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IP00-IP68的定义与检测方法

IP00-IP68的定义与检测方法

IP00-IP68的定义与检测方法
IP00-IP68的定义与检测方法

防护等级的定义与介绍

1.防护等级的介绍与定义:

看GB1498-79,电机、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什么是IP(防护等级)?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将灯具依其防尘、防止外物侵入、防水、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这里所指的外物包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灯具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

2.防护等级的表示方法与含义:

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灯具防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两个标示数字所表示的防护等级如表一及表二。

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第一个标示数字:

0 无防护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之防护IP0-

1 防止大于50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人体(如手掌)因意外而接触到灯具内部之零件。防止较大尺寸(直径大于50mm)的外物侵入IP1-

2 防止大于12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人的手指接触到灯具内部之零件。防止中等尺寸(直径大于12mm,长度大于80mm)的外物侵入IP2-

3 防止大于2.5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2.5mm之工具、电线或类似的细小的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灯具的内部零件IP3-

4 防止大于1.0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0mm之工具、电线或类似的细小的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灯具的内部零件IP4-

5 防尘,完全防止外物侵入。虽不能完全防止灰尘侵入,但侵入的灰尘的量并不会影响灯具的正常操作IP5-

6 尘密完全防止外物侵入,且可完全防止灰尘侵入IP6-

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第二个标示数字:

0 无防护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之防护IP-0

1 防止滴水侵入,垂直滴下的水滴(如凝结水)对灯具不会造成有害影响IP-1

2 倾斜15°时仍可防止滴水侵入,当灯具由垂直倾斜至15°时,滴水对灯具不会造成有害影响IP-2

3 防止喷洒的水侵入,防雨或防上与垂直的夹角小于60°之方向所喷洒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坏IP-3

4 防止飞溅的水侵入,防止各方向飞溅而来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坏IP-4

5 防止喷射的水侵入,防止来自各方向由喷嘴喷射出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坏

IP-5

6 防止大浪的侵入,装设于甲板上的灯具,防止因大浪的侵袭而浸水造成损坏IP-6

7 防止浸水时的水侵入,灯具浸在水中一定的时间或水压在一定的标准以下能确保不因进水而造成损坏IP-7

8 防止沉没时的水侵入,灯具无限期的沉没早指定水压的状况下,能确保不因进水而造成损坏IP-8

第二种学说:

IP防护等级体系

IP 表示Ingress Protection(进入防护)。

等级的第一标记数字如IP6_ 表示防尘保护等级(6表示无灰尘进入,参见下表)

第二标记数字如IP_5 表示防水保护等级(5 表示防护水的喷射,参见下表)

防止固体物质入侵–第一个数字定义描述防止液体入侵–第二个数字定义

描述

0 无防护。无专门的防护。0 无防护。无专门的防护。

1 防护50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物。防护表面积大的物体比如手(不防护蓄意侵入)。 1 防护水滴(垂直落下的水滴)

2 防护12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物。防护手指或其他长度不超过80mm的物体。 2 设备倾斜15度时,防护水滴。垂直落下的水滴不应引起损害。

3 防护2.5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物。防护直径或厚度超过2.5mm的工具、金属线等。 3 防护溅出的水。以60度角从垂直线两侧溅出的水不应引起损害。

4 防护1.0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物。防护厚度大于1.0mm的金属线或条状物。 4 防护喷水。当设备倾斜正常位置15度时,从任何方向对准设备的喷水不应引起损害。

5 防护灰尘。不可能完全阻止灰尘进入,但灰尘进入的数量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5 防护射水。从任何方向对准设备的射水不应引起损害。

6 不透灰尘。无灰尘进入。 6 防护大浪。大浪或强射水进入设备的水量不应引起损害。

7 防护浸水。在定义的压力和时间下浸入水中时,不应有能引起损害的水量侵入。

8 防护水淹没。在制造商说明的条件下设备可长时间浸入水中。

3.防护等级的测试方法:

防水测试(IP_5)的测试方法和主要的测试条件定义如下:

