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发电厂房墙体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问题描述

发电厂房墙体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发电厂墙体几何模型

基本要求:依据class 9_10.pdf的最后一页的作业建立ansys模型,考虑两个水平向地震波的共同作用(地震载荷按RG1.60标准谱缩放,谱值如下),主要计算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及顶部水平位移。要求详细的ansys反应谱法命令流与手算验证过程。以时程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阻尼值(0.02,0.05,0.10)的影响。

RG1.60标准谱 (1g=9.81m/s2) (设计地震动值为0.1g)

频率谱值(g)

33 0.1

9 0.261

2.5 0.313

0.25 0.047

与RG1.60标准谱对应的两条人工波见文件rg160x.txt与rg160y.txt

2数值分析框图思路与理论简介

2.1理论简介

该问题主要牵涉到结构动力分析当中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时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扩展,是用模态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

2.2 分析框架:

时程分析:在X和Z两个水平方向地震波作用下,提取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弯矩值和顶部水平位移,并求出最大响应。

谱分析:先做模态分析,再求谱解,由于X和Z两个方向的单点谱激励,因此需进行两次谱分析,分别记入不同的工况最后组合进行后处理得出结够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单宽上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响应。

3有限元模型与荷载说明

3.1 有限元模型

考虑结构的几何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合理的切割,采用plane42单元,使用映射划分网格的方法生产平面单元(XOY平面)。然后,采用solid45

单元,设置拖拉方向的单元尺寸并清楚初始平面单元plane42,将平面单元进行拖拉,最后生成发电厂墙体的有限元立体几何模型。单元总数为6060个,总节点数为8174个,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发电厂墙体有限元模型

3.2 荷载说明

时程分析:首先计算结构的前两阶自振频率,分别为126.10008.2867f f ==,。则结构的圆频率1122238.3274,252.0669f f ωπωπ====,对于常阻尼比10.02ζ=,20.05ζ=,30.10ζ=,由结构质量阻尼公式12122ζωωαωω=

+得:10.8831α=,2 2.2076α=,3 4.4153α=,由结构刚度阻尼公式12

2ζβωω=+得,10.0004425β=,20.0011063β=,30.0022125β=。采用底部完全约束,加载方式为加载地震波的加速度,分为2800个荷载步,每个荷载步取一个子步进行加载求解。底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和弯矩是通过面项然后积分的方式求得,最后得出最大值并在excel 中画出时间历程曲线。

谱分析:求得模态后进行两次谱分析,输入的频率值分别为33、9、2.5、0.25,对应谱值为0.1g 、0.261g 、0.313g 、0.047g 。同样采用底部完全约束,后处理时采用工况记录和运算的方法。 4数值结果与合理性比较(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4.1 时程分析结果

①常阻尼比1=0.02ζ:

顶部跨中最大水平位移为3max UX 2.1310m -=?,沿X 轴正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3

所示:

图3 1=0.02ζ时顶部跨中水平位移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剪力最大值为max FSX 91618.72N =,沿X 轴正方向,时间历程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1=0.02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剪力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剪力最大值为max FSZ 63882.6N =,沿Z 轴负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1=0.02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剪力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弯矩最大值为max MX 15689.8N m =?,沿X 轴负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1=0.02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弯矩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弯矩最大值为max MZ 680449N m =?,沿Z 轴负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7所示:

图7 1=0.02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弯矩时间历程曲线

②常阻尼比2=0.05ζ:

顶部跨中最大水平位移为3max UX 1.3710m -=?,沿X 轴正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8

所示:

图82=0.05ζ时顶部跨中水平位移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剪力最大值为max FSX 64976.48N =,沿X 轴正方向,时间历程曲线如图9所示:

图92=0.05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剪力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剪力最大值为max FSZ 62084.09N =,沿Z 轴正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0所示:

图102=0.05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剪力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弯矩最大值为max MX 8050.85N m =?,沿X 轴负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2=0.05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弯矩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弯矩最大值为max MZ 448754N m =?,沿Z 轴负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2=0.05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弯矩时间历程曲线

③常阻尼比3=0.10ζ:

顶部跨中最大水平位移为4max UX 9.8910m -=?,沿X 轴负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3

所示:

图13 3=0.10ζ时顶部跨中水平位移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剪力最大值为max FSX 53318.6N =,沿X 轴负方向,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4所示:

图143=0.10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剪力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剪力最大值为max FSZ 58739.21N =,沿Z 轴正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5所示:

图153=0.10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剪力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弯矩最大值为max MX 3976.12N m =?,沿X 轴负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6所示:

图163=0.10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X 轴方向弯矩时间历程曲线

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弯矩最大值为max MZ 335338.2N m =?,沿Z 轴正方向,其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7所示:

图173=0.10ζ时底部跨中单宽上Z 轴方向弯矩时间历程曲线

4.2 谱分析结果

①常阻尼比1=0.02ζ:

X 轴向:最大水平位移为3max UX 4.7310m -=?,最大剪力为max FSX 154276.2N =,最大弯矩

为max 9322.MX 1m 7N =?;Z 轴向,最大剪力为max FSZ 85609.2N =,最大弯矩为max 2173789MZ m .7N =?。

②常阻尼比2=0.05ζ:

X 轴向:最大水平位移为x 3ma 3.321UX m 0-?=,最大剪力为max 9457FSX N 1.9=,最大弯矩

为max MX 11006.1N m =?;Z 轴向,最大剪力为max 7694FSZ N 4.7=,最大弯矩为max MZ 857762.2N m =?。

③常阻尼比3=0.10ζ:

X 轴向:最大水平位移为x 3ma 2.141UX m 0-?=,最大剪力为max 7384FSX N 2.3=,最大弯矩

为max MX 60792.2N m =?;Z 轴向,最大剪力为max 6255FSZ N 8.9=,最大弯矩为max MZ 636487.5N m =?。

4.3 结果比较

时程分析和谱分析关于顶部水平位移、底部跨中单宽剪力、弯矩最大响应数据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阻尼比

顶部水平位移、底部跨中单宽剪力、弯矩最大响应

时程分析

谱分析 X 轴向

Z 轴向 X 轴向 Z 轴向 位移/m

剪力/N 弯矩/Nm 剪力/N 弯矩/Nm 位移/m 剪力/N 弯矩/Nm 剪力/N 弯矩/Nm

2.13×10-3 91618.7 15689.8 63882.6 680449 4.73×10-3 154276.2 19322.7 85609.2 1273789.7

1.37×10-3 64976.5 8050.9 62084 448754 3.32×10-3 94571.9 11006.1 76944.7 85776

2.2 9.89×10-4 53318.6 3976.12 58739.21 335338.2 2.14×10-3

73842.3 60792.2 62558.9 636487.5 表1顶部水平位移、底部跨中单宽剪力、弯矩最大响应

5结论与体会

5.1 结论

首先,单独对比时程分析中不同阻尼比的结果情况,明显,随着阻尼比的增大,水平位移、剪力值、弯矩值的幅值都相应减小,并且减小效果明显,但其各自的时程曲线都有相似的发展趋势。同样,谱分析中的结果也有相类似的效应。

其次,对比时程分析和谱分析的结果得出,在相同阻尼比的条件下,谱分析的最大响应明显比瞬态大,这主要的原因是在计算时程分析中,本人开始计算的质量阻尼和刚度阻尼都很大,直到把所有的结果都整理完后,才掌握了正确的质量阻尼和刚度阻尼计算公式,由于计算和数据处理时间过长,所以在这里没做修正,但结果的对比情况看,都较合理。

最后,通过时程分析和谱分析,本人发现,时程分析非常耗时,占用内存大,而谱分析非常快而且计算的结果可以作为工程数据参考。所以,本人认为谱分析在某些时候可能更适合工程实践,并作为一种工程结构的地震分析方法。

5.2疑问

时程分析中,其一,关于计算质量阻尼和刚度阻尼所取的自振频率阶数,本报告中我是取的

前两阶,但也有同学说去第一阶和第十阶,这点我还没弄明白。其二,在加载求解中,将文件数据读入数组及加载方式不同,结果计算时间相差很大,这点我也还没完全明白。最后,关于考虑重力的作用中,在进行重力静力分析中打开了预应力开关,但对最后结果影响不大,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反应谱分析中,也有两个很有痛的问题:其一,关于两个方向反应谱的加载求解过程,不明白是模态合并后进行下一个,还是直接先做两次谱解最后共同模态扩展、模态合并;其二,就是结果处理的问题,两次谱分析要用到荷载工况,来组合最后的结果,但荷载工况的写入过程很伤脑经,不知道是每次谱分析都写还最后一起写,我考虑应该分开写,但另一个问题是先前的谱分析结果数据对后面的谱分析数据会不会有干扰,从而到时写入的工况是否不正确,这些都在不断的尝试中去分析。最后选择了谱分析命令流附件中的那种求解过程和工况处理方法。

5.3 体会及建议

自己动手做这个大作业,虽然历时很长,而且过程中也遇到了特别多的问题,但是在学习时程分析和谱分析的方法上,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很大收获。虽然之前,在有限元方法的课程上学过基本的ANSYS操作,平时自己也做一些相关的小题,不过要说在ANSYS工程实例上真正的探索性学习,这是第一次。这门课程的最后大作业前前后后我差不多做了一个月,遇到了很多问题,也不断地解决了问题,最后独立的完成了这份报告,虽然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感觉收获丰满,我相信这为我接下来的科研之路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报告中体现的一些过程和结论外,自己也做了很多尝试获得很多探索性的结论,这过程中很感谢老师的帮助以及CAE班QQ群上同学的共同探讨及互相分享心得,也特别感激教研室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朋友。

