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住院胃癌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析与护理对策

住院胃癌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析与护理对策

住院胃癌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析与护理对策

陈铁英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中心卫生院 130517

【摘 要】目的:对比胃癌患者与普通患者的心理反应,便于进行心理护理。方法:随机抽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胃癌患者20例为实验组,选取甲状腺科和血管外科住院患者20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利于胃癌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更加配合和接受治疗。【关键词】胃癌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加上得知本病预后不良,患者往往产生悲观、恐惧等负性情绪,甚至拒绝治疗。本研究分析部分胃癌患者心理测评量表及部分普通患者心理测评量表,通过对比探究胃癌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其更加配合和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为入住血液科患胃癌的患者,和入住甲状腺科和血管外科的非癌症患者。本组患者共40例,胃癌患者20例,普通患者2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3~65岁,初中以下学历15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专以上5表1 两组社交回避、恐惧、抑郁、焦虑的比较

例,入住时间3~30天,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无明显的失语及智能障碍,能理解量表内容并愿意接受测评。

1.2 方法 在征求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取得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的前提下,根据制作的访谈量表随机抽样,采用交谈与观察的方法,观察患者情绪、言语、行为变化,家庭成员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分析和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量,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见表1。

组 别

社交回避恐 惧 抑 郁 焦 虑实验组(n=20)16.20±6.4838.87±6.7162.75±12.0148.40±9.56对照组(n=20)

10.73±5.6530.67±5.0055.50±6.0331.13±7.66t 值 2.462 3.790 2.088 3.562P 值

<0.05

<0.05

<0.05

<0.05

3 心理分析与护理

3.1 心理分析 由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相当之高,在患者得知自己身患疾病时,内心一定充满焦虑和紧张,更甚者选择自杀。患者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久而久之,思维迟缓,做事缺乏主动性,就造成了社交回避。恐惧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最初心理反应,片面认为癌是不能治疗的,对疾病预后丧失信心,一些患者听说化疗特别不适,从而受到不良刺激,产生精神压力,有的甚至担心化疗会加快死亡。由于受到了主观感觉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恐惧,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加之癌症患者住院费用较高,患者担心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不足,而导致焦虑,患者一旦焦虑可产生过度自律活动,如心悸、震颤、口干、出汗等现象[1]。对社交的回避和出现的焦虑很可能导致其出现抑郁,使其封闭自己,不配合医生的治疗,使疾病加剧,甚至走向死亡。

3.2 护理对策

3.2.1 举行病友交流会,请恢复健康的胃癌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树立起同疾病挑战的信心,同时让患者明白,只要各项治疗紧密结合,胃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自身存在心理障碍,形成慢性自杀。

3.2.2 有些患者对死亡很淡泊,却耐受不住治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对治疗存在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也是增加焦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理解治疗的作用、简要步骤、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这是恶性肿瘤心理护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治疗结束后,如果病情允许,应尽早让患者回到工作岗位

[2]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做一些公益或社交活动。患者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不但可以使其社交回避的情况和苦恼情绪得到缓解,并且患者的社会价值会得以体现。

3.2.3 癌症患者会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护理人员应多巡视,主动解决患者的需求,或允许家属陪住,使其安心。

3.2.4 告知患者不要担心费用问题,让家属尽量抽出时间陪伴患者,输入化疗药物前静推止吐药物缓解呕吐,鼓励患者应用PICC,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夜间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病床之间用围帘遮挡,减少患者之间的干扰,关闭大灯,打开床头灯,遮挡窗帘,合理安排各项护理内容,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减少对患者的睡眠干扰[3]。

3.2.5 作为医护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考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不让疾病由于情绪而恶化,当患者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时,医护人员应帮助分析病情,并告诉患者方案的可行性,努力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减轻患者的猜疑、焦虑、抑郁心理。

3.2.6 护士的角色不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而是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个性化护理,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法学、保健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4 讨论

肿瘤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及患者在家庭中的角色转换,从而加重患者的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护理人员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需求、不同情况及病情采取相应的

心理护理方案。 (下转至第27页)

导致骨量丢失[6],从而使得骨质疏松而引发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心血管事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绝经后妇女相关疾病的防治处理。

