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战争

经济战争

经济战争
经济战争

经济战争

如果你是中国人请花5分钟认真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也像我一样积极转发!

想过好日子,不想破产的中国人,都好好读一次这篇文章吧!(转帖)股市你挣了钱,楼市你挣了钱。请先不要乐,你只是在为自己挖坑。说白了,你就是你的掘墓人。

有钱,大家谁不盼望,但,钱是相对的,也是最靠不住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有多少人哭着喊着卖出本币,兑换美元。

所以你今天挣了钱,你只不过是在享受摇头丸带来的快感。还是想想如何配合国家,做一些保住胜利果实的事情吧。

美金融战争早已开打,中国处境艰难!

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至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

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

我说的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美国人玩上瘾了。1998年,同样的手法在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身上又来了一次,这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唯一不同的,这次不需要广场协议了。因为亚洲这些小虎小龙的外汇储备们直接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但是,还是没有战胜财大气粗、军事强盛、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结局大家也看到了,东南亚货币在先升后跌中,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

唯一市场硬挺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中国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没有民主自由,要是当时中国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国人向当年的日本那样因破产而跳楼自杀了!

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他国“新闻自由”、“市场经济”、“民主人权”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了吧,知道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性和优势所在了吧。

美国停手了吗?没有,因为我过综合势力的增长国力的增强威胁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第一”的权威,近来“中国公开支持因儿子丑闻陷入困境的安南,指责美国故意借题发挥进行人生攻击。”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美国心里就不痛快了,就要整人了,现在强迫人民币升值就是消弱中国的第一步,各位明白了吗?知道为什么中央政府突然狂力打压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知道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惨了吗?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还是4月曾说了一件事情:“有一个40亿美元的外资在上海炒房地产,已经退出中国了这样的外资,不要也罢!”明白了吗?中国股市是一个弱势股市,很容易被美国财团利用。

中央不可能放松对股市的控制,否则中国经济将会在外资的攻击中崩溃!前段时间,也就是今年的12月初又有一个240亿美元的外资财团撤离中国上海。现在,大家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优势有所理解了吧,知道了国家出台那么多针对房地产的政策是多么的明智和及时了吧!

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国家外汇管制、汇率控制、打压房地产、控制股市、知道为什么中国要保持巨额外汇储备,为什么最近央行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贷款规定,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要求进出口贸易平衡,为什么要扩展东南亚贸易市场和欧盟市场,为什么要加wto了。

其实中美之间的经济战争,早就已经开场了,而且来来回回过了几百招了。我们大多数网友还懵懵懂懂的只盯着台海,盯着中亚美军又多了一个军事基地。要知道经济崩溃的灾难远比一场军事战争的后果更严重。军事战争不外乎两种:即“侵略战争”和“卫国战争”。而军事上的“侵略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打垮对方的一切(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达到占领对

方领土,进行资源掠夺和控制奴役和剥削对方的国民。

这样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没有少发生,这里我就不例举事例了。而如今的美国就是以军事上的侵略战争为手段,达到奴役和剥削对方为目的的真实意图(对实力弱小的国家而言),看看如今的“伊拉克”就明白了,美国实际上是侵略占领了伊拉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以此来满足美国国内巨大的需求量;而对实力强的原苏联(原苏联拥有制对方死地的核力量),美国就只有发动经济进攻来拖垮他们,苏联的分裂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许有的人要说,那是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和当时苏联国内政策导致了原苏联因经济崩溃而解体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进行军备竞赛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当时的美国经济实力比苏联强,所以,美国胜利了而苏联解体了。现在轮到我们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没有冷战时期的苏联强大,相同点是我国同样也拥有毁灭美国的核武器,只是数量少了一点而已。那在这一轮中,就要看我国领导人的智慧了,建立合理的政策来规避风险,保护自己是当务之急(可喜的是,现在我国已经在这样做了)。

可是,美国也没有闲着,而且,作为经济进攻的第一步他们已经早早的迈出了,向美国“凯雷财团”这样的世界性投机财团收购中国的“徐州重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控制中国的核心技术,进行世界性的技术垄断。同时乘汇率没有变化之前以美元套取人民币,迫使中国央行大量发行人民币以应付大量的货币兑换需求,为拖垮中国经济打下伏笔。这还是明的进入,暗地里的就更无法统计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不明白大量美元兑换人民币的行为与拖垮中国经济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在正常情况下,在没有大量美国财团恶意涌入中国用大量美元换取人民币之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是相对稳定的,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数量应等于我国人民积累的财富数量。

而大量的恶意的国外财团的资金涌入中国,需要兑换大量的人民币,使得国内人民币的流通数量大大超过我国人民所积累的财富数量。而这些人民币全部投入少数领域,表面上是拉动了我国的经济,使国内的消费量变大,实际上也使得资产价格大幅上升。

