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word精品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word精品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word精品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word精品

附件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毒蘑菇的识别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

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广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我们应对广东分

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

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盖菇就属于这一类。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广东省有较多引起严重事故的

毒菌具有这些特征罢了,但具有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许多毒蘑菇都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专一性较强的毒蘑菇,可从辨认它的共生植物来进行初步识别。如广州市近年来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鹅膏是黧蒴树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们所采集到的致命鹅膏都是在黧蒴树生长的地方发现的。

误食毒蘑菇的原因

误食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广东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

野生食用菌中混杂了有毒的种类

在广东,引起严重的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多为野外采集误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购买的干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经营餐馆就餐后引起不适的例子。引起后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

(1) 餐馆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种不纯,野生食用菌产品中时混杂了不适宜食用的菌类。作者曾检验过一份餐馆送来的食用牛肝菌样品,竟然混杂了10多个不同的种类,其中最起码有两种是有明显毒性的。

(2)食用者一次食用过多的菌类,肠胃不适应。按中医的说法,一些野生食用菌“性寒”,部分食用者因个人体质的适应性问题,食用量较大时会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员并无不良的反应。

(3)野生菌没有完全熟透。部分野生菌种类只有熟透时才可食用;未熟透时它会带有一定的毒性,食用后即可能产生不适,食用者在用食火锅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轻信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广东发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据调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说他们认为“毒蘑菇与生姜、大蒜或大米相遇会变色”,他们所食用的是试过没有变色的蘑菇,结果还是中毒了。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

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抱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广东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认它无毒。

错误说法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实际上,著名毒菌一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说法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

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

褶蕈就很毒。

毒蘑菇中毒类型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

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神经精神型: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

肠炎症状。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

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官痉孪、急性肺水肿。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左

右发病。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清或幻视等。在光盖伞属(Psilocybe)和斑褶伞属(Panaeolus)、球盖菇属(Stropharia )的毒蘑菇中含有光盖伞素或光盖伞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脸面潮红、出汗、发冷,产生听觉、味觉改变,甚至有明显的幻觉。有的病人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一般数小时后恢复正常。蟾蜍素则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视。

幻觉诱发物中毒一般潜状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病。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目前记载引起幻觉最著名的毒菌是墨西哥裸盖菇(Psilocybe mexicana) 、古巴光盖伞(Psilocybe cubensis) 、毒裸盖菇、半裸盖菇

等。过去,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特幻觉的毒菌称之“神物”,用于祭典活动,甚至于3000 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些毒菌。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手舞足道。有的如同醉汉,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多变或东倒西歪之感。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一般病程短,易恢复。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其特点是患者可表现为幻视到高不过尺、形象离奇、性格活泼的小人,甚至还有小动物。病人此时会心情紧张、恐慌不安或感到绝望,重者还出现木僵痴呆,一般食后

6-24 小时发病,食用时同时饮酒症状,更为明显,需3-12 天才能恢复。个别病例病程长达1-3 月,易被误诊为急性精神分裂证。但一般可在短时间内随毒性消失而恢复正常。

溶血型: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在溶血后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继发尿毒症等危重症状。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肝脏损害型: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

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毒伞肽( amatoxins )类包括以下 6 种物质,即:毒伞肽(a -amanitin)、毒伞肽(B -amanitin)、毒伞肽(丫-amanitin)、毒伞肽(£ -ama nit in)、三羟基毒伞肽(ama nin)、一羟基毒伞肽酰胺(ama nulli n);毒肽类(phallotoxins) 又包括5 种毒素:一羟毒肽(phallisin) 、二羟毒肽(phalloidin) 、三羟毒肽(phallisin) 、羟基毒肽(phallicidin) 、苄基毒肽(phallin B) 。

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这是导致中毒者死亡的重

要原因之一。毒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使其受损害。另外,毒肽作用速度快,毒伞肽作用速度慢,按毒性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强。毒伞肽的致死量低于0.1 毫克/ 公斤体重,而毒肽则为 2 毫克/ 公斤体重。所以一个约50 克的白毒伞菌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2000 年广州市发生的白毒伞中毒事件中,平均每个患者食用了近250 克,已大大超过的一般的致死量)。另外,毒伞肽易溶于水,因此往往喝汤者比不喝汤者中毒严重。在新鲜的毒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 6 个时期。

