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这是革命党人对其革命实践反思的结果

这是革命党人对其革命实践反思的结果

这是革命党人对其革命实践反思的结果
这是革命党人对其革命实践反思的结果

、这是革命党人对其革命实践反思的结果。从1907年到1911年,孙中山多次领导在华

南发动起义,但均遭失败,如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尤其是黄花岗起义失败,“牺牲

了一大批革命党的精英,一度使少数革命领导人心灰意诅”(耿云志:《收回利权运动、

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其后,革命党人对华南战略作了认真总结、反思,思考新的起

义地点。宋教仁、陈其美等在上海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动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湖

北的各种优势条件,使革命党人最终选定了武昌。

二、这是由湖北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根据《天津条约》,1862年汉口开埠通商,逐

渐成为内地出口贸易的最大口岸。尤其在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后,兴办了一大批

近代工业企业,如:湖北枪炮厂,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兵工厂,在国内军工企业中设备最好;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规模在亚洲首屈一指。经济的这些变化,一方面

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一方面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三、是由当时湖北的社会政治条件决定的。为适应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张之洞仅在武昌,从1890年到1907年就先后办了28所新式学堂,派遣三批留学生赴日学习,湖北的教育改革处于全国前列。这些新式人才,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倾向

革命。他们成立革命团体,如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共进会等;创办革命报刊,如《湖北

学生界》(后改名《汉声》)、《国民报》、《大江报》等,揭露社会黑暗面,大力宣传

民主革命思想,鼓吹革命,为发动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四、武昌的地理优势为革命党人所青睐。武昌城无关隘、要塞作屏障,易于攻取,太

平军曾三克武昌可为例证。另外,武昌位居长江中游,水陆交通发达,有“九省通衢”之

称,一旦革命成功,可利用其地理的中枢地位,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影响全国。武昌起

义前,黄兴曾说:“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顷刻土崩瓦解,充分印证

了这一点。

五、当时武汉的力量对比有利于革命。武汉处于内地,开埠较晚,相比于沿海城市上海、广州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力量相对较弱。湖北革命党人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使本来用于维护清朝统治的新军演化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湖北新军参

加革命团体的人员占其总数的1/3,革命力量比较集中,比较强大,这一有利形势是当时

其它地方所不具备的。另外,武汉是当时国内第二大城市,也是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中心,革命派与反革命的矛盾十分尖锐。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同外部的四川保路运动结合在一起,

加速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革命的支持者要看是什么人有工人革命也有农民革命

农民革命没有政治纲领所以洪秀全那样的农民革命进了京城也不能取得最后胜利

而工人革命组织性强人员集中所以在武汉这个老码头港口城市来说就很好

武汉码头工人多是其中原因之一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

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

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

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

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

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2、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是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群众基础。

3、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

4、革命主动精神。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

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

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

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

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

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一直致力于在华南发动起义,但辛亥革命却首先在武昌爆发,

然后成燎原之势。究其原因,从全局而言,武昌起义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但

具体到湖北和武昌,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这是革命党人对其革命实践反思的结果。从1907年到1911年,孙中山多次领

导在华南发动起义,但均遭失败,如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尤其是黄花岗起义失败,“牺牲了一大批革命党的精英,一度使少数革命领导人心灰意诅”(耿云志:《收回利权

运动、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其后,革命党人对华南战略作了认真总结、反思,思考

新的起义地点。宋教仁、陈其美等在上海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动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湖北的各种优势条件,使革命党人最终选定了武昌。

二、这是由湖北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根据《天津条约》,1862年汉口开埠通商,逐

渐成为内地出口贸易的最大口岸。尤其在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后,兴办了一大批

近代工业企业,如:湖北枪炮厂,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兵工厂,在国内军工企业中设备最好;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规模在亚洲首屈一指。经济的这些变化,一方面

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一方面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三、是由当时湖北的社会政治条件决定的。为适应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张之洞仅在武昌,从1890年到1907年就先后办了28所新式学堂,派遣三批留学生赴日学习,湖北的教育改革处于全国前列。这些新式人才,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倾向

革命。他们成立革命团体,如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共进会等;创办革命报刊,如《湖北

