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层导频污染解决方案110118

高层导频污染解决方案110118

高层导频污染解决方案110118
高层导频污染解决方案110118

高层导频污染解决方案

城市建设中高楼的不断增多以及基站间距的不断缩小,导致高层楼宇的窗边成为W 网络导频污染的重灾区,随着W 在网用户数的不断增加,高楼区域的导频污染成为用户投诉的重点,急需得到改善。

以下主要讨论从室内分布系统天线节点的安装位置对室内窗边信号强度改善以及室内采用异频频点两种方式,改善高层导频污染。

导频污染的定义是在 CPICH RSCP >= -100 dBm 的前提下,比当前RSCP 最强小区的Ec/Io 低不到3dB 的小区数量>3,则视为导频污染。在城市中如果没有采用一些针对性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高楼的窗边将是导频污染的重灾区。

从室内分布节点的安装位置改变来提高室内窗边主导频信号的强度,从而改善导频污染。

高层导频污染主要发生在高层建筑的窗边;如果没有安装室内分布系统,高层可以收到多个室外宏站信号,从而形成导频污染;即使高层建筑已经安装了室内分布系统,可能由于分布系统天线安装不合理(例如安装在建筑物的楼道内),输出信号到达窗边时,由于自由空间损耗及穿透损耗,使此信号无法在窗边形成有效的主导频覆盖,形成导频污染。

针对以上的情况,主要通过加强室内信号的覆盖,从信号强度上有效抑制室外宏站信号对窗边区域的干扰。

?

目前室内分布天线如上左图所示,天线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中间的走道位置,会导致位于窗边的手机接收到室外的强干扰信号,而室分信号天线由于距离较远导致到达窗边信号强度不足以克服室外宏站信号的干扰,从而影响位于窗边用户的通话。 ? 这种天线节点的分布形式并非是理想的分布方式,我们建议将这些天线节点的安装位置移到窗边,并且将全向天线改成定向天线,天线指向建筑内部,如上右图所示,这样的改造可以有效增强窗边信号的覆盖强度,抑制外面宏站的干扰,同时有效减少室分信号的外泄,减少对建筑物周边道路用户的干扰。

? 以上主要针对同一楼层天线分布节点改造,对于一幢建筑物来说不同楼层之间的天线节点分布并非完全一致,还是存在略微差异的。

?

由于高层建筑中,越高的楼层受到外面宏站干扰影响越大,较低的楼层受到外面宏站干扰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整幢大楼的天线节点分布设计时建议采用倒三角形天线节点布放方式,越高的楼层层,天线节点越靠近窗口边,加强室内信号在高层窗边的覆盖,从而抑制外面宏站信号对窗边区域的影响,较低的楼层的天线节点可以逐步远离窗边,减小室分信号的外泄,如下图所示。 改造

?对于室分系统还需要考虑室内和室外的切换区域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出入口作为室内和室外的切换区域,此区域移动速度相对较慢。

以上对于室分系统的改善建议,重点考虑在新建系统中应用,已建分布系统中的改造相对比较困难且费用较大。

室内外配合组网,改善高层导频污染

室内外配合组网一般有同频组网和异频组网两种。

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形成较强信号分布时,针对这类场景,通常可考虑不引入室内覆盖或推迟引入室内覆盖。如确有覆盖需求且主要是为了解决室内信号弱的问题时,建议采取同频组网方式,并在信号弱的区域有针对性的增强室内信号。如在居民区就可以采取这种形式。

当引入W室内信号是解决室内容量需求的时候,为减少室内用户对室外网络的容量消耗,建议通过室内覆盖系统,且为异频组网的方式,吸收室内话务。如在人员聚集的办公大楼。

室外信号对室内覆盖不足。需要引入室内覆盖时,建议采取同频组网的方式,提供可靠的平滑衔接以及覆盖和容量需求。如隧道、地铁和一些封闭性较好的商场。

室内外全部同频组网方案

室外的宏站为单载频网络,建筑物为一个小区的情况

室分采用一个频点,F1和外面大网同频,话务从外网到室内的进出,都通过F1软切换进行。此方案的优点:室内到室外完全通过软切换进行,避免了硬切换可能存在的掉话风险。缺点:受室外大网影响,最大路径损耗损失较大,影响实际覆盖和容量,在窗边无法避免导频污染。应用场景:适用对信号具有良好屏蔽性,且出入口相对集中的建筑,如地铁、地下室。

低层同频高层异频组网方案

室分采用两个频点,其中F1和外面大网同频,F2和大网异频,话务从外网进入,先进行F1软切换,到室内下层小区F1频点,当话务从下层往上层转移时,通过异频硬切换方式。话务从上层回到下层,也是通过异频硬切换的方式,话务从室内下层回到室外,通过F1软切换方式。硬切换的区域一般设在电梯井或不同楼层之间。

此方案的优点:室内到室外完全通过软切换进行,避免了硬切换可能存在的掉话风险,高层由于采用异频提供良好的覆盖和容量。缺点:用户在上下层之间的移动将通过异频间的硬切换进行,存在掉话风险,并需要仔细确定异频硬切换的区域,与2G分布系统公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应用场景:低层受室外信号干扰较小。

室内外全异频组网方案

室分采用一个频点,F2和外面大网异频,话务从外网到室内的进出,都通过F2异频硬切换进行。

优点:解决室内外信号的干扰,提供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有效分担室外网络负荷,能够

快速与现有2G分布系统实现共用。缺点:硬切换之前有起压模过程,影响室外小区容量,室内外硬切换,存在掉话风险,并需要仔细确定异频硬切换的区域。应用场景:受室外信号干扰严重,如外墙为玻璃,在底层入口信号快速衰减的情况。

出入口同频其他区域异频组网方案

室分采用两个频点,其中F1和外面大网同频,F2和大网异频,话务从外网进入,先进行F1软切换,到室内出入口小区F1频点,当话务再往内部或往上层转移时,通过异频硬切换方式。话务从上层回到室内出入口小区也通过异频硬切换的方式,话务从室内出入口回到室外,通过F1软切换方式。

优点:解决室内外信号的干扰,提供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有效分担室外网络负荷,能够快速与现有2G分布系统实现共用。同时解决了室外小区因起压模造成的容量损耗。缺点:需在出入口新增的同频小区,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利用率较低。应用场景:适合受室外信号干扰严重的高层玻璃结构大型建筑。

