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析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析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析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改革

论文摘要:结合工科专业特点,改革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学方法相应改革。现代教育应确立三种理念:教学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知识的建构性。在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已出现或将出现如下走向:教学方法的参与主体由单向性走向多向性,教学方法的功能由重视知识传授走向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趋向最优化。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尝试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稳步提高,促使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主要任务是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提供基本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工程力学不仅对工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过渡起到桥梁作用,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且具有力学概念抽象,内容繁杂,分析研究对象多,解决问题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加之新的教学内容扩展与教学学时的减少形成明显反差,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保障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基本耍求和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我们从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开设综合分析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采用激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求学

我们认为传统落后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己由“常态”变成了“病态”,严重阻碍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不改革,创新型人才难涌现。北京

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在《教学方法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一文中指出: 教学方法改革,重在“激发”。激发式教学是针对灌输式教学而提出的。它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力学课程的知识抽象、枯燥难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以人为本替学生着想,时时考虑学生的感受,有针对性地按课程的重点、难点分层次设问、置疑、适时释疑,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积极思维得出结论,掌握新知识、新内容,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对于达朗伯尔原理(动静法)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利用动力学基本方程和惯性力概念推导总结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对动静法原理理解深刻,应用自如。再如对平面应力状态的图解法(莫尔圆法)求解一点的主应力及危险方位问题,也可让学生根据平面应力状态的转角公式自己推导总结出来,让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求解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多向思维方式,并培养学生求知探索能力。我们在讲授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方面则注重讲解粗放,要求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自学,从而激发学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索问题的愿望和积极思维的动力。

二、应用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实际问题能力

注重对话与交流是研讨式教学的特点。研讨式教学首先体现以学生南主学

习为中心的价值,其次体现跨学科的特点,最终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由主讲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听讲者转

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

考、大胆创新,更要有敏锐地反应和思辨能力,在提问、交流对话中收放自如,把

研讨引向深入。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研讨式教学法,我们首先让学生选择

自己感兴趣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工程的实际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研讨题目,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探索,他们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课题的索引,查阅文献资料,消化吸收,分析综合,最后经过独立思考写出总结报告或研究论文,教师利用课堂或答疑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例如在讲授压杆稳定性内容后,有的学生就以某正在建设的高楼脚手架突然坍塌事故引起10多人伤亡原因分析为研讨课题,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写了一篇研究论文,我们师生同堂就这个工程事故,利用我们学过的压杆稳定性设计计算知识开展讨论研究,同学们结合学过的欧拉公式中的临界力计算公式,从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脚手架与地面的约束是否牢固,杆件的每节长度是否过长,杆件截面形状及尺寸是否科学合理等

方面进行分析,寻找该工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原因是由于脚手架与地面约束不牢固,且脚手架每根杆每节长度超过了规定值而造成的。通过研讨,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的重耍性,增强了他

们对待学习的科学严谨性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深感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

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査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內学能力、实践

应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钻研,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有利于教师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认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一是技

术的运用应该能够引起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深刻变化;二是技术的运用应该能够引

导学生从教室和书本走向广阔的工程领域;三是技术的运用应该能够引导教育者

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工程力学的教学手段一直是黑板+粉笔的单调形式,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各高等院校均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融为一体,展现在课堂上,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型的模式中解放出

来。这种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情景式教学环境,使传统教学中枯燥抽象、用单

一语言文字和图形难以讲清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令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对课程

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还可以将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及时灵活地引入教学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增大授课信息量,增强授课效率,

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将工程力学教材与课件相结合,可将教

材上力学的原理性研究,揭示刚体运动特性和运动关系;书本上静止不动的连杆

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

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采用工程力学课件辅助教学可以突破粉

笔、黑板、模型、挂图等传统教学媒体的限制;通过演示三维彩色仿真动画、动态教具和工程实例图片,可以拓展学生工程视野,激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们还认为,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媒体还是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应当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诙谐有趣,以利于学生乐于听讲和思考;语气应简明、清晰,在解释、论述的同时适时穿插必要的提问、设问、反问及讨论,不断提高学生思考与参与的兴趣;在语音上,应讲好普通话,吐字清楚;在用词上,应严谨、准确;在音量上,应该声音洪亮,讲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除此之外,教师的表情、眼神及协调的肢体动作语言也很重要,这些都是搞好教学的有力助手。作为教师,如果能把自身这个媒体与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媒体有效结合,相得益彰,一定能够很好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工程力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基础上的一门学科。理论教学和实

