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气象数据采集GPRS无线通讯传输DTU模块方案

气象数据采集GPRS无线通讯传输DTU模块方案

气象数据采集GPRS无线通讯传输DTU模块方案
气象数据采集GPRS无线通讯传输DTU模块方案

气象数据采集GPRS无线通讯传输DTU模块方案

一、系统概述

原有气象信息系统地面网络建设较早,设备性能低、线路速度低、时延长,已很难满足自动站、沙尘暴、雷达等资料传输的要求,很难满足进行数据综合传输的需求;GPRS无线网络在此系统中的应用解决了卫星网覆盖面小、速度低和有线宽带网受铺设困难维护困难的问题限制。因此,通过GPRS无线网络构建一个更完善、更快捷、更安全的气象无线网络监控平台,更能满足中国气象局大气监测项目建设的要求。

二、系统特点

1、建设周期短,成本低:GPRS无线网络可为气象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了简单高效的通信传输手段。中国移动GPRS系统可提供广域的无线IP连接。在移动通信公司的GPRS业务平台上构建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实现电表数据的无线数据传输具有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2、实时性强:由于GPRS具有实时在线特性,系统无时延,无需轮巡就可以同步接收、处理多个/所有数据采集点的数据。可很好的满足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性的要求。

3、可对气象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远程控制:通过GPRS双向系统还可实现对气象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进行参数调整、开关等控制。

4、覆盖范围广:GPRS覆盖范围广,在无线GSM/GPRS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都可以完成对集抄的控制和管理。而且,扩容无限制,接入地点无限制,能满足山区、乡镇和跨地区的接入需求。

5、系统的传输容量大:配电数据中心要和每一个电表数据采集点保持实时连接。由于电表数据采集点数量众多,系统要求能满足突发性数据传输的需要,而GPRS技术能很好地满足传输突发性数据的需要。

6、数据传送速率高:每个电表数据采集点每次数据传输量在10Kbps之内。GPRS网络传送速率理论上可达171.2kbit/s,目前GPRS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40Kbps左右,完全能满足本系统数据传输速率(≥10Kbps)的需求。

7、通信费用低:采用包月计费方式,运营成本低。

8、系统易于扩展和维护。

三、系统组成和特点

该系统主要由气象探测设备,远程数据GPRS传输DTU模块和气象数据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气象探测设备具有标准的RS232串行通信接口和GPRS DTU连接。气象探测设备可以实时或定时向气象数据管理中心发送自动气象探测设备采集到的气象数据和气象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气象数据管理中心也可以通过GPRS网络将控制命令传送给气象探测设备。这样就可以实现了当前气象数据的查询、收集、气象探测设备的检查和数据中心对前端气象探测设备的控制。

1、气象探测设备

气象探测设备是整个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中最重要的硬件设备,用于实现气象各种数据的采集。

2、无线通讯部

无线通讯部分主要是借助GPRS DTU通过GPRS无线网络进行数据采集端和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通讯工作。

GPRS DTU无线数传模块是一个可以让工业用的RS232/RS485 串口设备的串口通信立即转换为GPRS 无线网络通信的双向转换传输设备。转换器采用透明传输的方式,用户不用知道复杂的GPRS 通讯原理和TCP/UDP 协议,不用更改程序即可实现原有串口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和已有投资,可用于长距离通信或控制。广泛用于楼宇自动化控制、停车场设备、交通控制、LED 屏幕控制、工厂、车间、矿井、银行、电气等遥控领域。能快速实现串口设备的遥控功能。在两台串口设备之间成对使用串口设备GPRS 无线数传的透明传输模式,相当于延长了串口的通信距离,从而实现串口设备之间的遥控。

3、气象管理中心

气象数据管理中心软件包括通信软件,数据分发软件,监控分系统,气象数据处理系统和用户查询系统。监控中心主要作用是气象数据包的解包、气象数据分类入库、数据库自动更新和自动维护,当有数据时,气息数据处理软件就进行数据解读,按各种气象要素(风向、风速、温度、雨量、湿度、气压等)进行分类处理。

建成后的整个气象GPRS信息传输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与共享,为气象信息体系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将在减灾脱贫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QGDW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无线扩展

Q/GDW 376.1《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_20100830无线扩展 本协议是针对微功率无线通信的特殊要求,对《Q/GDW 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的补充说明,该协议中对微功率无线通信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载波通信通信,未述及部分参照该Q/GDW 376.1执行。 1 参数设置和查询(AFN=04H、AFN=0AH) 设置参数Fn定义 1.1 F33 终端抄表运行参数设置 终端抄表运行参数设置数据单元格式