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采取利维爱防治绝经后妇女相关疾病有一定的效果,而国内虽然也有相关研究,但是还欠缺相关的研究报告、文献,而且利维爱的剂量也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绝经后妇女81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予以1.25mg/天处理(也就是1/2剂量),而B组予以0.625mg/天处理(也就是1/4剂量),随访时间皆大于1年,观察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时骨密度、血脂、尿Ca/Cr 比值、子宫内膜厚度与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妇女治疗后骨密度、尿Ca/Cr比值、甘油三酯、子宫内膜厚度等皆有一定变化,其中A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甘油三酯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指标组间对比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总的来说,利维爱含有7-甲异炔诺酮,其与异炔诺酮结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皆为甾体,该药物进入妇女体内后可产生三种代谢产物,包括△4异构体、3β-羟基衍生物、3α-羟基衍生物,这三种物质和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受体之间都有一定的亲和力,故而在妇女体内兼有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的作用。在以往研究报告中已经证实,该药物能有效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本次研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A组与B组妇女治疗后骨密度皆有一定增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该药物通过雌激素的作用,减少了骨吸收从而预防了骨质疏松[7]。此外,有研究还显示该药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这就使得心血管危险因素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小剂量利维爱用于绝经后妇女相关疾病防治,可提高骨密度,同时维持骨量,并且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也不会对子宫内膜产生明显刺激,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桂华.利维爱联合宫术宁胶棒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12):1779-1781.

[2]于国玲,栾瑞玲,王佳鸣,等.桂附地黄丸合缩泉丸治疗绝经后妇女张力性尿失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299-3300.

[3]崔晓平.利维爱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3,8(z1):121.

[4]蔡怡琦.利维爱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时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4):385-387.

[5]盛秋,赵巧玲,刘会婷,等.绝经早期妇女小剂量利维爱治疗对靶器官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2):267-270,280.

[6]张巍.利维爱治疗自然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9,9(4):32-33.

[7]孙爱荣,陈碧芳.利维爱在79例绝经后妇女取环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336.

(上接至第39页)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5-331.[2]段涛,范玲.剖宫产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729-732.

[3]胡金荣,何雯.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报道[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729-732.

(上接至第40页)

3.4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微创、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术式。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利用女性阴道这一天然的生理特点进行手术,盆腹腔干扰小,尤其对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并发症的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术式[3]。因经阴道手术视野小,老年女性组织脆易出血,术前术后易合并感染,故术前应做好充分阴道准备及相关辅助检查,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术后做好引流管及尿管护理,根据手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提升手术效果。

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共做583例阴式手术,手术例数在逐年增加,副损伤逐年减少,无论从微创手术的扩展或是经济方面考虑,阴式手术均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需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培训,提高临床技术,不断总结经验,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为推广与改进阴式手术甘尽绵薄之力。非常感谢谢庆煌老师给我们提供《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图谱》及光盘,为边远地区医疗技术的提高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谢庆煌,柳晓春.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

[2]郑声秀.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术105例临床分析[C].中外医学研究,2010,6(12):166.

[3]王晓芳,张平宁,高桂琴.36例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分析[J].天津医药,2002,2.

(上接至第59页)

才能有效地调节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邓露,李乐之.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11):79.

[2]赵喜英. 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73.

[3]张崇芳,边丽,王丽丽. 癌症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7,28(4):501,443.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 焦文芬 摘要:目的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结果病人身心舒适。结论急危重症病人良好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病人;心理;护理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以从“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科学。 1.2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惊慌恐惧的心理这类患者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

院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以抢救他(她)的生命。如凶猛的大出血最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死亡威胁感,面部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患者最容易够成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剧痛常给患者以一种频临死亡的体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使患者思想极度紧张,甚至不敢睁眼和翻动身体。 焦虑不安心理为了抢救患者生命,有些急重患者需要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由于起病急,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此时,他(她)们最关心的是医院条件、医生的素质和手术的安全性。他们渴望得到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孤独压抑心理为了便于监护和抢救急重症病员常常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特殊的病室环境中。如心肌梗死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远离亲人和朋友,探视也受时间限制,医护人员也无暇与之攀谈,使患者有一种深深的隔离感和孤独感。时间过久了,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抑心理,表现为烦躁、辗转不安、激动易怒、神志恍惚,甚至出现谵妄。 挫折抗治疗心理多见于工伤、事故伤和服毒自杀者,表现为暴躁、易怒、呻吟、哭喊以及不合作和对立行为。如服毒者常因某些难言的内心苦楚而抗拒洗胃和各种抢救治疗。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临终患者接近死亡时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多年来,很多西方研究者在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状况时最常引用的是美国医学博士E.Kubler-Ross将大多数患者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否认期病人往往不敢面对病情恶化的现实,对死亡的后果没有具体思想准备,希望奇迹会出现。此时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多数病人的这一阶段持续时间的都很短暂,很快会转而进入下一阶段,但是也有病人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2.愤怒期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愈发明显,病人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开始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病人会出现生气、愤怒、怨恨等情绪反应,无缘无故摔东西或呵斥医护人员和家属。病人的愤怒来源于恐惧和绝望,其愤怒指向可能是多方面的。3.协议期此阶段病人的

