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ADA指南中,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指在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上,根据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血糖水平,依次在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加用常规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若晚餐前血糖不达标,亦可在早餐前加用中效胰岛素(NPH)。指南中建议,患者应监测空腹、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并根据餐前和睡前血糖水平调整前一次餐前的胰岛素用量。这一方案主要基于下列几点考虑:

1根据餐前血糖水平和本餐计划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可以估算胰岛素使用量;

2检测餐前和睡前血糖,可以及时发现常见的餐前和夜间低血糖倾向,并可通过调整前一次餐前的胰岛素剂量或饮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目前的胰岛素制剂尚难以精确控制餐后血糖,如果通过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而决定餐前胰岛素用量,则可能在追求餐后血糖达标的过程中,导致发生更多的餐前或夜间的低血糖事件,而根据餐前和睡前血糖水平决定前一次餐前加用胰岛素或胰岛素剂量才是实用和安全的。

ADA指南中指出,强化胰岛素,治疗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餐前血糖达标的标准是3.89~7.22mmol/L;

2餐前胰岛素用量从4单位起始,剂量调整原则同基础胰岛素,直至血糖达标;

3依次增加注射次数,如午餐前血糖不达标,在早餐前加注1次胰岛素;而晚餐前血糖不达标,午餐前加注1次胰岛素。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液的配置:生理盐水50 ml+胰岛素(RI)50 U。

●血糖>12 mmol/L,RI以4 U/h泵入;2 h后复查血糖如血糖变化在以下范围,则调整RI使用:①血

糖下降变化>4 mmol/L,RI减2 U/h;②血糖下降变化在2.1~4 mmol/L,RI减1 U/h;③血糖下降变化在1~2 mmol/L,RI不变;④血糖下降变化<1 mmol/L,RI加1 U/h;⑤血糖上升变化>4 mmol/L,RI加4 U/h;⑥血糖上升变化在2.1~4 mmol/L,RI加2 U/h;⑦血糖上升变化<2 mmol/L,RI不变;

●血糖在7.1~12 mmol/L时,RI以2 U/h泵入;2 h查血糖如血糖变化在以下范围,则调整RI使用:

①血糖下降变化>4 mmol/L,RI减2 U/h;②血糖下降变化在2.1~4 mmol/L,RI减1 U/h;③血糖下

降变化在1~2 mmol/L,RI减0.5 U/h;④血糖下降变化< 1 mmol/L,RI不变;⑤血糖上升变化>2 mmol/L,RI加1 U/h;⑥血糖上升变化在1~2 mmol/L,RI加0.5 U/h;⑦血糖上升变化<1 mmol/L,RI不变;

●血糖4~7 mmol/L,不使用胰岛素;

