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Directorate-General Information Society & Media Issues

Directorate-General Information Society & Media Issues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High Level Seminar from the DVB Project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Frank GRECO
Deputy Head of Unit, EU Spectrum Policy Unit, Directorate-General Information Society & Media

Issues
Many trials across Europe but limited commercial deployment Main current commercial offer lacks “growth path” Lack of spectrum access Unsettled business models & degree of regulatory uncertainty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2

EU Policy Process
policy
RSPG RSPG (Group) (Group)
input / initiative by members
RSPG Opinion
advice
Commission action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measure
input / initiative by Commission
reject
Commission proposal (co-decision)
EP EP
Council Council
RSC RSC (Committee) (Committee)
mandates
RSC decision on Commission proposal
accept
Commission Decision
“acquis” “acquis”
CEPT CEPT
EP EP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3

Ongoing EU-level activities re. spectrum for Mobile TV
RSPG Opinion on Multimedia Services
[adoption planned 25 Oct. 2006]
due Dec. 2006]
Planned RSC actions on harmonisation L-Band and 2GHz [4-5 Oct. 2006] European Mobile Broadcasting Council (EMBC) – Spectrum Stream [conclusions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on EU policy for mobile TV [Q1 2007]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4

RSPG Opinion on Multimedia Services (i.e. Mobile TV)
Several bands could be used for mobile TV (depending on business models)
UHF, L-Band, TFTS, 2GHz MSS, IMT-2000 bands [with or without MBMS]
UHF spectrum seems preferred, but “patchy” availability (linked to digital dividend) Urgent need for EU harmonisation of a minimum amount of spectrum Avoiding spectrum access authorisation regulations to create competition distortions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5

RSC action 1 (short term):
Ensure min. spectrum access throughout Europe
L-Band: Modify technical access conditions of (lower) part of L-band at 1.5. GHz (1452-1479.5 MHz) to accommodate full range of MMS technologies Technical work required by CEPT (mandate at RSC17; Result by mid 2007 [TBC]) Revision of Maastricht agreement? Cross-border coordination issue Possibility to coordinate authorisation procedures (via COCOM) Objective : actual availability by mid 2008 at the latest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6

RSC action 2 (short term):
Allow diversity of access platforms from the outset, case of 2GHz MSS band
Legal certainty for the 2GHz MSS bands Proposed EC Decision on 2GHz MSS spectrum harmonisation in the EU at RSC17 by end 2006 Harmonisation of authorisation procedures via COCOM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7

Future EU initiative (longer term):
Access to the Digital Dividend
Consider a common “zone” of the UHF band for mobile TV Encourage Member States to open up a minimum of spectrum in the UHF band for Mobile TV Beyond minimum access, favour market mechanisms for obtaining spectrum/ WAPECS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on EU policy for the Digital Dividend [Q2 2007]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8

Authorisation: main issues
Which licence/authorisation conditions may hinder the introduction/deployment of mobile TV services? Are there any regulatory restrictions to the use of existing digital platforms for mobile TV? To what extent there may be a need for common approaches to authorisation of mobile TV across the EU?
Possible need to coordinate licensing conditions COCOM Sub-group on authorisations (already working on future licensing conditions for 2GHz MSS band)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9

Conclusion
Mobile TV is potentially a landmark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Lisbon’s goal On the short term, Mobile TV deserves special regulatory attention as an emerging service (regulatory barriers, spectrum access, etc) On the long term, this services will have to compete with other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a level playing field (i.e. as soon as self-sustainability level is reached)
Driving Mobile Television - EU Spectrum Policy for Mobile TV
20/09/2006
10

SOC设计方法与实现

关于对 《SoC设计方法与实现》的一点认识 '

| 目录 摘要 (3) 一 SoC概述 (3) 二SoC设计现状 (4) 1 芯核的设计流程 (7) 2 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流程 (8) 3 Soc的系统级设计流程 (8) 三 SoC发展的现状 (10) ( 1 SoC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10) 2 国外SOC的发展现状 (11) 四SOC的未来发展趋势 (12) ;

\ 摘要 通过将近四周的学习,我已经对SoC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此篇论文。本文主要从什么是SoC ,SoC 有什么用途,SoC的设计,SOC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这五个方面来简单论述的,在论述的过程中查阅了一部分文献资料,并且兼顾含有了集成电路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SoC 用途发展趋势 一 SoC概述 \ 随着集成电路1技术进入新的阶段,市场开始转向追求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功耗更少的产品,因此出现了将多个甚至整个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2上的产品––系统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系统芯片将原来由多个芯片完成的功能,集中到单个芯片中完成。更具体地说,它在单一硅芯片上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储、处理和I/O等功能,或者说在单一硅芯片上集成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采集、 1 1952年5月,英国皇家研究所的达默就在美国工程师协会举办的座谈会第一次提到了集成电路的设想。他说:“可以想象,随着晶体管和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电子设备可以在一块固体块上实现,而不需要外部的连接线。这块电路将有绝缘层、导体和具有整流放大作用的半导体等材料组成”,这就是最早的集成电路的概念。 2通常所说的“芯片”是指集成电路,它是微电子产业的主要产品。

