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5)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5)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有组织的集市,大约出现在殷朝。《史记·平准书》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但在发掘周代以前城市遗址时,多见手工业作坊,还没有明确、固定的市场。

东周后期列国兼并,一方面迎来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共同催化了城市内的手工业作坊和商肆集中的“市”的发展。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封闭结构的“市”。

随着国家统一及其带来的人口激增,“市”不断壮大。发展至大一统的汉代,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更有东西两市遥遥相对;商人需具备市籍,且只准在市内按业设肆交易,并需缴纳市租。唐朝盛世,商业繁荣,大都长安则更进一步发展,对东西两市采用严格、集中的市制,把整个“市”划分为九区,中心区设有市署。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是官府以命令行之,并设有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监督和管辖着上市商品、度量衡、交易契据以及价格的评定、市税的收缴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逐渐不限于两市,在两市附近,已有手工业者和商人摆摊、设店售货,甚至出现了夜市;与此同时,各行业商人形成联合组织,使城中出现了许多经营日用商品的“行”或“市”,并逐渐形成以之为中心的“街市”。这些变化自下而上地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市制。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其以宫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结构,更是推动了街市的发展。到了北宋末年,东京沿街大量出现商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场景就是例证。

至此,街市的分布彻底改变了以往集市严格控制、集中市肆的方式。商肆沿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这更符合城市人民的生活要求,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商市集中在某一街道或街道某一段,为了补充商业街的不足和便于农民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有的城市还在城门附近设置草市;还有在大型建筑内定期举行的集市,比如开封的相国寺就定期举办庙会,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市肆发展初探》寿劲秋、马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集市贸易历史上,最早的有组织的集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以物换物。

B.周代以前并未见明确固定的市场,至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

C.唐代后期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由下而上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市”。

D.繁华的商业街、城门附近的草市、定期举办的庙会都表现了对传统集市的彻底突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时空为顺序,清晰完整地梳理了我国古代集市诞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

B.长安的“市”的不断发展,论证了“市”是伴随着国家和经济的发展而壮大的。

C.文章结合了商业活动、行业组织和交通结构等因素,分析“街市”发展的原因。

D.文章例证丰富,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艺术作品等方面展现了“市”的变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集市贸易发展的历程来看,城市的建设对“市”的发展、变迁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B.唐代后期商人们自发组织夜市、街市,可见当时的商业活动已脱离官府的管辖和限制。

C.官府主导的“市”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对“街市”的补充。

D.从“市”到“街市”,不仅是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更是传统集市被逐步瓦解的过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刨树

赵文辉

细雪变成了鹅毛大雪,一嘟噜一嘟噜地往下掉。小北风刀子一样刮着,卷起一股股雪面堆到墙根处。男人把脖子缩进了袄领里,真冷呀!男人不由得“踏踏踏”地小跑起来。

到了家门口,却见两个汉子蹲在他家门口墙角避风,两辆破自行车歪在一边,每辆车上都绑了一张铁铲子。“刨树的?”男人问他们,他们点点头,身子缩得更小了一些。男人又问:“没找着活儿?”一个汉子答:“这鬼天气,喊了半天,除了一嘴雪,啥也没有。”男人瞧他俩冻得脸色乌青,清水鼻涕挂在鼻尖儿下,就有些不忍,对他俩说:“去家里暖和暖和?”两个汉子捂着快要冻僵的手,连说遇上好心人了。进屋的时候,男人瞅了一眼南墙根那棵榆树,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①。

媳妇正在剪纸,见男人领进两个汉子,一脸疑问。男人赶紧解释:“刨树的,来咱家暖和暖和。”媳妇点了点头,手里的剪刀仍然“嚓嚓”地响着。煤球炉早就被男人捅开了,这时蹿出半尺高的火苗。嚎叫的东北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

过了一个时辰,风一下子住了,只有零星小雪飘着,两个汉子站起身。“得去寻活儿了。”一个汉子说。另一个汉子接话:“这鬼天气,寻也是白寻。”这时男人又隔着窗子瞅了一眼那棵榆树,望一眼媳妇:“要不,把咱那棵榆树刨了?”

