、Ⅲ型脱碘酶的组成成分,其存在形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相同,半胱氨酸硒位于活性中心上。Ⅰ型脱碘酶活性与Se水平呈正相关中型脱碘酶虽不是硒酶,但其活性也受硒营养水平的调控。

三种脱碘酶的主要作用

是维持机体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动态平衡。

a.将T4型甲状腺素脱碘转换成T3型甲状腺素,后者是体内活性最高的甲状腺素,可调节代谢、生长及发育;

b.是使甲状腺激素降解为活性低或无活性的形式。缺碘时引起脱碘酶活性下降,导致T4向T3转化受阻,引起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

④其他含硒酶另外,还从细菌培养物中发现了6种含硒酶:甘氨酸还原酶、甲酸脱氢酶、尼可酸羟化酶、黄瞟吟脱氨酶和硫解酶等。

(2)含硒蛋白

目前已从动物的器官和组织中检测出13种含硒蛋白,研究较为深入的是:

①硒蛋白质P

硒蛋白P,它具有转运硒的功能。硒蛋白P含有多个疏基和硒原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参与血红素的代谢,可作为自由基的清除剂,保护肝脏功能,避免肝坏死和脂质过氧化。当体内的硒含量不足时,硒蛋白质P会优先获得硒。

②硒蛋白质W

含有硒胺酸,主要存在心肌、骨骼肌和其它组织的细胞质中,可能扮演抗氧化剂的功能。

6、毒性

硒过量产生人体硒中毒,可能发生在工人以及摄取过多硒的族群。发生在高硒地区,因为那里的食物含硒量普遍较高,长时期摄入较大量的硒,造成摄入过量。只要采用稀释食物的方法,就能改变中毒的状况。

目前订定硒的上限摄取量为400μg/天;硒的副作用发生最低量(LOAEL)为910μg/天。硒摄入过量,极易导致毛发异样、指甲脱落、脚趾甲异样等副作用,不过并无饮食硒中毒的案例。

中毒的症状包含:

反胃呕吐、疲劳、腹泻、头发脱落与指甲增厚、易碎,异常刺痛感等,皮肤分泌物中有蒜味,继而损及内脏,出现四肢无力甚至麻木,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以及头昏眼花等神经性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则导致死亡。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所摄取的硒含量成正比的关系。

5

五、人类对硒的认识过程

1818年瑞典化学家Berzlius(柏采利乌斯)发现硒(Se),并命名为Selene,希腊语,月亮的意思。

1915年Walker和Klein建议将硒用于癌症的化学治疗。

1949年Clayton和Baumann首次报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硒能防止二甲基氨基苯对大鼠的致结肠癌作用,为硒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1950年德国科学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坏死病因时发现,除了含硫氨基酸(因素1)和维生素E(因素2)有保护肝脏的效果外,还有一种未被人们认识的“因素3”也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而且其保护效果比因素1和因素2更显着。1951年,施瓦茨开始提纯“因素3”,并终于在1957年5月17日发现“因素3”是硒。从而证明了硒是防止营养性肝坏死的一种保护因子。证实硒对肝脏有更强的保护作用,硒具有动物营养作用,是人类认识硒的第一个里程碑。

1957年Mills和Randall首次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第一个被公认的含硒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直到1971年Rotruck的研究证明了硒是GSH―Px的组成物质和维持酶活性的重要组成。GSH―Px中的硒占人体总硒量的三分之一。1973年德国Forsfrom和A.L.Tappel鉴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氨酸。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用硒控制了危害中国人几十年的克山病。30年代,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发病者起初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全身水肿、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表现。由于在克山县发现,所以把此病命名为克山病。直到60年代,中国克山病防治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发现病区的水土和粮食中硒的含量明显偏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和发硒水平亦明显偏低。通过对病人补硒,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以控制。

1969年~1971年,Shamberger等经过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验、研究后指出,低硒地区及血硒低的人群中癌发病率高,消化道及乳腺癌尤为显着。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硒是人和动物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μg的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这是人类认识硒的第二个里程碑。

人类认识硒的第三个里程碑,是中国对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硒可治疗和预防克山病,确证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应该像每天必须摄取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也必须每天摄取适量的硒。

1974年,美国卫生管理局明文规定,为保证人能获得足够的硒,在可食用动物的饲料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硒。1989年,美国官方又两次扩大和提高了硒的添加范围和剂量。

20世纪90年代,各国科学家发表的关于硒营养研究的科学论文超过了10万篇,有人把90年代称为“硒的年代”。

1980年证实克山病大骨节病与地方性缺硒有关。中国科学家接连对中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中国是个缺硒的国家。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0.1mg/kg的县只有1/3,即我国2/3地区属缺硒地区。其中含量≤0.02mg/kg的占29%,为严重缺硒地区。

1982—1991年,中美两国科学工作者在我国河南省林县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和安慰剂作对照的人群干预试验,其中受试者为29584名成年人,结果为:每天服用200μg硒可显着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其中对胃癌患者最为明显。

1983—1996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长达13年大规模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充200μg硒,癌症死亡率下降了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了37%。其中前列腺癌发病率下降63%,结肠癌发病率下降58%,肺癌发病率下降46%。进一步观察还发现,所有的实验都同时提示,硒的基本作用是在于预防或阻断疾病。此项开拓性的研究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研究,强烈地引起国际社会对硒的关注、研究和应用。

美国著名医学专栏作家Passwater用这样一段话概括了Clark教授的实验结果:“一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补充硒可以使癌症的死亡率降低一半,这是一项符合严格科学标准的人类临床试验,而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动物试验或是流行病学研究。由于食物中硒的含量变化很大,所以摄入保护剂量的硒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服用已知剂量的补硒剂,在临床研究中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此试验在7家研究中心中,有6家在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硒用于癌症预防感兴趣的今天,作为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流行病研究组主任。Larry C.Clark教授及其同事开展的癌症的营养性预防试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亚利桑那癌症中心癌症预防室主任David Alberts博士评价说:“毫无疑问,Clark教授对于将硒作为癌症预防剂所做的贡献,会对这一领域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产生影响。”