测试方法–喷嘴的喷水口内径为6.3mm,放于距离测试样品2.5-3m之处。水流速率– 12.5 l/min ±5%

测试持续时间– 1 min/m2 但是至少持续3分钟。

测试条件–从每个可行的角度对测试样品喷射。

如何辨别下定义与作诠释

如何辨别“下定义”与“作诠释”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八种: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举例子。其中,学生在阅读中不太容易区分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 先来看看教科书上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解说: “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下定义,一定要准确,要讲究科学性。”“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作诠释比下定义自由灵活,它不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179~180页) 认真琢磨上面的文字,不难看出:“下定义”是一种比较严格的解释,它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而“作诠释”则是用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再来看下面的例子: (1)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2)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3)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它们中间哪个用到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呢?答案是第(3)句。第(1)句,没有揭示赵州桥的本质特征。第(2)句虽然涉及到了“自养”的本质特征,但表述上采用从不同角度分别说明的方式,指明范围,“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指出获取食物的方式),应该看作是作诠释。而第(3)句从本质上解释了“统筹方法”,因而是下定义。 通过下表,可以对这两种说明方法进行辨别: 当然,仅根据上表中的某个项目来辨别,做出的判断可能不够准确。比如例(1),从格式看像下定义,但从着眼点来看就不是下定义,因为它只是说明了赵州桥的影响而没有揭示赵州桥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如果能对上表中的比较项目进行综合考虑,辨别时将会更准确。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巧妙的辨别方法——替换法。例如: (4)沙漠(地震?)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5)平行线(对角线?)是同一平面内任意延长而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哪一个是下定义呢?答案是第(5)句。 例(4)采用了“×××是……”的格式,看上去很像下定义。这时,除了采用以上所讲的辨别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替换法”,比如把“沙漠”换成“地震”,仍然成立。因此,这句话只是形象地阐明了沙漠与人类的关系,并没有从本质特征上对沙漠加以解释。例(5)是下定义。句中的“平行线”就不能换成“对角线”,因为后面的文字是针对平行线的本质特点所作的解释,如果“平行线”替换成“对角线”,概念和解释就不相符了。 可见,使用下定义的时候,被定义的对象(如平行线)和所作的阐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

2017中考数学《分式方程》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分式方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A.x+y=5 B.C.=0 D. 2.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x=1,则a=() A.1 B.3 C.﹣1 D.﹣3 3.分式方程=1的解为() A.x=2 B.x=1 C.x=﹣1 D.x=﹣2 4.下列关于分式方程增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所有的分母的值都为零的解是增根 B.分式方程的解为零就是增根 C.使分子的值为零的解就是增根 D.使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的解是增根 5.方程+=0可能产生的增根是() A.1 B.2 C.1或2 D.﹣1或2 6.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后的结果是() A.x=2+3 B.x=2(x﹣2)+3 C.x(x﹣2)=2+3(x﹣2)D.x=3(x﹣2)+2 7.要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方程两边需要同时乘以() A.2x(x﹣2)B.x C.x﹣2 D.2x﹣4 8.河边两地距离s k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a km/h,水流的速度是b km/h,船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 A.小时B.小时 C.小时D.小时 9.若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 A.3 B.2 C.1 D.﹣1

10.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分别收获小麦9000㎏和15000㎏.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若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B.= C.=D.= 二.填空题 11.方程:的解是. 12.若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x=1,则m=. 13.若方程有增根x=5,则m=. 14.如果分式方程无解,则m=. 15.当m=时,关于x的方程=2+有增根. 16.用换元法解方程,若设,则可得关于的整式方程. 17.已知x=3是方程一个根,求k的值=. 18.某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整修一段全长2400m的道路.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提前8小时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小时修路的长度.若设原计划每小时修路xm,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三.解答题 19.解分式方程(1);(2). 20.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玩具,甲加工90个玩具所用的时间与乙加工120个玩具所用的时间相等,已知甲乙两人每天共加工35个玩具,求甲乙两人每天各加工多少个玩具?21.某服装厂准备加工300套演出服.在加工60套后,采用了新技术,使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2倍,结果共用9天完成任务.求该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套演出服?22.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实验小学发起了向某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在活动中,五年级一班捐赠图书100册,五年级二班捐赠图书180册,二班的人数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25 分式方程及增根的基本概念(含答案)

