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辞格与修辞

辞格与修辞

辞格与修辞
辞格与修辞

第四节辞格与修辞

一、辞格及其特性

辞格,又叫辞式、语格、修辞格、修辞方式。它是逐步固定下来的具有动人的表达效果的语辞优化模式。辞格具有以下特性:

1.动人的表达效果

2.特定的结构模式

3.稳固性和发展性

二、语言均衡类辞格

(一)对偶

对偶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

1.对偶的修辞效果

对偶,从形式上看,协调匀称,整齐美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便于记诵;从内容上看正对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反对可以相互映衬,意思显豁;串对前后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二)排比

排比是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修辞效果

(1)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

(2)加强语势,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3)抒发强烈的感情。

3.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1)对偶只限于两项,排比则多于两项。

(2)排比对组成的各项结构要求宽,字数可以不一致,重字也常见;对偶对结构的要求严。

(三)顶真

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开头,上递下接,首尾相连的修辞方式。这种辞格又称顶针、连珠、联珠、蝉联。

2.顶真的修辞效果

(1)叙事状物,层次清楚,能反映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议论说理,逻辑严密,结构谨严,含义深刻。(3)抒情写意,情深意浓,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四)回环

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回环的修辞效果

(1)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2)使语句整齐匀称。

3.回环和顶真、回文的联系与区别

回环和顶真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顶真是顺连而下,由甲到乙,由乙到丙;回环是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由甲到乙,再由乙回到甲。回环与回文在回环往复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但没有回文严谨。(五)互文

互文是上文里省去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去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2.互文的修辞效果

(1)语言简练,避免冗杂。

(2)形式均衡匀称。

(3)内容委婉含蓄。

三、突出联想类辞格

(一)比喻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比喻是通过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又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这样才能构成比喻。

2.比喻的修辞效果

(1)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使艰深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

(2)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被描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对事物的感知度。

3.运用比喻的要求

(1)贴切。

(2)新颖。

(3)注意感情色彩。

(二)比拟

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重在根据想象来“拟”,因此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

2.比拟的修辞效果

(1)表现出鲜明的感情。

(2)增加叙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三)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来代替。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种种关系巧妙的进行

艺术换名。

2.借代的修辞作用

(1)形象突出,鲜明生动。

(2)言简意赅,含义丰富。

(3)新鲜风趣。

3.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代和借喻在形式上都是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借体或喻体,要注意区别:

(1)借代和借喻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的基础是相似性,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

(2)借喻可以转换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四)拈连

拈连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将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于乙事物。

拈连辞格具有下列突出的修辞效果:

(1)利用上下文的巧妙联系,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语言蕴涵深刻的哲理性。

(2)这种变异的组合使语言有新鲜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

(五)引用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以帮助观点的阐述

和情感的表达。

(六)移就

移就是把本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移就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形状特征,使语言生动别致。

(七)痛感

痛感就是通过联想,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手法。痛感将不同的感觉互相沟通,能激起读者的感觉联想,强化人们的心理感受。使描述的事物更具有可感性。

四、语义对照类辞格

(一)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从而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的一种辞格。

2.对比的修辞效果

(1)深刻地揭示出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使真、善、美与假、丑、恶在比较中更加鲜明、突出。

(2)反映事物内部既对立有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二)映衬

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选用类似的事物或有差异事物来做陪衬。映衬也叫“衬托”“陪衬”。

2.映衬的修辞效果

同是一盏灯,在太阳光下,感到光线微弱,在黑夜里,就显得特别明亮;同是一朵红花,在红花的海洋里,很不起眼,但在万绿丛中,就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映衬的作用。通过烘托,使所阐述的思想、观点更深入,使所描绘的事物更鲜明突出。

3.映衬和对比的区别

(1)映衬的主体和衬体有主次之分,衬体起铺垫陪衬作用。对比要显示对立的现象,用于对比的人和事,或一反一正,或并列同等,没有主次之分。

(2)映衬的目的是烘托和突出主要事物;对比的目的是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让好的显得更好,坏的则显得更坏,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同语

同语在两个字面相同的词语间加上“是”“为”之类的判断词,组成主语和宾语相同的语言形式,以表示强调、让步、说明、描述。

同语具有突出的修辞效果。同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同语在结构上主宾相同,音节匀称,节奏鲜明。

