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rpivvv土_壤肥料学实验教案-农学

rpivvv土_壤肥料学实验教案-农学

rpivvv土_壤肥料学实验教案-农学
rpivvv土_壤肥料学实验教案-农学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教师所在系:农学系

讲授课程:土壤肥料学

教师姓名:桂枝

教师职称:讲师

天津农学院教务处制

天津农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

学 分

1

总学时: 学时 讲 课: 学时 上 机: 学时 实 验: 28 学时 课程类别 (√ ) 理论课( ) 公共课( ) 必 修 课( ) 实验课(√ ) 专业课( ) 院级任选课( )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授课专业

园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有关土壤、肥料和植物

样品常用分析项目的分析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对有效磷、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等概念的理解;

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索氏脂肪提取器等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各个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滴定中点的把握、指示剂的选用。

教材和参考书《土壤肥料学》

《植物营养与施肥》

《土壤学实验指导》

《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讲义》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 2 周 1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解

章(节)

名称

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和保存课时 3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野外认土、采样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过程中任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引导

二、学生课前准备

对农学、土壤学、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三、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讲解野外采样、认土的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在野外讲究土壤剖面的的挖掘与观察描述;最后学生练习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写实验报告:实验项目题目;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内容步骤(简写);实验注意事项(重点,包括实验操作中关键环节和自己的感悟)。

课后记本次实验课,是学生了解土壤的关键一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的形成、发展及研究。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3 周2 次授课方式

演示、讲解

章(节)

名称

实验二土壤有效磷的测定课时 3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的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滤液要求无色透明溶液,。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

授课周次 第 4 周 3次 授课方式

演示、讲解

章(节) 名称 实验三 土壤pH 值的测定(电位法)

课 时

3

教学目的 掌握土壤pH 值的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 酸度计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用一点标定法测定中性溶液的pH 值

教学重点

由于土壤浸出液中磷的浓度很低,须用灵敏的钼蓝法比色测定。本实验所采用的钼蓝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定容前要彻底排净CO 2。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土壤中磷的存在形式,有效磷的特点。 二、学生课前准备

回忆理论课上有关磷的教学内容。 三、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讲授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原理,然后讲授土壤有效磷测定步骤(称土;滴加浸提剂;振荡;过滤;显色、定容;测定、计算),最后讲授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题目;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步骤(简写);实验结果分析(重点,要求包括原始数据和整理后的数据记录,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注意事项(重点,包括实验操作中关键环节和自己的感悟)。

课后记

本次实验课是土壤分析中重要的定量化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一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引导

化学课中是怎样定义pH值的

二、学生课前准备

对农学、土壤学、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三、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讲授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原理,然后讲授土壤pH测定步骤(称土、加浸提剂、振荡或搅拌、静置、测定);最后结合酸度计使用讲授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写实验报告:实验项目题目;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步骤(简写);实验结果分析(重点,要求包括原始数据和整理后的数据记录,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注意事项(重点,包括实验操作中关键环节和自己的感悟)。

课后记本次实验课是土壤分析中重要的定量化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一课。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 4 周 4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

章(节)

名称

实验四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课时 3 教学目的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电导率仪的调零和校准

教学难点电导率仪的调零和校准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导

设计半透膜的原理,电流和电压的形成。

二、学生课前准备

对农学、土壤学、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三、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讲授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原理,然后讲授土壤pH测定步骤(称土、加浸提剂、振荡或搅拌、静置、测定、计算,同时做标准曲线和空白实验);

最后结合电导率仪使用讲授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实验报告首先讲授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原理,然后讲授土壤pH测定步骤(称土、加浸提剂、振荡或搅拌、静置、测定、计算,同时做标准曲线和空

白实验);最后结合电导率仪使用讲授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

课后记本次实验课是土壤分析中重要的定量化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一课。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 5 周 5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

章(节)

名称

实验五作物、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课时 3 教学目的掌握采集和制备作物和肥料样品的方法,了解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怎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教学难点怎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导

设计让学生回忆土壤样品采集过程的步骤和过程。

二、学生课前准备

对作物和肥料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三、课堂教学过程

给学生教授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植物样品的水分测定、肥料样品的采集目的、意义、原理。

四、课后作业

回答问题:

作物和肥料样品在采集和制备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作物和土壤样品在测定水分时有何不同?