关于这门课,虽然收获挺大,但仍觉得自己只是学到了老师所授的墙角一隅,还有很多方法和操作没来得及及时操作,老师特别认真,每堂课都准备满满,上课的状态也非常好,上课时,我积极的做笔记,竖起耳朵认真听着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最终下来发现自己确实知道了很多ANSYS及其他软件的功能和相关操作,但自己真正能吸收,化为自己的知识却非常至少,可能的原因是自己下课后没有及时复习上课的内容,另外对原理上的东西领悟不透,太多的理论没时间总结,太多的操作没及时付诸实施,最后也就很快就忘掉了。我建议是,老师讲的东西要有个重要和次要之分,尽量能给下提示,这样学生就会知道重要的知识笔记做全,提醒自己课后一定要亲自操作下,不懂得要去查阅相关资料,而对于那些不急于掌握的内容,大致听下,有个了解,以后真正用到的时候不会觉得陌生,有方向的去学习就行。另外,上完整个课程下来,我觉得很混乱,几个软件交错讲述,有时候我都转不过来弯,我希望能有个系统性和总结性的方法给学生讲。总而言之,这门课我收获很大,很感谢李老师辛勤的授课,每堂课都让我感到在吸取能量,把我从们外引到了门边然后走进门内,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受益匪浅,并能有更大的进步。谢谢李老师,老师辛苦了!

注:本报告中的所有命令流将在电子档中给出。

参考文献

[1]王新敏. ANSYS工程结构竖直分析[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2]龚曙光.ANSYS工程应用实例解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谢龙汉, 刘新让, 刘文超. ANSYS结构及动力学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4]朱伯芳.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5]袁安富, 陈俊. ANSYS在模态分析中的应用[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7, 8, 79-81.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发电厂房墙体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问题描述 发电厂房墙体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发电厂墙体几何模型 基本要求:依据class 9_10.pdf的最后一页的作业建立ansys模型,考虑两个水平向地震波的共同作用(地震载荷按RG1.60标准谱缩放,谱值如下),主要计算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及顶部水平位移。要求详细的ansys反应谱法命令流与手算验证过程。以时程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阻尼值(0.02,0.05,0.10)的影响。 RG1.60标准谱 (1g=9.81m/s2) (设计地震动值为0.1g) 频率谱值(g) 33 0.1 9 0.261 2.5 0.313 0.25 0.047 与RG1.60标准谱对应的两条人工波见文件rg160x.txt与rg160y.txt 2数值分析框图思路与理论简介 2.1理论简介 该问题主要牵涉到结构动力分析当中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时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扩展,是用模态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 2.2 分析框架: 时程分析:在X和Z两个水平方向地震波作用下,提取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弯矩值和顶部水平位移,并求出最大响应。 谱分析:先做模态分析,再求谱解,由于X和Z两个方向的单点谱激励,因此需进行两次谱分析,分别记入不同的工况最后组合进行后处理得出结够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单宽上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响应。 3有限元模型与荷载说明 3.1 有限元模型 考虑结构的几何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合理的切割,采用plane42单元,使用映射划分网格的方法生产平面单元(XOY平面)。然后,采用solid45

MATLAB弹性时程分析法编程

计算书:课程设计计算书(题一) 根据加速度调幅公式:m i a t a a a /)(max ,00*= )/(29002902s mm Gal a m == 得:58/)(72900/)(3500i i t a t a a =*= )(i t a =[0 600 1100 150021002500 2900350 2050

15001000600200 -700 -1300-1700 -2000 -1800-1500 -700-250200 -100 0 0 0]; 所以经调幅后为0a =[0 72.6 133.1 181.5 254.1 302.5 350.9 42.4 248.1 181.5 121 72.6 24.2 -84.7 -157.3 -205.7 -242 -217.8 -181.5 -84.7 -30.3 24.2-12.1 0 0 0 ] 6.7206.72''1''2=-=-U U 5.60 6.721.133''2''3=-=-U U 依次类推可以求出地面运动加速度的差值。 因为km c 2=ζ,08.0=ζ , m kN k /9000=, m s kN m /2502?= 代入可以算得m s kN c /240?= 一、表格第一行数据计算: t c t m k K i i /3/62++=*, t=0.05s 代入得m N K i /623400 =* )△△2 /3()3/6(''''''''t U U c U t U U m P i i g i *++---=* N 18150-6.72250-=*= **=i i P U K △△ mm K P U i i 03.0623400/18150 /-=-==**△△ 起始时刻时:0=U 0'=U 0''=U 因为'''2''3/6/6i i U t U t U U -*-*=△△ 所以7205.0/)03.0(62''1 -=-*=U △

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ANSYS地震反应谱SRSS分析共24页

ANSYS地震反应谱SRSS分析 我在ANSYS中作地震分解反应谱分析,一次X方向,一次Y 方向,他们要求是独立互不干扰的,可是采用直进行一次模态分析的话,他生成的*.mcom文件好像是包含了前面的计算 结果,命令流如下: !进入PREP7并建模 /PREP7 B=15 !基本尺寸 A1=1000 !第一个面积 A2=1000 !第二个面积 A3=1000 !第三个面积 ET,1,beam4 !二维杆单元 R,1,0.25,0.0052,0.0052,0.5,0.5 !以参数形式的实参 MP,EX,1,2.0E11 !杨氏模量 mp,PRXY,1,,0.3 mp,dens,1,7.8e3 N,1,-B,0,0 !定义结点 N,2,0,0,0 N,3,-B,0,b

