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Ⅰ)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Ⅰ)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Ⅰ)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手语的语言地位(Ⅰ)

作者:郑璇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重庆,400030

刊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年,卷(期):2009,17(6)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014449477.html,/Periodical_tlxjyyjbzz200906021.aspx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1. What is the scope of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答:广义的把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都看成社会语言学等等范围,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等。狭义的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变异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异指语言运用上的变化和差异,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上的变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 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最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的延伸,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会语言说的研究会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同时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Generalized to stud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the language areas are regarded as social linguistics, etc。Such as sociology,

anthropology, ethnology, psychology, geography,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 on. Narrow the variation in use of language phenome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s. Variability refers to the change in language and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use of different language variants shown. Specifically, social linguistics includes: (1) The languag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uch as two-word system status, bilingual, multi-lingual or multi-dialect situation; (2) variations in various languages, including regional dialects and social dialects, standard language and dialect, 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bod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ucture and social function; (3) The conversation scenarios and se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e and the Code Selectio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4) Social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or language groups on evaluation and attitude variations and the resulting social effects; (5) The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as well as language contact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way of language and law, and so on. In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nguistics is constantly extending the scope; I believ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的区别定性界定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的区别定性界定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以其所使用语言的群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手语是聋人自己的语言,聋人手语在聋人群族中相通相融,手语交流障碍远远小于聋人与听人的手语交流。但是,我们遇到普遍的问题,听人看不懂聋人的手语,聋人看不懂听人的手语。手语的发展变体应该以什么为主体,手语工作应该以什么为基 手语是自成体系的,我觉得不应该强求手语向‘文法手语“靠近,顺其自然。手语本来就是以形象、简洁为本质特征的语言。听人在学习手语时,也不要陷入把每个字每个词依次翻译成手语手势的误区。牢记,手语是一个系统,主流语言是一个系统。聋人要和听人交往,所应当做的不是使自己的手语去符合主流语言的特征,而是学好书面语。当然,这就给我们的特殊教育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因为聋人是把主流语言当外语来学的。在此环境下,我提出这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手语:是聋人的语言,是在聋人群体中互相交流思想和学习的工具。接触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性的语言。 手势汉语:是指在自然手语的基础上,为了使手语更符合主流语言的特征而形成的语言体系。

聋生:是指在儿童中有听觉障碍,并由此引起语言障碍在特殊学校就读的群体。 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的区别:自然手语是聋人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在聋人群族中相通相融,表达起来如行云流水、立体感强。手势汉语是在自然手语的基础上人们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某种意思的创立的语言,节奏感不强。 2、支撑性理论 任何民族手语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产生的,美国、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手语基于本国语产生的,但独立于本国语以外。任何民族手语都是是因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手语的基础是本民族聋人交往的需要和把聋人创造的语言成果和交流经验积累下来形成的完整体系,仍然随着社会发展和广泛交流,而涌现新词和新的用法。 美国手语不是在英语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手语最早是从老的法国手语传来的(法国聋人教师带到美国来的),并融和美国聋人手势,在美国流传了好几代,反映美国聋人生活。熟悉多国手语的语言学家说,澳大利亚手语从语言学角度看和英国手语是同一语言,但是由于政治因素,分别贴上不同的语种标签。澳大利亚手语和英国手语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两国聋人生活、教育等情况不同,还存在一些区别。从一份语言调查报告了解到台湾手语是台湾聋人从日本手语学来的一部分,自己创造一部分,也受汉语影响创造一部分。 三、研究的假设 我们认为要从整体出发,从词语入手,看大段话和句子是怎么组织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第一次手语培训内容:中国手语

