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面接近平行,厚度相对稳定。席状相单元内部通常为平行、亚平行或乱岗状反射结构,可代表深湖、半深湖等稳定沉积环境和滨浅湖、冲积平原等不稳定沉积环境。

图1 地震相单元外形示意图

3.楔状

特点是在倾向方向上厚度向一个方向逐渐增厚,向相反方向减薄而终止;在走向方向则常呈丘状。楔状代表一种快速、不均匀下沉作用,往往出现在同生断层下降盘、大陆斜坡侧壁的三角洲、浊积扇和海底扇中,是陆相断陷湖盆最常见的地震相单元。楔状相单元内部若为前积反射结构,常代表扇三角洲;若分布在同生断层下降盘,而且内部为杂乱、空白、杂乱前积或帚状前积,则是近岸水下扇、冲积扇或其他近源沉积体的较好反映。

4.滩状

顶部平坦而在边缘一侧反射层的上界面微微下倾。一般出现在陆架边缘、地台边缘和碳酸盐岩台边缘。

5.透镜状

特点是中部厚度大,向两侧尖灭,外形呈透镜体。一般出现在古河床、沿岸砂坝处,有时在沉积斜坡上也可见到透镜体。

6.丘形

其特点是凸起或层状地层上隆,高出于围岩。上覆地层上超于丘形之上,大多数丘形是碎屑岩或火山碎屑岩的快速堆积或生物生长形成的正地形。不同成因的丘形体具有不同的外形。根据外形上的差异,可以分为简单扇形复合体(如水下扇、三角洲朵叶)、重力滑塌块体、等高流丘、碳酸盐岩岩隆(滩和礁)。丘状外形在断陷盆地边界也很常见。近岸水下扇、冲积扇等的走向剖面也常显示丘状。湖盆内部的中、小型三维丘状体,特别是在其顶面有披盖反射出现时,是浊积扇的标志。

7.充填型

充填外形的判别标志是下凹的底面,它反映了冲刷一充填构造或断层、构造弯曲、下部物质流失引起的局部沉降作用。根据外形的差别可划分为河道充填、海槽充填、盆地充填和斜坡前缘充填等(图2)。根据内部结构还可以划分为上超充填、丘形上超充填、发散充填、前积充填、杂乱充填和复合充填等等(图2)。充填型代表各种成因的沉积体,如侵蚀河道、

海底峡谷、海沟、水下扇、滑塌堆积等。

(二)内部反射结构

1.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

该反射结构以反射层平行或微微起伏为主要特征。它往往出现在席状、席状披盖及充填型单元中。平行与亚平行反射代表均匀沉降的陆架三角洲台地或稳定的盆地平原背景上的匀速沉积作用(图3a, b)。

2.发散反射结构

其特征是相邻两个反射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图3c),向发散方向反射增多并加厚,在收敛方向上反射突然终止。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地层厚度向上倾方向变薄,低于地震分辨率的缘故。发散结构一般出现在楔状单元中,表明沉降速度差异不均衡。在滚动背斜上,三角洲前缘砂岩和页岩反射层系向同期形成的同生断层方向有明显的发散现象,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

3.前积反射结构

前积反射结构通常反映某种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向前(向盆地)推进(前积)的

图3 平行(a)、亚平行(b)和发散(c)反射结构示意图

过程中,由前积作用产生的反射结构,这种反射结构在地震剖面上最容易识别。它在倾向剖面上相对于上下反射层系均是斜交的,是陆架一台地或三角洲体系向盆地方向迁移过程中沉积在前三角洲或大陆坡环境内岩相的地震响应。根据其内部形态上的差别,可以进一步划分为s型、斜交型、s复合斜交型、切线斜交型和叠瓦型s种,如图4b。

前积结构在不同方向的测线上表现形式不同。在倾向方向上呈前积型,在走向方向上则呈丘形。

4.乱岗状反射结构

乱岗状反射结构由不规则的、不连续亚平行的反射组成,常有许多非系统性的反射终止和同相轴分裂现象,波动起伏幅度小,接近地震分辨率的极限(图5)。

图4 前积反射结构示意图图5 乱岗状反射结构示意图

a-S型;b一斜交型;c—切线斜交型;d一复合斜交型;e一叠瓦型

乱岗状反射结构侧向变为比较大的明显的斜坡沉积模式,向上递变为平行反射。该反射结构代表一种分散弱水流或河流之间的堆积,解释为前三角洲或三角洲之间的指状交互的较小的斜坡朵叶地层。

5.杂乱状反射结构

杂乱状反射结构的特点是不连续的、不规则的反射,振幅短而强。它可以是地层受到剧烈变形,破坏了连续性之后造成的,也可以是在变化不定相对高能环境下沉积的。在滑塌结构、切割与充填河道综合体、高度断裂的、褶皱的或扭曲的地层,都可能产生这种反射结构。另外,许多火成岩侵人体、泥丘(盐岩)刺穿以及深部地层都可能出现杂乱反射结构。这些地质体本身可能是均质的或成层的,但因为反射能量太弱,低于随机噪声的水平而呈现不规则的杂乱结构。盐岩与围岩界面不规则也是形成杂乱反射的原因。

6.无反射

没有反射反映了纵向上沉积作用的连续性。如厚度较大的快速和均匀的泥岩沉积,它们有利于碳氢化合物的生成和超压带的形成。无反射有时也反映均质的、无层理的、高度扭曲的或者倾角很陡的砂岩、泥岩、盐岩、礁和火成岩体。

三、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

陆相湖盆由于沉积作用和断裂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育形成了多种沉积样式和特殊地质体,它们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各自特殊的地震属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震相类型,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砂砾岩扇体地震相、三角洲地震相、滩坝砂体地震相、河道砂体地震相、生物礁地震相、火成岩地震相、白云岩地震相、潜山地震相、深湖相泥岩地震相、盐丘地震相等10种类型。这里主要介绍与砂岩沉积体有关的地震相特征。