a. 潜伏期:一般6 小时左右、长者可达15~16小时,甚至一、两天,所以误食有关毒蘑菇后,往往因发病晚而不能及早发现。

b. 胃肠炎期:发病后出现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类似霍乱病状。一般1-2 天后症状基本消失。有的严重胃肠炎会引起极度虚脱而突然死亡,称“暴发型”中毒。

c. 假愈期:胃肠炎症状消失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症状,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大约经过 1 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

d. 内脏损害期:可累及肝、脑、心、肾等脏器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出现中毒性肝炎的表现。病人可有肝大、肝痛,黄疸、肝转氨酶明显升高,尿检查有红细胞与白细胞,伴有恶心、头晕、头痛、低热、腹胀、厌食、嗜睡。严重者肝肿大后又迅速缩小、黄疸加深、全身广泛出血、尿闭、心率加快等, 严重发生急性肝坏死,出现肝性昏迷,有的表现烦躁不安等。如果能及时和积极治疗可在1-2 周内进入恢复期,而后痊愈。

e. 精神症状期: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期限很快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而进入昏迷,甚至很快因呼吸衰竭而休克死亡。部分病人或经及时抢救可于数天后逐渐解除精神症状而进入恢复期。

f. 恢复期:中毒症状渐轻,肝损害逐渐好转,一般要经过10~15 天积极治疗,肝功能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另外,毒丝膜菌类中的奥来毒素(orellanine) 也能引起肝脏损害型中毒,其毒性较强,中毒死亡率达10-20%。但毒性通常没有毒肽和毒伞肽强烈。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这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

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光过敏性皮炎型:其毒素为光过敏感物质吓啉(porphyrins )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毒蘑菇中毒的处理

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

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进行排毒对各中毒类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

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药物催吐。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 温盐水200~300ml或1%硫酸镁200ml,5~10ml —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或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硫酸铜,吐根糖浆,注射盐酸阿朴吗啡等药用催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洗胃: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如呕吐次数不多时则不应放弃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入毒物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过6小时,甚至

12~18小时仍可根据毒物的吸收状况进行洗胃。洗胃一般采用微温开水和生理盐水。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液(1:2000—5000),洗胃后可灌入活性炭为吸附剂,用法是取30~50g放入500ml温开水中调拌成混悬,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内,或用蛋清等以吸附毒物。

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镁口服,进行导泻,但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心脏抑制的患者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镁。使用硫酸镁可形成高镁血症,引起镁中毒。通常以硫酸钠导泻为好。还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为导泻剂,特别是灌入活性碳后,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议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导泻剂。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word精品

附件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毒蘑菇的识别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 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广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我们应对广东分 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 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盖菇就属于这一类。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广东省有较多引起严重事故的