N,4,0,0,b N,5,-B,0,2*b N,6,0,0,2*b N,7,-B,0,3*b N,8,0,0,3*b E,1,3 !定义单元 E,2,4 E,3,5 E,4,6 E,3,4 E,5,6 e,5,7 e,6,8 e,7,8 D,1,ALL,0,,2 FINISH ! !进入求解器,定义载荷和求解 /SOLU D,1,ALL,0,,2 !结点UX=UY=0

sfbeam,1,1,PRES,100000, sfbeam,3,1,PRES,100000, sfbeam,7,1,PRES,100000, SOLVE FINISH allsel NMODE=10 /SOL !* ANTYPE,2 !* MSAVE,0 !* MODOPT,LANB,NMODE EQSLV,SPAR MXPAND,NMODE , , ,1 LUMPM,0 PSTRES,0 !* MODOPT,LANB,NMODE ,0,0, ,OFF

反应谱与时程理论对比

反应谱是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用期间内,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和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用作计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更直观的定义为: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一地震动时程作用下的最大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力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但其计算公式仍保留了早期静 力理论的形式。地震时结构所受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作用为: FEK= αG 其中α为地震影响系数,即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最大反应加速度。另一方面地震影响系数也可视为作用在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与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 目前,反应谱分析法比较成熟,一些主要国家的抗震规范均将它作为基本设计方法。不过,它主要适合用于规则结构。对于不规则结构以及高层建筑,各国规范多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本质上是一种拟动力分析,它首先使用动力法计算质点地震响应,并使用统计的方法形成反应谱曲线,然后使用静力法进行结构分析。但它并不是结构真实的动力响应分析,只是对于结构动力响应最大值进行估算的近似方法,在线弹性范围内,反应谱分析法被认为是高效而且合理的方法。反应谱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基于不同周期结构相应峰值的大小,我们可以绘制结构速度及加速度的反应谱曲线。一般情况下,随着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曲线,速度反应谱为平直曲线,加速度反应谱为下降曲线,目前结构设计主要依据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部分为快速上升曲线,并且在结构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后面更大范围为逐渐下降阶段。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对应的结构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有关。一般来说结构自振周期的延长,地震作用将减小。当结构自振周期接近场地特征周期时,地震作用最大。 反应谱分析方法需要先求解一个方向地震作用响应,再基于三个正交方向的分量考虑结构总响应,即基于振型组合求解一个方向的地震响应,再基于方向组合求解结构总响应。 振型组合方法有SRSS法,CQC法。 1.SRSS法 SRSS法是平方和平方根法,这种方法假定所有最大模态值在统计上都是相互独立的,通过求各参与阵型的平方和平方根来进行组合。该法不考虑各振型间的藕联作用,实际上结构模态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避免的存在藕联效应,对那些相邻周期几乎相等的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不适用此法。《抗规》GB50011-2010规定的SRSS法为如下所示:

ABAQUS时程分析实例

ABAQUS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的简单实例ABAQUS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的简单实例(在原反应谱模型上 修改) 问题描述: 悬臂柱高12m,工字型截面(图1),密度7800kg/m3,EX=2.1e11Pa,泊松比0.3,所有振型的阻尼比为2%,在3m高处有一集中质量160kg,在6m、9m、12m处分别有120kg 的集中质量。反应谱按7度多遇地震,取地震影响系数为0.08,第一组,III类场地,卓越周期Tg=0.45s。 图1 计算对象 第一部分:反应谱法 几点说明: λ本例建模过程使用CAE; λ添加反应谱必须在inp中加关键词实现,CAE不支持反应谱; λ *Spectrum不可以在keyword editor中添加,keyword editor不支持此关键词读入。 λ ABAQUS的反应谱法计算过程以及后处理要比ANSYS方便的多。 操作过程为: (1)打开ABAQUS/CAE,点击create model database。

(2)进入Part模块,点击create part,命名为column,3D、deformation、wire。continue (3)Create lines,在 分别输入0,0回车;0,3回车;0,6回车;0,9回车;0,12回车。

(4)进入property模块,create material,name:steel,general-->>density,mass density:7800 mechanical-->>elasticity-->>elastic,young‘s modulus:2.1e11,poisson’s ratio:0.3.

ANSYS地震分析实例

ANSYS地震分析实例 土木工程中除了常见的静力分析以外,动力分析,特别是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也是土木工程中经常碰到的题目。结构的地震分析根据现行抗震规范要求,一般分为以下两类:基于结构自振特性的地震反应谱分析和基于特定地震波的地震时程分析。 本算例将以一个4质点的弹簧-质点体系来说明如何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地震分析。更复杂结构的分析其基本过程也与之类似。 关键知识点: (a) 模态分析 (b) 谱分析 (c) 地震反应谱输进 (d) 地震时程输进 (e) 时程动力分析 (1) 在ANSYS窗口顶部静态菜单,进进Parameters菜单,选择Scalar Parameters选项,在输进窗口中填进DAMPRATIO=0.02,即所有振型的阻尼比为2% (2) ANSYS主菜单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添加Beam 188单元 (3) 在Element Types窗口中,选择Beam 188单元,选择Options,进进Beam 188的选项窗口,将第7个和第8个选项,Stress/Strain (Sect Points) K7, Stress/Strain (Sect Nods) K8,从None 改为Max and Min Only。即要求Beam 188单元输出积分点和节点上的最大、最小应力和应变 (4) 在Element Types 窗口中,继续添加Mass 21集中质量单元 (5) 下面输进材料参数,进进ANSYS主菜单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菜单,在Material Model Number 1中添加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Isotropic 属性,输进材料的弹性模量EX和泊松比PRXY分别为210E9和0.3。 (6) 继续给Material Model Number 1添加Density属性,输进密度为7800。 (7) 继续给Material Model Number 1添加Damping属性,采用参数化建模,输进阻尼类型为Constant,数值为DAMPRATIO