天融信-综合安全网关系统 TopGate

综合安全网关系统TopGate 产品概述 网络卫士安全网关TopGate(UTM)是天融信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基于TOS平台研发推出的一款多功能综合应用网关产品。集合了防火墙、虚拟专用网(VPN)、入侵检测和防御(IPS)、网关防病毒、WEB 内容过滤、反垃圾邮件,流量整形,用户身份认证、审计及BT、IM控制等应用。TopGate不但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威胁防护方案,还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策略管理、服务质量(QoS)保证、负载均衡、高可用性(HA)以及网络带宽管理等功能。 TopGate安全网关(UTM)可灵活部署在大中型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或中小企业网络的网关处,保护用户网络免受黑客攻击、病毒、蠕虫、木马、恶意代码以及未知的“零小时”(zero-hour)攻击等混合威胁的侵害;同时还为用户提供简便统一地管理各种安全特性及相关日志、报告,大大降低了设备部署、管理和维护的运营成本。除此之外,TopGate还为企业提供了CleanVPN服务,使得用户通过VPN远程访问企业内网时,确保VPN数据没有病毒等有害内容。在新攻击的防护上,TopGate对VoIP, IM/P2P, 间谍软件, 网络钓鱼, 混合攻击等都有出色的表现。 TopGate UTM 在技术上采用先进的完全内容检测技术和独特的加速引擎处理技术,可通过简单的配置和管理,以较低的维护成本为用户提供一个高级别保护的“安全隔离区”。它对经过网关的数据流量进行病毒、蠕虫、入侵等进行高效检测,而且能够阻挡来自垃圾邮件、恶意网页的威胁,所有的检测都是在实时状态下进行,具有很高的网络性能。

典型应用 产品特点 多功能与高性能的完美结合 TopGate网络卫士安全网关是高性能与多功能的完美结合,它通过提供全系列产品而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多功能与高性能的UTM产品。真正实现了一机多用,管理简单,节省大量成本。 TopGate作为一款优秀的UTM产品,具备多种安全功能,既可以作为防火墙设备,也可以作为VPN设备、病毒网关或IPS设备,更重要的是这些功能融为一体,可同时任意组合使用,满足用户各种安全需求,为用户节省大量购置与维护成本。 完整的防火墙功能 防火墙是网关设备重要的基本功能,TopGate作为网关设备不但具有完整的3层协议以下的防火墙功能,而且还具有4~7层的防火墙防护功能。 VPN隧道内容过滤功能 企业对VPN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当企业员工或合作伙伴通过各种VPN远程访问企业网络时,病毒、蠕虫、木马、恶意代码等有害数据有可能通过VPN隧道从远程PC或网络传递进来,这种威胁的传播方式极具隐蔽性,很难防范。 TopGate同时具备防火墙、VPN、防病毒和内容过滤等功能,并且各功能相互融合,能够对VPN数据进行检查,拦截病毒、蠕虫、木马、恶意代码等有害数据,彻底保证了VPN通信的安全,为用户提供放心的CleanVPN服务。 完全内容检测CCI技术 CCI是指Complete Content Inspection,TopGate采用了最新的完全内容检测技术,可实时将网络层数据还原

单片无线收发芯片CC1100的原理与开发应用

CC1100的应用电路简单,仅需很少的外部元件即可工作。如图2所示为315/433MHz频段的参考电路。 图中R1为偏置电阻,用以调整精确的偏置电流。C8、C9、L1、L2构成一个非平衡变压器(Balun),将CC1100的差分输出变为单端射频信号,与LC网络一起进行阻抗变换以匹配50欧姆天线(或同轴电缆)。在不同工作频率下各元件的值也有所不同,具体请参见CC1100的数据手册。

2、通用输出管脚 CC1100具有3个通用数字输出管脚:GDO0、GDO1和GDO2,它们可以通过SPI接口被MCU配置成不同的功能,配置寄存器IOCFG【0,1,2】分别对应三个管脚的功能配置。 GDO1同时也是SPI接口的SO口,因此,只有在CSn=1时,所配置的输出功能才有效。GDO1默认的配置为三态输出,在CSn为高时此管脚保持为高阻态,这样在总线连接多个器件时不会影响总线工作; GDO0默认配置为晶振频率的192分频输出(126KHz~146KHz)。由于一上电复位Xosc就开始工作,因此此时钟输出可以用于给系统中其它器件提供振荡信号。 另外,CC1100片上集成有1个模拟温度传感器,当向IOCFG0.GDO0_CFG写入0x80时使能传感器,此时,GDO0脚的电压与温度成比例关系。 而GDO2的默认设置为CHIP_RDYn信号输出。 通过对IOCFG【0,1,2】寄存器的编程不仅可以改变GDO口线的功能,还可以改变其输出高低电平状态,寄存器构成如表3所示: 表3 IOCFGx寄存器结构

标志、三态输出、晶振频率分频输出等等,详见数据手册。GDOx的配置在与MCU接口中非常重要,MCU可通过检测它们的输出来判断CC1100所处的状态。 四、CC1100的寄存器 CC1100的内部寄存器包括五种:配置寄存器、命令滤波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收/发FIFO以及功率配置表PATABLE。 1、配置寄存器: CC1100共有47个配置寄存器,如表4所示,包括GDO【0~2】配置、收发缓冲区门限、工作频率、调制模式等。虽然寄存器较多,但是所有配置值可以很简便的由TI公司提供的SmartRF软件得到。当然也可以手动计算,数据手册中给出了各寄存器详细的定义。