群体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群体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发表时间:2011-01-04T13:18:58.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崔玉顺[导读] 毒蕈俗称毒蘑菇,种类较多,部分外观与食用蕈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崔玉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吉林延吉 133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263-02 毒蕈俗称毒蘑菇,种类较多,部分外观与食用蕈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2010年8月,我院收治1批10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经过紧急救治,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8~57岁。于家庭聚餐进食毒蕈1~3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发麻、心慌等中毒症状。经催吐、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10例患者均于3~8h后症状好转,监测1周未出现脏器严重损害而痊愈出院。 2 急救护理措施 2.1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组织管理中毒患者同时来院后,接诊医生及分诊护士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确定为急性毒蕈中毒,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立即上报总值班,启动应急预案,畅通绿色通道,调配人员及抢救用物,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及时上报本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现场调查检测。 2.2尽快清除胃肠道内残留毒物本组10例患者来院时均神志清楚,6例因呕吐频繁,未给予洗胃外,其余患者采用探咽催吐法,嘱病人饮300~500ml温开水后,使用压舌板刺激舌根或咽后壁引起呕吐,反复进行,直至吐出液澄清、无味。无腹泻者根据病情给予硫酸钠导泻。 2.3促进已吸收毒素排泄病人入院后即给予大量输液,应用速尿及甘露醇等进行利尿促进毒素排泄。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合理安排输液速度,记录液体出入量,严密监测心、肺功能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准备。 2.4对症处理。因呕吐、腹泻导致脱水者行生化检查,及时补充液体、能量及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休克者给予706代血浆、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抗休克治疗;心慌、气促、烦躁者行心肺功能检查,并给予吸氧,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对有肝损害者应给予保肝支持治疗;对有精神症状者应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2.5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呼吸、脉搏、心律、血压、尿量、患者呕吐及腹泻物的性质、颜色、量等;及时采血行肝功、肾功等生化检查,注意听取患者主诉;胃肠道症状好转后应提高警惕是否为假愈期,严密监测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观察有无内脏损害表现,如出现黄疸、皮肤出血点、精神症状或生化检查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2.6心理护理本组10例患者为同一家庭成员,突发中毒,普遍存在着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通过耐心讲解和安慰,使患者及家属减少了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使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 讨论 毒蕈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品种较多,在我国已知的毒蕈就有100多种。不同类型的毒蕈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蕈也可含多种毒素,毒素大致可分为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及溶血毒素等四种[1]。进食不同毒素临床表现也各异:①神经精神型:毒性物质为毒蝇碱、蟾蜍素、光盖伞素等神经毒素,潜伏期1~6h,临床表现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多汗、流涎、脉缓及瞳孔缩小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阿托品类药物疗效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谵妄、幻觉及癫痫等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很快康复,死亡率甚低。②胃肠炎型:引起此型的毒素尚不十分清楚,潜伏期0.5~6h,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可伴有水、电解质失衡与周围循环衰竭。此型中毒经积极治疗后可迅速恢复,死亡率极低。③溶血型:毒性物质为马鞍酸、毒伞溶血素、鹿花蕈素等溶血毒素,潜伏期6~12h,临床表现除胃肠道症状外,可引起溶血,导致贫血、肝脾肿大等,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但经积极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率一般不高。④中毒性肝炎型:毒性物质为毒伞肽和毒肽两大类,毒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内质网,发生作用快,大剂量摄入1~2h可致死,毒伞肽作用较迟缓,但毒性较毒肽大,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摄入0.1mg/Kg以下即可致死。此型临床过程分6期,分别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此型中毒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且有假愈期,临床救治中切不可麻痹大意,要加强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早施行抢救措施。 4 体会 毒蕈中毒大多为群体性中毒,院内救护应分秒必争,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畅通的绿色通道,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进行,在救治过程中要加强病情监测,最好同时行毒物鉴定,早期确定中毒类型,选择治疗方案,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而防治毒蕈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对毒蕈中毒的宣传,使大众了解并识别毒蕈,避免采食。如食用蕈类食物后一旦出现胃肠道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杨远征,刘琼,徐昉.急性毒蕈中毒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22):2527-2528.

毒蕈中毒

毒蕈中毒症状治疗 疾病名称:毒蕈中毒 疾病别名:毒蘑菇中毒 疾病分类:急诊科 疾病概述 毒蕈中毒指因误食毒蕈所致。其症状因毒蕈所含成份及其毒性作用而异,以胃肠、心脉、脑神、肝肾等受损害所致的不同临床表现为特点的中毒类疾病。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 疾病描述 毒蕈中毒指因误食毒蕈所致。其症状因毒蕈所含成份及其毒性作用而异,以胃肠、心脉、脑神、肝肾等受损害所致的不同临床表现为特点的中毒类疾病。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中毒的症状也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症状体征(查看内容) 密切注意中毒症状,因毒蕈种类不同,可有以下表现: (1)胃肠炎型:常由误食粉褶菌、毒红菇、虎斑蘑、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等引起。潜伏期1~6h,除消化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粪便常呈米汤样,由于水及电解质大量丧失,引起血压下降与休克、昏迷,甚至肾功能衰竭。 (2)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碱毒蕈碱,潜伏期1~6h,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流泪、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缓、瞳孔缩小、大汗、虚脱等。少数重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强烈刺激时,可出现瞳孔扩大、强直性痉挛、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有时可因急性肺水肿、呼吸抑制、昏迷而死。由误食牛肝蕈引起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多有幻觉、谵妄、迫害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 (3)溶血型:常因误食鹿花蕈等引起,其毒素是鹿花蕈素。潜伏期6~12h。除胃肠道症状外,主要为溶血现象,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 (4)中毒性肝炎型:由误食毒伞、百毒伞、鳞柄毒伞等所致。其临床过程可分为6期: ①潜伏期:6~72h。②胃肠炎期:1~2d,可腹痛、呕吐、腹泻。③假愈期:胃肠炎症状可能缓解。④内脏损害期:中毒1~5d后出现肝、肾、脑、心为主的内脏损害,以肝脏最严重,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DIC。⑤精神症状期:可烦躁、谵语、抽搐、惊厥、昏迷等。 ⑥恢复期:经2~3周后症状减轻,4~6周多能痊愈。少数病例呈暴发型,1~2d内可因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病突然死亡。 疾病病因(查看内容) 有进食毒蕈(毒蘑菇)史。了解所食毒蕈品种及进食时间、数量、烹调方式、同食者有无类似症状。可能时收集剩余毒蕈加以鉴定。 病理生理(查看内容) (-)胃肠炎型由误食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及墨汁鬼伞等毒蕈所引起。潜伏期约1/2~6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二)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酸胆硷的毒蕈硷(muscarine)。潜伏期约l~6小时。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由误食角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防止误采或购买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我办特搜集整理有关野生菌的辨别、食用、中毒及急救措施等资料如下: 一、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夏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一)胃肠炎型。这种中毒表现较为普遍,约占80%。具体反应是,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引起这类中毒的有黄粘盖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腊伞、月光菌等等。 (二)神经精神型。它除了胃肠炎表现外,还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症状。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伤害行为。毒绳伞、豹斑毒伞的误食者则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流泪、心搏减慢等副交感神经症状。这类中毒病人经治疗后就可以恢