肥料水分的测定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课后记

本次实验课是肥料分析中重要的定量化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一

课。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 6 周 6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

章(节)

名称

实验六铵态氮肥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课时 3 教学目的掌握甲醛法测定铵态氮肥含氮量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在铵态氮肥与甲醛发生反应前必须先将它们分别调节到中性。

教学难点滴定终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导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

授课周次 第 6 周 7 次 授课方式

演示、讲解

章(节) 名称 实验七 尿素中缩二脲的测定(铜盐比色法)

课 时

3

教学目的 进一步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

设计

回忆中和反应。 二、学生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铵态氮肥的特点。 三、课堂教学过程

给学生讲授甲醛法测定含氮量的目的、意义、原理,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 实验报告

课后记

本次实验课是肥料分析中重要的定量化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一课。

设计让学生回忆尿素的用途,可用于叶面喷施,此时缩二脲含量高会对植物有害。

二、学生课前准备

对尿素的特点有所了解。

三、课堂教学过程

给学生讲授缩二脲的测定方法,加深学生对目的、意义、原理的了解。

四、课后作业

写实验报告:实验项目题目;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步骤(简写);实验结果分析(重点,要求包括原始数据和整理后的数据记录,结

果分析讨论);实验注意事项(重点,包括实验操作中关键环节和自己的感悟)。

课后记本次实验课是土壤分析中重要的定量化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一课。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7 周8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

章(节)

名称

实验八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课时 3

教学目的

掌握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了解测定土壤样品和肥料样品中有效磷的

方法的异同。

教学重点有效磷的特性与选用柠檬酸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弃去出滤液。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引导

让学生回忆磷肥的3种形态,有效磷的组成和特点。

二、学生课前准备

对磷肥的性质、特点有所了解。

三、课堂教学过程

给学生讲授有效磷的测定目的、意义、原理,加深学生对原理及过程的了解。

四、课后作业

写实验报告:实验项目题目;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步骤(简写);实验结果分析(重点,要求包括原始数据和整理后的数据记录,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注意事项(重点,包括实验操作中关键环节和自己的感悟)。

课后记

本次实验课是土壤分析中重要的定量化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一

课。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8 周9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

章(节)名称实验九植物粗脂肪的测定

索氏残余法(纸包失重法)

课时 4

教学目的掌握用纸包失重法测定植物粗脂肪的方法。教学重点索氏脂肪浸提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索氏脂肪浸提器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引导

让学生回忆磷肥的3种形态,有效磷的组成和特点。

二、学生课前准备

对磷肥的性质、特点有所了解。

三、课堂教学过程

给学生讲授粗脂肪的测定目的、意义、原理,加深学生对粗脂肪测定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

写实验报告:实验项目题目;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步骤(简写);实验结果分析(重点,要求包括原始数据和整理后的数据记录,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注意事项(重点,包括实验操作中关键环节和自己的感悟)。

