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到2005年,大气中CO 2的浓度已经由工业革命前的280mg/kg 升到379mg/kg ,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65万年以来浓度的自然变化范围(180~330mg/kg ),最近100年(1906—

2005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已上升了0.74℃。温室效应导致

的气候变化将对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海岸带资源环境、森林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和各地区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威胁着人类生存[1]。

1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广大学者的重

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森林不仅具有调节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储存了10000亿t 有机碳,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以上[2]。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积累的作用,因此在温室气体减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森林碳汇也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得到广泛重视,巴厘岛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开始把森林问题作为一个主题纳入气候谈判,《京都议定书》规定的4种温室气体的减排方式中,2种与森林有直接的关系,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固定的部分和通过采用绿色开发机制(CDM )来减排,清洁发展机制(CDM )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和森林管理等活动允许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来抵消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所有这些工作必须建立在量化森林碳储量的工作基础之上,通过量化森林碳储量来评价不同类型的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为碳循环的研究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相关数据依据,关注量化森林碳储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引起了碳循环研究的兴

起,近些年,大量学者投入到碳储量的研究队伍,研究范围既有区域性小斑块和生态系统,也涉及森林群落。大量的研究证明,在大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分布与其生物量的格局基本一致[3-4]。

2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历史较长,20世纪

50年代以后,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在

日本、前苏联、英国,科学家们对本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实际调查和资料收集[5],到了70年代,全球碳循环的研究受到人类的普遍关注,随着国际生物学计划(IBP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实施,各国对植被生物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这些资料为日后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依据。

欧洲、美洲、中亚、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对本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研究均有较大进展,并取得一定成果。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森林碳储量在全球碳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6]。

Birdsey et al [7]研究了美国500年历史的森林碳储量变

化,认为早期(1600—1900年)欧洲殖民者和当地土著人由于对木材和农业用地的需求导致滥砍滥伐造成了美国森林碳储量的下降,20世纪以后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恢复了森林面积,增加了森林碳储量,目前美国森林起到碳汇的作用。Goodale et al [8]研究了北半球的森林碳汇,Health et al [9]对美国温带森林碳储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过去和目前对美国温带用材林采伐的情况预测未来美国温带林的碳储量变化,认为如果对其采伐不加以限制,到2070年美国温带森林有可能成为碳源,Kurz et al [10]研究了加拿大森林碳储量,

Roxburgh et al [11]研究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森林碳储量,

得出地上植被、粗木质残体和枯落物的碳储量贡献率分别为82%、16%和2%,Alexeyev et al [12]研究了俄罗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Dieter et al [13]研究了德国森林碳储量,Lal et al [14]研究了中亚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近些年,我国碳储量的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刘国华等[6]利用我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研究了中国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1977—1993年的17年中共积累了碳4.5亿t ,

(下转第212页)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陶玉华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4)

摘要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总结了森林碳储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储量;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意义;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718.5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9-0205-01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Ecosystem and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TAO Yu-hua

(Guangxi Eco-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4)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were introduced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ummari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ecosystem.

Key words carbon storage ;forest ecosystem ;biomass ;significance ;research progress

作者简介陶玉华(1968-),女,内蒙古兴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森林生态学。

收稿日期

2012-03-29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9期205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9期

!!!!!!!!!!!!!!!!!!!!!!!!!!!!!!!!!!!!!!!!!!!!!!!