SO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和技术

SO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和技术 摘要: 随着嵌入式系统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这使得将CPU、存储器和I/O设备集成到一个硅片上成为可能,SOC应运而生,并以其集成度高、可靠性好、产品问世周期短等特点逐步成为当前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的主流。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无法满足Soc设计的特殊要求,这给系统设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针对Soc的设计方法学己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 论文首先分析了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论述了传统设计开发方法和工具的局限性,针对Soc设计技术的特点探究了Soc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的流程,并讨论了目前软硬件协同设计的现状。 关键词: 软硬件协同设计,可重用设计,SOC 背景: 计算机从1946年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现在的计算机没有变成科幻片电影中那样贪婪、庞大的怪物,而是变得小巧玲珑、无处不在,它们藏身在任何地方,又消失在所有地方,功能强大,却又无影无踪,这就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剪裁、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现代电子系统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点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嵌入式系纫‘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发展非常迅速,调查数据表明,嵌入式系统的增长为每年18%,大约是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平均增长的两倍[1],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亿台通用计算机,而嵌入式处理器大约60亿个,嵌入式系统产业是二十一世纪信息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硬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这使得将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等硬件组成部件集成到单个芯片上成为可能,片上系统SoC (System on Chip)应运而生[2]。SOC极大地缩小了系统体积;减少了板级系统SoB(System on Board)中芯片与芯片之间的互连延迟,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强调设计重用思想,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因此SOC以其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少、可靠性好、产品问世周期短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且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主流技术[3]。但Soc设计不同于传统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发和设计Soc产品是当前嵌入式设计开发方法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

2.4GHz无线收发器IC及其应用

2.4GHz无线收发器IC及其应用 黄一鸣贾波徐群山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高速率无线通讯的需求,无线应用产品的工作频率已经从低频段跨入高频段。作为全球均无需授权即可使用的2.4 GHz ISM频段成为众多无线高端产品首选频段,譬如蓝牙,WLAN,ZigBee等。博通集成电路公司的2.4GHz无线收发器BK2421采用高达2Mbps的通讯速率和独特的通讯协议,不但保持了 2.4 GHz 频段其他通讯协议优良的射频性能,而且简化了产品设计,节省了产品开发成本,降低了产品功耗,是国内唯一一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2.4GHz无线收发器。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收发器产品性能和特点并在最后给出了基于BK2421所完成的PC周边设备方案(包括无线鼠标键盘、无线遥控等),汽车无线防盗和马达自动起动方案和移动支付RFID子系统方案。 BK2421性能和特点 BK2421基本性能和特点 BK2421是一颗工作在全球开放2.4GHz ISM频段的单芯片无线收发器,集成了无线射频收发前端、频率综合器、数字调制解调器、1对6 星形通信协议以及电源管理。相比其他2.4GHz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等),它以非常低的功耗实现高速率无线传输(最高可以达到2Mbps),接收器正常工作电流为17mA,发射器输出功率0dBm的电流为14mA,关机状态电流为3uA。 BK2421集成两种调制方式,分别为CPGFSK调制(Continuous Phase Gaussian Frequency Shift Key,相位连续高斯频移键控)和CPFSK调制(Continuous Phase Frequency Shift Key,相位连续频移键控)。其频谱如图1所示,其中BT为3dB 带宽和传输速率的乘积(3-dB bandwidth-symbol time)。

无线收发芯片的比较与选择

无线收发芯片比较与选择 原文日期:2003-10-1原文作者:清华大学摩托罗拉MCU与DSP应用开发研究中心蒋俊峰 收录日期:2005-7-1来源:今日电子 网页快照:https://www.sodocs.net/doc/034054739.html,/2003/0009/js5.htm 阅读次数:1196次 摘要:本文比较了nRF401、nRF903和CC1000三款无线收发芯片的特性,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原理、特性及应用电路。 关键词:无线收发芯片;nRF401;nRF903;CC1000 1.前言 目前许多应用领域都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些领域涉及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遥控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等。 由于无线收发芯片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无线收发芯片的选择在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选择可以减小开发难度,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选择无线收发芯片时应考虑需要以下几点因素:功耗、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收发芯片所需的外围元件数量、芯片成本、数据传输是否需要进行曼彻斯特编码等。 在本文中笔者就所了解的NRF短距数据通信芯片nRF401、nRF903和CC1000作一个对比描述,给出了它们的结构原理、特性及应用电路。 2. nRF401无线收发芯片 nRF401是Nordic公司研制的单片UHF无线收发芯片,工作在433MHz IS M(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频段。它采用FSK调制解调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并采用PLL频率合成技术,频率稳定性好,发射功率最大可达10dBm,接收灵敏度最大为-105dBm,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Kbps,工作电压在+3~5V之间。nRF401无线收发芯片所需外围元件较少,并可直接单片机串口。 nRF401芯片内包含有发射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接收放大器(LNA)、晶体振荡器(OSC)、锁相环(PLL)、压控振荡器(VCO)、混频器(MIXFR)、解调器(DEM)等电路。在接收模式中,nRF401被配置成传统的外差式接收机,所接收的射频调制的数字信号被低噪声较大器放大,经混频器变换成中频,放大、滤波后进入解调器,解调后变换成数字信号输出(DOUT端)。在发射模式中,数字信号经DIN端输入,经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处理后进入到发射功率放大器射频输出。由于采用了晶体振荡和PLL合成技木,频率稳定性极好;采用FSK调制和解调,抗干扰能力强。 nRF401的ANT1和ANT2引脚是接收时低噪声接收放大器LNA的输入,以及发送时发射功率放大器P A的输出。连接nRF401的天线可以以差分方式连接到nRF401,一个50Ω的单端天线也可以通过一个差分转换匹配网络连接到nRF401。

