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绪论

1.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

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精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2.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3.《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最早的医学巨著。

4.《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由王叔和搜集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5.《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寒、凉、温、热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

6.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7.《伤寒杂病论》在形成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同时,也为中医护理的辩证施护开创了先河。

8.《伤寒杂病论》记载的护理操作技术(1)首创药物灌肠法(猪胆汁灌肠法),(2)开展复苏术。

9.华佗——(1)医疗体系奠基人;(2)首创酒服麻沸散,首创腹术护理;(3)创编了“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

10.孙思邈《千金要方》在中医护理方面的贡献(1)首创用细葱管进行导尿;(2)发展药物灌肠法,用药物直肠吹入治疗痢疾;(3)发展了蜡疗和热熨法。

11.孟《食疗本草》是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

12.清代钱襄撰《侍疾要语》我国最早的中医护理专书。

1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辩证施护。

14.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1)四季气候;(2)昼夜晨昏;(3)地区方域。

15.辨证施护——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等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施护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遵循辨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6.症——是指疾病的单个临床表现,即症状,如发热,咳嗽等。

17.证——是指在疾病发展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18.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护理。

19.异病同护——对不同的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相同的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都是中气下陷)

20.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沐。

第一章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一)阴阳学说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相互对立;如热者寒之,阳胜则阴病,阴病阳治。

(2)阴阳的相互依存;对立(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互根互用(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

(3)阴阳的互相消长;如血为气之母。

(4)阴阳的相互转化(渐变和突变);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2.阴阳的可分性

(1)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心肺为阳,肝肾为阴;

(2)药物的气味,气属阳,味属阴;气中又分阳中之阳,阳中之阴,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味中又分阴中之阳,阴中之阴,淡甘辛属阳,酸苦咸属阴。

(3)昼夜中昼为阳,夜为阴;上午属阳,下午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3.以五脏所在的部位及功能特点分阴阳,肺为阳中之阴。4.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称为阴阳平衡,

5.阴阳消长不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称阴阳失调。

6.功能属阳,物质属阴。

(二)五行学说

1.五,指构成客观世界的五种物质,即木、火、土、金、水。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2.五行的各自特性:

木——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火曰炎上——温热,向上。

土——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性,

金——金曰从革——收敛,肃杀,下降,清洁。

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下行。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母子相及①母病及子——指五行中作为母的一行异常,影响到作为子的一行,引起母子二行皆异常。②子病及母——……)

(2)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

如:心为肺所不胜

(3)相乘:意为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的原因:①所不胜过亢;②所胜过弱;③所不胜过亢,所胜过弱。)

(4)相侮:就是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相侮的原因:①所不胜过弱;②所胜过亢;③所不胜过弱,所胜过亢。)

4.(1)按相生关系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2)按相克关系传变时,相乘传变时病情较深重,相侮传变时病情较轻浅。

5.情志相胜疗法:悲(忧)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悲)。

6.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基本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7.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基本原则是抑强扶弱。

第二章藏象

(一)藏象学说

1.“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指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表现和病理现象;“藏象”指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反映于外的征象。

2.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①古代解剖学知识——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形体学基础。

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生理病理学基础。

③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奠定了藏象学说的诊断和治疗

学基础。

5.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二)脏腑

一.五脏

(一)心

1.心的主要功能:主血脉和主神志。

2.神:广义的神,泛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体现;狭义的神则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3.心主神志:是指子女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4.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心气充足——动力;②血液充盈——物质基础;③脉道通利——媒介。

5.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①在体和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②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二)肺

1.肺的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宿降,通调水道。

2.肺主宣发主要表现在:①排除体内的浊气;②将脾传输的精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③宣发胃气,调节腠理的开阖,将精液化为汗液,排除体外。

3.肺主肃降主要体现在:①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脾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净洁。

4.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②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5.卫气的功能:①温煦皮肤,腠理,肌肉;②司汗孔开阖;③护卫肌表,抗御外邪。

(三)脾

1.脾的功能: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1)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的消化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

(2)升清

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称之为“清”。

①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

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又称“脾主升清”。②脾

气之升可以维持内脏位置之恒定而不下垂。

(3)主统血

脾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功能,

脾统血是心主血的约束力;心主血是脾统血的动力。

脾是水液代谢的枢纽。

2.脾于与形、窍、志、液的关系:①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②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四)肝

1.肝的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1)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华的特性,有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①协调气血运行;②促进消化吸收;③调节精神情志;④调理冲任二脉。