(一)砂砾岩扇体地震相

陆相湖盆由于湖岸至深湖中心距离短,物源充足,水系发育,使本区沉积发育了大量的砂砾岩扇体。同时不同时期地质条件不同,即使同一时期由于沉积部位不同沉积的砂砾岩扇体,也会因物源的距离、水体深度、湖底坡度、水动力条件和形成机制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其形态、规模、岩性和物性都有所不同。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标志特征,将陡坡带划分为6种不同类型的砂砾岩扇体: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陡坡深水浊积扇、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各类扇体的一般地震相特征为;

(1)一般产于箕状断陷盆地陡坡一侧的断层面附近,或古地貌的山谷出口。

(2)平面外形复杂,典型的呈扇形,顺倾向方向呈楔形,横界面为典型的丘状。

(3)在顺倾向方向的地震剖面中,发散型的反射结构十分发育,或称帚状结构,收敛点指向扇端。在多期扇体相互叠置的剖面上,由于侧向上的差异压实作用和水流的冲刷剥蚀作用,扇体也可呈丘形反射特点。

(4)在倾向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的连续性是多变的。一般说,在各期扇体的顶面和远端的反射连续性强,在它的内侧靠近断层面附近,反射杂乱或无反射。在它的顶端,特别是靠上的扇体顶面,反射的连续性变差。

(5)在走向剖面上,典型扇体的外包络多呈丘状反射,背斜反射幅度最高部位多为扇中,内幕反射向扇端方向连续性变好,向扇根方向连续性变差。

典型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如下:

1.冲积扇体

这类扇体主要发育于陆相湖盆边缘,处于湖盆近物源区的峡谷出口处,由于古地形高差大,古气候干燥炎热,在湖盆边缘由季节性洪水搬运和堆积了一套粗碎屑物质,在平面上可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其最大特征为突发性强,以剥蚀充填为主,沉积厚度和面积相对较大。在顺延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其反射外形呈宽缓的丘状反射,内部反射结构在扇体的不同亚相特征又有所不同,其中扇根和扇端亚相为空白和杂乱反射,而扇中亚相为低频的亚平行或发散结构(图6);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其反射外形为倾角较陡的丘状反射,内部为杂乱一短波状反射结构,同相轴连续性差,反射振幅较强。

2.水下扇体

近岸水下扇体是在滨浅湖、半深湖区水下形成的扇形砾岩体。它主要形成于陆相断陷湖盆的扩张期,随着湖水范围的扩大,扇体也不断后退,并始终沿湖盆边缘紧邻山麓部位分布,平面上也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自下而上表现为扇根一扇中一扇端一浅湖一深湖沉积,构成向上变细变薄的垂向层序。近岸水下扇由于它整体没于水下,地震反射成层性和连续性好,但在陡坡带的不同部位所发育的扇体其地震相特点有所不同,通常在顺延物源方向的剖面上,由于与上覆地层岩性差异较大,扇体包络面反射振幅较强,其反射外形一般呈逐渐收敛的楔状体,内部反射呈小角度的发散结构(图7);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扇体大都为丘状反射,内部反射为亚平行结构,同相轴为中等连续的中强振幅。

图6冲积扇体地震反射特征(垂直物源方向)图7近岸水下扇体地震反射特征(沿物源方向)

3.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是从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海、湖)中去的冲积扇,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源区地势高、坡降陡,具有丰富的物源条件。其形成的动力机制比较复杂,陆上部分也可看作为洪积扇体,而水下部分与三角洲具有很大的相同性,平面上扇三角洲可分为3个亚相,即扇三角洲平原、扇二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具有典型的前积特征,一般呈斜交型前积结构,代表着水动力较强、物源供应充足的沉积环境(图8)。在垂直物源方向上,一般为宽缓的丘状反射,内部为低频的平行或亚平行结构,同相轴为连续性较好的强振幅反射。

4.辫状河三角洲

陆相湖盆演化萎缩期随着构造运动的由强变弱,湖水深度由深变浅,沿陡坡带断阶之上山地河流人口处附近,形成较为独立、规模较小、垂直湖盆长轴方向进积型为主的三角洲复合体。主要特点是短流程辫状河流携带粗碎屑物人湖,河口处坡降较大,碎屑物卸载快,

图8 扇只角洲地震反射特征(沿物源方向)图9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地震反射特征(沿物源方向)

前积作用明显。辫状河三角洲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3

个亚相。

尽管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在发育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地震反射特征上却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地震剖面上,中间为斜交前积反射,前积反射一般代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顶积层一般代表着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地震剖面上多为中弱振幅反射同相轴,其产状为发散或亚平行;在底积层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弱振幅、低到中等连续性,为亚平行或发散结构,如图9。在垂直物源方向剖面上为席状反射,内部为平行结构,反射振幅有变化。

5.陡坡深水浊积扇体

这类扇体为陆相断陷湖盆陡坡一侧特有,发育于断陷一深陷期的重力流沉积系列。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中。季节性洪水期,在山高湖深、坡陡流急的条件下,沿主水流方向携带大量碎屑,受湖水顶托仍有继续向前搬运和下切的能力,将一些砂砾和泥质物继续向前搬运沉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扇体。

在盆地构造拉伸最强烈的时期,沿陡坡断裂带及其派生的次级小型断层,常发育一些断裂凹槽,在这些凹槽(或浊积水道)的前方,便发育了大量的以陡坡为物源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在平面上,陡坡深水浊积扇体周围均被半深湖、深湖相泥岩、油页岩所包围。在地震剖面上,扇体包络面比较清楚,往往发育在同生断层的下降盘,其反射外形一般呈楔状或丘形,规模不同其反射外形又有差异,内部为小角度发散结构或波状、杂乱反射结构,如图10。据其岩电特征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其中内扇亚相为低频的杂乱反射;中扇亚相由于分选较好,所以成层性较好,同相轴较为连续;外扇亚相为同相轴振幅变弱、连续性变差。