时程分析法

第九章时程分析法 第一节时程分析法的概念 振型分解法仅限于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法是用数值积 分求解运动微分方程的一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逐步积分法。这种方法是从t=0时刻开始,一个时段接着一个时段地逐步计算,每一时段均利用前一时段的结果,而最初时段应根 据系统的初始条件来确定初始值。即是由初始状态开始逐步积分直至地震终止,求出结 构在地震作用下从静止到振动、直至振动终止整个过程的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动力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时程分 析法能给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能给出地震过程中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内 力和变形状态,因而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 时程分析法分为弹性时程分析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两类。 第一阶段抗震计算“小震不坏”中,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这时计算所采用 的结构刚度和阻尼在地震作用过程中保持不变,称为弹性时程分析。 在第二阶段抗震计算“大震不倒”中,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弹塑性变形计算,这时结 构刚度和阻尼随结构及其构件所处的非线性状态,在不同时刻可能取不同的数值,称为 弹塑性时程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能够描述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在弹性和非线性阶段的内力、变形,以及结构构件逐步开裂、屈服、破坏甚至倒塌的全过程。 第二节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一、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时程分析法是根据选定的地震波和结构恢复力特性曲线,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计算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从而可观察到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弹性和非弹性阶段的内力变化以及构件开裂、损坏直至结构倒塌的全过程。但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须借助计算机,费用较高,且确定计算参数尚有许多困难,目前仅在一些重要的、特殊的、复杂的以及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规定如下:

三 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三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设计地震动是通过对地震环境和场地环境的分析判断和分类方法确定。工程勘察单位至少提供: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场地环境:覆盖层厚度、剪切波速、土层钻孔资料 1.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根据场地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的位置判断确定。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 2 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 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一个。 3 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10 层且高度不超过30m 的丙类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 4.1.3 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下表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且其下卧层沿途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 2 当地面5m 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 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 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 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例题:某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1.4s,阻尼比为0.08,该场地在建筑多遇地震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a为多少。 同一个场地上甲乙两座建筑物的结构自震周期分别为T甲=0.25sT乙=0.60s,一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若两座建筑的阻尼比都取0.05,问在抗震验算时甲、乙两座建筑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最接近下列那个选项。 A 1.6 B 1.2 C 0.6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例题:吉林省松原市某民用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1)0-5m粉土,=150 =180m/s (2) 5-12m中砂土=200 =240m/s (3)12-24m粗砂土=230 =310m/s (4) 24-45m硬塑粘土=260 =300m/s (5)45-60m泥岩=500 =520m/s 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埋深2m,地下水位2.0m,阻尼比为0.05,自震周期为1.8s该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 (1)进行第一阶段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应取多少 (2)进行第二阶段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应取多少 例题:吉林省松原市某民用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1)0-5m粉土,=150 =180m/s (2) 5-12m中砂土=200 =240m/s

地震反应谱的绘制

地震时程曲线与反应谱的绘制 ①地震反应谱的意义 地震反应谱表示的是在一定的地震动下结构的最大反应,是结构进行抗震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工具。 由于同一结构在遭遇不同的地震作用时的反应并不相同,单独一个地震记录的反应谱不能用于结构设计。但是地震记录的反应谱又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将具有普遍特性记录的反应谱进行平均和平滑处理,以用于抗震设计。现在,地震反应谱不但是工程抗震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还是整个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②地震反应谱的计算方法 反应谱的计算方法涉及到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方法中的Duhamel 积分,是现在公认精度最高的方法。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公式如下:(推导略) 但由于实际结构系统的阻尼比ξ通常都小于0.1,所以有阻尼系统和无阻尼系统的自振 周期ω近似相等即由ωζω21-=d (精确度≥99.5%)简化成ωω=d ,实际计算中通常按无阻尼系统的自振周期确定。 从而上式可以简化为 ()()()max 00max sin )(?-==--t t a d t e x t a S ττωτωτζω ③用matlab 画地震时程曲线与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所需准备软件: excel ,notepad2,matlab 以NINGHE 地震波为例 Code : %NINGHE 地震波时程曲线 % 加载前用excel 和notepad 对数据进行规整