同频组网与异频组网的比较

同频组网的最大优点是提供平滑过渡性能,但是受到室外信号影响大,特别是高层,导致室内覆盖系统所能支持的最大路径损耗大幅减少,降低室分系统的实际覆盖能力。

异频组网方案能够提供更高的容量和更佳的覆盖能力,但硬切换区域的设计规划需要精准控制。室分系统异频组网时,室内用户不受室外信号干扰,由室分小区提供覆盖和容量,可以获得较佳的覆盖和质量且避免非必要切换。

建设室分系统所采用的组网方式一般需要分析现场不同的使用场景,特定场景下最终使用的组网方式将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相结合的。一般情况下同频组网的使用前提是能控制不同小区间信号的的相互干扰;异频组网使用的前提是不同小区之间的信号难以控制,但可以精准控制硬切换的区域不至于掉话。

控制不同小区间信号的相互干扰,使用同频组网方案要求信号之间的差值高于进入激活级的门限,由于考虑信号波动等因素,建议达到8dB以上。

切换区域的设置

两种切换方式在规划切换区域时都需要考虑切换区域的大小,保证切换的安全,避免容量损失和反复的乒乓切换。

在切换区域的设置上一般考虑在人流量相对较小的大门内,避免街道上较大的人流量。

在室内设置异频切换区一般通过电梯井和不同楼层进行控制,运用楼层和电梯的屏避效果避免信号的严重交叠以及切换的成功。

以上的组网方案更多的基于理论,实际站点情况还存在很多尚未预料到的复杂情况,针对每一个场景都需要仔细分析,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总的原则是保证切换的顺畅,避免不必要的切换发生,尽可能的少损失系统容量。

导频污染的定义

要解释该问题,首先要了解导频污染定义。 通常将导频污染定义为:在某一点存在过多的强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根据这一定义,在制定导频污染判别标准时,需要确认的内容包括: ● “强导频”的定义 ● “过多”的定义 ● “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的定义 1. “强导频”的定义 当确定某一导频是否为强导频时,判断标准是该导频的绝对强度。对于导频强度,可以通过导频的RSCP 来衡量,如果导频的RSCP 大于某一门限,判定该导频为强导频。即: Absolute RSCP Th RSCP CPICH __> 2. “过多”的定义 当判断某一地点是否存在过多的导频时,判断标准是导频数目的多少。如果某一地点的导频数目大于某一门限,判定该点存在过多的导频。即: N Th Number CPICH >_ 3. “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的定义 当确定是否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时,判断标准是该点存在的多个导频的相对强弱。结合前面的定义,如果某一地点的最强导频的信号强度与第)1(+N Th 强导频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某一门限,判定该点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即: lative RSCP th Th st Th RSCP CPICH RSCP CPICH N Re _)1(1)__(<-+ 综合上面描述,当满足下面所述条件时,判定该点存在导频污染: 1. 满足条件Absolute RSCP Th RSCP CPICH __>的导频个数大于N Th 个; 2. lative RSCP th Th st Th RSCP CPICH RSCP CPICH N Re _)1(1)__(<-+ 设定 dBm Th Absolute RSCP 95_-=,3=N Th ,dB Th lative RSCP 5Re _=,则导频污染判断标准 为: 1. 满足条件dBm RSCP CPICH 95_->的导频个数大于3个 2. dB RSCP CPICH RSCP CPICH th st 5)__(41<-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

一、室内分布系统原理 (1) 1.概述 (1) 2.室内分布系统组网 (2) 3.CDMA与GSM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的组网 (9) 4.多系统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 (11) 5.室内分布系统的监控 (1) 6.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时系统间的干扰协调 (2) 二、室内分布系统的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天馈线及无源器件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室内分布系统的相关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电磁传播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室内分布系统的噪声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室内分布系统的上下行平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室内分布系统的工程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室内分布系统综合考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LTE室分泄露处理案例总结精编版

河北电信4G网络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秦皇岛电信LTE 室分泄露优化 专项案例总结

1.概述 1.1.背景 秦皇岛电信LTE项目始于2014年10月,随着网络的逐步建设、完善,已具备整网优化条件,2015年5月底河北省公司华为LTE专项优化组发起质量提升行动,开展故障集中清理、小区簇RF精细优化、专题专项提升、多场景课题研究等工作,秦皇岛地市公司根据地市实际情况,将室分泄露定为重要研究课题,为后期处理该类问题积累重要经验,为即将开展的质量大会战室内外协同优化提供处理方法、依据。 1.2.室分泄露的对道路的影响 目前秦皇电信室内外采用同频组网模式,新建室分系统又多采取室外射灯覆盖,因此室分信号易泄露到道路,与周边宏站信号出现模三干扰、导频污染,存在室分泄露的道路SINR 普遍在13以下,对用户感知及道路测试影响巨大。 1.3. 秦皇岛室分泄露站点现阶段工作进展 秦皇岛电信网络质量提升行动之初,共计发现遮挡站点19个,经过现场测试、处理,采用RF优化、射频整改、SFN等手段,截止到现在除一个存在弱覆盖区域无法出来外,其余18个全部处理完成。处理前后问题道路改善明显,具体指标情况如下:

2.室分泄露优化多场景分析 2.1.处理场景分类 根据室分泄露处理手段进行分类:RF优化、射频整改、SFN(小区合并)处理、弱覆盖场景室分泄露。 2.2.室内外协同RF优化 针对室分泄露问题,首先采取现场室分及宏站RF优化的方式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宏站及室分射灯天线方位角、下倾角拉大室分信号与宏站信号的电平差,降低室分信号对道路SINR的影响。 具体案例:开发区竹海、开发区天成锦江苑、开发区燕大星苑红树湾室分泄露处理案例问题描述:测试车辆行驶到孟营市场周边时,信号质量极差,SINR普遍在10dB以下,通过分析发现室分信号开发区竹海S-1、开发区天成锦江苑S-1、开发区燕大星苑红树湾S-1均覆盖到道路上导致道路信号质量下降严重。

中兴提问问题汇总及解答建议

1、个人经历: 建议 a、做过1x相关优化,如掉话率等。(RF优化、邻区优化、双载波边界伪导频优化、Oneway、twoway优化、功控参数优化【初始功率、功控步长】、软切换参数优化、搜索窗参数优化、异常终端分析、拥塞优化(walsh、功率、CE),双载波连片扩容、topn小区处理、反向干扰优化等手段) b、参与过Do相关优化项目,别说没做过Do。 可以说做过福州、泉州等Do无线连接成功率优化,Do掉线率优化,Do三高两低优化项目 2、是否带过团队,项目几个人,怎么管理 有带过,项目人数在4-8人。 管理:进度管理:详细工作进度计划,详细工作分解,落实到人,按时完成,考核到个人; 质量管理:实时观察指标,防止指标恶化,考核到个人; 沟通管理:完善接口人,制定通讯录、日报周报月报制度,定期组织例会及时汇报; 风险管控:做好应急预案,如人员流动有后备人员;修改参数要有回退机制; 3、PN规划相关问题,使用哪些工具 可以回答曾参与过福州电信PN规划项目,流程如下:

使用过中兴的CNO1,记忆比较模糊了?项目实施计划:

4、对1x搜索窗的理解 移动台寻找给定导频时,其搜索导频的时间宽度称为搜索窗口。 有激活集搜索窗、相邻集搜索窗、剩余集搜索窗3种。候选集搜索窗跟激活集一致。 当激活集搜索窗设置过小时,可能会发生在小区覆盖的某一特定区域可用导频搜索不到,出现Ec/Io很差或者掉话现象。 但搜索窗又不能过大,否则会使得手机的搜索导频的频度变慢,影响网络性能。同时容易造成PN混淆,造成终端误判PN,而后掉话。 搜索窗设置与PN-INC的关系: 搜索窗的大小与PN_INC相关。如PN_INC为2时,两个相邻扇区PN相位偏移最小可能为2*64chips=128chips。为了避免PN混淆,要求激活集窗口不能超过10(100chips)。否则相邻PN信号会落入激活集窗口中,造成导频混淆。如果PN_INC为4,要求激活集窗口不超过13(226chips)。 5、oneway处理 1、更改PN; 2、覆盖控制,优化邻区。 6、do连接成功率的优化 EVDO无线资源利用率分析,优先解决拥塞问题(涉及到空口BE用户数配置、基站CE、

lt优化分析

1覆盖类 1.1 概述 覆盖类问题只要涉及弱覆盖、越区覆盖、过覆盖、无主导小区、上下行不平衡及导频污染等。 在TD-LTE中一般认为RSRP<-110dBm,认为是弱覆盖。 越区覆盖:由于基站天线挂高过高或下倾角过小引起的该小区覆盖距离过远,从而越区覆盖到其他站点覆盖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电平较好。 过覆盖:指网络中存在过度的覆盖重叠,容易引起干扰和乒乓切换; 无主导小区:指某一片区域内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接收电平相差不大,不同小区之间的下行信号在小区重选门限附近的区域,并且无主导覆盖的区域接收电平一般或者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网络频率复用的原因,导致服务小区的SINR不稳定,可能发生空闲态主导小区频繁重选、连接态频繁切换,无主导覆盖也可认为是若覆盖的一种。 导频污染:指在某一点存在过多(一般认为大于等于3个)的强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1.2弱覆盖 1.2.1弱覆盖分析 造成弱覆盖的原因有: 1、规划的站点由于种种原因如物业等没有开起来; 2、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不合理,如下倾角过低; 3、在站建起来后,由于新建楼宇的遮挡,导致部分区域RSRP很差; 4、站点过高,如四十多米或更高,会造成塔下黑; 5、下倾角、方位角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调整,如:美化邓杆站点不方便调整天线的方位角(3个天线方位要一起转,因为外面有罩子盖住下倾角无法调整,如科技园四、海德三路等;深大校园里站点天线都是放在美化罩子(长方体的箱子)里面,对天线的下倾角和方位角调整范围也有影响(如:深大、深大南校等)); 6、功率设置过小;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的方案有: 1、推动客户将规划站点尽快开起来; 2、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到合理位置; 3、对天线进行整改,跟换大倾角天线跟换站址等 4、增加小区发射功率 1.2.2天线方位角不合理导致弱覆盖 现象:科技园三的102和104小区由于天线被住宅楼遮挡,导致覆盖区域内部分道路信号较弱,存在弱覆盖,科技园三站点周围的地物如图: 图表1科技园三周围地物 调整前道路的电平值如下图: 图表2优化前科技园三覆盖

导频污染处理案例

导频污染处理案例1 【现象描述】在临安大学路南边导频污染。 【现象分析】 在测试到大学路以南1公里左右,存在导频污染,因本处没有宏站点,覆盖较杂引起。 【调整方案】建议1、下压临安锦城上东3928_2小区天线,2、在该区域新增基站。 【实施效果】经上述调整,我们对该路段复测,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临安锦城街道良种场开启后导频污染现象消失。

【现象描述】在城西电信分局基站北边出现导频污染。 【现象分析】 经现场测试发现在用户投诉区域存在导频污染和邻区漏配情况,Rx在-70dbm左右,EC/IO-15的dB左右,现场测试过程中通话质量差,邻区漏配导致掉话。 【调整方案】增加周边小区的邻区关系。 【实施效果】经上述调整,我们对该路段复测,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社区内通话质量有明显改善,仍需对周围基站进行调整。

【现象描述】在临安临西桥东边存在导频污染。 【现象分析】 在临安工商大楼3方向存在导频污染现象。建议下压临安临西桥1小区天线。【调整方案】建议下压临安临西桥1小区天线。 【实施效果】经上述调整,我们对该路段复测,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弱有改善。 导频污染处理案例4 【现象描述】在临安城西电信分局存在导频污染。

【现象分析】 在临安工商大楼3方向存在导频污染现象。建议下压临安临西桥3小区和临安京都大酒店_2小区天线。 【调整方案】建议下压临安临西桥3小区和临安京都大酒店_2小区天线。 【实施效果】经上述调整,我们对该路段复测,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经过天线调整有改善,该区域建议增加新站来作为主导频。 导频污染处理案例5 【现象描述】在萧山宁围泰和天成国际广场附近存在导频污染。 【现象分析】