6

1984~1990年在我国江苏省肝癌高发区进行了六年补硒干预试验,结果肝癌发病率显着下降。

自从70年代以来,我国在“硒与克山病发病关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从而进入了微量元素研究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因此曾于1984年5月和1996年8月,先后在北京召开第三届、第六届硒国际研讨会,并荣获“施瓦茨”奖章和证书。“中国在硒方面的研究处全世界最高水平”。

1985年~1991年,中美两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食管、贲门癌最高发、其居民又存在营养素不足的河南省林县,进行了两项随机、双盲和以安慰剂作对照的人群干预试验。结果发现:补充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硒酵母可使总死亡率下降9%,总癌死亡率下降13%,其中尤以胃癌(死亡率降低20%)最为明显。

1990年5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健康研究院首次发现,硒具有与胰岛素相似的作用,可调节体内糖尿病的症状。

1994年Taylor提出的病毒硒蛋白假说,该假说关键内容为:当硒缺乏时,体内病毒复制启动,病毒开始大量复制。反之则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1995年Beck等发现非致病的良性柯萨奇病毒在低硒小鼠体内发生基因突变成致病病毒,而在适硒小鼠体内无此变化。这是宿主硒营养状态对病原体遗传影响的第一次报告。

1996年,继Clark的有关硒的开拓性试验之后,各国开始并正在进行两项大规模的人群试验,以验证硒可降低癌症这一理论。其中之一是PRECISE试验,目的是验证Clark 1312人试验的结果能否被重复,并对一般人群通过补充硒可以降低总的癌症发病率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它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的癌症预防试验,总共有52500名受试者,分别来自美国、英国、丹麦、瑞典以及芬兰等5国。此试验也被称之为“硒将改变世界”的试验。另外一项是SELECT试验,超过32000人将参加本次试验,主要是验证硒和维生素E是否能够防止人前列腺癌的高发。

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第六届硒国际研讨会,于树玉教授及其课题组以他们的“硒预防肝癌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被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协会评为1996年度“世界克劳斯施瓦兹”金奖。

我国的医学专家于树玉等人历经16年在江苏启东县13万居民的肝癌高发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体内硒水平越高则肝病、肝癌的发病率越低。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并进行补硒预防肝癌实验证实,补硒可使肝炎发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庭史者发病率下降50%

1999年Gladyshev等测出艾滋病毒感染的T细胞中硒蛋白含量减少,证明硒与艾滋病毒有关。

2000年9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报道“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硒蛋氨酸能够激活抑癌基因P53。P53基因可以通过促使异常细胞凋亡或者阻碍癌细胞的复制而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2003年5月美国乔治亚大学Taylor博士在因特网上公布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在SARS冠状病毒体内有硒结合蛋白质的存在,并推测这种硒蛋白可能与这种病毒的致病能力有关。

近二十年来,科学家们开展了硒对动物体影响的研究,逐渐认识到了微量硒对生命过程的重要性。在国外,科学家们在硒的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从最近的报道得知,体内有28种硒蛋白,已经克隆并测定哺乳动物9种硒蛋白的DNA序列,其它硒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2003年6月4日《人民政协报》报道:国际硒领域知名专家陈君石撰文说“硒是惟一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他认为:“缺硒可以导致病毒突变,而增强病毒致病力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2004 年美国用超大剂量硒与依力替康联用,取得惊人效果。依力替康是最新的治疗肠癌化疗药物,它对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为20%~30%,对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为0%~10%。当与超大剂量硒联用后,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到100%,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癌治愈率达到40%~80%。

7

六、硒将改变世界

多少年来,医学创造的奇迹一直改变着这个世界。小小的一滴牛痘疫苗让人类免除了天花的流行;抗生素的使用,拯救了全世界无数个生灵;维生素、激素的发现,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新技术、新药物使许多不可治愈的疾病被攻克,预防医学让人类摆脱了疾病的缠绕,人的寿命在不断增长,这一切无不归功于医学的贡献。没有人不承认,医学上任何一个新发现,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在人类历史上,也曾有“一杯牛奶拯救一个民族”的奇迹,那就是在日本,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从幼儿时代起每个人都要补充足够量的牛奶。几十年后,日本整个民族的身高与身体素质都有了惊人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是寿命的延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做为营养剂的硒,会超越这一奇迹吗?“硒将改变世界”,科学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印证了这句话。假使Clark教授防癌的试验结果在全球推广,就意味着通过补硒可以使全世界37%的人免受癌症的威胁;而在已患癌症的人群中,有一半人可以摆脱死亡的命运。有专家指出:一切慢性疑难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慢支、哮喘、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等都必须补硒。在远离战争、饥饿、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生命的今天,还有什么比战胜疾病、延长寿命对人类更加宝贵的东西吗?如果硒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说,硒能改变世界!

由于我们缺少对硒的认识,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国外著名学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人类来说,在过去的时间里,最大的悲哀不是缺硒本身,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硒对人类健康的重要。难道我们还要把这个遗憾带入下一个世纪吗?

8

七、硒对人体的全面保护作用

1、硒是强抗氧化剂:

人体内,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肿瘤、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病、化学中毒、辐射损伤、心血管疾病以及衰老等生理过程都有密切的关系。

氧自由基在生理条件下对机体无害,在病理条件下,活性氧产生过多会引起一系列机体损害。目前认为,自由基主要是活性氧在促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促癌物都能直接或间接方式产生活性氧,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起促癌效应。而抗氧化剂在整体或体外实验中都有抑制某些促癌剂的作用,从而起抗癌效应。硒元素也是一种理想的抗氧化剂。

在人体有三种主要的抗自由基的酶,也称抗氧化剂,它们分别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一种含硒的酶。酶是什么?它是身体里一种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极强,每一个酶分子中存在着少数活性中心,它们决定着酶的活性。酶分子中的活性中心,相当于军事指挥中心。