——台区集中抄表运行控制字: ● D15~D13:抄表间隔,0~5分别表示1、2、4 、8、12、24小时; ● D12~D11:自动启动一次抄所有表,最长持续时间。0~2分别表示1、2、3、4 小时; ● D10~D8:重抄轮次,0表示不重抄,1~7分别表示重抄1~7轮; ● D7: 是否抄购电信息标志,“1”表示抄购电信息,“0”表示不抄购电信息; ● D6: “1”表示集中器每次启动抄表前发送“数据区初始化(节点侦听信息)”命令,master收到后将路由清除。“0”表示正常抄表; ● D5置“1”要求终端抄读“电表状态字”,置“0”不要求; ● D4置“1”要求终端搜寻新增或更换的电表,置“0”不要求; ● D3置“1”要求终端定时对电表广播校时,置“0”不要求; ● D2置“1”要求终端采用广播冻结抄表,置“0”不要求; ● D1置“1”要求终端只抄重点表,置“0”要求终端抄所有表; ● D0置“1”不允许自动抄表,置“0” 要求终端根据抄表时段自动抄表。 ——抄表日包括日期和时间,其中“日期”由4字节的D0~D30按顺序对位表示每月1日~31日,置“1”为有效,置“0”为无效;“时间”不能与“允许抄表时段”冲突,即应落在允许抄表时段内。

4G车载无线路由 wifi探针采集设备 wifi探针 mac采集

4G车载无线路由wifi探针采集设备wifi探针mac采集 WiFi探针,采集原理 当一个设备给另外一个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信息时,周围的其他同类设备都是能够收到这些信息的,WiFi探针技术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具体来说,只要一个WiFi设备在WiFi探针的侦听范围内,当这个WiFi设备(无论是终端、路由器或者其他WiFi设备)发送任何一帧(Frame)时,不管是发给谁,探针都能截获,并分析出此帧MAC层与物理层的一些信息,比如发送与接收设备的MAC地址、帧类型、信号强度等。对于周围的WiFi设备来说,探针是透明的。探针不需要与周围的设备有任何交互,其本身不需要发出任何WiFi信号。 最初,人们往往是通过改装路由器AP来增加探针功能,但效果不理想。一是会影响AP的上网性能,二是其提供的探针在功能与性能上都不是很好,比如,只能侦听特定的帧或者特定信道等。现在,好的探针都是独立工作的。 探针的主要用途是统计与分析周围的WiFi设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WiFi探针也部署得越来越多。只要手机的WiFi开着,不管有没有连接热点,都可以被探针探测到。当然,大家也不用担心个人隐私被偷走了。探针只能知道手机WiFi的MAC地址以及其他MAC层的信息,包括目标MAC、传输信道、帧类型、信号强度、所连接的热点名称等;而手机号码与上网的具体信息(包括QQ 号、微信号等),光靠探针是获取不到的,除非在很特殊的情况下。另外,现在的一些手机为了不被探针抓取到自己的MAC地址,在一些情况下会使用随机的伪MAC地址。

手机的mac地址和路由器名称几乎是公开的,路由器名称我们都知道用手机上网的时候都会显示出来,完全公开。当我们的手机在搜索附近的路由器信号的时候手机MAC地址就会像一个身份提供给路由器,也就是说任意的路由器都会探测到每个手机的AMC地址,几乎等同于公开, 早在2012 年,Renew 就已经在伦敦的街头安装了100 个附带显示屏的垃圾桶,这些垃圾桶能够联网展示广告。最近,Renew 开始为这些垃圾桶中的其中一部分增加了追踪路人智能手机信息的装置。由于每一台手机都有自己唯一的MAC 地址,因此这可以作为路人的身份识别码。而80% 的人习惯一直开着Wi-Fi,这就使得Renew 可以依此来识别用户的身份 探针可以用于如下领域:客流统计与分析、精准营销、公共安全、考勤、VIP到店提醒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说了。 双频及4GLTE等各类采集设备,硬件、软件及平台. 车载采集系列802.11n 4G 车载无线路由器采集专版(探针设备) 车载采集4G无线路由探针设备是一款新一代终端采集专版4G车载无线路由器,针对移动特种车辆、定向采集等需求对手持终端进行数据采集。 4G全网通车载无线路由器采集设备,配有宽电压车载电源5V-36V,2.4G频段下支持802.11b/g/n协议,全信道MAC嗅探,对Wi-Fi无线数据包进行实时捕获,能采集现有市场所有支持wifi的车载终端设备。 设备直插SIM手机卡,铁质外壳,宽电压接入,方便安装,可外接车载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有效采集半径超过200米。主要用于主动探测未连接的设备,分析客流量统计及用户计入率等,远程云管理,查看设备运行概况及对探测数据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 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 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无线数据传输终端

无线数据传输终端 Saro6530P CDMA DTU 硬件手册 声明: 1、本使用说明书包含的所有内容均受版权法的保护,未经厦门桑荣科技有限公 司的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对整个说明书和部分内容进行复制和传播。 2、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它原因,本手册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 定,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1.1目的 (2) 1.2内容介绍 (2) 1.3修订记录 (2) 1.4缩略语 (3) 第二章概述 (3) 2.1产品简介 (4) 2.2系统特点 (4) 2.3系统组成 (4) 2.4工作原理 (5) 2.5技术参数 (5) 2.6型号说明 (6) 第三章安装 (7) 3.1概述 (7) 3.2 开箱 (7) 3.3安装与电缆连接 (8) 3.4供电电源 (10) 3.5检测网络情况 (10) 3.6 导轨安装 (10)

