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研究

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研究

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研究
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研究

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研究

原宗英 武英鹏 李艳芳 曾卫芳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太原 030031) (太原市农业局植保站 太原 030002)

摘 要 用山西省目前小麦气传病害(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主要优势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的混合菌,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1111份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对其中479份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条锈菌分小种鉴定,累计5357种次,为育种提供抗病信息、抗源材料,并为小麦品种审定提供抗、耐病依据。关键词 小麦 品种 育种材料 气传病害 抗病性鉴定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of wheat variety and parental material to the air -spread disease .YUAN Zong -Ying ,WU Ying -Peng ,LI Yan -Fa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China ),ZENG Wei -Fang (Extension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Bureau of Taiyuan City ,Taiyuan 030002,China ),CJEA ,2006,14(2):144~146

Abstrac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esistance of wheat varieties and parental materials to the air -spread disease caused by the dominant physiological races (including stripe rust ,leaf rust and powdery mildew )and pathological types in Shanxi Province .1111samples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mixed race and 479samples were inoculated with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races of stripe rust by hand .This work provides more information and anti -sources for breeders and a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examination of wheat varieties .

Key words Wheat ,Variety ,Parental material ,Air -spread disease ,Resistant evaluation (Received Nov .29,2004;revised Dec .31,2004)

收稿日期:2004-11-29 改回日期:2004-12-31

小麦气传病害是以气流传播为主要途径的病害,具有流行速度快、危害范围广、难以控制等特点,是我国目前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山西省小麦生产上常见的气传病害主要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3种。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气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生态安全措施。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小麦抗病性联合鉴定,对于品种的合理利用和扩大种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利用抗病品种控制小麦气传病害对减轻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国在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的抗病性鉴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1~4]

,但由于我国小麦栽培面积广,品种繁多,生态条件复

杂,加之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品种的抗病性有时间性,有必要用当前当地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对当前当地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本试验研究了1996~2003年山西省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结果,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抗病信息、抗源材料,并为小麦品种审定提供抗、耐病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鉴定材料主要为山西省“九五”和“十五”期间小麦育种攻关协作组各单位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兄弟省(市)各育种单位提供的冬、春小麦生产品种、后备品种、高代材料和亲本材料共1111份。供试菌种为山西省当前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 formis f .sp .tritici )、小麦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f .sp .tritici )、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 inis f .sp .tritici )主要优势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大部分是从山西省各地采集的自然菌种,并在温室幼苗上扩繁混合后所得。条锈分小种鉴定为5个生理小种,即“条中28号”、“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和“条中32号”小种。鉴定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每年根据不同病害和生理小种设置6~7个病圃,同年各病圃材料来源相同。冬麦于每年9月下旬播种,春麦于每年3月中旬播种。每品种穴播10~15粒,穴距15cm ,每5穴为1行,行距18~20cm ,病圃与病圃之间设保护行隔离。接菌在每年4月下旬(小麦拔节末期)进行,接菌时间一般在下午16:00以后。条锈病和叶锈病采用撒粉法接菌,即将锈菌夏孢子粉与滑石粉以1∶40比例均匀混合,装入三角瓶内,用纱布覆盖瓶口,橡皮圈捆扎。接

第14卷第2期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Vol .14 No .22006年4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 -Agriculture

April , 2006

菌前先在麦叶上喷0.02%的“吐温20”,再将三角瓶倒置麦株上方,轻敲瓶壁,使孢子粉降落在麦叶上,然后用塑料布覆盖病圃保湿1夜,次日晨揭去塑料布。白粉病采用扫抹法接菌,用事先繁殖充分发病的病苗在被鉴品种上方轻轻抖动,使孢子落下,之后将病苗放在垅间,任其自然传播。接菌15d充分发病后记载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7d后复查一次。反应型分6级,即0(免疫)、0;(近免疫)、1(高抗)、2(中抗)、3 (中感)、4(高感);严重度分8级,即t、5、10、25、40、65、80、100(t 表示病菌孢子在叶片上所占面积<5%);普遍率为发病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百分比。

2结果与分析

2.1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的抗病

性评价

1996~2003年试验共筛选出抗条锈性表现好的品种和材料近300份,其中兼抗3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材料45份(见表1);抗叶锈性表现好的品种和材料有“太752”、“长治97-5271”、“长治97-5295”、“晋农211”、“96 (6)170”、“临汾127”、“临汾128”、“临抗1号”、“运种9701”、“Mercia”、“Cappelle-Dsprez”、“GH12”、

“临抗11号”、“临抗13号”、“2370”、“3680”和“2361”17个;抗白粉病表现好的品种和材料有“春88”、“春144”、“F51258”、“兰考906-16”和“临抗10号”5个。