(四)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的辞格叫反语,也叫“说反话”。

五、语义突出类辞格

(一)夸张

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2.夸张的运用

(1)夸张要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给人以真实感。

(2)运用夸张要明确,不能又像夸张又像写实。(3)运用夸张要注意语体。

(二)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知故问”,先给对方一个悬念,然后再作回答,从而引起对方注意,去思索体会。

(三)反问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思想内容的修辞方式。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无须回答,将确定的意思包含在问句里。

(四)层递

层递是为了表达事物间的层次关系,把3个或3个以上的事物按照性状的大小、轻重、长短、难易等差别,或逐层递升,或逐层递减地排列在一起。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个类型。

层递和排比不同。在内容上,排比的各项是平列关系,层递的各项是等级关系。在形式上,排比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层递的结构可以是不同的。(五)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识地使某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一再重复出现,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可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可以分清层次,贯通脉络;可以增强语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委婉表达类辞格

(一)婉曲

故意不把本来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运用婉转曲折、含蓄暗示的话语来表达,这种修辞方式叫婉曲。

(二)双关

双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有意使语句同时具有双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中字面的意思是次要的,本意是隐藏在内里

的那层意思。

(三)象征

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感情或深刻寓意的修辞手法。

七、追求变化类辞格

(一)仿拟

仿照现成的词语或格式,临时仿造出类似的词语或格式叫仿拟。

2.仿拟的修辞效果

(1)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

(2)推陈出新,相映成趣。

(二)拆字

拆字也叫“析字”,是运用离合字形,增减字形,借用字形或者离合字义等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2.拆字的修辞效果

(1)使语言形象,趣味性强。

(2)使语言含蓄,寓意深刻。

(三)释词

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加以临时的引申、发挥或作形象化的说明,赋予词语特殊的含义,这种修

辞方式叫释词。

(四)镶嵌

把词拆开插进别的词,或者把词拆开交错搭配,或者把特定的词句有规则地暗嵌在别的语句中的修辞方法叫镶嵌。

(五)摹状

运用语言手段,把人或事物的声音、情状或形态、色彩等摹写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摹状。

八、体现幽默类辞格

(一)易色

易色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词语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有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两种类型。(二)飞白

明知对方说错或写错,却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援用的修辞方式叫飞白。

(三)歇后

歇后是一种运用歇后语使语言变得生动具体、幽默风趣的修辞方式。

(四)降用

根据表达的意思,偶尔把一些分量重的词语“降级”作一般词语用,这种修辞方式叫降用。

降用具有风趣诙谐和讽刺嘲弄的修辞效果。

(五)转类

转类是根据表达的意思,凭借上下文的条件临时转变词性的修辞方式。

转类的修辞效果:

(1)新颖别致、简洁含蓄。

(2)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六)闪避

利用含义宽泛的概念或不够精确的语言,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白、不具体,已收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闪避具有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七)曲解

曲解是有意利用同音异字,或者是一词多义对语义做歪曲性解释的一种修辞方式。曲解具有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

(八)断取

断取是有意地“断章取义”,斩头去尾地任意截取词语中个别字词“做文章”,表达一种与原词语既有联系又根本不同的意义的修辞方式。

断取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曲折含蓄,而且形式奇特新颖,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九)衬跌

先用其它话语从反面作衬托,然后急速转折,说出正意,使前后造成强烈反差,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衬跌。

常见修辞手法介绍

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 (一)比喻的概念:对于两种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的事物,把其中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叫做比喻。 (二)比喻的结构:比喻在文辞上分为三个成分,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 (用来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如: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母亲啊,你(本体)是(喻词)荷叶(喻体),我(本体)是(喻词)红莲(喻体)。(三)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进而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如: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如: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加深感情色彩。如: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四)比喻的三个基本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如”“犹如”“如同”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如: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变为”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如: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如: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直接用?灰色的幔?来比喻黑云。)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直接用?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虎豹?和?熊罴?分别喻指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喻指雪。)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五)构成比喻的必要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臵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光。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的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本体、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六)几种不恰当的比喻 1.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没有相似点。) 2.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喻体不当。) 3.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具被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七)比喻的其他特殊类型 1.暗喻有许多变体: ①修饰喻:本体和喻体组成偏正词组,形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