机体正常时,自由基链式反应一般不易实现。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做为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清除脂质化氧化物,打断自由基引发的恶性循环,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但在缺硒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各种疾病就会产生。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不仅能消除脂质过氧化物,打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还能消除另一种自由基--过氧化氢。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分解性质活泼的氧自由基,但分解后的产物--过氧化氢,仍然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还需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将它进一步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水和氧,此外,这种含硒酶还能消除羟自由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可以称得上是消除自由基的多面手。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还在于,它的抗氧化活性非常大,在人的体内地,80%以上的硒是以硒半胱氨酸的形式在体内代谢的。它对人体多脏器都有重要的保护功能。硒属于非酶系统中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抗氧化剂,被认为是体内的平衡中心,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辅因子,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有促进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没有硒,就没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硒含量不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就下降,自由基就有可能无法无天,依赖硒保护的肝脏于是首当其冲,使自由基受到重创。因此我们就明白补硒道理,硒具有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硒的抗氧化力是维生素E的50-500倍,硒还与其它微量元素、维生素具有协同作用。

硒与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硒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E的吸收,有助于维生素E在血浆中潴留,节省维生素E的用量,维生素E则可通过维持体内硒的活性型,抑制硒的排出,并且预防脂膜的自身氧化,抑制过氧化氢的生成并减少硒的用量;硒还能促进DNA与RNA 的合成,促进泛醌(辅酶Q)在体内的生物合成,控制透过细胞膜的部分离子异常流出。减轻和阻断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一级引发作用,以及通过还原过氧化物以减轻或阻止二级引发作用,避免组织细胞损伤。

硒与锌、铜及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协同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自由基。自由基被称为“百病之源”,硒是自由基的清除剂,能将自由基迅速灭活。研究表明,硒与这些元素或维生素联合作用,清除自由基的效力要高出几百至几千倍。

总之,硒是一种多功能的生命营养素。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强力抑制过氧化脂质的

产生、增强免疫功能、保护生物细胞膜、明显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皮肤老化、降低致癌物质的诱癌性、消除体内突变的癌细胞、阻止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等功效。

9

2、硒是抗病毒靶向剂

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家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硒是唯一具有靶向性的可杀灭人体病毒的微量元素。

硒能防止镰刀菌毒素(T—2)对心肌细胞、肝细胞和软骨细胞的损害;

硒可抗病毒,对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白细胞DNA非程序合成有阻断作用,并可阻止乙型肝炎发展成肝癌;

3、硒是修复保脏剂:

硒在整个细胞质中对机体代谢活动中产生的过氧化物发挥消解和还原作用,保护细胞结构免受过氧化物损害,一个人细胞完整无损,脏器功能才能正常:保护了细胞,就保护了人体心、肝、肾、肺、眼等重要脏器。

4、硒是维生素协同剂:

硒可调节维生素A、C、E、K的吸收与消耗,并与维生素E协同保护细胞膜,参与CoA、泛醌(CoQ)和泛葵利酮(Q10)的合成,在机体代谢、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5、硒是携氧增强剂:

补足硒,保护血液中红细胞,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会被氧化,其携氧能力增强,就能把充足的氧带给机体的每一个细胞,使每一个细胞都能行使正常功能。

6、硒是“广谱”免疫调节剂:

使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增强”其免疫力非但没有好处,而且可能有害。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过敏反应,即免疫反应超常的表现。因此,免疫力不是越强越好。”

陈君石教授说:“对健康人用药物来增强免疫力是完全不可取的,但是,通过营养素的适当补充来调节免疫功能,一般是不会发生不良副作用的。因为,营养素的作用比较温和,不大可能引起超常免疫反应,而且“免疫调节”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使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在免疫功能正常时并不会“增强”免疫功能。有不少营养素都有免疫调节功能,如:维生素C、维生素A、锌、铁和硒。其中维生素C和硒还有抗氧化功能。”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重要功能除了免疫调节,还有抗氧化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硒具有明确的免疫调节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癌症患者,特别是在放疗和化疗后,往往表现出免疫功能下降(如:白血球减少);适当补充硒化合物可使其免疫功能下降有所改善,甚至恢复正常。专家们把硒称为“广谱”免疫调节剂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国所批准的以硒为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都有免疫调节功能,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硒确有这方面的功能。”

硒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对进入体内的病毒、异物及体内病变的识别能力;

研究表明:硒在人体淋巴结、肝脏及脾脏等组织的含量最高,而这些组织也是免疫细胞的集中地。专家发现硒几乎存在于人体所有免疫细胞中,它有保护胸腺、维持淋巴细胞活性和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人们服用硒能刺激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1)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溶解作用和杀伤感染的微生物是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的重要功能。

许多研究证实,硒可以影响吞噬细胞的杀菌能力。Bendnarek等人进行两周动物实验,每天以5.75mg的硒量给小牛肌肉注射,结果血中的白细胞计数明显上升,硝基蓝四氮唑阳

性细胞及吞噬细胞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硒提高吞噬细胞能力提高了2-3倍。有充足的硒的情况下,才会有强大的杀菌能力。

(2)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是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及k细胞。T细胞亚群又可分为辅助性T(TH)细胞(此类细胞是识别抗原以及产生抗体)、抑制性T(Ts)细胞(主要是对B细胞、巨噬细胞及其它T细胞的活性起负向调节作用)及细胞毒性(Tc)细胞(对感染的靶细胞及肿瘤细胞起溶解和杀伤作用)。

补充适量的硒可使人和动物Tc和NK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Roy等人以2.0mg/kg硒量给衰老的大鼠补充8周,结果Tc细胞的杀肿瘤细胞活性提高到未补硒的青年大鼠的水平。

有充足硒的情况下,可提高β细胞的抗体合成和T细胞的增殖。可明显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硒能增强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而IL-2可明显增强N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3)体液免疫

抗原刺激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接受刺激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由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抗体的产生是体液免疫的关键。硒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刺激免疫球蛋白的形成。

硒对体液免疫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它可以提高机体合成IgG、IgM等抗体的能力。缺硒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球蛋白和抗体产生受抑制;补硒则可提高机体抗体滴度,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硒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从根本上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是有机硒能健身祛病的重要原因。

10

7、硒是心血管保护剂:

硒的缺乏是招致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患的罪魁祸首之一。足量的硒可有效地保护心脏健康,保护动脉血管壁上细胞膜完整性、稳定性和正常通透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

硒和维生素E复合剂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对缺血缺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硒可改善和提高急性心梗病人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心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损伤,缩小梗死范围,故补硒可预防和治疗急性心梗。