(上接第205页)

平均每年以积累碳2650万t 的速率递增。方精云等[15]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森林碳库和碳密度呈现负增长,年均减少约2400万t ,近30年,由于人工林的发展呈增加趋势,中国森林起到碳汇的作用,森林碳库由70年代末期的碳43.8亿t 增加到1998年的47.5亿t ,年平均增加2200万t 。王效科等[4]根据全国第3次森林资源的普查资料,计算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储量为

32.6亿~37.3亿t ,占全球的0.6%~0.7%,森林生态系统植被

碳密度在各森林类型间差异比较大,从东南向北和向西呈增加的趋势,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配特征刚好相反,反映了我国实际森林植物碳密度大小首先取决于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赵敏等[16]根据各省市的针叶林和阔叶林蓄积量的资料,估计出中国森林植被碳贮量约为37.88亿t 。周玉荣等[17]根据1989—1993年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估算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是258.83t/hm 2,植被碳密度为

57.07t/hm 2,土壤碳密度是植被碳密度的3.4倍。此外,周

成虎等[18]、Peng et al [19]分别从全国尺度估算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这些数据为评价我国森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从区域和斑块尺度,大量学者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杨昆等[20]研究了潭江流域的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方运霆等[21]对鼎湖山马尾松生态系统碳素的分配和碳量进行了研究,王鹏程等[22]研究了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方晰等[23]对杉木林碳储量和含碳率进行了研究,Kang et al [24]研究了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马尾松和杉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胡建忠[25]对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进行了研究。

3结语

近10年,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在地理科学和宏观生态学

中的运用,一些学者利用TM 、ETM+遥感影像和卫星Radar 图像研究了全球不同地区的森林生物量。随着森林普查资料、样地调查、卫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手段提供的森林碳储量的数据不断累积,为碳循环的研究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数据资源。

4参考文献

[1]姜冬梅,张孟衡,陆根法.应对气候变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2007:24-47.

[2]BROWN S ,HALL C A S ,KNABE W ,et al.Tropical forests :Their past ,

present ,and potential future role in the terrestrial carbon budget [J].Water ,Air ,&Soil Pollution ,1993,70(1-4):71-94.

[3]LAL R.Forest soil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220(1-3):242-258.

[4]王效科,冯宗炜,欧阳志云.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

度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1):13-16.

[5]曾伟生,张会儒,唐守正.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

版社,2011:1-8.

[6]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生态学报,2000,20(5):733-740.

[7]BIRDSEY R ,PREGITZER K ,LUCIER A.Forest carbon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1600-2100[J].J Environ Qual ,2006,35(4):1461-1469.

[8]GOODALE C L ,APPS M J ,BIRDSEY R A ,et al.Forest carbon sink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J].Ecol.Appl ,2002,12(3):891-899.

[9]HEATH L S ,BIRDSEY R A.Carbon trends of productive temperate forests of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J].Water air soil pollut ,1993(70):279-293.

[10]KURZ W A ,APPS M J ,WEBB T M ,et al.The carbon budget of the

Canadian forest sector :Phase I ,Forestry Canada[R].Canada :minister of supply and sewices ,1992:1-93.

[11]RLEXEYEV S H ,WOOD S W ,MACKEY B G ,et al.Assessing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managed forests :a case study from temperate Australia[J].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6,43(6):1149-1159.

[12]ALEXEYEV V A ,BIRDSEY R A.Carbon storage in forests and peatlands

of Russia[M].USA :Forest Servie ,Northeastern Resarch Station ,1998:1-137.

[13]DIETER M ,ELSASSE P.Carbon stocks and carbon stock changes in the

tree biomass of Germany's forest[J].Forstwissenschaftliches Centralblatt ,2002,121(4):195-210.

[14]LAL R ,SULEIMENOV M ,STEWART B A ,et al.Climate change and

terrestrial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entral Asia [M].London :Taylor &Francis Group ,2007.[15]

方精云,陈安平.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植物学报,2001,43(9):967-973.

[16]赵敏,周广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地理科学,2004,24(1):50-54.

[17]周玉荣,余振良,赵士洞.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

[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5):518-522.

[18]周成虎,罗承文.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J].地理

科学进展,1999,18(3):238-244.

[19]GONG P ,CHEN J ,XU M.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arbon dynamics of

China ’sforestecosystemsinthepast20years[C].SHIYOMIM ,KAWAHATA H ,HIROSHI K ,et al.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 ocean and on land.Tokyo :Terrapub ,2004:401-410.