●血糖<4 mmol/L,使用50%GS 20 ml静脉推注,30 min后重测血糖;(5)每2 h监测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ADA指南中,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指在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上,根据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血糖水平,依次在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加用常规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若晚餐前血糖不达标,亦可在早餐前加用中效胰岛素(NPH)。指南中建议,患者应监测空腹、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并根据餐前和睡前血糖水平调整前一次餐前的胰岛素用量。这一方案主要基于下列几点考虑: 1根据餐前血糖水平和本餐计划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可以估算胰岛素使用量; 2检测餐前和睡前血糖,可以及时发现常见的餐前和夜间低血糖倾向,并可通过调整前一次餐前的胰岛素剂量或饮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目前的胰岛素制剂尚难以精确控制餐后血糖,如果通过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而决定餐前胰岛素用量,则可能在追求餐后血糖达标的过程中,导致发生更多的餐前或夜间的低血糖事件,而根据餐前和睡前血糖水平决定前一次餐前加用胰岛素或胰岛素剂量才是实用和安全的。 ADA指南中指出,强化胰岛素,治疗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餐前血糖达标的标准是3.89~7.22mmol/L; 2餐前胰岛素用量从4单位起始,剂量调整原则同基础胰岛素,直至血糖达标; 3依次增加注射次数,如午餐前血糖不达标,在早餐前加注1次胰岛素;而晚餐前血糖不达标,午餐前加注1次胰岛素。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液的配置:生理盐水50 ml+胰岛素(RI)50 U。 ●血糖>12 mmol/L,RI以4 U/h泵入;2 h后复查血糖如血糖变化在以下范围,则调整RI使用:①血 糖下降变化>4 mmol/L,RI减2 U/h;②血糖下降变化在2.1~4 mmol/L,RI减1 U/h;③血糖下降变化在1~2 mmol/L,RI不变;④血糖下降变化<1 mmol/L,RI加1 U/h;⑤血糖上升变化>4 mmol/L,RI加4 U/h;⑥血糖上升变化在2.1~4 mmol/L,RI加2 U/h;⑦血糖上升变化<2 mmol/L,RI不变; ●血糖在7.1~12 mmol/L时,RI以2 U/h泵入;2 h查血糖如血糖变化在以下范围,则调整RI使用: ①血糖下降变化>4 mmol/L,RI减2 U/h;②血糖下降变化在2.1~4 mmol/L,RI减1 U/h;③血糖下 降变化在1~2 mmol/L,RI减0.5 U/h;④血糖下降变化< 1 mmol/L,RI不变;⑤血糖上升变化>2 mmol/L,RI加1 U/h;⑥血糖上升变化在1~2 mmol/L,RI加0.5 U/h;⑦血糖上升变化<1 mmol/L,RI不变; ●血糖4~7 mmol/L,不使用胰岛素; ●血糖<4 mmol/L,使用50%GS 20 ml静脉推注,30 min后重测血糖;(5)每2 h监测血糖。 ●

糖尿病强化治疗方案

糖尿病强化治疗方案 四次注射法(四次注射法 R,R,R,N)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 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单位,直到血糖达标。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方案,符合大部分替代治疗。 三次注射法(R,R,R+N或诺和锐,诺和锐,诺和锐+N)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5 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 确定起始量(0.3-0.8U/Kg.d)多数病人18~24U/天 根据血糖u/餐= 0.05(血糖值mmol/L-5.4)×体重 尿糖:餐前尿糖定性“+”,一个“+”需4μ胰岛素 三餐前剂量分配:将日总剂量除以3,午餐前减2U加到早餐前。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睡前NPH起始剂量4-8单位,一般不超过16U 胰岛素替代治疗使用程序 2型糖尿病 ↓ 确定起始量(0.3-0.8U/Kg.d) ↓ 强化分次(三短+NPH或PZI或超长效) ↓(早RI 25-30% 中RI15-20% 晚RI 20-25% 睡前NPH20%) (三次:总量除3得均数,早均数+2,中均数-2;晚均数)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 血糖控制稳定,转为一日两次或改饮食+口服药物) 1型糖尿病 ↓ 确定起始量(0.5-0.8U/Kg.d) ↓ 强化分次(三短+NPH或PZI或超长效) ↓(早RI 25-30% 中RI15-20% 晚RI 20-25% 睡前NPH20%)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 血糖控制稳定,转为一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或 RI+PZI:早2/3,晚1/3左右) 1、替代治疗要求:符合生理模式 40 U/日基础+餐前大剂量 基础:1u/h, 约24u/日 (无IR 状态) 餐前大剂量:6-8u/餐前 2、(CSII胰岛素泵治疗)设定基础量和餐前量 起始总量0.5/日/kg