无线收发芯片NRF903在无线多媒体中的应用

第32卷第6期2004年12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JO U RN A L OF ZHEJI AN G U N IV ERSIT Y O F T ECHN O LO G Y Vo l.32N o.6Dec.2004 收稿日期:2004-04-05;修订日期:2004-06-24作者简介:林文斌(1979-),男,浙江温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无线局域网研究。 无线收发芯片NRF 903在无线 多媒体中的应用 林文斌,孟利民,张江鑫 (浙江工业大学省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无线因其灵活,便捷等特点,一直被人们所青睐,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无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4W(无论何人、何事、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通信)的客户化理念等的提出,无线多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先简要介绍了无线语音视频系统,并简要阐述了无线通信存在的问题,然后简单的描述了NRF 903特点,并着重介绍了无线收发芯片NRF 903模块的设计和工作方式,最后对系统的实现进行了介绍,对如何克服无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方法,并对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无线多媒体;数字语音;NRF 903;无线通信 中图分类号:T P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04)06-0679-05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F transceiver NRF 903in the wireles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LIN Wen-bin,M ENG Li-m in,ZHANG Jiang-x in (Provincial Key Lab of Optical C om munication,Zh 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 nology,Hangz hou 310032,Chin a ) Abstract :As wireless has been favoured by its ag ility and convenience,w ireless multim edia is receiving mor e and m ore attention along 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m edia techno logy ,netw ork technolog 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ion o f 4W (Whoever,Wherever,Whenever and Whatever).In this paper,the w ireless vo ice and video sy stem and the ex isting problems of w ir eless co mmunication are briefly rev iew ed first,follo w ed b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RF 903,particullaly its desig n and w or king process,then w e pr esent how the system is realized,the specific metho ds to overco me the problem s during w ireless comm unication,and so me sug gestions on how to further improv e the system. Key words :w ireless multim edia;dig ital voice;NRF 903;w ireless com mnicatio n 0 引 言 现代通信技术正走向网络核心技术分组化、窄带接入技术无线化。现在无线作为有线的有效

几种常用无线收发芯片性能比较表

几种常用无线收发芯片性能比较表 作者:发布时间:2008-9-5 22:31:35 阅读次数:几种常用无线收发芯片性能比较表

由于无线收发芯片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如何在你的设计中选择你所需要的芯片是非常关键的,正确的选择可以使你少走弯路,降低成本,更快地将你的产品推向市场。下面几点有助于你选择你所需要的产品: 1、收发芯片的数据传输是否需要进行曼彻斯特编码?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芯片,在编程上会需要较高的技巧和经验,需要更多的内存和程序容量,并且曼彻斯特编码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一般仅能达到标称速率的1/3。 而采用串口传输的芯片(如nRF401),应用及编程非常简单,传送的效率很高,标称速率就是实际速率,因为串口对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编程也很方便。

2、收发芯片所需的外围元件数量 芯片外围元件的数量的直接决定你的产品的成本,因此应该选择外围元件少的收发芯片。有些芯片似乎比较便宜,可是外围元件使用很多昂贵的元件如变容管以及声表滤波器等;有些芯片收发分别需要两根天线,会大大加大成本。这方面nRF401做得很好,外围元件仅10个左右,无需声表滤波器、变容管等昂贵的元件,只需要便宜且易于获得的4MHz晶体,收发天线合一。 3、功耗 大多数无线收发芯片是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上的,因此功耗也非常重要,应该根据需要选择综合功耗较小的产品. 4、发射功率 在同等条件下,为了保证有效和可靠的通信,应该选用发射功率较高的产品。但是也应该注意,有些产品号称的发射功率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其外围元件多,调试复杂,往往实际的发射功率远远达不到标称值。 5、收发芯片的封装和管脚数 较少的管脚以及较小的封装,有利于减少PCB面积降低成本,适合便携式产品的设计,也有利于开发和生产。nRF401仅20脚,是管脚数和体积最小的。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打印本页】