TD中级-多选选择题

1.无线网络层的应用协议包括(ABC )。 A)NBAP B)RANAP C)RASAP D)FP 2.在TD-SCDMA系统中,主要使用的是ATM的(BD )层。 A)AAL1 B)AAL2 C)AAL3/AAL4 D)AAL5 3.TD-HSDPA关键技术有(ABCD) A、HARQ B、AMC C、CQI信道反馈 D、调度技术 4.TD-HSDPA的时隙配置方案有(ABC) A、1上5下 B、2上4下 C、3上3下 D、4上2下 5.TD系统中,AMC技术可以根据不通的信道条件采用(AC)调制方式。 A、QPSK B、8PSK C、16QAM D、BPSK 6.HARQ是(AD)技术相结合的纠错方法 A、ARQ B、FFT C、16QAM D、FEC 7.KPI的分类包括 (ABCD)。 A、无线负荷和系统资源类 B、呼叫建立特性类 C、呼叫保持特性类 D、移动性管理特性类 8.从报表中可以得到(ABC) A、同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 B、同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 C、同频硬切换成功率(RNC间切换出) D、同频硬切换成功率(RNC间切换入) 9.一个完整的呼叫接通率有多个层次包括(BCD) A、登记成功率 B、寻呼成功率 C、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D、RAB指配建立成功率 10.切换成功率可以分为(ABD),以全面的反映系统的切换性能。 A、硬切换成功率 B、接力切换成功率 C、软切换成功率 D、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11.目前我们系统支持统计(AB)。 A、Iu CS业务流量 B、Iu PS业务流量 C、Iub CS业务流量 D、Iub CS业务流量 12.电路域话务掉话比包括(ABCD) A、AMR低速率 B、AMR12.2 C、C类32/32 D、C类64/64 13.目前我们系统支持统计(ACD)。

采用独立频点解决高层楼宇信号问题

采用独立频点解决高层楼宇信号问题 概述 CDMA网络中高层覆盖一直是个难题,在CDMA网络技术中,用户手机上的RAKE接收机最多只能收到和合并4路有用信号,在高层中,因为地势过高,周边阻挡不够,信号经过直射、反射、折射、衍射信号传播后在高层会收到多路信号,造成导频污染、引起切换的“乒乓效应“,在以往的优化过程中,通过“天线横直”、室内分布天线延伸“、”伪导频“等手段已经进行了部分解决。但是在已经做了室内分布的高层建筑中,在窗边因为室内覆盖信号较弱,不能起到主导频信号,导致用户在窗边通话困难、引起掉话。 技术创新成果形成和创新点 频点概念 CDMA网络中共使用7个频点(37、78、119、201、242、283),在无线通信中,频点代表电磁信号的一个震动频率,如果大家都用一种频率震动就干扰了,如果你震快点,我震慢,就可以区分出来。 导频污染概念 CDMA网络中,手机因为有RAKE接收机,RAKE接收机只能接收4路多径信号,超过4路多径信号,其余信号就会形成干扰,影响正常通

信。如果手机接收的信号超过4路,并且这4路信号信号场强相差不大于3DB,就会产生导频污染。 邻区和切换 CDMA网络中引入了软切换,就是手机在移动过程中,目前正在服务的小区信号越来越弱,目标小区信号越来越强,手机就要接收目标小区信号,断开原服务小区信号。这就是切换。CDMA网络为了完成切换,手机会在业务信道上上收到基站的邻区列表更新消息,手机收到邻区后,会进行相应的切换,如果没收到邻区,邻区信号会造出干扰,影响通话。 创新点 目前自贡电信CDMA网络常用3个频点,38号频点用于EVDO,201、283频点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在高层我们启用160单独频点提供语音(自贡目前还无160频点载频)。并且在寻呼信道的CCLM消息(CDMA 信道列表消息)中只广播160频点,基本载频283不在寻呼信道上广播。这样用户在高层只能驻留在160频点上。用户如果通话从室外向高层靠近,因为用户在室外只能收到283频点,在做切换的时候可以给高层的283频点的邻区进行切换,挂机后,占用160进行通话。在室内占用160频点通话,在往室外进行切换时候,采用基于数据库的切换方式,把该小区相邻的283频点小区加入候选频点中,进行数据库切换,可以确保切换成功。在高层单独采用160频点后,用户占用

导频污染解决方案分析

导频污染解决方案分析 篇一:导频污染优化分析 随着TD试验网的建设逐步推进,在网络规划和优化中的一些问题被逐渐发现和解决,为将来TD-SCDMA网络正式商用时的规划和优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导频污染的概念,原来是出现在CDMA和WCDMA的网络规划中的。随着TD-SCDMA的试验网络的发展,TD-SCDMA中也提出了导频污染的定义。 提出导频污染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把将导频污染的情况和弱场覆盖的情况加以区分,以便于我们更加准确的定位和解决问题。 本指导书将介绍关于TD-SCDMA导频污染的定义,产生原因、影响分析及关于它的优化方法。并根据试验网的实际优化工作,举出相关的优化案例。 1 导频污染定义 定义 在TD-SCDMA中,PCCPCH的作用和CDMA和WCDMA中的导频的作用基本相同。TD-SCDMA中主要是通过对PCCPCH的研究来定义其导频污染的。 TD-SCDMA的导频污染中引入强导频和足够强主导频的定义。即在某一点存在过多的强导频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

导频的时候,即定义为导频污染。 在CDMA和WCDMA都是采用同频组网,由于同频干扰的问题,其导频污染的问题比较突出。 TD-SCDMA网络中,其组网方案是N频点组网,相邻小区的主载波一般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干扰的问题相对较小。 导频污染判断 当存在过多的强导频信号,但是却没有一个足够强主导频信号的时候,即定义为导频污染。下面给出强导频信号、过多和足够强主导频信号的判断标准。 1.强导频 在TD-SCDMA中,我们定义,当PCCPCH_RSCP大于某一门限,信号为有用信号,也就是我们的强导频信号。 PCCPCH_RSCP>A 这里我们设定A=-85 dBm。 2.过多 当某一地点的强导频信号数目大于某一门限的时候,即定义为强导频信号过多。 PCCPCH _number>=N 这里我们设定N=4。 3.足够强主导频 某个地点是否存在足够强主导频,是通过判断该点的

老旧居民小区覆盖分析

城市老居民区覆盖案例 一、老居民区覆盖方案简介 城市高度发展,新型高密集小区不断出现,但市区中的旧居民小区还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旧小区中移动用户多数属于中、低端用户,ARPU值较低。良好的WCDMA网络覆盖是用户向3G转网的重要保证。但相对新型小区,旧小区楼层较低,楼体间距较大,布局复杂,建设室分或小区覆盖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如何以较低代价对老居民区进行覆盖是网络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1、老居民区覆盖难点 (1)小区建成年限较长,楼体破旧,室分和小区覆盖建设难度较大,投资回报很低; (2)室外宏基站选址难度大,小区底层区域信号衰减严重,覆盖不足; (3)高层建筑中附近基站杂散信号较多,且强度相近,易出现乒乓效应、孤岛效应导致掉话,影响用户的感知度。 (4)部分小区建有地下停车场,其覆盖无法通过宏基站来满足; (5)南方天气暖和,墙体薄衰减小,室外站点覆盖效果好,北方天气寒冷,墙体厚衰减高,室外站点覆盖效果差,需要室分等方式补充; (5)小区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对于居民楼楼顶安装比较敏感。 2、老居民区覆盖思路 市区中老居民小区多建于旧城区中心,被市区道路所包围,小区外围都已完成了信号覆盖。加强、完善小区内部无线覆盖应遵循室内外协同、室外覆盖为主、室内分布为辅的原则。并推广小区外围现网站点优化→小区新建室外宏站→室分布点补盲的建设流程。应坚决杜绝室分大规模投入,只是将室分建设作为小范围补盲手段,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小区中新增室外宏站既要满足室内覆盖和话务吸收,又要避免与小区外已有基站互相干扰,就要在站址选取和天线选型时结合小区特点进行设计,避免信号外泄。 3、老居民区覆盖方式 不同场景下小区主要覆盖方式: (1)小区高层在外围