中国手语 手语是什么?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 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就开始了中国手语规范化的工作,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 为什么要学手语? 1、学手语可以使你的胳膊和手指优美 2、学手语可以使你表情生动,眉目传情 3、学手语可以隔着马路、火车车窗说话 4、手语是健身增体益智的体操 5、学手语能交结许多聋人朋友 6、学手语能方便在全世界作日常沟通 7、学手语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协调能力,脑嘴手并用 8、学手语可以开发视觉思维能力,活跃全脑。 9、学手语可以锻炼眼力,观察入微 多久能学会手语? 学习手语需要时间和耐心。每个人学习手语的速度不一样。 速度在手语中不是至关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清楚,清楚地打手势,即使你打得慢,也要打得清楚。当聋人请你重复打一遍,这说明你需要打得慢一些,尽可能清楚些。如果你打得慢,不要不好意思。重要的是表达出你的意思,与别人沟通,让别人理解你。 中国手语的构成原则 以手势语为主,适当配合手指字母(手指语)。 手语词汇的设计方式 ?一、象形式 用手的动作直接模拟事物的形状(部分或全部动态或静态),体现出事物某些特征来表示某种意思和概念。 这种构词方式是手语中最常见、最生动、最活泼,最易被聋人接受的方式。 如:水、床、降、写字 ?二、会意式 用手的动作象征某种意思,有时配合面部表情,表示事物某种发展变化状态及人受某种物体、信息的刺激引起的感受反应。 如:出去、牺牲、慢、歪(斜)、冷(凉)、哭 ?三、表音式 借用现代汉语有声词的手势动作来表示一些与有声词字音相同而又比较抽象的其他词,或者用手指字母打出音节的声母表示虚词、地名、人名、术语等。 如:华侨、满意、霜、科学 四、仿字式 用两手手指模拟汉字的整体或部分字形,也可运用“书空”来表示意思。 如:人、工、千、太子

手语构成的三种方法:

手语构成的三种方法: 一、表意法 摩状:摩状是用手语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显的外观形状,例如“床、桌子、椅子”等; 会意:会意是将一些不宜于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的表达该词的意义。 例如“牛奶、表扬、自来水”等;

指示: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 例如人体器官、方位、人称等。 借代: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语或模仿

字形、书空字形等的 方法来表达词的意义。 例如“之、山、细”等。 二、构词法:词根、词缀 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不同于汉语的,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根据手的形状来产生的。“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是相关的事物,才能使用前缀和词根”如“好”这个词根,就可以派生出“首长”、“领导”、“教师”等词汇。用“房屋”作词根,可以派生出如“礼堂”、“教室”、“少年宫”等。

一、手势语的构词特点 (一)简缩现象 对一个由多个字组成的汉语词汇设计手势语时,采取将其缩简成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示。例如“不知道”,这个词在《中国手语》中是这样设计的:“一手掌置于额前,然后从一侧向另一侧划过,同时脸露疑惑状。”就用这一个手势作为“不知道”的手势语词。 (二)兼代