6.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体

在陡坡带斜坡之上,随着三角洲、水下扇等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厚度逐渐加大,促使前缘坡度不断增大。在重力、地震、断裂、洪水等因素的触发下,上述砂体前缘未固结的沉积物便会形成浊流再次搬运,于其前方沉积下来,形成再次滑塌浊积扇沉积系列。其单体规模一般较小,且与陡坡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等有较好的伴生关系,平面上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

图10陡坡深水浊积扇体地震反射特征(垂直物源图11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体地震相由于其沉积厚度不是很大,一般在10 ) 20 rtr左右,在地震frlJ面上大都呈两端尖灭的透镜状或扁楔形,反射振幅中等,连续性较好。该类浊积岩横剖面上,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同相轴有小幅度弯曲,呈不太明显的丘状反射,如图11)

(二)三角洲砂体地震相

三角洲砂体在陆相沉积湖盆中,多发育在湖盆的长轴方向,三角洲沉积体通常位于湖、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形成的先决条件是湖盆的沉降和携带有大量碎屑沉积物的河流注人。另外,其发育情况还受构造运动、气候、湖平面变化、河口水流性质及湖盆边缘斜坡坡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湖泊的水动力能量远小于海洋,湖成三角洲一般是以河流作用占优势,形成建设性三角洲,平面上呈鸟足状或锯齿状,如松辽盆地北部古三角洲、东营凹陷古三角洲、鄱阳湖的赣江三角洲等均是如此。三角洲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在地震剖面上,三角洲顶底是具有近水平的顶积层和底积层,中间为斜交前积反射,前积反射的最下部由于多发育有浊积砂体,常见局部地层加厚,同相轴增多现象。前积反射一般代表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位于斜交前积反射的上倾端;顶积层一般代表着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地震剖面上多为强振幅中等连续反射同相轴,其产状为平行或亚平行;底积层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弱振幅、低到中等连续性,为亚平行或发散结构,如图12。

图12三角洲砂体地震反射特征(沿物源方向)

(三)浊积砂体地震相

浊积砂体是在一套重力整体搬运机制下产生的浊积物,或称重力整体搬运沉积,这种沉积是受到自身的重力在超过沉积物内部粒间摩擦和吸附力造成的剪切应力后顺坡而下运动的产物。其规模大小不等。地震相特征如下(图13):

(1)在垂直走向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存在地槽或峡谷。

(2)在走向剖面中呈丘形反射,内部反射为丘形或杂乱反射,它被上覆层上超。丘形反射可能是浊流沉积最直接的标志。

图13浊积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倾向)

(3)倾向地震剖面上出现斜交(前积)反射的下面和朝盆地的方向,可能有浊流。(四)滩坝砂体地震相

滩坝砂体发育于滨岸环境。滩是指低潮线到最大风暴线之间,向湖倾斜的斜坡上的砂砾堆积;坝则离岸有一定的距离,由砂堆成的长条形的水下降起。其成因主要由于在波浪带波浪能量降低,遇到近岸地形隆起或湾口处,速度减缓,释放出砂砾堆积形成。

图14滩坝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图15河道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垂直走向)滩坝砂岩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构造活动、物源供应和湖水动力条件的控制,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层位,储层发育和分布特点有较大的差别,砂体一般在构造作用形成的正向地带沉积。滩坝砂岩分布广泛,但由于滩坝砂岩单层厚度较薄,一般1一3 m,最厚15 m左右,在地震上难以识别追踪。坝砂相对厚度大,物性好,分布局限,地震反射同相轴呈中振幅,中连续,短轴状不连续展布,在砂体发育区有同相轴小幅度弯曲或振幅异常现象,如图14。滩砂平面广泛分布,单层厚度薄,横向连续性较差,同相轴一般呈席状强反射。

(五)河道砂体地震相

河道砂体泛指充填在古河道中的砂体,包括河床充填砂体、点砂坝和心滩砂体。规模较大的河道砂体在地震剖面上常具有典型的反射特征,内部反射平行一亚平行或前积,强振幅、低频,向边缘上超,边界清楚。其外形为顶平底凹或顶凸底凹的透镜体状,内部杂乱或无反射,或为上超式充填反射。规模较小的河道砂体,由于厚度小

于地震分辨率,一般表现为短轴状的振幅异常(图15 )。在中浅层,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可与周围的泛滥平原等泥质沉积在地震反射结构上有较大差别,容易识别。利用水平切片技术和可视化透视技术可更好的解音J河流相砂体的平面分布。

四、地震相的解释

不同成因类型的砂体,具有特定的地震响应特征,但是由于地震相的多解性,在进行地震相的研究时,必须以取心井为基础,建立相关的地震相模式作为分类依据。地震相解释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刘震,1997):地震相参数能量匹配;以岩心相为准;沉积体系匹配和沉积演化史匹配。

1.能量匹配准则

地震相参数中的反射结构和几何外形具有明显的沉积环境能量标志,而同一沉积体的反射结构和外形,必须是同一能量级。代表高能环境的反射结构和外形不能与代表低能环境的

反射结构和外形匹配,反之亦然。例如,平行反射结构一般代表低能环境,发散结构代表从高能到低能变化,而前积结构表示高能环境。又如,席状外形反映或低能或高能环境,但丘状外形则一定为高能环境。

2.以岩心相为准

在没有钻井的探区内,只能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一般对应关系,与同类盆地的标准地震相模式对比,将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但是若在有井的探区,进行地震相解释时应尽可能结合钻井资料,用钻井的岩心相标定对应的地震相。