(2)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2.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①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②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五) 肾

1.肾的功能:藏精,主水,主纳气。

(1)肾藏精的生理功能:

①主生长发育——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

②主生殖——肾精产生天癸而主生精。

③生髓——肾藏精,肾生髓。

④化血——精髓化血。

⑤化生肾阴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

(2)肾阴:对人体个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的称肾阴。

(3)肾阳:对人体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的称肾阳。(4)天癸:是指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肾中精气逐渐充盈到一定程度,产生了一种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

2.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①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②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二.六腑

(一)胆

1.功能:主决断,助消化。

2.胆的形态似腑,胆汁直接帮助食物消化,故为六腑之一。但因胆藏精汁,而无传化水谷的功能,故又属奇恒之腑。(二)胃

1.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降浊。

2.胃主降浊是其受纳的前提。

(三)小肠

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小肠主液”之说)

(四)大肠

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五)膀胱

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

功能

三.奇恒之腑

(一)脑

功能: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

脑是生命活动的枢机。

(二)女子抱

功能:主月经,孕育胎儿。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阴阳表里互相配合的关系。其依据是①经脉互为络属;②生理功能相互联系;③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脾与胃

(二)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2.心与脾

3.肺与脾

4.肺与肾

5.脾与肾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气、血、精液

一.气

1.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气的生成: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元气);水谷之精气(古气);自然界之清气。

3.气的运动: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

4.气的功能: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气化,指气的正常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

5.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二.血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三.精液

四.气、血、精液之间的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2)血为其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2.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4)津能载气。

第三章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组成及生理功能

1.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2.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和连属部分组成。

3.经络的生理功能:①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②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③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二)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原则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

阴阳:属六脏及循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

属六腑及循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脏腑:每一条经脉分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

二.具体命名原则

①上为手,下为足

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②内为阴,外为阳

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

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③脏为阴,腑为阳;阴经为脏,阳经为腑。

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

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

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

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

手足三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手足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特例: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和少阴之间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3)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

①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

②手三阳经循行肩部和肩胛部;

③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

④足三阳经则阳明经在前(胸腹部),太阳经在后(背部),少阳经在体侧;

⑤分布于胸腹面的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

四.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1)走向:手三阴经——胸走手;手三阳经——手走头;足三阳经——头走足;足三阴经——足走腹(胸)。

(2)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

③手足阴经交接于胸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祥。 (三) 奇经八脉

1.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故称奇经八脉。

2.上肢没有奇经的分布;除了带脉外,其余奇脉的走行都是自下而上。

第四章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六淫 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即太过,浸淫之意。 2.六淫的共同特点:①具有外感性;②具有季节性;③具有区域性;④具有相兼性;⑤具有转化性。 (风)

1.疠气——是一类传染病很强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疫气、戾其、时气、疫毒、异气。

2.疠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②发病急骤,病情危笃;③疫气不同,发病各异;④传染方式各异;⑤有一定的发生和流行条件。

(三)七情

1.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2.七情致病的一般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多发为情志病

(2)直接伤及内脏——皆从心而发(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

(3)影响五脏气机——气血运行紊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4)影响病情变化——情志波动,病情加重或恶化。(四)饮食

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种类偏嗜)

(五)劳逸

1.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2.过逸——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六)痰饮、淤血

1.淤血——凡血液运行不畅;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组织之中;或体内存留离经之未能消散者。

2.淤血症状的特点:①疼痛;②肿块;③望诊-紫绀;④出血;