学生界》(后改名《汉声》)、《国民报》、《大江报》等,揭露社会黑暗面,大力宣传

民主革命思想,鼓吹革命,为发动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四、武昌的地理优势为革命党人所青睐。武昌城无关隘、要塞作屏障,易于攻取,太

平军曾三克武昌可为例证。另外,武昌位居长江中游,水陆交通发达,有“九省通衢”之称,一旦革命成功,可利用其地理的中枢地位,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影响全国。武昌起

义前,黄兴曾说:“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顷刻土崩瓦解,充分印证

了这一点。

五、当时武汉的力量对比有利于革命。武汉处于内地,开埠较晚,相比于沿海城市上海、广州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力量相对较弱。湖北革命党人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

发动和组织工作,使本来用于维护清朝统治的新军演化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湖北新军参

加革命团体的人员占其总数的1/3,革命力量比较集中,比较强大,这一有利形势是当时

其它地方所不具备的。另外,武汉是当时国内第二大城市,也是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中心,革命派与反革命的矛盾十分尖锐。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同外部的四川保路运动结合在一起,

加速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汉爆发并取得首义成功是多多种因素综合促成有

1.从历史上看武汉三镇历史上工商业基础好。

2.地理上有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自然条件,

3.经济上使这里在六十年代开放通商口岸和洋务运动开办的,在资本主义产生较早,发展

较快。

4.这里的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较快

5.革命党人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湖北新军进行了长期大量的工作,有一定数量的新军支持革命。

6.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发展很快,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清将一部分军队调走,使武汉城中军事力量相对空虚。

1911年恰逢农历辛亥年,因此习惯上把这场首义在武昌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叫

做辛亥革命。

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华中重镇,武汉在军事上具有扼险控要的重要

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从武汉开始改变中国历史的行程,武汉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近一个世纪前的1911年是中国旧历的辛亥年,一年伊始,反清起义便接连不断。继4月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5月四川发起了保路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

领袖的同盟会在武汉秘密建立了中部总会,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

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负责军事组织的孙武在俄租界配制炸药不慎引爆,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名册、印信被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出走。十日晨,

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被捕遇难。在此危急关头,新军中革命党人

主动联络,决定按原计划立即起义。晚上8点多钟,新军工程营、辎重营首先

发难,首先是工程第八营的几个士兵拒交子弹,打死了前来镇压的反动军官,

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工程营夺占了楚望台军械库,推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各营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当晚,起义军兵分三路向

总督署及第 8镇司令部发起进攻,炮击总督署,湖广总督瑞徵、第 8镇统制张

彪仓皇出逃。11日天亮后起义者便占领了武昌全城,革命党人的“十八星旗”高

高飘扬在黄鹤楼上。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汉口、汉阳的新军也起义占领了两镇,同日,武昌成立了军政府。当时孙中山还忙于在海外筹款,黄兴也未赶到,由

于变起仓促,群龙无首,起义士兵们硬把一个毫无革命思想的协统(旅长)黎

元洪搜出来——民间称作“床底下拖出个黎元洪”——用手枪逼着他当了都督。

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在中国结束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

然后来又在各地冒出了无数个割据称霸的“土皇帝”,但在摧枯拉朽的革命洪流

面前无异螳臂挡车,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

都只有十几天或几十天的寿数。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

功伟绩,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而千古留芳。

在武昌的首义路南端,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武汉人

称它为红楼,这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旧址。整个院

落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红楼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

其前身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

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

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

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

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

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红楼的主楼为红色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面阔73米,进深42米。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券,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

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原为穹窿顶式,于1911年12月1日被清军炮弹击毁)。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

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纪念馆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