课后记

本次实验课是肥料分析中重要的定量化分析,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一

课。

土壤肥料学复习模拟题肥料部分11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复习模拟题(肥料部分) 被动吸收 最小养分律 拮抗作用 协助作用 叶部营养 厩肥 扩散 微量元素 有益元素 复合肥料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沤肥 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 反硝化作用 氮肥利用率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植物营养临界期 绿肥 陪补离子效应 潜性酸度 岩石的物理风化 养分的截获 永久负电荷 种肥 追肥 二、填空题 1 ?李比西提出的三大学说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6 种;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有 ______ 种;微量营养元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 _______ 种。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与NH 4+因带同种电荷且 相同,两者之间有拮抗作用。 5 ?作物吸收氮的形态主要为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6 ?环境反应偏 _____ 性时,有利于根系对阳离子的吸收; 环境反应偏 ____ 性时, 有利 于根系对阴离子的吸收。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CEC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关系密切;CEC 大的则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 子多,CEC 小的则吸收 ____________ 离子多。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某兀素是不是植物必需营养兀素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绿肥作物种植方式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10.植物生长的盛期蒸腾作用 ______________ ,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的阳离子代换量 硝化作用 长效N 肥 闭蓄态磷 有机肥料 生物固氮 化学固定 生物固定 饼肥 化成复合肥 基肥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一、名词解释 肥料 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 主动吸收 质流 维茨效应 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 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 堆肥 阳离子交换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共

肥料学整理

肥料:指一些能够直接向植物提供营养元素的有机或无机物质。分为无机,有机,生物肥 有机肥料:粪尿肥类、堆肥、绿肥、沼气渣与沼液、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泥、饼肥、海肥、腐 殖酸类肥料、Compost tea、农产品加工废弃物 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解磷、解钾肥)、放线菌肥(抗生肥料)、 真菌类肥料(菌根真菌、霉菌肥料、酵母肥料)、光合细菌肥料 世界化肥工业发展趋势:1、高浓化(节省能量/副效应)2、复合化(颗粒化) 3、专用化(因作物而异,品种多样化) 4、缓效化(长效/控效)一次性施肥,根际接触施 肥 5、液体肥料(喷灌、滴灌) 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根据国内外竞争的态势及我国的资源条件,氮肥将基本立足自给,国产磷肥 市场占有率为80%以上,国产钾肥根据条件发展。 2)品种结构:主要发展高浓度基础肥料 有机(类)肥料指的是一类含有机成分的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微生 物有机肥、堆肥生防剂 腐熟:堆肥腐熟或腐熟度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了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需要向土壤施入一定 量的有机质材料,在施用前利用微生物对这些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腐解处理叫腐熟。 腐熟的目的 1)通过发酵将畜禽粪便转变为无臭、卫生、方便运输与施用的优质有机肥。 2)将畜禽粪便转变为对土壤和作物都安全的有机肥制品。 评分法堆肥现场腐熟度的判定标准 颜色黄~黄褐色(2);褐色(5);黑褐色~黑色(10) 形状粘块状(2);块状易散(5);粉状(10) 臭气粪尿臭明显(2);粪尿臭不十分明显(5);堆肥臭(10) 水分用手使劲握从手指间能有水冒出,水分含量>70%(2);用手使劲握从手指间能有少量握从手指间没有水冒出,水分含量<50%(10) 堆肥中的最高温度 50℃以下(2);50~60℃(10);60~70℃(15);70℃以上(20) 堆肥期间纯畜粪堆腐时间<15d(2);15~25d(10);>25d(20) 与作物残渣混合堆肥堆腐时间<15d(2); 150~30d (10);>3d(20) 与木质材料混合堆肥堆腐时间<20d(2) ;20d~40d(10);>40d(20) 翻动次数2次以下(2);3~6次(5);7次以上(10) 强制通气无(0);有(10) 堆肥处理周期:从堆肥开始至经过搅翻堆肥温度不再上升为止所需的最短时间,即堆肥内有 机物分解趋于稳定的时间(包括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称为堆肥处理周期。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 (土壤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1.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 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1. 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 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 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5.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 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 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良土性 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良土质 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砂土:深播种,多次少量施肥;粘土:深沟,精耕,适量施肥 8. 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蚯蚓、线虫等)和植物等的总称。栖居在土壤中的活的有机体。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70%-90%)、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适宜 于有机质含量高、偏碱性土壤环境)、真菌(大多好气,喜酸性土壤)藻类(数量少于细菌、真菌等当与真菌共同生长,可风化岩石)、原生动物。 9.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来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其形态有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主要元素组成:C、O H 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10.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㈠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 等,而N、 P、S 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㈡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腐殖质的组成: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腐殖质的性质:带电性、吸水性、稳定性。植物物质形成学说:最初形成的腐殖物质是胡敏素。在胡敏素经过微生物的降解后才形成胡敏酸。胡敏酸进一步降解才形成富里酸。 11.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12.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土壤水、热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酸碱性。 13.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土壤肥料学设计性实验

