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业分层测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业分层测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业分层测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业分层测

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业分

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储存④能量转化⑤能量散失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答案】 C

2.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是指D同化的能量与C同化的能量之比;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分解者;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也越多。

【答案】 C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不正确。

【答案】 D

4.(2014·海南高考)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故选B。

【答案】 B

5.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水鸟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该生态系统内浮游植物的量为( ) 【导学号:07950045】

A.50 kg B.125 kg

C.625 kg D.1 000 kg

【解析】据题意可知,能量由浮游植物到水鸟经过了三次传递,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使该过程消耗的浮游植物最少,即:1/(20%)3=125 (kg)。

【答案】 B

6.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解析】图中①、②分别是兔和狐摄入的能量,②与①之比不能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C错。③是兔排出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兔是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而应属于生产者;④是由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A正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而①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B错。分解者分解遗体,其中的能量最终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热能不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利用,所以D错。

【答案】 A

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A项,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项,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出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C项,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D项,能体现出食物链,能用能量流动规律来解释。

【答案】 B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解析】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总能量的10%~20%。初级消费者越多,向下可传递的能量也就越多,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答案】 C

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中的总能量为1.6×108 kJ,则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 ) A.2.0×108 kJ B.2.32×108 kJ

C.4.2×108 kJ D.2.26×108 kJ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E种群中的能量传递有三条途径,但只有两条途径能传递到A种群。C种群和D种群获得的总能量为5.8×109×20%-1.6×108=1.0×109kJ,所以A 种群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0×109×20%=2.0×108 kJ。

【答案】 A

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利用图中箭头的序号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

(2)图中________为分解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哪个箭头是不应存在的?________。

(4)?的能量最多时只有④的能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_。

(5)B属于________性动物,它的粪便中的能量会被________利用,通过过程________表示。

【解析】生产者(图中A)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的①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图中B、C、D是初级、次级、三级消费者,A、B、C、D都有能量流入E,则E为分解者,但E能

量不会倒流入A、B、C、D,故图中⑦不存在。?的能量最多有⑨的1/5,⑨最多有④的1/5,故?最多有④的1/25。

【答案】(1)① (2)E 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流入 E (3)⑦(4)1/25 (5)植食 E(分解者) ⑥

[能力提升]

11.下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导学号:07950046】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

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解析】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所以⑤可能比①小,故A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所以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故B错;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不完全相同,故C错;能量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D正确。

【答案】 D

12.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表示生产者,Q1表示初级消费者,Q2表示次级消费者。图B表示对图A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

C.b或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c1表示初级消费者所含能量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解析】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b+c+d+e;c指的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生产者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中;e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或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c1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答案】 B

13.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

C.鱼是二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B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分解者,C错误;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答案】 D

14.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调查结果[单位:千焦/(厘米2·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的,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________________越多。

(3)D(热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产生的能量。

(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①识图不准,分辨能力差,把487.28当成正确答案;②能量传递效率应该通过计算回答,不能填写10%~20%;③热能是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而释放出来的,这部分能量是不能再利用的,只能散失。“呼吸作用”此时不能用“分解作用”或“代谢作用”来代替。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0.46 (2)13.5 逐级递减能量流失(3)呼吸作用(4)呼吸放出的热能

15.下面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量单位:kJ/(m2·a)]。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kJ/(m2·a)。

(2)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________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________。

(3)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食肉动物增重 1 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约________kg(有机物干重)。

(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百分比,但由于各营养级的呼吸消耗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能量传递效率一般