(2012年1月最新最细)2011全国中考真题解析120考点汇编 分式方程及增根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 (2011福建省漳州市,6,3分)分式方程 211x =+的解是( ) A 、﹣1 B 、0 C 、1 D 、32 考点:解分式方程。 分析:本题需先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分别进行计算,再对结果进行检验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211x =+=1, 2=x +1, x =1, 检验:当x =1时,x +1=1+1=2≠0, ∴x =1是原方程的解, 故选C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在解题时要注意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并对结果进行检验是本题的关键. 2. (2011黑龙江省黑河, 18,3分)分式方程 11x x --=()() 12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0和3 B 、1 C 、1和﹣2 D 、3 【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出x ﹣1=0,x+2=0,求出即可. 【解答】解:∵分式方程11x x --=()() 12m x x -+有增根, ∴x ﹣1=0,x+2=0, ∴x=1,x=﹣2.

两边同时乘以(x ﹣1)(x+2),原方程可化为x (x+2)﹣(x ﹣1)(x+2)=m , 整理得,m=x+2, 当x=1时,m=1+2=3; 当x=﹣2时,m=﹣2+2=0. 故选A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式方程的增根,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分式方程的增根的意义是解此题的关键. 3. (2011黑龙江鸡西,7,3分)分式方程 =--11x x )2)(1(+-x x m 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0和3 B .1 C .1和-2 D .3 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解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根据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出x ﹣1=0,x+2=0,求出即可. 解答:解:∵分式方程=--11x x ) 2)(1(+-x x m 增根, ∴x ﹣1=0,x+2=0,∴x=1,x=﹣2. 两边同时乘以(x ﹣1)(x+2),原方程可化为x (x+2)﹣(x ﹣1)(x+2)=m , 整理得,m=x+2,当x=1时,m=1+2=3;当x =﹣2时,m =﹣2+2=0.故选A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式方程的增根,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分式方程的增根的意义是解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 (2011新疆建设兵团,10,5分)方程2x +11-x =4的解为 x =12. 考点:解分式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 ﹣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到底如何区分

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到底如何区分? 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常见的、极易混淆的说明方法。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把容易与之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而作诠释,则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看云识天气》中提到的“虹”,课文注释为:“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 尽管这两种说明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透明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 知识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 1.分式方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①是方程;②含有分母;③分母里含有未知量。 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如:关于的方程和 都是分式方程,而关于的方程和都是整式方程。 要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1. 解分式方程的其本思想 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利用整式方程的解法求解。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 分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 注:分式方程必须验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程的分母为零。 3. 增根的产生的原因: 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规律方法指导 1.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0,因此应如下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A.B.C.D. 举一反三:

分层找可动剩余油集成测试技术

分层找可动剩余油集成测试技术 国内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采期,迫切需要了解地下单个储层中精确的剩余油情况。当前各种产出剖面测井方法取得的资料因方法的局限性,其测量结果只是反映流入井筒的流体且误差较大。由于层间干扰、钻井液深度侵入的影响,现有剩余油饱和度测试方法,有时甚至得到相反的结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油井中找剩余油的难题,分层找可动剩余油集成测试技术对后期开发调整意义十分重大。 标签:分层;剩余油;技术 1 工区概况 A油藏是一个由西向东倾的单斜层,是在单斜背景上被众多断裂切割、遮挡的由小型断块组成的构造岩性油藏。克下组是经古生代末期沉积间断后,在石炭系或二叠系风化壳上形成的一套强氧化环境下强水流型的不稳定沉积,克下组在该区主要为一套山麓洪积相—辨状河流相的陆源中—粗碎屑沉积。区内克下组沉积稳定,广布全区,沉积厚度约100m,油藏中部深度1327.5-1432.5m。以其中的红0030井为例。 2 完井套管数据 3 分层找可动剩余油油工艺 分层找可动剩余油集成测试(简称AFT)是靠测井电缆输送集成式仪器在高含水井内进行分层测试实现找可动剩余油的一项新技术。根据油田开发现状,为了解单个地层压力及其产液性质而研制的多功能集成测试仪器。仪器井下部分由8探头及电子短节、液压短节、机械短节、可调卡距的双封隔器和两个流体取样室组成,地面部分由控制采集系统和专用高低压电源组成,适用于套管井测试作业。 仪器下井后由自然伽玛仪或磁性定位器跟踪校深待测目地层,通过液压系统使一对封隔器在目的层外夹层处座封。利用仪器串中的泵强制抽排出封隔段内及目的层的液体,监视并记录液柱压力、地层压力、温度和流体含水信息,待抽取到目的层原状流体后保存流体样品,停泵后测单层压力恢复,然后解封,上提仪器出井口并转样。经对录取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及对液样的化验分析,确定有潜力的目的层。 4 应用 4.1 施工过程 本次测试用磁性定位曲线跟踪射孔层定位,本次测试用磁性定位曲线跟踪射