生活中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分析论文

生活中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分析 --------浅谈“首映效应”“破窗理论”“颜色效应” 摘要: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东西标价99而超过100元时就感到贵了不想买了,实际相差不过一块钱,心理作用让我们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人对低于自己一点的人会十分鄙视而高于自己很多的人就会点头哈腰,我们会称他们是小人,其实这一切的一切,“生活中的心理学”都可以问我们解答。心理学研究生活中的遇到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现象我们来更好的学习运用心理学。 关键词:首映效应破窗理论颜色 正文: 在现在生活中,心理学越来越被人所认识、所重视,一提起心理学,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是那些心里有困惑的、甚至是在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才会和心理学有关。一个健康的人或者说,在生活中我们是不会与心理学有太多关系的。其实,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有的误解。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的知识。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时,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对这个人做出一个判断,而在以后的交往中,这种第一次对他所形成的映像会影响我们长时间对他的判断,而且,无论对方有什么样的表示时,我们都会把他所做的事情用我们第一次对他所形成的观点来进行判断。这就是我问对他形成的第一映像,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首映效应。有一部精彩的电影首映时我们不得不在电影院看,虽然我们花了很贵的门票去看,我们也会认为这是值得的,就是为了抢先一睹为快,这就是首映效应在引领着我们。 在课堂上,起初同学门十分安静地听老师讲解,突然有手机的短信铃声响起。因为是非常搞笑的铃声,所以大家都笑了。老师没说什么,接下来的五分钟里又有两三次其他同学的手机铃声响起。我身旁的一位同学竟然故意调出铃声。 其他同学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铃声也很有趣要让大家听一听,笑一笑,还是因为老师没有责备提醒第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认为无所谓,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是一种有趣的生活现象,有人称之为”破窗理论”,当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如果有一扇窗受到破坏而没有及时修补时,那么其它完整的玻璃窗口也会陆续遭受到破坏,最后这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就会变成一睹破窗墙。当您第一位同学无意中发出手机铃声,而没有受到老师责备或制止时,其他同学默认老师对该行为不会责备或制止,同时由于该行为能引起其他人的笑声而带来某种满足感,于是便会效仿。对这样的现象应当第一次出现时就把它禁止,才不会出现连锁反应,心理学真的是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不同的颜色,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不同的颜色,也会对人长生不同的影响。例如,黄色,会引起人的食欲。所以,很多餐馆会选择黄色作为餐馆的主体颜色,这样一来,就会就会引起客人的食欲,增加餐馆的收入。而在医院的病房里,人们会选择白色作为主体颜色,因为,在医院的人都是身体不舒服的,那么,他们的心情就难免会烦躁。焦虑,这时,如果采用较为鲜艳的颜色,就会使病人的心情更加暴躁,不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儿科病房临床工作中的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①建立良性的护患关系。②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③针对患儿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④熟练的技术与亲切的态度相结合。 【关键词】患儿;住院;心理护理 近年来,医学心理学对心理和健康,情绪和疾病的相互关系,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的情绪活动和大脑与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人体内的各个脏器和内分泌腺都是直接受大脑和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良好的情绪,有利与保持内分泌的平衡,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这种精神状态是保证健康和增进机体抵抗力的主要条件[1]。儿童的心理尚不成熟,感情比较脆弱,特别婴幼儿还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善于观察,及时找出患儿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以更好的配合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住院患儿常见的心理特征 情绪不稳定、信任心理、环境不适应、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孩子患病住院,父母的心理上首先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一是表现出焦虑烦躁,感到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二是感到内疚自责,疑虑重重[2]。家长的情绪,言行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变化,因此,患儿入院后护士与家长的亲切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用亲切的微笑的,良好的态度接待患儿入院,对家长的不安进行善意的安慰,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耐心的解释,清除家长的顾虑,增强信心,可以起到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孩子患病后,情绪极不稳定,首先由生理上的不适,从温暖,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心理上感到不适应,容易对医院,治疗产生一种恐惧,敌视,排斥的反应,可表现为哭闹,或由恐惧心理而出现忧郁,不合群或由于对工作人员生疏与不信任而拒绝治疗。对此,我们不能责备,嫌弃,而要以

