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列.版块一.数列的概念.学生版

数列.版块一.数列的概念.学生版

数列.版块一.数列的概念.学生版
数列.版块一.数列的概念.学生版

【例1】 请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⑴2,0,2,0,2,…

⑵12-,16,112-,120

,…

⑶请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0.9,0.99,0.999,0.9999,L

【例2】 ⑴ 请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2,92,8,25

2

…,

⑵ 请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3,4,5,8,7,16,9…,

【例3】 观察下列等式:

2111,22n i i n n ==+∑ 2

321111,326n i i n n n ==++∑ 3

4321111,424n i i n n n ==++∑ 4

54311111,52330n i i n n n n ==++-∑ 5

654211151,621212n i i n n n n ==++-∑ 6

7653111111,722642n i i n n n n n ==++-+∑ ……………………………………

212

112101

,n

k k k k k k k k k i i a n a n a n a n a n a +--+--==++++???++∑ 可以推测,当2n ≥时,1111

,,12

k k k a a a k +-===+ 2k a -= .

典例分析

数列的概念

【例4】 ⑴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在空格及括号中分别填上适当的图形和数,

写出点数的通项公式.

⑵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n 行(3)n ≥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 .

【例5】 如下图,第⑴个多边形是由正三角形“扩展“而来,第⑵个多边形是由正方形

“扩展”而来,……,如此类推.设由正n 边形“扩展”而来的多边形的边数为n a ,则6a

【例6】 观察下列各图,并阅读下面的文字,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

是( ),其通项公式为 .

A .40个

B .45个

C .50个

D .55个

【例7】 将正ABC ?分割成2n (2≥n ,n *∈N )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图2,图3分别

给出了2n =,3的情形),在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各放置一个数,使位于ABC ?的三边及平行于某边的任一直线上的数(当数的个数不少于3时)都分别依次成等差数列.若顶点A ,B ,C 处的三个数互不相同且和为1,记所有顶点上的数之和为()f n ,则有(2)2f =,(3)f =_________,L ,()f n =_____________.

图3

图2

【例8】 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230n a n n =+-.

⑴ 问60-是否是这个数列中的项? ⑵ 当n 分别为何值时,000n n n a a a =><,,? ⑶ 当n 为何值时,n a 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例9】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2813n a n n =-+,写出此数列的前五项,并求此数列的

最小项的值?

【例10】 数列{}n a 中,11a =,对所有的2n ≥,都有2123n a a a a n ????=L ,求数列{}n a 的

通项公式n a .

【例11】 已知整数以按如下规律排成一列:()1,1、()1,2、()2,1、()1,3、()2,2,()3,1,

()1,4,()2,3,()3,2,()4,1,……,则第60个数对是( )

A .()10,1

B .()2,10

C .()5,7

D .()7,5

【例12】 已知数列()1212:,,,0,3n n A a a a a a a n <<

(),1i j i j n ≤≤≤,j i a a +与j i a a -两数中至少有一个是该数列中的一项.现

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 数列0,1,3具有性质P ;

② 数列0,2,4,6具有性质P ; ③ 若数列A 具有性质P ,则10a =;

④ 若数列()123123,,0a a a a a a <<≤具有性质P ,则1322a a a +=. 其中真命题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例13】 在数列{}n a 中,若221n n a a p --=,

(2,n n *∈N ≥,p 为常数),则称{}n a 为“等方差数列”.下列是对“等方差数列”的判断:

①若{}n a 是等方差数列,则{}

2

n a 是等差数列;

②{}

(1)n -是等方差数列;

③若{}n a 是等方差数列,则{}kn a (k *∈N ,k 为常数)也是等方差数列; ④若{}n a 既是等方差数列,又是等差数列,则该数列为常数列.