媳妇正在专心致志地剪一只花喜鹊,喜鹊眼总剪不好,急得她头上快冒汗了。听了男人的问话,她连头也没抬,只“啊”了一声。男人犹豫着,不知这一声“啊”是同意了还是没听清,就又问了一遍。这次媳妇回答清楚了:“刨吧。”却又说:“不是还不够一根檩条?”男人不吭声,好一阵才开了口:“刨吧,这雪天……”媳妇懂了,没再说啥。

两个汉子听说有活儿干,浑身是劲儿,也不觉得冷了。他俩对男人说:“刨树还是老规矩,不收钱,树皮归俺,不过晌午得管一顿饭,饭不讲究,孬好都中。”男人知道他们把树皮铲去是做过春节烧的香,点点头。一个汉子来到榆树下,往掌心喷了两口唾沫,双手抓着树干“嗖嗖嗖”就上去了,从腰后抽出斧头,开始卸树杈。

媳妇也开始做饭。

男人凑过来,问:“啥饭?”

“大米。”“啥菜?”“白菜,还有一疙瘩豆腐。”

男人迟疑了一下,又问:“不割点肉?”

媳妇瞪他一眼:“才吃过两天,割啥肉?”

男人不吭了,出去瞧了一会儿刨树的汉子,进屋凑上去,用肩头扛了一下媳妇的肩头:“割点肉吧?”媳妇忽然明白了,不由得笑了一下,说想割你去割吧。男人前脚跨出门槛,后脚留在屋里,转过身问:“割几斤?”媳妇说:“想割几斤割几斤,还用问我?”

这棵榆树对两个汉子来说是小菜一碟,很快就被放翻了。吃饭时,两个汉子见碗里稠稠的肉片,对视一下,实感意外。男人端着碗却不动筷,趁汉子不注意,把自己碗里的肉片拨到了汉子碗里,然后才蹲下来吃饭。见汉子快吃光了,他就一把拿过来,给人家扣上一碗米饭。吃完两碗,他又给人家实实地扣上第三碗,结果把两个汉子撑得直伸脖子,勉强没剩饭。

一个汉子说:“大哥大嫂真是好心人,还专门割了肉,当客待俺呢。”媳妇赶紧说:“都是你大哥的主意。”树刨好了,两个汉子推了车要走,男人发现一个汉子没戴手套,不由得嘟囔道:这寒冬腊月的……媳妇笑笑,跑进屋里拿出一双手套递给那个汉子:“把你大哥的手套戴上,要不手会冻烂的。”汉子接了,也不会说啥客气话,跨上车却瓮声瓮气丢下一句话:“过两天俺来给你家拗一对小椅子。”

过了几天,两个汉子果真来了。在院子里点上一堆火,拣从榆树上卸下来的几根大树杈放上熏,熏软了开始拗。他们还带了钉子和扒角,拗过了又钉了一阵,一对新崭崭的小椅子放在了男人和媳妇面前。小椅子模样很乖,像两个穿了新衣裳,准备过年的娃娃一样。

(有删改)注:①檩(lǐn)条:旧时用于屋顶的横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一句一语双关,既生动地写出了屋内的温暖,也暗示了两个汉子此时内心的感受。

B.“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一句埋下伏笔,是后文媳妇对刨树产生质疑的原因,导致了她和丈夫的冲突。

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十分巧妙,媳妇总能听懂男人的言外之意,这写出了媳妇的聪慧、对丈夫的理解,更写出了她的善良。

D.作者没有给小说中的人物命名,而是以最普通的称呼淡化了人物形象的特殊性,从而增强了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普遍性。

5.小说主要情节是刨树,却以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6.有人评价这篇小说“以近乎琐屑的方式透视出普通百姓的温情”,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8分)

7.下列语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夫晋,何厌之有④今之众人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⑥填然鼓之⑦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A.①②/⑤⑦/③④/⑥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⑥/⑦

8.下列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望美人

..而日参省乎己

..兮天一方君子博学

B.可怜

..,非独蜀之人士┈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臣之辛苦

C.忧劳

..无悔矣

..可以兴国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百倍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9.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遂与之俱出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⑤/③④