据统计,目前在国际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有136万亿美元。其中只要有1%即1.36万亿美元涌入中国进行投机经营,按现在的汇率,我国就要发行10.6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人民币升值15%,他们再用手头的人民币套取美元,他们将换回1.56万亿美元,而中国外汇储备是0.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一进一出,这些投资资金多了2000亿美元,而中国这么多年充当血汗工厂所挣来存在国库中的2000亿美元一分不剩,留给中国的是当初为应付这1.36万亿美元而发行的10.6万亿的人民币。2006年中国gdp是20万亿,物品是这么多,而钱却多了10.6万亿,那就意味着所有商品都要打折到原来的2/3。恐慌情绪将在社会上蔓延,炒房者为了变现到时可能会出七折、六折、甚至三折出手手中的房子。大批市民破产,牵涉到银行破产,整个国家经济崩溃,我们手中的财富一文不值了。

到时国人乃至世界将会对中国失去信心,不再储备和使用甚至抛售手中储备的人民币,使中国的外贸活动受挫,最终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对外导致信誉危机从而导致金

融危机。就向40年代的通货膨胀那样一盒火柴要卖几百块。如果我国政府在这次的人民币汇率这件事上决策错误,那么到时中国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最近,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客观的讲,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按理说,人民币升值了,也就是说钱值钱了,应该是以前1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买到了;可是现在的国内形式,除了工资没有涨外其余的都涨了。

新华网报道说:自2006年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米价、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报道认为,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导致食用油价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风而涨,25公斤装的富强粉涨幅达12%以上,500克大米上涨了6分钱。据了解,在上海、广州、深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涨升一遍,并持续一个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涨幅分别已达一成和二成。

农副产品涨价说明了我国经济在发展和提高。同时,以农副产品的涨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给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中国农民的数量毕竟占了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嘛。

但是,中国的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涨价绝非偶然。持续7个多月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稳定房价,相反,导致房价的节节攀升。早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地产泡沫将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声音太微弱,现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步步逼近我们。

对比1996年的东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试图为了一已私利而继续哄抬房价的地方政府,将迎来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的,可能还不被官方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来临了。这种处在萌芽状态的通货膨胀选择了一个导致经济危机的最好时机——2007年的元旦和春节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如果有一天方便面也开始涨价时,这场经济危机已无法遏制了。

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全面涨价,对中国的富豪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房价,间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来买单,日本的国民是花了15年的时间,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么,中国的城市居民要花多少年呢?

应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国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一年之内升值达5%,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人民币的升值中逐渐缩小,国际市场的风险已在加剧。而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最后,逼迫央行加大人民币的发行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此爆发。这种危机也可能近在眼前。

人民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遭遇是中国汇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美国要干什么?但是,还由不得我们把国际市场的问题解决好,人民币在国内又是这样的尴尬。在不动产涨价的带动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种迥然不同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市场将走向资本的过度投机。说白了,对内将加剧中国社

会的贫富分化,对外给资本大鳄可乘之机。

如果更深层次的分析,人民币似乎是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围攻,试图将中国30来年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蚕食。接下来,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将进一步加剧,市民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经济危机说来就来。

真正要化解这场危机,对目前的经济局势来说,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也许,这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尽管已经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高房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更是史无前例。也许现在还不必过于悲观,一切都应该有转机。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问题,就象一辆出现明显故障的高速列车,轰轰隆隆往前飞奔,不知何时将会出轨或者颠覆。有经济学家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届时,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那么,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发改委专家马晓河指出:我国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由于产能过剩,内需不旺,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马晓河举例说:中国人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双鞋子,可见鞋的产能过剩多少。2006年11月23日,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比较起来差别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上面两位,一位是宏观经济的专家,一位是金融权威,但指出的是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因为内需不旺而导致产能过剩,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中国将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险。

让我们再来看看近几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如果总揽中国经济全局就可以发现,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为什么中国人会“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呢?明知消费是生产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力,这是一个浅显的经济学常识,但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布局上,连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都不顾及了?

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是地方政府重投资,前几年表现的是“开发区”热,后来是“基本建设”热,再后来就是现在的“房地产”热;二是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产品出口,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形成了生产规模,眼光都瞄准了国际市场,大到汽车,家电,小到鞋子,袜子,打火机,一古脑出口。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出口”热而言,贸易顺差继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有经济学家分析,人民币自汇率改革以来升值了5%,现在的状况是有可能2007年一年就要升值5%,相当于前10多年的升值总幅度。那么这个后果是什么呢?许多经济学家讳莫如深,我可以大胆的告诉大家,后果就是人民币大量从不同渠道流出境,国际洗黑钱的势力乘机介入,甚至可以把中国贪官的钱都洗白了。

可以说,在2007年之前,只听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洗钱,这个局面也将因此而改变,中国人终于到外国去洗钱了。再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被别人悄悄地“盗走”了。发改委专家马晓河先生的话头上,看看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是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房价。房价不降,中国人对未来的预期必将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不敢消费,还有一部分成了房奴无钱消费。马晓河先生说,中国工业品利用率有半数低于50%,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必须扩大内需。而内需如何才能扩大呢?

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是38.2%,世界平均消费率是78%—79%

中国居民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十,世界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五。

两相对照,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就暴露出来,是高得离谱的房价将中国居民的财富搜刮一空,还拿什么去消费呢?所以中国人的消费率创下了历史新低。有专家预测,中国房价每下降一个点,将为市场一年增加100亿以上的消费,而中国房价从2006年前三季度的综合平均价位上,至少有30%以上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中国房价下降30%,中国市场一年将增加3000亿的消费总额,中国经济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中国民众也从此能过上好日子。

相反,我国要是领导人的决策事物方控制不好这个局面,我国的经济将会崩溃。我们都清楚我们现在身处的国际环境有多恶劣,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一定要具备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一是军事战争,二是经济战争。

用战争手段夺取别国别人的财富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还能看到。为了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中国一定要建设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谁占领了太空这个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战争的主动权。任何太空非军事化的想法,只能是白日做梦!