复,且无后遗症,死亡率很低。 (三)溶血型。进食毒菌6至12小时后,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贫血、肝肿大等症状。如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但其所含毒素加热到100摄氏度就可被破坏。 (四)多脏器损伤型。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此类病人病程2至3周,由于先期症状是胃肠炎表现,往往容易被误诊,又因为会出现病情反复,有时还会中断治疗。引起此类中毒的有白毒伞、毒伞、毛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菌类,误食后死亡率极高。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只有三四十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如果没有弄熟或者炒菌的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食用后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很容易导致中毒。 三、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据了解,在我国,毒蘑菇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种类

中毒类型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神经精神型 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官痉挛、急性肺水肿。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清或幻视等。在光盖伞属(Psilocybe)和斑褶伞属(Panaeolus)、球盖菇属(Stropharia)的毒蘑菇中含有光盖伞素或光盖伞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脸面潮红、出汗、发冷,产生听觉、味觉改变,甚至有明显的幻觉。有的病人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一般数小时后恢复正常。蟾蜍素则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视。幻觉诱发物中毒一般潜状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病。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目前记载引起幻觉最著名的毒菌是墨西哥裸盖菇(Psilocybemexicana)、古巴光盖伞(Psilocybecubensis)、毒裸盖菇、半裸盖菇等。过去,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特幻觉的毒菌称之“神物”,用于祭典活动,甚至于3000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些毒菌。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手舞足道。有的如同醉汉,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多变或东倒西歪之感。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一般病程短,易恢复。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其特点是患者可表现为幻视到高不过尺、形

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很多食物中毒的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中毒症状,往往在送到医院的时候,症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食物中毒后早期的发现和处理十分重要。 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和真菌性(毒蘑菇)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中心120呼救。在急救车来到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当然,这种紧急处理只是为治疗急性食物中毒争取时间,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预防毒蘑菇中毒

“预防毒蘑菇中毒”健康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毒蘑菇中毒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使学生学会如何识别毒蘑菇及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夏秋季节,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正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繁殖,许多群众(学生家长)上山采集蘑菇食用或上市,由于识辨不清毒蕈与食用蘑菇,常因误食而中毒甚至死亡。 二、探讨毒蘑菇中毒的原因 师:什么是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碱,毒蕈溶血素、毒太、毒伞太及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等。 衔接: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师: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生:讨论, 小结:1.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2.溶血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3.肝损害型:初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肝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4.神经精

神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觉、谵忘、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师: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蕈中毒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识毒蕈的形态,注意区别: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蕈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蕈包括一些可食蕈,但其毒蕈形态与可食蕈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对不认识的野生蕈千万不要采集食用,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采不吃野蘑菇,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2、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均不够完善可靠。 三、发生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吃了野生蘑菇发病,必须立即到医院救治。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尽早排除毒素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原则是:1、尽早迅速排除毒素。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非常重要,早期可大量输液,使病人排尿,排除毒素。 2、胃肠炎患者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3、神经症状者应用阿托品、镇静剂,加强对病人进行良好监护。 4、严重中毒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对毒伞、白毒伞造成的中毒早期可使用含巯基的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 四、常见有毒蘑菇(播放幻灯片)