第一章前言 1.1目的 Saro6530P CDMA DTU是一款基于联通2.5G CDMA网络平台、内嵌TCP/UDP协议及功能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的数据传输终端。采用AnyData DTGS800工业级通讯模块,工业规格设计。提供RS232/RS485/RS422等标准串行接口,直接与PLC、RTU、FTU、TTU等采集设备透明连接。实现CDMA远程数据传输功能。 1.2内容介绍 本文档对Saro6530P无线模块硬件接口的定义和使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共分 为以下几部分: 第2章---总体描述Saro6530P无线模块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 第3章---以表格形式给出Saro6530P无线模块的各个管脚定义和信号特点 第4章---详细介绍模块与外围设备个部分接口功能的使用 第5章---阐述模块电气特性和推荐工作环境 第6章---阐述模块机械特性和外形尺寸 1.3修订记录 关于此文档的修订纪录见表1-1: 表

车载认证方法、系统、车载设备、移动终端及服务器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认证方法,用于通过车载装置、服务器及移动终端无线通信连接将车辆的人员及行驶状况进行认证,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的启动指令,启动采集人脸图像,所述用户启动指令为用户车辆点火请求所触发的指令;根据认证模式确定采集所述人脸图像的人、照片及视频的数量及角度;根据所述数量及角度采集所述人脸图像;发送所述人脸图像;接收并存储所述人脸图像;检测所述人脸图像与设置的认证图像是否匹配,当检测到不匹配时,生成认证信息;将所述认证信息反馈至预先绑定的移动终端。还提供一种车载认证 系统、车载装置、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技术要求 1.一种车载认证方法,用于通过车载装置、服务器及移动终端无线通信连接将车辆的人员及行驶状况进行认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的启动指令,启动采集人脸图像,所述用户启动指令为用户车辆点火请求所触发的指令; 根据认证模式确定采集所述人脸图像的人、照片及视频的数量及角度; 根据所述数量及角度采集所述人脸图像; 发送所述人脸图像; 接收并存储所述人脸图像; 检测所述人脸图像与设置的认证图像是否匹配,当检测到不匹配时,生成认证信息; 将所述认证信息反馈至预先绑定的移动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用户请求,设置所述认证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认证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关闭指令,关闭或暂停采集人脸图像;所述用户关闭指令为用户车辆熄火请求所触发的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信息为所述采集的人脸图像和/或匹配不成功的警示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所述反馈的认证信息,并根据所述反馈的认证信息发送报警信号和/或向所述车载装置发送控制车辆的行进状态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模式包括:实时匹配模式及非实时匹配模式。

单片机和蓝牙模块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单片机和蓝牙模块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1.引言 蓝牙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用来替代数字设备间短距离的有线电缆连接。利用蓝牙技术构建数据采集无线传输模块,与传统的电线或红外方式传输测控数据相比,在测控领域应用篮牙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2][3]: 1.采集测控现场数据遇到大量的电磁干扰,而蓝牙系统因采用了跳频扩频技术,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2.无须铺设线缆,降低了环境改造成本,方便了数据采集人员的工作。 3.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测控数据的传输,可以实现多个测控仪器设备间的连网,便于进行集中监测与控制。 2.系统结构原理 本课题以单片机和蓝牙模块ROK 101 008为主,设计了基于蓝牙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整个装置由前端数据采集、传送部分以及末端的数据接受部分组成(如PC机)。前端数据采集部分由位于现场的传感器、信号放 大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存储器、串口通信等构成,传送部分主要利用自带微带天线的蓝牙模块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末端通过蓝牙模块、串口通信传输将数据送到上位PC机进一步处理。整个系统结构框架图如图1所示。 AT89C51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主机,传感器获得的信号经过放大后送入12位A/D转换器AD574A进行A/D 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数据存储到RAM芯片6264中。下位机可以主动地或者在接收上位机通过蓝牙模块发送的传送数据指令后,将6264中存储的数据按照HCI-RS232传输协议进行数据定义, 通过MAX3232进行电平转换后送至蓝牙模块,由篮牙模块将数据传送到空间,同时上位机的蓝牙模块对此数据进行接收,再通过MAX3232电平转换后传送至PC 机,从而完成蓝牙无线数据的交换。