面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面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4-07-11发表评论(4人参与)分享 【编者按】早在2009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所发表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指南中就明确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仍>9%时,可以直接起始胰岛素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也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和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但对于这部分患者,具体该如何起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停用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临床医生可以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中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如果您面对这样一位患者——男性,48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因近三个月体重减轻了5kg来就医。门诊查空腹血糖1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2%。您准备给予怎样的降糖治疗呢? A. 生活方式干预 B.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C. 生活方式干预+胰岛素 这是一个关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且血糖很高的病例的降糖治疗选择问题。近年来,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999-2005年,哈尔滨地区新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2007年上海地区研究发现,每年糖尿病新发病率远超过美国同期水平。虽然目前我国尚缺乏历年的糖尿病发病率数据,但参考美国近年来新诊断患者的发病率,推算出的中国每年新发病例数在680~740万。而最新的覆盖全国的HbAlc 筛查网数据显示,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lc超过9%的患者比例达28.8%。由此可见,我国新发2型糖尿病人群存在两大临床特点—数量巨大和诊断时血糖水平较高。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可行性 近年来,有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获益的临床证据越来越多。其实,早在1997年,就有研究发现,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为期两周的胰岛素泵治疗)后,病情缓解率达到70%(即不需要药物治疗,单纯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疗法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此后来自加拿大和中国的多个临床研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胰岛

胰岛素强化治疗

糖尿病强化治疗,也就是强化胰岛素治疗法,是国际卫生组织于1993年6月公布的北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的临床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该试验的目的是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和常规胰岛素治疗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糖尿病强化治疗是一种十余年来被广泛认可的胰岛素使用疗法。具体来说就是采用胰岛素治疗,使患者血糖尽量接近正常水平。而广义地讲,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正常,也属于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一种。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首先抛出两个常见的糖尿病病例,引出“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这一问题。放眼全球,血糖控制达标率(HbA1c<6.5%)尚不足50%,未及时加用胰岛素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UKPDS结果证实,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都会逐渐衰退。为了达到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53%的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6年后、80%在9年后都需加用胰岛素。多项国际性糖尿病治疗指南也强调胰岛素对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意义。 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在刚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出现“蜜月期”,该时期胰岛素用量减少甚至可暂停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也存在“蜜月期”,即在血糖良好控制一段时间后,可停用胰岛素而不出现血糖明显升高。有研究认为,“蜜月期”与良好的血糖控制改善了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有关。国内外研究表明,病程短、胰岛残留细胞多、非消瘦、胰岛素用量小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蜜月期”。有证据显示,3~9周的强化血糖控制可明显恢复β细胞功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4天后,Ⅰ相胰岛素分泌恢复,胰岛素敏感性得以很大程度地改善。因此,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有助于恢复Ⅰ相胰岛素分泌,并带来较长时间的缓解期。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中最为突出的隐患,不仅危险,还会阻碍血糖控制达标,低血糖引起的高血糖假象可能对临床判断造成误导。因此,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低血糖问题。李教授强调,不正确的胰岛素类型或剂量,不仅不能控制血糖,还可能使血糖恶化。当患者增加胰岛素剂量但血糖控制并未相应好转时,应警惕低血糖的可能。另外,每位患者的病程长短、残留胰岛细胞功能和葡萄糖毒性严重程度等均存在差异,故2型糖尿病治疗应个体化。总之,胰岛素治疗是一项科学的艺术,在治疗中应做到“恰到好处,过犹不及,积极稳妥,进退有度”。 4 “强化降糖”新理念 4.1 “理念强化”比“数值强化”更重要 强化降糖研究的阴性结果不等于降糖不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获益是十分肯定的,近来强化降糖临床试验的阴性结果绝对不可以降低我们对血糖的关注,实际上,当今心血管临床医生对血糖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因此,对于心血管医生而言,“强化降糖”首先