如何识别毒蘑菇及毒蘑菇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提醒 如何识别毒蘑菇及毒蘑菇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蘑菇也称蕈类,属真菌植物,其味道好、营养高,是我国城乡广大群众经常食用的植物性食物。有些野蘑菇有毒,吃了以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称为毒蘑菇中毒。我国有毒蘑菇约100种,据资料记载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它们是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由于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极易发生误食中毒。 毒蘑菇中毒大多由于个人或家庭采集野生的毒蘑菇,缺乏识别经验而误食中 毒。毒蘑菇中的毒素比较复杂,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 存在于几种毒蘑菇中,所含毒素的多少也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 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24小时,有的仅10分钟,不同的毒蘑菇引起的中 毒症状不同,大多数毒蘑菇中毒早期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单纯胃肠炎型毒蕈中 毒预后较好。有的病例表现为神经精神型,即除胃肠炎症状外,可于1~6小时后 出现出汗、流泪、心动过缓等症状,有些病人可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还有 一种为溶血型,除胃肠炎表现外,可出现溶血、肝脾肿大等。而肝损害型最为凶 险,典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精神症状。少数呈爆 发性经过,最终导致死亡。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殊疗法,故病死率较高。 鉴别蘑菇是否有毒,市民应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 蘑菇,也不要在流动商贩处购买新鲜或干的野蘑菇,尤其是自己没吃过、不认识 或对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蘑菇,不要贸然采摘食用; 2.对过于幼小或过于老 熟或过于鲜艳或已霉烂的野蘑菇,不宜采食;3.烹调加工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 在沸水中煮3-5分钟,弃汤后再炒熟煮透;4.有些毒蘑菇中的毒素与乙醇反应会 加重中毒,故进食蘑菇时最好不要饮酒;5.特别提醒餐馆、民俗旅游接待户不要 采购野生蘑菇,应在干燥、通风场所贮存蘑菇,同时避免与有毒、有害、有异味、 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对购买量较大的或长期在某个种植基地购进的 食用菌,应注意索取证明蘑菇食用安全的有关文件。 市民如果在食用蘑菇10分钟至48小时内,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怀疑吃了毒蘑菇,要大量饮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 用汤匙压舌根进行催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还应 保留毒蕈样品供专业人员鉴定及救治参考,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特此提醒:要珍惜生命,切勿采食野蘑菇;经营蘑菇 的饭店要提高警惕,严把采购关,确保食品安全。

毒蘑菇中毒的急救方法

毒蘑菇中毒的急救方法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毒蘑菇中毒的急救方法很多蘑菇和其它种类真菌都是可以吃的。其中一些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含有很多矿物质和纤维。但是采食野生的蘑菇是很危险的。每年都有人因吃了有毒的蘑菇而死亡。有毒的蘑菇约有80多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所以,没有经验的人很难鉴别那些是有毒的。那些是无毒的。 毒蘑菇含有植物性的生物碱,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及神经系统,即使是微量被吸收到体内也是很危险。因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进食后一般经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如:剧烈呕吐、腹泻并伴有腹痛。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出现幻觉。所以,没有采蘑菇经验的大人和小孩,千万不要随便采野蘑菇吃,以防中毒的发生。狂犬病是人被狗、猫、狼等动物咬伤而感染狂犬病毒所至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能在狗的唾液腺中繁殖,咬人后通过伤口残留唾液使人感染。人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兴奋、恐水、咽肌痉挛、呼吸困难和进行性瘫痪直至死亡。潜伏期为20-90天,一旦发病治疗上目前无特效药物,病死率极高几乎近100%。典型疯狗常表现为两耳直立、双目直视、眼红、流涎、消瘦、狂叫乱跑、见人就咬、行走不稳;也有少数疯狗表现安静,离

