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案---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学案---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学案---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学案---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学习目标】

以某流域为例,根据不同河段开发建设的优势条件确定开发方向,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复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既有________、山地、________,又有__________和平原。

(2)气候:多数地区属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文:水量居我国____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

2.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______矿和________________矿产丰富。

(2)水能资源:流经三大阶梯,________大,水能丰富,集中在________地区。

(3)________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上游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中游以________为中心,下游以________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高: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河段区域优势开发方向突出问题整治措施

上游地区水能丰富

水电开发,

_______________

输出基地

自然灾害频发,

______________

严重

加强长江中上游

防护林、水源涵养

林建设;封山育

林、育灌、育草

中游地区平原面积广大(________、

洞庭湖、__________平原)

商品粮、棉、油基

洪涝频发

_____________,

搞好分洪蓄洪工

程;营造长江中上

游防护林,修建

________等水利

枢纽

铁、_______________丰富

形成以冶金、机

械、建材为主的工

业体系

下游地区________为主,河湖密布,

气候暖湿,人口密集

__________之乡、

丝绸之乡,农村经

济发展水平最高

________(太湖蓝

藻)、________质

量普遍下降

调整并优化产业

结构,淘汰改造

________产业,大

的地区之一力发展_________

产业和_________

产业;加强

_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利用图表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右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广,植被覆盖率

B.流域内地形雨丰富、蒸发量小

C.地处温带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

D.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水电站的影响为( )

A.发电量减小B.冬季发电量增大

C.利用率降低D.夏季发电量增大

(3)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有()。

①满足当地对电力的新要求②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对下游的危害程度

③使下游灌区水资源配置量减小④改善玛纳斯河的航运条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反思归纳】利用图表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

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流

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去分

析,如右图所示:

一般来说,河流中上游多流经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水能

比较丰富,一般适合开发水电;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

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其植被,一般适合发展林业。河流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地势比较平坦,航运比较便利,人类活动比较集中,适合建设工农业基地。

特别提醒:

1.河流水能资源及航运价值的判断

2.河流水系是指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也称为河系。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1)河流长度、流向;(2)流域面积;(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4)河网形态、密度;(5)落差或峡谷分布;(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

【探究点二】长江流域综合开发

2.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

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

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

图,回答(1)~(2)题。

(1)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

区的主要影响是()

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2)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发展微电子工业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C.发展畜牧业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反思归纳】长江流域综合开发

长江流域面积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在综合开发中依据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各河段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

范围源头至宜昌宜昌至湖口湖口至入海口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

川盆地

江南丘陵(部分)、江汉

平原、洞庭湖平原、鄱

阳湖平原

江南丘陵(部分)、长

江三角洲、江淮平原

经济中心重庆、成都武汉上海

资源优势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其是有色

金属丰富

资源短缺;平原地形,

气候温暖湿润

社会经济优势水能开发,西电东送发展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的商品粮、棉、油、

肉类和水产品基地;重

要的制造业基地

“鱼米之乡”和“丝

绸之乡”;最大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开发现状①农牧业为主②草原退

化、水土流失严重、冰川

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

植物减少

①商品农业生产基地②

以冶金、机械、建材等

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①商品农业基地②有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①②①②①②

存在问题

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破坏严重;②水能开发程度低

①洪水威胁严重;②毁

林开荒和乱砍乱伐;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

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

境。③建设三峡工程。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

沙功能。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

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特别提醒:长江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探究点三】 流域综合开发对比案例

3.读诺克斯维尔市位置及其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诺克斯维尔市的位置 诺克斯维尔市一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诺克斯维尔市地处________气候区。依据气候资料分析其降水特点及原因。

(2)结合气候资料,分析田纳西河的水文特征。

(3)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农业带中属________带。请分析此农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反思归纳】流域综合开发对比案例

(一)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背景

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

坡,大部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上中游河谷狭窄,

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

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

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

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

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夏季水位较低。成立于

1933年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防洪、航运、发电、供水、养鱼、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网。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理的是“流域问题”,并

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田纳西河流

域综合开发过程中通过修建水库实现河流梯级开发,

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

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综合开发模式如右:

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

(1)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核心。

(2)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3)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4)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