load NINGHE.txt; % 数据放在安装文件的work目录下 NUMERIC=transpose(NINGHE); % matlab read the data by column, ni=reshape(NUMERIC,numel(NUMERIC),1);% make the date one column t_ni=0:0.002:(length(ni)-1)*0.002; % determine the time plot(t_ni,ni); ylabel('Acceleration'); xlabel('time'); title('NINGHE') %NINGHE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load NINGHE.txt; NUMERIC=transpose(NINGHE); ni=reshape(NUMERIC,numel(NUMERIC),1);%make the date one column d=0;%d is damping ratio for k=1:600; t(k)=0.01*k;%规范的加速度反应谱只关心前6秒的值 w=6.283185/t(k); t_ni=0:0.02:(length(ni)-1)*0.02; Hw=exp(-1*d*w*t_ni).*sin(w*t_ni); y1=conv(ni,Hw).*(0.02*w);y1=max(abs(y1));%卷积积分 c(k)=y1*10; end;plot(t,c,'black')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 定义: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沿时间历程进行积分求解结构振动响应的方法。 概述:时程分析法是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抗震分析方法。用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至80年代,已成为多数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分析方法之一。 原理:时程分析法在数学上称步步积分法,抗震设计中也称为“动态设计”。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地面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求解,以求得整个时间历程的地震反应的方法。此法输入与结构所在场地相应的地震波作为地震作用,由初始状态开始, 一步一步地逐步积分,直至地震作用终了。 是对工程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对应于工程场地的若干条地震加速度记录或人工加速度时程曲线,通过积分运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并以此进行结构构件的界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 时程分析法是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抗震分析方法。用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至80年代,已成为多数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分析方法之一。 “时程分析法”是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求得整个时间历程内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一种结构动力计算方法,也为国际通用的动力分析方法。 “时程分析法”常作为计算高层或超高层的一种(补充计算)方法,也就是说满足了规范要求的时候是可以不用它计算结构的。规范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及超过一定高度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所以有较多设计人员对应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设计感到生疏。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和复杂结构的发展,时程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地震动输入对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非常大。目前的现状是,输入地震动的选择大多选择为数不多的几条典型记录(如:1940年的El Centro(NS)记录或1952年的Taft记录),国内外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所经常采用的几条实际强震记录主要有适用于I类场地的滦河波、适用于II、III类场地的El-Centrol波(1940,N-S)和Taft波(1952,E-w)、适用于IV 类场地的宁河波等。

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三者应用分析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是三大最常用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那么正确的认识它们的一些关键概念,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iStruct在此简单的总结一些,全当抛砖引玉。 1. 底部剪力法 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适用于基本振型主导的规则和高宽比很小的结构,此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对于结构剪力的影响有限,而对于倾覆弯矩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此采用简化的方式也可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底部剪力法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用它的理念,简化的估算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至少在静力的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抗震能力,它还是很有用的。 2. 反应谱方法 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反应谱的振型分解组合法常用的有两种:SRSS和CQC。虽然说反应谱法是将并非同一时刻发生的地震峰值响应做组合,仅作为一个随机振动理论意义上的精确,但是从实际上它对于结构峰值响应的捕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般而言,对于那些对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频率稀疏的结构,并且地震此时长,阻尼不太小(工程上一般都可以满足)时,SRSS是精确的,频率稀疏表面上的反应就是结构的振型周期拉的比较开;而对于那些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的频率密集的结果(高振型的影响较大,或者考虑扭转振型的条件下),CQC是精确的。这是因为对于建筑工程上常用的阻尼而言,振型相关系数(见高规3.3.11-6)在很窄的范围内才有显著的数值。 3.反应谱分析的精确性 对于采用平均意义上的光滑反应谱进行分析而言,其峰值估计与相应的时程分析的平均值相比误差很小,一般只有百分之几,因此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正是在这个平均(普遍性)意义上,我们认为反应谱分析方法是精确的。但是对于单个锯齿形的反应谱而言,其分析结果与单个波的时程分析,误差可以达到10-30%之间,因此在个别(特殊性)意义上而言,反应谱分析结果是有误差的,因此,规范规定对于复杂的或者高层建筑需要采用时程分析进行补充计算和验证。 4.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对于高阶振型计算的不同之处 一般反应谱的高频段是采用平台段来表达的,实际上对于高阶振型反应不显著的结构而言,反应谱适用性很好,也足够准确。但是对于高柔结构而言,一般高阶振型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时程分析的时候,等于其高频段的峰值并未被人为削成平台段,因此采用时程分析的时候此频段的地震响应可能很大,一般表现为高层建筑的顶部或者对其他结构对高阶振型影响显著部位,其地震响应峰值比反应谱分析结果要大(但是总体的剪力和弯矩差别则没这么明显)。 5.时程分析 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分析的复杂性,且地震波的随机性,因此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反应谱的验证方法而不是直接的设计方法使用。高规规定:3 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ABAQUS地震反应谱分析