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

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大量

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可以增加参观者对民国

史的认识,更增进对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一本《孙大总统伦敦蒙难记》虽然

写得有声有色,但却淡化了中山先生职业革命家的形象。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

帝制,远涉重洋宣传革命,潜心着意地营造组织建设,还直接领导了钦廉二州

和黄花岗的反清起义,确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武昌首义成功,自然首

推孙文。武汉人对黄兴评价甚高,至今尚有黄兴路、拜将台,在黄鹤楼剧场的

山腰上还有黄兴的纪念铜像,江城人民没有忘记他在群龙无首而墨云压城城欲

摧的危急关头赶赴武汉,没有忘记他在阳夏保卫战中“受命于危难之时”、呕心

沥血于共和大业,没有忘记他在辛亥革命中追随中山先生的屡建奇功和创建成

民国的不辞辛劳。

人教版九年级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校本作业)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文填空 (一)法国大革命 1、开始标志:年月日,巴黎人民攻占。(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2、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资产阶掌握了政权,不久又颁布,宣称人们生来,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3、年,法国废除了,建立了——历史上称。 4、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等人掌握了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退了的进攻,平息了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5、年7月,等人在政变了被送上断头台,高潮结束。 6、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传播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年底,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 2、年5月,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 对内:颁布《》。 在位期间拿破仑统治措施 对外: 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也损害了 ,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二、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在社会成员中属于 A第一等级 B 第二等级C 第三等级 D 第四等级 ()2、右图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攻占巴士底狱 C 《人权宣言》的颁布 D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3、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处死过国王②都成立了共和国③都打败了外国军队的进攻 ④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文献属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汉谟拉比法典》D《人权宣言》 ()5、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共同使命是 A废除封建制度B打碎殖民枷锁C推翻封建特权D清除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障碍()6、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 改变了原来的社会制度 B 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C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D 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 ()7.1789年的一天,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 但是,这一天成为永载法国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 A.三级会议召开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最全版

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高一徐彩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2)掌握十月革命酝酿、发生的过程和重大事件 (3)掌握和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2)从不同角度比较学习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3)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社会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思考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2)认识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与革命胜利的关系 (3)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一: ……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了,它的血红的余光照在家家窗户玻璃上面,疲倦而忧伤地闪耀着。工厂从它石头般的胸膛里,将这些人抛掷出来,好像投扔无用的矿渣一样。 他们,面孔被煤烟熏得漆黑,嘴里露出饥饿的牙齿,沿着大街走着。……工厂吞食整整一天的时光,机器从人们的筋骨里榨取了它所需要的力量。一整天的时光就这样毫无踪影地从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却向自己的坟墓又走近了一步。——节选自高尔基《母亲》 讨论: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个工人,你甘心就这样一步步走向坟墓么?

展示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资本。据统计,1900年,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47%以上是外国资本。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业的总投资达10亿卢布,几乎控制了当时俄国所有最重要的工业和金融业部门。俄国的资本家们受到西方资本家和沙皇统治的双重压榨。 讨论:如果你是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展示材料三: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屡屡吃败仗。最糟糕的是,士兵们不知道这战斗是为谁而战,既不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也不是为了世界和平, 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讨论:如果你是前线的俄军之一,你会愿意继续战斗下去吗? 展示图片《悲惨的农奴生活》 各个阶级都对现实不满,革命在酝酿着。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十月革命 一、背景 1、资本主义落后: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具有依赖性,对国内无产阶级剥削极其严重。各种矛盾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复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各种矛盾最复杂的国家 3、一战激化矛盾,并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各种矛盾加剧(播放视频《一战的影响》) 4、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主观条件) 二、革命进程。 1、二月革命(播放视频《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年3月 (2)结果 ①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②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九年级历史上册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师

1 / 2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案(NO.06)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历史影响 2.掌握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1.《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2.分析评价拿破仑 【自主学习】 1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成_____级,包括_______和农民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奢侈腐朽的上层等级,阶级矛盾激化。 2 1)_______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2)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了 ,宣称人们生来 ,权利 , 神圣不可侵犯。(3)1792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建立了共和国。不久法国国王______ _ ____被推陈出新断头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 ,传播了 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4. 1799年底,___________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即_______________。他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_________。 5. 1812年,拿破仑远征 失利,元气大伤。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波旁王朝复辟。 设计说明:题目自编,根据课本熟悉本课知识点。 【课中交流】 ▲有人说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反动的军事独裁者,他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上述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对外战争初期属于民族解放战争,不仅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也冲击着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拿破仑战争后期成为侵略战争,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起了当地人们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 设计说明:题目自编,突破本课重点。 【目标检测】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 A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 .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C .《人权宣言》的发表 D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2.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体现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文件是( ) ………………………………………………………………………………………………………………………………………………………………………………… 学教札记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 的公告 【法规类别】基层组织管理 【发布部门】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1.10.19 【实施日期】2011.10.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 各会计师事务所: 为加强对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引导民间组织严格遵循《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重庆市民政局将遴选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参与民间组织的审计工作(包括年度财务审计、评估审计、专项审计)。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资格条件 (一)合法注册并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二)持有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并开业满三年; (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近三年以来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过刑事处罚、行政