[20]杨昆,管东生,周春华.潭江流域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应用

生态学报,2006,17(9):1579-1582.[21]

方运霆,莫江明.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J].广西植物,2002,22(4):305-310.

[22]王鹏程,邢乐杰,肖文发,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

碳储量[J].生态学报,2009,29(1):97-107.

[23]方晰,田大伦,项文化,等.第二代杉木中幼林生态系统碳动态与平

衡[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2(1):1-6.

[24]KANG B ,LIU S R ,ZHANG G J ,et al.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Pinus massoniana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ixed forest ecosystem in Daqingshan ,Guangxi ,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5):1320-1329.

[25]胡建忠.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2005,27(6):l-8.

3.3加大群众对基层木材检查站的督导

把“严肃执法、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严谨作风”的“四

严”教育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在木材运输检查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全面提升木材运输管理水平、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促进大口钦镇现代林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此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木材检查工作的认可和关注度。

4参考文献

[1]李开政.当前我国发展林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之友,

2010(5):74-75.

[2]李乾明,李珍.林业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27):

16.

[3]杨志琨.吉林省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才智,2011(9):292.

[4]毛必清,周宝根,王家镇.景宁县木材检查站建设与发展探讨[J].绿色

科技,2011(10):26-27.

[5]施强.红河州木材检查站建设现状和对策[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2):77-78.[6]宫文芳.木材检查站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234.