其中正确命题序号为 .(将所有正确的命题序号填在横线上)

【例14】 数列{}n a 满足11a =,23a =,()12n n a n a λ+=-(1,2,n =L ),则3a 等于( )

A .15

B .10

C .9

D .5

【例15】 在一个数列中,若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乘积都同为一个常数(有限数列最

后一项除外),则称该数列为等积数列,其中常数称公积.若数列{}n a 是等积数列,且62a =,公积为6,则159********a a a a a ????????的值是( )

A .5022

B .5023

C .5032

D .5033

§1.1+++数列的概念

§1.1 数列的概念 宜黄县安石中学 万 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表示法,能够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项. 2.通过数列定义的归纳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有关数列实际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列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数列的定义的归纳与认识; 教学难点是数列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场地上堆放了一些圆钢,最底下的一层有100根,在其上一层(称作第二层)码放了99根,第三层码放了98根,依此类推,问:最多可放多少层?第57层有多少根?从第1层到第57层一共有多少根?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层层的去数,而是要求如何去研究,找出一般规律.实际上我们要研究的是这样的一列数 (板书) 象这样排好队的数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数列. (板书)第三章 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 要研究数列先要知道何为数列,即先要给数列下定义,为帮助同学概括出数列的定义,再给出几列数: ①各排钢管的数量:3,4,5,6,7,8,9 ②我国1998~2002年GDP 值(亿元):78345 82067 89442 95933 102389 ③五次人口普查的数量(百万):60193 72307 103188 116002 129533 ④正弦函数x y sin =的图像在y 轴左边所有最低点从右向左,它们的横坐标依次排成一 列数:2π- 2 5π- 29π- 213π- 217π- …… ⑤正整数 的倒数排成一列数:4 1,31,21,1...... ⑥某人2006年1~~12月工资,按月顺序排列为:1100 1100 1100 (1100) ⑦函数21x y =当 依次取n ,...,3,2,1(*∈N n )时得到一列数:21,...,91,41,1n 请学生观察7列数,说明每列数就是一个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这样数列就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 (板书)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为表述方便给出几个名称:项,项数,首项(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出).以上述七个数列为例,让学生练习指出某一个数列的首项是多少,第二项是多少,指出某一个数列的一些项的项数. 由此可以看出,给定一个数列,应能够指明第一项是多少,第二项是多少,……,每一项都是确定的,即指明项数,对应的项就确定.所以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项数有着对应关系,这与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密切关系.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了解公差的概念,会求一个给定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 3、理解等差中项的 概念,会利用等差中项解决相应的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情景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了解等差数列的简单产生过程; 2、通过解决基本等差数列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等差数列概念、公差、等差中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2、通过解决等差数列概念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2、了解公差的概念,根据给定的等差数列求公差。 【教学难点】探索等差数列定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黑板电子白板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讲概念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出等差数列的特点,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定义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为主,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布置预习内容; 2、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标出关键词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完成预习内容,做好上课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习内容 学生 活动 教师 活动 设计意 图 课前预 习 阅读书本P7-9内容,在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关 键词下面用彩笔画线 自主 完成 抽查 反馈 了解预 习效果 活动一 创设 情境 、 导入 新课 (5分钟) 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特殊数列。 情境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 数一 次,可以得到数列:0,5,,,,,…。 情境2: 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 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 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 (单位:kg): 48,53, 63。 情境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 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 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 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 起,至V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 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5.5。 独立 思考 并完 成这 三个 数列 引导 学生 分析 比较 每个 数列 的特 占 通过 具体 问题 引出 等比 数列 的定 义 活动二 数学建构、引入概念(5分钟)观察:上面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怎样的? 2、定义中有哪些关键词? 3、公差用什么子母表示? 4、等差数列的定乂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 结合 课本 定义 独立 思考 后回 答 板书 定义 及注 意点 用彩 色粉 笔画 出关 键词 引导 学生 理解 概念, 让学 生经 历观 察、猜 测、抽 象、概 括、的 思维 过程 活动三 例题精讲 、 探究 知新(10分钟) 例1: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写出其首项 及公差。 (1)2, 5, 8, 11,14; (2)1, 1, 1, 1, 1; (3)1, 0, -1, 0, 1, 0, -1, 0,……; (4)-3, -2, -1, 1, 2, 3。 例2:求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 (1)3, a , 5; (2)3, b , c, -9; 独立 思考 后完 成 巡视 并记 录存 在的 问题 个别 指导 集体 反馈 通过 具体 的例 子, 加深 学生 对等 差数 列概 念的 认识

中职数学数列复习(中职教学)