胰岛素给药方案

胰岛素类型的选择 * 动物胰岛素是动物胰腺的提取物经过纯化等一系列处理后生产出来的,对人来说属于异种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致敏,长期应用可能产生抗体导致疗效降低。 * 重组人胰岛素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生物工程药物,具有与人内源性胰岛素完全相同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 * 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是应用氨基酸修饰技术将重组人胰岛素的氨基酸结构进行改造,可改变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加快或延长其在体内的起效或作用时间,但由于其与人内源性胰岛素的结构不完全一致,对人来说也属于异源多肽,仍具有免疫原性,可能致敏,或产生抗体导致疗效降低。 下述人群应选用人胰岛素: 已经妊娠或打算妊娠的妇女 过敏体质者 对动物胰岛素呈现免疫抵抗者 刚刚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者 希望间断应用胰岛素者 长期应用人胰岛素类似物而疗效降低者 接诊的新病人,不知其原来使用的胰岛素的种属 胰岛素给药方案 1、“胰岛素生理性供给”方案即每天3~4次注射(强化治疗方案)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 + 中/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每天共4次注射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午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2、每天1~2次胰岛素注射(非强化治疗方案) BIDO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 早餐前预混胰岛素+ 晚餐前预混胰岛素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晚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 早餐前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给药剂量 起始剂量:从小剂量开始,0.25IU/kg.24h,全天约12~20IU。

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思考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一、胰岛素的研发进步趋势 从研发的过程来看,整个过程是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最后发展到胰岛素的类似物,按来源可以分为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三种。 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标 (一)治疗目的 1、缓解高血糖引起的症状 2、预防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3、防治严重代谢紊乱 4、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根据不同的患者治疗不同的目标,分为良好,一般,较差。良好要求空腹在4.4 到6.1范围,非空腹血糖餐后要求在4.4-8.0之间,糖化血红蛋白要求少于6.5;一般的控制目标,空腹在7以下,餐后在1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6.5到7.5;较差的,空腹不超过7以上,餐后超过10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将超过7.5以上。 如图:血糖控制的靶目标 除了血糖控制之外,强化控制还要包括血脂的控制和血压的控制。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三等。控制较好的血脂,要求总胆固醇在4.5以下,低密度在2.5以下,高密度大于

1.1,甘油酸质在1.5以下;一般的,总胆固醇在4.5到6,低密度脂胆固醇在 2.5到4.4之间,高密度在0.9到1.1,甘油酸脂在1.5到2.2;较差的,总胆固醇超过6,低密度质蛋白大于4.5,高密度蛋白小于0.9,甘油酸脂超过2.2;要求控制良好的标准是收缩压小于130,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控制在一般舒张压收缩压在130到160之间,舒张压在80到95这样的范围,如果收缩压超过160,舒张压超过95,就认为血压就控制的比较差。 如图:糖尿病控制目标 三、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必要性及带来的益处 (一)糖尿病并发症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 观察一些临床医学的DCCT研究,它是针对1型糖尿病,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它的慢性病发症,例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都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而升高,风险也都是增加的。 (二)为什么要强化治疗? 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例如UKPDS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百分之一,至死和非至死性的心梗就要下降百分之十四;至死和非至死性的脑血管意外,要下降百分之十二;微血管终点现象近百分之三十七;白内障摘除数呢可以下降百分之十九;其它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节制的死亡要下降到百分之四十三;心衰下降百分之十六;而且这一个受益是在病程之间任意时间点。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存并改善β细胞功能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存并改善β细胞功能由于β细胞功能下降,口服药往往很难长期维持血糖达标。与口服药相比,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而且对β细胞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早在1997年,以色列学者就报告了对1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结果,其中半数患者在2年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就可以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这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之后世界各国的医生和研究者在2型糖尿病早期强化治疗、保护和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方面做了众多大胆尝试。这些研究都表明,对于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诱导出长期血糖控制良好而不需接受任何降糖治疗的“蜜月期”,其效果取决于血糖水平控制的严格程度。 翁建平教授等(Lancet,2008)对38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进行强化治疗,在血糖恢复正常并维持2周后治疗停止,之后患者只进行饮食和锻炼的调整,在研究前后分别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以评价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患者1年缓解率胰岛素泵组为51.1%,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组为44.9%,口服降糖药组则为26.7%。与口服降糖药组相比,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1年缓解率更高。同时,代表β细胞功能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情况在胰岛素治疗组得到显著改善,而在口服药治疗组则明显下降。李延兵教授等(Diabetes Care,2004)使用胰岛素泵