[7]周理华,吕伟清,张成文.庆元县木材检查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217-218.212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控制污染、改善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调节径流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生存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着“文明的发源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的美名。 湿地起着保障生物多样化,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正因为鸟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同时很可能会飞越国界,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为了确保人类对湿地的可持续利用,18个缔约国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 一、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对湿地有所认识,当时的很多地理古籍如《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等已对湿地已有记载,并根据其特性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名称。国内对湿地的研究始于60年代起,首先是从对沼泽的研究开始的。其中一些比较权威研究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沼泽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沼泽室就对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的沼泽湿地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生态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从此以后,国内的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我国 有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内的一些有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如湿地的结构、功能等,大多收录在《中国湿地研究》一书中,该书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基本是国内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综上所述,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的研究方面如下: 1.滨海湿地的研究 滨海湿地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尽管我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岸线较长,各沿海省份都广泛分布着滨海湿地,对于滨海湿地有着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是缺少系统性的研究。80年代初,国内的学者对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并对其进行了了综合规划和合理开发,对当时沿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奠定了滨海湿地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则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黄河以及南方红树林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2.沼泽湿地的研究 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简称沼泽湿地),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1958年,中国科学院开始主攻沼泽为其研究方向,成为国内最早的专门性沼泽研究机构之一,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中最为知名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所在的地理系沼泽教研室及其所带领的一批学者,对若尔盖高原、长白山、兴安岭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沼泽湿地中做的许多工作。1983年《中国沼泽》一书的作者郎惠清将沼泽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与分区、形成与发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刘波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因为它起着保障生物 多样性并且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伴随人类对湿地认识的逐步深入,自上个世纪以来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环境,使之长久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就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就湿地保护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最为科学的湿地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湿地;特点;进展 [中图分类号]X-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5—0054—02 [收稿日期]2012—09—23 [作者简介]刘波(1979—),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2012年第5期理论观察 N o.5,2012(总第77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7 54——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王宪礼 李秀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 Advances in Wetlands .Researches.Wang X ianli,Li Xiuzhen(I nstitute of A pp lied Ecology ,Chi -nese A cademia Sinica,Shenyang 110015).Chinese J our nal of Ecology ,1997,16(1):58-62.Wetlands are t hose area t hat inundated or saturated by surface o r gr ound w ater wit h sufficient fre -quency and duration to support vegetat ion typically adapting to the satur ated in the water soil cond-i tion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Generally ,wetlands includ swamps,marshes,bogs and similar ar eas.T he contempor ar y r esearch advances on wetlands ho me and abroad w ere ev aluated in the art-i cle. Key words:w etland,marsh,advnace. 作者简介:王宪礼,男,29岁,助理研究员,1985~1992年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景观生态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1989年至今先后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东部荒山的景观生态建设0和/我国北方河口湿地的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0以及中国科学院/图们江流域生物资源现状、潜力与保护0等课题的工作,发表论文4篇。 李秀珍,女,25岁,博士生,1991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取得学士学位,1994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地学专业,同年10月曾赴贵阳地理化学研究所参加其环境开放实验室客座项目/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0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0部分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发表论文5篇。 1 引言 湿地是指那些地表水和地面积水浸淹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很充分,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能够供养那些适应于潮湿土壤的植被的区域,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 amps)、腐泥沼泽(marshes)、苔藓泥炭沼泽(bogs),以及其它类似的区域。 目前,由于人类开发和利用,湿地面积现已大大缩减。据估计,自1900年以来,地球上已消失了将近一半的湿地。在美国,在实施控制湿地开发的法律之前,湿地曾以每年1%的速率下降。我国湿地大约有5.7@107ha,其中包括1.1@107ha 沼泽,1.2@107 ha 湖泊(自然的及人工的)和2.1@106ha 滩涂、盐沼地,还有3.2@107ha 的稻田。当前由于农业开发,矿产开采,城市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主要是自然湿地)已减少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湿地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8 ha,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 带占11%,热带占10.9%(表1)。 表1 世界湿地分布[40] T ab.1Distributi on of the w etl ands in the w orld 地带地区面积(@103ha)占陆地面积 (%)北极湿润半湿润 200 2.5寒带湿润半湿润255811.0亚寒带 半干旱5397.3干旱 342 4.2136 1.9亚热带 湿润107717.2半湿润6297.6干旱 439 4.5热带 湿润23178.7半湿润221 1.4干旱 1000.8合计 8588 6.4 生态学杂志 1997,16(1):58-62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湿地遥感研究进展_张树文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3-01-02;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3-03-09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050903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90103)资助。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树文(1955-),男,吉林长春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系统变化科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E-mail:zhangshuwen@https://www.sodocs.net/doc/0115826606.html, 湿地遥感研究进展 张树文1,颜凤芹1,2,于灵雪1,2 ,卜 坤1,杨久春1,常丽萍1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摘要: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湿地转化为农业和城市用地,湿地的质量退化和数量减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遥感技术为湿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从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分类、湿地调查3个方面论述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关键词:湿地;遥感;遥感影像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X87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3)11-11406-07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等功能[1,2]。 