有些同义词、近义词,常常是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这就是手势语构词中的兼代现象。例如高兴:双手掌心向上,在胸前交替上下交替动几下,脸露笑容。而“快乐”、“愉快”也是这样的打法。 (三)手势的位置与构词的关系 手势语中,有些手势动作需要放在与表达词义的相关位置上。手的移动移动方式有:来回摆动,上下移动,不规则抖动、擦、抹、切、削、旋转、绕、敲,拍)、手的位置(手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在头上、脑门、太阳穴、脸、脖子、胸部,胸前,腹部、手、胳膊、肩膀、腿)、手掌心的朝向(朝外,朝向自己身体,双手掌心相对或并列)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 1.手势的位置与表达的关系 (1)凡是属于思想活动的词类,手势位置都在太阳穴周围:如,意识、思维、认识、概念、想念、思想等。 (2)凡与观察和视觉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眼前:如,看、参观、寻找 (3)凡表达与语言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嘴边:说、讲、问、答、交涉、讨论、会谈、声明、谈话、吵架等。 (4)凡表达与声音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耳边:如,听、声音、嗓音、响等。 (5)凡表达与心理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胸前,心的位置:如,心理、兴奋、难过、生气、担心、犹豫等。 2.同一手势动作与表达的关系,如幸福与希望 幸福:一手打手指字母“x”的指式,并在胸前绕一圈。 希望:一手打手指字母“x”的指式,先置于太阳穴,然后向外挥动。 3.同一手势动作幅度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如,纪念、记忆。 纪念: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式,贴于前额。 记忆: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式,碰两下前额。 4.手掌心朝向与表达的关系,如帮助,手掌心朝向自己表示请求别人帮助,手掌心朝向别人表示要帮助别人的意思。 (四)省略量词 在手势语词汇中,量词数量很少,在听觉障碍者交往中往往省略量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例如:“一匹马”可以打成“一马”,省略了量词“匹”。又如,“我买了一衣服”,其中省略量词“件”。 为了提高听觉障碍者的书面语言能力,规范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在聋校教学中,一般使用手指语替代部分量词。 (五)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的手势动作不分 在手势语词汇中,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如,足球与踢足球的手势都是:左手母、食指搭成圆圈;右手伸食、中指叉开,交替踢向左手圆圈,如踢足球状。钢琴与弹钢琴的手势都是:双手五指边交替灵活按动,边左右移动,如弹钢琴状。手势语与其他语言形式一样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有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的语境中,无需解释,人们便会自然理解所拼打的手势动作是什么。 (六)手势语词表示的意义与面部表情有关 面部表情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是手势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哭与盲。哭:一

中国手语汉语手指字母图

中国手语汉语手指字母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汉语手指字母用指式代表字母,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成普通话,作为手语的一种--指语。 第二条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二十六个字母,用下列指式表示: A:拇指伸出,指尖向上,其余四指握拳。 B:手掌伸直,拇指弯曲贴在手心,其余四指并齐,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 C:拇指在下,向上弯曲,其余四指并齐,向下弯曲,相对成C形,虎口朝里。 D:手握拳,拇指搭在中指第二节上,虎口向后上方。 E:中、无名、小三指伸直,分开不并紧、指尖向左,手背朝外,拇指和食指弯曲,拇指搭在食指上。

F:食、中二指伸直,分开不并,指尖向左,手背朝外,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 G:食指伸直,指尖向左,其余四指握拳,手背朝外。 H:食、中二指并紧伸直,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 I:食指伸直,指尖向上,其余四指握拳,拇指搭在中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J:食指伸起带弯曲,其余四指握拳,拇指搭在中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K:食指伸直,指尖向上,中指伸直跟食指成90度角,拇指跟中指交叉相搭,其余二指弯曲,虎口朝里。 L:拇、食二指伸直分开,形成L形,其余三指握拳,虎口向上,手心向前偏左。 M:拇指和小指弯曲,拇指搭在小指第二节上,其余三指并齐、向下弯曲,指尖稍向下斜,临空压在拇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N: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其余二指并齐,向下弯曲,指尖稍向下斜,临空压在拇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O: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弯曲,拇指跟食指、中指相抵成空拳,虎口朝里,如O形。 P:拇指跟食指相抵成圆圈,其余三指伸直并齐,指尖向下斜伸,虎口向外稍斜。 Q:拇指跟食指、中指相捏,其余二指弯曲,虎口朝里偏左。 R:拇指、食指伸出,拇指指尖向上稍斜,食指指尖向左,手背朝外,其余三指握拳。S: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弯曲,手指靠近手掌一节跟手掌成90度角,拇指向上伸出,手心向左前方。 T:拇指跟中指、无名指相抵,成圆圈,食指和小指伸出,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U:手掌伸直,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指尖向上,拇指分开不贴紧食指,手心向前偏左。 V:食指和中指伸直分开,成V形,指尖向上,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W:食、中、无名三指伸直分开,成W形,指尖向上,其余二指弯曲相搭,手心向前偏左。 X:中指搭在食指上,成交叉形,指尖向上,其余三指握拳,拇指搭在无名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Y:拇指和小指伸出,指尖向上,其余三指握拳,手心向前偏左。 Z:食指和小指伸直,指尖向左,手背向外,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中指和无名指上。 第三条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四组双字母(ZH,CH,SH,NG),用下列指式表示:ZH:食、中、小三指伸直,指尖向左,手背向外,拇指和无名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 CH: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伸直,跟拇指相捏,手背向上。 SH:食指和中指并齐弯曲,手指靠近手掌一节跟手掌90度角,拇指向上伸出,无名指和小指弯曲贴在手心,手心向前偏左。 NG:小指伸直,指尖向左,其余四指握拳,虎口向上,手背朝外。