无线通信终端产品常见术语解释

驿唐无线通信终端产品常见术语解释 作者:驿唐公司发布时间:2008-10-24 15:43:57 阅读次数:1144 1. UDP、TCP及0字节用户数据丢失的ETCPTM传输协议 无线数据终端与数据中心之间的传输协议可以是UDP、TCP和驿唐公司自主开发的ETCP协议。每种传输协议,适用的应用不同。UDP协议应用于实时性强、数据差错和顺序要求不高的应用,其优点为带宽利用率相对高,实时性相对好。TCP协议,适用于数据差错和顺序要求高的应用,其优点为保证数据的正确和保持原有顺序。ETCP协议则是建立在TCP的基础上,适用于数据完整性、差错控制和顺序要求极高的应用,其优点为不但保证数据的正确和保持原有顺序,而且保证不会因为无线网络的不稳定带来TCP断链而产生的用户数据丢失。 2. 永远在线、按需在线、按时在线、唤醒在线 上线操作是指无线数据终端连接到无线网络上,并与数据中心建立TCP/IP连接,并进行注册。上线操作成功后的状态称为在线。下线操作则是指无线数据终端在数据中心注销,并断开与数据中心的TCP/IP连接,并断开与无线网络的数据连接。 当选中在线模式为永远在线时,无线数据终端一加电后,就进行上线操作。并一直保持与数据中心的连接。按需在线则只当有用户数据到达时才进行上线操作,和数据中心的连接将保持到一个用户设定的"链路生命周期"。"链路生命周期"指一个时间长度,当在无线数据终端与数据中心间没有用户数据传输的时间达到该时间长度时,则进行下线操作。按时在线的上线操作和下线操作均由用户预先设定的时间来控制。三种模式都会进行断链重连,也可以在没有上线时接收唤醒短信、配置短信和振铃信号,并上线或进行相应配置操作。 当选中在线模式为唤醒在线时,无线数据终端加电后,并不进行上线操作,而是进入等待唤醒状态。一旦收到符合要求的唤醒短信或振铃信号,就会进行上线操作。但尝试次数最多3次。并且在与数据中心建立好连接后,该连接由于数据中心分离终端或是其他原因中断,并不会进行自动重连,终端重新进入等待唤醒状态。 3. 心跳间隔和心跳超时 心跳包在起到维护链路的作用的同时,无线数据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也通过心跳包来确定之间的链路是否正常。数据中心据此判断终端是否掉线,终端据此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断链重连。心跳间隔指多少秒发送一个心跳包给数据中心。心跳超时指多少秒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心跳应答包就认为已经掉线。一般两值的设定和网络有关状况有关。心跳间隔一般100秒,心跳超时为心跳间隔的三倍。

基于4G技术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3G/4G 技术的移动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一、引言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随着3G在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商用,传输速率在支持静止状态下为2Mbit/s ,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为384kbit/s ,高速移动下为144kbit/s ,定位于多媒体IP 业务。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是集3G与WLAF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 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是支持高速数据率(2?20Mb/s)连接的理想模式,上网速度从2Mb/s提高到100Mb/s,具有不同速率间的自动切换能力。第四代移动通信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宽带接入IP 系统。 4G是多功能集成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特点主要有: 1) 数据传输速率高,其系统传输带宽可在1.5~20 MHz 范围内灵活配置, 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ps峰值传输速率上行可达50 Mbps下行达到100 Mbps。 2) 真正的无缝漫游,能使各类媒体、通信终端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 3) 采用智能技术,可以自适应的进行资源分配。采用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不同 信道条件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有很强的智能型、适应性和 灵活性。 4) 达到用户共存,4G能够根据网络的状况和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低、 高速用户和各种设备并存与互通,从而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