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前的实验内容是以观察和验证为主,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操作规程进行实

验。其内容一般是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内容,作用在于验证理论,巩固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此我们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综合型实验。例如在讲完组合变形及应力状态分析内容后,我们通过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力学综合实验多功能组合实验台,提出“薄壁圆筒弯扭组合主应力及内力素(弯矩、扭矩)测试要求”,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制定测试方案,开展学生之间讨论,独立思考出谋献策,教师只是起鼓励和引导作用,要求学生独立与协作并用以完成实验测试任务。为了让学生发掘实验结果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撰写综合实验分析总结报告,举行综合实验报告研讨会。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复习和综合,有利丁-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工程试验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整理和评价实验结果,学会科学地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又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学效果证明,工程力学综合实验,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独立和协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五、结束语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快把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_1].中国高等

育,2009,6:11?13

[2]王义遒.教学方法改

革:改什么,怎么改?[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8?

10

[3]张慧洁.推动研讨性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_1].中国高等

育,2008,24:45?46

[4]解念锁.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刃.重庆工商大学学

报,2005,15:205?206

三、实践教学的主要做法与效果

三、实践教学的主要做法与效果 (1)实践教学的主要做法: 第一,课程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网络课程、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货币银行学》学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第二,实验教学。金融系建立了银行仿真实验室、金融证券仿真实验室,进行专业课程实验和银行业务仿真、证券投资业务仿真、国际结算业务仿真等课程的综合实验,这种模拟体验式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专业实践活动。依靠专业教师、团总支、学生会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譬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商业银行操作技能大赛、模拟投资银行对抗赛、个人理财大赛、金融专业英语大赛、创业设计、广交会和名酒展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学院、系和其它各部门组织的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活动。其中优秀者可获创新能力学分。创新能力学分可冲抵通选课中同类型的学分,最高为8学分。 第四,通过聘请广州有关银行、投资基金、证券公司、黄金交易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来校讲座,鼓励学生报考金融业各种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或者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实地参观学习和实习,进一步加强学院与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为金融学专业学生联系实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有利条件。 (2)实践教学的效果: 第一,近年来,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学生自行实习的时间越来越早,甚至第七学期的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障,学生由于被实习单位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难以真正学到东西,这 已成为各高校的普遍问题。我院金融系利用银行、证券业务仿真实验室,在第七学期全面开设银行、证券业务仿真实验课,并请相关金融机构业务人员来院授课,组织全部学生参加,严格考勤,学生反映良好,效果显著,同时,也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二,12年金融学专业学生获批省大学生创新项目9项,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 金融学专业学生2012年广东省大创项目立项情况

EDA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EDA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周莉莉周淑阁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信息工程系,泰州,225300) 摘要:EDA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在被广泛应用到电子技术各领域中,本文论述了《EDA 技术》课程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利弊,列举出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的改革方法与措施,强化教学中的互动性,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关键词: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改革,Multisim 一、引言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各种EDA设计工具就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 EDA设计工具与早期的CAD软件相比操作界面友善,自动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加完善,运行速度更快,而且有良好的数据开放性和互换性。目前EDA设计工具很多,比较常用的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有:SPICE/PSPICE、EWB、MULTISIM 、MATLAB、MAXPLUS_Ⅱ和 MMICAD 等。现在电子线路的设计人员能通过计算机直接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逻辑设计、性能分析、时序测试、印制电路板的自动化设计,实现了电子设计、仿真、测试一体化的功能。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EDA技术在涉及国防、航天、通信、医学、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中,正以惊人的速度被广泛应用。电子类的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也依赖于EDA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在普通的电子产品的开发中,EDA技术的运用常常使一些技术瓶颈得以突破,从而产品的开发周期大为缩短、工程开发成本降低、性能价格比大幅提高。EDA技术迅速成为电子设计领域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适应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新一代的电子系统设计者应该掌握先进的EDA技术,高等院校的有关电子专业都开设了EDA技术的相关课程,EDA技术教学正在与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及新型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培养电子技术设计人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EDA技术教学实践 EDA技术包括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印刷电路板设计自动化、可编程器件设计自动化、仿真与测试故障诊断自动化、半导体工艺设计自动化等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教学环境需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教学环境和硬件教学环境。因此我校针对本三层次的电子专业,调整了EDA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其分为EDA(一)和FPGA系统设计两门课程,加强了EDA技术的教学和实践,并且探索了一套适合EDA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建设及教学环节中大胆的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一)加强了EDA教学实验环境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突破,而高等学校中电子专业很多实验内容仍然以传统电子硬件技术为主,学生在实验室中能接触到的只有有限的电子器材与较为陈旧的电子技术,这与电子产业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 节,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决定从2011级学生开始,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即从《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各抽出16学时,利用两个暑假和寒假时间,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分别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 为了贯彻上述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经过 认真研讨,制订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