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如何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 一、什么是下定义 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 作用: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科学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二、什么是作诠释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例“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就采用了作诠释,若颠倒,“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就不准确了,因为“银”也是银白色的金属。 三、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 1、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下定义: 要求完整严密,句子前后颠倒,表意准确; 作诠释: 不要求完整严密,句子前后颠倒,表意有误 2、从特点上看 (1)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 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2)从科学性的角度看

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3)从内容上看 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四、判断说明方法,下定义还是作诠释? 1、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2、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3、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4、日月光有时经过冰晶反射后进入人眼,也会形成白色的晕,由于冰晶取向多样,折射反射过程复杂,就形成了多种多样晕的现象。(作诠释) 5、晕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卷状云、冰雾等)对日光或月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呈环状、弧状、柱状或亮点状的光学现象。(下定义)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下定义) 7、在同一平面上,由三条边首尾相接组成的内角和为180°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下定义) 五、下定义公式 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 “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

java内存泄露、溢出检查方法和工具

JAVA内存泄露、溢出的检查方法、工具介绍 问题发现: 在我们运行的一个项目上线运营后发现运行两天左右就会报内存溢出,只有重启tomcat才能恢复服务,异常信息如下: https://www.sodocs.net/doc/0116224435.html,ng.OutOfMemoryError: GC overhead limit exceeded https://www.sodocs.net/doc/0116224435.html,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原因分析: 在此之前必须先介绍一下关于jvm的内存控制,JVM即java虚拟机,它运行时候占用一定的内存,其大小是有限定的,如果程序在运行时jvm占用的内存大于某个限度,则会产生内存溢出,也就是“https://www.sodocs.net/doc/0116224435.html,ng.outofmemoryerror”。如果jvm内存的没有限度,并且有无限大的内存,那jvm就永远不会出现内存溢出了。很明显无限的内存是不现实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程序运行过程所需要的内存应该是一个基础固定的值,如果仅是因为我们的项目所需内存超过了jvm设置内存值导致内存溢出,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增大jvm的参数设置来解决内存溢出的问题。详细处理可参考java jvm的如下参数设置:-Xms -Xmx -Xmn -Xss -Xms: 设置JVM初始内存,此值可以设置与-Xmx相同,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Xmx:设置JVM最大可用内存。 -Xmn:设置年轻代大小,整个堆大小=年轻代大小+年老代大小+持久代大小.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64m,所以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 -Xss: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在相同物理内存下,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生成。 在jvm参数调试过程中,发现分配最大内存数超过1G后,仍然会产生内存溢出的现象,而估计其正常分配使用的内存应该不会超过1G,那么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其存在内存泄露现象,也就是一些原来分配的不再使用的内存不能被java的垃圾回归所回收,导致不断占用原分配的内存而不释放,导致不断申请更多的内存直到超过内存设置而导致内存溢出。

分式和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及练习(供参考)

分式和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分式的基本概念 1、分式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B A 的代数式叫做分式,其中 A , B 都是整式,且B 含有字母。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也可以看做两个整式相除(除式中含有字母)的商。 2.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M B M A M 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0的整式。 3.分式的约分 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4.最简分式 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化简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分式的乘法法则 分式与分式相乘,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D B C A D C B A ??=? 分式的除法法则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C B D A C D B A D C B A ??=?=÷