⑤舌质紫暗;⑥脉诊-脉涩或结代(脉涩不畅)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考试题型: 单选:30*1 多选:10*1 判断:10*1 填空:11*1 名词:5*3 简答:3*5 论述:(三个穴位所属的经络、定位、主治作用及意义)3*3 重点章节——涉及名词解释、简答、穴位及整个卷面的分值最多。 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 五行——基本特性、相生相克规律、五行的归类推演P20 脏腑——各自的别称,生理功能、与体窍神、液的关系 病因——六淫的概念,每一种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经络腧穴——生理功能,分类、概念、十四正经 穴位——归属经络、定位、主治功能及意义“一源三歧” 太渊、列缺、曲池、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后溪、少泽、委中、至阴、涌泉、劳宫、内关、外关、翳风、环跳、风池、太冲 四诊——正常人的面色,舌象,脉象望闻问切的注意事项 辩证——理解和应用,八钢,气血津液,脏腑 针灸操作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的处理。(操作的内容选择、判断及小部分答题) 重要方剂——性能,作用趋势、分类、剂型,煎煮服用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③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发生、 发展),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 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3、防护结合:采取一定措施,防治疾病发生与发展。(较重要) 包括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①养生以固护正气②防止病邪毒气侵入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 和传变。①早期诊治②控制传变 中医基本理论 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P15 1、概念:阴阳,是相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特性: ①普遍性:如:天与地、热和冷、男与女、动与静 ②相关性:如: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③相对性: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 阳。 ④可分性: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 中之阴;黑夜的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 “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 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 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 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 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 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 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2)尽快清除毒物 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中毒超过6h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 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是( ) 来源: A.心血盛衰 B.脾气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 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全册完整版)复件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全 一) 一、护理程序 1.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医院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2.护士收集健康资料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了解患者的隐私,为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掬 B.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C.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D.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力 法提供依据 E.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3.护士在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过程中,丕查 确的做法是 A.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患者的正式与非Ⅱ式交谈 B.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州引导患者交谈 C.正式交谈的内容应贴近患者的病情 D.非正式交谈常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蠢程中进行

E.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和患者感情的增避及对病情的了解4.以下客观资料,记录正确的是 A.每天排尿l~2次,量少 B.咳嗽剧烈,有大量黏痰 C.每天饮水5次,每次约200ml D.每餐主食2碗,一日3餐 E.持续低热1个月,午后明显 5.护士获取客观健康资料的主要途径是 A.阅读病历及健康记录 B.患者家属的陈述 c.观察及体检获取 D.患者的主管医生提供 E.患者朋友提供 6.面对老隼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时,应注意 A.交谈一般从既往史开始 B.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C.-定要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D.始终保持亲密距离 E.当老年入主诉远离主题时,不要打断 7.患者,女性,37岁,甲状腺囊肿,择期手 术住院。护士为其提供整体护理,该护理模式 的特点是

A.以治疗为中心 B.以家庭为中心 C.以疾病为中心 D.以患者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8.患者,女性,68岁,因病情危重入住ICU。 第2天病情平稳后,对护士说:“我想见孩子,老伴,心里憋得慌。”该患者存在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安全需要 E.生理需要 9.患者,男性,41岁,颅脑外伤。主诉:剧烈头痛、头昏、视物不清。查体:呼吸10次/分,心搏有力、50次/分,血压160/120mmHg。护士收集资料后为其制订护理计划。计划中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A.皮肤完整性受损 B.潜在并发症:脑疝 C.潜在并发症:呼吸性碱中毒 D.有感染的危险 E.睡眠形态改变 10.患者,女性,27岁,车祸外伤急诊入院。

中医护理学基础100题

五禽戏的创立者华佗 被称为刚脏的是肝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足阙阴与足少阳经 五化中,属于火的是长 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失眠兼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阳胜则阴病”,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为宜阴阳消长平衡 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痰饮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补肾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 机/情志变化与病势相关 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 目睛斜视多为肝风内动 与血液正常运行有关的因素有脉管的完整性/气的推动/气 的固摄/心肝脾等脏的功能/ 血液自身清浊 诊寸口脉,右寸候肺 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自然界清气 期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 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脾 在液为唾的脏是肾 属于六腑的有胆/胃/三焦/膀胱 数脉的主病是热证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

滞,主用/其性收引 湿证患者面色多表现为黄色 格阴的本质是真热假寒 过度安逸易导致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不畅 均属于肝系统的是胆/筋/目/爪 脾在体合肉 下列哪项症状属于假神面赤如妆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称为谵语 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气能行津 与肺相表里的六腑是大肠 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六淫邪气是风邪 呕吐清水痰涎,多属痰饮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 具有主决断的脏腑是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主病是痰饮证 五行制化关系中,异常的是相乘/相侮 宗气的盛衰可诊察虚里穴 潮热多见于阳明实证/湿温病/阴虚 证 卫气的生理功能是防御、温煦、调控 人体组织结构中,属于阳的是六腑 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望络脉通用的年龄是3岁内 灰黑苔主病是热极或寒极 瘀血疼痛的性质多是刺痛 肝主流泄的功能体現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 行/调解情志/促进肠胃 运化 性质精纯, 灌注于脉中之气是营气 水火既济概括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心与肾