(5)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6)重视环境保护。

(二)对比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黄河

综合开发①水能巨大: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开

发→西电东送;②航运便利→黄金水

道;③灌溉

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

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①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②中游:洪涝

多发,尤其是荆江河段

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②下游:泥沙淤积,

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

整治 措施 ①上游:营造防护林,封山育林、育草;②中游:中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加固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建设三峡工程

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②下游:加固大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 水利 枢纽

三峡工程

小浪底

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训练案

下图为M 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3.M 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

A .防风固沙

B .调节气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美化环境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4~6题。

4.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平行水系,支流多 ③地形崎岖,落差大 ④流经高原,河流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③增加入海水量 ④加速河口淤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有 ( )

①钢铁工业 ②有色冶金 ③甘蔗种植、加工业 ④水产养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7~8题。

7.若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

A .湖泊萎缩,洪涝更加频繁

B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 .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8.图中P 湖周边耕地不足,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④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某河流水系图”,回答9~10题。

9.该河流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小的原因是()

①入海口处,河流落差大②M点以上河段流速慢,泥沙

沉积③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④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0.关于该流域开发说法正确的是()

①MA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宜进行梯级开发

②MN段流域范围内水热条件充足,地势平坦,宜扩大耕种

③MN段洪水频繁,损失严重,宜加大洪灾治理④对流域内森林资源实施保护性经营与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已投入

82.79亿元人民币用于塔里木河近期

综合治理,经过10年治理,塔里木河

下游河道连续断流三十多年的状况已

成为历史。据此回答11~12题。

11.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能源十分丰富,这包括()

①太阳能②水能③石油④天然气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原因包括()

①该河为内流河,下游水量逐渐减少②流域内的人口不断增长③工农业用水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步减少④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007·山东文综卷,36)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 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 、C 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探究点题

1.(1)C (2)B (3)A 2.(1)C (2)B

3.(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降水特点:冬春降水较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原因:该地冬春季节受极地冷气流南下影响,形成较多的地形雨;该地地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夏季地处来自海洋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2)河流水量丰富,有季节变化但变化较小,冬春季形成汛期,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少。 (3)棉花 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课后延伸案

1.C 2.D 3.C 4.C 5.A 6.D 7.A 8.B 9.A 10.D 11.C 12.A

13.解析 (1)结合图中信息,特别是对图例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分析出A 支流的水文特征。分析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丰水期、枯水期(季节变化)、有无结冰期、流量大小、落差、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2)B 支流落差大,可开发水能,峡谷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C 支流流经平原地区,水量多且平稳,发展航运条件优越。(3)结合图及图例,可分析出土地不合理利用现象。(4)除上述资料外,还应包括该地区地质构造状况、河流水文状况及地区人口迁移量、经济发展状况等社会经济资料。

答案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 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 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案(答案含解析)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 知道能量的转换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2. 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3.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自主探究 1.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 _________________ 性的,人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 能量的。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 ___________ 能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 、,我们既要有效地,又要很好地控制和消 除________ 。 3. 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会越来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能源。 像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得到,称为______ 能源。 合作探究 一、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思考讨论: (1)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是怎样转移的? (2) 冷水能把热量自发地转移给热水吗? 提出问题:电冰箱为何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归纳总结:能量的转移具有_________ 性。 思考讨论:汽车制动时,消耗的动能转化成什么能?这些消耗的能量能不能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

归纳总结:能量的转化具有_________ 性。 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思考讨论:人类在利用化石能源时,能量有没有完全利用?有无环境污染?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你看到什么现象,你知道汽车尾气有何危害?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想想议议:在耗用各种能源时,对环境是否会造成破坏呢?在下表中,用“V”表示大量耗用该类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破坏,用“ X”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破坏。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高中物理第十章热力学定律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3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 )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兴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解析:受地域环境的限制,风力、水力发电站不能在各地兴建,因而不能关闭火力发电站,故B、C错;受技术限制,核能和太阳能尚未大规模被利用,所以也不能停止使用石油资源,故D错误. 2.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B ) A.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能源,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 D.不断开发新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加强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但由于能量耗散,所以仍存在能源危机问题. 3.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备受青睐.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生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A ) 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 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氢能是易燃烧、热值高,原料来源广;但储存难、制备成本高,故①②正确.4.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D ) A.制作一个内能回收器,将散失在周围环境中的内能全部收回再利用 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 C.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