3.沉积体系匹配准则

沉积体系指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的共生组合,是平面相序的模式。在平面上一组地震相的分布所受沉积体系的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沉积相类型的排列方式,即哪些沉积相可以相邻连接,而哪些沉积相绝对不能相邻连接;哪些沉积相可以组成一个相序排列,哪些沉积相很少能形成一种相序排列。二是沉积相排列的方向性,受沉积盆地的边界条件即构造背景所制约,从不同的边界向盆地内部延伸时,有些沉积相可以重复出现,而有些沉积相则不能再出现。例如在盆地发育的中期,在陡坡区向缓坡区方向上,陡岸处的近岸水下扇体一般不会在深湖区和缓坡区再出现。这种沉积体系的方向性有助于地震相的正确解释。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发电厂房墙体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问题描述 发电厂房墙体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发电厂墙体几何模型 基本要求:依据class 9_10.pdf的最后一页的作业建立ansys模型,考虑两个水平向地震波的共同作用(地震载荷按RG1.60标准谱缩放,谱值如下),主要计算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及顶部水平位移。要求详细的ansys反应谱法命令流与手算验证过程。以时程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阻尼值(0.02,0.05,0.10)的影响。 RG1.60标准谱 (1g=9.81m/s2) (设计地震动值为0.1g) 频率谱值(g) 33 0.1 9 0.261 2.5 0.313 0.25 0.047 与RG1.60标准谱对应的两条人工波见文件rg160x.txt与rg160y.txt 2数值分析框图思路与理论简介 2.1理论简介 该问题主要牵涉到结构动力分析当中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时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扩展,是用模态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 2.2 分析框架: 时程分析:在X和Z两个水平方向地震波作用下,提取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弯矩值和顶部水平位移,并求出最大响应。 谱分析:先做模态分析,再求谱解,由于X和Z两个方向的单点谱激励,因此需进行两次谱分析,分别记入不同的工况最后组合进行后处理得出结够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单宽上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响应。 3有限元模型与荷载说明 3.1 有限元模型 考虑结构的几何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合理的切割,采用plane42单元,使用映射划分网格的方法生产平面单元(XOY平面)。然后,采用solid45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

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

paradigm-地震相分析工具stratimagic流程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简易流程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介绍 概述 stratimagic是帕拉代姆公司推出的专门用于岩性解释、油藏描述、地震相分析的软件包。它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技术,统计聚类的分级分类技术、主组分分析(PCA)技术,以及层位尖灭识别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地震属性及所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利用Stratimagic软件可以实现地震道、多属性数据体以及变时窗/深度和等时窗/深度的层段内的地震相自动划分,地质相分层曲线约束下的微相划分,研究其与地质相的关系以及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突破了只能进行构造解释的常规的地震解释模式。地震相自动划分技术的应用,使得解释人员摆脱了手工解释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地震相划分更具有客观性。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以其独一无二的专利技术和容易使用的特点,已成为石油天然气工业进行地震相分析的先进的商用软件。目前该软件最新版本是帕拉代姆公司于2006年释放的Stratimagic3.1。 一、 Stratimagic软件的基本方法原理 1、地震信号的分类 地震解释不仅仅是构造圈闭解释,而且要进行岩性和油藏特征描述,是一个从层位图到油藏特征描述的过程,要利用沉积学知识将井信息和可用模型与地震数据联合使用,确定地震与岩石地球物理特性的关系。 在使用Stratimagic之前,有两种地震属性方法用于油藏特征描述。 1、首先计算多种层段属性,进行井资料、沉积模型与属性成果图的对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也只有3到4种属性匹配较好。 2、通过地震反演获得波阻抗数据体。这里假设井资料完全代表着所含的地质信息的差别,而且没有考虑其它的地质相变化的存在。在上面处理中丢失了两个基本信息:即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和这种变化的分布规律。 没有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的知识,很难给出井位置的地震信号变化的可靠评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面接近平行,厚度相对稳定。席状相单元内部通常为平行、亚平行或乱岗状反射结构,可代表深湖、半深湖等稳定沉积环境和滨浅湖、冲积平原等不稳定沉积环境。

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pdf

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 TC19014X1与TC190151T中标地震专业设备 运行稳定性测试方案 为保障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有效推进,依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新改建基本站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招标编号:TC190151T)》和《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新建基准站与基本站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招标编号:TC19014X1)》招标文件第五章采购需求2.3.3节要求,参照《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目录》,对中标商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同泰华光HG-P001型智能电源控制器(2套)、HG-D6型数据采集器(2套)、JS-A2力平衡式加速度计(2套)、JS-120宽频带地震计(2套)进行运行稳定性测试。 一、概述 1.1测试目的 在中国地震局党组的关怀下,同意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在我省开展“先行先试”工作,确保项目在2019年初步建成并应用。2019年5月24日,在法人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认可和支持下获得《关于先行开展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专用设备招标采购的复函》(震台网函〔2019〕181号)同意,先期自行组织开展项目地震专业设备采购工作。 在此情况下,依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新改建基本站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招标编号:TC190151T)》和《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新建基准站与基本站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招标编号:TC19014X1)》招标文件第五章采购需求2.3.3节要求,参照《地震台网专业设备定型检测规程》,对中标商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同泰华光HG‐P001型智能电源控制器(2套)、HG‐D6型数据采集器(2套)、JS‐A2力平衡式加速度计(2套)、JS‐120宽频带地震计(2套)进行运行稳定性测试。 1.2测试内容 依据目前四川省地震局既有基础条件与技术力量,同时依据本次测试主要包

