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田水利知识点

农田水利知识点

农田水利知识点
农田水利知识点

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土壤水:通常将存在于非饱和带的水分称为土壤水,(土壤水是联系农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农田土壤水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水,气,热,养分等状况,与作物生长关系密切,是作物生长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

地下水:储存于饱和带的水分称为地下水。

土壤含水率:(习惯上称为含水量)是指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有水分数量的多少,又称土壤湿度。

毛管水:是受土壤毛管力作用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毛管水依其在土壤中的分布又可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

毛管悬着水:在地下水埋深较大时,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上升水:借助毛管力的作用,由地下水上升进入上层土体的水。

凋萎系数:出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点含水量,也称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埋藏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当充分降水或灌溉后,地表水完全入渗,并防止蒸发,经过几天时间,土壤剖面所保持的含水量,即为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包括吸湿水,薄膜水和毛管悬着水,其数量是三者数量的和)

田间持水率: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

SPAC系统的主要内容: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系,进入根系,通过细胞传输进入木质部,由植物的木质部到达叶片,再由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交换,形成一个统一、动态的互反馈连续系统,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

在这一连续体中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土壤、植物和大气是SPAC系统的研究对象。

SPAC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水分在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的传输。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能取得高产潜力条件下的作物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量,包括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参照作物需水量(潜在腾发量):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200m)矮草地(草高8~15cm)上的蒸发量。

作物系数:指不同发育期中需水量与可能蒸散量之比值。

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又称株间蒸发。

深层渗漏:是指灌溉水或降水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作物根系层土壤田间持水量,下渗到不能为作物利用的深层土壤现象。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是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蒸发蒸腾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灌溉制度:是指某一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稳定高产,所制定的一整套向农田灌溉水的方案,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等四项内容。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一般用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

灌溉水利用系数:净灌溉用水量W净与毛灌溉用水量W毛之比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用η水表示。

W毛=W净/η水(W毛:毛灌溉用水量,W净灌溉用水量)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为灌溉模数。

畦灌:畦灌是将田块用畦梗分隔成许多矩形条状地块,灌溉水以薄层水流形式输入田间并渗入土壤的灌水方法。喷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进行喷灌。

沟灌: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垄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垄沟,在流动的过程中借助重力作用和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滴灌:滴灌是利用喷头、滴灌管等设备,以滴水或细小水流的方式,湿润植物根区附近土壤的灌水方法。

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是灌溉渠道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喷灌均匀度: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水滴打击强度:喷头喷洒出来的水滴对作物的影响,可用水滴打击强度来衡量。水滴打击强度是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它与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及密集程度有关。

田间渠系指的是条田内部的灌溉网,包括毛渠、输水垄沟和灌水沟、畦等。

设计流量:是渠道的毛流量,它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

自由渗流:渠道渗流不受地下水顶拖,在渗流过程中渠道中的水流与地下水不形成连续水流。

顶拖渗流:渠道渗流受地下水顶拖,在渗流过程中,渠道中的水流与地下水形成连续水流。

渠道的工作制度就是渠道的输水工作方式,分为续灌和轮灌两种。

续灌: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渠道,称为续灌渠道。这种输水工作方式称为续灌。

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叫做轮灌。实行轮灌的渠道称为轮灌渠道。

灌溉水源:是指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其中地面水是主要形式。

地面水包括河川,湖泊径流以及在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的地面径流。

地下水一般是指潜水和层间水,前者又称为浅层地下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由于补给容易,埋藏较浅,便于开采,是灌溉水源之一。

管井:由于水井结构主要是由一系列井管组成,故称为管井。当管井穿透整个含水层时称为完整井。穿透部分含水层时称为非完整井。

农作物的设计排渍深度:是指控制农作物不受渍害的农田地下水排降深度

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是指农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要求保持一定的地下水适宜埋藏深度。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适宜于农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的地下水深度。

农作物的耐渍时间: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允许地下水有短期升至耐渍深度以上,其持续时间以不危害作物正常生长为限度,该持续时间称耐渍时间。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排涝流量:排水沟道汛期需要排出因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称为排涝流量。

排渍流量:是指非降雨期间为控制地下水位而经常排泄的地下水流量,即当地下水位达到一个控制要求时的地下水排水流量,又称日常流量。

排涝设计流量是指在发生除涝设计标准规定的设计暴雨时,排水沟中应通过的最大流量。

排涝模数:单位排涝面积上的最大排涝流量。

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或排渍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渍流量。

灌水率图修正原则(填空):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准则。

(1)尽量保持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不动或稍有移动(前后移动不超过3天)

(2)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各次灌水时间,延长或缩短,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

(3)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应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在调整时不应使流量相差过大,一般q(min)≥40%q(min) (4)灌水时间上要分出次数,留出时间间隔为工程维修留出时间,应避免短期停水,特别应避免小于5天的短期停水现象。

一般从修正后的灌水率图中取延续时间较长(例如达到20~30天)的最大灌水率值作为设计灌水率,而不是短暂的高峰值,这样不致使设计的渠道断面过大,而增加渠道工程量。但短期的高峰值不应大于设计灌水率的120%。在渠道运用过程中,对短暂的大流量(大于设计灌水率的120%),可由渠堤超高部分的断面去满足。

P10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

(1)在既定的水源和水位情况下,各级渠道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

(2)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尽可能与道路和防护林带,排水渠系等统一考虑,以减少渠道深挖高填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节约工程投资及管理费用。

(3)渠道的布置应尽量与用水单位相结合,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渠道线路要直,上、下级渠道尽可能垂直,斗、农渠的间距要有利于机械耕作

(5)要考虑综合利用。山区,丘陵区的渠道布置应集中落差,以便发电和进行农副业加工。

(6)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在多数地区必须有灌有排,以便有效地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通常先以天然河沟作为骨干排水沟道,布置排水系统,在此基础上,布置灌溉渠系。应避免沟、渠交叉,以减少交叉建筑物。

(7)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如耕作区道路,林带,居民点等规划)相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和生活。

田间工程规划原则

1、必须在农业发展规划和水利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2、田间工程规划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当年增产。

3、田间工程规划必须因地制宜,注重调查研究。

4、田间工程规划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执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排水工程的规划布置原则(简答or论述)

1、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尽量增加自流排水面积,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

2、系统分级合理,长短适当,排水与行政区划相结合,以利于机耕和统一管理。

3、尽量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特别注意不打乱自然排水流势,以保障排水流畅。

4、建筑物尽量集中。尽量减少交叉。

5、系统线路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做到“一直、二短、三安全”。线路尽量避免深挖高填、风化岩层、节理发育的破碎带和强透水地带。