自然手语在聋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手语在聋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在聋校的日常教育过程中自然手语在聋校教育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国外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关于自然手语的研究已经具有了十分成熟的研究经验,所以关于自然手语的研究也十分关键。在国内的研究过程中,随着聋人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龙人认可程度的不断提升,因此在进行聋校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关于聋人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在进行聋人教育的过程中,手语作为聋人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备受聋人青睐。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就聋人在日常交流中对自然手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探讨出自然手语在聋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自然手语,聋校教育,地位和作用 引言 在国外的研究中,关于自然手语的研究意境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因此在国外的研究中,关于自然手语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十分到位。自然手语研究在国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意境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随着自然手语研究地位的提升,在我国国内关于自然手语的相关研究也开始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目前国内聋校教育的过程中能,自然手语教育也是聋校教育的主角,对聋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由于聋人失听,导致不会说话,不能与健全人正常交往,所以聋人普遍使用手语,使得手语在聋人教育、康复中有着显著地位和重要意义。阐述目前国内外手语的使用情况和发展道路,探究手语在聋人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针对自然手语在聋校教育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现状探讨出发,分析了在目前的聋校教育过程中,聋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自然手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开展目的、开展手段以及在聋校教育过程中开展自然手语教育的主要意义。通过综合的分析探讨,总结了在自然手语教学过程中,自然手语对提升聋校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能力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自然手语研究的相关概念分析 在进行自然手语的研究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自然手语研究的基本概念的探讨。目前就关于自然手语的相关研究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根据人们对自然手语了解的基本情况进行自然手语的综述性概括,所谓的自然手语指的是聋人在进行日常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本能而产生的一种运用手势动作进行语言进行行为表达的方式。一般说来,聋人在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行为表达的过程中,由于聋人在进行自然手语进行行为表达时其语言、动作多数是由于其自身本能决定的,所以对自然手语的动作标准和行为要求来说,其在动作标准和行为要求方面更加贴近人们本身对动作的理解。 手语是聋人交流的主要工具,尽管它比口语抽象程度要差,但与其他交流方式如笔谈或读唇相比要方便的多。所以,自然手语对盲人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人们在日常交流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自然手语进行一系列情感意义的表达,通过表达,从而更好的进行自身内心思想和内心情感诉求的传递。 二、自然手语在聋儿教育中的现状探讨 对聋校的日常教育工作开展来说,自然手语在聋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在进行自然手语的开展过程中,自然手语是聋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前的聋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自然手语教育是聋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推动聋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手语入门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大家都来学些手语与聋人朋友交流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同来体验手语无障碍交流的和谐、幸福的感受 第一部分 手指字母

姓氏 姓名;曹;陈;邓;董 杜;胡;吴;许(徐);鲁;苏 沈;孔 郭;蒋;梁;李;孙;魏 冯;韩;毛;彭;王; 汪;闫;俞(余);刘;姚;于;张;赵 周;郑;朱;曾 魏| 右手打手指字母“W”的指式,贴于左胸上方,指尖朝斜上方