反应谱与时程理论对比

反应谱是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用期间内,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和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用作计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更直观的定义为: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一地震动时程作用下的最大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力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但其计算公式仍保留了早期静 力理论的形式。地震时结构所受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作用为: FEK= αG 其中α为地震影响系数,即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最大反应加速度。另一方面地震影响系数也可视为作用在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与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 目前,反应谱分析法比较成熟,一些主要国家的抗震规范均将它作为基本设计方法。不过,它主要适合用于规则结构。对于不规则结构以及高层建筑,各国规范多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本质上是一种拟动力分析,它首先使用动力法计算质点地震响应,并使用统计的方法形成反应谱曲线,然后使用静力法进行结构分析。但它并不是结构真实的动力响应分析,只是对于结构动力响应最大值进行估算的近似方法,在线弹性范围内,反应谱分析法被认为是高效而且合理的方法。反应谱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基于不同周期结构相应峰值的大小,我们可以绘制结构速度及加速度的反应谱曲线。一般情况下,随着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曲线,速度反应谱为平直曲线,加速度反应谱为下降曲线,目前结构设计主要依据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部分为快速上升曲线,并且在结构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后面更大范围为逐渐下降阶段。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对应的结构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有关。一般来说结构自振周期的延长,地震作用将减小。当结构自振周期接近场地特征周期时,地震作用最大。 反应谱分析方法需要先求解一个方向地震作用响应,再基于三个正交方向的分量考虑结构总响应,即基于振型组合求解一个方向的地震响应,再基于方向组合求解结构总响应。 振型组合方法有SRSS法,CQC法。 1.SRSS法 SRSS法是平方和平方根法,这种方法假定所有最大模态值在统计上都是相互独立的,通过求各参与阵型的平方和平方根来进行组合。该法不考虑各振型间的藕联作用,实际上结构模态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避免的存在藕联效应,对那些相邻周期几乎相等的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不适用此法。《抗规》GB50011-2010规定的SRSS法为如下所示:

ANSYS地震反应谱SRSS分析共24页

ANSYS地震反应谱SRSS分析 我在ANSYS中作地震分解反应谱分析,一次X方向,一次Y 方向,他们要求是独立互不干扰的,可是采用直进行一次模态分析的话,他生成的*.mcom文件好像是包含了前面的计算 结果,命令流如下: !进入PREP7并建模 /PREP7 B=15 !基本尺寸 A1=1000 !第一个面积 A2=1000 !第二个面积 A3=1000 !第三个面积 ET,1,beam4 !二维杆单元 R,1,0.25,0.0052,0.0052,0.5,0.5 !以参数形式的实参 MP,EX,1,2.0E11 !杨氏模量 mp,PRXY,1,,0.3 mp,dens,1,7.8e3 N,1,-B,0,0 !定义结点 N,2,0,0,0 N,3,-B,0,b

N,4,0,0,b N,5,-B,0,2*b N,6,0,0,2*b N,7,-B,0,3*b N,8,0,0,3*b E,1,3 !定义单元 E,2,4 E,3,5 E,4,6 E,3,4 E,5,6 e,5,7 e,6,8 e,7,8 D,1,ALL,0,,2 FINISH ! !进入求解器,定义载荷和求解 /SOLU D,1,ALL,0,,2 !结点UX=UY=0

sfbeam,1,1,PRES,100000, sfbeam,3,1,PRES,100000, sfbeam,7,1,PRES,100000, SOLVE FINISH allsel NMODE=10 /SOL !* ANTYPE,2 !* MSAVE,0 !* MODOPT,LANB,NMODE EQSLV,SPAR MXPAND,NMODE , , ,1 LUMPM,0 PSTRES,0 !* MODOPT,LANB,NMODE ,0,0, ,OFF

地震烈度速报方法

目录 第三章地震烈度速报方法 (2) 第一节烈度速报方法概述 (2) 第二节烈度的计算 (3) 2.1 国外关于仪器烈度计算 (3) 2.2 我国关于烈度计算的研究现状 (12) 第三节烈度分布图生成 (15) 3.1 速报烈度的空间分布拟合 (15) 3.1 插值计算 (20) 3. 2 场地修正 (22) 第四节大震及预警烈度速报 (30) 4.1大震烈度速报计算 (30) 4.2地震预警烈度算法 (32) 第五节几个问题的讨论 (38) 影响地震烈度速报的因素 (39)

第三章地震烈度速报方法 如前所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了使救援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灾区,并按照不同地区的受灾情况合理分配救援力量,需要及时地得到可靠的地震破坏程度空间分布情况,即烈度等震线图或烈度分布图。以往的烈度分布图的获得,主要通过三种途径:(1) 通过震后组织人工实地震害调查,获得宏观烈度分布图;(2) 通过震源参数依据衰减关系估算烈度分布图; (3) 利用强震观测得到的地震动参数估算地震动强度(或烈度)分布图。 地震烈度速报就是利用地震台站观测记录,无需现场调查而快速计算各观测点的地震影响程度(仪器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进而给出完整的地震影响场,在震后数分钟内向政府和社会发布,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评估、应急救援决策和工程抢险修复决策提供依据。 本章论述烈度速报一般方法,并对其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还针对M6.5级以上大震及只用部分波形迅速估算烈度这两种特殊情况介绍了;此外对烈度速报几个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第一节烈度速报方法概述 地震烈度速报是利用地震观测的仪器记录,通过一定技术处理,快速得到反映地面运动强弱程度以及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可以为损失评估和应急救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算法上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方法: (1)地震学方法:根据地震测震结果,即地震震源信息,震中位置(经纬度和深度)、震级大小,根据地震学模型(点源或线源),通过衰减关系及场地放大估算一个地震动强度的分布结果。这种方法不需要太多的地面震动信息,简单而理想化。 (2)强震观测方法:根据地面布设的强震台站给出的地震动强度信息,拟合出来的地震动分布图,该方法没有考虑震中信息,很大程度上受到强震台站分布的影响。 (3)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考虑丰富的震源信息,根据衰减关系给出基岩地震动分布,场地放大校正、同时结合地面的强震动台站,进行数据修正,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分布的地震烈度图。 现在一般都采用第三种,即混合方法计算地震烈度,纯粹采用第一或第二中方法的比较少,详见第二节。但第三种方法根据地震大小程度及提供结果的时间,还可以分为:(1)一般地震的烈度速报,较小地震考虑点源模型,在本章第三节中介绍; (2)大地震(7.5级以上),仅仅用点源模型不能完全描述地震破坏形态,必须考虑地震的破裂方式,破裂长度等更多地震信息,在本章第四节中介绍; (3)根据P波估算地震烈度分布图,这种算法可以迅速给出地震烈度的估算分布,用于快速预测地震损失,李山有把它称为地震“预警烈度”,第四节中介绍。 烈度速报,离不开烈度值计算、关键点确定、分布点插值计算、场地校正、趋势面合成这几个关键的步骤,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基于SNR方法的地震震相识别研究