导频污染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TD-SCDMA导频污染分析 杨松鹤 导频污染定义 在TD-SCDMA中,PCCPCH的作用和CDMA和WCDMA中的导频的作用基本相同。TD-SCDMA中主要是通过对PCCPCH的研究来定义其导频污染的。 TD-SCDMA的导频污染中引入强导频和足够强主导频的定义。即在某一点存在过多的强导频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的时候,即定义为导频污染。 在CDMA和WCDMA都是采用同频组网,由于同频干扰的问题,其导频污染的问题比较突出。 TD-SCDMA网络中,其组网方案是N频点组网,相邻小区的主载波一般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干扰的问题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导频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小区乒乓切换,故N频点下的导频污染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导频污染产生原因及影响分析 1、产生原因分析 TD-SCDMA中导频污染产生的原因很多,影响因素主要有:基站选址,天线挂高,天线方位角,天线下倾角,小区布局,PCCPCH的发射功率,周围环境影响等等。有些导频污染是由某一因素引起的,而有些则是有好几个因素的影响。 下面根据实际的网络建设情况,给出相关的图示说明。 (1)基站位置因素影响 周围基站围成一个环形,在环形的中心位置,就会有周围的小区均对该地段有所覆盖,造成导频污染。

图1基站位置不合理 图1中所示5个基站均对上图中的方框所示区域有所覆盖,且其场强较强。该地区的导频污染比较严重。 从基站分布图可以看出,方框所表示地方为5个站点所构成的环形的中间地段,测试轨迹是国道。这是一个典型的基站位置因素影响的案例。同时由于周围的环境中阻挡较少,也是造成导频污染的一个原因。 (2)天线挂高因素 在我们的实际网络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相邻基站之间天线高度相差非常大的情况,会出现由 于越区覆盖而导致导频污染的情况。

LTE案例分析

簇优化 一、簇优化流程 1、簇优化准备工作: 1)划分基站簇 每簇包含15—30个站点 根据地形地貌、区域环境特征等信息划分簇 2)选择可优化的簇 站点开通率大于80%。 3)配置站点邻区等参数 4)获取相关文档及电子地图 站点设计图纸、勘察及单站验证报告、站点工参信息、无线参数配置数据、电子地图;5)确认基站簇状态 站点地理位置、站点是否开通、站点是否正常运行没有告警、工参及无线参数核查、站点目标覆盖区域; 6)规划测试路线 7)测试工具准备及检查 测试终端、扫频仪、笔记本电脑、车载逆变器、测试车辆 图10-47 测试工具检查 1、RF优化 1)覆盖问题:覆盖空洞、弱覆盖、无主覆盖、越区覆盖 覆盖优化:方位角、下倾角、功率 2)干扰问题:同频干扰、网外干扰排查

干扰优化:PCI、干扰排查 3)切换优化:邻区关系、切换参数、异频组网技术 切换优化;邻区、切换序列、异频技术 4)业务类优化:连接建立成功率、掉线率、切换成功率 业务类优化:覆盖性能、干扰性能、邻区缺失、切换混乱、硬件告警排查 RF优化各部分工作量占比:覆盖60%、干扰30%、其他10% 3、簇优化指标验收 指标验收 撰写总结报告 簇优化周期为20到30天左右。对于有限基站下的覆盖需求,尽量进行覆盖调整,开启DL Rs Boost,实在处理不了才催开站、加站或者提基站改造。 参数调整: 1、基站功率调整 小区下行功率计算公式: RS EPRE = pMax – dlCellPwrRed – 20lg(4024/txPWRScaling) + dlRsBoost 目前簇优化通过调整tx PowerScaling 与dlRsBoost实现小区功率降低或提升。 2、PCI调整 LTE系统提供504个物理层小区(即PCI),和TD-SCDMA系统的128个扰码概念类似。 配置原则: 1)相邻小区的PCI不能相同 2)相邻小区的PCI避免MOD3(MOD6)相同 3)相邻小区的PCI避免MOD(2*DL_PRBs_NUM)相同

CDMA多载波组网导频污染优化方案

C DMA 多载波组网中导频污染优化方案 覆盖-容量控制 一、概述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了CDMA系统中无线信号分支数和负载对网络中存在的导频污染影响,得出了导频污染产生的实质原因,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多载波组网的优化方案,为提升网络服务质量的可能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二、导频污染的原因 CDMA是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它主要使用了Walsh和m序列两类码资源。Walsh码在同步状态下为完备的严格正交码,但在不同步状态下,Walsh码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都很差,仅用于同一基站的不同下行信道及同一手机(1X芯片)的不同上行信道中。m序列码又可分为短码和长码二种,主要用于区分不同基站和不同手机,m序列码在异步的情况下保证了较好的正交性,但并非是严格正交的,不同基站下行信道、不同手机上行信道甚至同一基站/手机的不同多径都存在干扰,称之为CDMA系统的自干扰。自干扰是引起导频污染的实质原因。

三、负载和PN分支数对导频污染的影响 在CDMA系统中,由于存在其特有的自干扰缺陷,在基站比较密集的城区、开阔区域、高楼会出现接收无线电磁波功率足够大,但受干扰致使Ec/Io较差的导频污染现象。 为了说明问题,假设:在多基站覆盖区域中,无线环境为理想均匀介质,各无线分支数为独立PN分支,抽样点各分支接收信号功率相等,导频功率占最大发射功率百分比为15%取值,功率负载率定义为天线实际发射功率占最大发射功率的百分比,统计计算MaxEc/Io值下表所示。 MaxEc/Io值(单位dB):