对138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2周,其中126例患者在10天之内达到理想血糖控制,而停用胰岛素泵后3、6、12、24个月糖尿病的缓解率分别为72.6%、67.0%、47.1%、42.3%,在结束胰岛素泵治疗后使用胰岛β细胞基础分泌指数(HOMA-β)来评价β细胞的功能,结果显示,12个月病情缓解组的HOMA-β指数明显升高。 因此,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对于存在严重高血糖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够诱导长期的血糖控制。分析原因,这可能主要与β细胞功能恢复有关。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β细胞功能障碍,而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这些病理过程,即对β细胞产生葡萄糖毒性作用。此外,高血糖毒性还会导致活性氧化产物增加,在大量自由基的作用下损伤β细胞,同时伴有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对β细胞产生更为严重的破坏。而在2型糖尿病早期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尽快使血糖接近正常,及时纠正高糖毒性,从而使β细胞残存功能得到恢复。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胰岛素强化治疗应作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方法。 相比传统的阶梯式疗法,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更好地恢复并得到维持,同时可尽早消除“代谢记忆”效应,降低患者长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一治疗理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也直接推动了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的变迁,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经对胰岛素治疗给出了积极的推荐,即在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药联合治疗不达标时应及时起始胰岛素治疗。国外权威学术机构美国糖尿

胰岛素注射技术最新指南

胰岛素注射技术最新指南 该指南适用于绝大多数胰岛素注射病人,但是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这些规则仍然需要调整。在下面的各段里,基本信息和操作建议有部分重复。 卫生保健人员的任务 1.目前有三大类注射药物可供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GLP-1因子和胰泌素。 2.糖尿病宣教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导病人如何正确地注射这些药物。 3.在对患者进行理想的注射技术教育之前,首先得对注射部位的解剖有一定的了解。 4.有必要认识到不同组织和部位对不同因子的吸收存在差异。 5.教育正确的注射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肌肉注射。 6.卫生保健工作者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病人克服注射时可能出现的诸多心里障碍,特别是在实施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初期。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心理挑战 儿童 1.在开始实施注射治疗时,大多数儿童所产生的恐惧通常来源于早期免疫接种注射经历和关于注射的有关负面社会信息。 2.卫生保健工作者和父母害怕伤害到儿童,通常容易将这种恐惧传递给儿童。 3.父母如果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减少相应的焦虑,他们平静而肯定的表现对恐惧的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支持。 4.患儿预期中的恐惧往往比实际注射时的恐惧更严重。 5.一个在给儿童注射时面带微笑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可能会被误解为喜欢伤害儿童。这个时候最适合的是不带有任何表情。 6.注射时可对幼儿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只要不是使用欺骗的手段),而对于年长儿则更适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7.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引导性思维,等级性接触,积极的动作示范和强化性训练。 青少年 1.卫生保健人员需要意识到许多青少年不愿意在同龄人面前注射胰岛素。 2.在青少年里存在一个更大的趋势是忽略注射,大多数是由于单纯的遗忘,尽管有些时候可能是来自于同龄人的压力或自身的情绪抵触等等。 3.如果存在将减少胰岛素剂量视为一种控制体重方法的危险性行为,忽略注射将可能成为一种习惯。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怎么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34950130.html,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怎么选 作者:魏琳琳 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11期 强化胰岛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但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老年糖尿病大多起病较隐匿,用药时间较长,长期血糖不能达标,严重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运动不足,营养过剩,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也是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口服降糖药物不能使血糖达标,常需要胰岛素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但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应激机制障碍,自主神经病变,肝肾功能低下,药物排泄慢,容易发生低血糖。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兼顾疗效及安全性,在血糖达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个体化。常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如下。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开始使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时,给予每日一次长效的基础胰岛素控制餐前血糖后,再根据血糖的控制情况决定是否在其他餐前加用餐时胰岛素。目前常用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有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老年患者需要确定个体化目标。根据睡前和三餐前的血糖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天~5天调整1次,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IU~4IU,直到血糖达标。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较预混胰岛素方案,血糖控制和达标更好,且低血糖风险更低,调整的灵活性更佳,体重的变化与常规方法无明显差异。 胰岛素泵治疗通常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强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泵能提供精确的胰岛素输注,并能最大限度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该技术日益成熟,现在具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胰岛素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血糖管理手段。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是高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工具。但是其费用相对昂贵,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部分患者短期治疗后仍需要改为多次皮下注射方案。 预混人胰岛素需要餐前半小时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很方便地在餐前注射,如果遗忘,可以在进餐后马上注射,适用于老年患者。有研究认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控制餐后血糖优于预混人胰岛素,且低血糖风险少。目前多采用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赖脯胰岛素 75/25、双时相门冬胰岛素70/30(BIAsp30)、赖脯胰岛素50/50等,通常每日注射2次~3次。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推荐预混胰岛素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案之一。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天~5天调整1次,直至血糖达标。关于基础+餐时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的选择,预混胰岛素的比例固定使其灵活性受到