复习模块:数列 知识点 数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321 n a a a a 简记{}n a 。 1 1(1)(2) n n n S n a S S n -=?=? -≥? 按照位置依次叫做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3项,…,第n 项,…,其中1,2,3,…,n ,分别叫做对应的项的项数。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一般用字母d 表示. 递推公式:1n n a a d +-= 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推广公式:d m n a a m n )(-+=;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 等差中项: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称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 c a b +=;c b a ,,成等差数列是c a b +=2的充要条件。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2 n n n a a S += ; ()112 n n n S na d -=+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一般用字母q 来表示. 递推公式:则1a 与q 均不为零,有 1 n n a q a +=,即1n n a a q +=? 通项公式:.1 1-?=n n q a a 推广公式:m n m n q a a -?=;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 等比中项:若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c a 与的等比中项,且为 ac b ac b =±=2,注: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等比数列和公式:1111-=≠-n n a q S q q ()(). 111-=≠-n n a a q S q q (). )1(1 ==q na s n

高二数学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 n+1-a n=d。 ?等差数列的性质: (1)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 (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3)m,n∈N*,则a m=a n+(m-n)d; (4)若s,t,p,q∈N*,且s+t=p+q,则a s+a t=a p+a q,其中a s,a t,a p,a q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时,有a s+a t=2a p; (5)若数列{a n},{b n}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 n+kb n}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均为常数。 (6) (7)从第二项开始起,每一项是与它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也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即 (8)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 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某一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 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可以说从第2项或某项开始是等差数列. ②求公差d时,因为d是这个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故有 还有 ③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 列;当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④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 ⑤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 n+1-a 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 等差数列求解与证明的基本方法: (1)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 (2)抓住首项与公差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d,n,a n,S n,知道其中任意三 个就可以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俗称“知三求二’).

中职数学试卷:数列

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数学单元试卷(数列)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数列-1,1,-1,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n n a )1(-= (B )1)1(+-=n n a (C )n n a )1(--= (D )2 sin πn a n = 2.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1,以后各项由公式给出,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 (B ) (C ) (D ) 3.已知等差数列1,-1,-3,-5,…,则-89是它的第( )项; (A )92 (B )47 (C )46 (D )45 4.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52+=n a n ,则这个数列( ) (A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C )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 (D )是首项为n 的等差数列 5.在等比数列{}n a 中,1a =5,1=q ,则6S =( ). (A )5 (B )0 (C )不存在 (D ) 30 6.已知在等差数列{}n a 中,=3,=35,则公差d=( ). (A )0 (B ) ?2 (C )2 (D ) 4 7.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是45,第4项是-135,它的公比是( ). (A )3 (B )5 (C ) -3 (D )-5 8.已知三个数 -80,G ,-45成等比数列,则G=( ) (A )60 (B )-60 (C )3600 (D ) ±60 9.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公比是-2,则它的第6项是( ) (A ) -160 (B )160 (C )90 (D ) 10 10.已知等比数列,85 ,45,25…,则其前10项的和=10S ( ) (A ) )211(4510- (B ))211(511- (C ))211(59- (D ))21 1(510-

《1.1 数列的概念》教学案2

《1.1 数列的概念》教学案2 学习目标: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数列几种常见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并能根据一定条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重点:数列概念 学习难点:根据条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阅读P 3—4 二、新课导入: ①什么是数列数: ②数列项是: ③按项分类数列分为: 和 ④数列通项公式: 自主测评 1、判断下列是否有通项公式若有,写出其通项公式。 ①3,3,3,3…… ②2,4,6,8,10…… ③1,3,5,7,9…… ④0,1,0,1,0,1…… ⑤0,1,-2,4,-7,6,10,5,9…… 2、数列{}n a 中,22(3)2n a log n =+-,写出数列前五项,32 log 是这个数列 的第几项 探究:(1)是不是所有数列都有通项公式,能否举例说明 (2)若数列有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不是唯一的,若不是能否举例说明 三、巩固应用 例1. P 5 试一试:P 6 T 1-2 例2. P 5 试一试:P 6 T 3 1、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①-2,-2,-2,-2…… ②7,77,777,7777…… ③0.7,0.77,0.777,0.7777…… ④3,5,9,17,33…… ⑤0,-1,0,1,0,-1,0,1…… ⑥1112,,,6323 ……