(完整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的优势。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难点)4.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②气候:大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文: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2)自然资源 ①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②长江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易错警示] 水文特征不同于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主要侧重对河流外貌特征的描述,如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状况、弯曲状况等;水文特征主要是对河湖内部特征的描述,如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等。 (1)经济发展快,形 成三大经济区????? 上游:以重庆为中心中游:以武汉为中心 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①开发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长江三 峡工程????? 位置:湖北宜昌境内西陵峡三斗坪,长江上游河段工程作用:防洪首要任务、发电、 航运及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③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 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 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 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 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 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 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xiugaigao)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 一、温故知新: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 ,有利于,有利于。 2、我国环境的现状是,(删除)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直接关系我们和。 3、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为代价,绝不能把对立进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的老路。 二、课堂预习:(4分钟)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开发难度。 2、我国当前资源开发的现状:开发利用、不够,由此造成的、十分严重。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原因:人口,资源的,环境的,生态的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3、要求:人类与自然共处,认识到自己对、和应负的责任。 4、目的:建设社会。 三、自主学习: 【我们共同的家园】 情境一:(材料或漫画的标题) 结论: 情境二:(材料或漫画的标题) 结论: 情境三:(材料或漫画的标题) 结论: 巩固演练 能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它是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煤炭占有量是世界人均的1/2,石油是1/3,天然气是1/14,但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8倍。这表明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①人均占有量少②利用率不高③开发范围狭窄④分布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四、合作探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情境四: 材料一: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13.39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0.3%;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据预测,在我国45种矿产资源中。到2010年还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只有21种;到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只有9种了。 材料二: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面对我国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方案,在碳排放方面将制定约束性指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优教教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 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导学案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中游地区为,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田纳西河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资源。 3.田纳西河水汽主要来自和,海洋给当地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4.田纳西河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主汛期是月到次年月中旬。 5.该流域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等矿产资源。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发达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但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自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问题产生原因造成后果 土地退 化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对地力 消耗较大。 老棉花带衰落 植被破 坏 扩大耕地面积;炼铜用木炭;矿山开采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污 染炼铜排放高浓度的SO2,形成酸雨。 污染土壤、水体,许多生物 消失绝迹 长期的,加上和经常性的,田纳西河严重,

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也仅限 于。到20世纪30年代初,这里已经沦为美国东部最为贫困和落后的 地区之一。 自学检测区 内容自我评价1.下列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 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2~4题。 2.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 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的治理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3.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在流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A.建设抽水储能电站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5.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流域内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I

九年级物理下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1 能源转化的效率 1. 某太阳能电池工作的效率是16%,意义:该太阳能电池可以把16%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83%,意义:该电动机可以把83%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某锉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99 %,意义:该锂电池充电时可以把99%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 C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35%,意义:该柴油机可以把35%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87 %,意义:该电热水器可以把87%的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2. 一台柴油机,有m kg柴油完全燃烧时,放出8. 0 ×108 J的热量。若损失3. 2×108 J的热 量,则该柴油机的效率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3. 如图所示是某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效率是( ) A. 25% B. 40% C. 75% D. 35% 4.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效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机器工作中,能量转化的效率一定小于1 B.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C.能量转化效率可以等于1 D.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问题的核心 5. 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内燃烧 B.加大送风量,把煤粒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 C.增大受热面积,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D.换用热值更高的燃料 6. 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工作的一种新型动力车。它上面的太阳能接收板的有效面积 为8 m2,天气晴朗且接收板正对阳光时,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钟能接收到太阳辐射的能量为1 000 J,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压为120 V,可供电动机正常工作的电流为10 A。 (1)太阳能属于(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 (3)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能,若转化效率是80%,且该车沿 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所获得的牵引力是150 N,则该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m/s。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重难点)3.掌握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不同。(重难点 )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期人类活动与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采集—狩猎社会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有 限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 系 农业社会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 都明显增大,环境遭到破坏 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 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 认识 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 规模和高度,环境问题愈发严峻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和谐 论”(又称为人地协调论)应运而 生 信息社会(又称为后工业 社会) 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 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一系列 变革 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生态化、 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的方向进 一步发展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1)传统发展观念 ①往往只片面追求解决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③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由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转变。 (3)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②内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解与学习,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话题,这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电站、核武器等内容也是学生的兴趣点,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也是学生心存疑惑争于探究的问题.但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和抽象性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原子能、核能以及能量的转化、转移,虽然学生对太阳能很熟,但是没有原子核和核能为基础理解起来是困难的.因此本章应该重视核能、太阳能这两节内容的教学.教学中要尽量关注学生对于能量转移和转化事实的积累和认识,尽量让学生参与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知识和结合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首先通过实例介绍能源的不同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核能应用的两种方式,核聚变、核裂变,主要以视频课件为主.以核能为基础,教师讲解太阳内部的反应来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引导学生介绍太阳能应用的优缺点,能源革命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内容,而能的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得出,能源与