8、硒是保肝护肝剂:

缺硒会使细胞膜Na+-K+-A TP酶和5’-核苷酸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及其含量减少,这被认为是引起肝坏死的组织化学因素。补硒及给予维生素E对防治肝坏死有一定作用,这可能与抑制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有关。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硒浓度量显着比正常人低。补硒可以减轻肝炎症状、阻断肝纤维化并预防肝癌。

9、硒是血糖调控剂:

缺硒是患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硒平均值明显低于健康人,服含硒中药可改善其症状。动物实验表明,硒可增强大鼠血中GSH-Px活性,降低血中LPO 水平,减轻链脲佐菌素的致糖尿病作用。硒还能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量,表明硒对外源性葡萄糖所致的血糖升高有拮抗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硒具有降低血糖和调控胰岛素代谢过程等拟胰岛素作用。

10、硒是保视防障剂:

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中,以眼睛的硒含量为最高,硒是维持视力的重要微量元素,补硒可以保护眼睛器官的健全功能和视力。

实验表明,白内障晶体中SOD活性升高,可能是晶体内的超氧负离子浓度升高,刺激晶体所产生的一种保护作用。虹膜和晶状体含硒量丰富,而晶体内巯基含量、LPO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表明,缺硒能使晶体产生自由基,从而导致白内障。

硒酶和硒化物则可以拮抗缺硒所致的晶体内生化变化,消除自由基,改善晶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因此,补硒有保护视神经、预防白内障、增强视力的作用。

11、硒是天然解毒剂:

人体患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常见污染环境有害元素有铅、汞、镉、砷、铊等。它他们所引起的多种中毒症状都能被硒不同程度的消解。硒作为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在人体内可以与带正电荷的害金属离子结合并直接排出体外,或从胆汁分泌排除体外,消解了金属离子的毒性,起到解毒和排毒的作用,因此硒获得了“天然解毒剂”的美誉。

12、硒是肿瘤拮阻剂:

正常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异常增殖的细胞,但这些细胞会被正常的免疫功能及时地发现并清除。硒存在于人体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中,并发挥着维持免疫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科学家们发现,如果人体缺硒,正常免疫功能会降低,这样一来,细胞分裂生长中偶然产生的一小撮“坏份子”就会像孙悟空解脱了紧箍咒一样,无法无天起来,最终发展成为癌细胞。健康人额外补硒,能预防癌症发生,癌症患者补硒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癌治疗疗效,减少复发转移机会。

硒能通过抑制细胞增生、蛋白质合成及DNA复制而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能阻断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促使肿瘤细胞萎缩、凋亡。

大量调查表明,人体血硒浓度与癌症死亡率呈负相关。研究还发现,血硒水平还与肿瘤病人生存时间、多发肿瘤率、分化程度、复发率和扩散范围有关。

在当今癌症等许多疾病无特效药的时候,通过摄取足够的硒来预防多种癌症,特别是食管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13、硒是耐药修饰剂

(1)长期的放化疗,肿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性。

当肿瘤细胞受到放化疗攻击时,一部分肿瘤细胞死亡,一部分逃脱了死亡,并在细胞内建立了抵御放化疗的强大工事,使再次放化疗的效果明显下降。

研究显示,实体瘤化疗时药物总是借血流最先到达肿瘤外层,较少或根本不渗透到肿瘤内部。因此,总是外层的氧合增殖细胞首先被杀灭,内层乏氧细胞由于药物不能以有效浓度到达,以及其对药物的固有耐药性,使乏氧细胞不受杀伤作用。至于放射治疗,乏氧细胞具有明显的抗放射性,缺氧可保护肿瘤细胞免遭照射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实验表明乏氧细胞仅是氧合细胞放射敏感性的1/3。还有资料证实,大剂量照射动物肿瘤,杀灭大量氧合细胞以后残存乏氧细胞有的仍可发育正常成为肿瘤发生而导致治疗失败。

而在化疗的同时补硒,硒元素可以促进修复肿瘤未成熟血管基底膜,改善肿瘤微循环,减少肿瘤乏氧细胞,再结合化疗等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治愈恶性肿瘤的几率。特别是在消灭残余病灶,防止复发等方面,硒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2)抑制、改善放化疗的副作用:

因为放化疗产生很大副作用,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都普遍地下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淋巴水肿、睡眠差、脱发等现象,很多病人坚持不住。如顺铂化疗会产生肾毒性,听力下降,白细胞下降。

服用硒可抑制这些副作用,增加它的疗效。研究显示,在放化疗前7天服用大剂量硒(600-800μg/日),可有效防止白细胞和红细胞下降,增强食欲,防止呕吐腹泻和浮肿等现象,改善睡眠,减少脱发,明显减轻病人放化疗期间的痛苦。

14、硒是抗老防衰剂:

研究发现,长寿老人的发硒与血硒比一般人高出3倍左右,这提示硒元素有显着的抗老防衰功效。

GSH-Px的活性减弱,体内自由基则会不断蓄积,成为自然老化过程的致老因子。体内自由基过多会导致脂质过氧化作用的链式反应,形成过氧化脂质(LPO),LPO含量的升高导致GSH-Px/LPO比值的降低,机体组织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弱,使得细胞膜、线粒体膜和微粒体膜等生物膜流动性和弹性降低,损伤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膜脂成分,从而引起细胞衰老。

硒可以增强GSH-Px的活性,使生成的H2O2被催化还原为水和O2而被清除;同时,可以还原脂质过氧化物,防止LPO、MDA的生成,增强Na+-K+-ATP酶活性和生物膜的流动性,保护DNA、RNA和生物膜。因而适当地给人和动物补硒,能防止组织细胞功能的退化、延缓衰老和预防老年性疾病。

15、硒是生育增强剂:

硒能增强生育能力及生殖功能。一个科学而有趣的发现;性生活过频的男子,其发硒和血硒含量偏低,是因为男子摄入硒与组成精液中成分的硒代氨基酸随射精而排出体外。当食物供硒不足时,最易出现硒缺乏症而导致的各种疾病。所以成年男子每日勿忘补硒。

16、硒是艾滋病的抑制剂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中可能存在编码硒蛋白的UGA密码子,由其编码的含硒蛋白可能对HIV的表达起抑制作用。