四、总结提升 1、探究新知: 2、数列通项公式n a 与函数有何联系 五、知识拓展 数列前几项和123n n S a a a a a n-1…+=++++ 且 1 1(1)() n n n a n a s s n -=?=? -?≥2 六、能力拓展 1、数列 210210210 1,1,1,1223(1) g g g n n +…………××中首次出现负值的项是第几项 ≥≤ 2、已知数例{}n a 的通项公式254n a n n =-+ (1)数列{}n a 中有多少项是负项? (2)当n 为何值时,n a 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1n s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自我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做自己的好的地方在哪里? 作业:P 9 A :T 4 T 6 B :T 1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课题§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

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设计

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1. 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能够熟练应用通项公式解 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 2. 通项对等差数列概念的探究和通项公式的推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培养学生 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禾U 用数列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列的应用价值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学法指导】 1.阅读探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 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 一、知识温故 1?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 2?数列的项与项数有什么关系? 3函数与数列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材助读 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________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 ____________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 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___________ ,公差通常用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 ___________ 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 A 叫做a 与b 的等差数列即 3. 如果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a 2 a 1 a 5 a 1 4.通项公式为a n =an+b (a,b 为常数)的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吗?反之,成立吗? ,a 3 a 1 a 4 a 1 1. 等差数列a 2d , a ,a 2d ?' A . a n a (n 1)d B. C . a n a 2(n 2)d D. 2.已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A . 2 B. 3 C. 2 3. 已知a 1 b - 1 ?的通项公式是( a (n 3)d a 2nd 2n ,则它的公差为( D. 3 ,则a 与b 的等差中项为 【预习自测】 a n a n

必修5教案2.2等差数列的概念(一)

§2.2第1 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叙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2)能用定义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3)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 教学重点,难点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观察下列数列:: 4,5,6,7,8,9,10,……; ① 3,0,3-,6-,……, ② 第23届到第28届奥运会举行的年份为:1984,1988,1992,1996,2000,2004 ③ 某电信公司的一种计费标准是: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收话费0.2元,以后每分钟收话费0.1元,那么通话费按从小到大的次序依次为: 0.2,0.20.1,0.20.12,0.20.13,++?+? ④ 如果1年期储蓄的月利率为1.65%,那么将10000元分别存1个月, 2个月 , 3个月 , …… 12个月,所得的本利和依次为 100001000016.5,1000016.52,1000016.512++?+? , ⑤ 2.问题:上面这些数列有何共同特征? 二.学生活动 对于数列①,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1; 对于数列②,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3-; 对于数列③,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4; 对于数列④,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0.1; 对于数列⑤,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16.5; 规律: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三.建构数学 1.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 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思考:

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基础练习】 1.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四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2,4,6,8 (3).4,7,10,13 (4).101,51,103,5 2 2.如果12+=n a n ,则____12=-a a ,____23=-a a ,____1=-+n n a a .根据其特点,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某货运公司的一种计费标准是:1公里以内收费5元,以后每1公里收2.5元,如果运输某批货物80公里,那么需支付_______元运费. 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1+=+n n a a ,求=n a _______. 5.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 1111=-+n n a a ,求n a . 【巩固练习】 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16497==+a a a ,则12a 的值是 ( ) A .15 B .30 C .31 D .64 2.{}n a 使首项11a =,公差3d =的等差数列,如果2005n a =,则序号n 等于 (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3.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 ( ) A.5481a a a a +<+ B.5481a a a a +=+ C.5481a a a a +>+ D.5481a a a a = 4.在首项为8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a n }中,最接近零的是第 ( ) A .11项 B .12项 C .13项 D .14项 5.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4681012120a a a a a ++++=,则91113 a a - 的值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6.等差数列{}n a 中,p a q =,q a p =(p q ≠),那么p q a +=

