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江版历史图册选修4“读图思考”参考答案

浙江版历史图册选修4“读图思考”参考答案

浙江版历史图册选修4“读图思考”参考答案

选修4“读图思考”栏目参考答案:

第一章:

1.A

2.D

3.C

4.C

5.C

6.(1)小篆;皇帝。(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7. 重民生(或存百姓)。戒奢从简;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8.C 9.C 10.C

第二章:

1.A

2.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原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3.B

第三章:

1.B

2. ②④①③。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克伦威尔被拥立为终身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实行君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D

4.C

5.B

6.图一:奥斯特里茨战役。影响:拿破仑将军事才

1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 说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 纳 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 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4、文化上: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二)、成就: 『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 ①礼: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仁:即仁者爱人;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对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2、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 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3、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五)、影响:1、对中国: 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 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对人类文明: ①对亚洲:传入韩国、日本等,使儒家思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对欧洲:18世纪传入西方,被启蒙思想家所借鉴。 [拓展延伸] 孔子哪些思想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提示: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②“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最新浙江高考历史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完全解析

最新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解析:A。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 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解析:C。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14. 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 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

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 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解析:B。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C。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③明显也不对。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结构图

选修四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基础选择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选择题训练 1.中国古代的某位帝王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选项能体现该帝王上述民族政策的是 A.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 B.在蒙藏地区特封活佛 C.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D.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2.1923年,孙中山和越飞达成了一项联合宣言,主要包括:(1)目前在中国不适宜实行共产主 义或苏维埃体制;(2)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早在1920年9月27日发表的有关放弃在华特权与利益的宣言;(3)就未来中东铁路的管理与重组达成相互谅解;材料突出表明了孙中山是一个 A.民主主义者 B.民族主义者 C.亲共产主义者 D.三民主义者 3.乱世出英雄,克伦威尔从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位常胜将军的非凡才能。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以侧翼迂回战术,全歼王军主力。这次战役是 A.莱比锡战役 B.萨拉托加大捷 C.约克镇大捷 D.纳西比战役 4.看到“航海条例”“资产阶级革命”“军事独裁统治”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人物是 A.拿破仑 B.克伦威尔 C.袁世凯 D.蒋介石 5.下图中的路线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给该图拟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A.嬴政灭六国 B.秦始皇修直道 C.孔子周游列国 D.康熙帝平定“三藩” 6.孔子周游列国时,路上多次遇险。在陈国的匡邑,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弟子们惊恐不安。孔子安慰大家说:“周文王虽然死了,他的事业不是落在我们肩上了吗?如果天意要消灭文王的事业,就不应该让我们为‘道’而奋斗;如果天意要保留文王的事业,那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 A.孔子对周礼产生了怀疑 B.孔子希望掌握政权 C.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D.孔子维护周礼的坚定信念 7.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主张 A.中庸之道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克己复礼 9.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10.孔子收徒讲学,西汉设立太学,都是对古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下列对两者分析有误的 是 A.办学性质并不相同 B.教育对象都涉及社会中下层 C.都推动儒学的传播 D.教授内容以《论语》等为主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一、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①统一度量衡制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 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三、暴政1、表现: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2严刑酷法轻罪重罚(3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修长城建宫殿、陵墓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④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贞观之治(627——649 (一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开放(二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三措施a政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完善三省六部制b.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c.思想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民族: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e.对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四民族:平靖边疆,设机构管辖,册封,和亲(五自省:撰写帝范

浙江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有答案-真题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一次联考 1、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邙、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 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A、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 B、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 C、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 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 2、战国诸子争鸣时,各流派都声称自己的智慧包罗万象,认为竞争对手那只是部分真理。“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孔子仁知且不蔽”。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韩非 C、荀况 D、孔丘 3、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帝国规模扩大的主要方向是 A、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 B、蒙古高原和岭南地区 C、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 D、云贵高原和新疆地区 4、下列属于古代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道” B、汉代的州部 C、唐代的“道” D、元朝宣政院 5、图1是元代吴镇的《芦滩钓艇图》,下图选项对该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注重客观景物的写实描摹 B、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C、技法上属于工笔画的范畴 D、苏轼开创了这种独特画风 6、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特别强调“海禁”政策的影响是 A、维护了自然经济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促进了海上贸易 D、巩固了专制统治 7、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一些沿海沿江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下列城市属于19世纪末被迫开放的是 A、广州、上海、杭州 B、广州、厦门、宁波 C、重庆、上海、宁波 D、重庆、苏州、杭州 8、1923年梁启超在评价一位思想家的著作时说:“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最有可能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北魏孝文帝改革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1、有利的社会条件:__①__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公元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2、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 由于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致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一是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二是民族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__②__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使年幼的君主孝文帝对汉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深感要巩固统治必须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冯太后临朝称制时期的改革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设立__③__,保证国家对人民有效控制。 (3)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2、孝文帝亲政时期的改革 (1)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_④_年正式迁都洛阳。

