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

驿马中学李俊峰

情境选择题指在题干或选项中引用材料,创设情境,材料围绕命题立意展开,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情景、知识、设问三位一体。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提取、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了新课标实施以后,“一标多本”的中学教学实际,近年来深受命题专家青睐。如:

的半壁江山,如果说选择题的得失决定了考生历史学科的总成绩,那么情境选择题成绩就决定着选择题的总成绩,因此,加强情景选择题训练就成为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

一、入情入景是前提。

入情入景就是读懂材料,即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符合必然的逻辑联系。如在古代史中,情景式选择题占的比例很大,由于引用的是史籍中的原话,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阅读就有困难,对题目也就无从下手。

例1:“汉之号令班(遍及)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注:最早担任西域都护)”。其准确含义是

A.西汉朝廷对西域实现了有效的管理 B.着手开辟通向中亚的商路

C.西汉对西域的管辖延续到东汉 D.汉朝对西域始终保持着巨大影响

这是一道出错率很高的题,学生普遍反映不明白材料的意思。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是:

1、文史不分家,平时加强文言文的学习、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2、阅读材料时要读大意,切忌咬文嚼字地细抠妄断,并与历史教材相互印证。

例1其字面大意为:汉朝的法令遍及西域,开始于张骞,(真正)形成于郑吉。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西汉末西域都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西汉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答案是A。

例2:(08重庆卷)李白诗句?脚着谢共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共屐?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本题考查诗人谢灵运生活的时期,属于中等题。这首诗是李白出自《梦游天姥呤留别》中的名句,是李白对出身豪门却政治失意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仰慕而写。谢灵运是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诗人。西晋末年以后,南方流行穿屐和芒屐。屐为木制鞋,底厚齿高,可

以蹚水踏泥,适合雨水较多的南方。屐齿分前后,可活动调节,便于登山。因此本题必先读懂原诗的意境,准确把握“谢共屐”的历史时代,它最早应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 项符合题意。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本题考查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成分的变化。首先应抓住两个时间点:1978年和1997年,进而联系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这两次大会,一个提出改革开放,一个指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二十年就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只要进入这个社会情景,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答案选D。

例4:(10全国文综一)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本题以辛亥革命后老农与革命党人的对话为背景,考查辛亥革命影响,学生只要准确把握当时的社会环境,回忆革命失败的原因,即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农村没有经历彻底的革命洗礼,农民生活依旧,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知答案选C,其他选项与情景无关。

二、合情合理是关键。

合情合理就是甄别信息,情景必须符合历史常识,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理念在高考题中早有渗透。在做情景式选择题时,学生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具体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提取地点信息:

在有的材料式选择题中,地点信息是重要的信息,通过地点信息能够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5: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民族政权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宁夏固原),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例5的有效信息为“南接萧关(宁夏固原)?,结合所学知识就会判断出在今宁夏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西夏。

2.提取时间信息:

在材料式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都符合题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提取时间信息有利于排除迷惑项,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6: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内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从此题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开始联系在一起了,可把不符合题意的A、B项排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提供的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即可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C。

3.对材料去伪存真。提取信息是关键,然而,并不是找到有效信息就一定能选择正确,还要对信息进行甄别,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根据材料来源、特殊环境、阶级立场和作者的态度,准确判断。

例7: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其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消灭辽政权解除威胁D.打击朝廷内的腐败势力

这道题的错误率也很高,选错的学生大多选择了A,这道题的有效信息是“寇乱息而威势强”,这是学生的共识,然而,对“寇”的含义却没有理解,认为“寇乱息”就是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通过此题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清在史籍中“寇”、“匪”、“贼”等是对农民的蔑称,而对少数民族则称为“夷”、“狄”、“蛮”等,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而不是A。

4.紧扣材料做答。

有时材料式选择题中的引用的材料可能会超出学生学习的知识范畴,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材料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拓展知识,联系实际思考。:

例8:《汉书〃主父偃传》载:?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的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的关系