10. 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屈.贾谊于长沙④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⑥泣.孤舟之嫠妇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

⑨粪土

..当年万户侯⑩李牧连却.之

A.①④⑤/②③⑥⑨/⑦/⑧/⑩

B.①④⑤⑧/②③⑥⑩/⑦⑨

C.①④⑤/②③⑥⑩/⑦/⑧⑨

D.①④⑤⑧/②③⑥⑩/⑦/⑨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

....,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

..,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

故事

..,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

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

..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

B.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

C.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 皆用之。

D.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合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夏言于死地,因夏言曾推荐徐阶,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畏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

..,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

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

..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谥号太祖。

B.乌丸:又称“乌桓”,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去世。

D.邑:古代常用来指诸侯的封地或大夫的采地。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他看出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业;经荀彧引荐,他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

B.郭嘉多谋善断,料事如神。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趁机袭击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太祖顾虑。

C.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郭嘉生前曹操多次亲自问疾。他去世以后,曹操评价他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D.郭嘉英年早逝,令人遗憾。他的死为曹操留下很大的遗憾。《三国演义》中写到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叹息不已: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译文:

(2)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19.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无所凭借在无穷的时空里自由遨游。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21~23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B.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1)。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2)。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3),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1)

(2)

(3)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新年贺词,以下是贺词中的一些句子。

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②将改革进行到底。

③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⑥一诺千金。

以上这些金句,很快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联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偷换概念,原文表述是“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有组织的集市,大约出现在殷朝”,可见“以物换物”并非是有组织的集市;B项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封闭结构的‘市’”,并没有称其为“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C项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这些变化自下而上地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市制”,其中“这些变化”包含了不再限于两市的商业活动(包括夜市)以及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

2.答案:A

解析:A项“时空”错,文中未体现“空间”顺序;另“完整”说法也欠妥,本文时间范围仅至宋代,并非整个中国古代。

3.答案:D

解析:A项,还有另一重要因素“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最为重要”欠妥;B项,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包括了东西两市、夜市和街市,而文章第二段在阐释东西两市的市制时,提到“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是官府以命令行之,并设有……市税的收缴等”,可见东西两市仍在官府的管辖之内;C项,文中提及“草市”是对“商业街市”的补充,而没有提及官府主导的“市”是对“街市”的补充。

4.答案:B

解析:小说中媳妇答应了刨树,虽追问了一句“不是还不够一根檩条”,却很快又懂得了丈夫的用意,并未与丈夫起冲突。

5.①情节角度: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这一举动,实现了他们为回报男人和媳妇的善意而许下的承诺。以此为结尾,是刨树结下的情谊,是故事的延伸,使情节更完整。(2分)

②人物角度:以此为结尾,彰显了你来我往的纯洁情谊,既表现了汉子的淳朴真诚,也衬托出男人和媳妇的善良仁厚。(2分)

③主题角度:前文刨树的情节重在赞美男人和媳妇向陌生人施以善意,而结尾汉子回来拗椅子则是以善报善,给小说以美好温馨的结局,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从对善举的肯定提高到对人人皆可为善的赞美和期待。(2分)

6.小说中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是细致而近乎琐屑的,真实地再现了普通百姓生活中,或是夫妻之间、或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情景,表现了淳朴善良的人性与彼此之间的脉脉温情。(2分)

①小说中有的对话描写是近乎琐屑的,如描写媳妇准备饭菜时男人来询问,饭、菜、割肉,两人一问一答,对话时眼神和肢体的交流作者都一一加以描写,看似琐碎,实则透露出男人的仁义憨厚,两人之间的温情和默契。(举男人询问媳妇刨树那段为例亦可)(2分)

②小说中有的动作描写是近乎琐屑的,如文章结尾处对汉子拗椅子的过程和动作进行了完整的描写,一系列娴熟的动作中,透露出了汉子淳朴憨厚的感恩情怀。(举男人给汉子盛饭那段为例亦可)(2分)

7. 答案:C 8. 答案:C 9. 答案:B 10. 答案:D

11. 答案:B

12. 答案:B

解析:“赐进士出身”应为“赐进士及第”

13. 答案:D

解析:原文表达的是严嵩仇恨夏言,置夏言死地后,而非怕夏言

14.答案:C

15.答案:A

解析:“太祖”是庙号

16.C

解析:原文“问疾者交错”是指太祖派去看望的人多,无亲自之意。

17.