群独居、一受惊扰、狂叫不已,吐舌流涎。直至全身麻痹而死。有的狗、猫虽无“狂犬病”表现,却带有狂犬病毒,它们咬人后照样可以使人感染狂犬病毒而得“狂犬病”。 所以,人被狗或猫咬伤后,不管当时能否肯定是疯狗所为,都必须按下述方法及时进行伤口处理:若伤口流血,只要不是流血太多,就不要急着止血,因为流出的血液可将伤口残留的疯狗唾液冲走,自然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对于流血不多的伤口,要从近心端向伤口处挤压出血,以利排毒。同时,必须在伤后的两个小时之内,尽早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以减少狂犬病的发病机会。用干净的刷子,可以是牙刷或纱布,和浓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尤其是伤口深部,并及时用清水冲洗,不能因疼痛而拒绝认真刷洗,刷洗时间至少要持续30分钟。冲洗后,再用70%的酒精或50度-70度的白酒涂擦伤口数次,在无麻醉条件下,涂擦时疼痛较明显,伤员应有心理准备。涂擦完毕后,伤口不必包扎,可任其裸露。对于其他部位被狗抓伤、舔吮以及唾液污染的新旧伤口,均应按咬伤同等处理。经过上述伤口处理后,伤员应尽快送往附近医院或卫生防疫站接受狂犬病疫苗的注射。若出现上述中毒症状要及时实施下列急救措施: ①、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发生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发生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食物中毒的范围比较广,但常见的是下列几种: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毒蘑菇中毒 (3)发芽马铃薯中毒 (4)霉变甘蔗中毒 (5)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就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夏秋季最容易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气温高,细菌容易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加上此期间人们出汗多,胃液分泌少,身体防御机能降低而造成的。 引起中毒的食品,常见的有:肉、鱼、乳、蛋等,还有剩饭、糯米、凉糕、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等也易发生中毒。 多数中毒者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表现为恶心、呕吐、伴有脐周疼痛、腹泻,排便一日数次至几十次,多为水样便,个别有脓血便、粘液便。有些中毒者还伴有头痛、畏寒发热、乏力、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因剧烈腹泻、脱水,呼吸衰弱、休克而危及生命。 抢救方法: A.进食后不久就中毒者,如未呕吐,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后壁、舌根催吐;如已发生呕吐,则不必止吐。胃内容物已呕吐完仍恶心呕吐,可用生姜汁1匙加糖冲服以止呕吐,亦可用清水或1:5000

高锰酸钾液洗胃。 B.若中毒者能饮水,应多饮茶水、淡盐水,以补充水分及盐分。如不能饮水,应送往医院输液。 C.中毒者应禁食8-12小时,病情好转后可吃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3~4天内尽量少吃油腻食物。 D.病情严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2)毒蘑菇中毒 目前我国国内调查发现的毒蘑菇有100多种,其中引起中毒并有报道的20余种,极毒的有10种,即白毒伞、鳞柄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菌、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包脚黑褶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等。 毒蘑菇所含毒素成分为: A.肝脏毒素。这类毒素可致肝脏急性炎症、坏死;可致胃肠道出血、水肿、脑水肿。 B.神经毒素。这类毒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幻想、幻觉、哭笑无常等精神症状。 C.胃肠毒素。是引起胃肠炎症的毒素。 D.溶血毒素。是引起溶血疾病的毒素,可使肝脾肿大、昏迷、抽搐、急性肾功能衰竭。 而毒性的发作期,少的2小时,一般不会超过12小时。 急救方法: A.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对食毒蘑菇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

预防毒蘑菇中毒精编版

预防毒蘑菇中毒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预防毒蘑菇中毒”健康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毒蘑菇中毒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使学生学会如何识别毒蘑菇及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夏秋季节,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正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繁殖,许多群众(学生家长)上山采集蘑菇食用或上市,由于识辨不清毒蕈与食用蘑菇,常因误食而中毒甚至死亡。 二、探讨毒蘑菇中毒的原因 师:什么是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碱,毒蕈溶血素、毒太、毒伞太及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等。 衔接: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师: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生:讨论, 小结:1.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2.溶血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3.肝损害型:初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肝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4.神经精

神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觉、谵忘、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师: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蕈中毒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识毒蕈的形态,注意区别: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蕈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蕈包括一些可食蕈,但其毒蕈形态与可食蕈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对不认识的野生蕈千万不要采集食用,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采不吃野蘑菇,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2、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均不够完善可靠。 三、发生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吃了野生蘑菇发病,必须立即到医院救治。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尽早排除毒素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原则是:1、尽早迅速排除毒素。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非常重要,早期可大量输液,使病人排尿,排除毒素。 2、胃肠炎患者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3、神经症状者应用阿托品、镇静剂,加强对病人进行良好监护。 4、严重中毒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对毒伞、白毒伞造成的中毒早期可使用含巯基的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 四、常见有毒蘑菇(播放幻灯片)

