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摘要:审计证据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做出正确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和下达审计决定的基础性证明材料,它在审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审计目标的内涵着手,分析了任何审计报告的出具都必须是以合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根据审计证据的取得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得出了审计证据和审计目标保持相关性的结论。

关键词: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相关性

Abstract: Audit evidence audit institutions to make a correct evaluation of the audit matters, issue audit opinions and to issue audit decisions on the basis of evidence,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audit process. This paper tries to proceed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udit objectives, analysis of the issuance of any audit report must be based on reasonable audit evidence as the basis to obtain audit evidence is closely around the audit objectives and audit evidence obtained and audit objectives remain relevant conclusions.Key words: audit objectives; audit evidence; audit report; correlation

一、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内涵

(一) 审计目标的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需要评价与监察控制的受托经济责任的范围日益扩大,审计目标从合理合规性审计拓展到现在的包括合法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多维的审计目标体系。审计目标应环境要求而制定同时又受制于审计本质。它是一个多维目标体系,包括本质目标、具体目标和分类目标三个层次:1、审计本质目标

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使审计成为必要,没有受托经济责任就无所谓审计,同样,没有审计,受托经济责任也成为一句空话。依据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审计本质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2、审计的具体目标

审计的具体目标又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真实性、正确性目标。(2)合法性、合规性目标。(3)合理性、效益性目标。(4)社会性目标。

3、分类审计目标

现代民主社会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受托责任体制,在受托责任的多元化并存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审计类型并存,多种审计关系并存、多种审计机构并存的局面。从而使得审计目标呈现多元化局面,分类审计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二)审计证据的内涵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取得的用以证明被审事项与有关规定是否相符的一切凭据,包括各种文件、实物和信息。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 审计凭证据“说话”。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得出审计结论、支撑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审计意见的基础。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证据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依据会计记录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会计记录以获取审计证据。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分录一般包括对初始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如支票、电子资金转账记录、发票、合同、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和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与电子数据表。上述会计记录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构成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重要部分。 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可用做审计意见的替他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告、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前者,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如果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的风险。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审计证据由于内容不一,形式各异,取得的来源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注册会计师应对其所收集的证据进行适当的分类。 审计证据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一般可以分类为下列几种类型: (一)按照审计证据的形式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1.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所取得的,用以证实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证据。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监督盘点的方式,对存货的数量进行验证。实物证据通常是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是实物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被审计单位对实物资产拥有所有权,而且实物证据有时还无法对某些资产的价值情况作出判断。

人力资源部审计报告20090403

2009年4月份集团盘点部、集团资产安全管理部以及集团审计部联合对人力资源部现行流程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审计。本次审计选取了各区域的15家门店在2008年10-2009年3月期间的业务。依据集团公司颁布的《薪酬管理》、《干部管理》、《招聘管理》以及《员工手册》等制度流程为标准。我们通过对员工原始档案、系统档案、系统工资发放明细、工资财务发放明细、手工考勤表、请假审批表、宿舍管理等相关环节的核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该审计报告。 一、薪酬管理: 1、薪资核算。我们抽查的15家单位,有13家的薪资核算出现错误,共计多核算给员工23401元的薪资,样本金额差错率(差错金额/样本总金额)为万分之六。其中有19417元已经实际发放给员工,另外3983元暂未发放。在出现差错的12家单位中高新、西丽、南油三家单位审计期间的差错率(差错笔数/总笔数)都达到了1%以上。高新店在审计期间出现差错28笔,累计金额3180元。差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自动离职的员工没有按照公司要求扣除旷工的工资以及过分信赖手工考勤导致多发放工资(人力资源部门反馈由于考虑到劳动风险问题,所以自动离职员工并未按照公司规定扣除旷工工资)。西丽店在审计期间出现差错27笔,累计金额6900元,差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员工无薪假照常计算工资以及多核算出勤天数。例如:客服部员工王梅、收银部何太娟在自动离职后,人事部门分别多核算了39天和28天的工资。南油