胰岛素强化治疗

精品文档 .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这个概念应该说比较宽泛,但实际上我们指的就是初诊治2型糖尿病的早期胰岛素强化治 疗这个概念。应该说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的短期强化治疗这个概念,在国际上,已经有好几年了,在国内的推动主要是翁建平教授他们发表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在2008年,发表在《TheLancet》上面,进一步、比较全面的证实了早期初诊2型糖尿病这样一个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β细胞功能,使将近53%的患者,在一年的时间,不用任何药物,能够维持血糖的控制,以及β细胞功能的改善。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周期有多久? 强化治疗的周期,我想在这里要说一下,这个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于这个时间,比较混乱。有用三个月的,也有用一年的,甚至有用两年以上的。实际上,在我们这个《专家共识》里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两周到三个月,这样一个短期的强化时间。这样一个时间的选择是因为后面有很多循证的证据的支持,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个强化的时间,是两周到三个月。 治疗过程中比较注意的也是通常的胰岛素治疗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低血糖的情况,对于这种患者,血糖监测可以按照我们中国CDS也有的一个血糖监测指南进行相应的胰岛素治疗的血糖监测,避免发现严重低血糖。 “4针方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最常用的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就是指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多种成分的胰岛素联合使用,通过多次注射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到理想的标准。强化治疗主要包括三种常见的方案: 1、4针方案 专家介绍,“4针方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方案,所谓的“4针”就是每天三餐前各注射一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睡前再加一针中效或长效基础胰岛素。 这种4针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医生和患者有针对性的调节胰岛素剂量,针对餐时和基础不同的胰岛素需要,以及就餐时的饮食量、餐后的运动量等等因素可以及时的对胰岛素用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胰岛素泵方案 胰岛素泵方案就是在强化治疗期间让患者佩戴胰岛素泵,很多1性糖尿病患者或者产生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强化治疗时通常都会使用这种方法。使用胰岛素泵的好处在于胰岛素泵可以模仿人类正常分泌胰岛素的节律,即不进食的时候分泌基础胰岛素,进食时增加分泌以应对饮食消化的生理需求。 胰岛素泵虽然对血糖控制的情况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效果也比较稳定,但是对治疗费用要求较高,胰岛素泵和耗材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接受胰岛素泵治疗。 3、预混胰岛素方案 专家介绍,现在临床上也有使用预混胰岛素来进行强化治疗,比如各品牌的“30”、“25”、“50”等等,但是目前这种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还不是临床上的主流。