圣人说得好:落后是要挨打的!中国只有具备了彻底摧毁对手的实力,别人才不敢欺负中国。

同时,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全球化,一场新的战争----经济战争,已经取代军事战争,成为当今世界一部分人夺取另一部分人财产的主要手段。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经济战争的一个例子。落后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受到了重大打击。国际金融炒家以经济手段达到了以往要用战争手段才能达到的目标。

在少迟一点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中,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和财政司司长任志刚,在中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用大量外汇储备干预了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中央政府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扶盘行动。经过几个月的较量,香港政府成功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把香港当作提款机的企图。那次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香港恒指变动1点,期货的买卖就会相差2.3亿港币。

香港金融保卫战虽然过去好多年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强大中国做后盾,会不会发生“八国联军”攻打香港的可能呢?毕竟香港政府干预香港股票市场违反了当今国际主流社会的“规矩”。

中国航油(新加坡)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损失5亿美元和一位中国国资委职员在伦敦同期投资再次被吃表明中国在金融市场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就石油这一项,中国现在每年就要多花几百亿美元。现在是中国需要啥,国际商品市场就涨啥。可以说是“抢你没商量”。

然而,石油等商品的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并不是最严重的。真正可能对中国经济的造成严重危害是人民币汇率体系和不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

我总觉得有人要以人民币汇率为突破口,搞垮中国的经济,夺取中国人民的经济成果。从要人民币升值和自由浮动的叫喊声中,我好像闻到了军事战争的火药味。

现在有一个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得说法,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由市场来决定。

难道市场是有鬼决定的吗?由市场来决定,听起来挺公平的,大家都有权。但仔细分析一下,世界上有哪个市场不是由少数人操中的呢?让人民币汇率由市场来决定,说穿了就是由他们来决定。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不要忘记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现在外资的相当一部分是埋下的伏兵。它们就等美国把中国的门撞开(人民币汇价自由浮动),把人民币捧上天,牟取暴利。

总之,中国一定要建设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以应对可能军事战争。同时中国一定要建设热爱国家,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竟争规则的金融“铁军”以应对经济战争。只有这样,中国的安全,人民的财富才会得到保护!想过好日子,不破产的中国人,都来读完这个文章!想过好日子,不破产的中国人,都来读完这个文章!!想过好日子,不破产的中国人,都来读完这个文章!!!并希望广大网友将文章转给朋友,希望痴迷的国人尽快觉醒。

国家政策及措施的影响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研发部 (2010年12月22日) 按照公司党组会要求,研发部对近期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及期货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调控政策及监管措施对公司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现汇报如下。 一、期货行业经营环境分析 2010年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1至11月份CPI同比上涨3.2%。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40号文出台旨在稳定消费价格的“国16条”。为防止由于期货市场过度投机而引起对现货市场价格不良引导作用,中国证监会和期货交易所监管措施密集出台。11月26日,各交易所召开紧急会议,向会员传达国家抑制通胀的宏观形势及交易所出台的各项措施,要求各期货公司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服从国家调控大局。三大商品交易所纷纷提高各期货品种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涨跌停板幅度、提高手续费收取标准,改变收取客户手续费方法,停止所有奖励政策等措施;各家期货交易所也相继出台了《期货异常交易监控指引(试行)》等文件,加强市场监管。 近期,证监会拟加强期货市场关联账户管理,推进期货市场规则制度的修改完善,扩大合约价值、限制投机持仓和鼓励

产业客户套保;证监会提出促进期货市场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研究开展业务创新,逐步推出期货公司投资咨询、境外期货经纪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不断提高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修改征求意见稿,引入服务国民经济能力评价指标,强化期货公司服务国民经济和产业经济的中介职能;中国期货业协会要求会员单位加强行业自律,在抑制过度投机和服务套期保值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维护市场稳定。为进一步抑制流动性和优化投资者结构,交易所将逐渐上调部分期货品种交易,如燃料油、强麦、豆油等多个品种交易单位上调幅度在3至10倍。 近期出台或将要出台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及监管措施,对2011年整个期货行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2011年期货行业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二、宏观调控政策及监管措施对公司2011年经营的影响 在金融行业中,期货市场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化特点,市场化程度高、产品复杂、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及受宏观调控政策及监管措施影响大等。我公司客户结构及交易品种结构不均衡,客户以中小散户为主,缺少机构客户,缺乏券商网点资源,股指期货占比小,交易品种以商品期货为主,易受国家物价调控政策的影响。调控政策及措施发布后市场及公司成交量萎缩态势明显,11月25日至12月21日连续19个交易日,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较调控前下降44.54%,公司成交量较调控前