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湿地转化为农业、城市用地,湿地质量和数量的变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3]。湿地多处于偏远地区,采用传统的手段来监测费时、费力、耗费高,调查范围小,对湿地有破坏性,而且其周期性较长,时效性差。遥感(Remote Sensing,RS )技术因具有省时省力、多时相、多平台、信息量大等优点,可为湿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20a 来已广泛用于湿地资源调查、识别等研究中[3,4]。中国的湿地科学起步较晚,了解国内外湿地遥感的现状和发展,对中国湿地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遥感分类、湿地资源调查3个方面论述RS 在国内外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遥感影像数据源 新一代的遥感成像光谱仪,为对地观测提供极为丰富的多光谱数据[5]。湿地遥感研究中,常用的多光谱影像数据源[6~14]有MSS 、TM/ETM 、SPOT 影像。高光谱影像、雷达影像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湿地研究中[15,16]。高光谱遥感影像光谱分辨率高,能够提供丰富的地表信息,因而在湿地遥感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17]。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影像——全称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常用的高光谱影像。在湿地遥感中,高光谱技术主要应用于湿地土壤植被和水体信息提取的研究。其中,利用高光谱技术在湿地植被监测、植被群落精细分类、植被生物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在湿地水体信息提取、湖泊边界划分及水位线提取等方面做过许多方法研究;另外,高光谱遥感技术也应用于湿地土壤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反演研究中[17,18]。微波遥感的突出优点是可全天候监测,并能透过植被、冰雪和干沙土,获得近地面以下的信息。目前,RS 用于湿地研究的关注焦点已逐渐从光学遥感转移到雷达遥感上。湿地雷达遥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段是:L 波段和C 波段,其中,L 波段对植被的结构特性更敏感;大多数研究认为L 波段适于研究以林地为主的湿地,而C 波段更适于少叶和低生物量植被组成的湿地[14,19]。以上单种影像数据源都有其固定的特点和特定的应用领域,但有时采用单一影像研究湿地有其局限性。而融合多源影像可以克服单一遥感影像数据源的不足,兼顾不同 第33卷第11期2013年11月 V ol.33No.11Nov.,2013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阐述了城市森林的概念以及当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研究评估的方法,以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满足市民接近和回归自然的渴望,已成为城市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提高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今主流的研究方向。 1.城市森林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森林与城市林业的概念主要差异性在于城市林业主要侧重于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林业经营管理的范畴,是一个多方面的经营管理体系;而城市森林是将城市绿地主要以森林的形式进行构筑和管理,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1]。因此,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生态服务功能的含义 广义上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一般而言,生态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共同支撑和维持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过程;它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人类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依赖性,为人们评价各种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影响提供了一种参考,以防止和减少自我毁灭性的经济和社会活动[3]。 2.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包括该系统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和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这内部效益,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的外部公益作用。 3.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主要研究方法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Ξ 徐艳艳 徐艳东 (1.临沂市苍山县实验中学,山东苍山277700;2.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摘 要 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湿地的概念和分类、形成和发育、湿地评价和健康评价、恢复和重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研究、人工湿地、全球变暖及湿地生态系统关系等方面研究进展,据此提出展望。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 恢复 湿地(wetland)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am ps)、苔藓泥炭沼泽(bogs)、泥沼泽(marshes)以及其他类似区域[1]。湿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气候带,从赤道到极地均有分布。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6×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带占11%,热带占10.9%[2]。 湿地是由喜水生物和过湿环境构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位于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汇处,是各种能量和物质交换和作用的场所。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的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 “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3]。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但是湿地也是近代史上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它是继其他生态系统如农业、林业、沙漠等之后,人类重视最晚的一种资源[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领域。 1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 1.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 1.1.1 湿地的概念 由于湿地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所以很难给湿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的研究者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已统计到的定义近60种[5]。总的看来,湿地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定义,通常采用的是最有代表性的国际湿地公约(Ramsar公约)中的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此定义比较具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湿地管理工作中易于操作[5],但其未揭示出湿地的内涵实质,其内涵和外延不明确[6]。另一类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的定义,从学科来看可以概括为水文学、动力地貌学、生态学、泥炭地质学、景观学、资源学[5-8]。杨永兴先生把湿地科学的定义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的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湿地应该具有3个突出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于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类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9]由于湿地是一个过渡带,因此范围界定比较困难,其中,1956年Circular39是美国最早的湿地定义之一;加拿大关于湿地的定义主要有:1979年Z oltai和T arnocai分别提出湿地的定义,1988年Z oltai对其前定义进行修正;[2]原苏联的沼泽概念比较全面,但语义不够确定[3]。 2.1.2 湿地的分类 同湿地概念一样,目前国际湿地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体 Ξ作者简介:徐艳艳(1979-),女,地理教师。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主要包括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 一·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森林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还能生产有很多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当然现代森林的主要生产功能还是表现为它是―个巨大的原材料供应者.木材及木制品,在建筑,交通,采掘,轻纺,水利电力筹许多生产部门是不可缺少的物资.木材的化学加工产品及各种林副产品也是重要的原材料及出口物资. 中国有繁多的经济林木树种,林副产品极为丰富,还有大量的中草药材,多种稀有珍贵的野生动物.产品的丰富多彩,实在是举不胜举.这些产品从需要上讲,不仅在国内牵涉到各行各业,不可缺少;而且其中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是国家重要的出口物资。森林中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仅热带雨林中的物种就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在我国的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又有很多油料植物,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现代的森林仍然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能源生产者,由于世界上一些化石能源渐渐枯竭,森林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正在引起越来越大的重视. 二·涵养水源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将地表水转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作用。主要功能表现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净化水质和调节径流三个方面。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如同一层松软的海绵覆盖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侵蚀.我国的有关观测结果表明,有林地水土流失量比荒坡地小得多.森林能够蓄水保肥,消洪补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森林是巨型蓄水库.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雨过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森林对于减轻旱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保育土壤 森林中活地被物和凋落物层层截留降水,降低水滴对表土的冲击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同时林木根系固持土壤,防止土壤崩塌泻溜,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功能。风蚀是土壤流失的一种灾害.