高级英语(2)修辞格汇总

Simile 1.They are like the musketeers of Dumas …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2.The Elizabethans blew on it as on a dandelion…ends of the earth. 3.…like clouds of flies. 4.Everything is done… like inverted capital Ls… 5.And really it was like watching a …armed men,flowing peacefully up the r oad,while the great white birds drifted over them in the opposite directi on,glittering like scraps of paper. 6.My brain was as powerful as a dynamo, as precise as a chemist’s scales, as penetrating as a scalpel. 7.Same age,… but dumb as an ox. 8.Peter lay … coat huddled like a great hairy… 9.It was like digging a tunnel. 10.I leaped to my feet, bellowing like a bull. 11.Grandmother Macleod, her delicately featured face as rigid as a cameo… 12.… the fragrant globes hanging like miniature scarlet lanterns on the thin hairy stems. 13.At night the lake was like black glass… 14.The jukebox was booming like tuneful thunder… metaphor 1.The fact that their marriages may be on the rocks,or that their love affairs have been broken or even that they go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 is simpl y not a concern. 2.…did not delve intoeach other’s lives or the recesses of their thoughts and f eeling. 3.It was on such … suddenly the alchemy of conversation … was a focus. 4.The glow of the conversation burst into flames. 5.We had traveled in five minutes to Australia. 6.The conversation was on wings. 7.As we listen… to think ourselves back into the shoes of the Saxon peasant. 8.I have an unending love affair with dictionaries…of common sense. 9.Even with the most educated and the most literate,the King’s English slips and slides in conversation. 10.When E.M.Forster writes of -the sinister corridor of our age,we sit up at t he vividness of the phrase,the force and even terror in the image. 11.They rise out of the earth, they sweat and starve for a few years,…are gone. 12.Down the centre…a little river of urine. 13.…in the past,…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 ended up inside. 14.But this peaceful revolution of hope cannot become the prey of hostile powers. 15.And let every other power know that this hemisphere intends to remain the master of its own house. 16.… we renew our pledge of support: to prevent it from becoming merely a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2008-11-04 21:39:06) 转载▼ 分类:新高考新问题 标签: 高考专题复习 教育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修辞格的运用(上)

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一步提高言语水平。【教学要求】 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两种之中,辞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 (一)特定的结构形式 每种修辞格都有自身特定的结构方式,如比喻,是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明喻常见比喻词有“象”、“如”、“似”、“犹”、“若”

修辞格讲解

修辞格讲解(01) 1) Simile:(明喻) 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in common. The simile usually falls into the pattern: 'A is like B' or such expression 'as', 'as…as' , 'as if' etc. The pattern of a simile usually contains a tenor (本体) and a vehicle (喻体). 1) His temper was as explosive as a volcano 2) Playing chess with Ashley is like trying to outsmart a computer. 3) Mary frowned and said, “I believe that taking drugs is like (playing with fire).” 2) Metaphor:(暗喻;隐喻) It is like a simile,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but unlike a simile, this comparison is implied rather than stated. A metaphor consists of two main parts: the tenor (本体) and the vehicle (喻体). For example, the world is a stage. 3) Understatement: (低调陈述) It is the opposite of overstatement. It achieves its effect of emphasizing a fact by deliberately(故意地) understating it, impressing the listener or the reader more by what is merely implied or left unsaid than by bare statement. For instance, It is no laughing matter. 4) Metonymy (借代,转喻) 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man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 pen (words)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forces). 1) The White House asked the television networks for air time on Monday night. 2)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 In the last six years we have won twenty-nine international awards. But no one could accuse us of resting on our laurels. 5) Irony: (反语) 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achieves emphasis by saying the opposite of what is meant,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words being the opposite of their usual sense. For instance, we are lucky, what you said makes me feel real good. 6) Climax: (递进法) It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ladder" and implies the progression of thought at a uniform or almost uniform rate of significance or intensity, like the steps of a ladder ascending evenly. For