在体外,硒对HIV-1的复制具有调节作用。缺硒可发生使HIV致病性增强的移码突变,适量补硒可对HIV早期感染有保护作用。硒缺乏和HIV感染的病理状态存在潜在的联系。

补硒可有效抑制人体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与增殖。目前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硒在抗病毒治疗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期待微量元素硒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7、硒是情绪改善剂

国内专家研究发现,低硒、低碘可影响脑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功能,这是目前发现的与抑郁最为密切相关的神经介质。此外,硒对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抑郁行为具有保护作用,生理剂量的硒可增加慢性应激的行为活动,改善抑郁症状。

12

八、硒与人类健康

美国科学已提出,21世纪硒将成为抗癌和预防多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27个国家的流行病血调查研究说明,土壤、粮食中的硒水平越低,癌症发病率越高;在美国几十个州的调查也证明这条规律。其中特别是结肠、直肠、前列腺、乳腺、卵巢、肺等部位的癌症和白血病与硒水平的关系最大。

硒与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也关系密切。美国流行病学调查,高硒地区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低硒地区。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说: “众所周之,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已研究证实硒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预防癌症、养颜抗衰、保护心肌和肝脏、抵抗有害重金属元素及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等致癌和致病性毒素、抗辐射、调节免疫功能、参与人体多种蛋白

质的合成等重要作用。”

近20年来,世界科学家经实验研究证明:缺硒能导致癌症、肝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老年性便秘、老年性高血压、中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脑萎缩、白内障及儿童发育不良等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

因此,面对人类珍贵的生命面临如此严峻威胁,专家呼吁:缺硒易患病,补硒好处多!选择高效、安全的硒制品,定量补硒、刻不容缓!!

【一】、硒与癌

2003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一项重大决议,即认可硒是抑癌剂,并允许商家对硒的抑癌效果作出标识。

1、概述

(1)、硒防癌里程碑

1997年《美国医学杂志》就曾报道:补硒可使肿瘤的死亡率降低一半。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研究,则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的Clark教授等在美国进行了为期13年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这项实验符合严格的科学标准,试验在7家临床中心进行,结果发现:每日补充200μg硒,癌症死亡率下降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37%。其中有3种癌症的发病率下降的最为明显:前列腺癌下降63%,结,直肠癌下降58%,肺癌下降46%。

硒服用量研究表明:小剂量(每日50~250μg)防癌、抑癌,大剂量(每日400~800μg)抗癌,超大剂量直接杀伤癌细胞。

(2)、硒为什么能预防肿瘤?

当人体出现肿瘤细胞时,人体的防御系统调动硒作用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内线粒体是硒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之一,硒使肿瘤细胞在活体内的增殖力减弱,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而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无不良作用。肿瘤组织之所以大量积聚硒,是因为机体发挥了硒的抗癌功能。

①硒能“提高”人体免疫及抗氧化能力:

a硒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抗肿瘤细胞的复制和转移,这是由于硒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一种免疫细胞中,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突变可以被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及相应的抗体所识别、杀伤,防止肿瘤进一步发展。而当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时,则不能清除突变细胞,从而利于肿瘤生长。许多研究表明,硒显着地影响免疫系统所包含的3种免疫防御方式,即非特异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硒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是硒抑制肿瘤的重要机制。

b有害自由基增多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硒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过氧化反应,分解过氧化物、清除自由基、修复膜分子的损伤。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使有毒的过氧化物变为无毒的羟基化物。H2O2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被分解,从而保护细胞及其组织不被过氧化物损伤,特别是保护细胞和细胞器的膜,如线粒体、微粒体、溶酶体的膜,预防肿瘤的发生。

②硒能“解除”致癌物的毒性:

a致癌物是肿瘤发生的最大诱因,硒能阻止某些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或拮抗其代谢产物,有利于代谢平衡向解毒方向移动并离开致癌途径,从而抑制化学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b硒化合物对多种致突剂的致突变作用有明显的抑制。

③硒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

硒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发育,并干扰其扩播的环节。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硒的特殊代谢产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癌组织,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转录。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促进其凋亡。

④硒能“切断”肿瘤营养供给:

肿瘤的成长依赖于机体对其的营养供给,硒可促进机体快速产生“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网的形成与发展,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渠道。由于肿瘤得不到营养来源,会逐渐“枯萎、消亡”;

同时由于切断了肿瘤的代谢渠道,废物不能排出,肿瘤将逐渐变性坏死,其机制可形象地比喻为“断敌粮草”和“釜底抽薪”。

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同条件下硒对非癌细胞的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即硒的抑杀作用只针对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不良作用。

13

(3)、硒对人癌症的预防研究:

①在普通人群众中补硒预防原发性肝癌:

1985年起,在启东肝癌发病率基本相似的5个乡含130471人口中进行。给民主乡全体居民20849人供食含硒食盐(15ppm亚硒酸钠),另四个乡供食普通食盐。本研究经历8年,吃含硒食盐的民主乡居民的肝癌发病率逐年下降,由服硒前的41.9/10万人口下降到14.2/10万人口,7年平均下降值为27.7/10万人口,肝癌发病率减少了35%。4个对照乡肝癌发病率由43.67/10万上升到50.63/10万,即上升了6.96/10万。若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则相差42%。本实验证明了硒食盐有明显的防癌效果。

②用富硒酵母预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发生肝癌的试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其肝癌发病率为正常人的202倍。科研人员在启东2个乡筛选出20岁以上、肝功能正常、HbsAg携带者226名,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3人,实验组每天口服含200μg硒的富硒酵母片。对照组服普通酵母片,连服4年。4年来,补硒组113人中无肝癌发生,而对照组113人中发生7例肝癌,累积肝癌发病率为15.80%。提示硒确有预防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作用。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

③应用富硒酵母预防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发生肝癌的试验:

据报道,肝癌核心家系的肝癌积累患病率为对照人群的7.76倍,且发病年龄较无血缘者提前10年以上。表明肝癌家系成员是肝癌的高危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肝癌高发家族一级亲属3849例,年龄在15岁以上。随机分为补硒组2346例,对照组1485例,补硒组口服200μg硒的富硒酵母片,对照组服普通酵母片,连续服药2年。结果,肝癌累积发病率补硒组为219.37/10万及对照组为553.15/10万,两组相差50%以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着(P<0.01)。