处罚或通报批评以上行业惩戒; (四)熟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愿意从事公益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二、报名程序 (一)报名时间:2011年10月20日至28日11时(以我局收到的书面申请材料时间为准,超过报名时间,不再接受。) (二)报名地点:重庆市民政局四楼403办公室(渝北区民安大道489号) (三)报名方式:凡符合条件并有申报意向的事务所,以书面方式递交重庆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联系人:全芳89188256) (四)报名所需材料 1、重庆市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申请表 2、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3、执业资格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4、注册会计师情况表 5、会计师事务所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遴选确定 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将在局纪检监察室的监督下,会同局规划财务处、市财政局、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相关专家对参加申报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遴选审查,审查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将在重庆市民政局公众信息网(https://www.sodocs.net/doc/0217788992.html,)预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将进入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 附件1.重庆市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申请表 附件2:注册会计师情况表 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品】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3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学期在教科室和赵校长的统一指导下,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于每周一上午按时有序地召开。每次组内活动,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针对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进行探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成效初显: 在每周一上午的备课组活动中,我和刘晓宏老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四统一”即组内统一备课、统一板书、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具体工作如下: 1、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是研究知识点本身,教师必须在课前先把与此知识点相关联的史料、史论进行整理,然后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补充。其次是研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要明了每课在本单元、本阶段历史中的地位,宏观掌握、理清线索,从而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2、钻研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合理科学的教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通过组内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图示法及表格式教学法等。新课新知识点的导入多用情境教学,以增加直观感受;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则用表格法或图示法,一目了然,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过分依赖。 3,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本年级的历史教学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记忆。多进行延伸拓展,通过每课一个故事的方式和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动手做,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4,结合历年中考试题,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训练。与其让学生从九年级再开始接触中考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有意识的、体系化的训练。为此,我们将近两年的中考题做了专题分类,找出与本年级相关的试题,并将其编入每课的教案中,以学代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适应中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5、注重学法指导。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课要做到看、听、说、练、记。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1689年7月14日 B.1789年7月14日 C.1689年7月14日 D.1789年7月4日2.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 A.路易十三 B.路易十四 C.路易十五 D.路易十六 3.带领法国人民把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 A.马拉 B.丹东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4.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 A.1788 B.1804 C.1812年 D.1814年5.拿破仑颁布的《法典》不包括 A.《兵法典》 B.《民法典》 C.《商法典》 D.《刑法典》 6.在法国等级制度中,下列社会成员属第二等级的是A.教士 B.地主 C.资产阶级 D.商人7.宣称人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法典》 8.标志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是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雅各宾派专政 D.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2.《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 B.主张在法律上人和人有平等的权利 C.国王有权废除法律 D.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拿破仑的活动不包括 A.1799年底,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采取革命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 C.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4.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罗伯斯庇尔执政②《人权宣言》的发表③处死 路易十六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5.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开始于入侵哪个国家之后A.西班牙 B.普鲁士 C.奥地利 D.俄罗斯 6.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发动对俄国的战争 7.19世纪初期,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这部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恩格斯说,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在很长时期内它一直是世界各国制定新法典时的参考蓝本。 (1)结合课文说出这部法典的名字和制定者。 (2)这部法典包括那几个部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材料二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川教版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 (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册(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和18世纪后期的美国、法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了哪些规定?这些规定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结合《临时约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说明当时中国、美国、法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这些进步规定的相同社会根源。 三.问答题 10.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的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回答: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11.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他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或形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一说他们 各自取得的主要成果。

《俄国革命》历史教案设计

《俄国革命》历史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他是谁呢?(生答:列宁).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_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俄国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__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发生的.那么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爆发于何时,结果如何?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总结: 时间:__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教师提问: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文第2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生答:没有达到.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渝劳社发[2008]47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08.09.04 【实施日期】2008.09.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 问题的通知 (渝劳社发〔2008〕47号) 各区县(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11号)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及其专职工作人员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参保范围和条件 与在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包括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分支