战争与经济

战争与经济 摘要:本文简单论述了经济对战争的影响,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战的 相关内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经济的角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利益的战争,任何战争的目的和本质,无非是为了稳固政权的稳定,或是谋取经济的利益。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离开一定的经济条件,战争就无法进行,战争是经济 的竞赛。战后,国家经济是会发展还是会倒退?无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人们描 写未来的战争都侧重于使用武器的战争,其实另一种形式的战争-经济战一直在 悄悄地在暗中进行着。面对经济战,我们应采取措施正确去应对。 关键词: 战争经济经济战 战争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特别 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增强了战争的 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促进了军事技 术的进步,军事技术的进步又引起了军事编制、作战方法的变革, 从而使战争也发生了变化。 一、经济对战争的影响 1、战争的起因与经济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的、国家的和民 族的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相 互关系。由于不同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因此,这些不同的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政治,必然要自觉地、充分地反映和维护不同 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是说,战争根源于阶级 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 对于战争的经济根源问题,古代兵家大都有所察觉、有所论述,有些论述 还相当深刻。孙武在《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指出:"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在《作战篇》中又指出:"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的一系列战争,为经济利益而战的目的越来越明显,如果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带有某种意识形态色彩的话,那么90年代的海湾战争则是一场典型的以经济因素为主要目的的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 国为了确保其能源产地的安全,维护其经济安全,不惜对伊拉克动武。 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战争中,战争的起因更是与经济利益密切联系。战 争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是服从服务于经济目的的:或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振 兴本国经济;或是为了掠夺他国财富,为己所用。 2、战争的发展与经济 “让战争进行下去的根本,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这是拿 破仑的话,一语道出了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是

战争与国际关系

战争与国际关系 (一)知识结构 1、两次世界大战 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 一战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 过程 3、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一战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客观原因:英法绥靖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 战争爆发 二战过程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26国签署《》 召开: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雅尔塔会议内容: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二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开辟了() 主要战役柏林战役;1945年4月,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操纵国: 2 构成:《》 巴黎和会作用: 国际联盟: 操纵国: 构成:《》 华盛顿会议作用: 年,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整个资 广大劳动人民饥寒 严重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 1933年 1922年,出现法西斯政权 1933年()上台,() 1936年,军部控制政府,亚洲策源

冷战政策表现政治: 经济: 世界格局的演变军事: 冷战中的对峙影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五六十年代:1962年,发生 ()。美国占优势 美苏争霸70年代:1979年,苏军占领() 。苏联占优势。 80年代:1989年,苏联从() 撤军。美国占优势。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一超多强;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 多强”,局面,朝多极化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科索沃战争:多极化趋势受到挑战 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 系日益密切 经济的全球化 1 2 表现 3 影响: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1 2 中国应对措施 3

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有几年的时间,对抑制通货滞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此引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迫在眉睫。 [关键字]:积极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上的增债,扩支来拉动需求,弥补需求不足,在某些情况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利的,但其消极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一.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分析 (一)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一方面,每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大量的项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每年发行1000亿―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仅从1998年至2004年7月间,累计发行9100亿元。但财政的这种资本性支出的带动作用更大。在中国,政府资金具有引导效应,比如政府上一个项目,银行就争着给贷款,这种“政府投资、银行跟进”所形成的投资规模是相当惊人的。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财政政策虽然能直接刺激投资,但往往因为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而使其效果打折扣。这里要指出的是,由于特定的体制原因,中国这一时期的财政政策是几乎没有“挤出效应”的。 (二)“积极”的货币政策作用相当微弱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宏观政策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相关部门看来,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货膨胀又能防止通货紧缩的政策,即适中的货币政策。但从事后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们名义上采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在实际操作时违其原意,即货币供应量仍加速增长(积极货币政策的最重要表现),相反,我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加的并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稳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实的“稳健”;但近些年来我国的M2/GDP越来越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迅速增加,粗略估计当前为2左右,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而且,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以来八次调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后就有五次。 二.理论界关于我国经济财政政策的走势分析: (一)尽快淡出的观点 即逐年增大的财政风险给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令人担忧,积极财政政策应尽快淡出。 (二)步步淡出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反周期财政措施,要求控制债务规模、压缩赤字的宗旨不能放弃。积极财政政策不能长期坚持,淡出是必然趋势,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型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要适时适当地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式和重点,根据国家财政状况的许可程度,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对市场的补充作用,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经济战争

经济战争 如果你是中国人请花5分钟认真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也像我一样积极转发! 想过好日子,不想破产的中国人,都好好读一次这篇文章吧!(转帖)股市你挣了钱,楼市你挣了钱。请先不要乐,你只是在为自己挖坑。说白了,你就是你的掘墓人。 有钱,大家谁不盼望,但,钱是相对的,也是最靠不住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有多少人哭着喊着卖出本币,兑换美元。 所以你今天挣了钱,你只不过是在享受摇头丸带来的快感。还是想想如何配合国家,做一些保住胜利果实的事情吧。 美金融战争早已开打,中国处境艰难! 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至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