ABAQUS反应谱法计算地震反应的简单实例 Fan.hj 2010年4月4日 清明小长假,琢磨了下ABAQUS如何进行地震反应谱计算。现通过一小算例说明。 问题描述: (本例的问题引用《有限元法及其应用》一书中陆新征博士ANSYS算例的问题) 悬臂柱高12m,工字型截面(图1),密度7800kg/m3,EX=2.1e11Pa,泊松比0.3,所有振型的阻尼比为2%,在3m高处有一集中质量160kg,在6m、9m、12m处分别有120kg的集中质量。反应谱按7度多遇地震,取地震影响系数为0.08,第一组,III类场地,卓越周期Tg=0.45s。 图1 计算对象 几点说明: ●本例建模过程使用CAE; ●添加反应谱必须在inp中加关键词实现,CAE不支持反应谱; ●*Spectrum不可以在keyword editor中添加,keyword editor不支持此关键词读入; ●ABAQUS的反应谱法计算过程以及后处理要比ANSYS方便的多。 操作过程为: (1)打开ABAQUS/CAE,点击create model database。 (2)进入Part模块,点击create part,命名为column,3D、deformation、wire。OK (3)Create lines:connected,分别输入0,0;0,3;0,6;0,9;0,12。OK。退出sketch。(4)进入property模块,create material,name:steel,general-->>density,mass density:7800,mechanical-->>elasticity-->>elastic,young‘s modulus:2.1e11,poisson’s ratio: 0.3.OK

地震反应谱的特性

地震反应谱的特性 崔济东(JiDong Cui)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1反应谱的基本概念(Introduction to Response Spectra) 地震动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关系。前一篇博文《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a地震反应谱》介绍了反应谱和伪反应谱的基本概念,并编制了相应的反应谱计算程序——SPECTR。本文利用该软件,通过几个实测地震记录的反应谱分析,总结地震反应的一般谱特性。 2本文用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Records) 2.1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记录的加速度记录: (1)加速度记录信息: The Chi-Chi (Taiwan) earthquake of September 20, 1999. Source: PEER Strong Motion database Recording station: TCU045 Frequency range: 0.02-50.0 Hz Maximum Absolute Acceleration: 0.361g (2)加速度时程与相应的速度和位移

图2-1 ChiChi地震加速度时程2.2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 (1)加速度记录信息: The Northridge (USA) earthquake of January 17, 1994. Source: PEER Strong Motion Database Recording station: 090 CDMG STATION 24278 Frequency range: 0.12-23.0 Hz Maximum Absolute Acceleration: 0.5683g (2)加速度时程与相应的速度和位移 作者:崔济东(1988- ),男,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推荐:什么是结构时程分析

什么是结构时程分析 【学员问题】什么是结构时程分析? 【解答】时程分析是结构抗震分析较为高端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将实际地震时测得的地震加速度数据输入结构,根据结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结构的地震响应。由于地震加速度随时间是剧烈变化的,因此按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构响应也将与时间有关,故称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分为线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两种,其区别在于前者仅考虑材料的线弹性性质,而后者考虑材料的弹塑性性质。 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材料弹塑性性质构件弹塑性性质结构弹塑性性质。 这三个概念是不同的。 材料弹塑性属于弹塑性力学研究对象,工程上直接应用弹塑性力学的理论方法还比较困难,例如应力空间,屈服曲面,三参数强化法则,五参数强化法则,随动强化,等向强化,流动法则,这些概念对于不少工程师来讲估计挺头疼的。究其原因,一是对数学和力学的要求较高,二是这些复杂的力学理论也不便于工程使用。不过无论如何,力学是整个土木工程的基石,良好的力学功底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讲还是相当重要的。构件弹塑性现多建立在塑性铰理论基础上,例如杆件在外加力作用下进入弹塑性后在杆件的端部产生塑性铰。结构弹塑性性质则是构件弹塑性性质的宏观反应。

静力弹塑性分析:也称Pushover分析、推覆分析。结构在假定的水平力分布下,沿水平方向不断施加单向推覆力,直到结构构件产生足够多的塑性铰而形成机构发生结构整体破坏。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不断施加外力,把结构给推倒了为止。推覆过程中关心的几个关键点包括:结构线弹性点、结构屈服点、结构性能点、结构承载力点。注意这些点都是针对结构整体受力特性而言。然而,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假定是存在缺陷的:其一是采用假定的地震力分布模式,其二是单向加载而不是像真实地震作用那样往复加载。所以,由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的计算结果不一定能够真实地放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动力弹塑性分析:这种方法与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将地震加速度波输入结构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其弹塑性性质一般也基于塑性铰理论。这种分析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更准确些。当然这种分析方法对工程人员的理论要求较高,而且较耗费计算机资源。现在仅在少数大型重要复杂工程中有所应用,当然也仅是少数水平较高设计院的专利。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 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T<=0.04 秒 0.4853*(0.10/T)^(-0.686) 0.04<T<=0.1 秒 0.4853 0.1<T<=1.2 秒 0.4853*(1.2/T)^1.5 1.2<T<=4 秒 以下是命令流程序 ---------------------------------------------------------------------------------------------------- /filname,SPEC,1 /PREP7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特性 ET,1,45 MP,EX,1,2.8E10 MP,DENS,1,2.4E3 MP,NUXY,1,0.18 !建立模型 BLOCK,0,1,0,1,0,5 !网格剖分 ESIZE,0.5 VMESH,all /VIEW,,-0.3,-1,1 EPLOT FINISH /SOLU !施加底部约束 ASEL,,LOC,Z,0 DA,ALL,ALL ALLSEL !施加自重荷载 ACEL,0,0,1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lcwrite,11