机构和代表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境外非政府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社会组织(以下统称社会组织)建立或形成劳动关系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包括兼职人员、劳务派遣人员、返聘的离退休人员和纳入行政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劳社部发〔2008〕11号文件下发时(2008年3月)男未满60周岁,工人岗位女未满50周岁,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女未满55周岁的,按规定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参保登记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参保登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本通知下发后30日内,持民政部门颁发的登记证书及复印件(如《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基金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证书》)、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与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原

历史教学案例及反思

历史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三节课,九﹙1﹚班,一堂历史专题复习课《俄国﹙苏联﹚的变革史》。在学习了俄国﹙苏联﹚历史上的改革之后,在归纳改革的过程时我的思路本来是这样设计的: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社会制度改变→十月革命后→社会制度改变→列宁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社会制度改变﹚→苏联解体 在我引导学生归纳到十月革命后改变了社会制度后,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我认为:社会制度改变应该与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同时的,而不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通过做题我发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一般说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老师,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有什么区别?”。 面对两位同学的大胆提问,我改变了以往直接作答的方式,对他们说:“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一人带一小组,第一小组主要整理哪些改革或革命改变了社会性质?第二小组结合中国建国历史与苏联建国历史对比主要整理社会性质与社会制度的改变有何异同。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并交流汇报,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最终我们师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社会性质改变→十月革命后→社会性质改变→列宁政策→→斯大林模式后→社会制度改变→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社会制度改变﹚→苏联解体 通过这堂课我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发现,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老师,我认为”这句话,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的深刻反思。 一:教师备课时,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本课第一目“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第二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包括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内容;第三目“伟大的开端”,讲述十月革命后,新的国家政权的组建情况及政治经济措施,说明其社会主义的性质,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整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近期纪念活动的相关时事,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索资料,联系实际、放眼世界的能力。 2、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3、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在课堂中的扮演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反思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反思 反思一:新航路的开辟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学生讲第五课《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教学反思。本课线索清晰,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新航路的影响。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充实,如果按部就班的讲应该说问题不大。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即便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我在上课时间也把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讲清楚也自认为讲透彻了,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消化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而只是记住了课本上的内容,谁敢保证他们能真正将教材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因此可能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即以教师讲课为主。但又不同于教师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 本课设计的成功之处:能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本课我旨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既具有吸引力,由有强大的说服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果佳,使参与拓展性问题回答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不足之处:由于还处于课程改革的探索阶段,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呈现方式应再改进,有效的指导争取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在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反思二:新航路的开辟教学反思 反思起来,我当时上课的时候头上有点拖沓,如果马可波罗游记不处理得那么复杂,这节课还可以更好些,地图的'过多运用也使得这节课在微观、中观、宏观史观的突出上受到了削弱,资料共享平台《新航路的开辟教学反思》(https://)。换句话说,不用地图,也许这节课的历史味道会更浓,但没有试过。最后的拔高有些牵强,不过也许这样做也有合理之处,在学生完成了他们能达到的程度之后,给一点他们目前达不到的东西,使他们知道学问不止如此而已。结尾有一组史料的对比,是哥伦布的合同和永乐给郑和的圣旨,本来想作为作业,但我给忘了。整体上看起来,这节课没有太多的开放度,这是我自己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确定史料与确定逻辑的情况下,答案必然是固定的,如果要开放就要有不同的角度或者史料,这节课里能不能够容纳更多的角度以给学生以开放的空间?我没有试过。有机会要尝试一下。 总的说来,我希望年轻教师看了、听了我的这节课以后能够想:“这算什么破课,来听听我的……,那才叫历史课”。因为我读书其实不多,我每天10小时工作,回家6小时照顾女儿,没什么时间看书,这节课全靠平时零敲碎打的阅读,没想到千日里养的老弱残兵,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的通知 【法规类别】扶贫救灾救济 【发文字号】渝民办[2005]22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05.03.28 【实施日期】2005.03.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 《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的通知 (渝民办[2005]22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民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救灾工作,提高灾民救助工作管理水平,现将《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 2.《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 二00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是指从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到灾情基本稳定期间,各级民政部门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和对灾民实施紧急救助的相关工作。为规范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按照民政部《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和《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保障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灾情管理 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后,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要求,及时收集和掌握灾情,为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依据。 (一)区县(市)级民政部门 1.建立健全联络到镇(乡、街道)的救灾应急通讯系统,确保救灾工作相关信息联系通畅,传递迅捷,为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奠定基础。 2.在自然灾害发生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填写《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通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向市民政局报告。 (二)市民政局 在接到区县(市)级民政部门灾情报告后的4小时内,完成灾情数据的审核、汇总工作,编制《重庆救灾》向市政府报告并送有关部门,同时,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三)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民政部启动应急响应或市政府实行黄色预警(Ⅲ级)、蓝色预警(Ⅳ级)时,市、区县(市)两级民政部门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市民政局须在每日15时前向民政部和市政府上报前24小时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当民政部进入三级响应或市政府实行橙色预警(Ⅱ级)时,灾区区县(市)级民政部门每2小时须向市民政局最新灾情,市民政局每2小时须向民政部和市政府报告最新灾情;当民政部进入二级、一级响应或市政府实行红色预警(Ⅰ级)时,灾区区县(市)级民政部门每1小时须向市民政局报告最新灾情,市民政局每1小时向民政部和市政府报告最新灾情。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的】 1.知识与能力: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国内外敌人向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及其被粉碎的事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课前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完成后,互批互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有哪几个国家组成?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火药桶”的是哪儿?导火线?开始的标志?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导入: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阅读教材P2内容,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对比两个政权) 教师点拔: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在教材上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地点、领导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分条记住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 ------------------------------------------------------------------------------------------ 经济上:① ---------------------------------------------------------------------------------------- ② ---------------------------------------------------------------------------------------- 外交上: ------------------------------------------------------------------------------------------- 军事上: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victory in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三维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二月革命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脉络。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伟大的开端

