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2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2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2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2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按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 该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2

C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 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

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以下对该反应前、反应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 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 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D 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4:3

4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C2H4

B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

5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会形成阳离子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 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 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7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A 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8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

的是()

A A

B B

C C

D D

9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 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

C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1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四种粒子均表示原子

B N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

C 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 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是()

12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表示原子的是()

13铀235(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铀属于非金属元素

B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 该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

D 该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14钛合金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有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26个中子,则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 22

B 26

C 58

D 48

15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 ﹣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 相对原子质量为2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看图回答:

(1)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2)A中氮、氢原子数之比为,氮、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3)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17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氛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甲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填序号)决定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图乙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结合生成水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19考古学上通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它们的原子质量比是

20原子的构成:①原子由居于和构成的,原子核由和构成的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21原子是由(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构成,其中和构成原子核,围绕原

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上,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是

和,相对原子质量= +

22如图为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请根据图示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1)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2)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铝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铝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2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如图1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④若D为离子,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24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上述结构图中的X=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3)根据图示信息,确定一个水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25某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共34个,其中中子有12个,关于该原子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12个 B质子11个 C相对原子质量34 D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问题:

(1)甲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2)此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3)在化学变化中,(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27如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

(2)此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填名称)

(3)此反应后生成的B与C中物质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28如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29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符合条件的都要填上否则不得分)

(1)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2)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3)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4)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5)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30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3)锶原子最外层容易电子(填“得”或“失”)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按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 该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2

C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各物质反应的分子个数比;

C、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D、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A正确;

B、由上图可知,该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2故B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2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 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分析能否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

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A正确;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的一种分子是由3个原构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4个原子构成的,该图不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以下对该反应前、反应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 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 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D 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4:3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以及物质的总质量的变化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微颗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均为混合物,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C2H4

B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利用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完成对所得结论的评价

解答:解:A、由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故结论A正确;B、由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物质是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结论B正确;

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不属于氧化物故结论C不正确;

D、由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结论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5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会形成阳离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

B、根据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D、根据离子的形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说法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说法正确;

D、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微粒的特性、物质的构成才能正确解答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 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 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概念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原子的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C、根据酸雨的PH值分析;

D、根据氯化铵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正确;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错误;

C、通常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错误;

D、氯化铵不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综合,关键是对各项知识的掌握

7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A 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化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卢瑟福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所以原子很小,但可以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化学史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8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

的是()

A A

B B

C C

D D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题目较易

9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 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

C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镁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是12,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表示原子序数为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四种粒子均表示原子

B N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

C 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 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N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W 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②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阳离子;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④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N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W 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N元素和W元素分别显+3价、﹣1价,则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四种粒子中K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不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D、M是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N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W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在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是()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表示原子的是()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铀235(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铀属于非金属元素

B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 该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

D 该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铀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意,铀235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题意,铀235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该原子核内有235﹣92=143个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铀235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核外有9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4钛合金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有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26个中子,则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 22

B 26

C 58

D 48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5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 ﹣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 相对原子质量为2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给题目,主要要用到的知识点: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②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③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因为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由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可

得,核外电子数应为2,故A错误

B、因为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故B错误;

C、He原子结构为核内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该结构示意图符合该特点且核外电子排布正确,故C正确

D、核内质子数为2的H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的数值应为2,核外也应有2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以及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看图回答:

(1)属于氧化物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2)A中氮、氢原子数之比为 1:3 ,氮、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14:3

(3)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2N2+6H2O ,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计算、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由此可知:

(1)属于氧化物的是水;

(2)A为氨气,氮、氢原子数之比为 1:3,氮、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4:(1×3)=14:3 (3)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了水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为:(1)C;(2)1:3,14:3;(3)4NH3+3O22N2+6H2O,置换反应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17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氛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甲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 A (填序号)决定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图乙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依据反应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变化情况、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解答;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的实质

解答:解:(1)依据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故答为:(1)A,离子;(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微观图示的有关含义掌握有关的分子结构情况;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混合物(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分子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2: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3)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构成的粒子;

(4)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以上变化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分子构成的;

(4)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故答为:(1)混合物;(2)化合反应;(3)分子;(4)2:1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构成及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

19考古学上通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中子数不同,它们的原子质量比是 7:6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碳﹣12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在考古学中常被用来测定出土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解答:解:碳﹣12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两种原子中中子数不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碳14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的质量之比为14:12=7:6

故答案为:中子数不同;7:6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难度不大

20原子的构成:①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的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①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点评:原子的核式结构就像太阳系一样,中间是原子核,周围是绕核转动的电子

21原子是由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构成,其中质子

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是质子

和中子,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解答

解答:解: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原子核所带的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电子的质量很小,常忽略不计,决定原子质量的是质子和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答案为:质子;电子;中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质子数;中子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构成以及原子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2如图为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13 ;