(完整word版)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这个概念应该说比较宽泛,但实际上我们指的就是初诊治2型糖尿病的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这个概念。应该说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的短期强化治疗这个概念,在国际上,已经有好几年了,在国内的推动主要是翁建平教授他们发表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在2008年,发表在《TheLancet》上面,进一步、比较全面的证实了早期初诊2型糖尿病这样一个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β细胞功能,使将近53%的患者,在一年的时间,不用任何药物,能够维持血糖的控制,以及β细胞功能的改善。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周期有多久? 强化治疗的周期,我想在这里要说一下,这个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于这个时间,比较混乱。有用三个月的,也有用一年的,甚至有用两年以上的。实际上,在我们这个《专家共识》里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两周到三个月,这样一个短期的强化时间。这样一个时间的选择是因为后面有很多循证的证据的支持,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个强化的时间,是两周到三个月。 治疗过程中比较注意的也是通常的胰岛素治疗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低血糖的情况,对于这种患者,血糖监测可以按照我们中国CDS也有的一个血糖监测指南进行相应的胰岛素治疗的血糖监测,避免发现严重低血糖。 “4针方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最常用的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就是指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多种成分的胰岛素联合使用,通过多次注射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到理想的标准。强化治疗主要包括三种常见的方案: 1、4针方案 专家介绍,“4针方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方案,所谓的“4针”就是每天三餐前各注射一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睡前再加一针中效或长效基础胰岛素。 这种4针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医生和患者有针对性的调节胰岛素剂量,针对餐时和基础不同的胰岛素需要,以及就餐时的饮食量、餐后的运动量等等因素可以及时的对胰岛素用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胰岛素泵方案 胰岛素泵方案就是在强化治疗期间让患者佩戴胰岛素泵,很多1性糖尿病患者或者产生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强化治疗时通常都会使用这种方法。使用胰岛素泵的好处在于胰岛素泵可以模仿人类正常分泌胰岛素的节律,即不进食的时候分泌基础胰岛素,进食时增加分泌以应对饮食消化的生理需求。 胰岛素泵虽然对血糖控制的情况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效果也比较稳定,但是对治疗费用要求较高,胰岛素泵和耗材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接受胰岛素泵治疗。 3、预混胰岛素方案 专家介绍,现在临床上也有使用预混胰岛素来进行强化治疗,比如各品牌的“30”、“25”、“50”等等,但是目前这种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还不是临床上的主流。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共10页word资料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 杨国庆,母义明 根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为家庭、国家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但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为达到尽早、有效、持久的血糖达标,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均至关重要。由于近年来大量有关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CDS根据最近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基于中国大陆人群的循证医学数据,针对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做了大量修改和补充,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终可能均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目标血糖水平[4]。现就新版指南中,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做一解读。 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 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治疗指南确立了基础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指南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OHA)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最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在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2种或2种以上OHA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标即可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及时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是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自身特点的治疗策略。基础胰岛素不仅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进而实现血糖全面达标;更重要的是,可最大限度保留更多β细胞功能,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目前临床应用的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NPH)和长效胰岛素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要点 一、中国1型糖尿病(T1DM)患者生存状况 (一)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 (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 (三)中国T1DM患者寿命短 二、中国T1DM胰岛素治疗方案与国外差异 中国3C研究发现,国际倡导的“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我国应用率低,接受调查的 764例T1DM患者,仅34.7%使用每日注射4次的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而有45.0%采用每日2 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且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者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对1 270例入组患者的分析显示,仅有12.5%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34.3%的患者使用每日注射4次的基础加餐时胰素治疗方案。西太平洋地区T1DM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胰岛素治疗以每日2次方案者居多(占67.9%),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使用率较低(4.7%),与西方国家相比有显著差距。