英语修辞格汇总

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大体分为三类: 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 ); 词义修辞格(semantic rhetorical devices) 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rhetorical devices) (一)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 Alliteration就是在一个词组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词,其开头的音节(或其他重读音节)具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 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ing pepper.(alliteration) 皮特.派特咽下了一口腌菜用的胡椒粉。 Assonance是在一句话或在一个诗行中间,有两个或更多的词具有相同的元音。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希望的磐石。 Onomatopoeia是模仿事物发出的声响的修辞手法,与汉语的拟声辞格完全相同。恰当地运 用它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在英美文学终,拟声词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摹仿金属声的有:clash, clank, ting, tinkle, clang, jangle, ding-dong, tick-tack, etc. 摹仿水等液体声的有:splash, bubble, sizz, sizzle, splish-splosh, drip-drop, etc.摹仿各种动物叫声有:neigh, baa, moo, miao, screech, hiss, cook-a-doodle-do, etc.摹仿人的各种声音有:giggle, chuckle, shriek, snort, sneeze, snigger, smack, whisper, grunt, grumble, mumble, sputter, murmur, chatter, gurgle, whoop, etc. note: (词义的转变)英语拟声词往往不仅仅指声音,并兼指产生声音的动作,(即转义后可做动词或名词): 如:flap本指扁平物体拍打时发出的“啪嗒”声,但转义后也可做动词“拍打”(动词to flap,名词a flap) 又如:bang本指“砰砰”的敲物声,转义后,可指敲物的动作"敲打"(v. to bang, n. a bang) (二)词义修辞格(semantic rhetorical devices) 词义修辞格主要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它们主要包括simile, metaphor, allusion, metonymy, transferred epithet, personification, hyperbole, irony, euphemism, pun, oxymoron, zeugma etc. Simile与汉语的明喻基本相同,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拟另一个事物或情境。其本体和喻 体均同时出现在句中,在形式上是相对应的。英语simile的比喻词一般是like, as(……as)等,汉语明喻的比喻词通常是好象、仿佛等。例如: As brave as a lion 像狮子一样勇猛。 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 Metaphor兼有汉语隐喻、暗喻特点,如: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经验为智慧之母。 He has a heart of stone.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My brother studies hard. He is the head of his class.我弟弟学习很用功,他在班上

辞格与修辞

第四节辞格与修辞 一、辞格及其特性 辞格,又叫辞式、语格、修辞格、修辞方式。它是逐步固定下来的具有动人的表达效果的语辞优化模式。辞格具有以下特性: 1.动人的表达效果 2.特定的结构模式 3.稳固性和发展性 二、语言均衡类辞格 (一)对偶 对偶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 1.对偶的修辞效果 对偶,从形式上看,协调匀称,整齐美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便于记诵;从内容上看正对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反对可以相互映衬,意思显豁;串对前后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二)排比 排比是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修辞效果

(1)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 (2)加强语势,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3)抒发强烈的感情。 3.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1)对偶只限于两项,排比则多于两项。 (2)排比对组成的各项结构要求宽,字数可以不一致,重字也常见;对偶对结构的要求严。 (三)顶真 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开头,上递下接,首尾相连的修辞方式。这种辞格又称顶针、连珠、联珠、蝉联。 2.顶真的修辞效果 (1)叙事状物,层次清楚,能反映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议论说理,逻辑严密,结构谨严,含义深刻。(3)抒情写意,情深意浓,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四)回环 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回环的修辞效果

(1)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2)使语句整齐匀称。 3.回环和顶真、回文的联系与区别 回环和顶真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顶真是顺连而下,由甲到乙,由乙到丙;回环是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由甲到乙,再由乙回到甲。回环与回文在回环往复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但没有回文严谨。(五)互文 互文是上文里省去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去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2.互文的修辞效果 (1)语言简练,避免冗杂。 (2)形式均衡匀称。 (3)内容委婉含蓄。 三、突出联想类辞格 (一)比喻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比喻是通过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又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这样才能构成比喻。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精)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设问能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反问能强调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8、拟人: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修辞手法介绍

修辞手法介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牛刀小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 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高级英语(1)修辞格汇总

一、词语修辞格 (1)simile 明喻 ①...a memory that seemed phonographic ②“Mama,” Wangero said sweet as a bird .“can I have these old quilts?” ③Most American remember M. T. as the father of... ④Hair is all over his head a foot long and hanging from his chin like a kinky mule tail. ⑤Impressed with her they worshiped the well-turned phrase, the cute shape, the scalding humor that erupted like bubbles in lye. ⑥My skin is like an uncooked barley pancake. ⑦She gasped like a bee had stung her. (2)metaphor 暗喻 ①It is a vast, sombre cavern of a room,… ②Little donkeys with harmoniously tinkling bells thread their way among the throngs of people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bazaar. ③The dye-market, the pottery market and the carpenters’ market lie elsewhere in the maze of vaulted streets which honeycomb the bazaar. A ④the last this intermezzo came to an end… ⑤…showing just enough of her thin body enveloped in pink skirt and red blouse… ⑥After I tripped over it two or three times he told me … ⑦Mark Twain --- Mirror of America ⑧saw clearly ahead a black wall of night... ⑨main artery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young nation's heart ⑩All would resurface in his books...that he soaked up... ?When railroads began drying up the demand... ?...the epidemic of gold and silver fever... ?Twain began digging his way to regional fame...