6、灌排配套,有灌有排,保证及时灌溉与排水。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

灌溉水的水量损失主要有:

①渗水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通过渠底、边坡土壤空隙渗漏的水量和田间深层渗漏的水量。

②漏水损失。包括由于地质条件、生物作用或施工不良而形成漏缝或裂隙损失的水量,或因管理不善引起的田面流失及泄水损失,工程失修引起的建筑物漏水等原因造成的水量损失,这是应该在施工、管理中加以避免的。

③蒸发损失。沿渠道水面蒸发的水量,可根据水面蒸发资料及渠道总水面积近似求得,其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三种输水损失中,渗水损失最大,漏水损失次之,水面蒸发损失最小。

灌溉水的水量损失,直接影响着灌溉水的利用程度,因此,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从灌溉水量损失方面来考虑主要有防渗措施、土壤质地及地下水埋深、灌区类型、灌区地理位置、灌区规模、渠道级别及灌溉技术等。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方法:

(1)配水:加强配水工作,提高配水质量,避免超过安全输水高度放水,在计划引水流量时,要尽可能与渠道设计输水能力相吻合。

(2)采取工程技术措施:

①进行渠道衬砌,防止渠道渗漏

②塑料防渗法

③改进灌水技术

(3)加强灌溉管理

①加强计划用水管理

②健全各项制度和巡渠组织

③推进先进灌水技术

④加强建筑物维修

⑤整修渠道

绪论

农田水分的不足和过多的调节措施:灌溉和排水。灌溉措施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排水措施包括控制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修建排水工程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排入容泄区,使农田土壤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一个是在易涝易碱地区,利用排水工程控制地下水位和排除土壤盐分。

1章农田灌溉原理

依地表下水分存储状况,将储存水分的区域分为非饱和带(或称为包气带)和饱和带

田间土壤水分的表示方法:土壤含水率(有重量含水率和体积含水率之分)、土壤水势两种方法。

土壤水的基本形式:依其所受力的不同分为吸湿水、毛管水、膜状水、重力水

(吸湿水和膜状水主要受土壤吸附作用;重力水受重力支配,在重力作用下,重力水进一步向土壤剖面深层移动。)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因素有哪些?(简答或填空)

内因:(1)土壤机械组成、容重(2)土壤初始含水率(3)温度

外因:(1)地面坡度(2)降雨(3)下垫面(4)耕作管理措施

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因素有哪些?(简答或填空)

(1)水面蒸发: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1)饱和水汽压差2)温度3)风4)气压5)水质

(2)土壤蒸发: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1)土壤因素:是内因,决定蒸发发展的根本原因,包括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色泽和下垫面。2)气象因素:是外因,是蒸发变化的条件,包括辐射、温度、湿度、风和降水(量、次数)方式。

农田水分的消耗途径:作物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田间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

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主要决定于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气象条件(温度,日照,湿度,风速等)、土壤含水状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等。

2章灌溉制度与灌溉用水量

灌溉制度的影响因素:1、有效降水量,2、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3、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确定,4 、地下水补给量,5、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6、降雨量和降雨量在年内、年际的分配,7、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

灌溉制度是如何确定的: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降雨量,另一个基本依据是作物需水量。必须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一般年、干旱年及特旱年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一般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多采用干旱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标准。

灌溉制度确定的方法:1、调查群众丰产灌水经验制定充分供水灌溉制度2、根据灌溉实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4、根据作物的生理指标确定灌溉制度

P45 公式2-1(计算) P46 公式2-5 2-6(计算含水量) P48 公式2-9 2-10

3章灌水方法

畦灌的灌水技术要素:畦田长度,畦宽,单宽流量,放水入畦时间(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壤渗透性,田面坡度及其粗糙率与平整程度,以及作物的种植情况等。)

沟灌的灌水技术要素:灌水沟类型,灌水沟规格(灌水沟的间距,灌水沟的长度,输入灌水沟的单沟流量),

如何评价喷灌的灌水制度:其突出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是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较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

优点:省水:与地面灌溉相比省水20-30%。

省工:节省用工60-90%。

省地:节省占地2-5%。

对地形适用性强,不需大量平整土地。

灌水质量好。

可综合利用,防霜,防干热风。

可增产10-20%。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300-900元/亩;受风的影响大,耗能高。

①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②喷灌均匀度: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③水滴打击强度:喷头喷洒出来的水滴对作物的影响,可用水滴打击强度来衡量。水滴打击强度是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它与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及密集程度有关。(但目前尚无合适的方法来测量水滴打击强度,目前一般采用喷灌的雾化指标来表示水滴打击强度。

评价喷灌的灌水质量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P74左右

首部枢纽:

(1)包括水泵,及动力机、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备,过滤设备、控制阀、进排气阀、压力流量测量仪表等。(2)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其处理成符合微灌要求的水流送到微灌系统中去。是微灌系统的控制中心。(3)确定首部枢纽的位置要与水源工程相结合,且以投资少、管理方便为原则进行选定。

(4)首部枢纽的各部分的布置细节:

①微灌常用的水泵有潜水泵,离心泵,深井泵等,动力机可以是柴油机,电动机等。在供水量需要调蓄或含砂量很大的水源,常要修建蓄水池和沉淀池。沉淀池用于除灌溉水源中的大固体颗粒物,为了避免在沉淀池中产生藻类植物,应尽可能将沉淀池或蓄水池加盖。过滤设备的作用是将灌溉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虑去,避免污物进去系统,造成系统堵塞。过滤设备应安装在输配水管道之前。

②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备,用于将肥料,除草剂,杀虫剂等直接施入微灌系统,注入设备应设在过滤设备之前。

③流量压力量测仪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流量或压力,包括水表,压力表等。水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总水量,根据需要可以安装于首部,也可以安装于任何一条干、支管上,如安装于首部,须设于施肥装置之前,预防肥料腐蚀。压力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内水压力,在过滤器和密封式施肥装置的前后各安装一个压力表,可观测其压力差,通过压力差的大小,能够判定施肥量的的大小和过滤器是否需要清洗。

④控制器用于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一般控制器具有定时或编程功能,根据用户给定的指令操作电磁阀或水动阀,进而对系统进行控制。

⑤阀门是直接用来控制和调节微灌系统压力流量的操纵部件,布置在需要控制的部位上,其形式有闸阀,逆止阀,水动阀…电磁阀等。

微灌系统的分类:滴灌系统,微喷灌系统,涌泉灌系统以及渗灌系统。

滴灌和其他灌水制度的一个最大不同点是需要过滤。

P99论述题

4章灌溉渠道工程

P105斗农渠的布置形式

一、管排相间布置。在地形平坦和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叉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间布置。