第35卷第7期2019年4月 Vol.35No.7 Apr.2019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于SNR方法的地震震相识别研究 王树旺,王斌 (甘肃省地震局,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本研究中,使用基于信号噪声比即(SNR)方法来准确拾取地震震相到时。该方法本质上是将传统的特征函数搜索与简单一维速度模型反演相结合。当速度误差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将特征函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搜索,从而避免了与理论到时相差较大误差。从甘肃省台网测震目录中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期间2654个地震作为测试数据,结果显示SNR方法识别震相方法与人工识别震相方法整体误差在5%左右,基本可以取代人工结果,从而减少人为工作量。 关键词:地震;震相识别;信噪比 中图分类号:P315 1概述 地震目录的产出需要某些台站或台网的地震 准确震相到时数据,其原理如图1所示,地震波从 震源出发,达到地表台站接受点,由于路径及速度 的不同,震相达到顺序不同,P波速度较S波速度 快,根据此特性分辨出地震震相后,再通过定位程 序反演计算地震参数问。但即使是经常提供震相到时的台站,某些震相如S波震相的拾取,通常也不完整。根据识别手段可以将地震震相识别分为人工经验分析和计算机自动识别,通常人工经验分析方法主要有:直观拾取法、走时表检测法、综合检测法、和达曲线检测法、合成地震图检测法等阿,自计算机与地震学结合以来,将地震记录输入计算机,对地震记录进行放大、模拟、滤波等简单处理,实现半自动识别。人工方法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来判断和提取,这是一种耗时、浪费人力的方法。此外,人为误差和水平因素也会影响地震震相检测的精度。对于同一地震震相,不同的分析人员在处理结果上会有一定的差异。目前,随着数字地震台网的大规模建立和发展,以及地震预警与地震灾后快速评估应急响应系统对时效性的要求,如果单靠人工分析地震是非常低效和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开发稳定、实用、高效的自动识别方法和系统阴。 图1地震震相识别原理图 2SNR方法 我们的方法是将搜索局部范围内的最大信噪比作为直达p波和s波震相到时。该方法成立的假设条件是直达p波和s波震相的能量是最强的,但事实上偶尔会有其他震相,如p/s转换波,是折射的,以及反射PS波,这些波的能量较初至波要强。此时,在假设速度模型是可用的情况下,设立减少搜索范围参数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的震相选择的可能性。 &爲厂 y是给定的速度模型,△?叱是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内真实速度模型。窗我们注意到扰动误差速度£是整个地壳平均速度模型,但实际上,每一层内速度扰动可能会有所不同。用户可以基于粗略估计给定速度模型的准确性来预设参数。将速度扰动转变为到达时间扰动,可以得到搜索时间窗为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17YF1FA124) O

地震烈度速报产品可靠性分析_张红才

第36卷第5期 2016年10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DYNAMICS Vol.36No.5Oct.2016收稿日期:2016-03-19;修订日期:2016-04-21 基金项目:测震台网青年骨干培养专项资助项目(20140313);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6020Y ) Supported by :Special Project for Youth Backbone Members in Seismometry Networks ,CEA (20143013);Science for Earthquake Resilience (XH16020Y ) 作者简介:张红才(1983-),男,高级工程师, 博士,主要从事地震预警、烈度速报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E-mail :zhanghc@fjea.gov.cn 文章编号:1000-1301(2016)05-0065-11DOI :10.13197/j.eeev.2016.05.65.zhanghc.007 地震烈度速报产品可靠性分析 张红才, 王士成(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借鉴美国ShakeMap 系统中产品可靠性分析方法, 结合福建地区现有地震烈度速报系统,讨论了影响烈度速报产品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给出评估烈度速报产品可靠性的分析方法,研发相应分 析模块。以福建仙游地震、四川汶川地震、台湾集集地震为例,分别展示了烈度速报产品分析结果, 并对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台站稀疏地区,烈度速报产 品的可靠性主要受所选用经验衰减关系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影响;而在台站较密集的区域,产品的可 靠性受到震源机制的详细程度等用于修正烈度速报产品结果的参考条件详细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烈度速报;可靠性;影响因素;震源过程 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 on seismic intensity rapid report products reliability ZHANG Hongcai ,WANG Shicheng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China ) Abstract :Reference to the product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 in ShakeMap system ,combined with seismic inten-sity rapid report system (SIRRs )in Fujian region ,we discussed main effect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products quality and proposed an evaluation method ,and a running modul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it.Taking the Xianyou earthquake of Fujian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Chi-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for examples ,we showed the analysis results and discussed influence degree of each factors.Results show that ,in regions with sparse 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s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of chosen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is the main affecting factor for seismic intensity estimation.But when big earthquake occurs ,details of seismogenic fault may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or such produc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quake may accurate esti-mated based on it ,even if dense seismic monitoring stations around the epicenter. Key words :seismic intensity rapidly report ;product ability ;effect factors ;focal process 引言 2009年起,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的支持下,福建省 地震局借鉴美国ShakeMap 系统,自主研发完成了一套地震烈度速报系统。该系统基于福建地区现有实时 传输地震观测台站,能够在震后迅速产出一系列产品,如PGA 等值图、PGV 等值图、地震仪器烈度分布图、不