层去,到群众中去,通过调查分析社会现象,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内化,进一步确立唯物辨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增强 广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 1.社会实践动员活动 学时:2学时 内容: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计划安排、要求等事项。 2.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时:10学时 内容: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指定的选题,也可以自主设计社会实践题目,具体实施参观、学习、考察等活动,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收集、 获取社会实践资料。 3.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活动 学时:4学时 内容:运用理论对收集、获取资料进行阐释论述,形成一份观点 鲜明,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社会实践报告,并得 出正确结论。 四、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及相关的理论内容,做好社会实

2013《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2——2013第二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与现实更具体的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素质和能力。 时间安排:2013年3月——4月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课时为52,理论教学课时40,实践教学12课时 实施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由于学生人数多、经费、时间、安全等问题,坚持就近就便、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原则;学生发挥个性与团队共同努力的原则。 实践内容:《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采取1+X的形式。其中: 1为必选实践形式。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哲学”,即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等等,以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解说,以严密的逻辑和透彻的说理,展示“原理”的魅力。在书面报告的基础上,以课前一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课堂5分钟的口头汇报。 X为任选形式。包括: 一是读经典悟经典。任课教师指定学生课外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字数2500左右。 二是调查参观。教师根据“原理”课程内容提供若干主题模块,(学生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题,但须任课老师同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写调研报告,字数2500左右。 三是哲学典故微电影制作评比活动。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某一哲学典故制作视频进行评比。 四是辩论活动。学生选择课程内容中的某一主题、论点等,进行正反观点论战。 团队组合:6-10人一组,不能跨班组合。每位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例如,文章书写者、课件制作和演讲者、素材收集者、影像拍摄者等等。 组织形式: 1、社会调查;(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 2、主题活动——课堂讨论、辩论; 3、微电影播映; 作业形式: 1、调查报告; 2、课堂讨论或辩论; 3、制作课件; 4、微电影制作; 5、发表观后感;等等。 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考核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5%、期末成绩占40%、实践教学占15%。实践教学成绩根据学生各个实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教科室《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究与实践,圆满组完成了课题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简介 1、课题产生的背景和课题名称 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我校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2012年8月,教导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高一年级试行“五步教学法”(预习——讨论——讲解——练习——总结)的改革措施。这表明我校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开始了新的历程。同时感觉到“五步教学法”真正成为一个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需要弄清很多问题,需要探索与实践。为了配合教导处积极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全面有效地实施“五步教学法”,教科室决定组建课题组,重点探索和实践使用“五步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为我校的课程改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把课题命名为《五步教学法探究与实践》。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三个转变,即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其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重点。我们在课题论证时发现,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五步教学法”能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对改进“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五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用途径、方法和课堂教学评价,其中重点研究和实践了使用途径、方法。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研究的方法,努力做到实践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题组探究过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8种: (1)怎样命名“五步教学法”及其五个环节? (2)“五步教学法”的含义(包括理论依据)是什么? (3)“五步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怎样的? (4)“五步教学法”的使用方法(技巧)是怎样的? (5)怎样评价“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6)怎样了解学生? (7)怎样编写和使用“导学案”? (8)怎样进行班级小组建设? 我们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实践创建了“五步教学法”模式,达到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创建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的课题目的。