店在审计期间出现差错18笔,累计金额6336,差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向非夜班人员发放夜班补助以及员工宿舍超支水电费没有在工资中扣除。 (工资核算详细差异表) 2、社保、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对于社保、住房公积金的缴纳经过前期的清理和规范后,总体情况比较良好,在抽查的样本中没有发现恶意以及大金额的差错情况。我们通过历史社保缴费资料以及内部扣款清单进行核对,也发现了部分与要求不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规定给员工参加社保、员工辞工后没有及时停止参保等情况。主要原因是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员工处理正常事项滞后。 3、考勤管理,从我们审计的情况来看,考勤管理在部分单位还是没有完全执行到位,部分单位考勤随意,从抽查的手工考勤表上看,存在很多异常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请销假制度执行与监控不到位,各部门的请假、调休手工单据不规范;2、部分门店员工调休还存在大量电脑考勤现象,这是严重的代打卡行为,通过了解,收集到信息是门店商品部主管和人力资源主管要求员工这样操作,避免制作加班单和调休单;3、加班申请填写报批不规范。按照公司要求加班前,必须先填写加班申请单,但从我们审计的情况来看,各单位基本都存在加班后补申请,或者干脆没有加班申请记录,到员工调休时才提起以前加班的事项,这直接导致

人力资源审计

人力资源审计(Human Resotlrce Audit,HRA) 人力资源审计概述 人力资源审计是知识经济时代呈现的又一大特征。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强弱和企业的成败。人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对它的投入最为合算。据西方有关机构研究表明,员工教育投资1元所获得的效益高于投资2元新设备。知识经济的内涵,就是人力资源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企业家资源如何计价,人力资源如何参与利润分配等,都是摆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审计面前的新课题,特别是对审计监督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经济监督骨干力量的审计,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加强对人力资源的计价、参与分配等方面的审计监督,以保证人力资源核算与管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公允性,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审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呈现的又一新特征。 人力资源审计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审计的早期形式为人事审计(personnel audit)。Geneva将人事审计定义为对人事政策、程序和实践的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评价企业人事管理的效果。审计程序包括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和解释数据、评价数据和根据分析结果采取行动。早期的人力资源审计着重描述人力资源信息,检查管理过程的合法合规性。 随着程序、制度等作用的下降、管理文化的兴起以及企业对绩效目标的重视,人事管理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烽火猎聘认为在人事审计强调人事活动和程序合法合规性的基础上,人力资源审计开始着重审查人力资源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其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美国国防部审计处(the Defense Control Audit Ag ency,DCAA)1997年进行的人力资源质量评估,实质上是人事审计向人力资源审计转变的典型案例。人力资源质量评估在关注具体的人事活动和数据的同时,开始寻求对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 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源审计开始朝着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拓展。这一阶段人力资源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更加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性,而具体审计形式则趋向于多样化,诸如战略人力资源审计、能力审计、生产技术准备审计、顾客满意度审计和人力资源管理合法性审计之类的多种审计形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问卷调查表、平衡计分卡工具、定量和定性绩效指标、数据包分析技术等也得到开发和应用。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的层次为() A.3个 B. 1个 C. 2个 D.4个 2.“发生”认定指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其目标主要针对() A.数量 B.低估 C.高估 D.金额 3.“完整性”认定指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其目标主要针对()A.数量 B.金额 C.高估 D.低估

4.涉及总体合理性、真实性、所有权及披露等的审计目标是() A.审计具体目标 B.审计一般目标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5.既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又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是() A.真实性 B.估价 C.完整性 D.披露 6.其组成要素与“权利和义务”认定有关的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7.下列有关“完整性”的认定中,表达不正确的有() A.该认定是指应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B.该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C.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 D.该认定还涉及所报告的交易和项目的金额是否正确 8.下列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A.发生 B.完整性 C.权利与义务 D.准确性 9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1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下述各项审计程序中,

通常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A.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票,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B.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发运单,检查相应的销售发票和账簿记录C.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0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1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10.在对资产存在性认定获取审计证据时,正确的测试方向是() A.从财务报表到尚未记录的项目 B.从尚未记录的项目到财务报表 C.从会计记录到支持性证据 D.从支持性证据到会计记录 (二)多项选择题 1.审计目标是() A.整个审计系统的定向机制

审计证据与审计抽样(doc 17页)

审计证据与审计抽样(doc 17页)

ni第九章审计证据 第一节审计证据的性质 一、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应当考虑(教材P181)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二、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下 列原则(教材P182)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

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教 材P183,判断选择) 1.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 2.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3.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

据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4.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第二节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理解八种具体审计程序(教材P185-186)1.检查记录或文件(顺查和逆查); 2.检查有形资产(顺查和逆查); 3.观察(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4.询问; 5.函证(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6.重新计算(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7.重新执行(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8.分析程序(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