(2)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 ;

(3)铝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铝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1)左上角的13表示原子序数,即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

(2)最下面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3)铝属于金属元素;

(4)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铝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答案:

(1)13

(2)2698

(3)金属

(4)失去

(5)氧化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原子序数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如图1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包含四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S2﹣(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7 ,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④若D为离子,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画出X分子的

微观示意图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①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

②根据原子结构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于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③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回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回答

解答:解:(1)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在E中,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17﹣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④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故答为:(1)①四质子数;②S2﹣;③7,NaCl;(2)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11章。 三、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

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练习

2011~2012学年苏州市初三化学课时练习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威海市)下列不属于 ...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2.小明发现罩在蜡烛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3.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熟石灰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D.苹果腐烂发热 4.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 ) A.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B.倒入废液缸 C.放回原试剂瓶D.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5.(2010.苏州)下列有关仪器的用途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6.(2010.浙江绍兴)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西瓜榨成汁B.铁锅生锈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8.(2010.乌鲁木齐)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9.(2010.浙江金华)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用作电线 10.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液化石油气燃烧B.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物质的组成(第2课时)助学案

九(上)化学助学案 课题:3.3物质的组成(第2课时)主备: 【助学目标】 1、了解化合价的相关知识; 2、学会书写离子符号。 【助学重点、难点】 1、了解化合价的相关知识; 2、学会书写离子符号。 【助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器材】 助学过程: 情境引入: 【自助互助】 同学们自助下列内容: 小组的每位同学自助结束,进行小组互助,教师巡视、参与。 自助内容: 1、水的化学式是H2O,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 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化学式既表示了物质的组成元素,又表示了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或离子个数比,这些个数比是如何确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中体现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数值;化合价体现的是 (填“元素”、“原子”)的一种性质。 3、在化合物中,各元素会体现出一定的化合价,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且正、负 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4、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5、标元素化合价的方法是: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在前,数值在后。 6、根据3、4、5的相关知识,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①MgO ②CO2 ③SO3 ④CaCl2⑤N2O5 7、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8、求出下列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并按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序。 ①HCl②HClO③HC.lO4 ④Cl2 排序是。 9、元素的化合价具有可变性,例如:CO、CO2中C的化合价分别是、。 对铁元素,+3价的称为某某铁,+2价的称为某某亚铁,FeO、Fe2O3的名称分别是、。 10、一种或多种元素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带电的离子,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 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称为原子团;通常用“某某根”来命名,原子团也有一定的化合价。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李静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

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

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6班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广西苍梧实验实验中学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6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学生的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工作中要在教学进度以及知识难点上要有提升,并且要培养出能参加竞赛的同学。而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要以抓基础,教方法,教规律,多学多练一定让同学们的化学成绩达到学校的要求,为中考全面胜利扫清障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 金属的分类 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钨——灯丝——熔点高 ) 铬——电镀——硬度大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汞——体温计液柱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常见的合金: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 焊锡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含碳量 2%~% 含碳量 %~2% 铜锌合金铜锡合金— 铅锡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锈蚀性能。 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 性。 生铁常制成暖气片。 紫铜是纯铜【 熔点低 见下 具有形状记忆 效应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钛和钛合金的优点:① 熔点高、密度小;②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 抗腐蚀性能好。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2Cu+O22CuO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 盐+H2↑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通用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课时同步练习+章节练习题汇总(含全册所有课时练习汇总)

(共29套)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章节练习题汇总(含全册所有课时练习汇总)

1.1身边的化学 小试身手 1 [ 基础题 ] 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 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C.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以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 D.利用化学将废铁变成黄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 [ 基础题 ] 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新材料的合成 B.工业“三废”的处理 C.卫星定位软件的开发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3 [ 提高题 ]“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车出行,节约时间 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4 [ 提高题 ]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面对小明同学收集到的几种物品进行探究。 ①药品②腈纶毛衣③食醋 ④汽油⑤水泥 (1)上述物品在制作或形成过程中与化学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可以食用或服用的是______________。 (2)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击中考 5 [ 兰州中考 ]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纳米铜的性质 B.C60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 6 [ 枣庄中考 ] 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 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时训练+单元复习汇总 新〖人教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12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宗旨,欢迎您下载使用! (共6套)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时训练+ 单元复习汇总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对点精炼】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016日照)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木材燃烧 C、汽油挥发 D.、钢铁生锈 2(2016菏泽)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品红扩散 B、碳铵分解 C、纤维织布 D、积雪融化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2016南宁)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延展性 C、酸碱性 D、氧化性 4. (2016龙东)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金属用作导线 D、用煤作燃料 知识点三、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5.(2016四川广安)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 B: 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 C: 冰川融化——物理变化 D: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 6.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课时层级训练】 1.(2016甘肃兰州)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木已成舟 D、蜡炬成灰 2.(2016山东泰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3.(2016临沂)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4.(2016菏泽)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碘酒作消毒剂 B、稀盐酸作除锈剂 C、生石灰作干燥剂 D、活性炭作吸附剂 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湿法炼铜 B、雕琢玉石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 学进度表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落实新课程理念,把握命题主旋律。关注社会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