⑴明智的人对考查核选君主一事,十分谨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审”“举”各1分,句意顺畅3分)

⑵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军用物资很多,难以取胜,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辎重”“趣利”各1分,句意顺畅3分)

18.答案:B

解析:该选项考生查的是学生对句意、概念的理解,“残梦”说明是梦醒后留有余思,“夜断魂”也说明梦醒时分的现实与梦境的对照产生。而选项说成“无法成眠“即没有入睡,与梦醒相矛盾,是曲解文意。

19.不好。“晨”字虽然清晰交代了时间,但其意蕴不如“又”字丰富。“又”字说明不是寄一次,而是寄多次,表达了对戍边丈夫的牵挂,对其守卫边塞的支持。(2分)“织女心”仅突出思妇的思念,“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是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3分)诗贵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注到少妇思边的诗句中,摆脱了一般闺怨诗的俗套,具有撞人心扉的艺术力量。(1分)

(若从肯定方面作答,视答题情况给分)

20.

(1)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2)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1.答案:A

解析:“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A。

22.答案:C

解析:考生要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这样就能很好的判断语句填空。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B;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C。

23.答案:A

解析: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B,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选项C,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选项D,搭配不当,“突破……系统”。所以选A。

24.答案:(1)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2)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3)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意思对即可,超出字数限制酌情扣分)

25.作文(60分)

这道材料作文题提供六个句子,选择重组进行立意。写作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第①句强调奋斗的重要性;第②句阐明改革的价值和坚持的意义;第③句讲明脚踏实地,努力实干;第④句讲积累;第⑤句要求从实际出发,灵活行事,从挫折中崛起;第⑥句讲诚信。六个句子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精神风貌,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触和思考进行灵活组合立意。具体有以下一些角度:

一是站在“小我”的角度来确定作文的立意。如①③可以组合在一起,强调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创造自己的幸福。①③④也可以组在一起,论证“幸福与成功,来自坚持与奋斗”的道理等。

二是站在“大我”的角度,即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立意。如以①②④为基础,阐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进行艰苦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以②③⑤为基础,来表现个人对改革开放的关注与思考,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空想不能解决问题,唯有积极开动脑筋、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成功等。

三是把“小我”和“大我”结合起来,来讨论个人品格与家国天下的关系。如把③⑤⑥结合在一起,来阐明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应拒绝“空想”“虚声”,讲求诚信、奋斗等。

附译文一: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1523)考取进士第三名,性情聪颖机敏,有权术谋略。

皇太子出阁读书,皇帝召拜他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满,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接见下层官吏不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咨询边塞腹地要害,吏治民疾。他们都高兴自己被徐阶赏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死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以回避他,被任命兼任翰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

皇帝明察徐阶的辛勤,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值宿无逸殿,赐给飞鱼服和宫廷饮食,皇帝对徐阶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其左右。

严嵩恃宠弄权,猜嫉加害同列。因为仇视夏言,置其于死地,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严嵩因而忌恨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缓缓地说:“徐阶缺的不是才干,仅多二心罢了。“大概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争执,于是谨慎事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青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严嵩认为徐阶与仇鸾曾经共执政事,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待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才愕然作罢,但对徐阶更加猜忌。

皇帝诛杀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兵,徐阶说:“不能减。京营积弱的原因,终不在疲乏而在于闲散,应当做精选淘汰,提取他们的粮饷作为奖赏的花费。“都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三年满期,功勋有加,任柱国;六年考满,并任用其子为中书舍人;第九年,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严嵩嘱托陆炳追究主使人。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又说了令人害怕的话劝阻严嵩:“皇上只有两个儿子,必定不忍心开罪于皇子,以回答你的质询,以此来向您道歉,问罪的只是左右朝臣。您为什么要公开同宫邸结仇怨呢?“严嵩闻言惊恐,才算了结。倭寇蹂躏东南,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力主发兵。又念及边关士卒苦于饥饿,奏请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往宣府,