杜| 一手打手指字母“D”、“U”的指式 胡|一手打手指字母“H”、“U”的指式 沈| 一手打手指字母“SH”的指式,并作“∨”状划动,表示“沈”的上声调。 学打自己的名字(举例子) 拓展学习:用手语起名字的方法 1)以人的特征来命名例如人的体型、发型、长相等 2)用人的服饰、配饰等来命名例如衣服、眼睛、挂饰等 3)用人的身份来命名例如校长、党员等 4)用人名的汉字来命名例如防汉字的方法“丁、王”等或者表意的“杨、马牛、方”等 5)用人名的汉字拼音指语来命名,一般用姓的声母指式,也有用名字中的一个或两个字母的指式来命名例如赵(zh)沈(sh) 6)综合方法。就是综合使用以上两种或几种方法来命名 手语命名时,一般都是用手势表达最初看到某人时的典型特征。手语名字一旦约定俗成,便使用一辈子;在取名字时要注意文明,避免用人的生理缺陷来取名。

第二部分 打手语时注意哪些服饰: 要注意颜色单一,衣袖不要太宽大,冬天一般不戴手套、厚围巾、口罩打手语;头发不要遮脸颊,不佩戴不恰当的耳环,不要花甲 聋人怎样打招呼 聋人之间见面时,打招呼从不用尊称,不称呼对方姓名、职务等,而是习惯的用食指指一指对方,开门见山、直叙来意或提出来意,这不是说聋人没礼貌而是聋人群体内的交流习惯,聋人见面时也是很讲礼貌的,只是这种礼貌是通过打招呼时面部和蔼、尊敬的表情出来,这是聋人和听人两种文化之间的区别 交谈时怎样引起聋人注意 1)你要在他旁边,可以轻拍他的肩膀。若他在同别人谈话,要等他谈完一段话后,在招呼他 2)若聋人多,你需要向大家说话,比如要开会了让大家安静下来,你可以把室内的灯关了再开两次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果地面是地板,可以跺地板,通过震动来引起注意,。只有等聋人看着你了你才可以打手语 手语与普通手势的区别 一般手势是指社会公众常用的一些手势动作,如:“好”、“欢迎”、“打电话”、“来”等一些说话时的辅助动作,包括一些“体态语”等 手语也将这些手势动作吸收到语言中来成为手语的一部分。 区别普通手势只是用来辅助说话,借动作助说话,不能独立的作为交往工具手语中吸收了一般手势,成为手语的构成部分,不再是辅助说话时的可有可无的“体态语”,而是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 第三部分手语分类 中国手语:中国手语与【中国手语】的关系 中国大多数聋人使用的手语是一本工具书,是中国手语中的一些手势词 汇集,词汇量有5000多个 是一门语言是反映这门语言中的一些手势词打法的工具 书 它是复杂的,动态的发展的体系 一本书很难反映这种语言体系的全部内容【中国手语】中的多数词来自中国手语,但它不是“中国手语”的全部内容 自然手语(地方手语) 即手语的“方言”,即同样的概念在各地出现的不同打法。 它的产生是不同地区聋人之间缺少交流,长期隔离而造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日益便利、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各地的聋人交流会日益增多,地区间的手势差异会逐渐减少的,手语方言会逐渐走向统一的 地方手势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手语词的表达上,即一个词有多种打法,而手语语法上的差异并不大。因此,地方手势的差异对聋人沟通造成的障碍并不严重。不同地区的聋人相见时,很快就熟悉和理解对方的“方言”,有些听人不喜欢聋人的地方手语,主要还是他们对聋人手语掌握得不好