风力可以吹失表土中的肥土和细粒,使土壤移动,转移.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更是风起沙飞,往往埋没了农田和村庄.风对农作物的直接危害更为普遍. 四·净化大气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重金属等)的吸收、过滤、阻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湿地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湿地的文化传承着人类文明,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自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一词在我国逐渐被广泛应用。当前世界上对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尚未统一,初步统计,湿地定义有近60种,其中《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因此,根据公约的湿地定义,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河流、湖泊、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且必需的服务。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对湿地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由单一资源的需求向多资源需求转变。《湿地公约》已从1971签订之初的以保护水禽栖息地为目标发展到现在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发挥其服务功能、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转变。由全球95个国家1360名专家于2005年共同完成的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详细列出了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各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前,由于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淡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威胁,湿地具有的供给淡水资源、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减贫致富方面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种对湿地认识和需求的变化影响着各国对湿地保护采取不同的战略与政策。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一是制定并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依法强化对湿地的保护,如欧盟制定了《栖息地法令》、《鸟类保护法令》和《水框架法令》,明确规定了自然保护地以及流域层次水资源管理的相关义务,要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介绍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介绍 摘要: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亚洲东部最典型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大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涵养水源服务价值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部分,占总体服务价值的66%,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最动摇的生态功能,其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80%,而木材生产的服务价值仅占总价值的7%;由此可见,木材并不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部分,充分发展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其他的生态功能,才是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佳途径。本文将介绍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让大家更加了解长白山森林,并能充分发挥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长白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Daily,1997)。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体现为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多样性与遗传性,净化大气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林产品等(Costanza,1997;Alexander,1997)。由于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的片面了解,在工业革命时期,对森林生态系统采取了掠夺和破坏性经营,从而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和质量严重下降,致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衰弱,甚至消失,很大程度地威胁到人类的的安全与健康,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ormannetal,1968)。近年来,随着一些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国际上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针对东北亚最具典型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的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系统介绍。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有: (一)森林生态旅游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旅游服务价值有两方面的涵义:旅客的直接消费价值,它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旅游服务价值的经济表现程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旅游服务功能的总体价值,这一总体价值是动态的它随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资源量动态变化而变化的。长白山高山苔原和森林生态系统旅游服务功能存在其动态的潜在的价值,它随着生态资源负荷能力的生态旅游负荷能力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潜在的生态旅游服务价值反映了其生态系统的生态旅游负荷能力,是生态系统生态旅游服务价值的完全体现。 (二)森林生态系统林副产品服务功能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林副产品主要分8大类,分别为植物药才,动物药材,干果,食用菌,野菜,纤维及蜂蜜产品,动物肉类,动物毛皮等。长白山森林生系统林副产品的服务价值进入市场部分自1993年以后逐渐减少,提别是动物药材,动物食肉,动物毛皮。在林副产品生态服务价值中,野菜类产品最高;动物肉类次之;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干果,食用菌类等次之,动物毛皮最低。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东北3大河流(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的发源地,这一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维持3大河流的流域生态系统等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林副产品的减少也正说明了自然保护区及大江大河源头之被保护策略已落到实处。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因为它起着保障生物多样性并且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伴随人类对湿地认识的逐步深入,自上个世纪以来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环境,使之长久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就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就湿地保护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最为科学的湿地保护的对策。 标签:湿地;特点;进展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控制污染、改善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調节径流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生存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着“文明的发源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和“物种的基因库” 的美名。 湿地起着保障生物多样化,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正因为鸟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同时很可能会飞越国界,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为了确保人类对湿地的可持续利用,18个缔约国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 一、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对湿地有所认识,当时的很多地理古籍如《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等已对湿地已有记载,并根据其特性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名称。国内对湿地的研究始于60年代起,首先是从对沼泽的研究开始的。其中一些比较权威研究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沼泽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沼泽室就对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的沼泽湿地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生态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从此以后,国内的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我国有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内的一些有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如湿地的结构、功能等,大多收录在《中国湿地研究》一书中,该书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基本是国内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综上所述,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的研究方面如下: 1.滨海湿地的研究 滨海湿地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尽管我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岸线较长,各沿海省份都广泛分布着滨海湿地,对于滨海湿地有着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是缺少系统性的研究。80年代初,国内的学者对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并对其进行了了综合规划和合理开发,对当时沿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奠定了滨海湿地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则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黄河以及南方红树林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2.沼泽湿地的研究 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简称沼泽湿地),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