天融信安全管理平台TopAnalyzer产品白皮书

天融信产品白皮书网络卫士安全管理平台TopAnalyzer系列

安全运维管理中心TopAnalyzer 随着信息安全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和应用业务系统的安全涉及越来越多的方面,既涉及到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系统安全方面的措施,同时也涉及到如何在全网的用户、网络资源之间进行合理授权及访问控制等一系列应用安全问题。一个综合的、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它的运行情况、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资源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安全策略的适用性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强大的支持系统为运行维护和管理者提供辅助支持和帮助。同时,由于安全相关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有些关键的安全信息和告警事件常常被低价值或无价值的告警信息所淹没,一些全局性的、影响重大的问题很难被分析和提炼出来。 因此,想要使这些信息网络安全设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安全保障功能,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综合安全管理平台、有效的安全审计和评估系统,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安全策略的管理,实时的事件监控及响应,为管理者提供及时的运行情况报告、问题报告、事件报告、安全审计报告和风险分析报告,从而使决策者能及时调整安全防护策略,恰当地进行网络优化,及时地部署安全措施,消除网络和系统中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只有这样,信息网络和业务应用系统才能真正地实现安全运行。 统一的网络与安全管理平台 网络管理与安全管理无缝集成,为用户提供统一管理平台,有效降低客户总体拥有成本(TCO)。系统支持全面的拓扑管理,包括自动的拓扑发现,网元状态监控,网元维护,集成的风险与事件展现界面。同时支持多级管理,可对大规模的分层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 集成的威胁与风险识别 综合运用事件归一化与归并技术,关联分析,专家决策系统等不同层面的技术方案,为用户提供了 一个集成化的威胁与风险识别的平台。事 件归一化与归并技术可将用户的海量数据 大幅缩减,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做准备; 基于状态机的实时关联检测技术通过使用 状态机来抽象和描述攻击的过程与场景, 状态机间的状态转换的条件由不同安全事 件触发,可有效地帮助用户准确、实时的 进行高精度威胁识别,并透过专家决策系 统选择优化的解决方案。 360度健康信息监控(Dashboard) 为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监控需求,天融信推 出360度健康信息监控引擎。可提供基于 事件、性能、状态、安全等方面对设备、

基于ARM的SoC设计入门.

基于ARM的SoC设计入门 2005-12-27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阅读次数: 1033 作者:蒋燕波 我们跳过所有对ARM介绍性的描述,直接进入工程师们最关心的问题。 要设计一个基于ARM的SoC,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基于ARM的SoC的结构。图1是一个典型的SoC的结构:

图1 从图1我们可以了解这个的SoC的基本构成: ARM core:ARM966E

?AMBA 总线:AHB+APB ?外设IP(Peripheral IPs):VIC(Vector Interrupt Controller), DMA, UART, RTC, SSP, WDT ?Memory blocks:SRAM, FLASH ?模拟IP:ADC, PLL 如果公司已经决定要开始进行一个基于ARM的SoC的设计,我们将会面临一系列与这些基本构成相关的问题,在下面的篇幅中,我们尝试讨论这些问题。 1. 我们应该选择那种内核? 的确,ARM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从下面的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ARM内核的不同特点:

表1 ARM已经给出了基本的参考意见:

?如果您在开发嵌入式实时系统,例如汽车控制、工业控制或网络应用,则应该选择Embedded core。 ?如果您在开发以应用程序为主并要使用操作系统,例如Linux, Palm OS, Symbian OS 或Windows CE等等,则应选择Application core。 ?如果您在开发象Smart card,SIM卡或者POS机一样的需要安全保密的系统,则需要选择Secure Core。 举个例子,假如今天我们需要设计的是一个VoIP电话使用的SoC,由于这个应用不需要使用到操作系统,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没有MMU的内核。另外由于网络协议盏对实时性的要求较高,所以我们可以考虑ARM9系列的内核。又由于VoIP有语音编解码方面的需求,所以需要有DSP功能扩展的内核,所以ARM946E-S或ARM966E-S应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要比这个例子要复杂的多,比如在上一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选择ARM7TDMI内核加一个DSP的解决方案,由ARM来完成系统控制以及网络协议盏的处理,由单独的DSP来完成语音编解码的功能。我们需要对比不同方案的面积,功耗和性能等方面的优缺点。同时我们还要考虑Cache size,TCM size,实际的内核工作频率等等相关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的一个能构快速建模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决定这些问题。现在的EDA工具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例如Synopsys?的CCSS(CoCentric System Studio)以及Axys?公司的Maxsim?等工具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快速建模,并在硬件还没有实现以前就可以提供一个软件的仿真平台,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软硬联仿,评估我们设想的硬件是否满足需求。 2.我们应该选择那种总线结构? 在提供内核给我们的同时,ARM也提供了多种的总线结构。例如ASB,AHB,AHB lite,AXI等等,在定义使用何种总线的同时,我们还要评估到底怎样的总线频率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同时不会消耗过多的功耗和片上面积。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Architecture Exploration的问题。 和上一个问题一样,这样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使用快速建模的工具来帮我们作决定。通常,这些工具能为我们提供抽象级别很高的TLM(Transaction Level Models)模型来帮助我们建模,常用的IP在这些工具提供的库中都可以找到,例如各种ARM core,AHB/APB BFM(Bus Function Model),DMAC以及各种外设IP。这些工具和TLM模型提供了比RTL仿真快100~10000倍的软硬联仿性能,并提供系统的分析功能,如果系统架构不能满足需要,那么瓶颈在系统的什么地方,是否是内核速度不够?总线频率太低?Cache太小?还是中断响应开销太多?是否需要添加DMA?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多可以在工具的帮助下解决。