④硒对其他癌症的预防:

江苏省扬中县的胃癌、食管癌发病率都很高,而扬中市居民血硒含量偏低。1989年,科研人员对扬中市新坝、联合、丰裕、三茅、三跃等乡镇居民采用食盐加硒的补硒措施。经过5年观察,食用硒盐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下降12.07%, 胃癌下降18.41%(P<0.01),初见成效。

⑤癌症高发区的营养预防研究:

河南省林县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死亡率极高,调查说明居民膳食中某些营养明显不足。因此,1982~1992年间,中美两国科学家在林县进行了营养预防试验。试验一、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者3318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每日口服包含14种维生素和12种矿物质的胶囊3颗,对照组服安慰剂。为期6年。试验二、4个乡40~69岁普通人群29584人,随机分8个组,分别服用不同的维生素、矿物质复方药丸,或安慰剂。为期5年另3个月。重增组试验结果: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降低总死亡7%,总癌死亡4%,脑血管死亡近38%,食管、贲门癌死亡8%。并减少老年眼核性白内障患病率43%,使21%~26%食管

上皮重增转为非重增,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三分之一。说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可逆转食管的癌前病变。普通人群组试验结果证明,补充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硒酵母组成的复方能降低总死亡9%,总癌死亡13%,胃癌死亡21%,其他癌死亡19%(P<0.05)。降低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情况相似。

14

(4)、硒抑制癌症的机理

近年来,虽然对Se抑制癌症的作用机理没有定论,但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了Se 可能的抑制癌症的机理,综合起来概括如下:

1、细胞分裂速率的调节;

2、干扰遗传基因,影响癌细胞的代谢功能

3、抑制癌组织血管生成,介导细胞的凋亡;

4、降低致癌剂的活性,控制癌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及其基因表达,起阻断致突,致癌作用;

5、硒是体内抵抗有毒物质的保护剂,对汞、镉、铅、砷都有解毒作用,能阻止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性或拮抗其代谢产物,从而抑制化学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5、促进DNA的损伤修复;

6、作为抗氧化剂, 硒是一种诱导剂,使癌变早期紊乱的基因调节途径正常化;

7、作为抗氧化剂, 其作用在于破坏组织内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防止细胞癌变;

8、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升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杀伤已癌变的细胞.

9防止细胞癌变;调节肝脏酶的活性活激活解酶。

10、硒调节机体的抗癌因素环磷酸腺苷代谢,有选择性抑制磷酸二脂酶,提高内环境中的水平,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

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解过多的过氧化物,保护细胞膜;

②硒参与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硒与抗癌药物联用显着提高疗效

2005年9月6日,美国健康研究院(NIH)“降低抗癌药剂毒性的方法“获美国专利局授权。专利称,硒可减轻抗癌药物治疗时的毒性,化疗药物与硒联用,可增强化疗药物的服用量,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化疗药物毒副性。该项专利发明人为Rustum等,专利权受让人美国健康研究院(NIH)。

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批准的硒与化疗药物依力替康结合已进入一期临床。硒临床用量:2000μg/天,试验初步结果:

①、硒与依力替康协同可提高癌症治愈率。

补硒对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100%,对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达40%-80%。

②、补硒后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明显:

放化疗产生很大副作用,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都普遍地下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淋巴水肿、睡眠差、脱发等现象,很多病人坚持不住。如顺铂化疗会产生肾毒性,听力下降,白细胞下降。

研究显示,在放化疗前7天服用大剂量硒(600-800μg/日),可有效防止白细胞和红细胞下降,增强食欲,防止呕吐腹泻和浮肿等现象,改善睡眠,减少脱发,明显减轻病人放化疗期间的痛苦。

15

2、分述

(1).硒与食管癌: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肿瘤学家经研究证明,在低硒含量的地区,居民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且土壤中硒含量与此种癌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同时证明,随着机体内硒水平的降低而病变恶化程度加重.健康人,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和食管癌患者的血清硒与头发硒含量,均有显着性依次递减表现.无疑,这对食管癌的营养干预是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迄今,以硒作为一种抑癌剂已引起了人们的颇大兴趣.曾有报道,在防治癌的过程中,联合使用硒和维生索,对降低致癌剂活性和抗氧化作用方面,可发挥协同作用,而单用亚硒酸钠对食管癌细胞亦有抑制作用

(2).硒与胃癌:

在美国土壤中硒含量低的地区,居民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它地区,提示缺硒是癌症发病的一种高危险因素.有报道认为,胃癌患者血硒值大约比正常人低4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对21 584名普通人群进行6年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以采用硒50μg组营养方案为最佳,可降低总死亡率9%,降低癌症死亡率13%,降低胃癌死亡率20%,降低非贲门胃癌死亡率24%。

硒对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也有较好效果。例如,医生给胃病病人服用硒50μg,每日3次,连续服用三个月后,对其进行胃镜复查,发现病人的胃不典型增生消失,萎缩性胃炎好转。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通过对30例胃癌患者体内硒含量的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体内硒含量(1。06微摩尔/升)远远低于健康人(1。97微摩尔/升)。佳木斯医学院李义强医师对40例经胃镜、X线钡餐透视以及手术探查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补充硒。结果发现,晚期患者通过补硒,病情缓解率明显提高,同时化疗的毒副作用也减轻了。

硒除了对上述几种肿瘤有防癌、抗癌作用外,对其他肿瘤也有类似的效果,但硒的这些作用往往依赖于大剂量的摄入,也就是说大剂量补硒效果才能明显,但大剂量补硒时又存在安全性问题,所以广大患者在选择硒制品时必须慎重。由纳米技术制备而成的纳米硒具有高效、安全的独有特性,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目前,纳米硒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放化疗患者大剂量补充纳米硒,既能达到增效解毒的效果,又能保证其安全,是肿瘤患者不错的选择。

(3)硒与肠癌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研究表明,那些血液中含有高含量硒的人患肠癌的几率比正常的人低34%。这个研究对于肠癌的患者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那些血液中有高硒含量的人患肠癌的几率要比正常的人低许多。