急危重症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

急危重症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 (作者: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急危重症;清醒病人;心理护理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急危 重症病人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危重症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危重症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危重症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进行探讨。 1以行动亲近病人

急危重症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危重症患者在情绪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单纯的语言安慰尤如杯水车薪,难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所以心理护理首先要表现在医疗、护理人员以治愈疾病的态度上,高度的重视,足够的信心,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执行医嘱的轻、快、稳、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以技术取信病人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危重症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精选文档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实施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三分护身、七分护心” ?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 1.相关的心理学的理论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消失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TA的五种人格类型:控制性父母、养育型父母、成人型、顺应型儿童、自由型儿童。 2. 良好的护患关系 ?体现的是尊重、平等、包容、关爱 ?是各种有效沟通的基础

?是实施护理任务的有力保证 3.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说起来好像很专业、很神秘,通俗的说:人本主义疗法就是认为患者怎么说怎么做都是有他的道理的,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而不是认为患者是弱者,是低能,是可怜可悲的。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工作中也经常用,举例:护士忙碌中,患者没事却频繁找她聊天(护士:大姨,你稍微一等,我给那个人换个吊瓶就过来--非常有礼貌、有耐性、尊重、包容,该患者就频繁找她等她;病友:中午活多人少,护士太忙了,没有时间说闲话啊---该患者马上就理解了,先不说了,你忙你的吧) ?认知行为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精神动力学疗法 ?催眠疗法 ?游戏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雕塑疗法、家庭系统排列等等 心理护理的意义 1.帮着病人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为躯体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 件。许多疾病,特别是某些危重疾病的治疗,在药物、手术治疗的同 时,常常需要病人的坚强意志、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否则治疗就难 以进行。例如:一位下肢截瘫病人进行某种功能恢复锻炼,需要忍受 极大的痛苦,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才能帮助病人建立起克服困难的 勇气。

心理学论文 自我个性分析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姓名:李浩 系别: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2010122204 时间:2011.12.15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李浩 (化学系,应用化学,104班,学号2010122204) 摘要心理分析可以做好心里治疗;能够完善心里教育;能够帮助自我个性发展。通过三种方法去认识自我,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心理健康 1引言 本次研究以“我”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审视研究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其养成的原因,并以研究结果制定完善自我的方案。 2自我分析 自知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这次我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番分析。 2.1自我分析的方法 2.1.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2.1.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

讨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讨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 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云南航天医院 外科 张泽媛 2016年5月18日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情绪稳定。那么所使用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才能顺利实施,这样做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患者、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逐渐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恰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类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病痛的突然性,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内心恐惧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有时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所以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绝大多数患者对入院后需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患者、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双管齐下必然事半功