如果取值MaxEc/Io≤-12dB为导频污染,MaxEc/Io≤-13dB为严重导频污染区域,以上表统计值为例,在功率负载率为0.25时,达10个分支时才会引起导频污染,而在功率负载率为0.8时,3个分支就会引起导频污染,并且4个分支就会导致严重的导频污染,说明导频污染和PN分支数及功率负载率(实际负载)有直接相关性。 四、叠加载频功率控制优化方案 1、分析思路 基站导频功率的调整,天线挂高、下倾角、方向角、增益,基站拓扑的更改,BSC参数调整,室分系统的建设等都为导频污染优化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无线环境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街道分布的复杂性,使得无线信号非常难以控制,CDMA同频组网方式很难在覆盖和干扰(导频污染)间取舍,以达到理想的状况。 在传统多载波组网方式中,叠加载波和基本载波导频一般以相同的功率发射,二频点覆盖和干扰基本一致。除了能提升系统容量外,并不能有效提升信号覆盖质量。 由于导频污染和PN分支数及实际负载有直接相关性,在多载波

LTE典型案例分析

LTE典型案例分析

覆盖类 1.1 概述 覆盖类问题只要涉及弱覆盖、越区覆盖、过覆盖、无主导小区、上下行不平衡及导频污染等。 在TD-LTE中一般认为RSRP<-110dBm,认为是弱覆盖。 越区覆盖:由于基站天线挂高过高或下倾角过小引起的该小区覆盖距离过远,从而越区覆盖到其他站点覆盖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电平较好。 过覆盖:指网络中存在过度的覆盖重叠,容易引起干扰和乒乓切换; 无主导小区:指某一片区域内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接收电平相差不大,不同小区之间的下行信号在小区重选门限附近的区域,并且无主导覆盖的区域接收电平一般或者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网络频率复用的原因,导致服务小区的SINR不稳定,可能发生空闲态主导小区频繁重选、连接态频繁切换,无主导覆盖也可认为是若覆盖的一种。 导频污染:指在某一点存在过多(一般认为大于等于3个)的强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1.2弱覆盖 1.2.1弱覆盖分析 造成弱覆盖的原因有: 1、规划的站点由于种种原因如物业等没有开起来; 2、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不合理,如下倾角过低; 3、在站建起来后,由于新建楼宇的遮挡,导致部分区域RSRP很差; 4、站点过高,如四十多米或更高,会造成塔下黑 5、下倾角、方位角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调整,如:美化邓杆站点不方便调整天线的方位角(3个天线方位要一起转,因为外面有罩子盖住下倾角无法调整,如科技园四、海德三路等;深大校园里站点天线都是放在美化罩子(长方体的箱子)里面,对天线的下倾角和方位角调整范围也有影响(如:深大、深大南校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的方案有: 1、推动客户将规划站点尽快开起来;

导频污染

导频污染:手机无法收到预期的导频或者收到的导频强度差值太小导致手机很难选取到主导频所致 导频污染定义为:在某一点存在过多的强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根据这一定义,在制定导频污染判别标准时,需要确认的内容包括: &#61548; “强导频”的定义 &#61548; “过多”的定义 &#61548; “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的定义 1. “强导频”的定义 当确定某一导频是否为强导频时,判断标准是该导频的绝对强度。对于导频强度,可以通过导频的RSCP来衡量,如果导频的RSCP大于某一门限(例如-95),判定该导频为强导频。 2. “过多”的定义 当判断某一地点是否存在过多的导频时,判断标准是导频数目的多少。如果某一地点的导频数目大于某一门限(例如3),判定该点存在过多的导频。 3. “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的定义 当确定是否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时,判断标准是该点存在的多个导频的相对强弱。结合前面的定义,如果某一地点的最强导频的信号强度与第(3+1)强导频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某一门限(例如-5),判定该点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综合上面描述,当满足下面所述条件时,判定该点存在导频污染: 1. 满足条件在于-95主导频信道电平值的导频个数大于3个; 2. 最大电平值与最小电平值之差小-5 当同时满足条件1、2时,判定存在导频污染。 从上述的判断条件知,要满足导频污染的条件首先需满足: 导频的RSCP大于某一门限(例如-95) 一般情况,这里的某一门限大于解调门限对应的最小RSCP(可根据解调门限和网络干扰计算得到),此时导频污染与导频的解调门限无关;在特殊情况下,这里的某一门限小于或等于导频的解调门限对应的最小RSCP,此时导频污染与解调门限有关,即与接收机的解调能力有关,此时构成污染的各导频的RSCP一般都较高,但EC/IO较小,在接收机的解调门限之下。 LTE导频污染 导频污染定义、判断、优化 定义: ?强导频:RSRP>-90dBm(天线放在车顶,车内要求是-100dBm) ?过多:RSRP _number>=N,设定N=4 ?无足够强主导频:最强导频信号和第(N)个强导频信号强度的差值如果小于某一门限值D,即定义为该地点没有足够强主导频,RSRP(fist)-RSRP(N)<=D,设定D═6dB ?判断TD-LTE网络中的某点存在导频污染的条件是:RSRP>-90dB的小区个数大于等于4个;RSRP(fist)-RSRP(4)<=6dB。当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即为导频污染 判断方法: ?利用测试UE测试数据:用CNT 中的“Show PCI”功能显示测试点的PCI来判断。乒乓切换、切换失败事件以及掉话事件图标一般都存在导频污染 ?利用反向覆盖测试数据:在CNA中选择“TD-L Dynamic Line”中的“TD-L Pilot Pollution”进行导频污染区域小区分析 ?利用scanner测试数据:在CNA的Analysis菜单中具备导频污染比例统计或者查看导频污染的区域的功能

CDMA室内深度覆盖优化思路

室内深度覆盖优化思路 1

2 ?室内优化概述 ?室内典型问题分析与定位?室内覆盖优化方法?室内覆盖新技术应用? 室内分布系统优化案例分析 提纲

室内无线传播环境 室内通常是封闭、半封闭(非封闭)的无线传播环境,由于墙壁、门窗、家具和其它物体的存在,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无线电波有直射波、反射波、透射波和绕射波。 影响室内无线信号传播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物尺度、建筑物内的格局、布局,墙体楼板的厚度,建筑材料的类型以及窗户的类型等。由于无线信号在室内无线环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导致: ?路径损耗,除了自由空间损耗还包括其它障碍物及穿透建筑物材料所产生的额外损耗; ?多经效应; ?路径损耗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3