2、分式的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的两个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B C A B C B A ±=±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异分母的两个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分别化为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不止一个,通分时一般选取最简公分母 BD BC AD BD BC BD AD D C B A ±=±=± 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与数的混合运算类似。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 使得分式方程等号两端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分式方程的解(也叫做分式方程的根)。 3、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剩余油及分类

剩余油的概念及分类 由于剩余油问题的复杂性、剩余油检测认识的困难性和剩余油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导致在剩余油研究领域存在一些含混模糊的概念,比如“剩余油”、“残余油”、“剩留油”等。剩余油一词,就其中文含义来说,是十分明确的:剩余油就是已投入开发的油层、油藏或油田中尚未采出的石油。但在油田开发界,对剩余油的定义确有不同意见。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问题,现在对有关的基本概念集中阐述,以便进行区别、界定。 1.地质储量 所谓地质储量,是指油藏或油层在原始条件下(未开采前)所拥有的工业油气数量。由于地下油层与油层中的孔隙以及其中的油气的状况.与分布均极复杂,其准确数量很难弄清,因此,我们所说的油气地质储量,只是人们在一定勘探开发阶段上(一定的资料丰度上)对油藏及其油气数量的认识水平。随着油田开发过程的逐步深人,这种认识水平将逐渐接近地下油藏的客观实际。 2.可采储童 所谓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出的油气数量。在油藏开发尚未结束之前,可采储量都是通过各种方法预测估计的,多数情况下是在编制开发方案、调整方案或储量研究报告时所预测估计的。它与油藏开采结束时的累积采油量(或称为实际最终采油量)是两个概念,并且在数值上常常有很大差距。 3.束缚油 束缚油的概念不常使用,但它的含义是明确的,是指紧密附着在岩石颗粒表面上和狭小的孔隙、裂缝中的常规不可流动、不可采出的石油。束缚油与束缚水可能有相似的物理状态,但两者怎样共存于岩石孔隙中,这方面的研究揭示似乎不够。束缚油可能主要以吸附的形式附着在亲油岩石的颗粒表面而呈常规不能流动状态。 4.残余油 现行残余油的概念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室内岩心水驱油试验时,尽注水之所能(长时间高孔隙体积倍数水洗)而未能驱出的石油;其二,指油田开发结束时残留地下的石油。由于岩心比实际油层小得太多,以及实际油藏不可能以十倍、数十倍于油藏孔隙体积的注水量进行水洗,因此,实际油藏开采结束时,无论在平面上或是在剖面上,都存在一定数量未水洗及水洗不充分的油层。所以,第二种残余油概念的数量或比率,将大大高于第一种残余油概念所包括的数量。 实际上,第一种残余油概念比较接近束缚油之义,但它又不等于束缚油,因为室内水驱油结束时,岩心中尚有少许可动油,可以通过改变岩心水洗方向来驱出。显然,第二种残余油概念与第一种残余油概念相去甚远。但在油田开发界,这两种残余油概念均随意使用,很少有人进行严格区别。?_r 5.剩余油 在油田开发界,有学者将剩余油定义为“残留在地下的可采储量,在数值上等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油量之差”。这一定义显然不当。剩余油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剩余资源的数量及分布,以便尽技术、经济之所能予以最大限度的采出,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油气采收率。因此,剩余油应该取其本义,定义为:已开发油藏(或油层)中尚未采出的油气。它既包括此前认为的剩余可采储量,也包括此前认为的不可采出的油气储量(这部分储量中的相当部分将成为提高采收率阶段剩余油研究的主要目标)。事实上,在我国油田开发界,大多数人长时期以来都在采用剩余油的这一定义。 6.剩留油与残余油,剩余油 石油院校及地质院校的教材有些学者在残余油的论述中主张:“注水后地下的残余油应该