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

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概述: 1、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 2、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3、森林生态学的发展 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山有枢、险有榆”。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随着林业科学和生态学的发展,到了本世 2 0年代,便把营林学基础从森林学中分出来成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即森林生态学。60年代以后,才集中研究生物群落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环境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即生态系统( Ecosystem )的研究。70年代又逐步形成生态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 系统生态学( System ecology),森林生态学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长期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对群落结构、类型划分和地理分布都采用静态描述;对群落的演替变化,如群落的建立、发育、成熟、消失规律,加速、延缓或改变自然演替的途径等则采用动态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除借助于传统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法及其最新成就外,还借助于气象学、水文学的知识以及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精敏测算仪器,如自记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自记分光光度计、氧弹或热量计,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的应用,也为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林业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森林生态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_省略_初探_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_肖寒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 3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 肖 寒3 3  欧阳志云 赵景柱 王效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0) 【摘要】 以尖峰岭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并使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机会成 本和替代花费等方法评价了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在尖峰岭地区,面积为44667.00hm 2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每年66438.49万元,其中林产品价值为7164.11万元,涵养水源价值为39429.21万元,保持土壤减少侵蚀价值为247.26万元,固定CO 2减轻温室效应的价值为1316.24万元,营养物循环价值为428.55万元,净化空气的价值为17853.12万元.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尖峰岭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logical valu ation A case study of tropical forest in Jianfengling of H ainan is 2land.XIAO Han ,OU Y AN G Zhiyun ,ZHAO Jingzhu ,WAN G Xiaoke (Research Center f or Eco 2Environmental Sci 2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2Chin.J.A ppl.Ecol.,2000,11(4):481~484.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sent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indirect economic value of Jianfengling tropical forest in Hainan Island.The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annual integrat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Jianfengling tropical for 2est ,which covers 44667.00hm 2,adds up to 664.38million yuan (Chinese RMB ),of which ,about 71.64million yuan is of the output of standing trees and other forest products ,about 394.29million yuan of water 2holding ,about 2.47million yuan of soil conservation against erosion ,about 13.16million yuan of carbon fixation for reducing green house effect ,about 4.29million yuan of nutrient retention for N ,P ,K ,Ca and Mg ,about 178.53million yuan of air purification. 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Forest ecosystem ,Ecoservice valuation ,Jianfengling mountain.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RCEES9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项目(799308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670089). 33通讯联系人. 1999-10-12收稿,2000-05-29接受. 1 引 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 成与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5,12].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医药及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研究发现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由于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不了解,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了明显损害,威胁人们的安全与健康,危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维持与保育生态服务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国际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十分重视,生态学家、生态经济学家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科学 家共同合作,从生态系统过程、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等多个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不断充实与丰富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探索其评价技术及生态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美国生态学会组织了以Gretchen Daily 负责的研究小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形成了能反映当前这一课题研究最新进展的论文集[4],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曾成立Constanza 负责的专门研究组以研究生物多样性间接经济价值及其评估方法,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系.Costanza 等13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a -1,平均为33万亿美元?a -1[3],Pimentel 等[15]研究报道,全球仅水土流失导致水库淤积所造成的损失约60亿美元.分析与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在我国,生 应用生态学报 2000年8月 第11卷 第4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Aug.2000,11(4)∶481~484