从紫荆输往大同。皇帝很高兴,下诏实施这个方案。

万历十一年,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译文二:

郭嘉字奉孝,颖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喜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君主一事,十分谨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做事头绪太多,把提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济天下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郭嘉在这时随即离开了袁绍。荀彧便推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喜,纵论天下大事。曹操说:“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郭嘉从曹操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他真的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曹操表荐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曹操将要去征讨袁尚及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乌丸。部属中许多人担心,刘表会派刘备乘机袭击许县。郭嘉说:“操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那乌丸依仗其地处僻远,必定没作防备。可趁其没有防备,我军突然袭击,定可取胜。况且袁绍对汉人和乌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在那里。现在魏对青、冀、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势使他们归附,还没有加施恩德。舍弃这四州而南征刘表,那袁尚必然凭借乌丸的资助,招纳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乌丸一动起来,汉胡百姓都将回应。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们所有的了。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谈虚夸的空该家罢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取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们倾全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曹操于是率军出发,来到易县时,郭嘉说道:“用兵贵在行动迅速。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军用物资很多,难以取胜,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进发,出其不意。”曹军大破敌人。袁尚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辽东。

郭嘉精通军事,有谋略,看事情通达。太祖说:“只有郭奉孝能懂得我的意图。”三十八岁时,郭嘉从柳城回来,病得很重,太祖多次派人问疾。等到郭嘉去世,亲自前往吊唁,十分哀伤。对荀攸等人说:“各位和我辈分相同,只有郭奉孝年纪最轻。平定天下的事情完成后,想要把后事交托给他,可是郭奉孝中年天折,这是命啊!”于是上表文说:“军祭酒郭喜,从征伐军阀至今十一年,每每有大的决策,临敌制定决策,我没有做出决定,郭喜就已经确定计谋。平定天下,谋略的功劳很高。不幸短命,事业没有完成。选思郭嘉的功勋,实在不能忘记。可以增加八百户的封邑,加上之前的封邑,一共一千户。”赠给他贞侯的谥号。儿子郭奕继承勋业。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郸城二高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组:曹伍星 2019-01-16 第二轮复习是各考点知识、能力、技巧熟练掌握、形成和运用的关键时期,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做到“知识天天看,题型天天练,材料天天备”;知识错误要归类,题目题型要归类,答题步骤要规范,作文构思要常练;高效利用课堂,合理安排课下,力争让学生做到课堂跟着老师走,课下自主查缺补漏。 一、指导思想 有的放矢,讲究实效;注重策略,狠抓落实。以教材为依据,以一轮复习时发现的情况为基本着力点,严格执行备课组“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化教研,改革教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学校的各项要求,研究课程标准,吃透2019年《考试说明》,分析学生状况,特别是一模的考试情况,认真做好试卷分析讲评,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提高复习实效,力争在高考中成绩有所提升。 二、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脉络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具体表现在: 1.对选择题的解答缺少分析,命中率不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做选择题还有少数学生在靠碰运气,因而出现考试分数时高时低,波动较大。 2.对文章的解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从所给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准确无误的确定答题方向,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形不成完整的解题思路,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3.答案组织能力急需训练和提高。一期来的各类阅卷暴露了学生在主观题答题上存在审题不清、表述不准确、采点意识差、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规范、答题思路不规范、空间使用不当等诸多问题,还需加强引导与训练。 4.书写方面:规范书写,不写错别字(特别是默写),加强字形练习,不要连笔。 三、时间安排 2019年2月16日——2019年4月26日 四、具体内容 通过对2019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结合多次参加高考研讨会的学习心得,参考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确定了第二轮复习的以下专题: 板块一:论述类文本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B. 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 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 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 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 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 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 史。 B. 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 法。 C. 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 点的。 D. 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 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 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 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 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C. 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无形主要是“性恶”论 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 D. 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 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 王鼎钧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着zháo 着急着数着凉不着痕迹 C.落luò落魄涨落落枕丢三落四 D.泊bó飘泊湖泊停泊淡泊名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灌注全神贯注截流开源节流 B.直言仗义执言提名金榜题名 C.背景离乡背井终身奋斗终生 D.委曲委屈求全事故人情世故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穿针(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 穿针引线(比喻从中撮合拉拢) 看穿(看透) 望穿秋水(形容经霜后的秋水很清,能看到水底) B.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而有名的学者)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 大旱云霓(形容盼望的迫切) C.