三 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三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设计地震动是通过对地震环境和场地环境的分析判断和分类方法确定。工程勘察单位至少提供: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场地环境:覆盖层厚度、剪切波速、土层钻孔资料 1.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根据场地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的位置判断确定。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 2 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 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一个。 3 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10 层且高度不超过30m 的丙类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 4.1.3 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下表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且其下卧层沿途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 2 当地面5m 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 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 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 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例题:某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1.4s,阻尼比为0.08,该场地在建筑多遇地震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a为多少。 同一个场地上甲乙两座建筑物的结构自震周期分别为T甲=0.25sT乙=0.60s,一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若两座建筑的阻尼比都取0.05,问在抗震验算时甲、乙两座建筑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最接近下列那个选项。 A 1.6 B 1.2 C 0.6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例题:吉林省松原市某民用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1)0-5m粉土,=150 =180m/s (2) 5-12m中砂土=200 =240m/s (3)12-24m粗砂土=230 =310m/s (4) 24-45m硬塑粘土=260 =300m/s (5)45-60m泥岩=500 =520m/s 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埋深2m,地下水位2.0m,阻尼比为0.05,自震周期为1.8s该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 (1)进行第一阶段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应取多少 (2)进行第二阶段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应取多少 例题:吉林省松原市某民用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1)0-5m粉土,=150 =180m/s (2) 5-12m中砂土=200 =240m/s

震情与灾情的收集和速报10页word

震情与灾情的收集和速报 重要性方式方法概念(灾害描述照片) 汶川地震前期速报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震情值班人员正在值班区实时分析地震数据,突然发现监测设备屏幕上出现极强的振幅,特别是接近震中的成都地震台尤其明显。监测设备随之报警,值班人员确认发生了地震。按照地震速报程序,一位值班人员立即报告台网领导,根据地震波到时,初步估计震中在四川成都附近,震级在7级以上。很快自动速报系统中心给出结果,与此同时,另一位值班人员依据大地震速报程序,进行人工复核和修订,最终确定了地震“三要素”,即地震发生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整个过程用时约12分钟。 地震速报是指在最短时间内尽快测定报出地震的“三要素”: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特别是大地震速报,要求快速测定地震参数,快速向公众通报震情,因此速报测定往往是选择地震波先到达的台站数据,震级测量的误差会大一些。 从理论上讲,所用地震台站的记录越多,测定的地震参数越准确。地震速报只是地震参数测定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还有精细分析,即利用所有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记录进行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最终给出修订结果。这与国际上各国做法一致。 记者:此次汶川大地震的地震速报是如何作出的? 陈会忠: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约6秒钟,强大的地震波传播到离震中最近的成都地震台,1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处理系统报警,同时进行自动定位。在地震发生后12分钟内,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确定了地震震中位置和比较准确的震级大小,完成大地震速报。 后来,我们根据国际惯例,利用所能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最终给出修订面波震级为8.0。 洪洞甘亭水库 襄汾溃坝98 灾后对比 国内 一个小时浙江浦江县特大山体滑坡 第一节震情与灾情速报的含义及作用

IASPEI标准地震震相表

IASPEI标准地震震相表 在与地震学界进行了大量的协商工作之后,《IASPEI标准地震震相表》由IASPEI震相命名工作组于2002年5月定稿,并得到了IASPEI地震观测与解释委员会(CoSOI)的认可,最终于2003年7月9日在扎幌由IASPEI正式表决通过。 IASPEI地震观测与解释委员会震相命名工作组成员有: ?R. D. Adams ?P. Bormann ? E. R. Engdahl ?J. Havskov ? B. N. L. Kennett ?J. Schweitzer ? D. A. Storchak (组长) 目录 ?地壳震相 ?地幔震相 ?地核震相 ?震源附近地表反射震相(深震震相) ?面波 ?声学震相 ?振幅测量震相 ?未识别的到达 地壳震相目录| 页顶 Pg近距离处,来自上地壳内震源的上行P波,或射线底部到达上地壳的P波;更远距离 处,还指由在整个地壳内多重P波反射形成的群速度约为5.8 km / s的到达。 Pb (另称为P*)来自下地壳内震源的上行P波,或其底部到达下地壳的P波。 Pn底部到达最上层地幔的任意P波,或来自最上层地幔内震源的上行P波。 PnPn Pn在自由表面处的反射波。 PgPg Pg在自由表面处的反射波。 PmP P波在莫霍面外侧的反射波。 PmP N PmP的多重自由表面反射波;N为正整数。例如PmP2表示PmPPmP。 PmS P波在莫霍面外侧反射为S的波。 Sg近距离处,来自上地壳内震源的上行S波,或其底部到达上地壳的S波;更远距离处, 还指由在整个地壳内多重S波反射及SV到P和(或) P到SV的转换波叠加而形成的到 达。 Sb (另称为S*)来自下地壳内震源的上行S波,或其底部到达下地壳的S波。