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可靠程度的审阅和复核。 审阅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经营计划、预算、决策和其他书面文件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详细的审查和研究。在审阅书面文件时,在内容上应注意其是否真实、合法;在形式上应注意其要素设计是否全面合理,各要素填制的是否齐全。 复核的重点是各种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中各种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比如销货发票中的数量、单价和金额是否正确,总账余额与所属明细账余额合计数是否相同,总账余额与会计报表中相应项目的余额是否相同等。 2、检查有形资产 检查有形资产是指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对一般实物资产,由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进行盘点,注册会计师对盘点进行监督;对贵重实物资产,审计人员还可以进行抽查重点。例如,盘点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 检查有形资产能够确定实物资产是否存在,有时还能确定实物资产的状况和质量;但不能确定实物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和计价是否准确。 3.观察 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实地查看。比如,审计人员观察财务部门的工作,可以了解各项职责的执行情况。观察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具有充分性,需要有其他证据佐证。

4.询问 询问是审计人员向有关人员进行的书面或口头询问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比如,向有关人员询问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两种方式进行询问。由于被询问人员回答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询问取得的审计证据可靠性较差。 5.函证 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获取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函证包括两种方式;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肯定式函证是无论函证的内容与被函证人的记录是否一致,都要予以回复的函证方式。否定式函证是指只有在函证的内容与被函证人的记录不一致时,才予以回复的函证方式。 函证适用于应收账款、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付账款等。由于审计人员直接从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第三者那里取得函证回函,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获取的是一种可靠性程度比较高的外部证据。但是,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函证的整个流程,从发出询证函起到收到询证函止决不能让被审计单位接触到询证函,否则,函证证据的可靠性就很难保证。对于第一次函证没有答复的,应采用追加程序,继续发出第二封乃至第三封询证函。如果仍没有回复,审计人员应实施替代性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在采用函证法时,还应考虑到被函证对象的信誉、品德、客观性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同时,审计人员应确保函证的内容明确,不为被函证对象误解或曲解。 6.重新计算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练习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一、单选题 1、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Ⅹ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A 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在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通常是() A甲公司连续编号的采购订单B甲公司编制的成本分配计算表 C 甲公司提供的银行对账单D甲公司管理层提供的声明书 (2)下列与审计证据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审计证据数据足够,就可以弥补审计证据的质量缺陷 B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的真伪,对用做审计证据的文字记录,只需考虑相关内容控制的有效性 C不应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D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2、下列有关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 B如果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外勤审计工作结束日后六十天内 C如果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外勤审计工作结束日后三十天内 D如果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日后三十天内 3、胜庆会计师事务所与大华公司于2008年1月20日签订的200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约定书,作为审计档案,应当()。 A至少保存至2017年B至少保存至2009年 C至少保存至2018年D长期保存 4、用做审计证据的事实凭据和资料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应证事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称为审计证据的() A客观性 B 相关性C合法性 D 经济性 5、审计证据的数量要达到“胜过合理的怀疑”这样一种程度,这就是() A 审计证据的真实性B审计证据的重要性C审计证据的充分性D审计证据的可信性 二、多选题 1、实物证据有时无法证明() A实物资产的价值B实物资产是否存在 C实物资产是否抵押D实物资产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有 2、收集审计证据的途径很多,常见的有() A实地监盘B观察C询问D检查E分析程序 三、判断题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财务报表认定,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2、对于审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从审计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起至少保存十年。

实验项目一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及审计目标学习资料

实验目的:通过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实验过程,加深对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熟悉风险评估与计划审计工作的关系。计划审计工作相关理论的理解,能够运用提供的资料判断客户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区分重大错报风险的类别、对于认定层次的审计风险能够判断所涉及的账户。 实验要求:1. 判断客户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2. 区分重大错报风险的类别,即区分认定层次风险和报表层次的风险; 3. 判断认定层次的审计风险所涉及的账户 4.进一步判断所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实验资料: W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W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W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自2007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W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A和B 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W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W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2007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W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08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W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W 公司所处行业20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0%,2008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W公司财务总监已为W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W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W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W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W公司于2 008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下调了8%至10%。另外,W公司在2008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09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09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W公司于2008年12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W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输由W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08年的运输单价比上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5)2008年度W公司主要原料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供应商也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技术要求发生变化,D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C产品略有上升,使得D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C 产品上升了3%。 (6)除了于2007年12月借入的2年期、年利率6%的银行借款5000万元外,W公司没有其他借款。上述长期借款专门用于扩建现有的一条生产线,以满足D产品的生产需要。该生产线总投资6500万元,2007年12月开工,2008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假设不考虑利息收入) 针对资料一(1)至(6)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指出资料一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是属于