B.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C.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这是一道迷惑性很强的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很容易就判断出此题涉及的知识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因而粗读材料后贸然选择了B项,应该说此题从材料信息看,确实涉及了“推恩子弟以地,侯之?的内容。但是,如果通读整个材料后,就会发现,材料所要表达的是“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势力?,所以应该选择 D,这个内容超出了学生知识范畴。

例9:(08全国文综一)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紧扣材料中“洋务运动”、“由官总其大纲”可知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方式。A为官办军事工业;B为洋务派最早、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C为民族工业;D为外商企业。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才属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

例10:(08全国文综二)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本题考查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属中等题。 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向复苏,60年代韩国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70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行列,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90年代开始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努力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项ABC明显错

误,答案选D。

例11:(09全国文综二)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本题考查美国在独立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属中等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结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形势这一具体情景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即: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就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选B。

例12:(09全国文综二)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的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殖民地,结合教材中提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的评价,这一知识点和从材料中的“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完全用的英语教育”等信息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大力推行西方文化。固选C。

例13:(10全国文综二)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谓《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后山把菊花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逼酌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1170年是南宋与金和议后,双方交流频繁,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女真族汉化程度加深,因而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封建化,做题时只要能掌握这一时代特征,题意点明了女真族在重阳节的习俗和对重阳节的重视。故A项不合题意。B项则既不符合史实,也从材料难以得出结论。难点在于C项,很容易被选,然应知C项不符合史实,最早在曹魏时就有了九九重阳登高、茱萸、菊花的风俗,是中原的一种风俗习惯。结合常识和材料,得出结论,只能选择D项。

三、情理结合是依据。

这里说的“情”就是试题提供的材料,“理”就是所学的历史理论,历史规律。情景题归根到底考查的还是知识,所以读懂材料、联系教材,迁移运用,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组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客观、情理结合,才能做出有效判断。

例14:19世纪中后期,有人提出?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种主张

①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着民族危机②实际上是以建立近代化的军事工业为直接目的③导致了以变法自强为目的的维新运动④在当时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和攻击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这段材料的有效信息有“19世纪中后期”、“自强”,结合所学知识,在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其口号为?自强?,据此可判断出此题考查的应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就可做出正确判断,排除迷惑项“导致了以变法自强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得出正确答案为C。

例15:.(08全国文综一)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 B.徐继畲 C.郑观应 D.严复

试题中“中英战争”可判断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萌发”代表人物选项只有两人:姚莹和徐继畬。A姚莹的代表作《康輶纪行》关注重点在西藏等问题;C项郑观应《盛世危言》中最早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D项严复最早将西方文化系统地介绍到中国。而徐继畬的代表作《瀛寰志略》则是世界历史地理著作,介绍了世界多国历史地理情况,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证明了中国“并非地球上惟一的国家”。综合分析 B为正确答案。

例16:(08全国文综二)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本题考查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观点,材料含义为典型的“中体西用”思想,“中国之伦常”即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此所谓根本,再“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显然属于洋务派观点;而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洪仁玕是农民阶级;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维新派人物严复,不认真阅读材料就会出错。答案选C。

例17:(08全国文综二)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本题考查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属于较难题。材料表明中国的革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选项ABD符合,向西方学习的“自由、民主、共和”等革命目标,排除A项;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而早在1924年列宁就逝世了,时间不符,所以排除D项,综合比较可知答案为B。

例18:(09全国文综一)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再结合材料中的“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说明当时工厂纪律严格,综合比较就可知答案为B。

例19:(10全国文综二)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用国籍的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18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移民众多,且最终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结合这一情景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世界史上学生只学过一个知识点与此一致,那就是美国,而美国前身正是A项。

总之,情景选择题形式灵活多样,解答方法千差万别,笔者希望通过以上典型题目的例说,抛砖引玉,使学生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参考资料:

2008、2009、2010年高考文综试题(全国卷)

2010-9-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