文豪(杰出的、伟大的作家)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打标点符号)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恬武嬉(指文武官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D.高歌(放声歌唱) 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 高手(技能特别高明的人) 高屋建瓴(从高往下倒水,流畅无阻) 4.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点破坏,都遭到了相应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B.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不幸积劳成疾。 C.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在他乡萍水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D.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乎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_____从社会角度看,_____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______可能获得最佳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表达效果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_____是语言表达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只有才也 B.因为只要就也 C.因为只有才却 D.但是只要就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自从明确了全国统一的“五一”“十一”放假日之后,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B.印度的电脑软件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新明星。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模拟题: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题1(含答案)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周礼·春官》所载“九祭”中,第三祭“炮祭”,这种烧柴祭天的仪式,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烟火的流行,始于唐而兴于宋。南宋时,开始用火药制作烟火。至于其功能,依然延续驱鬼辟邪的旧俗,其后,烟火延伸成为敬神拜祖之祭祀以及检阅军队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明清,烟火除祭祀功能外,更多用于节庆、典礼、娱乐、婚丧嫁娶等礼仪。及至我们这一代,烟火原初的驱邪、祭祀功能逐渐淡出,差不多蜕变为纯娱乐的工具。 对烟火的质疑,来自于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相比起来,烟火与都市文明在实践层面上的冲撞、矛盾关系,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关系。的确如此,烟火爆竹的四处散放,给都市带来自娱的快乐,也带来各种问题。都市为此付出过巨大的、难以承受的代价。因此,有学者将此现象谑称为恶俗、恶习,虽刻薄了些,却也道出了由烟火燃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压力下,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便成为都市文明发展的必然。 如何既存护烟火所固有的习俗与记忆,又使其在与都市空间的结合中,转型为当代艺术形态,日益成为时代性课题。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理想方案。烟火作为公共艺术,不仅以全新的视觉景观呈现出都市的活力,也准确地表达了时代的精神诉求,更为重要的,它还将爆破有效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有效避免了散放时可能带来的危害。烟火作为公共艺术的范例极多,在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国际性的音乐烟火大赛及各类庆典上,以某一主题为旨归的大型烟火燃放与爆破,已然成为常态。 就艺术创作而言,烟火是一个具有无限开拓空间的新领域。在艺术家手中,烟火被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突破原有局限,一跃成为大型的爆破艺术新形态。它带给观者的,是视觉、听觉复合为一的现场震撼与艺术感受。虽然烟火在天空中转瞬即逝,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们留下恒久的审美记忆。在这里,值得确信的是,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自我重生。 当然,仅仅在视觉审美层面理解烟火的公共艺术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艺术家的烟火艺术创作,往往是围绕某一时代主题而展开的。以时代精神、文明进步、科学理念等主题有效地置换炮祭中的旧习俗、旧观念,是烟火由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的关键一环。另一个事实在于,观者只有与时代主题心有所感,意有所通,将视听觉震撼转化为内心感应,方能带来心灵的快乐。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上,当燃放起烟火时,人们能够从绚烂的烟火中感受到一个国家成长的节奏,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烟火公共艺术之教化,和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准确地标志出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裂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脚下的道路熠熠生辉。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一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②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③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④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⑤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⑥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是否能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 复习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和考纲精神,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确定2019届高三语文备考复习的基本原则是:以本为本,抓牢基础。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思想,遵循“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分类突破”的原则,抓强化训练这条主线,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突出语用、阅读和作文三个重点,实施科学备考。 二、复习备考思路 1、认真组织备考的教学研究,集合组内的优质资源,切实做好集体备课,多多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探讨,总结有益经验,及时做好反思和调整。 2、回归课本,注重系统化的积累,做好考查知识点的整理。 3、抓好早读,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自主性。 4、抓好“目标学生”的增优补差工作,为目标学生的顺利上线做贡献。 5、通过周检测、月水平检测、模考等形式强化考技考能。 6、文常、情境默写的识记内容多,该专题的复习将化整为零,穿插在整个复习阶段。 三、进度安排 2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古诗文阅读,诗词默写狠抓过关,文言基础知识狠抓落实,利用好《早间记与背》,明确每一节早读的具体任务,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并适当补充朗读材料,如《史记》、《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 2、突破学生作文瓶颈,分体裁,分题材印制高考佳作,《人民日报时评文》,分题材整理相关的作文素材,同样可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在美文中借鉴,在素材中感悟,以增强学生作文观点的时效性、现场感。 3、作文讲评力争面批面改,以不同学生的作文为例,阅读并讨论,讨论增分措施,为不同分值的作文升格,以确保培优工作落到实处。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8年8月12日 3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 (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和宋代诗