室内传播模型 目前,可以将室内传播模型划分为经验模型和确定性模型两大类。 ?经验模型是通过对大量测量数据的拟合建立的,又称统计模型。经验模型的公式中包含的参量比较简单,如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工作频率以及墙体、楼板的穿透损等,缺乏描述无线传播环境的具体参数。优点是比较容易实现、计算量小,使用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缺点是难以揭示无线电波传播的内在特征,在不同无线环境应用时需要校正。 适用于室内环境覆盖预测的经验模型主要有: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ITU-R P.1238通用模型;衰减因子模型;多墙模型(MWM模型);线性衰减模型(LAM模型)。 ?确定性模型用来模拟实际电波传播的物理过程,它将环境中的要素如墙壁、楼板、家具和门窗等用几何形状及介电常数建模,再选择与环境要素模型相一致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电波的直射、反射、透射和绕射以获得空间中某一点的接收场强预测值。确定性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很好的跟踪和分析预测结果误差的来源,缺点是计算复杂,往往需借助高精度的数字地图信息和工具软件的支持,应用难于推广。 常用的预测室内电波信号场强的方法有:射线跟踪法;时域有限差分法。 4

Massive MIMO多小区TDD系统中的导频污染减轻方法

Massive MIMO多小区TDD系统中的导频污染减轻方法1. MIMO的概念 移动通信中的MIMO技术指的是利用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进行无线传输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即为MIMO系统。当天线相互之间有足够远的距离,各根发射天线到各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看成是相互独立的,所采用的多根天线可以称为分立式多天线,如应用于空间分集的多根天线。如果各根天线相互之间很近,各根发射天线到各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看成是相关的,所采用的多根天线称为集中式多天线,如智能天线中的天线阵列。传统上,智能天线的智能性体现在权重选择算法而不是编码上,基于分立式天线空时码的研究正在改变这个观点[1]。本文讨论的MIMO技术特指基于分立式天线的MIMO技术。 MIMO的思想是把收发端天线的信号进行合并,以改进每个MIMO用户的通信质量和速率。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个优点极大地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以增加收入。传统上认为多径传播是无线传输的一个缺陷,而MIMO系统的主要特征就是把多径传播转变为对用户有利的因素。MIMO有效地利用随机衰落来提高传输速率。因此,MIMO的成功主要在于MIMO能在不以频谱为代价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性能。 2. Massive MIMO的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MIMO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呈指数上涨的无线数据需求。在2010年底,贝尔实验室科学家Thomas L. Marzetta提出了大规模MIMO (Massive MIMO,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Full-Dimension MIMO)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概念[2]。Marzetta研究了一种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传输策略,在基站的天线数逐渐增加,直到无穷大的情况下系统的容量变化情况。他发现在基站天线数趋近于无穷时,通常严重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热噪声和小区间的干扰将可以被忽略不计,而且最简单的波束成型,比如最大比合并接收机(MRC receiver)将会变成最优。和LTE 相比,同样占用20MHz带宽,Massive MIMO的小区吞吐率可以达到1200兆比

TD-LTE网络优化介绍

TD-LTE网络优化介绍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贾亮亮 1.网络优化的原因与目的 1.1 网络优化的原因 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网本身没有优化到位,需进行网络优化。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障碍物、基站、用户数量及需求发生变化,导致无线环境发生变化。加之,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等特性。导致网络质量下降。 1.2 网络优化的目的 目的:保证网络顺畅快捷,用户感知度良好(无线指标:切换、E-RAB 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覆盖等),达到提升运营商的品牌形象。使用户获得价值最大化,达到覆盖、容量、价值的最佳组合。通过网络优化使用户提高收益率和节约成本。 2.网络优化流程 2.1 优化基本思想 优化基本思想:与TDS基本一致。同样关注网络的覆盖、容量、质量等情况,通过覆盖调整,干扰调整,参数调整,故障处理等等各种网

络优化手段达到网络动态平衡,提高网络质量,保证用户感知;2.2 TDL与TDS优化的主要差异 与TDS的主要差异:TD-LTE与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不同,导致系统优化中接入、切换等各种过程涉及参数不同;同时,TDLTE 系统的干扰与TD-SCDMA系统的干扰来源也有较大不同,需要通过不同手段规避; 2.3优化的大致流程 3.优化过程 本来一个科学的优化体系是:建设期-单站优化-簇优化-片区优化-全网优化-成熟期。

3.1 RF优化 3.1.1 RF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 RF问题的表现形式有:(1)覆盖空洞:UE无法注册网络,不能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2)覆盖弱区:接通率不高,掉线率高,用户感知差;(3)越区覆盖:孤岛导致用户移动中掉话,用户感知差差。RF问题产生的原因:(1)无线网络规划结果和实际覆盖效果存在偏差。(2)实际站点位置与规划中的理想的站点位置的偏差导致。(3)覆盖区无线环境变化。(4)工程参数和规划参数间的不一致。(5)增加了新的覆盖需求。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在系统接收带宽内,两个时隙上相应的小区参考信号的每个RSRE接收功率的线性平均。PRS:在系统接收带宽内,两个时隙上相应的小区参考信号的每个RSRE 发射功率的线性平均; PathLoss: eNodeB与UE之间的路径损耗。 RSRP = PRS * PathLoss 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将RB上的功率平均分配到各个RE上。 下行RS的SINR = RS接收功率/(干扰功率+ 噪声功率) RS接收功率= RS发射功率* 链路损耗 干扰功率= RS所占的RE上接收到的邻小区的功率之和 每个UE的上行SRS(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探测参考信号)都放

T_PHONE手机使用方法及案例分析

T_PHONE使用方法及案例分析 2010-4-16

一、T_PHONE手持型路测工具介绍 ?路测是无线网络优化的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的测量来发现问 题,有助于性能指标的持续改进 ?传统的路测方式,操作复杂,成本较高,覆盖面小,迫切需要 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开发的手持型路测工具T_PHONE ,让网优人员只要 携带一部普通的测试手机,即可完成各种无线数据的采集,并 结合CNT/CNA软件进行分析,将专业的路测变成了随时随地 可以进行的工作。 ?T_PHONE的开发基于中兴C580商用手机,外型小巧,携带 方便(110×49.5×15.5mm ,96克) ?采集的测试数据直接存储在终端扩展的TF卡上,容量大(2G), 存储安全 ?内置自动循环拨测,自动应答,错误统计,GPS测量等网络 优化的实用功能 二、T_PHONE手持型路测工具操作说明