2.4GHz无线数字音频芯片nRF24Z1及其应用

2.4GHz无线数字音频芯片nRF24Z1及其应用 【摘要】nRF24Z1是Nordic半导体公司推出的2.4GHz无线数字音频收发芯片。本文介绍了用nRF24Z1组成音频系统的基本框架,详细阐述了该芯片的音频发射器、音频接收器、音频输入接口、音频输出接口、芯片控制接口和中断输出等模块的结构,分析了射频协议、射频初始化方法和跳频通信方法,并给出应用电路原理图和讲述PCB制板的经验。在文章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射频,nRF24Z1,无线通信,音频,应用 1. 引言 nRF24Z1是挪威Nordic半导体公司于2005年推出的单片式CD(Compact Disc,光盘)音质无线数字音频芯片,其能以24位4 8kHz的速度处理数字音频流。芯片工作于2.4GHz自由频段,工作电压为2.0~3.6伏,片内集成了电压管理器,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噪声。nRF24Z1有I2S串行接口和S/PDIF接口(索尼/菲利浦数字接口)两种数字音频接口,I2S提供了与各种低成本的A/ D(模/数转换)和D/A(数/模转换)的无缝连接,S/PDIF 接口提供了与PC和环绕设备的直接接口。通过SPI或I2C接口来对芯片进行控制。同时还提供了控制信息如音量,平衡,显示等双向传输的功能,是一个使用、性能、成本相结合的数字音频芯片。可应用于CD无线耳机、无线音箱、MP3无线耳机、无线音频下载器等系统中。 2. 无线音频系统 nRF24Z1能够以高达1.54Mbit/s的速率处理音频流,音频数据的输入/输出、射频协议和射频连接等工作由片内的硬件完成。图1所示为使用nRF24Z1的无线音频系统的结构框图,在该系统中,只需使用简单的或低速的微控制器或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即可完成系统的控制,微控制器通常通过串行口或并行口控制一些简单的任务,如音量调节等。 图1使用nRF24Z1的无线音频系统框图 由图1可见,音频数据的传输是由一对nRF24Z1实现的,音频数据最终提供给接收端的立体声DAC(数模转换器)。nRF24Z1的初始配置由微控制器通过SPI或I2S接口进行控制。在接收端,外围电路如DAC的控制可以由发送端的nRF24Z1通过控制信道进行控制[1]。如果设计中没有使用微控制器,则配置数据可以通过片外的EEPROM/FLASH存储器进行加载。 在无线音频流处理系统中,音频数据的流向总是从声源(如CD播放器)到声宿(如扬声器)。本系统中,在声源端使用nRF24Z1进行音频数据的发送,在声宿端使用nRF24Z1进行音频数据的接收。鉴于上述的收发差异性,nRF24Z1可能通过MODE引脚设置其工作于发射器模式或接收器模式,这两种模式下,nRF24Z1片内工作的模块和I/O引脚功能都有很大差异。 1. 芯片结构 3.1音频发射器 当nRF24Z1作为音频发射器时,MODE引脚必须置为高电平。nRF24Z1作为音频发射器时,其片内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I2S 接口或S/PDIF接口可以用作音频数据的输入接口。I2S接口由CLK、DATA和WS三个引脚组成,S/PDIF接口只需要SPDIO 一个引脚,在声源与nRF24Z1距离比较近时,推荐使用I2S接口,反之,推荐使用S/PDIF接口。

天融信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解决方案_安全

安 全我们也在这里: 企业计算大数据存储软件与服务数据库/开发服务器操作系统网 络安 全 2014-04-02 21:55比特网肖松 天融信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关键字:安全技术 工控系统 解决方案 天融信 1 安全挑战 工业控制系统如SCADA 系统、DCS 系统和PLC 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基础设施的各个领域,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业自动化的中枢神经。然而,工业控制系统自身也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与隐患,并可能被利用,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直接造成的影响是生产停滞或设备损坏,给企业或市政机关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还可能对生产人员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Stuxnet “震网病毒”事件已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提出了警示,工业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尤其显得重要。为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201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发文《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工信部协[2011]451号),强调加强工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明确了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管理要求。如何对工业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并满足行业监管机构的要求,成为大多数行业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解决思路 SCADA 、DCS 、PLC 等工业控制系统早期都运行在相对独立、封闭的网络中,运行独特的工业控制协议,这些协议包括:OPC 、Profinet 、Ethernet/IP 、Modbus 、CAN 等。这些通讯协议在设计之初,对安全方面考虑较少,随着工业以太网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以各种方式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连接,传统IT 信息网中的安全威胁已逐步渗透到生产控制网络中,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单纯从自动控制设备及工控协议优化的角度来提高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并不现实,需要针对目前工业控协议的脆弱性以及安全防护关键点进行风险分析,并部署相应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和安全产品,辅之以工控网安全管理和运维手段的提升,来进一步提高工业控制系统整体安全水平。 3 方案部署 通过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结构、各应用系统间数据访问关系等进行梳理,明确工业控制网络关键安全控制点及控制要素,并根据需求部署相应的安全产品同时借鉴工业控制领域国际最佳实践或权威标准、指南等,包括NIST 最新发布的Guide to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ICS) Security(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指南)和ANSI/ISA 最新发布的ANSI/ISA-99 Standards 等标准或指南,遵照工信部协451号文要求等,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护产品部署拓扑如下图所示:您的位置: 比特网 > 安全 > 正文 比特首页|新闻中心|企业计算|云计算|信息化|移动互联|整机外设 更多 手机比特网 比特客户端登录 注册