中职数学(人教版)拓展模块教案: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数列公式数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寄语: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课题: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班级 17级姓名陈兆侠组别二年级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数列的定义,表示法,分类,初步学会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会写出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 难点:数列与函数关系的理解,用归纳法写数列的通项 三、学习过程【导、探、议、练】 导 知识点一: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思考1:数列1,2,3与数列3,2,1是同一个数列吗? 思考2:数列的记法和集合有些相似,那么数列与集合的区别是什么? 梳理: (1)按照________排列的________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_____.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__________(通常也叫做______),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__________. (2)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为_________. 知识点二:通项公式 思考1:数列1,2,3,4,…的第100项是多少?你是如何猜的? 思考2 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与函数解析式y=f(x)有什么异同? 知识点三:数列的分类 思考:对数列进行分类,可以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准? 梳理: (1)按项数分类,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数列. (2)按项的大小变化分类,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_;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___. 探、议 (一)自主探究 类型一: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一)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导学案 一、基础知识 引例: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1)1,2,3,4,5 (2)1,51,41,31,21 (3),1,1,1,1--…… (4)1,1,1,1,…… (5)1,3,5,4,2 (6)2的精确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排列成一列数 1、概念:(1)数列: 注:①按一定次序排列 ②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重复出现 上例中能构成数列的是: 。(1)与(5)相同吗? (2)项: (3)项的序号: 2、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为: ,简化为 。 例:,41,31,21, 1…,1,n …简记为: 1,3,5,7,…12-n ,…简记为 注:}{n a 与n a 的区别: 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4、数列的通项公式: 作用:①以序号代n 可求数列各项;②可验证某数是否是数列中的项 注:①通项公式有时不存在;②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可能不唯一。 5、递推公式: 6、分类: 二、例题解析 例1、根据}{n a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1)1+=n n a n (2)n a n n ?-=)1( 例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2,3,4; (2)1,3,5,7; (3)5 15,414,313,2122222----; 例3、已知:}{n a 中,11=a ,以后各项由111-+ =n n a a 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三、课后练习 1、根据}{n a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1)1)1(5+-?=n n a (2)1 122++=n n a n 2、根据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7项与第10项 (1))2(+=n n a n (2)32+-=n n a 3、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2,3,4 (2)2,4,6,8 (3)161,81,41,21-- (4)5141.4131,3121,211---- 4、写出下面数列}{n a 的前5项 (1))2(35 11≥+==-n a a a n n (2))2(2211≥==-n a a a n n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台州市高三期未统考参考答案(文) 一、1—5 CAADD 6—10 CBBBC 二、11.21 12.3 π 13.3 14.20 三、15.(1)由题意得x x f 2sin 3)(=,则T π=;┅┅┅┅┅┅┅┅┅┅┅┅┅┅7分 (2)由222,22k x k k Z π π ππ-+≤≤+∈,解得,44k x k k Z π π ππ-+≤≤+∈, 则()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44k k k Z ππππ??-++∈???? ┅┅┅┅┅┅┅┅┅14分 16. (1)由题意得2214a a a =,则()()21113a d a a d +=+, 解得21a d d = , ∵0d ≠ ∴1a d =;┅┅┅┅┅┅┅┅┅┅┅┅┅┅┅┅┅┅┅┅┅┅┅┅7分 (2)∵101109101102 s a d ?=+=, ∵1a d = , ∴12a d == , ∴2n a n = ┅┅14分 17.(1)∵⊥1BB 面A 1B 1C 1D 1,⊥1DD 面A 1B 1C 1D 1,∴BP 在面A 1B 1C 1D 1的射影是B 1D 1,又∵1111C A D B ⊥ ∴PB ⊥A 1C 1;… 7分 (2)连结BC 1,PC 1,BC 1//AD 1,则1PBC ∠或其补角为PB 与AD 1所成的角,又2 22cos 1212121=?-+=∠BC BP PC BC BP BPC ,所以41π =∠PBC ;…14分 18.(1) P(x)=R(x)-C(x)=-10x 3+45x 2+3240x-5000 ([]1,20x N x ∈∈且)┅6分 (2) P ’(x)=-30x 2+90x+3240=-30(x+9)(x-12) ([]1,20x N x ∈∈且)┅9分 当10, P(x)单调递增, 当12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说课稿 教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容说课 本节课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结合本节课特点,宜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学会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2)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10 510. 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 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最全)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4 1(2322 2 - +=-+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 2 2 )(2b a b ab a +=++ 2 2 2 )(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 2 3 3 b ab a b a b a +-+=+ 9.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 -∈+-=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N (正整数集)、+ 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数列概念及等差数列