心理学论文

课堂号:17 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上课时间:450 学号:2009212860 姓名: 张岩序号:74 对“感觉剥夺实验”的认识 摘要: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提供了我们解读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一切复杂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基础。任何感觉的作用都在于搜集信息,提供给大脑进一步加工,因此,感觉是各种知识经验的基础,是外部和内部事务物转化为意识之前的最初事实。感觉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遭遇保证我们冲外界获得可靠的信息。如果生活在几乎没有刺激而无法产生感觉的环境下,人将面临巨大的痛苦和挑战。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便充分说明了感觉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关键字:感觉;感觉剥夺实验;重要性 一、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实验简介 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D.O.Hebb)和贝尔斯顿(W.H.Bexton)在1954年最早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 实验的基本过程:让被试进入一间专门设置的与外界完全隔离的房子,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眼睛蒙上眼罩,耳朵戴上耳塞,手脚都被柔软的纱布缠裹。房间寂静漆黑,主试设计的特殊装置使被试进食与排泄都不需要移动手脚。总之,研究者几乎“剥夺”了被试可能碰到的一切外界刺激。对被试的要求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尽可能呆的时间长些,被试每呆一天将得到20美元的报酬。 实验的结果:实验一开始,被试还能够安静的入睡,但不久开始失眠,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被试显的很想活动,寻找刺激,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进行连续而清晰的思考,产生幻觉,变得神经质或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几乎崩溃。所有被试都感受到了无法忍受的痛苦,很少有人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上一周。实验结束之后的各种测验表明,被试进行精细活动的能力、识别图形的知觉能力,连续集中注意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均受到严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之个人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个人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我的成长——过去、现在和将来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省市 所在单位:大学 我的成长——过去、现在和将来 X x x (xxxxxxx,xx xxxxxx)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不同生活阶段的经历,深入分析了自己的个人成长历程,其中包括对自己性格、处事方式、生活事件、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分析,随后谈到了自己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以及自己渴望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愿望. 1自我成长分析 1。1 学前期 我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四岁以前,爸爸在村小教书,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我每天都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随他一起上班、下课,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所以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学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从小爸爸就很重视对我的教育,记得在我入学之前,我就可以从一数到一百,会打算盘三变九、九变九,还会看挂钟的时间。这是我对自己幼儿期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每天抱着小算盘到处跑着去赚取大人们的夸奖。 1.2学龄期 我六岁时进入小学。小学二年级时由于贪玩被迫留级,遭到爸爸严惩.按照皮亚杰的理论,4、5岁到8、9岁的儿童处在他律道德阶段,所以尽管当时还小,但这次惩罚让我知道不

好好学习的后果很严重的。随后,在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我拿到了全镇一等奖,记得当时校长开校会给我们颁奖(一个书包和好多作业本),那份荣耀可能是小学时最美好的记忆了。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份荣耀的获得是否和那次惩罚有关。 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喜欢打太极拳,他挑了班里的四个学生在早自习上课前跟他学太极,我是其中一个,也是老师最得意的一个.这让好多同学着实羡慕了一番。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教我们,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有人做他的观众并分享他的乐趣。这个时期的我是很乐观、有优越感的。 1。3青少年期 我在初中一年级时的成绩并不好,在班级里属于中上水平,没有了小学时的优越感,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我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全校排名前十五名都有奖品,而最后的两年里我很少有排在十五名之外的时候。家里厚厚的奖状都是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赚的. 2001年我顺利考入县城第二高级中学,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全校八百多名同学,我排在一百名左右。高一第二学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开始拼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那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白天也从不打瞌睡,学习成绩一下子进入全校前二十名。虽然没有和班级里的太多同学交往,但我还是有几个好朋友的。 也许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的性格慢慢的有了变化,由之前相对外向变得较为内向。也可能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历让我有了较强的忍耐孤独的能力,喜欢安静,凡事变得谨慎、细心。其次,因为我的初一、高一刚开始的时候成绩都不是很好,这让我感觉自己较难适应新的环境,至少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节好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不过老师一般都会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所以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基本没有遇到大的挫折. 在同学交往方面,我一直都有自己的“小团体”,毕竟班级人数太多,不可能和所有同学都关系密切。总的来说,在我高中以前的生活中,学习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我一心追逐着高分数、好名次。这段时间的家庭生活是很安定的,从我上小学开始,爸妈为了养活三个儿子,不得不一起外出做点小生意,我们兄弟在舅舅家或奶奶家吃住,但这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也使得我从小就能体会到爸妈的辛苦,加之在学校习得的优越感,使我的自尊心、争胜心相对较强。当然,这几年的学校生活也让我有了自己的爱好: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锻炼身体。 1.4成年早期 由于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差,加之我对自己的期望较高,所以考入省属重点大学并不让我感到满意,这种不满意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但心理学这个专业还是带给我不少安慰,虽然刚接触心理学时我并没有立刻体味到她的魅力。大学是一个尽展人生风采的舞台,而恰巧这时我不愿去参加太多社团活动,因为我想好好学习,多看书,考个好点的研究生院,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大学和中学是不同的,这里的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这就意味着我周围的同学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了,况且大家的学习目标都由原来的追求高分变成只求不挂科了。图书馆里的藏书对我也是个很大的诱惑,我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开始翻阅一些哲学、文学类的书籍。 学校的宿舍是八人间,可能是因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习惯相似,我和室友相处的还算不错,关系融洽、人际和谐。也就是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毅力,并且能很好的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较好的相处。我始终认为,人性会有一些优点和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可理解的行为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动范围广、卫生条件差有关。 参考文献: [1]杨金凤, 张永霞.聊城市东昌区1017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3):271-272. [2]张欣, 闫惠平,黄春,等.70例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和临床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2-874. [3]王健, 刘晓青,潘欢弘,等.手足口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控制概况[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6):22-24. [4]王彦霞, 孙建伟,郭万坤.2005—2007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4):241-243.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临床实践卫生职业教育关键词:儿科整体护理;患儿家长;心理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3)02-0150-02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的优质护理。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 儿科的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5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心理护理是满足这些需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 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可能达到相反的结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更好地开展对患儿的护理,希望通过家长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家庭中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患儿,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所以,对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患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心理倾向可以转变为儿童的心理倾向,如不让某护士阿姨打针等。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上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 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得家长有一些患儿所没有的心理表现,例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在此,探讨患儿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的护理体会。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焦虑和紧张 1.1.1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复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治的病床接受治疗等。 1.1.2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 1.1.3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1.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1.2.1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1.2.2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不敢看或躲开的行为。1.3怀疑和不信任 1.3.1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1.3.2对医护人员由于年龄、 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1.3.3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2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1容忍 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因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歉疚感。于是对孩子患病期间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对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的行为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 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刘淑珍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276000) Vol.312013No.2 150--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他们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悲哀、沮丧、孤独等的情绪及心理负担,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还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恢复健康的预期效果。结论对住院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患者;心理护理;增强信心 1患病后的心理特点人在患病之后都是痛苦的,其情绪和心理都可能发生与正常人不同的变化,研究和掌握住院患者的心理活动,配合药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2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患者住院后首次接触到的医务人员仍是护士,有关生活、病情、治疗、预后等等问题,也都希望护士帮助解决。因此,热情接待、关心备至、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秩序,