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是多闻阙疑。 除了在诗经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外,朱子在治《诗》实践中,亦取得很大成就。其治《诗》的最终成果,就是今本《诗集传》。朱子能够完成诗经学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治《诗》方法的合理。朱子在治《诗》时,重校勘和训诂,并在此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在陶器烧造上,世界各地的表现不约而同,可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则完全属于中国人。瓷器作为中国标志性的物产,在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审美文化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中国之所以成为瓷器发明国,与其深厚的“尚玉文化”关系密切。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次将“玉”解释成“石之美者”,且包含有“五德”。瓷器对“似玉”之美的追求始终存在。因此,某种意义上讲,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中国精美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明正德时期生产的印有其徽章纹的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父子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精美瓷器,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专门收集中国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像在十七、十八世纪荷兰静物画中,常常以中国瓷器为道具;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断等。显然,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历史证明,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广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是维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伴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的,还有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如果说元代中期之前,中国瓷器受海外文化影响尚少,那么从元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青花瓷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这也是瓷器输出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摘编自2019-03-28《人民日报》《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瓷器命名中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同,也为瓷器远销海外奠定了基础。 B.中国瓷器实用性审美性兼具,所以瓷器输出既是商业贸易,也是文化交流。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昆明市2019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试题 一、现代阅读 论述类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遍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化精神、化心理。一方面具有超越性,指向了人的丰富和全面;另一方面具有现实性,要立足于当下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基础,以现时的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依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超越性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路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 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之中。 中国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

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化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 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4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这种千百年的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并逐渐赋予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化、社会、生态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党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化精神。改革开放40年,人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乜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它的核心价值应深怀敬畏之心。经典资源除具有愉悦心灵、培养审美力之功能以外,还葆有借鉴、参照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并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我国一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认为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中国和世