教学方法的种类

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的理论是教学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随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在千百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人们创造和总结出难以记数的各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教学方法的内涵[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各种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将它们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215834706.html, 《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玉海郜少波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根据高职类《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几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实例法、相似知识点比较、理论教学穿插力学史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实践证明,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工程力学》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加之高职类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举实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工程力学》中的很多理论性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说明,学生就能从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内容,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进而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杆件的扭转变形时,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拧干毛巾上的水时,毛巾发生的变形就是扭转变形;天津大麻花的形状本身就是一种扭转变形。在讲剪切与挤压变形时,可以结合面条机压面条的例子进行讲解,告诉学生什么是挤压,什么是剪切。上面这三个实例简单、形象、易懂,教师继而引申到传动轴的扭转变形和材料的剪切与挤压变形,学生了解了前面所举的三个简单例子后,对于机械传动中轴发生的扭转变形和冲床、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就不会感到很难理解。讲定轴转动时,教室里就有现成的例子,如,翻盖手机的旋转、笔记本的打开与闭合、电风扇的转动、门绕门轴的转动等。讲固定端约束时可以举底端埋在地下的电线杆和楼房的阳台或挑梁等。实例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教师再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实现从实例的感性认知到理论的理性认知的升华,他们对于抽象的理论就不再感到难以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上边讲理论边举实例,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空洞、枯燥、乏味,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2.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应加以总结比较,避免发生混淆 总结比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形式或者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比较分析,使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把它们混淆在一起,张冠李戴,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直杆拉(压)变形的胡克定律的一种表达式为: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 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案2011

浙江外国语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调查访问、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二、活动任务与要求 任课教师和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都要高度重视本课程实践教学,积极投实践调查,必须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方案的要求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必须认真撰写和提交社会调研报告,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调研报告进行考评,并按照80%的比例记入学生本课程学习的平时成绩,。 1、参加对象: 本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各本科教学班。 2、活动时间: 2011年09月至2012年01月。教学周第七周前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同时应公布参考选题,指导学生选题,并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的辅导。 第十三周、十四周(2011年11月21日——12月4日)为学生集中调查时间,理论教学停课。第十五周学生须上交一份实践调查报告初稿,初稿字数、格式要求见附件二。 第十八周(2011年12月26日——2012年1月一日)为实践教学总结阶段,任课老师要指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实践调查报告,同时评选优秀调查报告,理论教学停课。 学期结束前,学生须上交调查报告终稿,一式两份。 3、活动内容:本次实践教学主要围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浅析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改革 论文摘要:结合工科专业特点,改革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学方法相应改革。现代教育应确立三种理念:教学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知识的建构性。在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已出现或将出现如下走向:教学方法的参与主体由单向性走向多向性,教学方法的功能由重视知识传授走向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趋向最优化。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尝试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稳步提高,促使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主要任务是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提供基本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工程力学不仅对工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过渡起到桥梁作用,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且具有力学概念抽象,内容繁杂,分析研究对象多,解决问题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加之新的教学内容扩展与教学学时的减少形成明显反差,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保障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基本耍求和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我们从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开设综合分析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采用激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求学 我们认为传统落后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己由“常态”变成了“病态”,严重阻碍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不改革,创新型人才难涌现。北京

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电子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加强实践环节是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本专业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一、专业培养目标 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坚持以服务这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面向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为从事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维修工作和采购销售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电子行业、技能型人才。 通过培养,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素质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强、社会评价好,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8%,就业率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8%以上,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省、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培养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将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从“学科本位”知识论转向以“素质结构+能力本位”的课程论,体现“模块式教学”,“项目教学”,“一课一得”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我校的专业课程的制定方法是: ①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找准专业的核心能力。 ②根据课程承担培养某个核心能力,确定课程的定位、任务和目标。 ③依据课程的定位、任务和目标确定知识点、能力点和技能点,将已确定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技能点按照科学合理的分类及顺序构建课程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以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课程的设置、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方法手

教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教学方法的内涵[重点]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 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 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概论课实践方案

2010-2011学年第2期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为切实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特制定内江师范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概论课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组织所有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参观访问,通过走访优秀党员,走访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深刻认识党带领全国人民90年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切身体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永远跟党走,成才做栋梁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在调研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参加人员 所有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生三、实践类别及要求。 (一)社会调查 1、内容: 组织所有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生进行以“党在我心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为主题的大型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内容要求学生围绕调研主题:针对建党九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取得的新进展,涌现的典型性人物,人们衣、食、住、行及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情况,自拟题目(如学生不知写什么,可以看一下社会调查参考选题),展开调研。通过查