三、规范中国T1DM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 规范我国T1DM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和糖尿 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胰岛素类型 一、按制剂来源分类 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 二、按作用时间分类 1. 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也称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如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2. 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目前国内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常规胰岛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静脉输注胰岛素剂型,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静脉输注,但评估和注意事项较多,未被广泛推荐。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只能用于皮下注射,不能用于静脉输注(表1)。 T1DM胰岛素治疗 一、T1DM胰岛素治疗原则 1. T1DM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完全或部分需要外源性胰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优选)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 方案, 氨基酸, 基因, 胰腺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类型的选择 * 动物胰岛素是动物胰腺的提取物经过纯化等一系列处理后生产出来的,对人来说属于异种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致敏,长期应用可能产生抗体导致疗效降低。 * 重组人胰岛素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生物工程药物,具有与人内源性胰岛素完全相 同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 * 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是应用氨基酸修饰技术将重组人胰岛素的氨基酸结构进行改造,可改变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加快或延长其在体内的起效或作用时间,但由于其与人内源性胰岛素的结构不完全一致,对人来说也属于异源多肽,仍具有免疫原性,可能致敏, 或产生抗体导致疗效降低。 下述人群应选用人胰岛素: 已经妊娠或打算妊娠的妇女 过敏体质者 对动物胰岛素呈现免疫抵抗者 刚刚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者 希望间断应用胰岛素者 长期应用人胰岛素类似物而疗效降低者 接诊的新病人,不知其原来使用的胰岛素的种属 胰岛素给药方案 1、“胰岛素生理性供给”方案即每天3~4次注射(强化治疗方案)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 + 中/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每天共4次注射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午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 射3次 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 次 2、每天1~2次胰岛素注射(非强化治疗方案) BIDO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 早餐前预混胰岛素+ 晚餐前预混胰岛素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晚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 早餐前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

近2年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南、共识汇总【最新版】

近2年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南、共识汇总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两年,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为此,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形成《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该共识共包括7大方面内容,分别为: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作用机制,剂量与临床疗效,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降糖外作用。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磺脲类药物可以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磺脲类药物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内分泌专家基于循证证据的进展,对2004年版《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形成《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格列喹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格列喹酮作为二代磺脲类促泌剂,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及安全性,同时兼具肾脏保护作用,获得全球多个权威指南推荐。为进一步指导规范格列喹酮的临床应用,中国50余位知名内分泌代谢领域专家起草、讨论、制订了《格列喹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OAD)联合治疗T2DM 在临床应用中已十分广泛,其中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美国糖尿病协会等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作为二者的固定复方制剂,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单独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或与其他多种OADs联合用药。 为提高或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类单片复方制剂的认识,促进基层治疗的合理用药,内部分内分泌专家和学者依据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最新专家建议教你正确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危重病人的强化胰岛素治疗

危重病人的强化胰岛素治疗 背景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在危重病人中很常见,即使这些病人既往没有糖尿病史也如此。人们尚不清楚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水平正常化是否能改善这些病人的预后。 方法我们在住进我们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成年病人中,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化、有对照的研究。在住入监护病房时,病人被随杨分组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维持在80~1100mg/dl)或常规治疗(只在血糖水平超过215mg/dl时才输入胰岛素,并将血糖水平维持在180~200mg/dl之间)。 结果在12个月时,共1548例病人被纳入研究,强化胰岛素治疗使病人在加强监护期间的死亡率从常规治疗的8.0%降至 4.6%(经序贯分析校正后勤工作<0.04)。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益处归功于它对住在监护病房中达5天以上病人的死亡率的影响(常规治疗者20.2%,相比之下强化胰岛素治疗者10.6%,P=0.005)。死亡率的最大下降涉及有明确感染灶的多脏器衰竭所引起的死亡。强化胰岛素治疗还使总住院死亡率降低34%;血流感染降低46%;需要透析或血液过滤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降低41%;红细胞输血数量的中位数降低50%;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降代44%。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较少可能需要延长机械通气和加强监护的时间。 结论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病人中,将血糖维持在110mg/dl或以下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N Eng1 J Med 2001;345;1359-67)需要加强监护5天以上的危重病人,发生死亡和显著并发症的危险达20%1。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和骨髓肌进行性萎缩延长了对机械通气的需要2-5。另外,对严重感染和重要器官衰竭易感性的增加扩大了不良转归的危险。 与胰岛素抵抗6-8相关的高血糖在危重病人中很常见,即使在既往无糖尿病的病人中也如此。有人报道显著高血糖可使这些病人发生并发症9-13,尽管目前尚缺乏有对照临床试验的资料。在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糖尿病人中,将血糖水平维持在215mgdl(11.9mmol/L)以下的治疗可改善远期转归14-16。在患有顽固危重疾病的非糖尿病病人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血清水平升高(反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受损)增加死亡危险17,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