SOC设计方法

SOC设计方法 时间:2011-01-13 19:02:31 来源:作者: 本文通过对集成电路IC技术发展现状的讨论和历史回顾,特别是通过对电子整机设计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引入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简称SOC)的定义,主要特点及其设计方法学等基本概念,并着重探讨面向SOC的新一代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SOC 软硬件协同设计超深亚微米高层次综合IP核设计再利用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挑战。以网络通信、软件和微电子为主要标志的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营造了一个难得的市场与产业环境。 集成电路作为电子工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础得益于这一难得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以软硬件协同设计(Software/Hardware Co-Design)、具有知识产权的内核(IP核)复用和超深亚微米(Very Deep Sub-M集成电路ron,简称VDSM)技术为支撑的SOC是国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趋势和新世纪集成电路的主流。 与此同时,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进步滞后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进步已成为制约未来集成电路工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传统的、基于标准单元库的设计方法已被证明不能胜任SOC的设计;现行的面向逻辑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在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芯片设计涉及的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半导体而且必须与整机系统结合;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汲取新知识,特别是有关整机系统的知识。所以尽快开展面向SOC的新一代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对于推动集成电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回顾20世纪后半叶集成电路工业的历史,不难看出著名的MOORE(摩尔)定律一直在准确地描述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专家们普遍认为,在新的世纪中,这一著名定律仍将长期有效。尽管MOORE定律揭示的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进步规律是那样的诱人,且其发展速度之高在现代社会是少有的,但是今天正在蓬勃发展的网络技术的进步相比(见图1)还是相形见绌,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

天融信安全运维服务-白皮书

目录 1服务产生背景 (2) 2服务概述 (2) 3服务方式 (3) 3.1驻场值守方式 (3) 3.2定期巡检方式 (3) 3.3远程值守方式 (3) 3.4应急响应方式 (3) 4服务内容 (3) 4.1健康检查服务 (3) 4.2安全事件审计服务 (4) 4.3网络行为审计服务 (4) 4.4运维监控与分析服务 (4) 4.5敏感问题预警与告警服务 (5) 4.6终端安全监控与策略优化服务 (5) 4.7等级保护合规性运维服务 (5) 4.8应急响应服务 (5) 4.9安全通告、漏洞分析服务 (6) 4.10知识库维护服务 (6) 4.11服务器优化服务 (6) 4.12数据库维护服务 (6) 4.13功能性定制服务 (7) 4.13.1报表定制服务 (7) 4.13.2关联分析规则定制开发 (7) 4.13.3设备解析定制服务 (7) 4.13.4工单流程定制服务 (7) 4.14产品升级服务 (7) 4.15保修及延保服务 (8) 5服务价值 (9) 6天融信优势 (9)

1 服务产生背景 国际著名咨询调查机构Gartner集团的调查发现,在经常出现的问题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电力失常及天灾等)方面的问题其实只占20%,而管理流程失误、人员疏失问题占80%。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但是,在安全运维及应急响应方面缺少一套完整的运维和应急体系来保证各类紧急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因此,用户通过引入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团队,来保障自身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同时通过专业的安全运维服务,逐步构建动态、完整、高效的用户信息安全整体,形成能持续完善、自我优化的安全运维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用户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等级,为保证业务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用户安全运维中面临问题: ?信息管理部门的人员有限,员工的精力有限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安全技术能力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限制 ?安全产品众多,维护、升级不及时 ?海量安全事件无法及时处理 ?异常操作行为无法及时预警 ?处理大量安全事件经验不足 ?外界新技术无法更快更好的应用到内网 正是针对用户在运维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天融信依靠长期从事信息安全运维服务的经验,同时结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运维体系建设的要求,遵循ITIL(最佳实践指导)、ISO/IEC 27000系列服务标准及《北京市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等相关标准,建立了一整套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的服务内容。 2 服务概述 天融信安全运维服务,是以“为客户或服务干系人提供服务交付和价值”为目标,以客户信息安全的总体框架为基础、以安全策略为指导,结合先进的技术平台、经验丰富的安全运维团队、成熟的服务管理体系,覆盖从物理通信到网络、系统平台直至数据和应用平台的各个层面的安全需求,为军工、政府、金融、企业等客户提供安全监控、应急处置、分析决策等运维保障服务。

2.4GHz无线收发芯片nRF24E1的原理及应用

2.4GHz 无线收发芯片 nRF24E1 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 241 是集成有 24 无线收发器、增强型 8051、和其它外设的一款高集成 度无线收发芯片,它体积小,功耗低、所需外围元件少,并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可代替一些场合的蓝牙应用需求。 文中介绍了 241 发芯片的主要特点、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最后给出了 241 的无线数据包格式和典型应用电路。 关键词 241;频段;蓝牙;无线通信;8051 1nRF24E1的主要特点 nRF24E1是北欧集成电路公司NORDIC推出的一款带2.4GH z无线收发器nRF2401和增强型8051内核的无线收发模块。 nRF24E1适用于各种无线设备的短距离互连应用场合,工作于ISM 工业、科学和医学频段。 该器件有125个频点,能够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同时可采 用改频和跳频来避免干扰。 nRF24E1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Mbit/s,其最大发射功率为0d Bm,在比较理想环境中,其室内传输距离可达30~40米,室外传输距离可 达100~200米。 nRF24E1的灵敏度为-90dBm, 工作电压为1. 9V~3. 3V, 工作温度范围为-40~+80℃。 nRF24E1的主要特性如下