中医护理学基础辅导资料总结

《中医护理学基础Z》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1959年南京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的中医护理专著是:B、《中医护病学》 2.PRN医嘱表示: A、长期医嘱 3.拔罐后,一般留罐的时间为: C 10~15分钟 4.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A 闪火法 5.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 B 李东垣 6.被后世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 E 朱震亨 7.被后世医家称为“医中之圣”的是:B、张仲景 8.病人起居应遵循下列何原则来适应四时气候变化: D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9.采用一定措施分散病人对所患疾病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病转移到其他人或物上这种情志护理方法: D 移情疗法 10.“瘥”是指: C 病愈 11.产生滞针的主要原因是: C 捻转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 12.产生滞针的主要原因是: C 捻转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 13.冲任亏损的闭经采取补益气血的方法进行治护,这种方法属:C、塞因塞用 14.除外腐蚀性药物中毒,清除胃内残留毒物最有效的方法是: C 洗胃 15.春季起居方面应遵循:A早卧早起 16.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是指:C、四时气候与人体 17.冬季感冒多用解表祛寒;夏季感冒多祛暑湿,这种治护方法称:C、同病异护 18.冬季起居方面应遵循: B 早卧晚起 19.毒蕈、马钱子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C 碳酸氢钠 20.断针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E、留针时间太长 21.对“天行瘟疫”提出:“取初病人的衣物,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做法的医家是C、李时珍 22.对高热病人下列哪项不属于病情观察的内容: E 口渴的程度 23.对高热病人下列哪项不属于病情观察的内容:E、口渴的程度 24.对久痢脱肛和子宫下垂之中气下陷证均采取升提中气的护法,属:B、异病同护 25.对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可采用:E、先祛邪后扶正 26.对于口吃、紧张、焦虑的患者,宜采用下列哪种心理康复护理法: C 奖励法 27.对于情志抑郁,所求不得而引起的异常行为病证的患者,宜采用下列哪种心理康复护理方法: D 满足法 28.对于心存疑惑的患者,宜采用下列哪种情志护理方法: E 释疑解惑 29.对针刺后产生的血肿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E、48小时后再做热敷或轻轻揉按,促使瘀血消散吸收 30.耳穴在耳廓的分布形如胚胎,那么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D、耳垂 31.耳针俗称“埋豆”,临床多用: D、王不留行 32.肺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 B 苦 33.肝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 D 辛 34.高热是指体温超过:C、39℃ 35.割治膻中可用于治疗:A、慢性支气管炎 36.隔盐灸的主要作用是: C 温肾壮阳 37.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的方法,是:C、因地制宜护理 38.古代与气功有关的名称是:B、导引 39.骨骼边缘及胸背部的穴位,在针刺时应将针身与皮肤呈: A 15° 40.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应保持:E、45~90°

学习陈超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陈超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偶尔的一次看新闻,发现一个新闻标题“千人挥泪送别陈超英同志”。当时在想这位陈超英同志何许人也,能广泛得到大家的认可。脑袋中闪过一句话,其生前一定做了了不起的大事,之后就没仔细去读这篇新闻转而做其他事情去了。直到公司党小组组织对“关于学习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的会议后,我才我才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这位让人怀念、尊重的陈阿姨,同时也被她的精神和先进事迹所感动。 陈超英生前是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在2011年6月13日慰问职工家属的返程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3岁。在其工作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所做的仅仅是一件件小事,并不是轰天动地的大事。之前有的人也许认为这就是她的本职工作,理所当然要去做的。但是,现如今有多少人能向陈超英同志一样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如此完美、出众。 陈超英同志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作为2011届的大学生,刚刚参加工作半年时间,从她身上我首先学到的一点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这两个词语,人人耳熟能详。二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到“人管好自己就是对社会尽到了责任”。我们姑且不论其狭隘与否,单就个人发展的起始阶段而言,我们便不可否认: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怎么做好本职工作呢?从陈超英身上我们能慢慢找到答案。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 “人只要有一种精神,就会不知疲倦,永不停歇。而这种精神就是要热爱工作,永远充满激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凡是都能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你就一定会乐在其中,忘记辛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这些话源于陈超英生前所说,她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正是她的说到做到,做到就做最好,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位与其接触交往的人。 二、要善沟通、重协作 2003年,局决定统一整合土地资源做大房地产业务,公司以存量土地参股局地产开发。当时,许多职工尤其是离退休职工不理解,一时间“卖家产”、“当祖业”之声不绝于耳。当时在公司内部也有主张强行推动这项工作的,但陈超英认为,群众有这样的想法,是出于几十年来对企业难以割舍的感情,如果简单处理就会伤了他们的心。