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实施有效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从上学期的学习成绩看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这学期里,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课外练习,强化一下基础,为中考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坚信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

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 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1 走进化学世界%28含解析%29

课时作业1走进化学世界 夯实基础 1.(2020·宁夏中考)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 2.(2020·安徽合肥包河区二模)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下列工艺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3.(2020·湖南株洲中考改编)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4.(2020·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1

5.(2020·江苏连云港中考)下列化学品标志与化学试剂对应错误的是() 6.(2020·四川成都中考)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 C.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冷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 7.(2020·浙江台州中考)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 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提高能力 1.(2020·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2020·山东东营中考)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2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2020·山东德州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创新拓展 (2020·湖南怀化中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课时作业1走进化学世界 夯实基础 1.C 3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完整)初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消毒酒精C.白醋D.蔗糖水 28.下列关于氢气的用途中,只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充填探空气球B.作氢能源 C.作火箭燃料D.冶炼金属 29.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0.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B.蒸馏水C.汽水D.自来水 32.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33.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要求的最佳pH范围:茶5—5.5;西瓜6;大豆6—7; 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B.西瓜C.大豆D.甜菜 34.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白磷、红磷 C.冰、水D.天然气、甲烷 35.欲将20℃时的硝酸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水 C.加入固体硝酸钠D.倒掉一半溶液 36.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铁、铁锈B.石灰石、生石灰 C.熟石灰、氢氧化钙D.纯碱、烧碱 3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38.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1:1,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rd 3.1分子和原子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可构成分子 2.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 ①液态氧②水③硫粉④水银⑤纯净的蔗糖水⑥铜锈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3.水结成冰是( ) A.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 D.物质种类变了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氧化镁 D.液氧 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有发光放热现象 C.有气体放出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 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 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

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 7.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10.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1.水变为水蒸气,主要改变的是( )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水分子质量变大 C.水分子间隔变小 D.水分子间隔变大 12.一个氧分子(O2)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O2)中,含有一样多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氧原子的个数 C.氧分子的个数 D.碳原子的个数 1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时检测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需通过化学方法生产的是( ) 答案 A 制作课桌的木材、用来雕刻的石料和冰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塑料是人类利用化学方法加工而成的。 2.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食物、服装等生活用品的丰富 B.深海潜水艇“蛟龙”号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C.特效药的研制 D.研究历代王朝的兴衰 答案 D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在材料、医药等研究领域及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历代王朝的兴衰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故选D。 3.黑乎乎的石油可以变成绚丽多彩的衣物。下面提出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 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 答案 D A项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B项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C项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只有D项研究的内容与化学无关。 4.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变废为宝 B.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答案 D 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不能防止酸雨的形成。 5.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⑤①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②①④③⑤ 答案 A 瓷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初期;青铜器早于黑火药的发明;塑料是在20世纪初合成的;纳米铜则是新材料。 6.年10月17日,载人飞船载着我国培养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升入太空,在轨飞行30天。请问下列哪项课题与化学没有密切的关系( ) A.返回舱外表面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B.“神舟”飞船轨道的设定 C.发射“神舟”飞船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 D.“神舟”飞船太阳能电池的研制 答案 B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新型燃料的研制以及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神舟”飞船轨道的设定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7.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的是( ) ①用于信号传输的光导纤维 ②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④医疗上用的人造血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光导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纳米铜、人造血管都是利用化学研究的新材料。 二、填空与简答题 8.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正方: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2012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⑵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过程与方法: ⑴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本节知识点: 1、酸碱指示剂 2、酸碱的共性 3、原子团 4、酸和碱与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6、pH的测定 7、酸和碱与人的生理活动 8、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相关知识: ⑴ C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 O==H 2 CO 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⑵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 方法技巧: ⑴采用类比法记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以及pH与酸碱性的关系,使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pH三者的关系理清。 ⑵总结归纳法学习酸碱的特点与共性,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本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维误区: ⑴本节知识中酸与酸性,碱与碱性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酸溶液中都含有H+,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但并不是只有酸的溶液中才有H+。碱与碱性的关系也是如此。 ⑵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本节的易错点,正确理解和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考点分析: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以及根据信息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结合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 3、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