不同质地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及 不同消煮时间对有机质测定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2、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3、分析不同消煮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二、实验意义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了解肥力情况,进行培肥,改变土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不仅是土壤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如结构性、保肥性和缓冲性等有着积极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在于: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土壤团粒结构、透水性、持水量、通气、吸收量以及缓冲性等都决定于土壤有机质;它含有无数微生物活体,同时也是微生物的养分和能量的来源;分解有机物逐步释放各种元素和完全养分,不易缺素;腐殖酸对根系的发育有刺激作用;向土壤溶液、土壤空气和大气供应二氧化碳;有机酸在颇大程度上影响母质的化学风化过程,如对磷、铝、钾、镁等化合物由难溶性矿物的成分中转移到土壤溶液中的作用就会加强,容易被根系吸收。因此,测定土壤有机质,分析不同土质以及不同煮沸时间对其影响,有助于对土壤肥力大的了解,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重要依据。 三,实验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用稍过量的标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标准硫酸亚铁滴定,由所消耗标准硫酸亚铁的量计算出有机碳量,从而推算出有机质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2K2Cr2O7+3C+8H2SO4 2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O7+7FeSO4+7HSO4 K2SO4+Cr2(SO4)3+3Fe(SO4)3+7H2O 用Fe2+滴定剩余的CrO72-时,以邻啡罗啉(C12H8N2)为氧化还原剂,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变色过程如下:开始时溶液以重铬酸钾的橙色为主,此时指示剂在氧化条件下,呈淡蓝色被重铬酸钾的橙色掩盖,滴定时溶液逐渐呈绿色(Cr3+)近终点时变为灰绿色。当Fe溶液过量半滴时,溶液则变为棕红色,表示颜色已到终点。 四、材料、试剂、仪器用具 材料:两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稻田土和腐殖质土)

实验5--化学肥料的鉴别

实验五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增加对各种化学肥料一般理化性质的认识和掌握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前者是考虑合理施肥的基本常识之一。后者是以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肥料混杂或地方土产的不定型肥料时,可以简便快速地加以鉴定和识别,不致发生错误施用造成损失。 二、实验方法 以直观和简便为特点。对各种化学肥料的一般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结晶与否、结晶形状、比重、吸湿性等性质可用直接观察的方法。 对化肥的酸碱性、水溶性、烧燃现象等特征反应诸项目的定性鉴定方法如下: 1、水溶性:取豆粒大小的化学肥料颗粒放入20 ml试管中,加入10 ml去离子水后,摇动 数分钟后观察溶解状况,一般结晶肥料可直接观测,而粉末状磷肥要鉴定有无水溶性磷可借助于速测法,快速简单。 2、酸碱性:用小试管取少量上述溶液用石蕊试纸测试,或者用精密pH试纸测试。 3、碱面反应:在测酸碱性的溶液中,加一勺碱面后,嗅氨味,以判定是否是铵态氮肥,无 氨味时,还可加热后再嗅,以鉴定是否是尿素肥料。 4、燃烧现象:取少量化肥在铁片或烧红的木炭上燃烧,观测有无气味,是否冒烟,是否熔 融,有无残留物,有无跳动及火焰颜色等,利用不同盐类或离子在燃烧时的特征现象。 5、纸条燃烧反应:分别将各种氮肥钾肥用自来水配成饱和溶液,将纸条浸透饱和液,拿起 晾干以后,点燃纸条观察易燃否,残渣情况等。 6、离子反应:本实验在鉴别SO42- 时,是采用沉淀反应,在小试管中5 ml等待测肥料的水 溶液,分别加入数滴BaCl2试剂或AgNO3试剂,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SO42- 的存在是加BaCl2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HCl。证明Cl的存在是加AgNO3生成白色絮状沉淀不溶于HNO3中。 (一)对各个已知肥料按本表项目逐个地观察测定如下: 在完成上述鉴定项目以后,归纳总结出下列内容: 1、所有氮肥的共同特点及鉴定方法,氨态肥的共同特点及鉴定方法。碳酸氢铵、硫酸铵、 氯化铵、硝酸铵的鉴别方法。硝态氮肥的共同特点及鉴定方法,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的鉴定方法。酰胺态尿素的鉴别方法。 2、钾肥的共同特点及鉴别方法,硫酸钾、氯化钾、窑灰钾的鉴定方法。 3、磷肥的共同特点及鉴别方法,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骨粉等的鉴定方法。(二)每人选取2~3个未知化肥样本按表3系统鉴定方法加以定性鉴定,并将结果填入表2中。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课程标准.doc