在10%~20%之间,但也可能低于10%。食肉动物增重1 kg,则需消耗的生产者为1

11.4%×16.2%≈54.1(kg)。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能量。

【答案】(1)20 810 (2)5.5%~16.2% 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分解者 (3)54.1 (4)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调节知识讲解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目标】 1、区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明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生态系统稳态(稳定性)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下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要点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 2、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如:人类活动能够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当人类停止破坏活动后,草原在几年后会恢复原貌的现象。 一般来说,热带雨林抵抗干扰和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比苔原生态系统强。但是,热带雨林一旦受到严重破坏(如过度采伐),它要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非常漫长;而苔原生态系统在受到严重破坏后,恢复时间就比较短。这就是说,就抵抗力稳定性来说,热带雨林比苔原高;而就恢复力稳定性来说,苔原则比热带雨林高。就同一类型的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和恢复力也因生态系统所处的发育阶段而有差别。一般来说,顶极群落的抵抗力强,恢复能力弱;发展中的群落的恢复力强,抵抗力弱。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与自身调 节能力有关 联系 (1)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 亦然 (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 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右图所示 要点三、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 1、含义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能量流动 考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 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和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自学质疑: 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指什么? 2. 通过右图分析如下问题: 1)能量流动的源头: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 3)能量输入的相关生理过程: 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能量的变化情况: 6) 能量流动的形式: 7)能量流动的渠道: 8)能量散失的形式: 9)能量散失的渠道: 10)分析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的组成及去路?它与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去路的区别是什么? 11)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指什么?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是什么?这些能量的最终的去路是什么? 3. 能量的传递效率如何计算?正常的范围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 能否根据题干中所给信息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4.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什么不可能百分之百流向下一个营养?每个营养级中的能量能否无限制的传递下去?原因是什么? 5.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金字塔的总结: 6.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有哪些? 7. 在人工建构的生态系统中(如:人工鱼塘),为何需要人工的输入部分有机物?对于这部分有机物在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时,该如何处理? 尝试练习:创新方案:P149 2、3、4 P150示例1、1、2 P152 1、2、3、5 精讲点拨: [例1]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GJ(即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 GJ,但其中118 761 GJ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 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从第二 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________%。 (3)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 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 ②其次是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

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3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业分 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野兔看到鹰在空中盘旋后迅速躺进洞中;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 )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解析】狗的尿液和粪便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野兔看到鹰、鹰的图像属于物理信息;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信息,这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答案】C 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解析】A项说明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B、D项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只有C项描述的是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C 3.下列属于探究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 A.观察动物对电视图像的反应 B.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时的鸣叫声 C.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 D.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飞蛾

【解析】电视图像、鸣叫声、“黑光灯”发出的光和声音都是物理信息,C项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C 4.如图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导学号:07950050】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是误认为信息是单向传递的。由题图可知,物种A 与物种B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C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如捕食者给被捕食者发出信息,被捕食者也可以发出信息给捕食者。D选项中的害虫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B 6.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随雨水进入土壤后,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3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浙 科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之美。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思路 1.导入:老师拿出课前制作的生态瓶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功能。 2.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系统类型的营养结构、功能内容,利用多媒体放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森林),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结合温瑞瑭河、瞿溪河等受污染的实例,同学回答,老师记录并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3.利用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的资料分析,课后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不理解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哪些条件。 4.总结巩固,留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实物呈现】:小生态瓶 【提问】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生态瓶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 【提问】在这个小型生态瓶中,有水草、小鱼、石子、沙子以及沙子里边的微生物。它们分别充当什么成分吗? 【学生】: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板书】(学生完成学案) 【提问】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在这个密封的小型生态瓶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了营养物质,也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水草、小鱼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以及它们的残落物被微生物分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化学能(2)自然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人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 (3)能量流动过程: ①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是摄入 ②摄入=同化+粪便,同化=储存 +呼吸 ③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或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能量传递效率=后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 A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 B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均有呼吸作用散失; ②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一条食物链一般只有4--5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各个营养级所含能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有机 物)的多少 特点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 分析各个营养级都有呼吸 作用散失能量,还有一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而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仅占该营养级同化 量的10%~20%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该 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 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 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 动物的生物量: 摄入= 同化= 粪便储存: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散失:以呼吸作用的方式,热能的形式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结构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4次) 1.一棵枯木上,生有苔藓、藻类、蘑菇等生物,它们(枯木和生物)共同构成了 A .种群 B .群落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2.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 蚯蚓 B .硅藻 C .硝化细菌 D. 酵母菌 3.如下图所示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以图中信息做参考,判断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藻类 B .近海水域水深10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 .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D .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海水盐度,这一点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区别 4.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 .温度不同 B .盐度不同 C .含氧量不同 D .光谱成分不同 5 .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 A .次级消费者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D .初级消费者 6.根据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来分类,应属于(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 因细菌种类不同而不同 7.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 ( ) ①鱼类 ②藻类 ③水生甲虫 ④池边杂食动物 ⑤水蚤 A .④→①→②→③→⑤ B .②→⑤→③→①→④ C .③→②→①→⑤→④ D .②→⑤→④→③→① 8.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 .在该食物网中,H 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 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 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中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 A 2 B 3 C 4 D 5 10.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 种群较为稳定 A a →b →c B C D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高中生物中图必修单元检测:第单元 第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含答案