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解析

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解析 发表时间:2017-10-19T10:33:32.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陶庆东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GPS检测、挖掘机器人设计等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GPS检测、挖掘机器人设计等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常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分析 无线网络随着局域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无线网络不需要进行布线,就可以实现信息传输,为人们的通信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无线网络不仅具有质量高的优点,同时还可以降低通信成本,所以在许多的领域中,都可以应用无线网络通信,以此提高各领域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无限网络的的应用优势。目前我国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有很多种,与人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所以应常用网线网络技术的深入的分析,以此不断提高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水平。 1 无线广域网 无线广域网不仅可以实现与私人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同时还可以与遥远的观众进行无限连接。在无限广域网中,常使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GPS、GSM、以及3G,下面就针对这三种技术进行探讨。 1.1 GPS GPS是一项重要的定位技术,其主要基础为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在海陆空进行三维导航,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定位能力,美国在1994年全面建成。GPS系统主要由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以及GPS信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GPS系统的卫星共有24颗,它们在轨道平面上均匀分布,其主要负责两方面工作,其一是对卫星进行监控,其二计算卫星星历;对于GPS用户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GPS信号接收机硬件,另一部分为GPS信号接收机处理软件。GPS在工作过程中,通常利用GPS信号接收机,对GPS卫星信号进行接收,并对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进行确定相关的信息,包括用户位置以及速度等等,以此实现GPS定位以及导航的目的。GPS系统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操作简便、高效率以及多功能等,最初,在军事领域中应用GPS,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发展,GPS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民用领域中应用力度逐渐加大,特别是在工程测量中,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准确监测,大大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度,促进工程测量的行业的不断发展。 1.2 GSM 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是蜂窝系统之一。GSM发展的较为迅速,在欧洲和亚洲,已经将GSM作为标准,目前在世界上许多的国家,都建立的GSM系统,这主要是因为GSM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稳定性强、通话质量高、以及网络容量等等,这主要是因为GSM系统在工作中,可以实现多组通话在同一射频进行,GSM系统一般主要有包括三个频段,即1800MHZ、900MHz以及1900MHz。 1.3 GPRS 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它是一种新的分组传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GPRS具有较多的优点,包括广域的无线IP连接、接口传输速率块等等。在GPRS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分组交换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无线信号共一个移动用户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一个无线信道共多个移动用户使用。信道资源会在移动用户进行无数据传输过程中让出来,这样可以实现无线频带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2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主要指的网络传输主要通过无线媒介,包括无线电波以及红外线等。对于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覆盖范围,一般情况下,在半径100m左右,目前IEEE制订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采用的是IEEE802.11系列标准,对于网络的物理层,作出的主要规定,同时还规定了媒质访问控制层。该系列的标准有很多种,包括IEEE802.11、IEEE802.11a、IEEE802.11b等等,对此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IEEE802.11 对于无线局域网络,最早的网络规定为IEEE802.11,2.4GHZ的ISM工作频段是其工作的主要频段,物理层主要采用技术主要有两项,即红外线技术、跳频扩频技术等等,主要能够解决两项问题,一种为办公室局域网问题,另一种为校园网络用户终端无线接入问题。IEEE802.11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Mbps,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IEEE802.11也得到了研究和发展,陆续推出了IEEE802.11b和IEEE802.11a,其中陆续推出了IEEE802.11b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1Mbps,IEEE802.11a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4Mbps,以此满足不断发展的高带宽带网络应用的需要、 2.2 IEEE802.11b 在现实生活使用中,我们可以将IEEE802.11b称作为Wi-Fi,2.4GHz频带是IEEE802.11b工作主要的频带之一,物理层主要由支持两个速率,即5.5Mbps和11Mbps,IEEE802.11b传输速率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干扰和传输距离等,传输速率可以进行相应的切换。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是IEEE802.11b主要采用的技术。对于IEEE802.11b,可以将其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点对点模式,另一种为基本模式,其中点对点模式是指两个无线网卡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基本模式还包括两种通信方式,一种为无线网络的扩充的时的通信方式,另一种指的是有线网络并存时的通信方式。 2.3IEEE802.11a 在美国,IEEE802.11a主要有三个频段范围,即5.15-5.25GHz、5.725-5.825GHz,物理层和传输层的速率可以达到54Mbps和 25Mbps,正交频分复用的独特扩频技术是IEEE802.11a主要采用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传输范围的扩大,同时对于数据加密,可以达到152位的WEP。 3 无线个域网 在网络架构的底层,设置无线个域网WPAN,一般点对点的短距离连接使用无线个域网。对于无线个域网,使用的通信技术包括红外、蓝牙以及UWB等等,对此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3.1 蓝牙 蓝牙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小范围的无线连接。蓝牙技术的传输速率为1Mbps,有效的通信范围在10m-100m范围,2.4GHz频段是蓝牙运行的频段,传输速率可以通过GFSK调制技术来实现,同时通过FHSS扩频技术还可以将信道分成若个的时隙,

基于WIFI 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学年第2 学期) 课程名称:基于WIFI 模块的无线测温传输系统 班级:电子1204班 学号: P1402120404,P1402120430 姓名:陈磊周艳奎 指导教师: 武晓光胡方强包亚萍袁建华毛钱萍 2015年07月

1.系统总体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是论述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方案论证。本系统由单片机、温度信号采集与A/D转换、人机交互、电源系统单元、通信单元五部分组成,功能模块具体实现的器件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及成本,为了达到高效、实用的目的,在系统设计之前的方案论证是十分重要的。 2.本系统工作流程 单片机:该部分的功能不仅包括向温度传感器写入各种控制命令、读取温度数据、数据处理。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及数据处理核心。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本部分的主要作用是用传感器检测模拟环境中的温度信号, 温度传感器上电流将随环境温度值线性变化。再把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使用A/D转换器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单片机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数字电压信号,本设计采用的是数字温度传感器,以上过程都在温度传感器内部完成。 电源系统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功能是为单片机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同时也为其他模块提供电源。在本设计当中,电源系统输出+5 V 的电源。 3.单片机主控单元 本部分主要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单片机系统的扩展,一般是以基本最小系统为基础的。所谓最小系统,是指一个真正可用的单片机最小配置系统,对于片内带有程序存储器的单片机,只要在芯片外接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就是一个小系统了。小系统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石。本电路的小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块AT89S51芯片、复位电路及时钟电路。 AT89S51单片机:AT89S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4K字节可系统编程的Flash程序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看门狗(WDT),两个数据指针,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S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P0是一个8 位双向I/O 端口,端口置1时作高阻抗输入端,作为输出口时能驱动8 个TTL电平。对内部Flash 程序存储器编程时,接收指令字节;校验程序时输出指令字节,需要接上拉电阻。在访问外部程序和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0口是分时转换的地址(低8 位)/数据总线,访问期间内部的上拉电阻起作用。 P1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准双向I/0 端口。输出时可驱动4 个TTL电平。端口置1 时,内部上拉电阻将端口拉到高电平作输入用。对内部Flash 程序存储器编程时,接收低8 位地址信息。 P2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准双向I/0 端口。输出时可驱动4 个TTL电平。端口置1 时,内部上拉电阻将端口拉到高电平作输入用。对内部Flash 程序存储器编程时,接收高8 位地址和控制信息。在访问外部程序和16 位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送出高8 位地址。而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其引脚上的内容在此期间不会改变。 P3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准双向I/0 端口。输出时可驱动4 个TTL电平。端口置1 时,内部上拉电阻将端口拉到高电平作输入用。对内部Flash 程序存储器编程时,