地震相识别学习笔记

地震参数(地震相标志)按其属性可分为四大类: ①几何参数:反射结构、外形; ②物理参数:反射连续性、振幅、频率、波的特点; ③关系参数:平面组合关系; ④速度-岩性参数:层速度、岩性指数、砂岩含量。 一、内部反射结构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指层序内部反射同相轴本身的延伸情况及同相轴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物源方向、沉积过程、侵蚀作用、古地理、流体界面等 ②发散反射结构(Divergent) 往往出现在楔形单元中,反射层在楔形体收敛方向上常出现非系统性终止现象(内部收敛),向发散方向反射层增多并加厚。它反映了由于沉积速度的变化造成的不均衡沉积或沉积界面逐渐倾斜,反映沉积时基底的差异沉降,常出现于古隆起的翼部,盆地边缘、或同生断层下降盘,盐丘翼部,往往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③前积反射结构(Progradational) 由沉积物定向进积作用产生的,为一套倾斜的反射层,与层序顶底界呈角度相交,每个反射层代表某地质时期的等时界面并指示前积单元的古地形和古水流方向。在前积反射的上部和下部常有水平或微倾斜的顶积层和底积层,常见近端顶超和远端下超。代表三角洲沉积。上部是浅水沉积,下部则是深水沉积。 d.叠瓦状前积(shingled),它表现为在上下平行反射之间的一系列叠瓦状倾斜反射,这些斜反射层延伸不远,相互之间部分重叠。它代表斜坡区浅水环境中的强水流进积作用,是河流、缓坡三角洲或浪控三角洲的特征。也称之为羽状前积。 在同一三角洲沉积中,不同部位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前积。如受主分支河道控制的建设性三角洲朵状体可能表现为斜交前积,无顶积层也无底积层,只有前积层,较低能的朵状体侧缘或朵状体之间可能呈现S形前积。 前积在不同方向的测线上表现不同,倾向剖面表现为前积,走向剖面表现为丘形。 ④乱岗状反射结构(hummocky) 它是由不规则、连续性差的反射段组成,常有非系统性反射终止的同相轴分叉现象。常出现在丘形或透镜状反射单元中。维尔把它解释为三角洲或三角洲间湾沉积的反射特征,代表分散性弱水流沉积。冲积扇及扇三角洲沉积中也会出现这种反射结构。 乱岗结构的波状起伏幅度较小,接近于地震分辨率极限(乱中有规则),乱岗状与杂乱反射的名称易混淆,在实际上有很大差别,有人亦称之为波状反射。

河南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河南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基准站基建工程项目 施 工 合 同

一条宽500mm,深400mm的沟渠,沟渠上方铺设。一般情况下,排水沟应设置在不影响拟建或已建建筑物以及材料堆集、加工运输和人员行走的地方。排水沟应满足收集、排出现场积水的客观要求。排水沟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和最大排水量确定,一般要求不应小于0.3%,在平坦地区不应小于0.2%,在沼泽地区可减至0.1%。 地面硬化约68m2,混凝土地面硬化技术要求具体如下:(1)表面处理:使用加装圆盘的机械镘均匀地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层去除掉。(2)第一次撒布材料:将规定用量的2/3硬化耐磨地坪材料均匀撒布在初凝阶段的混凝土表面后,用低速抹平机进行打磨处理。(3)刮尺找平:用6米刮尺均匀地将硬化耐磨材料沿横、纵方向刮抹并粗略找平。(4)第二次撒布材料:将规定用量1/3彩色硬化耐磨材料均匀撒布(在经过第一次已打磨的耐磨材料表面),用抹平机再次打磨处理。(5)表面抛光:根据混凝土的硬化情况,调整抛光机上刀片角度,对面层抛光作业,确保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6)基面养扩:耐磨硬化地坪在施工完成后的4~6小时内,应在表面进行养护,以防止表面水份的急剧蒸发,确保耐磨材料强度的稳定增长。 新建高3米的围墙40m,采用实体砖砌加铝合金形式,四周合围。 (二)装饰工程 本建筑立面力求简洁大方,外墙采用面砖,坡屋面采用蓝灰色波形瓦。内装修采用中级装修标准,所有材料、设备必须满足国标规范。具体要求见下表1。台站须按要求安装标准化标识牌,标识牌设计要求见附件。 表1 装修标准 (三)给排水工程 给排水工程应符合国家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相关规范。 (四)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室外工程等内容。具体采购物品的品名和数量见表2设备表,以下文字仅对采购内容的属性进行统一说明。

地震反应谱的绘制

地震时程曲线与反应谱的绘制 ①地震反应谱的意义 地震反应谱表示的是在一定的地震动下结构的最大反应,是结构进行抗震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工具。 由于同一结构在遭遇不同的地震作用时的反应并不相同,单独一个地震记录的反应谱不能用于结构设计。但是地震记录的反应谱又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将具有普遍特性记录的反应谱进行平均和平滑处理,以用于抗震设计。现在,地震反应谱不但是工程抗震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还是整个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②地震反应谱的计算方法 反应谱的计算方法涉及到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方法中的Duhamel 积分,是现在公认精度最高的方法。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公式如下:(推导略) 但由于实际结构系统的阻尼比ξ通常都小于0.1,所以有阻尼系统和无阻尼系统的自振 周期ω近似相等即由ωζω21-=d (精确度≥99.5%)简化成ωω=d ,实际计算中通常按无阻尼系统的自振周期确定。 从而上式可以简化为 ()()()max 00max sin )(?-==--t t a d t e x t a S ττωτωτζω ③用matlab 画地震时程曲线与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所需准备软件: excel ,notepad2,matlab 以NINGHE 地震波为例 Code : %NINGHE 地震波时程曲线 % 加载前用excel 和notepad 对数据进行规整

load NINGHE.txt; % 数据放在安装文件的work目录下 NUMERIC=transpose(NINGHE); % matlab read the data by column, ni=reshape(NUMERIC,numel(NUMERIC),1);% make the date one column t_ni=0:0.002:(length(ni)-1)*0.002; % determine the time plot(t_ni,ni); ylabel('Acceleration'); xlabel('time'); title('NINGHE') %NINGHE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load NINGHE.txt; NUMERIC=transpose(NINGHE); ni=reshape(NUMERIC,numel(NUMERIC),1);%make the date one column d=0;%d is damping ratio for k=1:600; t(k)=0.01*k;%规范的加速度反应谱只关心前6秒的值 w=6.283185/t(k); t_ni=0:0.02:(length(ni)-1)*0.02; Hw=exp(-1*d*w*t_ni).*sin(w*t_ni); y1=conv(ni,Hw).*(0.02*w);y1=max(abs(y1));%卷积积分 c(k)=y1*10; end;plot(t,c,'black')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