《社会语言学》书评

《社会语言学》书评 【摘要】陈原的《社会语言学》一书是对其《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续篇和发展,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主要围绕着“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和“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论证有力,材料丰富,部分观点新颖独到。对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社会、语言、变化 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与往常很多语言学著作的枯燥晦涩不同,这部作品是作者为非语言专业的读者而作,跳出了传统语言学和教科书式表述的框框,因而深入浅出,阐述学术问题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为出发点,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第十章“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与第十一章“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是全书论述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照我的理解,这门学科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①最后简单地提及模糊语言的问题,另外对《社会语言学》也有所补充。 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 由于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兴起的时间不长,而且处在不止一种学科的邻接境地,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或范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界说。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在书中仅对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提出的“共变论”②展开了讨论,避免对各家定义逐一介绍的繁复,观点鲜明。“共变论”的主要意思是说语言和社会一样都是变数,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而社会语言学正是研究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与传统语言学着重解决语言本身构造和语言本身诸要素的规律研究不同,社会语言学更注重研究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中语言的运动过程。 二、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 与很多同类的语言学教材一样,该书前四章也逐一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分别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 1、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人类的语言是有意识有语义的。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信号,甚至可以说,人类的语言本身更多是逻辑推理的产物。因此,语言学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不是一种生理现象。 在论述语言不是一种心理现象时,作者是这样说的:“人碰到一种能引起强烈心理活动的场面(例如恐怖场面)时,并不一定导致语言活动,心理活动不能导致语言活动,语言从而很难说是一种心理活动。”我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心理活动不一定导致语言活动”,“不一定”是“不确定,但有可能性”的意思,然而作者在后面的论述中却否定了这种可能性。我认为可以说是“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 在这里,作者还反驳了波格丹诺夫《社会意识学大纲》中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的上层建筑而存在的观点。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社会意识形态,但就语言而言,没有一次社会大变革带来了语言上的巨大“革命”,而是代代相传,为新的社会制度服务,其中发生的变化对整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社会革命不能改变语言,因此语言是而且只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为社会(社会成员)服务的工具。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2.社会语言学是(A)。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A)。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A)。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C)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B)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A)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A. 变体 B. 本体 C. 客体 D. 受体 9. 现代语言学的鼻祖是(A)。 A. 索绪尔 B. 布龙菲尔德 C. 乔姆斯基 D. 拉波夫 10. 从本质上讲语言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是(C)的符号系统。 A. 系统性 B. 交际性 C. 工具性 D. 阶级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中国手语》考试题(A)

《中国手语》考试题(A)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0题,总分60分) 1、“ZH”正确的手语表示为 ( ) A、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伸直,跟拇指相捏,手背向上。 B、食、中、小三指伸直,指尖向左,手背向外,拇指和无名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 C、食指和中指并齐弯曲,手指靠近手掌一节跟手掌90度角,拇指向上伸出,无名指和小指弯曲贴在手心,手心向前偏左。 D、小指伸直,指尖向左,其余四指握拳,虎口向上,手背朝外。 2、“X”手语表示为:什么指搭在食指上,成交叉形,指尖向上,其余三指握拳,拇指搭在无名指上,手心向前偏什么位置。 ( ) A、中左 B、中右 C、食左 D、食右 3、“姐姐”正确的手语表示为: ( ) A、一手先伸中指贴于嘴唇上,然后改以拇、食指捏耳垂。 B、一手先伸小指贴于嘴唇上,再打“女”手势。 C、一手先伸中指贴于嘴唇上,再改伸掌直立,在头侧自前挥动。 D、一手伸食指贴在嘴唇上。 4、表示模仿或象征的手语 ( ) A、不知道 B、冷 C、告诉你 D、博士 5、表示什么意思 ( ) A、快 B、慢 C、不要 D、等 6、表示什么意思 ( ) A、请帮个忙 B、请等等 C、对不起 D、没关系 7、“M”用手语怎么表示 ( ) A 、 B 、 C D、 8、表示什么字母 ( ) A、 K B、Q C、R D、L 9、表示什么数字 ( ) A、四 B、五 C、六 D、七