气象资料收集方案

附件4 : 气象资料收集方案 一、收集范围 在2004 年气象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在福建、甘肃、广东、河南、黑龙江、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新疆、重庆等11 省145 个县开展气象资料补充收集工作。具体收集站点清单见表1。 二、收集内容 气象资料的收集包括历年数据和累年数据两部分。历年数据指最近10 年数据,以候( 5 天)为单位,收集气温与地温、降水与蒸发、日照和天气现象等指标;累年数据指过去30?40年的平均气象数据,包括气温、积温与地温,降水与蒸发,天气现象和风速等指标。 三、收集方法 1、历年数据。 气温与地温:历年逐候5cm 平均地温、历年逐候5cm 平均最低地温、历年逐候5cm 平均最高地温;历年逐候极端最低气温、历年逐候极端最高气温、历年逐候平均气温、历年逐候平均最低气温、历年逐候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10 C的天数、日平均气温》10 C 的平均积温、日平均气温》10 C的起始日期、日平均气温》10 C的截止日期。 降水与蒸发:历年逐候降水总量、历年逐侯平均相对湿度、历年逐月平均绝对湿度、历年逐候蒸发量

日照:历年逐候日照时数(小时)、历年逐候日照百分率(%)、总辐射量(千卡/cm2 ?月)。 天气现象:历年最长无霜期(天数)、最短无霜期(天数);历年初霜日、历年终霜日。 2 、累年数据。 气温、积温与地温:累年逐候平均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最高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最低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极端最高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极端最低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5cm 地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5cm 最高地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5cm 最低地温的平均。 降水与蒸发:累年逐候降水总量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累年逐候蒸发量的平均。 日照:累年逐候日照时数的平均、累年逐候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天气现象:累年初霜日期的平均、累年终霜日期的平均、累年逐月总云量的平均。 风速:累年逐月平均风速的平均、累年逐月极端最大风速

无线通信终端的现状和软件结构

无线通信终端的现状和软件结构 由于计算机硬件发展的超前,为移动终端硬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无线移动终端硬件基础设施也因此相对稳定。随着互联网的推动以及通信业的自身发展,无线移动终端产业长期存在的“垄断性”将被淡化,从封闭、垂直生产正走向开放、合作、横向集成,各种终端操作系统、运行平台、应用程序琳琅满目,各种网络业务也正向互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而支撑终端产业发展和变化的主要技术基础从硬件的演进转变成了软件的发展。 本文与上一讲“无线移动终端的历史及其硬件结构演进”和下一讲“通信业务引领无线移动终端发展未来”合起来,将对我国无线移动终端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以及无线移动终端上的主要技术有一个较详细的介绍。无线移动终端的现状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现阶段无线移动终端高、中、低端三大类并存,而且多功能终端占据主要市场。多功能终端较传统话音手机功能丰富,它可以摄像、拍照,可以有PDA、MP3甚至计算机的处理功能,它也可以看电视,下载视频节目,还可以做电子钱包或成为电子商务终端。但这种终端由于通信能力和主CPU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需要复杂数据处理能力的业务的实施不够完善,例如摄像头像素可能不够,如果像素够了又受移动网络传输能力限制而出现不能无线传输的问题,到了网络电视和流媒体,对网络传输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总的来说,现有网络条件下,业务已经多种多样,但还是不能满足用户体验需求,很多业务目前只是起步阶段,是3G业务的一个雏形,到了3G或者后来的4G,开放的智能终端最终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传统意义上的移动业务局限于话音业务,硬件结构主要由射频模块和基带处理模块两部分组成。在此硬件基础上的软件比较简单,而且多由终端生产厂商自己研究开发,软件和用户界面都已经固化到终端里,不能修改,或只能通过厂家修改和升级。 如今移动终端数据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其应用也日益多样化,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不断提高,移动终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动电话,除了简单的话音通信功能外,它还具备数据通信和数据计算功能。现有的多功能终端能满足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它们多采用ARM9或者ARM11等功能较强的处理器作为控制芯片,而且具有较强的独立终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或通过JAVA和BREW等应用运行平台对外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以便第三方应用和业务客户端能通过下载运行于终端之上。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功能强大的双处理器(CPU)终端,现阶段的智能移动终端一般就是指这种具备了两个处理器的终端。围绕这两个CPU形成移动智能终端中的两个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应用子系统。目前的这种终端由于标准化程度还不够,不能实现应用的广泛互通,不能实现外部功能接口的互通,也不能实现功能组件的相互替换,所以它们还仅仅是智能终端的雏形。但即便如此,这样强大而复杂的硬件资源需要系统化管理,单独的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主要用来完成诸如进程、内存、外部设备等系统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并提供或通过JAVA或BREW等应用运行平台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服务。 现阶段存在的移动终端,除了传统的话音终端外,多功能终端和初期的智能终端都逐渐趋于开放,功能组件逐渐模块化,加上OMA、3GPP、OMTP等标准化组织的推动,无线移动终端日益具备了规范的逻辑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540)this.width=540"vspace=5> 基于硬件平台(ASIC、外部设备)上的包括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应用程序和业务客户端程序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我们统称之为终端软件。终端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作为连接软硬件、承载应用的关键平台,在智能终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普通多功能终端操作系统主要有NucleusPLUS、pSOSystem等,主流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有Symbian、WindowsCE、PalmOS、Linux等。 NucleusPLUS是由AcceleratedTechnologyInc.(ATI)公司推出的、专为实时嵌入式应用设计的一个抢先式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其95%的代码是用ANSIC写成的,因此非常便于移植并能够支