浅谈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浅谈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摘要】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可以分为风险评估、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三个阶段。风险评估阶段是在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找出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的环节,控制测试阶段则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无法遏制错误产生的环节,实质性程序则是找出上述两种程序提供的可能产生错误。无论如何,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收集产生重大错报的证据,为出具审计报告提供依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审计方法;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可以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与实质性程序三个阶段。风险评估阶段是在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找出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的环节,控制测试阶段则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无法遏制错误产生的环节,实质性程序则是找出上述两种程序提供的可能产生错误。无论如何,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收集产生重大错报的证据,为出具审计报告提供依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工作质量。这些方法有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这些方法如何应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下面分别进行简述。 1 风险评估程序 1.1 风险评估程序的概念与目的 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1.2 风险评估程序作用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必要程序,特别是为审计人员在下列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1)确定重要性水平;(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1.3 风险评估程序内容 风险评估程序内容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1.3.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包括了解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

揭露舞弊审计的种主要方法

揭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 1、制定审计方案,检查相关文件、协议,了解机构的设置、管理、程序和实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控制度的强点与弱点,对内控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了解过去曾发生过的舞弊类型,确定舞弊可能存在的领域,审查舞弊者是否使用了不当的会计政策,检查隐匿亏损,夸大业绩及偷逃税款等经济事项,披露事实真相。 3、测试各机构的工作目标和道德环境,思考舞弊当事人的动机,分析在何种环境和状况下,揭露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利通过串通转移、支取挪用等手段侵占各种资财,营私舞弊。 4、寻找潜在的能证明有问题会计事项的文件,审查这些文件的异常现象,如虚假制造、篡改、歪曲。更改会计报表进而据以编制相应的会计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不适当的账目分类;长年不结的往来款项等。 5、确定有效的调查方式,查明账户余额中有问题的和异常的会计事项,如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以便虚列、多列、少列、不列费用、成本情况,披露编造虚假收益或隐瞒收益情况。 6、收集保存证据,证实资产损失、伪造会计事项和虚假财务报表存在的事实;进而获得刑事、民事或保险方面的索赔权利。 7、确认舞弊犯罪事实的证据,确认被怀疑人是否是这资舞弊行为的唯一个人,确认被怀疑人从中得到某种好处的准确证据,是否存在无法说明来源的财产,生活水平是否超出收入水平。 8、评价调查发现的结果,在舞弊调查各阶段,都要用证据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调查结果,对口头证据要仔细询问,找出破绽;对书面证据要细心审查,找出漏洞;对实物证据要细致观察,找出疑点,以确定某种断言、某一公众关注热点或举报是否存在舞弊事实证据,并能说明其意图动机。 9、从异常时间上发现问题。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上发现异常时间。如果会计凭证上没有反映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有明显矛盾,就应视为异常时间,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一步核查。 10、从时间长短中发现异常时间。在商品购销过程中,商品的购、销、调、存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并且可以凭借有效单据测算正常的时间,如果发现先后顺序无故颠倒,或在时间上远远超过了正常时间,就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11、从异常的地点发现问题。一是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异常地点。企业经营过程中,同一商品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为节约成本,应就近采购,而舍近求远,或频繁多次倒买倒卖的采购行为,就有拉关系,得回扣,贪污钱财之嫌,应作为异常地点,进一步查明原因。二是从商品流向发现异常地点。商品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相矛盾,电应视为异常地点做进一步调查。三是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异常数字。要把握经济业务本身量的界限。如某企业的管理费每月有个正常的数值区间,而某一个月的管理费突然上升许多,就是异常数字,需要作进一步审查,以便弄清疑点。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数字。应把握经济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应该是负数,或者既可以是正数又可能是负数。如资产账户中的固定资产、材料、货币资金等,都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便是异常数字,需要进一步详细查明。12、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异常数字。一般来讲,会计核算的数字比财务汁划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数字中,该精确的而没有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是异常数字,需要问个为什么,并进一步弄个明白。 13、从资金运动的去向发现异常账户对应关系。资金运动总是有来龙去脉的,商品资金是由货币资金而来的,具体是通过”库存商品”账户反映其来路。在正常情况下,”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对应”银行存款”