政治与战争关系

1毛泽东认为战争的本质是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这一论断既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也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暴力本质。 2自古战争的本质不外乎2种(或多种)文明以及社会(或个人)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一种为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战争固有的最根本的政治属性,战争是政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继而发动的战争,是人类文明社会或个人通过武装斗争手段的继续。这是战争本质的核心。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目的,通过战争谋求自身文明社会的发展3.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又是和经济利益密不可分的,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地缘政治,宗教,民族矛盾等等,但归根结底是利益,只要有利益冲突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当矛盾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比如谈判协商等解决或是暂时行的掩盖时,那么就可以避免战争,但当矛盾不能化解时矛,盾激化的最后结果是武装对峙武装冲突直至战争。战争的发起是为了迫使对方接受本方的利益要求,或是完成本方的利益企图。 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交流来往日益增多,那么各国间就难免会在某些利益点上发生冲突和矛盾,当冲突和矛盾不可化解时,战争就爆发了。 战争的本质就是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 4.战争本质,是战争固有的最根本的政治属性。战争是政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战争行动,是阶级的政治通过武装斗争手段的继续。这是战争本质的核心。它规定着战争的经济本质和军事本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战争观理论所揭示的战争本质的特性与其理论功能在于,①战争在阶级政治斗争的继续中,由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目的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政策与军事战略方针。②阶级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以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和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通常是在政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再也不能照旧前进时,就用战争的手段,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求取发展。列宁把这种复杂的斗争发展过程概括为战争是“‘以剑代笔’的政治“。③战争的政治属性规定着,战争是政治性的行动。自古以来,任何阶级进行的战争,都带有阶级性质,都是为达成一定的政治任务与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斗争。毛泽东把它概括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④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决定着战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为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的战争,是侵略、掠夺、扩张、奴役政治、政策的继续;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政治的继续;人民革命战争,是人民解放政治的继续。资产阶级军事理论,有的也承认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其共同特点是,极力掩盖战争的阶级目的和侵略性质,甚至把侵略战争美化成“解放”战争。⑤战争的政治属性决定战争的军事本质,即战争的军事目的。任何阶级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都是务求发展自己,消灭对方。所以,它赋予战争的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⑥战争的政治属性还规定着战争的经济本质。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也是阶级与阶级之间关系的基础。这决定着任何阶级进行的战争,在其政治目的中就包含着经济目的,有的也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进行战争。古埃及的第四王朝,从公元前2600年起,就把对外侵略战争的目的放在经济目标上,掠夺金、铜矿产和财富。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而言,战争依赖经济,经济为战争提供作战工具和手段,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与组织力,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极大。 战争性质,是战争在政治上的本质属性。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革命战争的政治目的和反革命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着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所以,战争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正义战争包括:奴隶、农民起义战争,人民革命战争,阶级、民族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卫国战争等等。非正义战争包括:镇压奴隶、人民起义的战争,反革命战争,殖民战,侵略战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战争等等。正义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非正义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破坏、阻碍作用。判定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惟一的标准是政治,主要是看这场战争的政治内容、目的是什么,是由哪一个阶级

从经济角度看抗日战争

从经济角度看抗日战争 日本 到了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经济濒于崩溃,此时日本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尖锐,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军队,严重刺激了日本军队的畸形发展,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以及转移社会毛队矛盾,日本走上了战争的道路...... 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国内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一般消费品的生产却开始放缓。到了1941年,由于战争持续时间过长,日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日本日益激增的经济需求,在北进苏联受挫后,日本把军事重点转向太平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先发制人,侵占东南亚大部,初步完成了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国内经济得到了短暂的发展,日本军方以此为契机,使日本工业经济从半战争状态彻底转型为战争状态! 到了二战的中后期,由于各大战场上日军主力相继被歼灭,战争主动权彻底丧失,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的无差别轰炸和封锁,日本生活品生产基本进入了停止状态。至此,濒死的日本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彻底进入了穷兵黩武的发展模式。 自明治时期以来所积累的财富消耗一空。一个负责民生经济的日本将军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至日本投降时整个日本只剩下了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日本平面能吃进嘴里的就只有子弹啦。” 国民党: 抗日战争时期,财政经济建设是围绕战争进行的,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克服战争的困难,国民政府运用国家机器的行政力量,对社会经济实行统制战略政策。 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了临财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并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和《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拟定了一套战时经济政策的实施方针和办法:

(一)推进农业生产;(二)发展工矿业以应供需;(三)筹办工垦以安难民;(四)发展交通便利运(五)分别地区调剂金融;(六)管理贸易以裕外汇;(七)励行节约以省物力 根据上述纲领、方案,可以看出国民政府战时财政经济统制的要点:(一)把平时财政经济的各个方面转入战时轨道,建立以军事为中心的国防经济体系;(二)努力发展生产,满足军事需要,注意改善人民生活;(三)采取行政干预和经济手段,在高度集中统一条件下,对财政经济实行统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从生产到流通,实行全面统制。 影响: 战时财经统制,是在战争情况下,国家政权按照战争的需要,利用国家行政的法律的力量,采取强制的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国民经济的各个主要部门以及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主要环节。这种体制,从总的来看,对于坚持抗日战争,对于赢得最后胜利,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这一统制政策,注意改善人民生活,保证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注意开发大后方的经济,对于促进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统制政策是在非常时期从服务于战争的目的出发用强力实行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克服社会经济的深层问题。在实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弊端。而且,由于全面推行统制,各级政府权力巨大,一部分官僚贪污受贿、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愈演愈烈,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恶劣影响,并扩大了阶级矛盾,削弱了国民党统治的基础。中共 由于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对日本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因此,为了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也调整了自己的策略路线和政策: 1.抗战开始后,为广泛团结农村社会各阶层人民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把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也规定农民要交租交息。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减轻了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削弱了地主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也照顾了地主的利益,团结了各阶层人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日根据地的抗敌斗争和生产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30多个国家卷 入了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带了了深重 的灾难。一战削弱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一美国参战时 间迟,时间短,战场不在本国,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 国,世界的金融中心,日本经济开始崛起,上升到世界经济第 三的位置。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 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 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货单,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产的急 骤发展。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 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 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 “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 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开始部门: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业,标志: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 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8 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使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机器代替手工,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业革命还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国际化大生产初见端倪,工业文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形成了许多工业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浅析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在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稳健;影响:发展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二、采取货币政策的措施以及达到的目标 1.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但需指出的是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论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论经济与战争的辩证关系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从原始社会至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直至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每一次的社会变革或历史进步都要伴随着战争的爆发,同时经济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这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一.战争的起因与经济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不同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因此,这些不同的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政治,必然要自觉地、充分地反映和维护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是说,战争根源于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对于战争的经济根源问题,古代兵家大都有所察觉、有所论述,有些论述还相当深刻。孙武在《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指出:"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在《作战篇》中又指出:"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在现代战争中,战争的起因更是与经济利益密切联系,战争或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振兴本国经济;或是为了掠夺他国财富,为己所用。 以二战为例,1929——1933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有两种对付手段。一种是美国英国式,他们有大量殖民地,结成排他型经济组织,实行国家干预,就像罗斯福新政。

而德日意三国,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殖民地被协约国瓜分,并且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受到协约国的压榨,国内复仇主义盛行。意大利在一战时为协约国战斗,但协约国并未在战后遵守诺言,意大利只在非洲得到了一点殖民地,而且多是不毛之地。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晚,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受英国美国威胁,加之国内军国主义盛行。这三个国家无力用自身的力量改变经济危机的现状,只得对外扩张。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发动战争不仅能够通过军工企业的发展增加本国人口就业,恢复国民生产,还能通过侵略获得大量资源,打破英美在世界经济上的垄断。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警察”美国在近期的所作所为。自2001年以来,受911事件的影响,美国对外发动了两起战争:阿富汉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什么要对这两个国家发动战争,主要是为了石油这一工业血液和霸权的需要。美国利用国际社会对9.11的同情,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功地插足到上合组织的核心地盘,同时建立了里海根据地,为日后控制里海石油打下了基础。2003年,通过20多天的战争,就把伊拉克占领了。梦想就是为了中东的石油。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现在又想发动伊朗的战争,为什么一个烂伊拉克困住美国仅二十万的作战精英部队呢?目的就是盯住伊朗的石油。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是自以为是的人权主义国家,却不断地向外发动战争,想打败伊朗,而控制全世界的石油。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特别是西方

战争与冲突

战争是什么?我认为战争就是有利益关系的双方或几方之间通过暴力行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到战争,大多数人会感到恐惧,认为这会破坏人类和平与阻碍经济发展,带给人们不可抹去的心理阴影,这是人类产生以来最残暴的行为,总之,评价负面居多。 冲突又是什么呢?在牛津大辞典的解释是人们之间对不同观点或信仰的不同意见。我认为冲突就是利益关系的双方或几方之间发生的争端。 在历史上,战争往往是被采用来解决冲突的一种暴力的方式,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它是世界列强之间为了解决金钱和土地冲突的一场霸权争夺战,其中有两场战争让人影响深刻,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这两场战役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其中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阵亡共130万人。而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时间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战争的后果是什么呢?索姆河战役后,英、法两国与德军胶着,胜负未分。凡尔登战役后,德军不但没能实现它夺取凡尔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计划,反而在耗尽兵力后再也找不到出路,以致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的失败。由此可见,战争非但不能解决冲突,还使无数家庭的悲苦离散,生命被烙上暴力的印记,精神上的巨大伤害一生抹不去,还会流传数代;战争还会对人类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致命破坏;还有,战争会大大削弱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倒退几十年。 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长期没有冲突的关系根本不存在。凡是人们共同活动的领域,总会产生不同意见、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的碰撞。如何处理冲突,我们有五种选择,回避、退让、竞争、妥协和合作。就拿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来分析吧。日本挑事在先,中国应对在后,但斗争的主动权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到中国一方,日本反而日益陷入被动。之所以出现

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机械122 吕涛 2012022218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1840年鸦片战争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战后的中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其影响所及上至国体、政体、经济形态、价值理论,下迄婚姻教育,衣食往行等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更多的掠夺,广大农民生活更加困苦,中国社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小农经济制度解体,封建制度开始动摇,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 关键字:鸦片战争近代经济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一些有识之士,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开始试图向西方学习,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师夷长技”,大张旗鼓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军和海军。他们开矿山、筑铁路、设邮电、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掀起了一股办洋务的热潮。他们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经济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就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自然经济并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世界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也无例外地存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相结合;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 自然经济产生在于农业生产不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不发达,使社会财富增长有限;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自西周以来两千多年中国形成了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农耕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自然经济的作用是积极性大于消极性。然而,到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自然经济由于生产规模过于狭小,妨碍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严重地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既不买又不卖,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是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为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政治上的保护,使得其作用是消极性大于积极性,让它变成了一种极端落后、极端保守的经济形式,严重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前夕,由于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商业信贷的发展,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制开始出现。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这个超稳定的社会有着自身的特点。使得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则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并缴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主要