2.2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对不

同病害的抵抗率

由表2可知供试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对小麦条锈病的抵抗率

表1兼抗3个以上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

Tab.1Wheat varieties and parental materials with resistance to

over three physiological races of stripe rust

品种与材料名称来源反应型Responsable type Variety and Source条中28号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条锈混合菌material CYR28CYR29CYR30CYR31Mixed race

of stripe rust 汾258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2+202

临远93-47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0;2+33-

运丰早1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0;0000

郑资874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0030

周88114河南周口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00;20;

长治466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0003

长治502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2+3-2+3-2+

长546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0303-

运5V-1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0;3000

合作4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33

吕旱175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20;2+

长95-545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2+2+22+2

长治97-529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000;

临抗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0000

运丰优4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0003-Mercia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0200

长98-587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001

汾302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0;2+~3-300

长545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2+2+2+~3-0;~23

长687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22+2+~3-2+~3-3 99(G)4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0;~2+0;0;~3-3-3 99(G)49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0;0;~3-2+~3-2+~3-3 99(G)9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02+0;~200

VS-1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0;0;0;3-3

长治55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100;0;3-

长治56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0;0;~3-3-2+~3-长治561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20;2+~3-13

长治592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3-0;003

长治594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20;2~3-22+~3-临优14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0;0;03-

临远98-502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0;0;0;3

临汾13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0;0;0;3

运引1号山西运城地区种子公司0;0;0;0;0

运9806山西运城地区种子公司2+~3-0;2+~3-2+~3-2+~3-长治559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2~3-3-~2+0;3-~2+2+~3-长治612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0;0;30

长464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0;~2200;0;

长662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2+~3-2+03-~2+-

长686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2+~3-2+~3-0;3-~2+-20151山西农业大学2+~3-2+~3-3-~2+33-

梧154山西省孝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3-2+0;33-

临远652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3-2+03~2+3-~2+临远00-417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2+~3-000

临远00-419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0000

临汾139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0;0000 *表中2+表示反应型比2级偏重,3-表示反应型比3级偏轻,-表示未测定。

最高(16.02%),而对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抵抗率极低(1.53%、0.65%)。条锈菌分小种鉴定中,供试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对“条中28号”的抵抗率最高,对“条中29号”、“条中30号”、

“条中31号”小种的抵抗率依次降低,对新小种“条中32号”的抵抗率为0.00%。

第2期原宗英等: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抗气传病害鉴定研究145

表2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抵抗率Tab.2Resistant ratio of wheat varity and parental material

to stripe rust,leaf rust and powdery mildew

病害及小种名称供试品种与材料数/个抗病品种与材料数/个抵抗率/% Disease and race Number of variet ies Number of resistant Resist ant ratio

and mat erials variet ies and mat erials 条锈病111117816.02叶锈病1111171.53白粉病77350.65条中28号2808630.71条中29号4489020.09条中30号4486414.29条中31号4796313.15条中32号3100.003小结与讨论

近年来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在山西省有明显发展趋势,目前山西省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几乎均不抗叶锈病和白粉病,该现象应引起育种者的高度重视。“条中32号”即Hybrid46类型3(HY-3)具有毒性谱宽、致病范围广和出现频率持续上升的特点[5,6],鉴定中未发现对其表现抗性的品种材料,该小种应为今后抗病育种的主要针对目标。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的抗病性鉴定是在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的,该严格条件下选择出来的抗病品种和材料很有利用价值。目前在抗病资源缺乏情况下,除利用免疫~中抗

的品种和材料外,也可利用表现轻度感病(反应型为“3-”)的品种和材料,这些品种和材料虽属感病型,但病菌孢子堆小,发病迟1~2d,具有减缓病害发病速率的作用[7]。特别是目前对白粉病和叶锈病表现抗性的品种和育种材料较少,慢病性品种和材料也有一定利用价值。任何一个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的抗病性都不是一劳永逸的,病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的不断变化是导致小麦品种和材料抗病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因此需常年不断坚持用当前当地小麦条锈、叶锈和白粉病的优势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对小麦品种与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

参考文献

1吴立人,汪可宁,孟庆玉等.1975~1986年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小种成株鉴定结果.植物病理学报,1988,18(1):41~46

2路端谊,于孝如,袁文焕等.黄河中、下游农家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病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86(5):26~30

3杨立萍,王剑雄.小麦种质资源抗叶锈性鉴定初步研究.植物保护,1991,17(6):13~14

4杨英,段双科,吴兴元.小麦白粉病抗病材料的鉴定研究.麦类作物学报,2000,20(4):68~71

5万安民,吴立人,金社林等.2000~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植物保护,2002,28(3):5~9

6万安民,吴立人,贾秋珍等.1997~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植物病理学报,2003,33(3):261~266

7汪宜萱,冯洁,李艳芳等.山西省小麦品种与小麦叶锈菌相互作用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11(1):75~83 146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第14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