急性毒蕈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急性毒蕈中毒的抢救与护理误食毒蕈后中毒事件偶有发生。毒蕈种类繁多,所含毒素随种类不同而异,每种毒素和毒理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有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等,这些有毒物质不仅能引起胃肠反应,还能损伤内脏,有的还会破坏红细胞,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由于毒蕈种类不同,食入量各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如不及时抢救和护理可危及生命。在20XX年6月份收治一家三口毒蕈中毒的患者,现将其急救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例1:患者,男,37岁,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差,恶心、呕吐数次,无腹泻,全身酸痛,出汗,乏力,追问病史,入院前4小时全家进食野蘑菇,在吃蘑菇时,一边喝酒,最后又把汤喝下。查体:T36.0℃,P 76次/分,R 18次/分,BP 125/85mmHg,双侧瞳孔3.0mm,对光反射灵敏,心音有力,两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全身皮肤湿冷,未见出血点。立即进行洗胃、输液,急查血胆碱脂酶、肝肾功能、尿等。检验结果:心肌损害明显,AST 286U/L、CPK 12747U/L、LDH 432U/L;血常规:RBCH 和BPC下降,WBC 1.39×109/L,N0.94,尿镜检红细胞2~4/HP、尿蛋白(++)。肝功能:总胆红素25.3μmol/L,间接胆红素19.7μmol/L,AST 268U/L,LDH 432U/L。肾功能:BUN3.7mmol/L,Cr86.7mmol/L。 例2:患者,女,40岁,入院前4小时与病例1一起进晚餐,餐后1个多小时出现频繁恶心、呕吐20余次,伴腹泻4次及头昏、

胸闷,在当地予以补液、保肝等治疗,在入院3个小时前用阿托品10mg。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T 35.80℃,P 64次/分,R 18次/分,BP 140/85mmHg,双侧瞳孔5.0mm,对光反射灵敏,第1心音低钝,两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全身皮肤干燥,未见出血点。立即进行洗胃、输液,急查血胆碱脂酶、肝肾功能、尿等。检验结果:BUN 5.4mmol/L,Cr 70.4mmol/L,AST 286U/L、CPK 3766U/L、LDH 286U/L,ACh 2875U/L、血常规:RBC、Hb 和BPC下降,WBCh 和N均轻度升高,尿镜检红细胞2~4/HP。肝功能:总胆红素 25.1μmol/L,间接胆红素19.8μmol/L。 例3:患者,女,17岁,入院前4小时与父母一起吃两小块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4次。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精神佳,T 37.10℃,P 84次/分,R 19次/分,BP 90/60mmHg,双侧瞳孔 3.0mm,对光反射灵敏,辅助检查基本正常。 抢救与治疗:①立即清除毒物:用清水洗胃至澄清为止,再用30%MgSO4导泻、静脉输液、利尿等方法清除体内毒物。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2~4L/分。③应用阿托品治疗,至症状改善后可减量或延长给药时间。同时严密观察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半小时测量1次。保护受损脏器功能,合并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时,遵医嘱应用果糖、大剂量维生素或激化液静滴。碱化尿液及保肝、降酶、营养心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④病例1、2进行血液灌注加血液透析每日1次,每次2小时,共4次。 结果

预防毒蘑菇中毒

“预防毒蘑菇中毒”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毒蘑菇中毒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使学生学会如何识别毒蘑菇及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夏秋季节,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正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繁殖,许多群众(学生家长)上山采集蘑菇食用或上市,由于识辨不清毒蕈与食用蘑菇,常因误食而中毒甚至死亡。 二、探讨毒蘑菇中毒的原因 师:什么是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堿,毒蕈溶血素、毒太、毒伞太及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等。 衔接: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师: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生:讨论, 小结:1.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 2.溶血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 3.肝损害型:初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肝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 4.神经精神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

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觉、谵忘、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师: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蕈中毒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识毒蕈的形态,注意区别: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蕈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蕈包括一些可食蕈,但其毒蕈形态与可食蕈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对不认识的野生蕈千万不要采集食用,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采不吃野蘑菇,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2、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均不够完善可靠。 三、发生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吃了野生蘑菇发病,必须立即到医院救治。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尽早排除毒素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原则是:1、尽早迅速排除毒素。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非常重要,早期可大量输液,使病人排尿,排除毒素。 2、胃肠炎患者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3、神经症状者应用阿托品、镇静剂,加强对病人进行良好监护。 4、严重中毒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对毒伞、白毒伞造成的中毒早期可使用含巯基的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 四、常见有毒蘑菇(播放幻灯片) 总结: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也不要在流动商贩处购买新鲜或干的野生蘑菇。误食毒蘑菇后,应立即先采取简易方法进行催吐,并尽快转诊,并报告。