具体的硒是否是降低肠癌的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研究。但是从其他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它们都的确支持了硒可能会抵抗肠癌的说法。硒可能是在基因水平上防止癌症。另外,硒可能会改变脂肪酸的作用机制,从而防止直肠结肠癌的发展。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杰可博士发表一篇文章,这位博士是将三个临床实验共1763人,研究目的是大肠腺瘤切除后腺瘤的再发生与营养的关系,这三组包括:膳食纤维摄取组共498位,预防性的瘜肉切除共713位,防止产生瘜肉组共552位,共做了3到4年的追踪。同时

侦测个案血中硒的浓度为97到191ng/mL,结果发现血中硒浓度较高者,只有良性腺瘤的复发率最低(只有66﹪),也就是说,在血清中硒浓度愈高发生大肠腺瘤的机会就会愈少。它有数个可能的机转:包括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DNA受损,防止细胞癌化。

美国用超大剂量硒与依力替康联用,揭开了人类用硒抗癌的新篇章:对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100%,对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40-80%,研究发现,在与依力替康的联用中硒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6

(4).硒与肝癌:

硒最突出的作用是防癌。中国医学科学院经过16年的研究,证实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区进行了8年补硒实验,服硒组肝癌发生率较对照组平均降低49%。为此,我国用硒预防肝癌的工作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早在1987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就报导,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肝癌为65%,补硒后降到24%。198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报”报导,黄曲霉毒素诱发鸭肝癌前病变为26%,补硒降到6%。

1993年“癌症”报导,江苏启东2.1万高危人群补硒6年,肝癌发生率从5.4%降至3.3%,2.8万高危人群没补硒为对照,肝癌发生率从5.4%升至6.4%。2000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报道,补硒对高危人群预防肝癌的作用:206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补硒组1112例和对照组953例,补硒组每人每天服硒228μg,对照组服安慰剂,观察3年,补硒组血硒显着升高,相应谷胱甘肽过氧化酶随之升高,肝癌发病率补硒组3057.55/10万,对照组5891.11/10万,相差近一倍。这些研究说明,在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尤其是低硒地区,补硒是可以预防肝癌的。

补硒使肝癌发病率下降50%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著名专家于树玉教授等人历经16年,深入肝病高发区,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进行补硒观察,结果发现,补硒可使肝炎病人减少35%,乙肝患者指标由阳性转为阴性显着增多,使肝癌病人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长期补硒可以减少一半。此项试验荣获国际生物有机化学协会“施瓦茨”奖,也被列为“七五”、“八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临床观察患者补硒效果显着

1.甲、乙型肝炎患者补硒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改善食欲不振、明显乏力,面容灰暗等症状;

2.肝病病人补硒能使肝脏病变减轻,并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3.硒有保肝、护肝作用,硒能防止慢性肝炎损伤肝脏,并防止肝坏死;

4.补硒可以阻止肝纤维化,防止病情的加重;

5.补硒能够提高肝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避免肝病的反复复发;

6.补硒还能降低甲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发病机率。

(5)硒与肺癌

事实上,很早就有人发现肺癌患者血清硒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有很多关于硒在肺癌化学预防中的研究。国外有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给低于正常硒水平的人群补充硒,有可能降低肺癌发生率。体外实验也证实,硒可以抑制致癌物游离二氧化硅、镍等导致的成纤维细胞DNA损伤作用:体外试验还证实,硒对人肺腺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每日补充200μg硒,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中,肺癌发病率降低最明显,达50%以上。另外,正在接受放化疗的肺癌者,服用硒可以减少放化疗所致的副作用。临床证实,在化疗前后服用较大剂量硒制品,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与

不用硒制品有显着提高。

17

(6).硒与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一种。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较欧美国家低。但近期统计表明,我国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增势。

根据CNN 98/ 8/22 的报导, 最近被医学界发现有抗癌抗氧化力的硒对于男性的前列腺癌的发生可以减少1/2到2/3的效果, 这是由Natioanl Cancer Institute(国家癌症中心)比较高硒与低硒饮食的美国男性所作的研究所发现

美国每年有超过40,000名男性死于前列腺癌, 成了头号男性杀手, 这是一种因为男性荷尔蒙长期刺激前列腺的结果, 通常与遗传饮食有关

其它相关的研究也发现, 维生素E也同样具有对抗前列腺癌的功效, 而维生素E与硒一起补充, 则具有更强大的抗氧化力, 对于许多老化并如心脏血管疾病的防范有很好的效果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硒地区及低硒人群中肿瘤发病率增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历经13年的研究结果证实。硒浓度最高组患前列腺的风险比硒浓度最低组低48%。还有研究发现,在年龄、种族等其他条件匹配的情况下,因前列腺癌死亡的患者血硒浓度经尚生存的前列腺癌患者偏低。

因此男性到了50岁以后,建议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尿(PSA)检查。另外,自己或家人若出现排尿困难、夜尿增多、体重降低、骨盆不适或持续性背痛、骨癌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诊治。前列腺癌的治疗意义在于早期发现,病情发现越早,疗效和预后越好。

那么,硒是如何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归纳起来有两点

①.硒能够防止正常前列腺细胞受到氧化剂损伤。硒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而这种酶有利于阻止氧化自由基对正常前列腺细胞的损伤。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剂导致的细胞损伤与多种癌症发生有关。因此,硒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前列腺细胞的癌变。

②.硒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研究证实,高浓度的硒可使癌细胞线粒体受到损伤,从而减缓其生长速度。硒还可通过抑制肿瘤中的癌基因表达等多种生化代谢途径,达到抑制前列腺的目的。

(7).硒与乳腺癌

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硒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2006年第8届硒国际研讨会多篇论文都显示,缺硒是引发乳腺癌原因之一。美国专家的研究表明,生活在高硒地区的妇女其乳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较低。日本人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了从食物中摄入的硒减少,从而使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4~5倍,美国和芬兰也有类似的研究报道。国内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乳腺癌患者血硒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而这些患者有远处转移、多发肿瘤、多次复发和生存期短的可能性。