检验科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应急预案演示教学

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应急预案 来源:检验科日期:2017年2月17日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护环境,维护实验室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1.3 适应范围:危险化学品溢出和泄露事件的应急处理。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组织结构: 实验室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田鹤锋(生物安全负责人) 成员:化学品保管员(试剂管理员)及各专业组组长

2.2 职责:应急小组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工作。包括:事故现场紧急处置、伤员救助、人员疏散以及救助结束后的恢复和善后工作等。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 3.1.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按《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3.1.2建立完善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尽量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储存在专门指定的房间内,双人双锁,实行严格的领用管理制度。 3.1.3各个专业组只保存满足日常使用量的化学品,储存在专门的柜子里,要有醒目的标识。 3.1.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卫,防止不法分子盗窃危险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影响社会稳定。 3.1.5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3.1.6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3.2 预警: 3.2.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专人管理。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生物安全负责人,并由科主任上报保卫处和医疗部。 3.2.2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有关的人员伤害立即报告。 3.2.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4. 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4.1 灼伤 4.1.1 碱类灼伤: a) 皮肤:应立即用洗眼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b) 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洗眼器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分式方程(一)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一) 总体说明 本节共三个课时,它分为分式方程的认知,分式方程的解答,以及分式方程在实际问 题中的应用。彼此之间由浅入深。是“实际问题——分式方程建模——求解——解释解 的合理性”过程。本章在前面几节陆续介绍了分式,分式的乘除,分式的加减,为本节 解分式方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要延迟评价学生运 算的熟练程度,允许学生经过一定时间达到《标准》要求的目标,把评价重点放在对算 理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教学方法 尝试——归纳相结合 教科书中提供了多个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分式方程的定义.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探索新知——感悟升华——课堂反馈 ——自我小结

一、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在这一章的第一节《分式》中,我们曾研究过一个“固沙造林,绿化家园”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计划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分析:这一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 已知量:造林总面积2400公顷实际每月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提前4个月完成原任务 未知量: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30公顷 原计划完成的时间—完成实际的时间=4个月 我们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 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作用,利用第一节《分式》中一个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问题情景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二、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甲、乙两地相距 1400 km,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比乘特快列车少用 9 h,已 知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特快列车的 2.8 倍. (1)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 (2)如果设特快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x km/h,那么x满足怎样的方程? (3)如果设小明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需y h,那么y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再次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设置了这么一个例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常见的、极易混淆的说明方法。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把容易与之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而作诠释,则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看云识天气》中提到的“虹”,课文注释为:“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 尽管这两种说明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透明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 “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说明文中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的特点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作诠释的句子大全(共5篇)

篇一: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如何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 一、什么是下定义 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 作用: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科学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二、什么是作诠释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例“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就采用了作诠释,若颠倒,“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就不准确了,因为“银”也是银白色的金属。 三、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 1、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下定义: 要求完整严密,句子前后颠倒,表意准确; 作诠释: 不要求完整严密,句子前后颠倒,表意有误 2、从特点上看 (1)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 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2)从科学性的角度看 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3)从内容上看 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四、判断说明方法,下定义还是作诠释? 1、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2、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3、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4、日月光有时经过冰晶反射后进入人眼,也会形成白色的晕,由于冰晶取向多样,折射反射过程复杂,就形成了多种多样晕的现象。(作诠释) 5、晕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卷状云、冰雾等)对日光或月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呈环状、弧状、柱状或亮点状的光学现象。(下定义)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下定义) 7、在同一平面上,由三条边首尾相接组成的内角和为180°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下定义) 五、下定义公式 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 “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 如: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