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税政策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状况决定财税政策,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财税就是政府从国民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满足社会的公共建设需求,使国家的资源得到优化,使经济建设得到稳定发展。财税政策是政府以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思想,为了实现某些预定的目标而根据本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综合地运用各种财税手段来调节国家的经济运行,其目的是使经济稳定发展。所以,财税政策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状况决定财税政策,财税政策的制定必须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最终财税政策制约以及影响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笔者通过自身掌握的有限的理论知识以及工作实际经验,深刻地感受到财税政策在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中的作用,特作此文,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财税政策;经济建设;影响及作用 市场经济要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当微观调控达不到这样的目的时,国家会通过财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来达到产业的调整以及优化的目的。如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变动税率来引导行业的发展;通过对高新技术设备折旧的倾向来刺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通过信贷政策来改变资金的投放与使用,通过财政补贴来引导投资的方向,从而优化了产业结构,这是财税政策的闪亮点。但是,从目前的经济状况看,财税政策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它的存在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这里不妨讨论一下,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1当前我国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 1.1许多财政的支出与补贴没有真正地发挥其作用我们知道,政府通过投资以及补贴是为了引导一些企业进行环保技术的研发以及高新科技企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纵观我们经济发展的现状,其效果甚微,投入远远大于产出。大家可以看到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及地方的保护行为使许多企业在资源、商品、价格上与政府的政策及原则背道而驰,出现了越是补贴,能源越高消耗,环境更是高污染。最后是国家收入减少、企业收入剧增、环境污染严重。导致雾霾长期存在。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了全球空气环境的净化。总之,国家治理环境的投入与优化政策不少,但是其产生的效率却很低。另外,我国在高校技术研发上也给予企业极大的优惠,以此鼓励他们自研、自创。但是有不少企业在政策面前动了许多不该动的脑筋,在科技研发上偷工减料,在资金运用上“张冠李戴”。总之,资源浪费、污染严重、资金挪用、科技含量不高等事实说明了一切。 1.2某些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手段也比较单一相对国际指标而言,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上,财政投入远远不足。据有关统计表明,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的20%左右,实际也证明该比例在1.5%左右时,污染会继续加重;比例在3%以上,环境有可能改善。目前我国仅占 1.5%,这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目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计算机一班刘蓉蓉1006010109 摘要在世界上,很多战争都是因为经济而引起的,世界大战也是因为有些国家国内矛盾激化,需要转移视线,刺激国内经济,如果发生经济危机,也有可能爆发 战争。由此可见战争和经济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一场战争的结束对与战胜国和战 败国的也会有着不同但是巨大的经济影响,令人无法忽视。 关键词战争经济美伊战争 正文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也是通过暴力解决政治问题的手 段,而经济的强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政治地位,所以说经济对战 争的胜败有直接客观的重要影响,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做后盾打赢一场战争基本不 成问题,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做后盾战争的胜负基本上是凶多吉少,然而, 战争虽是一种暴力行为,它在摧毁经济破坏经济的同时又在不知不觉地拉动着经 济的发展,而经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在围绕着各种利益展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 无休止的战争。 战争对于每个人都并不陌生,而战争对于经济的影响早在《孙子兵法》中就加入了讨论的行列。孙武对于战争和经济的理解是:战争必须以国家的经济实力 为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战争是无法取胜的。同时,战争还会给国 家造成经济破坏,给人民造成惨重损失加重负担。此所谓辩证看待问题。 一提起战争和经济,总会自然而然想到美国。这个既有经济实力又有军事实力的强国和多起战争无法分割。而多次让美国脱离经济苦难的也正是那些耗资巨 大的战争。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据估计美国的战争耗费竟然占到了1940年美国 GDP的130%。可正是这场耗费巨大的战争,才是最终把美国从1929—1933年大萧 条的泥潭中拖出来的真正力量。通常认为美国大萧条在1933年就结束了,但事实却 是,美国的失业率直到1938年仍旧高达17%;而到了二战结束时的1945年,这个数 字接近零。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通过这场战争,美国还成了世界上第一强国。这 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是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反例。那场被称为 “既没有英雄也没有坏蛋”的战争,对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而言不啻为灾难。 再次具体的例如伊拉克战争,在这场全球强权对抗地区强权的战争之后,人们也开始认真分析这场战争背后的经济利益,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经济利益何 在?美国试图通过强权主义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1.恢复经济秩序,维护自身利益。20世纪后期,美国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和 全球化市场形成了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和驾驭能力。这一点显著表现在美国通过提