浅论审计证据的取得与评价

浅论审计证据的取得与评价 发表时间:2010-02-03T13:46:47.48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1月上旬供稿作者:商瑞民 [导读]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所获取的证据 商瑞民 (河南省安阳县财政局) 摘要: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的支柱;是作出审计决定的基础;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事实根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审计证据取得评价 1 审计证据的涵义及作用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所获取的证据。审计证据按形式不同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视听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环境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按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它在整个审计流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的支柱;是作出审计决定的基础;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事实根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检查,同样可以发现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及其工作质量的情况。 2 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 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是指直接用于收集证据的方法。在日常审计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2.1 检查。检查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的审阅与复核。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阅、审查和相互核对。检查时应注意:第一、是否存在涂改或伪造现象、关注真实性,其次、记载的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合理,并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第三、各相关文件之间是否一致,包括日期、金额、数量等内容方面相互勾稽。 2.2 监盘。监盘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有形资产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一般情况下,盘点应有被审计单位自己进行,审计人员只进行现场监督,对于贵重的财产物资,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对监盘结果进行抽查复盘,采用监督盘点方法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有形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且与账面记录相符,查明有无短缺、毁损及贪污、盗窃等问题。监盘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因此,审计人员在监盘之外,应对资产的计价和所有权另行审计。 2.3 观察。观察是审计人员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有形资产和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工作,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实地观察而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审计人员可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而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生产状况、业务运行情况及内部控制遵循情况的证据。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并且在相关人员已知被观察时,相关人员从事活动或执行程序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从而影响审计人员对真实情况的了解。 2.4 询问。询问是审计人员以提问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有关人员获取书面或口头答复,取得审计证据。询问常在运用其他方法发现疑点或问题后加以运用。例如,审计人员发现书面资料未能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或书面资料存在不足之处时可以通过询问来弄清事实真相,并取得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询问必须做成书面记录,并有答询人签字盖章。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审计人员还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5 函证。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状的声明,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函证时应注意,审计人员必须对整个函证过程加以控制,以保证函证的质量。如函证未得到回复,审计人员应采用其他替代方法予以查证。 2.6 计算。计算是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计算要结合其他审计方法才能取得证明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用性的审计证据。计算技术的应用应首先掌握有关会计核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例如,复算财务报表时要懂得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复算预测、计划等资料时,要熟悉预测、计划的方法及有关指标的涵义等。 2.7 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对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项目和异常变动予以重点关注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多期比较、实际和预算比较、与行业数据比较、数据间关系研究、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关系分析等等。分析性复核可以运用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以及审计完成的全过程中,为审计人员提供了评价审计过程中所收集信息的迅速有效手段。 3 审计证据的评价 审计证据评价,也称审计证据的鉴定。审计人员需要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使审计证据的潜在证据力转化为现实证据力。 3.1 客观性评价。客观性是指审计证据反应审计事项客观现实的程度,也可称为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越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证据就越可靠,证据的质量越好,证明力也就越强。反之证明力越弱。审计证据的种类不同审计人员应注意从不同方面评价其客观性。例如,对实物证据不仅要核实数量,还要关注其质量;对书面证据不仅要核对金额,更重要的是还要判别真伪;对口头证据则要分析提供者的陈述是否客观。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一般来说,受个人支配的程度越小,被篡改和伪造的机会越少,证据就越可靠。 3.2 相关性评价。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或其他审计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程度。审计证据的这种内在联系性越强,证明力就越强,证据的质量就越好。与审计事项无关的资料和情况不能成为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的相关性要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验正获得审计证据与要实现审计目标是否相关。二是证实各证据之间是否相关,能否相互印证。如果证据之间相互矛盾,就应收集更多的相关证据加以判断;对那些与审计目标无关的资料应予舍弃。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以下三点:首先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例如,检查期后应收账款收回的记录和文件可以提供有关存在和计价的审计证据,但是不一定与期末截止是否适当相关。其次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例如,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和应收账款的期后收款情况,以获取与坏账准备计价有关的审计证据。再次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例如,有关存货实物存在的审计证据并不能够替代与存货计价相关的审计证据。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规范具体目标的内容,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 (二)、审计能力是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 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3.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标体系 ?总体审计目标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体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达到的目标,包括与交易类别有关的审计目标、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交易、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受总体审计目标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总目标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

环境)的实质内容。审计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 ?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二、审计总目标 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该准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实质性程序底稿编制及审计证据收集-