中医护理学知识点汇总(1)

胃阴虚证 (1)辨证分型: 胃阴虚证 (2)证候分析: 本证以胃脘隐痛,饥不欲食伴阴虚症状为辨证要点。胃喜润恶燥,胃阴不足,胃失漏润,胃气不和,受纳不健,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故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3)施护要点: 起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温湿度适宜,多休息,避免劳累,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表情、舌质及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是否有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等症状,观察患者大便是否干结。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饮食,半流饮食。 用药护理:服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枇杷叶、柿蒂等药物。汤剂宜热服。心理护理: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精神刺激 症状护理: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习惯。 2、多喝水 3、少食多餐。 4、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 (4)可采用中医操作:毫针刺法、灸法、拔罐、刮痧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太溪。

食滞胃脘证 (1)辨证分型:食滞胃脘证 (2)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胀闷疼痛,暖腐吞酸为辨证要点。胃气以降为顺,食停胃脘,胃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脘部胀闷疼痛;胃失和降而上逆,故见暧气吞酸或呕吐酸腐宿食;吐后实邪得消,胃气通畅,故胀痛得减;食独下移,积于肠道,可致矢气频频,臭如败卵,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为食独内积之征。 (3)施护要点: 1、起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温湿度适宜,多休息,避免劳累。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表情、舌质及生命体征,询问是否有胃脘胀闷疼痛,若病人呕吐应查看呕吐物的性状,观察患者大便性状。 3、饮食护理: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有节,高纤维,避免油腻、辛辣。保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 4、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也可服用丸剂。 5、心理护理 6、症状护理:消失导滞,和胃止痛。 7、健康教育:1、饮食有常,不过饱过饥。2、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3、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4)可采用中医操作:毫针刺法、灸法、拔罐、刮痧等操作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太溪。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功能上互相协调、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气候变化那样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简述你对中医护理的学习体会 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作为中医医学教育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另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

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所谓导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篇二: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学心得 参加20XX年浙江昝中医中医院全国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四、简答题 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简述你对中医护理的学习体会

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作为中医医学教育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另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所谓导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中医护理学知识要点

《中医护理学》选择、填空、判断 1.阳:活动的、上升的、明亮的、溫熱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阴:静止的、下降的、阴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 阳是阴的功能表现,阴是阳的物质基础 2.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3.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就机体而言,升降是机体内部的气机运动形式,而出入是机体与外环境的气机运动形式,升降出入,相互协调运动,才能够保持机体的内部有序稳定和维持着机体和外界的统一。 4.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5.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6.藏象学说研究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以研究探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中心; 其二,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脏腑的关系。 7.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是神的物质基础,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汗为精液化生,精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 8.肺朝百脉,辅助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的运行;主治节,是其主要生理功能的概括。 9.脾能统血,是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能摄血。 10.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人体阴液根本 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人体阳气根本 11.肾主水主要是靠肾中精气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 12.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使呼吸均匀和调,反之则呼多吸少,动则甚喘13.胆:主决断、助消化(因胆无传化水谷的功能,故又属奇恒之腑) 14.胃: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降浊 15.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16.大肠:转化糟粕 17.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 18..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全身的气化作用 19.三焦的概念有二,其一为六腑之一;其二为单纯的部位概念。 20.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 21.精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人体内肾所藏的精气、脏腑之精、水谷精微、气、血、津液,以及自然界的精微物质 狭义:是指人体肾所藏的精气中的一部分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称为“生殖之精”先天之精的基础 注: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生育繁殖及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内的精主要封藏于肾,肾精是生命之根,生身之本22.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水谷之精气、呼吸之气);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脏腑之气 前者为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 23.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肾气,下焦);水谷之精气(脾气,中焦);自然之精气(肺气,下焦)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是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基础,而且只有在脏腑、经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医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医护理方向的必修课。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两大部分。基本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力求使学生对中医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护理技术部分则包含了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运动、用药和针灸调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实验实训或临床为主,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生理、病理及诊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将来在中医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医护理学》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注重每一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说明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的地位,适当对比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中医特点。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实训22学时,考试2学时。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实验项目、性质与器材、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中医基本知识 第一章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的含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概念和内容。技能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态度目标:热爱中医事业,立志为中医而奉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护理在典籍中的体现:历代医著、医家对护理的记载和论述。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地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地一门应用学科. . 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地证,从而制定相应地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地过程. .饮食调护: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地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地原则,对患者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地护理和指导. .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四诊地方法,收集患者地病情资料,通过辩证地方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地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疾病做出判断地过程. .灸法: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地一种方法. .拔罐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罐内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生淤血和药物透入,致使淤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耳穴埋豆法:在耳针治疗地基础上发展起来地一种中医操作技术,是用胶布将药豆或磁珠黏贴于耳穴处,给与适当地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地地一种外治疗法. .耳穴: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地刺激点. .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地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和痧痕地一种治疗方法. .药熨法: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患处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退运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地共同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通经络等作用地一种治疗方法. .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开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地药气熏洗患处,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地一种外治治疗. .全身药浴法:将药物煎汤滤去药渣,趁热进行全身先熏蒸、后浸渍地一种方法.利用水地温热、按摩等物理作用,借助药液轻清之气,直透腠理,促使气血流畅,温通经络,达到治疗及保健地作用. .正治与正护法:又称逆治与逆护法,是指在疾病本质和现象相一致情况下,逆其证侯性质而治疗护理地一种常用法则. .反治与反护法:是指疾病地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甚至相反情况下地治护方法,即顺从疾病地现象而治护地方法. .同病异护:就是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发展和病机地变化,以及邪正消长地差异,机体地反应性不同,所表现出来地症候不同,治疗护理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地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异病同护:指不同地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地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地症候,可以采用相同地治疗护理方法. 第一章绪论 .战国到西汉《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地一部医经典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中医理论体系地确立奠定了基础. .《神农百草经》是我国现存地最早地药物学专著,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有影响地一部临床医学巨著.简历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临床辩证施护开了先河,为后续中医护理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地奠基人. .晋王叔和《脉经》,为护士通过脉诊观察病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为中医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发展和补充了各种疾病地中医护理方法.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开了中国医学伦理地先河.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外感六淫为外因,内伤七情为内因,而饮食所伤、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为不内外因. .金元四大家:刘元素(河间)倡导火热论,为寒凉派;张从正(子和),攻邪派;李杲(东垣),补土派;朱震亨