二、管排相邻布置。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观灌下排,互相配合。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邻布置。

P106田间渠系布置

1.纵向布置

灌水方向垂直农渠,毛渠与灌水沟、畦平行布置、灌溉水流从毛渠流入与其垂直的输

水垄沟,然后再进入灌水沟、畦。毛渠一般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使灌水方向和地面

是大坡向一致,为灌水创造有利条件。在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毛渠可以双向控制,向两

侧输水,以减少土地平整工程量。地面坡度大于1%时,为了避免田面土壤冲刷,毛渠可

与等高线斜交。以减小毛渠和灌水沟、畦的坡度。田间渠系的纵向布置如图4-10所示

2.横向布置

灌水方向和农渠平行,毛渠和灌水沟、畦垂直。灌溉水流从毛渠直接流人灌水沟

、畦,见图4~11,这种布置方式省去了输水垄沟,减少了田间渠系长度,可节省土地和减

少田间水量损失。毛渠一般沿等高线方向布置或与等高线有一个较小的夹角、使灌水沟,畦和地面坡度方向大体一致,有利于灌水。

以上两种布置形式中,纵向布置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复杂,土地平整较差的条田;横向布置适用于地面坡度一致,坡度较小的条田。

P108田间道路的布置

1、沟-渠-路。道路位于条田的上端,靠斗渠的一侧。其优点是:(1)路的一侧靠田,人、机进田方便。(2)道路位置较高,雨天不易积水,行车安全方便。(3)道路穿越农渠,可结合农门修建桥涵,节省工程量和投资。(4)道路拓宽比较容易。这种布置的缺点:道路要穿越全部下级农渠,需要修建较多的桥涵,路面起伏较大,渠沟紧邻,渠道渗漏损失较大,灌水季节道路比较潮湿。

2、沟-路-渠(图4-14)。道路位于条田的下端,在斗沟和斗渠之间。这种布置的优点:道路不与农级沟渠相交,交叉建筑物少,路面平坦,渠靠田,灌水方便,渠离沟较远,渠道渗漏少。其缺点是:人机进田需穿越斗级沟渠,需在走斗级沟渠上修建较多、较大的桥涵,以后道路拓宽比较困难。

3、路-沟-渠(图4-15)。道路位于条田的下端,在斗沟的一侧。这种布置的优点是:道路邻沟离渠,路面干燥,人、机下田方便。渠靠田、灌水方便,挖沟修路,以挖作填,节省土方和劳力。其缺点是:道路要穿越所有农沟,需修建较多的桥涵,道路位置较低,多雨季节容易积水受淹;渠靠沟,渠道渗漏损失大。

6章灌溉水源工程

地下水取水方式及对应建筑物:垂直取水建筑物,水平取水建筑物和双向取水建筑物

地表取水时什么时候用有坝取水?什么时候用无坝引水?什么时候用抽水?(填空)

①无坝引水

无坝引水渠首引水方式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对天然河道的影响较小,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航运、漂木、渔业等)之间的矛盾也小,适合在大江大河上取水。无坝引水渠首适用于引水比不大(引水比不能超过20%~30%),防沙要求不高,水位及流量能够满足取水设计流量的情况。

②有坝取水

有坝取水是横贯河床设置溢流低坝或闸控制河道水流,抬高水位,保证渠首引水的取水枢纽。有坝取水引水保证率高,一般能满足渠道设计流量引水要求。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行的有坝取水以低坝沉沙槽式,拦河闸式、弯道式三种渠首最为常见。

③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就近采取抽水取水方式,修建灌溉泵站。

8章田间排水与盐碱土改良

排涝水考虑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

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土壤含水率的大小与土壤土质及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防渍排水标准:(名词解释或填空)农作物排渍标准,包括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农作物的设计排渍深度是指控制农作物不受渍害的农田地下水排降深度,通常是将排水区地下水位在降雨后一定时间内排降到农作物耐渍深度以下,以消除由于水分过多或水稻田土壤通气不良所产生的渍害。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是指农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要求保持一定的地下水适宜埋藏深度。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适宜于农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的地下水深度。当地下水位经常维持在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时,则农作物不受渍害。农作物的耐渍时间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允许地下水有短期升至耐渍深度以上,其持续时间以不危害作物正常生长为限度,该持续时间称耐渍时间。

地下水临界深度影响因素:地水临界深度其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气象条件、灌溉排水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耕作、施肥等)有关。

轻质土(沙壤、轻壤土)的毛管输水能力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一地下水埋深的情况下,较黏质土的蒸发量大,因而也容易积盐,为了防止其盐碱化,地下水应保持在较大的深度,亦即地下水临界深度的数值较大。在同一蒸发强度的情况下,地下水矿化度高的地区,积盐速度快,因而也应有较大的地下水临界深度。反之,精耕细作,松土施肥,可以减少土壤蒸发,防止返盐,适时灌水可以起到冲洗压盐的作用,在这些地区地下水临界深度可以适当减小。各地条件不同,地下水临界深度也不同。一般应根据实地调查和观测试验资料确定。

P221明沟排水,可分为除涝、防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等三种明沟排水系统。

p221明沟排水(填空)

除涝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除涝田间排水沟,目的是及时排除地面水,防止作物受淹。影响田间排水沟间距的因素很多,如降雨径流关系、允许的淹水历时及旱田的蓄水能力等;而且又非常复杂,如降雨径流的过程,由于产流汇流过程受降雨量、雨强、土质、地面坡度等因素影响,除土壤蓄水以外,田间灌水沟、其,排水沟等均对降雨径流有一定的调蓄作用,很难准确确定农田产流汇流,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理论计算公式。实践中,北方地区农沟一般间距多在150到400米,毛沟间距为30到50米。南方地区末级排水沟间距多为100到200米。如果只排除地表径流,没有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时,排除地面水的排水沟沟深视排水流量而定,一般不超过0.8到1.0米。

治渍的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治理渍害的田间排水沟,其主要任务是降低地下水位。根据一些地区的试验资料和经验数据分析,在不同土质,不同沟深时,控制地下水位的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如表8-6所示

盐碱化地区的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盐碱化地区田间排水沟的主要水任务是控制地下水位要降在安全深度,以下,防止土壤盐碱化。

9章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

P251排水方式:(填空)(1)水平(沟道)排水和垂直(或竖井)排水(2)自流排水和抽水排水。(3)排涝和排渍(4)地面截流沟(又称撇洪沟)和地下截流沟排水。

设施农业灌溉工程知识点(填空)