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单 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是分解者 2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均约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 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 A.150 kJ B.125 kJ C.100 kJ D.75 kJ 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5由草、兔、狐组成的食物链中,兔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由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D.由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8如下图,有关下列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 B.鹰与鸟的关系是既捕食又竞争 C.该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可能为草原生态系统 D.鹰占有两个营养级 9我国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B.生态农业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于现代农业 C.生态农业设计原则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系统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失越多 10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菌类不存在,那么()。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1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1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13(2011·北京西城期末)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失败的小生态瓶,成功的稳态教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摘要:这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五小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案例,上课时间是2007年5月18日第3节课。教师课前准备了一个淡水生态系统的小生态瓶教具,因为生态瓶运行不良,到上课时教具失败了,教师却用失败的教具上了一节很优秀的示范课。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可能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有时是突然发生并且必须当即果断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如何渗透教育机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才能得法;如何通过教具实现师生互动……,这些问题,在这节教学案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关键词:互动灵活性教育机智 一、背景: 我作为“贫困山区高中课堂教学互动”课题操作组成员,承担了课题验收时的示范课。只知道验收的时间大约是5月份,此时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内容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少、知识相对较浅外,其余的个章节都容易上,或者说,都容易互动。抱着侥幸的心理,应该在课题验收时不会恰巧上到这里。 迟迟没有接到教务处通知,看来凶多吉少。殊不知,课题验收时刚上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还有特殊要求:不准在多媒体教室上。我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余的教室里不用说计算机,就连电视机、收录机都没有。教室里,讲台上,除了一块黑板,三尺讲桌,讲桌上放着一些粉笔外,什么也没有。 跳一节内容,上《(实习4)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吧,不行,因为我在2月27日准备的小生态瓶已经失败了,里面的螺蛳、水草已经全部死亡,仅仅在水面上有一层水绵呈现出绿色。 5月18日第3节课是必须要上的,并且还要上好,可是,那就是明天啊,怎么办呢?忽然想到,明天不就是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吗?该节教材开始介绍了失败的“生物圈Ⅱ号”,我制作的的小生态瓶也失败了,干脆就以失败的小生态瓶引入新课,并且以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束新课,不是就互动了吗?但是,效果好不好,我仍然担心,毕竟是课题验收啊。 二、案例: 〈一〉新课的导入实录: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docx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 。 3、生态系统类型:( 了解 )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 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 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 1)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 _______________ 通过 _______________, 把 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 通过 _______________, 把 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动物一定是消费者;病毒都是消费者; 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原核生物。 (2)营养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 _________的营养级。同 一营养级上,可以有 ______________ 的生物。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_________营养级; 植食性动物(即初级消费者)为第_______ 营养级;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 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5、各种组分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②联 系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④食物链:主要为捕食关系,只有_____________无 ________,其起点: _______ 6、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植物昆虫青蛙蛇鹰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 ________或 _________。 ②如果蛇减少,植物,昆虫,青蛙,鹰。 7、 _______ 和________ 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的主渠道,也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过程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的相关习题: (1) A、 B、 C 的同化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相应方框前面箭头上的数字。 注意:摄入量 =_________+_________ ; (2)生产者能量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能量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能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入到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是指:被消费者______________的能量。 ( 3)每个营养级同化量得去向: 1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图中的b1、 b2、 b3) ; 2、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流入到下一营养级(即图中的 ____________ ②生产者的枯枝败叶、消费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遗体被分解者利 用,能量就流向分解者(即图中的________) 3、未利用(仅限于某生态系统有时间限制的情况) 通过下面这道题要深刻理解以上内容: A、 B、 C、D 表示什么样的能量: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题目中未标注a1、 a2、 a3时,求 ABC的同化量:就将其发出箭头上的数字相加。