阅文献资料、采访历经变迁的人物、或座谈等形式展开调查,完成调研报告。 附: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关于××(地方)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地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 ●关于××(地方)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调查 ●关于××(地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 ●关于××(地方)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调查与分析 ●某地(乡、县、市)实施可持续发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调查。 ●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2、要求: 社会实践结束后,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和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 (1)调查原则 ①客观真实。撰写实践报告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实践报告考核为0分。 ②社会实践报告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书写工整,有条件者最好打印。 ③调研报告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论点,有充分的资料,其中一半以上的资料必须来源于自己调查的第一手实证资料,引用他人资料必须注释。 (2)字数要求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不少于3000字,包括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和核心内容两大部分。其中“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部分应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内容;“核心内容”部分应结合调研内容,分析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其中“总结问题”部分,要求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日志附后。 (二)写观后感 1、内容:

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以“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为依托,对该课程教学从课程教育思想、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授课方式和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0年以来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都重新进行了思索,并提出修订计划方案。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以此为契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和酝酿,成立了“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该实验依托2011年本校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两个专业为背景,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以培养适应21世纪地质工程行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地质工程科学领域创新人才为目标,多次召开会议制订讨论创新班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计算、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工程力学作为该培养计划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方面处于“排头兵”的地位。学院领导强调该实验班课程必须由授课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师来承担。本人作为任课教师之一,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为实现提高学生三大能力素养的目标,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尝试。 一、课程教育思想改革 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课程教育思想本质上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映,是课程改革的思想先导。社会需求在变,课程设置也必须根据需求做相应的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工程力学课程作为经典力学,传统上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作为非力学和理学的学生,是会有一定难度的。许多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都会把力学作为学习的“拦路虎”,无疑从心里上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隔阂。“地质工程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是从本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几轮考核选拔出来的,因此,他们具备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许多学生对力学课程怀有畏惧感,片面认为只有力学专业的学生才能、才需要学好力学。因此,对于这些学生首先要其克服“畏难”情绪,从思想上放下包袱,鼓励学生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一定会学好工程力学。 二、课程内容改革 工程力学作为工科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内容。从学时上来说,该门课程几经变动,大部分学校学时为60~80学时不等,本校“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学时设为72学时。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偏重于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主要都来自于机械工程实际,模型也大多来自于机械和工程设计。对于没有机械工程基

实践教学指导书

武昌职业学院 商业插画实训 实践教学指导书(适用于平面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类专业) 武昌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2006.3

插画实训 实践教学指导书 制订人:艺术传媒学院吴丹 一、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实践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从而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本实践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商业插画实践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和要求: 1、掌握商业插画设计的基本步骤 2、掌握商业插画设计的技巧 3、掌握商业插画设计的商业性质 4、掌握商业插画工作者的就业渠道 三、实践教学组织、场地、主要设备器材及性能简介 教学组织:一人一组 教学场地:实训基地 设备器材:电脑桌凳数位板电脑绘画夹(大夹子) 四、实践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要求

五、项目指导 项目一:基础工具和绘画基础 一基础工具及色彩的构成因素(一)教学目标、要求 了解商业插画实训所需的工具 掌握色彩的构成因素 (二)知识要点 商业插画所需的工具介绍 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技能要点 商业插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介绍

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 (四)技能训练 1、工具和材料介绍 (1)调色盘 (2)画笔的种类 ●喷笔(工业器具型和自由型) ●毛笔(硬型、软型、适中型) ●炭笔 ●蜡笔 ●彩色铅笔 ●钢笔 (3)纸的质地 ●有光滑表面的 ●中性质地的 ●粗糙质地的 (4)色料 ●丙烯颜料 ●油画颜料 ●水粉颜料 ●水彩颜料 ●墨汁墨水 ●铅粉炭粉 ●油墨蜡料 2、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 (1)色彩的三大构成要素 (2)色彩的搭配要素 (3)色彩的调和要素 二造型的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要求

马芯兰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马芯兰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十八团学校 小学数学备课组 喜军军 2015年9月10日