1、设施农业灌溉的特点

①作物种植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②灌溉的土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外,大部分连栋温室都采用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根据人工基质不同分为基质培,水培,雾培。

③种植作物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采用人工基质后按照盛装基质的方法不同,栽培方式分为袋培,槽培,盆栽和穴盘栽培等。灌水方式有渗灌(从上向下),潮汐灌(从下向上)

④作业管理的精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田灌溉量按m3/hm计算,温室灌溉量按L/灌水器计算

设施农业灌溉的要求

①温室灌溉要求节水,灌溉与施肥一体化

②温室灌溉要求与温度,湿度环境控制紧密结合

③温室灌溉要求与室内作物栽培方式高度统一

一套完整的温室灌溉系统通常包括:水源,首部枢纽,供水管网,田间灌溉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等五部分。

根据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农田用水经验,井深在60m以内,井径以在700-1000mm之间为宜;60~150m的中深井,井径可采用300~400mm;150m以上的深井,井径可取200~300mm。

1暗管排水优点

(1)与明沟和暗沟相比,有助于地下水位的控制。

(2)与明沟相比,管道受外界的影响小,减轻了维修和管理的工作量。

(3)与明沟相比,暗管排水可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4)在遇到水平不透水的隔层时,暗管也能有效地排水。

(5)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暗管排水系统,根据农田需要控制的地下水位,实行例

灌,达到地下灌溉的目的。

(6)暗管排水能有效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土温,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看助于提高

作物产量

2.暗管排水缺点

暗管排水的不足之处是:只能排地下水不能同时排地表水。一次性投入很大,施工要求高;暗管排水的同时降低了土壤的速效养分,氮元素流失严重,已经得到关注;管径小,间距大,外包装老化、破损等原因易造成暗管堵塞,排水慢,易造成农田淹水。还要求有较大的坡降。

农田水利学试题及答案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年级专业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灌水率: 2.排涝模数: 3.平均排除法: 4.(排涝计算中的)设计内水位: 5.容泄区: 二.选择题(共10分) 1.灌溉设计标准是反映灌区效益达到某一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一般以( )与( )表示? A、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 B、水文年型、降水量。 C、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抗旱天数。 D、水源来水量、灌区需水量。 2.什么叫田间渠系的灌排相邻布置?() A、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 B、田间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的形式。 C、田间灌排渠系并行相邻的布置形式。 D、田间灌排渠系交错的布置形式。

3.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A、干渠、支渠、斗渠及农渠等四级渠道的水量损失。 B、渠床土质、地下水埋深、渠道的工作制度及输水时间。 C、自由渗流、顶托渗流、渠床土质、与渠道的工作制度等。 D、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与渠道退水等。 4.什么叫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A、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某一级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C、田间实际灌入的有效水量与末级渠道的供水量之比。 D、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的水量之比。 5.在渠道规划设计中,渠道最小流量有何作用?() A、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 B、用以校核渠道不淤条件。 C、用以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D、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6.什么叫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A、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加以有效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B、田面、坡面、路面及屋面庭院等各类集水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 一、防渗斗渠施工 (一)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一土方开挖一边坡修整一沟渠衬砌或(铺设土工膜)砼浇筑一土方夯填一外观整形一放水试验一交工验收 (二)施工方法 1、测量放射线 测量放射线工作按本章第一节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首先根据渠道的控制高程点,进行渠道中线桩的测量定位,并做好标记,同时对给定的干渠各个控制点还应钉设护桩,以便于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的复检工作。 为便于施工和控制渠道工程的开挖和填筑以及渠系建筑物结构的高程控制, 利用给定的水准高程控制点采用闭合水准测量(或附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加密测设临时水准桩,临时水准桩在方木桩顶部钉铁丁,四周护以混凝土埋设在便于施工和利于保护的位置上,编号并做好标记。 2、土方开挖及回填 (1)项目区渠道工程主要施工任务由渠槽开挖或填筑的渠堤以及渠道防护、防渗结构层组成。即渠槽修坡土方开挖、渠堤填筑以及渠道衬砌的几项工作内容。 (2)渠道开挖和渠堤填筑工程量较小,施工强度不高,为便于渠道形成全线平 行作业的格局,渠槽或渠堤填筑在完成一个验收单元长度,并且整形完毕和通过验收后,随即进行渠道衬砌施工,不宜间断时间太久。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和地形特征,将渠道按区划分,各区内按照实际情况再划分为若干个流水作业段,同时施工。 (3)通便道、清除渠基表土,特别对条田平整时堆放的虚土要采取夯实碾压处理。大挖方段、填方段优先施工,渠系建筑物为前期施工重点,为渠道大规模开挖、填筑和渠道衬砌以及贯通创造条件。 (4)渠道和排水沟土方工程施工

渠槽开挖必须根据施工放样确定的渠道中心线及开挖边线,按照设计断面进行开挖施工。施工中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助,并且挖方段的施工力求与填方平行作业,尽可能将挖方合格的填料用于渠堤填筑,以减少多次倒运和借方填筑。 施工中渠道开挖的合格土料可用作渠堤填筑施工,为了确保填筑材料和边坡的稳 定性,采用以下施工方法。 1)对开挖区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作好各项排水工作,避免雨水对边坡的冲刷,保证开挖作业面排水畅通。 2)开挖施工前,作好渠基清表工作,清除的腐质土集中堆放或堆放在指定的弃土场,以防止水土流失。 3)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土方挖运采用机械化施工,运距在50米范围内利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运距较远的采用反铲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运输。 4)边坡开挖,机械施工时预留30cm采用人工配合机械修理边坡,保证开挖边 坡的稳定性和外观线型。作业面开挖到设计高程时,同样预留30cm厚度采用人 工配合机械进行清除。 5)废弃土石方的处理 废弃土、石方的堆放应在指定地点堆置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土堆 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它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破坏,同时应少占或不占用农田以及保护原有植被,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渠基清理 渠基的清理应根据钉设的施工边线桩,用推土机将渠基表层的表土、植被、表层耕作土壤和杂草树根等杂物,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清除,并且平整压实基底。 3、沟渠衬砌施工 渠道在渠槽、渠堤开挖或填筑完毕,并且渠床削坡成型,立即进行渠道工程的衬砌施工。渠槽外坡一定要夯实,保证渠槽外坡的密室性。渠道衬砌施工后,进行压顶回筑施工,并整修渠道外边坡。 具体施工方法见本章第二节的“砌筑工程施工方法”4、现浇砼沟渠施工方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指导书(07.11.22)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指导书 编写:邱苑梅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2007年11月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大纲(管道灌溉系统)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时间:1周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2、具体要求 (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 (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 (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1、课题能反映农田水利学的教学重点,一般围绕渠道灌溉系统或管道灌溉系统规划设计进行选题。 2、课程设计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尽可能覆盖本课程较多的内容。 三、主要内容与进度安排 以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为选题时,进度安排如下:

喷灌系统规划设计 基本资料 某实验果园,面积95亩,种植苹果树共2544株,果树株距4m,行距6m,正值盛果期。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m。果园由道路分割成为4小区。详见1:2000果园规划图。 该园地面平坦,土壤为砂壤土,果园南部有一眼机井,最大供水量60m3/h,动水位距地面20m。该地电力供应不足,每日开机时间不宜超过14h。为了节约用水,并保证适时适量向果树供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据测定,该地苹果树耗水高峰期平均日耗水强度为6mm/d,灌水周期可取5~7天。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要求: (1)选择喷头型号和确定喷头组合形式(包括验核组合平均喷灌强度(ρ)是否小于土ρ); 壤允许喷灌强度( 允 (2)布置干、支管道系统(包括验核支管首、尾上的喷头工作压力差是否满足《喷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称《规范》); (3)拟定喷灌灌溉制度,计算喷头工作时间及确定系统轮灌工作制度; (4)确定干、支管管道直径,计算系统设计流量和总扬程。 (5)水泵和动力选型

(完整版)农田水利学试题四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 姓名年级专业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田水分状况: 2.容水度: 3.灌溉模数: 4.参照作物需水量: 5 .灌溉方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叫作物需水量? A、灌溉作物所需满足的蒸发蒸腾量。 B、实际生长条件下作物的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C、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之和。 D、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2.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及()3类。 A、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B、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和凋萎系数。 C、汽态水、吸湿水、薄膜水。 D、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四个方面?() A、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及作物产量。 B、气象条件、土壤特性、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C、土壤含水量、灌溉条件、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D、降水、日照、土壤特性、及作物性状。

4.田间灌水均匀度是指()? A、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B、灌溉水湿润土壤的平均深度。 C、灌溉水流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时间。 D、单位面积农田上的灌溉水量。 5. ()叫作物需水关键期? A、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 B、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 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 D、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6.作物需水的模比系数是()? 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D、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7. ()叫作物系数Kc? 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的大小。 D、作物系数Kc 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Kc = ETc/ETo。 8.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A、指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B、某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C、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D、作物全生育期灌溉的时间表。 9.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是指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生产实践中一般取() A、物的根系深度。 B、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 C、40—80cm。 D、40—100cm。 10.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是指() A、作物产量与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B、是指全生育期消耗利用的水量总和。 C、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D、作物产量的数学表达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影响因素。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法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法 发表时间:2018-06-05T15:59:03.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杨海珠[导读]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农业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身份证号码:44092319900511XXXX 广东电白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农业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文中介绍了农田水利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法 随着新中国三农改革的进持续和深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对农田水利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种人造工程或农业灌溉的设施,更是一种生产资料,具有一般建设项目的自然属性,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源的灌溉。下面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详细阐述。 一、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特点 1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要搞好农业,就要兴修水利,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可以说,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若没有农业水利的支持,农业发展将受到限制;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并通过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农田水资源短缺问题,解决饮水需求缓慢问题;农田水利是最基本的设施,自身的作用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体现在造福人民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 2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农田水利工程在中国各方各地都均有分布。可以说遍布在了整个国家,这是在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农田水利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性,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是公益事业和群众的事业。二是互助合作性。农田水利有多种功能。它从国家安全到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源工程中的几个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农田灌溉水源工程中,主要问题是工程用水短缺。目前,许多水库和池塘都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蓄水工程,许多排水设施存在诸多缺陷。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存在严重的年久失修问题,坝体渗漏严重,导致水库没有足够的蓄水防洪能力。灌区粮食生产过程中,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原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快速稳定发展。目前,在南水北调工程和水提取项目降低了大部分的河床深度,设施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严重降低了可用浇地面积。许多水提取项目未能继续发挥其作用。 2渠系工程存在的问题 整个工程区的排水渠大部分是由农民自己修建的水渠。这些渠道建成投产时间过长,而且大部分衬砌率都很低。多年来,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许多老化的配套设施,造成了桥涵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另外,由于河道衬砌率过低,汛期内泥沙淤积量过大,造成河道淤积严重。在该区域,设计水位横断面30~50%的淤积量几乎占所有河道的一半,约占设计断面横断面的10%左右。此外,还有最后的通道系统的疏干问题的原因很多,导致整个灌溉系统的“上下阻力”的问题,降低了在灌区水的利用系数,和灌溉面积内用水不均匀的现实。 三、雨水储存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水窖、堰塘的数量太少,是不可能有效地防御和解决跨年度出现的连续干旱问题,并且雨水收集工程建设标准低、甚至多眼水窖集合中的流场共享的问题,许多农民建设了水窖,但并没有相应的收藏领域,不能将雨水完全收集起来,且有些地区降水量有限,导致蓄水量严重不足。大多数现有水窖与相应的供水管道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灌溉效益。 三、农田水利主体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充填工程 土方工程和挖填工程是人工开挖为主的建设工程,是用货车等运输机械配合建造的。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求断面尺寸大小和断面高度更准确。土方夯实时应该使用人造石杵夯压方法。如果有电源则最好是采用电夯压实,要求夯压完成后土体的干容重应保证在1.5t/m3以上。 2砂浆砌筑施工 施工方法主要是人工施工,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叉车等运输机械完成施工。施工过程中要求砂子质地坚硬,且杂质不宜过多,泥浆含量应控制在3%以内,而且砌块的质地必须要保证,不应出现风化裂缝现象。对单块重量要求控制在16kg、使其能够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3闸门制作安装标准 闸门制作安装时,电机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安装完毕后,要立即检查启闭机,做好闸门的试运行 4管道工程施工 在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进行放线操作,放线过程需要根据管网布置图当中的测定路线进行定线和放样操作;然后对管沟开挖,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方式进行,并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在冻土层以下且深度为60cm以下;如果是在冻土需要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排水设施,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防止冻胀。管槽开挖后,需要进行水力计算和铺设。管道系统的主要安装内容有:管道、管件和必要的辅助设备。铺设顺序应按低至高、先干后支的原则进行。在将比如水表等必要附属设备和管道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需要设置必要的支撑,以防止设备因自重对管道施加过大的压力而出现管道弯曲等问题,要确保闸阀和管道之间的可靠连接,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渗水漏水现象,可以通过设置闸阀井进行保护;为阀门和管道之间密封好,防止漏水,可通过设置阀门井的保护;此外,它也需要用管槽回填。管道的充水试验要求周围环境的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以上。充水试验完成后,应开始正式回填作业。细粒土填充在管道的底部位置和周围和上部位置。回填不应集中到一边填充以防止管道的错位。