生态系统稳态维持

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课前导学: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态系统具有,叫做生态系统的稳态。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 1.原因: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_________,食物链(网)越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就越________;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____________,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就越_____。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态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调节。 实例:草原食草动物的迁入 3.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的类型 (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4.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性。外界干扰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时,便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 质疑探究: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的类型分哪两种?其核心分别是什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类型:(了解)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 通过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动物一定是消费者; 病毒都是消费者; 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 分解者一定是原核生物。 (2)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_________的营养级。 同一营养级上,可以有______________的生物。 ●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_________营养级; ● 植食性动物(即初级消费者)为第_______营养级; ●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5、各种组分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联系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食物链:主要为捕食关系,只有_____________无________,其起点:_______ 6、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植物 昆虫 青蛙 蛇 鹰 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________或_________。 ②如果蛇减少,植物 ,昆虫 ,青蛙 ,鹰 。 7、_______和________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主渠道,也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过程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的相关习题: (1)A 、B 、C 的同化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相应方框前面箭头上的数字。 注意:摄入量=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者能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能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 入到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是指:被消费者______________的能量。 (3)每个营养级同化量得去向: 1、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图中的b 1、b 2、b 3); 2、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流入到下一营养级(即图中的 ____________ ②生产者的枯枝败叶、消费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遗体被 分解者利用,能量就流向分解者(即图中的________) 3、未利用(仅限于某生态系统有时间限制的情况) 通过下面这道题要深刻理解以上内容: A 、 B 、 C 、 D 表示什么样的能量: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题目中未标注a 1、a 2、a 3时,求ABC 的同化量:就将其发出箭头上的数字相加。

山东省高考生物 第二单元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27 中图版必修3

一、选择题(共45分) 1. 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组特点( ) A.种群数量多,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 2. 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物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物种消失 3. 设计制作小生态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A.小生态瓶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小生态瓶中通气,从而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C.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越多越好 D.应该将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强烈直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4. 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 5.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 姓名:________ 班别:______ 座号:______ 成绩:_______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B. 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C. 生态系统的结构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3、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缸放置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5、金钱豹会用尿液划出自己的领域范围,以此来警告同类,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 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C.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无机化合物被植物利用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 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 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 8、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 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目标】 1、区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明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生态系统稳态(稳定性)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下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要点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 2、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如:人类活动能够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当人类停止破坏活动后,草原在几年后会恢复原貌的现象。 一般来说,热带雨林抵抗干扰和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比苔原生态系统强。但是,热带雨林一旦受到严重破坏(如过度采伐),它要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非常漫长;而苔原生态系统在受到严重破坏后,恢复时间就比较短。这就是说,就抵抗力稳定性来说,热带雨林比苔原高;而就恢复力稳定性来说,苔原则比热带雨林高。就同一类型的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和恢复力也因生态系统所处的发育阶段而有差别。一般来说,顶极群落的抵抗力强,恢复能力弱;发展中的群落的恢复力强,抵抗力弱。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测试(带答案)

2018年秋季学期周考试题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和必不可少的成分是指()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D.消费者和分解者 2.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 3.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4.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效率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是() A.20%和2% B.0.8%和0.032% C.4%和0.8% D.0.4%和0.0126% 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以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