10、“医生”手语怎么表示 ( ) A 、一手食、中、无名指按于另一手脉门处 B 、一手拇、食指搭成“十”字形,置于前额。 C 、双手五指撮合,指尖相对,在胸前摇动几下 D 、双手平伸,掌心向上,在胸前交互转动 11、 表示什么字母 ( ) A 、T B 、M C 、W D 、B 12、 表示什么意思 ( ) A 、你 B 、11、你们 C 、我 D 、我们 13、表示什么意思 ( ) A 、见面 B 、流泪 C 、不好意思 D 请原谅 14、 表示什么意思 ( ) A 、关心 B 、关爱 C 、关照 D 、关注 15、“你是什么地方人”的手语表示图排序正确的是 ( ) (1)、 (2)、(3)(4)(5) A 、(2)(3)(4)(1)(5) B 、(5)(4)(1)(3)(2) C 、(4)(5)(1)(3)(2) C 、(1)(2)(3)(4)(5) 16、 表示什么意思 ( ) A 、弟弟 B 、哥哥 C 、父亲 D 、叔叔 17、 表示什么意思 ( ) A 、初中 B 、初次 C 意外 D 、起初 18、下列四幅手语图依次表示什么意思 ( ) A 、东南西北 B 、东西南北 C 、东北西南 D 、北南东西 19、全国助残日是( ) A 、3月3日 B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C 、10月15日 D 、12月3日

社会语言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社会语言学》课程考核要 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1. 作业要求 1. 认真学习课程,广泛查阅文献资料,高质量完成课程作 业。 2. 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 处理。 2.作业内容 论述题 (1)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5分) 答:一)初创阶段(1979-1987):从自发到自觉 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自古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会功能上的差别。欧洲19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并不等于建立了某一个学科。当然,一个学科的出现决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定是长时间学科积累的结果。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语言运动,如20世纪初期的国语运动、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30年代的大众语讨论以及北方拉丁化运动,50年代的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但是这些运动或工作可以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7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的出现,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7]。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

介方面。前者除上述陈原的两本著作外,还有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许国璋早在70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980年到1982年,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由林书武等翻译,在《国外语言学》连载。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和前苏联什维策尔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此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5期(中文版)以 “语言与交往:社会语言学研究个案与应用”的专刊形式,发表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的论文,很有指导意义。可惜因为发行上的原因,许多人没有看到。 这一时期有两大缺点:一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不够,二是对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例如有的学者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之类问题也列入社会语言学,这显然是不妥的。此外,受国外的影响,也有热衷于无谓的名份之争的现象。 迅速发展阶段(1987-1993):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年12月1日至5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会议展示了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进入了一个火热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8月,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研究所主办了首次“双语·双方言”讨论会。199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应用语言学讨论会,其中有不少的论文也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专题研究。著作有张清常的《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等。论文数量很多,结集出版的有《双语双方言》(1-4集)(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1)等等。 这个阶段,继续出版了一批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译介、概论性著作和教材。在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国外语言学》等杂志连续刊登译介文章(例如Lesley Milroy的《语言和社会网络》等)外,还出版了佐伊基的《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刘明霞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郝德森的《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

《中国手语培训教材(试用版)》全部词汇

《中国手语培训教材(试用)》词汇表 第一课称谓职业职务 亲戚(亲属) 父亲(爸爸)母亲(妈妈)医生(大夫) 人民群众公民市民青年姑娘聋人盲人健全家属哥哥姐姐妹妹弟弟朋友同志同事同学职业校长学生教师教授专家护士警察律师演员记者画家领导厅长局长处长科长主任代表干部书记职位职称常委 男女残疾人弱智人肢残人 1:你好!(你们好!) 2:我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 3:他妹妹的职业是医生。 第二课衣服食品日用品 衣服西服裙子帽子领带围巾鞋子毛衣时装裤子食品米饭(粮食)面粉面条面包馒头包子饺子油条豆浆豆腐蛋糕咖啡牛奶快餐西餐饮料饼干粽子食盐酱油家具被子床单桌子椅子沙发日历肉温度计日光灯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器电风扇电冰箱收录机闪光灯煤气灶 1:我家附近有咖啡店。 2:明天的活动请穿校服,自带食品(面包、饮料)。 3:出去旅游记住带毛巾和衣服。