《农田水利学》考试重点【复习版】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一、绪论: 1、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农村水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利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第二章: 1、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焉点。 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3、区别涝灾和滞害:涝: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4、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 3个方程式:植物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 5、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6、α及k值法的适用条件: (1)“α”值法 基本公式:ET=αE0 或ET=aE0 +b 式中:ET ——某时段作物田间需水量,mm E0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 α——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 a,b——经验常数。 (2)“K ”值法 基本公式:ET=KY 或ET=KYn+c 式中:ET——作物全生育期的总需水量,m3/亩 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 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m3/kg; n、c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7、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 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总称。 8、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 9、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0、水稻充分灌溉制度的基本方程式及原则: (一)泡田定额 计算公式:M1=0.667(h0+S1+e1t1-P1) 式中: M1——泡田定额,m3/亩; h0 ——插秧时田面所需水深,mm; S1 ——泡田期渗漏量,mm; t1 ——泡田期的天数,d, e1 —— t1时期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d;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及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指导思想 三、管理目标 四、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施工用电 二、施工用水 三、交通道路 四、通讯及办公自动化 五、砼拌和系统 六、砂石料系统及水泥仓库 七、模板及钢筋加工厂 八、预制加工厂 第三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劳动力计划 一、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二、工程投入的劳动力计划

第四章施工现场管理 一、管理目标 二、现场组织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人员安排 三、施工作业任务划分 四、施工管理措施 第五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三、总工期及有关控制性工期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 五、确保计划工期实现的措施 第六章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 一、施工导流 二、基坑明沟排水 第七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一、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选择 二、施工测量 三、土石方开挖 四、土石回填

五、砼浇筑 六、砌体工程 七、坝顶砼路面施工 八、草皮护坡工程 九、输水管道安装工程 第八章特殊部位、关键部位施工方法 一、基础开挖与回填施工 二、混凝土施工 三、砼预制块施工 四、反滤层施工 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质量目标 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 三、主要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安全生产方针 二、安全生产目标 三、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四、安全组织和管理

五、安全工作程序 六、员工安全教育及培训 七、事故的调查及分析 八、安全检查及核查 九、本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估 十、生活区的安全及卫生控制 十一、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十二、土石方开挖安全控制措施 十三、混凝土浇筑安全措施 十四、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一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文明工地建设目标 二、创建文明工地的措施 第十二章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一、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建立及各部门的职责 二、生产、生活污废水的处理 三、弃渣和固体废弃物处理 四、大气污染防治及保护 五、噪声防护措施

农田水利学重点归纳

The Importance(Aki ver.) 【绪论】 (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同期、热状况。农田水分的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作物的产量。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泥措施一般有: 1、灌溉措施即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的降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2、排水措施即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河流或湖泊 等),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在易涝易碱地区,排水系统还有控制地下水位和排盐作用。控制地 下水位对增产的重要性,近年来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地区水情主要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 1、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 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季节或多年范围内)和地区上(河流上下游之间、高低地之间)的分布状况,通过蓄水措施可以减少汛期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枯水时期河水流量以及干旱年份地区水量储备 2、调水、排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 布状况。用水时期借引水渠道及取水设备,自水源(河流、水库、河网、地下含水层等)引水,以供地区用水。某一地区水源缺乏时,可借人工河道自水源充足地区调配水量. 研究最有效的利用水资源的科学理论,合理调配水资源,最大限度的保证各部门用水要求,同时解决好洪涝灾害,便成为我国水资源工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研究以下问题: 1、在深入调查水量供需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地区长远的水资源规划及水土资源平衡措施 2、研究当地地面水、地下水和外来水的统一开发机联合运用,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寻求水资源系统的 最优规划、扩建和运行方案 3、研究洪涝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接触洪涝威胁,并同水资源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做到洪涝旱碱综合 治理 4、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问题,探求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原 则的水资源系统规划、华丽的经济论证方法、 总之,无论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或是地区水情,都要认识自然规律,总结水利建设的经验,坚持科学 态度,讲究经济效益并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农田水利现代化中出现的性问题,把农田水利科学技术不断推向前进 【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一)农田水分状况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率降低至吸湿系数的 1.5-2.0 倍时,就会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 田间持水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 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 1、降水量过大 2、河流洪水泛滥、湖泊满溢,海潮侵袭和坡地水进入农田 3、地形低洼,地下水汇流和地下水位上升 4、出流不畅 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 1、降雨量不足 2、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大量流失 3、土壤保水能力差,水分大量渗漏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 该项目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斗渠4条,长XXm;农渠2条,长XXm;农沟1条,长XXm;陡坡6处,跌水5处;泵站1座;涵管6处;倒虹吸一段,长XXm。 1、施工准备 (1)根据设计提供的各构筑物控制点,进行测量定位,钉设拐点控制桩。 (2)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确定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3)组织劳动力、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进场,调试施工机械。 (4)由业主协调,做好征地、场内构筑物拆迁及青苗补偿登记工作。 2、新建农沟、渠(预制U型渠)施工 (1)本工程新建渠道采用预制U型砼块安砌。其材料控制要求:1)U型槽成品需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材料。 2)U型槽预制现场应有砼标号及拌和配合比并按标准取样试压,在预制过程中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3)U型槽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4)U型槽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 5)U型槽强度和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U型槽型号有B30-60,其中B30厚度为2.5cm;B40厚度为3cm;B50以上的厚度应不小于5

cm,其尺寸允许偏差值应满足下表要求: 6)U型槽外观应避免出现破损、裂缝、蜂窝及麻面等现象。 7)砂浆需有配合比,其强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2)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土方开挖→验槽→厂家订购砼U型槽、进场检验→沟槽高程复核→安放U型槽调整纵坡、高程→U型槽接缝处理→渠道U 型槽外观检测、放水检验→交工验收。 (3)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 由于U型渠开挖断面较小,拟分段再按设计高程放样后采用人工开挖,一次性开挖到底,并及时验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每个施工作业段以50m左右为宜。 2)U型槽安装: 沟槽开挖完成后,即着手进行U型槽安装。U型槽采用厂家加工定做,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进行加工。安装时,采用人力抬运轻拿轻放,防止碰坏棱角。U型槽座放在砼垫层上,要注意槽底高程符合设计高程使之符合设计要求。U型槽接缝采用C15细石砼填塞,在槽底高程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挂牢后,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