中医护理学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心得体会 【篇一: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学心得】 参加2015年浙江昝中医中医院全国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 体会 胡月 2015年3月9日至13日学习期间,我们从中医相关基础理论到操 作实践进行了强化学习。这期学习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前中医理论历史,又关注 了实践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更让 我学习到了新的操作技能。虽然本期学习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 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一下个人的感受: 一、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这次学习,我完成了40学时的课程计划,浙江省中医院及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 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 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 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 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中医知识的 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法。如浙江省中医院的蔡亚红老师的中医癌痛病房规范化管理,俞 国红老师的护理管理介绍,汪永坚老师分享的乳腺癌中医护理临床 路径实践及效果评价,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规和 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 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 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 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 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 沟通方法。医患沟通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简言之,沟通,就是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摒 弃隔阂,就是密切关系,求得谅解,增进感情,达成共识。但凡成

基础护理学的知识点总汇

基础护理学的知识点总汇 汇总了部分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问答有助于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 1.如何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物理环境? 解答: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物理环境包括: (1)空间: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以及方便治疗和护理,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床与床之间应用围帘遮挡。有条件的医院可提供一个供病人看书、会客的场所等。 (2)温度:一般病房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人、手术室的温度可适当升高保持在22~24℃较为适宜。 (3)湿度: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过高过低均会给病人带来不适。 (4)通风:病室内应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开窗通风30min即可到达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时注意保护遮挡病人,避免直接吹风。

(5)光线:协助病人道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但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病人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楼梯间、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内的光线要明亮,普通病室除有吊灯外,还应有床头灯、地灯装置,以保证病人自用和夜间巡视时进行工作,又不影响病人的睡眠。 (6)音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噪音的标准,白天医院较为理想的噪音强度维持在35~45dB。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护理人员在说话、行动和工作时应注意尽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另外,病室的门窗和桌、椅脚应钉上橡皮垫,推车的轮轴应定期检查并润滑,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同时要向病人及家属宣传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床头增设耳机装置,通过医院广播,播放轻松愉悦的节目,既丰富病人的休养生活,又减少寂寞感的产生。 (7)装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各病室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和配备不同颜色,并应用各式图画、各种颜色的窗帘、被单等来布置病室。如儿科病室可用暖色系及卡通图片装饰,减少儿童的恐惧感,增加温馨甜蜜的感受。手术室可选用绿色或蓝色装饰,可使病人产生安静、信任的感觉。另外在病室的走廊适当摆放一些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