硒对卵巢癌患者化疗的影响

治疗卵巢癌的常规用药包括环磷酰胺和顺铂,但这些药物往往会带来严重的毒副反应,而硒在肿瘤的放疗和化疗中能起到明显的增敏解毒作用。

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内科专门研究了硒对卵巢癌患者化疗的影响,结果发现,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大剂量补硒,其头发中和血液中硒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增高,在应用硒制剂3个月后,白细胞数显着上升,在应用硒制剂2个月和3个月后,头发脱落,胃肠胀气、腹痛、虚弱、不适、厌食等症状均显着缓解。

在其他研究中专家们发现,硒与卵巢癌治疗敏感性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卵巢癌患者在化

疗的同时补充硒3个月,其治疗效果更明显。美国医学专家斯尔嘉教授在对卵巢癌患者进行化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补充硒3个月,结果发现,这些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57%)远高于未补硒组(31%)。因此专家建议,对于卵巢癌化疗的患者,尤其是耐药的患者,化疗的同时补充硒,可望提高化疗效果。

18

硒与动脉硬化

以脂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老年心血管系统退行性病变,同时又是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AS被认为与衰老在脂质过氧化机理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临床观察表明,老年人发硒与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明显负相关性。AS患者血浆LPO与TC、甘油三酯(TG)含量呈正相关。

缺硒可导致CSH—Px活性下降,LPO浓度增高,抑制血管壁前列腺环素(PGI2)的合成,使PGl2/TXA2(血栓素)比值下降,致血栓形成,血管壁损伤区胆固醇沉积及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AS。

动物实验表明,补硒可提高老龄大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LPO的含量,明显提高Se—GSH—Px/LPO比值。加硒可明显抑制高脂血清中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LPO的形成,升高PGI2的含量,防止血栓形成。Se—GSH—Px活性的增高能大量破坏在血管壁损伤处集聚的胆固醇,调节体内血脂代谢,防止或逆转上述AS过程的发生。

缺硒是导致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而补硒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症状,还可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硒与心肌病变

流行病学资料。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医生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发病者起初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全身水肿、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症状。由于在克山县发现,所以把此病命名为克山病。

经研究证实,患者主要病变在心肌,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六十年代,在周总理的指示下,由我国营养学及微量元素研究专家组成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发现病区的水土和粮食中硒的含量明显降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和发硒水平亦明显偏低,而水土中含硒较高的地区,本病极少出现或不出现。

对硒的研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人发中硒的含量可反映环境中硒的水平,又可以反映人体内硒负荷情况。发硒测定被认为有实用价值。目前发现发硒与血脂代谢有密切关系。据报道,克山病红细脑膜有胆固醇/磷脂比例异常,影响细胞骨架,同时发现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指数增加,并发现克山病人的血液及心肌硒的含量低,饮食中增高硒含量能治疗克山病,因此认为克山病与硒低关系密切。

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通过对65例老年人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测定,井分析其与头发硒含量的相关性,发现发硒与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现明显负相关,即低发硒伴有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这与低硒的克山病病人的血脂变化相符合。说明保持适当的硒含量有利于血脂代谢,这可能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

通过对病人补硒,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以控制,这一研究证实了硒与克山病的关系。由此也让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硒原来是如此重要。

来自临床病例研究。

在内外环境都缺硒的人群中最突出的病症是心肌病,说明心脏是对硒十分敏感的器官。

心肌组织内的硒呈不均匀的梯状分布,心肌硒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右心房、左心房、室间隔、右心室、左心室,即从心底到心尖部逐渐增高,这是与各腔室内压力、容积、和负荷相匹配的,即负荷越是大的部位硒含量越高。

当体内严重缺硒时,心肌中硒含量低,使谷胱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和自由基含量上升,过多的自由基会致使心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对心肌细胞造成氧化损伤。这一边串的生物化学作用,都会因补充适量的硒而得到正面调整。

心脏病和心肌炎病人的血硒含量显着比正常人少,在青海省贵德县仅为正常值的一半。

山东省泰安疗养院的心脏病科大夫陈国威等一行4人,他们在青海省门源县上西滩村的255人中查出28人患心血管病(10.98%),几乎每10人就有一名心脏病患者,28名患者中有17人心肌病患者;在贵德县斜马浪村的356人中,查出17人患心血管病(4.77%),其中9人为心肌病患者。可见在这些地区大部分心血管病是因心肌受损而引起的。

临床证实,心肌炎后遗症病人常在停药后出现早搏不易根治等情况,而应用硒和中药调理可以根治心肌炎后遗症。硒能保护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通常,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硒的用量是50微克,每日三次,共150微克.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也较安全。

上述生物化学过程已经在无数的科研结果中得到充分验证。因此缺硒损伤心肌、补硒保护心肌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有关科学界一致公认。

硒与冠心病

流行病学资料。

对25个国家病人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硒的摄入量越少,冠心病的死亡率越高。

在芬兰这个普遍缺硒的国家,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高硒地区。在芬兰,饮水中含硒量为0.1毫微克/克的地区,每1730人中有一个人得心脏病,而在饮水中硒含量低于0.05毫微克/克的地区,每224人中就有一个人得心脏病。芬兰东部土壤及人们饮食中低硒,冠心病的死亡率在全世界位居前列。

芬兰和新西兰曾是心肌梗塞死亡率是最高的两个国家,但恰恰也是土壤中硒含量最低的地方。

来自临床病例研究。

丹麦心脏病专家发现:血清硒浓度低于79微克/升的中老年人群,较正常血硒人群比较,冠心病的危险性显着增加。美国学者指出:老年人心脏病发病率,缺硒的地区比富硒地区升高67%。

王月华等测定了46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硒水平为42.3微克/升,92例正常对照的为126微克/升,差异显着,表明冠心病人的血清硒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

王郁文等研究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24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硒含量为101微克/升,8例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含量为95微克/升,10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硒含量为114微克/升,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与硒有密切关系。

Salonen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平均血硒水平低于对照组。随着血硒水平降低,心肌梗塞及其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显着增高。有人测定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硒含量,发现该病发作4小时内血浆硒水平下降,并认为这在心肌梗塞前就已存在低硒。

另有观察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11例,心绞痛14例)血硒水平低。可见,血硒浓度与冠心病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