战争的政治本质反映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战争的政治本质反映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就战争是政治继续,即战争的政治本质问题有着诸多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一)战争是政治性质的行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中,曾深刻地指出: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9页)。这段话,说明战争不是单纯的暴力行为,而是和政治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 它告诉我们,在战争和政治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由于政治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对抗性矛盾,又包括非对抗性矛盾,并贯穿阶级社会的始终,因而相对战争来说,属于共性的范畴;而由于战争只是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表现,因而它属于个性的范畴。又由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包含任何共性的个性,任何个性总要这样或那样地包含着共性,体现着共性,因此,为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政治本质,毛泽东首先在共性的范围内,从战争与其它社会各种现象的联系中考察和研究战争。显然,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自然等诸因素都有着广泛而多样的联系,但其中最直接、最深刻的联系则是政治。这是因为,从实践上看,古今中外的战争都不能离开一定阶级的政治而独立存在,政治总是贯穿、渗透、表现在战争之中。比如,任何战争都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目的,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总方针,离不开政治思想的动员,也离不开国内外—切同情和赞助者在政治上与道义上的声援。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帝国主义时代以后,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一点就显得更加突出。从理论上看,毛泽东所说的战争和政治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讲的是战争和政治的阶级性。毛泽东指出: “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 为”(《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66页)。这就是说,在阶级存在的历史时期内,一切政治斗争都不可避免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都要打上阶级的烙印。而按照马

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经济与军事

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经济与军事力量——看《BBC History of World War II》有感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次大战、二战,英文为World War II;1937年或1939 年-1945年),是至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交战双方是以英国、法国、苏联、美国、中国等国组成的同盟国,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争进展到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结束。 历史河流在不断地向前流动。转眼二战胜利已经过去了67年。二战留给人们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一个国家要在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为后盾,否则终究只有失败。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结果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战前的苏联,在1928年工业生产超过一战前的工业生产水平。经随后的十多年发展,苏联工业总产值比1928年增长了6倍。由于苏联工业以当时全世界最高的速度发展,所以在1937年时,苏联机器制造工业和石油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电力、钢、生铁和铝产量居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煤、水泥产量居欧洲第三,世界第四。所有这些经济成就为苏联战前的国防物质准备和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苏联生产5469架飞机,1939年生产10382架,1940年生产10565架。而德国在这三年飞机生产数量分别为:5235架、8295架和10826架。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国未经宣战就以190个师,500多

战争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战争的发生对交战国双方各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负作用。所谓战争经济学,实际上从战争对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一个就是尽量减少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另一个就是从战争中获利。战争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为避免战争的爆发提供一些理论上的防范和免疫,减少战争发生的几率,从而为避免战争的发生和升级起到缓冲作用。 有的人说是因为中国人口多,可是用人口总量除以国土面积,日本的相对人口比我们多得多!而且日本到2007年将全面普及大学教育,他们的大学生比我们多得多!可是日本为什么没有我们的问题? 解决之道只有两个字——战争! 只有战争,才需要大量的投入,才需要把一切人力资源都动用起来,而且迫使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为了战争,德国快速“生产”出大批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战争对科技人员的大量需求又反过来刺激了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当然打不过美国,也许连日本都打不过。但我们可以战胜越南,可以战胜蒙古及东南亚诸国。如果我们够疯狂,也许还可以将澳大利亚踩在我们的脚下。 我们应该用宏观的眼光来看待战争。站在整个宇宙的角度看,如果人类不是互相作战,互相弱肉强食,将来果真有外星人来犯,我们当中最优秀的狮子能斗得过他们吗?我们看看北美洲5000万千印弟安人是怎么灭绝的就知道了。这就是没有战争的后果。 中国虽弱,但几千年来屡屡被草原部落欺负,因此还保有一定的战斗力,再加之中国人口基数实在太大,否则中华民族能否续种,还是个未知数。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不是经常有内战吗?北美洲的印弟安部落也经常发生战争,可是为什么还一样打不过西方列强?我们要看到,中国的战争,是政权更迭的战争,不是征服异族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本身,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平。北美印弟安人的战争就更低级了,仅仅是部落间的摩擦或报复。 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应该是“以战养战”!就象美国和日本那样。通过战争,刺激尖端科技的发展;通过战争,调动全民的能动性,让全民族疯狂起来追求科学、努力工作;通过战争,使人类物种实现优胜劣汰! 在经济领域,经济学家常提到一个词:“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其实人类最大的竞争首先是生存的竞争。没有哪个民族天生就有权享有肥美的土地,富饶的矿藏和源源不断的石油,只有强者才配享有最好的东西。这正如陈胜、吴广说的那样:“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可是那些信仰孺教文化的腐朽势力偏偏认为有些东西天生就该如此,比如皇帝天生就是“天子”。如果没有战争,就是鼓励落后,没有战争,人们就不会拼命去学习,不会拼命去工作。这正如没有健步如飞的羚羊,狮子就不会疯狂奔跑一样。 如果没有战争,我们不知道何时才能进入原子时代。如果没有战争威胁,或者更准确说,如果不是为了有实力主动发动核战争,美国不会绞尽脑汁开发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由于美国人做梦都在想着侵略,他们不停地以战养战,不停地开发新武器,因此最后连本国的科学家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他们对人才的需求简直到了发疯般饥渴的程度。由于这个国家对人才的无比饥渴,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杠杆作用下,全世界的很多“人才”,可以不顾自尊、不顾廉耻、不顾祖国的养育之恩,发了疯一样地投向美国的怀抱,然后饥渴地吮吸她的奶水,全不顾里面可能有艾滋病病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