湿地景观研究进展2003版

湿地景观研究进展 ——简述城市湿地景观的研究现状 风景园林硕士黄琯S2******* 摘要: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湿地的干扰不断加剧。城市湿地景观正在发生破碎化和单一化的趋势,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湿地保护问题。我们对于城市湿地景观的建设,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则。 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保护规划设计研究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在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和美化城市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彰显出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特殊的景观价值。现如今,伴随着现代化城市的日益扩张,城市湿地的存在现状以及利用方式已经出现问题,对城市湿地保护已不容刻缓。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予以重点保护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湿地景观营建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尚待深入。就国际方面看,我国也正同其他国家一样努力为保护城市湿地而做出努力,并作出湿地生态景观的设计研究实践。本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明确了城市湿地景观的研究框架,为学科知识积累提供帮助。 1研究背景 1.1湿地的功能与作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1]。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2]。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蓄洪防旱、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3]。它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佳利用方式,又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因此,湿地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作用: (1)湿地能充分利用其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例如,人工湿地所具有的植物吸收和厌氧菌脱氮双重作用,每公顷湿地日去除硝酸盐氮可达3千克以上(杨士军,1998)。 (2)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等几个层次。湿地作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其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湿地的保护、人工湿地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 (3)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类型,可以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可以用来开展环境监测、实验和科学研究,同时城市湿地及近郊湿地可以为市民提供游赏的好去处,陶冶人们的性情,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体现社会价值和效益。 (4)湿地还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游憩功能。《诗经》中的《蒹葭》即描写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丽词句,用以描绘湿地的美景。自然湿地独特的生态特点,很大程度弥补了城市景观人工化、单一化的弊端,丰富了景观异质性。 1.2城市湿地景观的格局变化 我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2004年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居

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_以山东省为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第1卷第2期,2006-06-30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On Line, V ol. 1 No. 2, June 30, 2006 论文编号(Paper Code):pkuxbw2006031 Web:https://www.sodocs.net/doc/0115826606.html, 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以山东省为例1) 段晓峰 许学工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摘 要生态退化、环境破坏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作者采用市场价值、替代工程等方法基于县域尺度对山东省各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游憩、改善大气环境、水土保持等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在游憩功能评价中从与以往不同的角度建立了新的价值评估指标。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的基础上,从结构、密度、质量3方面建立了6项评价指标,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对山东省各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718.55; F062.2 Regional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 DUAN Xiaofeng XU Xuego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 Peking University & The Main Lab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search o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Process,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Forest eco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lying and maintain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situatio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facets: production, recreation,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water-soil conservation in this paper.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 of the different counties are accounted using the eco-economy evalu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 and mechanism analysis,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consists of six indexes.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describes the services at three aspects such as structure, density, and quality. Using the Polygon Synthesis Indicator method, each country gets an score of integrated assessment. As a result, only 0.39percent of the total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scores from 0.75 to 1 (gradeⅠ), 2.37 percent scores from 0. 5 to 0.75 (gradeⅡ), 41.65 percent scores from 0.25 to 0.5 (grade Ⅲ), and 55.59 percent scores from 0 to 0.25 (grade Ⅳ). 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of most countr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poor.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some advic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polygon synthesis indicator method; Shandong province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1001) 收稿日期:2005-12-26;修回日期:2006-02-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