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编制 及审计证据收集 一、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定 1、总体目标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二十五条:“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一)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二)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第二十条:“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当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时,就获取了合理保证。”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第三条:“舞弊和错误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 2、总体审计要求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第五章是关于我们审计工作的审计要求,主要规定如下: 第二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包括遵守有关独立性的要求。 第二十八条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 第三十条为了获取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使其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第三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掌握每项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全部内容,以理解每项审计准则的目标并恰当地遵守其要求。 第三十三条除非注册会计师已经遵守本准则以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其他所有审计准则,否则,注册会计师不得在审计报告中声称遵守了审计准则。 根据上述要求,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我们必须熟悉企业各项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企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以获取审计证据。会计记录主要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等。 2.其他信息 注册会计师除了测试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来获取审计证据以外,还应测试其他信息。其他信息主要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但无论如何,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两者缺一不可的构成了审计的证据。而审计证据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其判断又受重要性评估水平、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风险、总体规模以及影响账户余额的各类经常性或非经常性交易的影响。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证据质量的衡量。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数量特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将与每个重要认定相关的审计风险限制 在可接受的低水平。 但审计证据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足够就行。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注册会计师不能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质量特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必须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结合。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所考虑的相关认定之 间的逻辑联系。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能受控制性(细节)测试方向的影响。例如,销售收入发生认定或完整性认定的测试方向就不同,因此其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同。 确定审计证据相关性时考虑的因素: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②有关某一特定认定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有关其他认定的审计证据; ③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 注册会计师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明和否定管理层所认定的事项。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

人力资源审计操作方案

人力资源审计操作方案 一、人力资源审计的目的与意义 人力资源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运用一系列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对人力资源部门运作流程进行检查与评估活动。主要是对人力资源规划与设计、流程与制度、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福利、考核与评价、劳动关系管理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 通过人力资源审计,能有效的规划和配置人员,充分做到“因岗设人、人岗匹配”,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规范招聘、录用、晋升、离职制度及流程;完善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岗位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目标。 二、人力资源审计思路与路径 组织架构及人员设置——制度及流程——招聘、录用、晋升、离职——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岗位评价——薪酬福利——管理(考勤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档案管理等) 三、人力资源审计——主要控制点 1、人力资源的短、中、长期规划; 2、组织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 3、人员定岗、定编管理规定; 4、人事法律诉讼制度与流程 5、人员招聘、录用、晋升、离职等管理制度及流程; 6、人员的培训、开发、储备计划管理; 7、岗位评价及绩效考核; 8、职工档案的归类与保管; 9、职工薪酬、福利方案的制定; 10、考勤制度及管理; 四、人力资源审计——风险要素 1、对部门工作没有计划和规划,容易导致公司缺人或人力资源浪费。 2、组织架构混乱、人员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 3、对公司各个部门人员需求、岗位、职责不明确。

4、招聘、录用、晋升、离职程序不规范,容易产生劳动纠纷及管理漏洞。 5、人员培训、开发、储备不到位,存在人岗不匹配,阻碍公司业务发展的风险。 6、员工绩效考评、岗位评价不科学、不适用。 7、职工薪酬、个税是否计算准确、准时发放,福利是否得到保证、是否缴纳。 8、考勤制度是否完善,是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9、职工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五、人力资源审计程序与步骤 (一)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事务审计程序与步骤 第一步:从人力资源部门收集该部门现有的规划、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查阅该部门的计划总结及规划,对组织架构、制度流程进行合理性审计。 第二步:通过人力资源部或体系部门查找各部门定岗、岗位职责,并考核人力资源部对各个部门岗位需求是否明确。 第三步:从人力资源部门收集2016年离职数据,分析离职原因,测试离职率。 第四步:①从人力资源部或体系部门查找关于人事纠纷的处理制度就流程,查阅相关制度并分析制度的时效性和可行性。 ②抽查所属年度人事法律诉讼案件,分析处理过程是否与规定一致,是否存在不按流程操作的情况,处理效果是否达到目标。 (二)员工招聘、录用、晋升、离职、培训、储备、绩效考核、档案管理等审计程序与步骤 第一步:抽查所属时期(每年双月合计6个月份)所有员工的招聘、录用记录,检查其是否要公开地发布招聘信息,是否公正、公平地选择人员,所选人员的依据及资料是否经过主管人员或委员会的审批,审批依据保管是否齐全等。 第二步:从人力资源部档案抽查50份晋升员工资料,检查该员工晋升是否通过考核,晋升手续是否齐全,是否通过上级领导及考核组审批等第三步:①从人力资源部门档案抽查50份员工辞职审批表,再抽查其对应的交接手续表,检查其交接手续表中各部门审核手续是否完备,经办人员签字是否齐全等。 ②再检查其对应月份的职工花名册和工资表,确定其是否及时删除工资册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