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及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放映录像、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 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课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 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 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的图,反映了什么历史时期 的史实?这幅图真实反映了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 处于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时,长期流亡在外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回

历史教研组教学反思(精)

历史教研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反思 反思使人成熟,反思催人奋进。 历史教研组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课堂中如何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当,如何在每一堂课中有所收获,如何在学校进行的教师课堂行为反思中不断探讨和完善,在发挥个人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注重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在教学、教育上有很大的提升,进一步的落实和发扬了新课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求同存异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更是一门创新的艺术。 在教研组的课程讨论中,历史教研组既尊重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又注重吸取别人的优点。这样的情况不仅是表现在观摩课这样的课程中,也表现在平时课程的讨论中。尤其是在07年和08年的初三观摩课,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反思,特意将观摩课题选成同一课题——《美国的独立》,在07年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反思。 07年在设计《美国的独立》时,虽然也是全备课组讨论的结果,但存在的一些问题显露出来,尤其是如何处理教材是难点,是一堂完整的课堂内容还是一堂整合的课堂,为这次上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我们备课组提出了不做统一要求,按教师各自的设计来进行,再看效果。 这次初三观摩课在上届已有的问题基础上,收获颇多,表现突出,各具特点,现总结如下: 邓超 1、本课内容多,头绪复杂。在设计中注重学生人文主义的培养,注重知识的落实: 2、注重对《独立宣言》内容的讲解,在知识的传授中把它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得,既通俗 易懂,又深入浅出;同时打破了教材,达到了知识的深化; 3、华盛顿是本课的重点,对他的评价是本课的一个总结; 4、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上,有张有弛;使独立战争的原因、《独立宣言》等重要内容彰显; 5、不足:对于时间的把握上仍显不足。 对于邓老师对本课的认识和反思,组上老师认为是很中肯的,尤其是邓老师在处理《独立宣言》时,力求站在更高的高度,让学生理解一份文件对于美国独立的意义,对于西方世界的意义甚至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邓老师对这个知识点的处理,充分的展示邓老师在理性的机智,对于事物的洞察能力,而这正是学生需要的。其实,对于历史这样的学科,除了让学

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课标要求】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2.能力: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2.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学习过程设计】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 B 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 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主讲人:陆俊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他是谁呢?(生答:列宁)。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俄国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发生的。那么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爆发于何时,结果如何?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总结: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教师提问: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文第2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生答:没有达到。 师问:那么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生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 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展示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师问: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什么? 生答:列宁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师总结:显然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正是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那么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是谁呢?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出示《俄国比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图。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看课本。时间:1917年1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