| 《土壤肥料》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农学类专业 课程性质: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土壤肥料》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 课程总计72学时 ,其中理论课52学时 ,实验实习14 ,习题课6学时。 三、课程性质地位 《土壤肥料》是农业院校农林及资环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加强《土壤肥料》的课程建设 ,提高《土壤肥料学》的教学质量 ,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农林毕业生及学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预修课程:《化学》、《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农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桥梁作用和地位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 ,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 ,与农学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与发展相互协调 ,强化学用结合 ,融入学科发展前沿。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在教与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

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自觉地自主学习和实训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农业大学教学规范、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为基本教学要求 ,在教学实施中需注意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 ,考虑变化性、加强创新性。应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教学要求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及时补充、修改、编写授课教案 ,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框架设计将课程教学过程分为总体、章节和课时三个层次进行教案编制。课时按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或一次课(2学时)教案编制 ,教学中适当融入学科的新知识、新业务等前沿内容。建议注意教学反馈意见和教学结果资料的积累 ,并进行分析总结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和调查、课程结束考试等环节对学生状况分析。从而不断改进完善教学。 2、教学实施 应根据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改革的具体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配合word格式讲稿和PPT格式幻灯片使用。使用时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性质和知识基础以及上课条件选用不同的形式。建议选择具有多媒体上课条件的教室使用PPT格式 ,word格式可供参考。建议不同的教师制作根据教学内容的word文档制作PPT文本。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最新知识和信息酌情调整。在教学实施中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精讲、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及讨论式、小组研究式教学综合应用。讲授教学、多媒体、讨论教学结合。

土壤肥料学总结肥料部分重点笔记

第六章植物营养概论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领域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与多个学科交叉,目前其主要领域包括如下: 1.植物矿质营养生理学 2.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环境及其调控 3.逆境植物营养生理学 4.作物产量生理学 5.植物营养生态学 6.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 7.植物土壤营养 8.肥料学与优化平衡施肥 三、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1.田间生物方法 1)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接近于生产条件 3)比较客观地反映农业实际 4)结果对生产更有实际的和直接的指导意义 5)其他试验结果在应用于生产以前,都应该通过田间试验的检验 2.模拟研究方法 通常叫盆栽试验或培养试验 特点:在人工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特定的营养环境下对植物的营养问题进行研究。 优点: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单因子的研究和开展在田间条件下难于举行的探索性试验。 -----结果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有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检验,才能应用于生产。 方法:土培、砂培和水培(溶液培养)等 3.植物根系和根际研究方法 根系:摄取、运输和储存营养物质以及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器官,是植物的地下生长部位。 根系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领域有:根系生态学、根系生理学、根系解剖学 根际是受植物根系生理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理学特征上不同于原土体的特殊区域,是土壤-植物根-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场所。根际研究在理论及生产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4.生物统计和生物数学的方法 在近代植物营养研究中,数理统计已成为指导试验设计、检验试验数据资料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 优点:能正确对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和研究试验误差出现的规律性,从而确定误差的估计方法,帮助试验者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能客观地认识试验资料,合理地判断试验结果,从而做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近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数学模拟、数学模型 其它:p166-167 5.近代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