2021版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版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

2021版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蘑菇属于菌类食物,因美味可口且富含矿物质和纤维而深受人们喜爱。但并非所有的蘑菇都可食用,有些野生蘑菇是有毒的,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机生命。毒蘑菇含有植物性的生物碱,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及神经系统。一般进食后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如: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可出现幻觉。所以,野生的蘑菇不要随便采食,以免发生中毒。 蘑菇中毒的4种常见类型 不同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1、胃肠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恢复较快,预后好。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病人往往先出现恶心等症状,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部肿大等,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 4、肝肾损害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 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 误食毒蘑菇后大约经过0.5-0.6小时的潜伏期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可伴多汗、流口水、流泪、脉搏等表现,和(或)黄疸、贫血、出血倾向等体征,少数患者发生瞻妄、呼吸抑止,甚至昏迷、休克死亡。中毒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呼叫救护车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催吐、洗胃和导泻。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在我国目前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 种,有毒蕈类约有100 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 种,它们是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由于生长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发现的毒蕈种类、大小、形态不同,所含毒素亦不一样。 毒蕈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毒蕈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蕈之中。毒蕈中毒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以家庭散发为主,有时在一个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常常是由于误采毒蘑菇食用而中毒。 (一)中毒表现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毒蕈种类不同,其有毒成分、临床表现也不同。目前,一般将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分为 5 种类型。 1.胃肠炎型引起此型中毒的毒蕈多见于红菇属、乳菇属、粉褶蕈属、黑伞蕈属、白菇属和牛肝蕈属中的一些毒蕈,其中以红菇属国内报道最多。有毒物质可能为类树脂、甲醛类的化合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 6 小时,多在食后2 小时左右发病,最短仅10 分钟。主要症状为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有的呈绞痛,以上腹部和脐部为主,剧烈腹泻,水样便,每日可多达10 余次,不发热。该型中毒病程较短,经过适当对症处理可迅速恢复,一般病程2~3 天,预后良好,死亡率低。 2.神经精神型引起该型中毒的毒蕈约有30 种,所含毒性成分多种多样,多为混合存并,目前尚在研究之中。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 4 小时,最短仅10 分钟。临床表现最为复杂多变,以精神兴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矮小幻觉或以上表现交互出现为特点。病人常狂笑、手舞足蹈、行动不稳、共济失调,可出现“小人国幻觉症”,闭眼时幻觉更明显,还可有迫害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重症病人出现谵妄、精神错乱、抽搐、昏迷等。可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流泪、大量出汗、瞳孔缩小、脉缓、血压下降等。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如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颜面潮红。部分病人有消化道症状。

预防毒蘑菇中毒(1)之令狐文艳创作

“预防毒蘑菇中毒”健康教育教案 令狐文艳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毒蘑菇中毒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使学生学会如何识别毒蘑菇及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夏秋季节,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正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繁殖,许多群众(学生家长)上山采集蘑菇食用或上市,由于识辨不清毒蕈与食用蘑菇,常因误食而中毒甚至死亡。 二、探讨毒蘑菇中毒的原因 师:什么是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堿,毒蕈溶血素、毒太、毒伞太及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等。 衔接: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师: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生:讨论,

小结:1.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2.溶血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3.肝损害型:初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肝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4.神经精神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觉、谵忘、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师: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蕈中毒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识毒蕈的形态,注意区别: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蕈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蕈包括一些可食蕈,但其毒蕈形态与可食蕈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对不认识的野生蕈千万不要采集食用,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采不吃野蘑菇,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2、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均不够完善可靠。 三、发生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吃了野生蘑菇发病,必须立即到医院救治。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尽早排除毒素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原则是:1、尽早迅速排除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毒蘑菇的识别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广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我们应对广东分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盖菇就属于这一类。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广东省有较多引起严重事故的毒菌具有这些特征罢了,但具有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许多毒蘑菇都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专一性较强的毒蘑菇,可从辨认它的共生植物来进行初步识别。如广州市近年来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鹅膏是黧蒴树根部的共生菌。至今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广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我们应对广东分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