,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移风易俗: __⑤__: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 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 统治。 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北魏孝文帝改革 369639 北魏孝文帝的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__⑥__改革。 2、意义: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繁荣 繁荣原因:黄河流域的统一,社会安定:孝文帝改革政策的推动: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民族交流。 表现:不仅农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日趋活跃。洛阳呈现出商业贸易繁荣的景象。 (2)加速政权封建化进程 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 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行的封建化措施有: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采纳 汉族__⑦__制度。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__⑧__,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 ①北魏 ②孝文帝 ③三长制 ④495 ⑤易服装 ⑥封建化 ⑦封建统治 ⑧大融合 要点精析 要点一:详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北魏孝文帝改革 369639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措施 内容 作用 推行均田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 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促进了民族政权 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的封建化,加强了民族融合 前期冯太 后主持, 重点创建 新制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 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和田亩,征收徭役和 权的巩固 兵役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 后期孝文 帝主持, 放 推行租调制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 调 迁都洛阳 原因:旧都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①政 治上: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改革阻力 大。②经济上: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粮食供 应困难。③军事上:受柔然威胁,也不利于经 略南方。④地理上:平城偏处塞上,远离中原 核心地带。而洛阳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 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 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 明得到进一步发展;③洛阳再次成为北方 政治、经济的中心;④为孝文帝进一步的 改革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历史选修四知识整理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本单元三位人物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封建皇帝。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 第1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注意问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 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2、主要业绩:①政治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③经济制度: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④拓疆、交通和文字: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直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3、功过评价: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④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 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3、开明君主和开放时代:①吸取教训——心存百姓;②广揽人才——知人善任;③广开言路——兼听纳谏;④民族关系——民族平等。 第3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注意问题: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康熙帝与秦始皇、唐太宗相比,突出贡献是捍卫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面临的问题:①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②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③沙俄势力东进。 2、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③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④三征噶尔丹,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①功绩: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②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先师孔子★注意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主要思想:①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②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3、地位和影响:①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②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③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第3课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注意问题: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思想比较。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②政治思想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③伦理思想:中道理论;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2、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①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三段论”、“中道”、“法治”;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

2018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8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3.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 4.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 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A.建立通政司 B.建立密折制 C.设立枢密院 D.设立军机处 8.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它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9.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

2016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精选)

2016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分)《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这说明() 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3.(3分)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4.(3分)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汉始置州②唐代私营绞织作坊兴起③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孔子 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 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 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 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 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 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 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对:(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 推广创造 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 “六 经”是留给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高考历史选做题(选修)方法技巧汇总

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 一、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 1、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 ●考查范围:《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 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 ●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 块内容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 ●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 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 出现的)。 ●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 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 ④“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 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设计的试题,能让学生了解近代这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 过程和发展趋势,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能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居安思危,形成对和平的追求及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自觉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高尚情操; 进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权益以及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设计的试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 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是对他们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创造力与批判思维的训练;也是对国际视野的拓展。这还是作为高中历史教育传授历史知识时的主要目标之一。 2、高考历史试题选做题发展变化趋势 (1)变化: ①、考查目标在变。试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目标立意”的变化。 ②、试题与课本的关系在变。综观试题和课本的关系,可用“渐行渐远”来概括。 (2)“不变”: ①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变。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

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人民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人民版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 D.长官地方军事 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4、图1所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斗争密切相关? A.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斗争 D.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反帝斗争 5、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7、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8、图2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9、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A.1945年波茨坦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会议 10、图3中所示的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B.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1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三星令旗 图1 图2 1954 图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