修辞格的运用(上)

修辞格的运用(上)

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 一步提高言语水平。 【教学要求】 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 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 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 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 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 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 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 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 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 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 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 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两种之中,辞 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 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 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 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 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 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 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 《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 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 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 (一)特定的结构形式

各种修辞及其介绍

1移用“词语移用”是把惯用以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用以说明或形容乙事物,从在而创造一种巧妙的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法。 如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威尼斯》一文中“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一句中“节奏”本来是音乐术语,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这里却用它来形容建筑物色彩的浓淡明暗和位臵的高低错落的情况。又如“建筑也是新式,简洁而不罗嗦,痛快之至”一句中“简洁而不罗嗦”本来是用来形容或评论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爽快直率的,这里以形容建筑物造型的简洁,外部装饰少的特点 2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最典型的例子就如楼上所举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文中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3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4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高级英语(1)修辞格汇总

一.词语修辞格 (1) simile 明喻 它根据人们的联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助比喻词(如like,as等)起连接作用,清楚地说明甲事物在某方面像乙事物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 W. Wordsworth: The Daffodils ) 我像一朵浮云独自漫游。 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他们两个长得一模一样。 His young daughter looks as red as a rose. 他的小女儿面庞红得象朵玫瑰花。 ①―Mama,‖ Wangero said sweet as a bird . ―C an I have these old quilts?‖ ②Hair is all over his head a foot long and hanging from his chin like a kinky mule tail. ③My skin is like an uncooked(未煮过的)barley pancake. ④The oratorial(雄辩的)storm that Clarence Darrow and Dudley Field Malone blew up in the little court in Dayton swept like a fresh wind though the schools… ⑤I see also the dull(迟钝的), drilled(训练有素的), docile(易驯服的), brutish (粗野的)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沉重缓慢地走)on like a swarm(群)of crawling locusts(蝗虫). (2)metaphor 暗喻 暗含的比喻。A是B或B就是A。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演员. ( William Shakespeare )整个世界是座舞台,男男女女,演员而已。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桶,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 William B. Yeats )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①It is a vast(巨大的), sombre(忧郁的)cavern(洞穴)of a room,… ②Mark Twain --- Mirror of America ③main artery(干线)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young nation's heart ④The Duchess of Croydon kept firm, tight rein on her racing mind. ⑤Her voice was a whiplash(鞭绳). ⑥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

英语修辞格汇总(高级英语-第一册)

1. 明喻simile Simile refers to a direct comparison between two or more things, normally introduced by like or as. He has been as drunk as a fiddler’s bitch. 1. 他醉得像小提琴手的母狗。 2. 他曾喝得酊名大醉/烂醉如泥。 If We haven’t got any money, we can’t buy a television.It’s as plain as the nose on your face. 1. 如果我们没有钱,就不能买电视机。这就像脸上的鼻子一样清楚明了。 2. 没有钱我们就不能买电视机。这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Mr. Smith may serve as a good secretary, for he is as close as an oyster. 史密斯先生可以当个好秘书,因为他嘴巴紧得像牦蛎. 史密斯先生可以当个好秘书,因为他守口如瓶。 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 2. 隐喻metaphor Metaphor is an implied comparison between two or more things achieved by identifying one with the other. That lady tries to make sheep’s eyes at her new boss. 1. 那位女士想向新老板投去绵羊之眼。 2. 那位女士想向新老板献媚。 Little donkeys with harmoniously tinkling bells thread their way among the throngs of people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bazaar. It grows louder and more distinct, until you round a corner and see a fairyland of dancing flashes, as the burnished copper catches the light of innumerable lamps and braziers. The dye-market, the pottery-market, and the carpenters’ market lie elsewhere in the maze of vaulted streets which honeycomb this bazaar. It is a vast ,somber cavern of a room ,some thirty feet high and sixty feet square , and so thick with the dust of centuries that the mudbrick roof are only dimly visible. Churchill, he reverted to this theme, and I asked whether for him, the arch anti-communist, this was not bowing down in the House of Rimmon. I see the Russian soldiers standing on the threshold of their native land ,guarding the fields which their fathers have tilled from time immemorial. I see the German bombers and fighters in the sky ,street smarting from many a British whippi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