2013年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数列概念及等差数列 一.课标要求: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2.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二.命题走向 数列在历年高考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至二个客观性题目和一个解答题。对于本将来讲,客观性题目主要考察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 预测2013年高考: 1.题型既有灵活考察基础知识的选择、填空,又有关于数列推导能力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解答题; 2.知识交汇的题目一般是数列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应用问题联系的综合题,还可能涉及部分考察证明的推理题。 三.要点精讲 1.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的项叫第项(也叫通项)记作; 数列的一般形式:,,,……,,……,简记作。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 (7,),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 说明:①表示数列,表示数列中的第项,=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4 5 6 7 8 9

中职数学——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导学案电子教案

中职数学——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导学案

数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寄语: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课题: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班级 17级姓名陈兆侠组别二年级 一、学习目标: (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理解数列的定义,表示法,分类,初步学会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会写出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数列与函数关系的理解,用归纳法写数列的通项 三、学习过程【导、探、议、练】 导 知识点一: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思考1:数列1,2,3与数列3,2,1是同一个数列吗? 思考2:数列的记法和集合有些相似,那么数列与集合的区别是什么? 梳理:(1)按照________排列的________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_____.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__________(通常也叫做______),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__________. (2)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为_________. 知识点二:通项公式 思考1:数列1,2,3,4,…的第100项是多少?你是如何猜的?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思考 2 数列的通项公式a n=f(n)与函数解析式y=f(x)有什么异同? (2)按项的大小变化分类,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_;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 _____________. 探、议 (一)自主探究 类型一: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例1 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5,10,15,20,… (2)1 2 , 4 1 , 6 1 , 8 1 ,… (3)-1,1,-1,1,…跟踪训练1 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 1 1×2 , 1 2×3 , 1 3×4 , 1 4×5 ,… (2) 22-1 2 , 32-1 3 , 42-1 4 , 52-1 5 ,… (3) 2 1 , 4 3 , 6 5 , 8 7 ,… 类型二: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例2 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 N 2 1 , n∈N*. (1)写出它的第5项; (2)判断 64 1 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是,是第几项? 例3 判断16和45是否为数列} {1 3+ n中的项,如果是,请指出是第几项? 知识点三:数列的分类 思考:对数列进行分类,可以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准? 梳理:(1)按项数分类,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数列.

§1.1数列概念导学案

数列概念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数列的概念,准确理解通项公式与函数的关系,提高归纳猜想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求数列通项公式的规律方法。 3、激情投入,惜时高效,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体验数字变化之美。 重难点:数列的概念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问题导学: 阅读课本P3-6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数列的概念: ①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数列的定义吗? ②数列的一般形式12,,...,...n a a a ,简记{}n a ,那么n a 与{}n a 有什么不同? 2.数列的通项公式: 给定一个数列:1、3、5、7……你能写出数列的第5项,第7项吗?第n 项呢? ○ 1你能试着写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定义吗? ○2通项公式可看作是一个函数吗?它的定义域是什么?图像有什么特点? 3.数列的分类: 按项数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小试牛刀】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数列都能写出通项公式 B 、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 C 、数列中的项不能相等 D 、数列可以用一群孤立的点表示 2.已知数列{}n a 中,n a =2n-1,则3a 等于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2,3,4,5; 则n a = (2)1416 ,,3,;333 ;则n a = (3) 1111 ,,,;24816 则n a = (4)1,-3,5,-7; 则n a = 三.合作探究 例1、根据下面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1) 21 ;21 n n a n -=+ (2)cos 2n n a π=; (3)2(1);n n a n =- 拓展:根据下面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10项: (1) 2910n a n n =-+; (2)(1)1cos ;2 n n a π -=+ (3)请判断2是不是第(1)小题中的那个数列的项. 小结: 例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0,2,0,2; (3)10,100,1000,10000; 变式: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9,99,999,9999; (2)5,55,555,5555;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在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所考虑的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是创造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理念。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的情境,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二.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二节,等差数列,两课时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且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他们的思维正从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需要依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同时思维的严密性还有待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