基于4G技术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解决方案

基于3G/4G技术的移动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一、引言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随着3G在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商用,传输速率在支持静止状态下为2Mbit/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为384kbit/s,高速移动下为144kbit/s,定位于多媒体IP业务。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是支持高速数据率(2~20Mb/s)连接的理想模式,上网速度从2Mb/s提高到100Mb/s,具有不同速率间的自动切换能力。第四代移动通信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4G是多功能集成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特点主要有: 1)数据传输速率高,其系统传输带宽可在1.5~20 MHz 范围内灵活配置, 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ps,峰值传输速率上行可达50 Mbps,下行达到100 Mbps。 2)真正的无缝漫游,能使各类媒体、通信终端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 3)采用智能技术,可以自适应的进行资源分配。采用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 对不同信道条件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有很强的智能 型、适应性和灵活性。 4)达到用户共存,4G能够根据网络的状况和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 低、高速用户和各种设备并存与互通,从而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 5)具有业务上的多样性,4G能提供各种标准的通信业务,满足带宽和综合 多种业务需求。

基于WIFI模块和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附代码

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Project3课程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浦电子1203 组员: 组员学号: 指导老师:武晓光,胡方强,包亚萍 袁建华,毛钱萍 2015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阶段任务 第二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 1.1 时钟模块 1.2 最小单片机系统的原理 1.3 温度传感器DS18B20 1.4 串口 1.5 WIFI模块 第三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 2.1 WIFI模块设置 2.2 串口部分设置 2.3 调试与运行过程 第四章程序与框图 第五章小结

第一章阶段任务:

第四阶段:2天(2天)写报告 第二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 1.1时钟DS1302模块: 电路原理图:DS1302与单片机的连接也仅需要3条线:CE引脚、SCLK串行时钟引脚、I/O 串行数据引脚,Vcc2为备用电源,外接32.768kHz晶振,为芯片提供计时脉冲。 读写时序说明:DS1302是SPI总线驱动方式。它不仅要向寄存器写入控制字,还需要读取相应寄存器的数据。控制字总是从最低位开始输出。在控制字指令输入后的下一个SCLK时钟的上升沿时,数据被写入DS1302,数据输入从最低位( 0位)开始。同样,在紧跟8位的控制字指令后的下一个SCLK脉冲的下降沿,读出DS1302的数据,读出的数据也是从最低位到最高位。数据读写时序如图

1.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原理: 说明 复位电路: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由图并结合"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质,可以知道,当系统一上电,RST脚将会出现高电平,并且,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RC值来决定.典型的51单片机当RST脚的高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所以,适当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 晶振电路: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因为可以准确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用于有串口通讯的场合)/12MHz(产生精确的uS级时歇,方便定时操作) 单片机:一片AT89S51/52或其他51系列兼容单片机 特别注意:对于31脚(EA/Vpp),当接高电平时,单片机在复位后从部ROM的0000H开始执行;当接低电平时,复位后直接从外部ROM的0000H开始执行. 1.3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原理(连接到单片机最小系统,并将温度发送给WIFI模块):