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学的本质 第二节数学教学与思维发展 第三节马芯兰数学教学法 第二章活动与思维一一抽象思维的起步 第一节对“数位” “计算单位”的认识与“数位筒”的教学 第二节“和” 一一小学生数学认识的第一个基本概念 第三章数学概念教学 第一节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概括性、结构性 第二节把最基本概念放在中心位置 第三节几个基本概念的教学一一“同样多”、“份”、“倍”等第四章计算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一节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技能训练的特点 第五章知识的迀移与渗透 第一节小学数学知识的网络 第二节备课要从整体来把握教材 第三节迀移的概念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节渗透是对迀移教学的创新 第六章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图形教学与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应用题教学中的线段图教学 第七章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结构与培养(上) 第一节技能与能力 第二节概念教学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 第三节“问题结构”教学第四节如何进行应用题问题结构教学第八章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结构与培养(下) 第一节解应用题过程的分析、推理能力 第二节解题灵活性的培养 第三节小学数学能力的结构 第九章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数学创新能力 第二节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节马芯兰把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统一起来

第二部分优秀教学个案选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100以内数的认识 3、大小数的关系 4、万以内数的认识 5、整体与部分应用题训练 6、9的乘法口诀 7、有余数除法 8、倍的初步认识 9、认识两步应用题 1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1、分数的初步认识 12、小数的意义 13、分数单位 14、能被2、3、5整除的数 15、工程问题应用题 16、分数应用题训练 第三部分附录 1、“马芯兰数学教学法推广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马芯兰著作目录 3、马芯兰教学实录(光盘)目录后记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摘要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 提高及知识传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力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力 学的特征,使其在材料与理论力学思维方法的培训下,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 好基础。深化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满 足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文章笔者针对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分析 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力学问题对策 1.前言 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多数的其他专业中均有开设。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工程力学,有利于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日常生 活中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但基于工程力学的课程内容繁多,公式复杂,使多 数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中比较被动,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工程力学 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2.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及教师的不重视 学校应培养专业的力学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目前,部分 学校的学生力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明确 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低。而有些学生不注重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乱 套公式,并未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力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另外,部分教师未能根据 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未能将力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并对其加以讲解,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加大教学的难度,这造 成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这给力学教育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2教材的缺陷 近些年来,由于工程力学的教材仍是按照以往的学科体系进行编辑,并重点 要求系统本身的严密性及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掌握解题的 技巧,忽略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造成大多 数的学生误认为工程力学这一课程没有多大用处,学不学均不关紧要,使学生未 能很好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给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根据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采取相 应的解决对策。 3.工程力学教学的改革对策 3.1不断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单调的课程,教师在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应理论联系 实际,不断丰富理论知识的内涵,突出其价值。重点关注课程的最初部分,尤其 是课本的首节内容,应对其进行生动讲解。该课节中讲述了工程力学的目的、性 质及任务,结合相关例子,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加以说明,从而逐步讲解工程力学 的实际运用。如关于电视架的制作,教师可对其制作方法进行提问,使学生独立 思考后,再介绍电视架在工程力学中的相关知识,阐述电视架的哪些部分属于材 料力学,哪些属于静力学,使学生基本认识。 3.2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工程力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首先,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对

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经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与现实更具体的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素质和能力。 时间安排: 3月——4月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课时为52,理论教学课时40,实践教学12课时 实施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由于学生人数多、经费、时间、安全等问题,坚持就近就便、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原则;学生发挥个性与团队共同努力的原则。 实践内容:《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采取1+X的形式。其中: 1为必选实践形式。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哲学”,即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等等,以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解说,以严密的逻辑和透彻的说理,展示“原理”的魅力。在书面报告的基础上,以课前一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课堂5分钟的口头汇报。 X为任选形式。包括:

一是读经典悟经典。任课教师指定学生课外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字数2500左右。 二是调查参观。教师根据“原理”课程内容提供若干主题模块,(学生也能够根据情况自行选题,但须任课老师同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写调研报告,字数2500左右。 三是哲学典故微电影制作评比活动。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某一哲学典故制作视频进行评比。 四是辩论活动。学生选择课程内容中的某一主题、论点等,进行正反观点论战。 团队组合:6-10人一组,不能跨班组合。每位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例如,文章书写者、课件制作和演讲者、素材收集者、影像拍摄者等等。 组织形式: 1、社会调查;(能够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 2、主题活动——课堂讨论、辩论; 3、微电影播映; 作业形式: 1、调查报告; 2、课堂讨论或辩论; 3、制作课件; 4、微电影制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