步骤一:在手机的待机界面按“OK键”进入场测窗口,选择“数据 采集”。如图: 步骤二:选择上下键可在开启和关闭之间切换,按下确定后正式生效。 选择开启,手机顶端的图标栏中会出现,表示正在采集数据;选择关闭,则停止采集,图标消失,这里我们选择开启。如图: 步骤三:参数设置中的采集模式有两种选择:普通模式(缺省)和精简模式。普通模式采集的数据全面,生成的文件较大;精简模式只采

集相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这里我们都是使用的普通模式,因为普通模式采集的路测数据,与传统路测工具记录的内容一致。如图: 步骤四:路测的数据,经常需要结合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传统的路测方式,需要外接GPS接收器来采集数据,T_PHONE内置GPS接收和解调功能。启动数据采集之后,选择“GPS测量”,即可以同步保存经纬度信息。如图:

案例-基于MR数据定位室分网络问题和用户感知的方法应用

基于MR数据定位室分网络问题和用户感知的方法应 用 摘要:目前嘉兴LTE网络为L800M&1.8G&2.1G的多频组网模式,由于室分场景的复杂性,难免出现室分信号泄漏与高层导频污染的情况,影响室内场景的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因此室分场景的信号覆盖控制就成为了网络优化的一个重点。 由于传统DT&CQT测试分析定位费时费力,因此找寻一种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的方法处理网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本文介绍提出了基于MR数据定位网络覆盖不合理现象并开展场景优化的应用方法。从嘉兴现场实践成果来看,可以发现80%以上室分信号泄漏和高层导频污染,大大缩短了问题定位和处理周期,提升了网络质量,改善了感知体验。 一、背景概述 嘉兴采用室外1.8G信号为基础覆盖和室内2.1G频段覆盖为主的多频组网方式,室分场景由于室内分布系统部署、建筑物构造、周边无线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室分场景信号的覆盖和干扰优化难度往往较大,容易出现室分信号泄漏和高层导频污染等情况,导致室分用户的体验感知相对室外偏差,且整体投诉率也较高。 传统的问题和投诉处理,往往后台小区指标分析无法精准识别问题和投诉区域,而现场测试一方面投入成本较大,另一方面测试位置协调困难,往往导致问题闭环周期长,现场用户体验感知无法保障。长此以往,室分无线网络遗留问题越积越多,用户体验越来越差,品牌竞争力也受到影响。 目前的优化手段和投入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通过后台大数据挖掘分析,发现一种新的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定位室分场景下网络中存在的遗留问题,快速定位改善用户的感知体验?基于上述原因,嘉兴电信理论研究结合实践优化,提出了基于MR数据优化室分场景信号覆盖和用户感知的创新方法,并在实际网络中开展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创新形成背景 MR测量报告由基站控制器生成,周期或特定事件触发的测量。UE根据eNodeB下发的频

导频污染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

CDMA导频污染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 1 引言 随着CDMA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无线网络服务的用户越来越多,网络服务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CDMA系统基站的数量也日益增加。由于CDMA是自干扰系统,随着基站数量的大量增加,基站间距越来越小,很容易就造成弱覆盖、无主导频等现象而形成导频污染区域,进而影响系统容量、用户的通话质量以及接通率、掉话率等KPI指标。因此,在规划和优化CDMA无线网络时,导频污染就成为需要特别关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 导频污染定义 在CDMA网络中,导频污染分为导频相位污染和导频强度污染。我们平常提及的导频污染通常是指导频强度污染。 2.1 导频相位污染 CDMA系统前向信道中,每个扇区用不同PN偏置就是不同PN短码区分。15阶移位寄存器产生的伪随机序列共215个Chip,CDMA规定64个Chip为一组,那么一共有215÷64=512组,也就是有512个PN码。如果两个相同PN的扇区共同覆盖某一个区域,那么该区域中的手机同时接收两个相同PN的扇区信号,则手机无法区分正在通信的是哪个基站,此种现象就是导频相位污染;如果某个扇区的信号经过路径传输,时延大于64chip,则手机会认为是另外一个PN,有可能导致不同相位的扇区经过路径传输到达手机时产生相同相位,这就产生导频相位污染。产生导频相位污染时由于MM(移动性管理)不能正确辨别出与手机在通信的导频是属于哪个扇区的,这样产生的干扰是非常大的,手机与基站之间就不可能正常通话,必然要导致信道分配失败或者掉话。目前网络中,可以设置Pilot Inc参数,设定了PN间复用的距离,一般不会出现两个相同PN覆盖同一区域或者无法识别扇区的情况,现网中导频相位污染情况出现概率较小。 2.2 导频强度污染 对于CDMA系统,简单来说,导频强度污染就是当移动台所处区域有多个导频信号,而这些导频信号都很强或都很弱,造成当前EcIo很差,或者频繁切换等现象。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认为,当我们接收的导频信号多于3个导频时,由于CDMA手机的Rake接收机只能同时解调来自于3个导频的信号,这样多于3个的强导频信号的存在,就会对系统产生干扰,造成EcIo下降,就视为存在导频强度污染。一种认为,移动台所处区域存在多个导频信号,但每个导频的信号强度都比较弱,EcIo相近,即没有一个信号足够好的占主导地位的导频,由于信号的快衰落就会引起移动台在通话时在不同扇区的业务信道间频繁切换,极易造成掉话。 从鼎利路测软件上来看,其表现形式通常是手机接收的导频功率足够好或相近,但各扇区Ec/Io都较弱,从软件实时显示的激活集、候选集和邻集信息看,如果强度很好或者强度相近的导频数超过3个,就有可能造成EcIo下降,或者频繁软切换。这种情况就可以看成是多于3个的导频信号对激活集里面3个服务导频的干扰。 从鼎利的综合后台分析系统中,对于导频强度污染的分析,提供了几种基于用户自定义的导频污染定义条件,通过不同参数条件和判决门限条件的组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导频污染现象快速定位存在导频污染问题的区域,以进行针对性分析和优化,为网络规划和优化给出建议。 下面主要介绍导频强度污染产生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本文中所指提到的导频强度污染,统一简称导频污染。 3 导频污染产生的原因 导频污染产生主要是由于多个扇区之间信号相互之间干扰造成的。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街道分布、水域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信号非常难以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状况。导频污染主要发生在基站比较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因为城市的基站分布密集,容易产生几个扇区的导频信号覆盖同一个区域,同时由于室内信号会泄漏到室外以及信号受到城市中高楼大厦的折射反射,也容易导致导频污染。另外,当理论上强的导频信号由于被遮挡可能会造成在这个导频覆盖的区域主用导频变弱,导致同时收到几个都不强的导频信号,这也使导频污染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