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理论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0/2.5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2.课程说明 《土壤肥料学》是为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学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肥力因素、形成、分类、分布、土壤培肥与土壤污染、植物营养与施肥、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肥技术。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实验与实习,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设的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土壤的组成、性质、肥力因素给予说明; 2.学生能对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方法作出系统的归纳; 3.学生能能举例说明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 4.学生能依据施肥原理,制定出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教法建议 《土壤肥料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由于受学时数的限制,应以土壤肥力为突破口,侧重于土壤肥力因素、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污染、土壤培肥、植物营养与施肥的讲授。对于土壤的组成、性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肥技术,拟定适度的自学提纲,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土壤肥料学发展前沿动态,使其成为未知领域的开拓者。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自学指导法,使教学效果生动活泼。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实验成绩(30%)。 本文 绪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举例说明国外土壤学的代表人物;

肥料学

第六章 1名词解释 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17种,区分大中微量元素),有益元素、肥料三要素、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综合因子作用律、植物营养临界期、肥料最大效率期、生理酸(碱性)性肥料,区别化学酸碱性肥料、基肥、种肥、追肥 2问答题 (1)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2)土壤养分向植物根系转移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3)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的特点 (4)掌握根对养分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 (5)如何理解营养元素在植物营养中地位是同等重要、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差异却很大? (6)植物营养的阶段性对施肥有何指导意义? (7)有机肥和无机肥有何优缺点,在生产中应如何合理施用? (8)速效、缓效和迟效肥料各有什么特点,在生产中应如何合理施用? (9)养分再利用程度与植物缺素症状部位之间的关系?试用2个例子说明这一关系 (10)叶面施肥的特点,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七章氮 1名词解释 矿化作用,生物固持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长效氮肥,控释氮肥 2问答题 (1)氮肥缺乏或过量对作物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2)学习了氮肥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如何合理施用氮肥。 (3)试用简图描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 (4)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第八章磷钾 1名词解释 缓效性钾(非交换态钾)速效钾枸溶性磷肥、草木灰 2问答题 (1)为何磷肥的利用率低,在生产上应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2)如何根据土壤pH来选择磷肥? (3)简述植物缺磷、钾部位及其症状。 (4)土壤中磷的固定机制有哪几种? (5)简述磷肥的种类以及如何合理施用磷肥? (6)4、简述钾肥的种类以及如何合理施用钾肥? (7)如何看待“秸秆焚烧”?如何减少秸秆焚烧,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九章中微量营养元素与肥料 问答题 简述中微量元素的主要营养功能及植物缺乏时的主要症状。 1、简述微量元素铁,硼,锌的主要营养功能及植物缺乏时的主要症状。 2、合理施用微肥应坚持哪些原则? 第十章复混肥 名词解释 复混肥料肥料分析式掺合肥料B.B.肥 问答题 1、复混肥料的含义和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2、复混肥料有哪些类型? 3、肥料混合的原则是什么? 4、如何合理施用复混肥料?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草坪建植与养护》实训课程标准