会使患者得到安慰。特别是初次见面,护士的医德、和蔼的态度最容易给患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将为今后探索患者的心理活动奠定良好的 基础,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早日康复起很重要的作用。由于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病种、病情轻重不同其心理活动表现也不一样。住院患者总的心理活动规律有一下几方面。 2. 1 希望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和蔼可亲的护士为他治疗护理。因此,患者本身和陪视人都很注意了解有关医护人员的情况,总希望得到一些照顾和引起医护人员对他的关怀。护理人员必须懂得患者的心理要求,正确引导并用美好的语言介绍医护人员的情况和治疗的方法,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 2. 2 急性病和危重患者,由于求治心切,他们既想要知道患病后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并希望亲人守护在身边。患者和家属常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如要找技术好或有名望的医生诊治,有时对一些特殊检查,如腰穿、肝穿怕患者痛苦或留有后遗症等,有意无意地干扰治疗和护理。在这种情况下,切记语言简单、生硬、训斥患者与家

心理学论文

人格形成研究 中文摘要 一个人的魅力最基本的构成就是他的外表和人格,长得好看的人,大家都喜欢,可哪里会有那么多美女帅哥,大多数人还是长相普通。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如果一个人长的那么丑还有那么多的朋友,那只能是人格魅力了。我们可能没有美丽的外表,可我们可以拥有人格魅力。本文主要论述人格的形成和培养。 关键词:人格的定义影响因素培养健全人格 绪论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决定了人的健康程度和发展水平。心理作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为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心理素质越高、越优化,心理潜能就越容易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展,从而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成功人生的取得提供更大的可能。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力只起小部分作用,还有一大部分取决于你的人格魅力,所以培养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人格?又如何培养健康的人格呢?这是本文主要论述的中心点。 第一章人格的定义 人格,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喜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心理。人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心理学家关于人格的定义有很多,黄希庭在综合各家定义的基础上认为,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说到人格,大家肯定会想到“个性”这个词。个性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 ”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人格,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个性是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如果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性、独特性的整体特征,那么个性这个术语可以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但是个性和人格是有区别的。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1)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但人格还有整体性等特点。(2)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人自然也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对其他事物和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人格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人是由某些其他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复杂的交织而成的,其中既有人格所独有的,也有与他人相似的或共同的。人格这个概念比个性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简而言之,个性主要指个体差异性,与供性对应;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性格(或品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尚。它是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方面、意志方面、情绪方面、理智方面。 第二章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心理学家已达成共识: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主体的生物遗传、自我调控和客观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自然物理、学校教育等因素。概括起来,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大概有六个: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以及自我调控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学家艾森克经研究得出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此外,双生子研究也表明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情况下表现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比如,天生的盲人不能成为画家,生来聋哑的人不能成为歌唱家。 (2)社会文化因素: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体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终生。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