M无线模块数据传输

M无线模块数据传输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315M无线模块数据传输常用的近距离无线传输有很多种方式:1)CC1100/NRF905433MHz无线收发模块;2)NRF24012.4GHz无线收发模块;3)蓝牙模块;4)Zigbee系列无线模块;以上1/2/3模块,一个大概要几十块钱,一套加起来要一百多块,4就更贵了,单个就要上百块钱。 而常用的315M遥控模块就便宜很多了,收发一套淘宝上才卖8块钱。这种模块用途极其广泛,例如遥控开关/汽车/门禁/防盗等,大部分是配合2262/2272编解码芯片实现开关的功能。如果能够利用315M模块实现数据传输,透明传输串口数据,那将是无线数据传输最廉价的方式。 就是这种模块,不带编码解码芯片的,淘宝价一套8块钱: 发送电路图,使用声表,工作稳定: 接收电路图,超外差接收,用了一片LM358:试验一:单片机串口发送端TX直接接315M发送模块的TXD,另外一个串口的接收端RX直接接315M 接收模块的DATE输出端: 结果如上图所示,串口发送单字节0x50的时候,串口TX端的波形如上图上半部分所示,一个开始位,一个停止位,8个数据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下半部分是通过315M模块无线传输之后,在串口接收端RX收到的波形。接收下来之后,发现数据传输错误,发送0x50,收到的是 0x05,发0x40收到0x01,发送0x41收到0x50,发送0x42收到0x28。传输错误的原因:在有数据时候,波形是正确的。但是串口TX端在空闲的时候,是高电平状态,而通过315M无线传输之后,空闲时候却是低电平状态!结果就是接收电路读出的数据错开了一位,数据传输错误。试

一种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

一种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尤其在交通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依靠人工观测来采集气象数据不仅时效性差,而且无法适应偏僻、恶劣的环境条件,不能将采集到的各区域数据实时上传给决策控制中心,因而有必要研制一种便携、低功耗、数据通信稳定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随着传感器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的发展,无线网络技术在自动气象数据采集中得到了应用。利用ZigBee技术近距离、组网能力强、成本低及可靠性高的特点,使得气象站中传感器网络部署的有效时间得到延长,增强了网络的实用性,测量节点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ZigBee技术自有的无线电标准,以接力的方式在多个测量节点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通信效率非常高,满足了交通气象参数采集传输的需要[1]。同时随着移动通信发展的宽带化、数据化、多应用化,手机作用的领域已经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因此,将手机移动监测和ZigBee无线传输网络结合起来,并利用手机所具有的GPRS通信能力研制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本设计利用手机、ZigBee无线传输网络、气象数据采集检测等设备开发出一个能实现气象数据采集、存储并实时上传数据到上位服务器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其中手机负责接收来自ZigBee网络的数据,并对数据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ZigBee无线传输网络负责手机和数据采集检测部分的通信;气象数据采集检测部分负责所在区域内气象参数的检测、分析及处理。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系统的手机开发平台采用MTK架构套件,它集成了32位嵌入式ARM7处理器,支持GPRS、GSM消息传输,并具有128个引脚外部扩展接口,可以连接各种功能外设,还支持用J2ME Java来控制硬件。通过在此手机平台嵌入无线ZigBee射频模块,实现系统主控制器和各网络子节点的数据采集传输。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无线网络化传感器RFD(精简功能器件)模块采集数据信息,并通过ZigBee通信协议传输到FFD(全功能器件)模块;FFD模块将数据信息做简单处理、编码打包后通过串口将数据上传到手机平台;手机数据处理功能程序对气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描述,在手机上实现气象参数的显示、存储,并可通过手机的GPRS功能模块以文本形式将数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到现场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后,提供决策支持,采取预防措施。 所采集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能见度、大气压力等。 2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主要由基于CC2430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手机平台两部分组成。手机平台要实现的硬件设计主要有:手机与CC2430的串口通信电路及GPIO电源控制设计;数据采集检测部分主要由CC2430芯片、传感器及外围部件构成。

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及其相互应用

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及相关应用 由技术编辑于星期三, 12/17/2014 - 11:45 发表 作者: 翟冠楠李昭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电信网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的El益发展及3G与4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后4G时代的通信技术被命名为5G。5G通信技术作为概念性的技术在2001年由日本NTT公司提出,而我国5G概念则是于2012年8月在中国国际通信大会上被提出。目前,5G通信技术还没有统一的制式标准。前不久,报道称韩国三星公司已研发出5G通信技术,该技术被命名为Nomadic Local Area Wjreless Access(简称NoLA)。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3.6G/s。本文将简要阐述5G通信技术的概念,并结合目前通信领域先进的技术(如云计算等)及概念性产品(如光场相机、比特币等)来阐述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1. 引言

5G无线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无线互联网网络(见图1),这个技术将支持OFDM(正交频分复用)、MC.CDMA(多载波码分多址)、LAS-CDMA(大区域同步码分多址)、UWB(超宽带)、NETWORK.LMDS(区域多点传输服务)和IPv6(互联网协议)。事实上,IPv6是4G和5G技术的基础协议。5G技术是一个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没有任何限制,所以我们将5G称为真正无线世界或者Wwww (WorldwideWireless Web,世界级无线网)。 图1 5G网络拓扑图 2. 5G移动网络 对于不同的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电接入网),利用扁平化IP概念更容易使5G网络升级至一个单纳米核心网络。由于扁平化IP,我们要更关注网络安全,因此5G网络运用纳米技术作为防护工具来保障网络安全。不可否认的是,扁平化IP网络的关键概念就是使5G可以兼容所有的网络。为了满足使用者对即时数据应用的要求,无线运营商要试图转型到扁平化IP建设中去。扁平化IP构架提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