时程分析法(汇编)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又称直接动力法,在数学上又称步步积分法。顾名思义,是由初始状态开始一步一步积分直到地震作用终了,求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从静止到振动以至到达最终状态的全过程。它与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最大差别是能计算结构和结构构件在每个时刻的地震反应(内力和变形)。 当用此法进行计算时,系将地震波作为输入。一般而言地震波的峰值应反映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烈度,而其频谱组成反映场地的卓越周期和动力特性。当地震波的作用较为强烈以至结构某些部位强度达到屈服进入塑性时,时程分析法通过构件刚度的变化可求出弹塑性阶段的结构内力与变形。这时结构薄弱层间位移可能达到最大值,从而造成结构的破坏,直至倒塌。作为高层建筑和重要结构抗震设计的一种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规范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弥补反应谱法的不足和进行反应谱法无法做到的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时程分析法的主要功能有: 1)校正由于采用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和组合求解结构内力和位移时的误差。特别是对于周期长达几秒以上的高层建筑,由于设计反应谱在长周期段的人为调整以及计算中对高阶振型的影响估计不足产生的误差。 2)可以计算结构在非弹性阶段的地震反应,对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从而确定结构的薄弱层和薄弱部位,以便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3)可以计算结构和各结构构件在地展作用下每个时刻的地震反应(内力和变形),提供按内力包络值配筋和按地震作用过程每个时刻的内力配筋最大值进行配筋这两种方式。 总的来说,时程分析法具有许多优点,它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能更精确细致地暴露结构的薄弱部位。 时程分析法有关的几个问题: 1、恢复力特性曲线;

地震反应谱

地震反应谱及其应用 在地震中,由于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人们把不同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就称为反应谱。在《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 97-95)中对反应谱的相关描述如下:反应谱,是指在给定的地震震动作用期间,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或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设计反应谱,是指结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反应谱。楼面反应谱,是指对于给定的地震震动,由结构中特定高程的楼面反应过程求得的反应谱。反应谱特征周期,是指与设计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 在一般条件下,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一般说来,设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升段,对于高层建筑其基本自振周期则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自震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出现峰值时的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按照有关规定:I类场地约为0.1~0.2s;Ⅱ类场地约为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 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 (9.81m/s)。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力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生的共振效应。地震时结构所受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作用为: F = kβ(T)G 式中,k为地震系数,β(T)则是加速度反应谱Sa(T)与地震动最大加速度a 的比值,它表示地震时结构振动加速度的放大倍数。 β(T)=Sa(T)/a 局限性: 1. 反应谱理论尽管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然而在结构设计中,它仍然把地震惯性力作为静力来对待。 2. 表征地震动的三要素是振幅、频谱和持时。在制作反应谱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其中的前两个要素,但始终未能反映地震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李国强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及地震波的反应谱化

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及地震波的反应谱化 摘要:目前我国规范要求结构计算中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一般为振型分解反应 谱法。时程分析法作为补充计算方法,在不规则、重要或较高建筑中采用。进行 时程分析时,首先面临正确选择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问题。时程曲线的 选择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则需要首先将时程曲线进行单自由度反应计算,得到 其反应谱曲线,并按规范要求和规范反应谱进行对比和取舍。本文通过介绍常用 的数值计算方法及计算步骤,实现将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计算转化成反应谱曲线,从而为特定工程在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提供帮助。 关键词:时程分析,地震波,反应谱,动力计算 1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 结构的地震反应取决于地震动和结构特性。因此,地震反应分析的水平也是随着人们对 这两个方面认识的深入而提高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可以分为静力法、反应谱法、动 力分析法这三个阶段。在动力分析法阶段中又可分为弹性和非弹性(或非线性)两个阶段。[1] 目前,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广泛采用反应谱法确定地震作用,其 中以加速度反应谱应用得最多。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 最大反应量(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反应谱理论是指:结 构物可以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可以按振型分解为多个单自由度体 系反应的组合,每个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反应可以从反应谱求得。其优点是物理概念清晰, 计算方法较为简单,参数易于确定。 反应谱理论包括如下三个基本假定:1、结构物的地震反应是弹性的,可以采用叠加原理 来进行振型组合;2、现有反应谱假定结构的所有支座处地震动完全相同;3、结构物最不利 的地震反应为其最大地震反应,而与其他动力反应参数,如最大值附近的次数、概率、持时 等无关。[1] 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由 于此法是对运动方程直接求解,又称直接动力分析法。可直接计算地震期间结构的位移、速 度和加速度时程反应,从而描述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弹性和非弹性阶段的内力变化,以及结 构构件逐步开裂、屈服、破坏甚至倒塌全过程。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第5.1.2-3条要求,特 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 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此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以下简称《高规》)第4.3.4条也有相关要求。 2 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要求 在进行时程分析时,首先面临地震波选取的问题。所选的地震波需要符合场地条件、设 防类别、震中距远近等因素。《抗规》对于地震波的选取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上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 应谱法的较大值(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 2、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 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 算结果的80%。 3、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 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根据规范条文说明,所谓“统计意义上相符”指的是,多组时程波的 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 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但计算结果也不能太大,每条地震波输入计算不大于135%,平均不大于120%。 4、时程曲线要满足地震动三要素的要求,即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间均要符合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