第三课时间空间 时间(时候)年(一年)月(一月)日(一日)早上(早晨) 以前(过去)暂时(临时)位(位置) 时差时代年代时期时机年龄寿命岁月终身 年限阶段世纪今天明天昨天白天晚上上午 中午下午以后将来同时当时经过每天每月 每年日程上旬中旬下旬现在提前空间方向 季节春节春夏秋冬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 3:三月三日是“全国爱耳日”。 第四课工作学习 公出(出差)家(家庭)赡养(供养)力量(能力)起床(起身) 劳动就业工作上班下班加班活动业余办公 退休离休待业岗位聘请聘书名誉信誉烹调 生活恋爱对象婚姻结婚离婚晚婚订婚服务 贡献亲爱亲切享受回家贴心抚养能量竞争 本职操劳操心美发美容理发出勤请假称职 1:他是一位离休干部。 2:对待残疾朋友,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3:我们有赡养父母的责任。 第五课社会交往 交际(交往)籍贯(老家)访问(走访)批准(允许)敬礼(致敬)

北语 18秋《社会语言学》

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 1.“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是海姆斯“言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A. 形式上的可能性 B. 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 C. 语境适应性 D. 现实中的实施情况 答案:C 答案可以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 2.对语言转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转用只能是整体转用型 B. 语言转用也是由语言接触引起的 C. 语言转用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 D. 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语言的现象答案:A 3.制定、实施语言规划,要充分考虑政策所依赖的群众因素,尊重人民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依靠群众去贯彻、执行,这符合语言规划的()原则。 A. 政治性 B. 理论性 C. 群众性 D. 可行性 答案:C 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阶层 答案:B 5.从语言规划角度去看,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不包括()。 A.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B. 语言应用中折射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如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等 C.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 D.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情感、态度及其他文化背景等 答案:C 6.有关阶级差别与语言代码、语言威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掌握代码系统多少以及复杂程度是语言能力的体现 B. 伯恩斯坦通过实验认为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 C. 最下层阶级的男性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发音的,形成“显威望”标准 D. 中产阶级的地位、生活方式连同他们的语言特点都成为较低等级的人们模仿学习的对象

_美女_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

[收稿日期]2009-03-25 [作者简介]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语法学史以及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等。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 社会语言学调查 邵敬敏 (暨南大学中文系 广州 510632) [摘要]本文探讨21世纪初中国大陆兴起的面称“美女”以及由“美女”构成的称 呼“美女作家”等,借助于电脑、网络以及语料库和数据库,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比较、年代排序、类型综合,指出这一称呼的崛起是面称“缺位”与方言词语“仿用”引发的,但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通过“美女”与“靓女”的比较,发现后者的虚化泛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具备面称的资格。此外,文章还对“美女作家”这类组合进行了语义分析和历史追溯。 [关键词]美女;靓女;面称缺位;虚化泛化;认可度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397(2009)0420071209 A Sociolinguistic Survey on the Controversy over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 SH AO Jingmin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 and other derivatives such as Mein üzuojia in Chinese mainlan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We use a s ociolinguistic method to com pare sam ples ,arrange them on a historical basis and synthesize different types with the aid of com puter ,netw ork ,and corpus data.Then we point out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is address form was brought by the address form vacancy and the imitation of dialectal w ords ,but that is not without controversy.C om paring Mein üand Liangn ü,we found that the latter has been delexicalized and m ore generalized s o as to qualify for an address form.In addition ,the paper has a semant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view about phrases ,like Mein üzuojia. K eyw ords :Mein ü;Liangn ü;address form vacancy ;delexical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 2009年11月 第4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N ov.,2009N o.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