农田水利知识点

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土壤水:通常将存在于非饱和带的水分称为土壤水,(土壤水是联系农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农田土壤水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水,气,热,养分等状况,与作物生长关系密切,是作物生长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 地下水:储存于饱和带的水分称为地下水。 土壤含水率:(习惯上称为含水量)是指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有水分数量的多少,又称土壤湿度。 毛管水:是受土壤毛管力作用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毛管水依其在土壤中的分布又可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 毛管悬着水:在地下水埋深较大时,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上升水:借助毛管力的作用,由地下水上升进入上层土体的水。 凋萎系数:出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点含水量,也称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埋藏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当充分降水或灌溉后,地表水完全入渗,并防止蒸发,经过几天时间,土壤剖面所保持的含水量,即为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包括吸湿水,薄膜水和毛管悬着水,其数量是三者数量的和) 田间持水率: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 SPAC系统的主要内容: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系,进入根系,通过细胞传输进入木质部,由植物的木质部到达叶片,再由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交换,形成一个统一、动态的互反馈连续系统,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 在这一连续体中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土壤、植物和大气是SPAC系统的研究对象。 SPAC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水分在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的传输。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 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能取得高产潜力条件下的作物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量,包括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参照作物需水量(潜在腾发量):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200m)矮草地(草高8~15cm)上的蒸发量。 作物系数:指不同发育期中需水量与可能蒸散量之比值。 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又称株间蒸发。 深层渗漏:是指灌溉水或降水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作物根系层土壤田间持水量,下渗到不能为作物利用的深层土壤现象。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是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蒸发蒸腾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灌溉制度:是指某一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稳定高产,所制定的一整套向农田灌溉水的方案,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等四项内容。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一般用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 灌溉水利用系数:净灌溉用水量W净与毛灌溉用水量W毛之比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用η水表示。 W毛=W净/η水(W毛:毛灌溉用水量,W净灌溉用水量)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为灌溉模数。 畦灌:畦灌是将田块用畦梗分隔成许多矩形条状地块,灌溉水以薄层水流形式输入田间并渗入土壤的灌水方法。喷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进行喷灌。 沟灌: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垄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垄沟,在流动的过程中借助重力作用和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滴灌:滴灌是利用喷头、滴灌管等设备,以滴水或细小水流的方式,湿润植物根区附近土壤的灌水方法。 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是灌溉渠道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喷灌系统的设计

农田水利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1. 灌水率: 2. 排涝模数: 3. 平均排除法: 4. (排涝计算中的)设计内水位: 5. 容泄区: 二.选择题(共 10 分) 1. 灌溉设计标准是反映灌区效益达到某一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一般以 ( )与 ( )表示? A 、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 B 、水文年型、降水量。 C 、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抗旱天数。 D 、水源来水量、灌区需水量。 2. 什么叫田间渠系的灌排相邻布置? ( ) 3. 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 ) A 、干渠、支渠、斗渠及农渠等四级渠道的水量损失。 B 、渠床土质、地下水埋深、渠道的工作制度及输水时间。 C 、自由渗流、顶托渗流、渠床土质、与渠道的工作制度等。 D 、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与渠道退水等。 4. 什么叫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 ) A 、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 、某一级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C 、田间实际灌入的有效水量与末级渠道的供水量之比。 D 、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的水量之比。 5. 在渠道规划设计中,渠道最小流量有何作用? ( ) A 、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 A 、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 B 、田间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的形 式。

B、用以校核渠道不淤条件。 C、用以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D、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6.什么叫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A 、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加以有效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B、田面、坡面、路面及屋面庭院等各类集水工程。 C、各类形式的水窖、水窑窖等蓄水工程。 D、各类最为有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7.集流面的处理主要包括哪三类方法?() A 、采用混凝土、水泥土、三七灰土进行表面处理。 B、采用塑料薄膜、或塑膜复沥青、复草泥。 C、植被管理;地表处理;化学处理。 D、采用钠盐、硅有机树脂及粗石蜡等化学处理方法。 8.蓄水工程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A 、引水渠沟或管道、入水口、拦污栅、沉沙槽、蓄水设施以及放水装置等。 B、涝池、旱井、田间蓄水池、水窖、水窑窖等。 C、引水渠、蓄水窑洞与放水暗管与放水暗渠。 D 、沉沙池、进水管、水窖等。 9.什么叫续灌方式?() A 、类似于自来水管道可随机用水的供水方式。 B、输配水管道进行输水、配水和灌水的方式。 C、是指上一级管道按预先划分好的轮灌组分组向下一级管道配水的方式。 D 、是指上一级管道向所有的下一级管道同时配水的方式。 10.什么叫集水效率?() A 、降水特征(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集水面质地、坡度、前期含水量与集水面尺寸。 B、集水面的处理材料、集水面积、集流路径和汇流时间。 C、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提高。 D、某时段内或某次降雨集水面的集水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雨量的比值。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四种地表取水方式的使用条件

农田水利专项施工方案

农田水利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行业技术标准: 本工程遵循、参照的主要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0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二、施工测量基本原则 (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2)、要有严格的审核制度。 (3)、建立一切定位、放线工作,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部门验收的工作制度。 三、施工导线点控制 建立施工控制导线点,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从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临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线均能应用到所建立的控制导线点。除了经常反复查核外,应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点延伸到施工地点。 四、土方开挖回填 1、土方开挖 挖掘包括所有挖土方,按图纸所示或工程师指示,在划定的界线内进行挖掘。所有弃土的清除、运输、适当利用和处理,都要依图纸上注明的开挖线、水平线、坡度、尺寸及截面并按工程的要求去实施。 土方开挖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进行挖掘,并将挖掘出来的土方运到填筑地段作填料,或者运往弃土点。开挖方式应根据地段的深度和纵向长度,以及地形、土质、土方调配情况和开挖机械设备的因素确定,于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1)、横挖法 从地段的一端或两端按横断面全宽逐渐向前开挖。这方法适用于较短的地块,地块深度不大时可以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地块深度较大时可分成几个台阶开挖,各层要有独立的出土道和临时排水设施。分层横挖使得工作面纵向拉开,多层多向出土,可以容纳较多的施工机械,加快了施工速度。 2)、纵挖法 沿地段纵向将高度分成不大的层次,依层次开挖。纵挖法适用于较长的地段。如果地段的宽度及深度都不大,可以按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挖掘,称为分层纵挖法,如果地段的宽度及深度都比较大,可沿