泄漏检测的方法

泄漏检测的方法 为您的产品选择正确的泄漏测试方法 选择最佳的测漏方法是一个经济的决定。不但节约成本,而且满足测漏要求和生产要求。有几个主要的因素影响这一个正确的决定。最主要的因素是泄漏规范,其它因素是:测试压力、工件尺寸/体积、工件材料、测试环境和生产速率。 压力衰减和质量流量测试 压力变化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压力传感器、差压传感器或质量流量计测量压力的变化,压力变化是测试单元中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引起的。压力衰减和质量流量泄漏测试,在测试周期中,而泄漏测试应用最广泛的是直接依赖于工件温度和体积的稳定性。这些方法是基于理想气体法 (PV=nRT)。在测试期间,工件温度和/或体积的轻微变化,都可能导致出现不合格的测试,与工件体积、泄漏率和时间周期不一致。要满足测试要求,合格工件和不合格工件之间的压力变化差异或相关流量必须明显大于温度或体积变化的影响(温度和体积变化是受)。认识和控制这些变化都有助于实现良好的经济效应。示踪气体测试 示踪气体方法监测低压测试工件的示踪气体浓度变化。典型示踪流体是空气、氦、氢、氟里昂或SF6气体。其它方法有手动并通过观察,比如泡沫测试。或者,系统自动地利用示踪气体分析器,比如,氦积累传感器,氦质谱或残余气体分析仪,真空测试卷。这些方法都不受温度或体积变化所影响,因为它们独立于理想气体定律。从图表上选择提供最经济解决方案的测试方法,以满足泄漏率要求。然后评估生产过程,以确定测试压力、工件大小、生产率,工件材料结构和温度对测试方法的影响,确定能否对其进行充分地控制,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生产测试结果。若最初选择的是压力变化方法,且不能控制或克服不利因素,那么就要考虑选择示踪气体的方法,这可能需要额外的初始资本支出。最后,牢固的测试系统对于长期节约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在生产过程中,它可以克服合理的变量,达到可靠的测试结果。 确定正确的泄漏率标准 认为工件不能存在泄漏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因为任何东西都存在泄漏。泄漏测试表明一个制造件将不允许出现指定流体(液体或气体)溢出或渗透到一个工件。其目的是要说明一个合理的和可测量的泄漏率,确定工件不再运行其设计功能的,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由于受到流体的粘滞性,界面张力,通道长度和通道直径的影响,液体无法通过一个通道,而空气或氦气则可。指定一个合理的泄漏率是很重要的,因为泄漏率对测试系统的价格和测试时间有一个直接的影响。附表是对在生产环境中的典型技术评估的泄漏率测量范围。 选择自动化测试方法通常是保证操作者的独立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广泛采用压力衰减、差压和质量流量,因为他们可以提供经济的,通过/失败的结果。当泄漏率要求获得更多的限制,则使用示踪气体的测试方法。

下定义和作诠释的比较

几种不常用说明方法专题训练 一、下定义和作诠释的比较 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常见的、极易混淆的说明方法。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把容易与之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而作诠释,则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看云识天气》中提到的“虹”,课文注释为:“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尽管这两种说明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定义”是一种比较严格的解释,它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而“作诠释”则是用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透明液体” 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透明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 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 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辨别方法:替换法。例如: (4)沙漠(地震?)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5)平行线(对角线?)是同一平面内任意延长而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哪一个是下定义呢?答案是第(5)句。 例(4)采用了“×××是……”的格式,看上去很像下定义。这时,除了采用以上所讲的辨别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替换法”,比如把“沙漠”换成“地震”,仍然成立。因此,这句话只是形象地阐明了沙漠与人类的关系,并没有从本质特征上对沙漠加以解释。例(5)是下定义。句中的“平行线”就不能换成“对角线”,因为后面的文字是针对平行线的本质特点所作的解释,如果“平行线”替换成“对角线”,概念和解释就不相符了。 可见,使用下定义的时候,被定义的对象(如平行线)和所作的阐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 二、分类别

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变式】方程 中,x 为未知量,a,b 为已知数,且 ,则这个方程是( ) 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 知识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 1 .分式方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①是方程;②含有分母;③分母里含有未知量。 2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 ( 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 ) ,分母中含有未知 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如:关于 的方程 都是分式方程,而关于 的方程 和 都是整式方程。 要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1. 解分式方程的其本思想 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 为整式方程,然后利用整式方程的解法求解。 2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 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 解这个整式方程。 (3) 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 分母 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 注:分式方程必须验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 程的分母为零。 3. 增根的产生的原因: 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 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 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 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规律方法指导 1 .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 0,因此应如下检验:将 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 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 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举一反三: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A . C . 和 B . 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