高中地理优质课:“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 计 一、课标分析 1、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节,该单元主题是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要进行区域综合开发首先要了解区域,其次进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第一节的学习也必然是这样一个模式,先要了解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状况,再进行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第一课时就是要先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它是下一步制定流域开发与治理措施的依据,是第二课时的知识铺垫。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面向高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以分别学完了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比较欠缺,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培养。 四、设计思想 本节具有丰富的探索性内容,教师应创设情境,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讨论、合作探究等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难点: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七、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 ) 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 2.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源革命,_______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物理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是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二)引入新课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人类如何应对这方面的危机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新课教学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教师提问: 1、人类在耗用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学生回答) 2、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习回答) 3、能源的消耗迅速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人类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回答)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理想能源”有哪些特点? 二、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思考题: 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是增快还是减慢? 3、目前人类主要应用什么能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消耗能源时对环境人造成哪些影响?产生哪些危害? 5、未来的“理想能源”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探究 (一)点拔指导 1、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明显加快 2、目前人类主要应用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 3、消耗能源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形成酸雨,可致水、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构件造成危害 4、未来“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考点梳理 考点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⑴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数量大,低素质人口比重大,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⑵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 ⑶深刻的环境危机: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21世纪议程》 ⑴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从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 ⑵人口策略: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统筹规划,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问题;资源有偿使用,加大环保投入;保护生物多样性。 [例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许多发达国家快,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因而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C 考点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⑴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途径是清洁生产。 ⑵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 2.几个重要概念 ⑴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⑵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⑶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⑶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 【例2】读下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⑵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解析】该题侧重对流程图的判读能力和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由图中箭头指向和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原则可知,图中①表示饲料加工的饲料供给养殖业;②箭头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种植业的农产品供给农户;③表示种植业的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厂的原料;④表示肉、蛋、奶等养殖业产品供给市场。图中总体上看同时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且产品比重、生产规模都较大,属于混合农业。【答案】⑴B ⑵D 重疑难点突破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中山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金万超 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并能够归纳其特点;二是会基于该流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规划该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三是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基于以上理解:对本条标准进行细化,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水系、流域、干流、支流等概念。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3、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的研究和学习,掌握分析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通过认识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更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解析 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因此,本节课虽然是以美国的田納西河流域开发整治作为案例学习,但其重点并不是田納西河流域开发建设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要概括出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以前的中学教材很少将流域作为一种区域进行讲述,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区域,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较为陌生。因此,本节教材在介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前,通过一张图片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流域和水系的组成和特点。按照案例分析(区域地理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的一常规思路,本节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部分:①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②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③流域的综合开发。其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是重点内容。自然背景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归结出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探讨开发利用的方向;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整体性为原则,把握住“梯级开发”这个核心和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教材三个部分的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弄清了“流域的自然背景”,“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就不难理解。

【知识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4.3(湘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重点难点】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案例,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着的方法,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提出背景 2.目的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①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②使当今各国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使未来人类③的能力不至于削弱 3.可持续发展由概念到行动——《21世纪议程》 通过时间与会议: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④____________________大会,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 主要内容⑤可持续发展⑥保护与管理

加强⑦的作用实施手段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其主要内容可包括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可持续发展、⑨______________与环境保护。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⑩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社会○11______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12______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13______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14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威胁。 4.基本内涵 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鼓励○15______增长 各类国家都享有发展的权利 在发展中国家,○16______________发展是第一位的 公平的观念 ○17______之间的公平 ○18______之间的公平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公开课教案】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

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学生回答: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板书设计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