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 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8 分。 阅读一 ①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 ②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当然不是中国人不会使用石头,也不是石材匮乏的缘故,从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能找到关于石头的记忆。反过来想,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艺,更不是他们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维特鲁威就在《建筑十种》中,记述了木材的采伐和加工。 ③有一种解释是人类最初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因为在金属工具的雏形阶段,处理木材相对显得容易??这种说法显然是把石头建筑的出现推置于木建筑之后,也就是说欧洲的建筑文明应该晚于中国。可是,想想那些希腊神庙(更不用说埃及金字塔),有关“最初”的 自豪感不免令人生疑,其实这上边很难认定孰先孰后。 ④问题抑或在于不同的人居理念?还真有那么一说。有人正是从木材的温润质感与石头冷冰冰中看出了不同的生活意趣。有人不惮其烦地论证木结构建筑如何暗合农耕文化的田园诗意,好像石头城堡只能充作吸血鬼骑士的文化符号。还有人把中国建筑匀称流畅的线条视如天地人的和谐之境,而把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的西方建筑看作是一味张扬等等。 ⑤建筑史著作里经常充满了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说法,前卫学者喜欢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趣味一锅乱炖,而这本身也成了一种时尚。难道人们真是为了观念而栖居?如果要打捞旧日的诗意,也该听听“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诗·小雅·斯干》)的歌吟,筑版夯土的农民工绝不会想着“回归自然”什么的,造屋正是为了避除风雨虫鼠之害,何曾成了风雅之赏?可是,真的没有主观因素吗? ⑥中国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用木头,大人告诉那孩子,那是为了赶时间,不像你吃饭作业都磨磨蹭蹭。用石头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运输就是旷日持久的劳役。罗马彼得大教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时竟达六百年之久。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长地久耗下去。可是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番大兴土木,嵯峨相接的宫殿一转眼就起来了,实在是靠了木结构的施工便利。换作西方人凿石垒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进宫里。对了,皇帝死后的寝宫倒是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题: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对练(二十四)Word版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 卖艺老人 [法]波德莱尔 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度假的人们。那些由于年景不佳而外出变戏法的、耍猴玩狗的及挑 担做买卖的人都指望着这样的节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觉得人们把一切都忘记了,不论是工作还是苦恼。他们都变得像孩子似的。对于小孩子们 来说,这是休假日,是从那令人恐怖的学校里解放出来的日子;对于大人们来说,这是从噩梦般的生活中逃离的日子,也是在无休无止的斗争和整天的提心吊胆中的一次短暂的休息的日子。 不管是在客观世界工作的人,还是致力于精神世界工作的人,都很难摆脱这民间狂欢的影响。他们也都在这无 忧无虑的气氛里不自觉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呢?作为一个真正的巴黎人,从来不会错过到那些出现在这隆重节 日里的神气活现的小店里去观赏一番的机会。 实际上,这些小店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它们都尖叫着,大声唱着,叫喊声和铜铁碰撞声、焰火爆炸声混合着。 愚仆和小丑们由于风吹日晒而变得黑瘦干瘪的面孔都痉挛着,他们拉着十分可笑的俏皮腔,开着莫里哀式的玩笑。 孩子们拽着母亲的裙边,为了得到几根棒棒糖;或者趴到父亲的肩膀上,以便更好地观看像神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魔 术师的表演。到处弥漫着油炸食品的香味,这味道压倒一切芬芳,像是为这节日所供烧的香火。 但是,在那一头,在这一排小店的尽头,我看到一个可怜的卖艺人。就好像是自觉羞愧,他逃到了这华丽的一切之外,他弯着腰,似乎就要摔倒,老朽不堪,就像一具僵尸。他倚靠在他那小店的一根支柱上,那是一间比世界上最不开化 的野蛮人的破屋子还要破的小店,里边点着两根蜡烛,蜡烛流着油,冒着烟,更照出了小店的简陋。 到处是欢乐、收益和大吃大喝,到处是确有隔夜之粮的安宁,到处是充满生命力的狂热;可这里却是绝对的苦难。尤其令人感叹的是,这个卖艺老人穿着这样滑稽的褴褛衣衫,比化装更能形成强烈对照。这是出于他本身的需要。 可怜鬼!他不笑,也不哭,不跳舞,也不做任何手势,不叫喊,也不唱任何歌,不唱欢乐的,也不唱悲哀的。他也不乞求。他哑然静坐。他放弃了,他认命了,他的前途已成定局。 可是,他向人群所投去的眼光又是那么深邃,令人难忘。那人群中的潮水般的骚动离这令人作呕的苦难只有几 步远。我觉得好像有一只手掐住了我的脖子,我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泪水滞留在我的眼眶内,使我感到眼前一片模糊。 怎么办呢?又何必要去问这不幸的老人,在这恶臭的黑暗之中,想要引发什么奇迹呢?在他的已经被戳破的幕帐 之后,又会有什么奇迹呢?确实,我没敢去问。我这胆怯的理由会使您感到好笑吧…… 我承认我当时害怕使他出丑。 最后,我决定在他那木板上顺手放上一点钱,希望他能明白我的用意。可这时,不知怎么一拥挤,一股人流潮水一样涌来,把我卷得离他远远的。

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 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 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 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 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 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 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 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 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 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 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 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 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 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 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 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 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 始发挥作用。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需要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 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B.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C.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D.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B.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C.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 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雾中偶记茅盾①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