农田水利学重点整理

农田水利学整理 绪论 1、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 (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通过灌溉和排水设施,包括改变农田小气候); (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2. (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的水利措施: a.灌溉措施(即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b.排水措施 (即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河流或湖泊等),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地区水情主要是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的措施: a.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b.调水、排水措施(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3、洪:因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 涝:因当地降雨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田间积水,使作物受淹减产; 旱: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作物需要使作物暂时凋萎或干枯死亡; 渍: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的土壤含水量过大,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关系失调导致作物生长受抑或者死亡; 盐碱化: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盐分含量高,导致作物“生理干旱”,土壤底层或地下水中的易溶性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第一章 农田灌溉原理 1、 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土壤水按形态不同分类:汽态水、吸着水(吸湿水(无效水)&薄膜水(难有效水或无效水))、毛管水(有效水)、重力水(过剩水)(注:低于土壤吸着水即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为无效水,有效水通常是指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之间的水量。); 吸湿系数:吸湿水被紧束在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水的作用下自由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田间持水率:土壤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确定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为田持); 凋萎系数:植物因干旱而产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其数量包括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旱作物田间(根系吸水层)允许平均最大含水率不应超过田间持水率,最小含水率不应小于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率: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水分的作用:作物组成;光合原料;生理和生化反应的场所;保持形状;降低叶温。 2、菲利普公式:入渗速度:1 2 2f S i t i -=+(i 为t 时刻的入渗速度;S 为与土壤初始含水率、质地有关的特性常数,称为吸水率;f i 为稳定入渗速度,即饱和土壤渗透系数。)则时间t 内的入渗总量(以水层厚度表示):1 2f I St i t =+。考斯加可夫公式:a t i i -=1 式中:1i 为第一个单位时间的人渗强度;a 为反映土壤性质与人渗初始时土壤含水率的经验常数。则111i I t αα -=-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 2、薄膜水 3、吸湿系数 4、凋萎系数 5、田间持水率 (二)选择题 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 A.膜状水 B.毛管水 C.重力水 D.吸湿水 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 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最大分子持水率 D.凋萎系数 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毛管持水率 D.凋萎系数 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最大分子持水率 B.毛管持水量 C.田间持水率 D.饱和含水率 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 B.2MPa C.2.5MPa D.3MPa 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 A.洪灾 B.涝灾 C.渍灾 D.洪涝灾害 (三)问答题 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 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 6、何谓SPAC?

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作物需水量 2、作物系数 3、灌溉制度 4、灌水定额 5、灌溉定额 6、灌水率(灌水模数) (二)选择题 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A.土壤 B.气象 C.作物 D.农技措施 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 B. 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 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 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 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 棉花 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 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 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 D.净灌水流量 5、()宜采用畦灌。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棉花 (三)问答题 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 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容有哪些? 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

农田水利工程包括

1、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取水工程、输水配水工程、排水工程。 2、结构设计状况包括: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和偶然状况。 3、重力坝的优点:1)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好;2)枢纽泄洪及导流问题容易解决;3) 重力坝结构简单、体积大,有利于机械化施工;4)传力系统明确,便于分析与设计,运行期间维护及检修工作量较小。缺点:1)坝底扬压力较大;2)材料强度一般不能充分发挥;3)水泥水化热较大,可能导致坝体裂缝。 4、提高重力坝抗滑稳定性的措施:1)设置倾斜的上游坝面,利用坝面上的水重增加稳定; 2)采用有利的开挖轮廓线;3)设置齿墙;4)抽水降压措施:5)加固地基。 5、重力坝消能的措施:挑流式、底流式、面流式和流式。挑流消能是利用挑流鼻坎,将 下泄的高速水流抛向空中,然后自由跌落到距坝脚较远的下游水面,与下游水流相衔接。 6、重力坝的渗透压力:渗透压力是由坝体上下水位差引起的。 7、溢流重力坝的剖面设计要求:1)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保证大坝安全;2)工程量小, 造价低;3)结够合理,造价低;4)利于施工,方便维修。 8、拱坝的稳定分析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 9、拱坝的水平拱圈的形式的选择:拱圈一般用圆弧,顶拱中心角多为90°~110°;对向 下游缩窄的河谷,课采用110°~120°.当坝址下游岩基内有软弱带或坝肩支承在比较单薄的山嘴时,则应适当减小拱的中心角。 10、拱坝的理想地形是:坝址上游较为宽阔左右两岸对称,岸坡平顺无突变在平面上向 下游收缩的峡谷段。 11、土石坝的特点:优点:1)就地取材,节省材料,减少运输费;2)对地形、地质和气候 适应性强;3)大容量、高效率的施工机械的发展,降低了造价;3)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4)有丰富的建造经验,技术成熟。缺点:1)坝身不能溢流,要修建泄水建筑物;2)施工导流条件差;3)粘性土料施工受气候影响。 12土石坝防渗墙的顶部高程如何确定:高于设计洪水位0.6~0.8m且不低于校核洪水位。 13、土石坝护坡的常用处理方法:上游:干砌石、堆石、浆砌石、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沥青混凝土、水泥土;卵石或碎石、钢筋混凝土框格填土。 14、土石坝的坝体排水形式:坝体内排水、贴坡排水、棱体排水、综合排水。 15、土石坝的渗透变形的形式及防止措施:管涌、流土、接触冲刷、接触流土;措施: 全面截阻渗流,延长渗径,设置排水设施设置反滤层,设排渗减压井。 16、反滤层的概念:由耐久的、能抗风化的砂石料、非粘性土等组成的,一般为2~3 层不同粒径材料排列,且垂直于渗流方向的可以保证滤土的排水设施。 17、土石坝坝坡的拟定:1)在满足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陡坡,减小工程量;2) 坝体上部到下部,坝坡逐步放缓;3)均质坝的上下游坡度比心墙坝的坝坡缓;4)碾压式堆石坝的坝坡比土坝陡;5)土料相同时上游坡缓于下游坡。 18、粘性土的填筑标准:压实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设计控制指标。 19、水闸的组成: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下游连接段组成。 20、水闸消能方冲的主要措施:当水闸承受较高水头时,可采用挑流式消能;当水闸 闸下尾水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面流式消能。 21、水闸底板的布置:整体式底板:闸墩与底板浇筑或砌筑成整体;分离是底板:在 闸墩附件设缝,将闸室底板与闸墩断开。 22、水闸上游连接段的作用:引导水流平顺、均匀地进入闸室,同时起防冲、防渗和 挡土作用。(闸室:起挡水和调节水流的作用。下游:引导水流均匀扩散,消能、防冲及安全排出流经闸基和两岸的渗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