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心理护理

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根据ICU清醒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评价其结果。结果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心理障碍逐渐消除,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通过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愉快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生命活动有着良好的影响,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可大大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疾病治愈率。 【关键词】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生理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医疗场所[1],而气管插管则是对患者危急生命的通气障碍,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及不适,尤其给清醒患者带来的语言交流障碍,护理人员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以及不适、痛苦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舒适护理,使气管插管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64例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均来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中心ICU 住院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41.4岁,其中大手术后9例,重症胰腺炎11例,多发伤10例,重症肺部感染14例,颈椎骨折5例,消化道大出血7例,有机磷中毒8例。6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疾病。64例患者均顺利转出ICU。 2 患者心理问题 2. 1 恐惧心理患者处于重症监护陌生的环境,患者周围布满了各种抢救仪器、设备,以及身上监测用的各种各样的管道和电极,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由于交流障碍,患者不能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及对其他危重患者进行抢救都可以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患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血压的波动、意外拔出气管插管等情况出现。 2. 2 焦虑、急躁心理气管插管患者不能进行语言的表达,同时患者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患者身体的不适与心灵的疾苦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 2. 3 无助、依赖心理由于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周围没有家属的陪护,同时以及患者由于病情的反复、医疗环境的压抑感,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淡漠和抑郁。患者不愿医护人员离开病床边及离开视线范围,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实施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三分护身、七分护心” ?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 1.相关的心理学的理论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消失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TA的五种人格类型:控制性父母、养育型父母、成人型、顺应型儿童、自由型儿童。 2. 良好的护患关系 ?体现的是尊重、平等、包容、关爱 ?是各种有效沟通的基础 ?是实施护理任务的有力保证 3.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说起来好像很专业、很神秘,通俗的说:人本主义疗法就是认为患者怎么说怎么做都是有他的道理的,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而不是认为患者是弱者,是低能,是可怜可悲的。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工作中也经常用,举例:护士忙碌中,患者没事却频繁找她聊天(护士:大姨,你稍微一等,我给那个人换个吊瓶就过来--非常有礼貌、有耐性、尊重、包容,该患者就频繁找她等她;病友:中午活多人少,护士太忙了,没有时间说闲话啊---该患者马上就理解了,先不说了,你忙你的吧) ?认知行为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精神动力学疗法 ?催眠疗法 ?游戏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雕塑疗法、家庭系统排列等等 心理护理的意义 1.帮着病人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为躯体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许多疾 病,特别是某些危重疾病的治疗,在药物、手术治疗的同时,常常需要病人的坚 强意志、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否则治疗就难以进行。例如:一位下肢截瘫病人 进行某种功能恢复锻炼,需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才能帮助

心理学案例论文

摘要:在新时代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在中学教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主要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中有憧憬,也有迷茫。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中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案例为基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抽象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定位;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点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活”的知识。在中学教学阶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助人、自助能力是其核心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全方位分析案例,给学生展示感性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其对该课程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它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主要是因为案例教学法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此外,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融入到学生中,贴近、鼓励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树立信心。 二、新课改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定位分析 1.以实际教学为基点,定位案例选择。在中学心理健康教学中,从已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定位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利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原则,使看似毫无关联的三者巧妙地融入,相辅相成,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准确定位,使选择的教学案例更加客观、合理,符合教学任务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够使枯燥、乏味地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以学生角度为媒介,定位案例选择。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为基点,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化的定位,使所选择的案例更具实践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比如,心理测试、团体训练,去了解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尽可能和学生达到共情。在此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当下关注的热点话题、感兴趣的方面,为准确定位案例选择作好铺垫。 3.以心理学角度为纽带,定位案例选择。教师想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去定位教学案例,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化的技能,需要整理一些经典的个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展现教学目标的个案,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讲解。在选取个案的时候,如果选取的是以往咨询类型个案,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师守则,规避其中的私人信息,个案咨询的年限、时间、地点,甚至是个案的结果,这样才能对个案当事人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选取的是世界上著名的开放学经典案例,不需要对很多方面进行规避,但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意识到案例整理、分析的重要性,多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案例,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取用,不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