●带有2.4GHz无线收发器; ●内含增强型8051控制器; ●可工作在低电压 ●内有电压调节器; ●待机电流可低至2μA,同时器件还带有唤醒定时器; ●采用0.18μm的CMOS技术制造; ●所需外围器件很少; ●设计简单。 2引脚功能 nRF24E1采用36脚QFN6×6mm封装,其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 各引脚功能如下 nRF24E1有11个数字I/O引脚,由P0口DIO2~DIO9和 P1口DIO0、DIO1、DIN0组成,除了DIN0只能用于输入外,其 余都是双向引脚,而且大部分数字I/O有复用功能。 P0口各个引脚的复用功能如表1所列。 表 10 口引脚的复用功能 引脚 079060504 复用功能 101 引脚 030201002 复用功能 0 此外,P0口还有两个控制寄存器P0ALT和P0DIR。 其中P0ALT的控制优先级高于P0DIR。 设计时可以通过设定P0ALT来决定哪些引脚使用复用功能,没有选用复 用功能的引脚则为GPIO,而可用P0DIR来设置这些P0口是输入还是输 出。 1.9V~3.6V 下;

天融信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学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分层次的拓扑结构,因此网络的安全防护也需采用分层次的拓扑防护措施。即一个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应该覆盖网络的各个层次,并且与安全管理相结合。以该思想为出发点,北京天融信公司提出了"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一、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原则 ? 1.1满足Internet分级管理需求 ? 1.2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 ? 1.3综合性、整体性原则 ? 1.4可用性原则 ? 1.5分步实施原则 目前,对于新建网络及已投入运行的网络,必须尽快解决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考虑技术难度及经费等因素,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思想: (1)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保持网络原有的性能特点,即对网络的协议和传输具有很好的透明性; (3)易于操作、维护,并便于自动化管理,而不增加或少增加附加操作; (4)尽量不影响原网络拓扑结构,便于系统及系统功能的扩展; (5)安全保密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使用; (6)安全与密码产品具有合法性,并便于安全管理单位与密码管理单位的检查与监督。 基于上述思想,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1 满足因特网的分级管理需求 根据Internet网络规模大、用户众多的特点,对Internet/Intranet信息安全实施分级管理的解决方案,将对它的控制点分为三级实施安全管理。 第一级:中心级网络,主要实现内外网隔离;内外网用户的访问控制;内部网的监控;内部网传输数据的备份与稽查。第二级:部门级,主要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用户的访问控制;同级部门间的访问控制;部门网内部的安全审计。 第三级:终端/个人用户级,实现部门网内部主机的访问控制;数据库及终端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 1.2 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 对任一网络,绝对安全难以达到,也不一定是必要的。对一个网络进行实际额研究(包括任务、性能、结构、可靠性、可维护性等),并对网络面临的威胁及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然后制定规范和措施,确定本系统的安全策略。 1.3 综合性、整体性原则 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网络的安全及具体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行政法律手段、各种管理制度(人员精品文档

几种常用无线收发芯片性能比较

几种常用无线收发芯片性能比较表

由于无线收发芯片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如何在你的设计中选择你所需要的芯片是非常关键的,正确的选择可以使你少走弯路,降低成本,更快地将你的产品推向市场。下面几点有助于你选择你所需要的产品: 1、收发芯片的数据传输是否需要进行曼彻斯特编码?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芯片,在编程上会需要较高的技巧和经验,需要更多的内存和程序容量,并且曼彻斯特编码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一般仅能达到标称速率的1/3。 而采用串口传输的芯片(如nRF401),应用及编程非常简单,传送的效率很高,标称速率就是实际速率,因为串口对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编程也很方便。 2、收发芯片所需的外围元件数量 芯片外围元件的数量的直接决定你的产品的成本,因此应该选择外围元件少的收发芯片。 有些芯片似乎比较便宜,可是外围元件使用很多昂贵的元件如变容管以及声表滤波器等;有些芯片收发分别需要两根天线,会大大加大成本。这方面nRF401做得很好,外围元件仅10

个左右,无需声表滤波器、变容管等昂贵的元件,只需要便宜且易于获得的4MHz晶体,收发天线合一。 3、功耗 大多数无线收发芯片是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上的,因此功耗也非常重要,应该根据需要选择综合功耗较小的产品. 4、发射功率 在同等条件下,为了保证有效和可靠的通信,应该选用发射功率较高的产品。但是也应该注意,有些产品号称的发射功率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其外围元件多,调试复杂,往往实际的发射功率远远达不到标称值。 5、收发芯片的封装和管脚数 较少的管脚以及较小的封装,有利于减少PCB面积降低成本,适合便携式产品的设计,也有利于开发和生产。nRF401仅20脚,是管脚数和体积最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