《草坪建植与养护》课程标准 一、学时数和适用专业 学时数:8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三年高职)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草坪建植与养护》主要学习草坪及草坪草的基本知识;草坪建植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草坪养护与管理、草皮生产、草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技能密切结合的应用技术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草坪建植、养护、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草坪草生长发育规律和主要生活习性;掌握草坪草种的选择、营养繁殖材料、场地准备、种植过程、植后管理、草坪更新、草坪修剪、草坪营养与施肥灌水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草皮生产能力、草坪建植能力和草坪养护能力。 三、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树木、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 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园艺产品营销学等。 四、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草坪草的概念、特性、分类及常见种类。 2.掌握草坪建植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3.掌握草坪的养护管理方法。 4.掌握草坪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养护管理标准。 5.能独立完成草坪建植的全过程和草坪建植的技术指导工作。 6.能制定草坪的养护管理方案并实施养护管理工作。 五、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 序号 实训项目实训(工作)任务教学要求知识点 一实训一、常 见草坪草 识别及分 类 1.识别常见草坪草 2.草坪草基本特性 3.草坪分类及形态描述 1.掌握常见草坪草识别种类 2.掌握分类及形态描述。 1.草坪分类 2.草坪生长特性 二实训二、草 坪建植技 术 1.播种繁殖建植 2.草皮铺设 3.绿地整理 4.绿地给排水 1.明确草坪绿地整理基本要求和 规范。 2.掌握常见绿地排水方法设置 3.掌握草坪在有性法和无性法建 植技术。 1.建植方法 2.绿地整理技术。

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土壤肥料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技术学部 园艺系

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 [英文名称]Soil and Fertilizer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模块)]专业必修课 [学时]:68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 要专业课,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奠定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 为根本。让学生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土壤、肥料的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能有效的运用土壤、肥料为企业的花卉生产和园林工程建设服务。 三、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以土壤肥料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以 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以学生实验为辅助手段,多渠道、多种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序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3、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种的地位与作用; 4、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三、重点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及土壤的形成,知道土壤有机质及作用和调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岩石; 2、土壤的形成:成土因素及作用,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3、土壤颗粒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腐 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三、重点 土壤的形成、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调节。 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孔隙、密度和容重,土壤结构与肥力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孔隙性: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 结构的形成和团粒结构土壤的培养。 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 三、重点 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土壤的培养。 第三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要求 知道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和其它化学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土壤胶体的特性。 2、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吸 收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供肥性。 3、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酸碱性概述,土壤酸性,土壤碱性, 土壤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缓冲作用。 4、土壤的其它化学性质:土壤溶液,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三、重点和难点

田间统计实验

南京农业大学实验报告纸 2010—2011 学年2 学期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次数分布 某罐头厂随机抽取100听桃汁罐头,并测量其单听的净重,经整理得到如下次数分布表,得到其次数分布直方图并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数据来源:《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潘丽军,陈锦权主编,2008, 东南大学出版社,P54]

data guangtou_zhong; input y@@; cards; 347.5 341.6 342.6 337.7 343.0 343.2 357.0 339.9 341.6 337.3 350.1 338.9 341.5 340.3 339.6 337.3 345.8 343.3 353.8 342.6 342.8 340.0 330.0 336.9 337.9 346.1 341.4 343.8 339.4 337.9 338.4 331.7 340.2 343.4 350.8 350.5 343.6 339.9 332.8 339.6 338.9 338.7 347.1 343.9 336.5 345.5 349.4 341.2 348.9 341.7 338.6 341.0 339.5 336.0 346.3 340.9 334.1 345.9 340.5 339.7 342.4 340.3 341.8 343.9 347.7 349.9 342.6 334.6 340.7 337.1 339.5 337.8 347.8 349.4 345.1 345.8 343.7 342.7 341.9 334.1 340.7 346.9 334.8 349.8 344.0 346.1 343.1 341.9 337.6 342.7 340.9 334.5 344.4 343.3 337.8 342.5 345.2 337.8 341.0 344.7 ; proc format; value guangtou_zhong 328.5-< 331.5=' 328.5~ 331.5' 331.5-< 334.5=' 331.5~ 334.5' 334.5-<337.5=' 334.5~337.5' 337.5-<340.5='337.5~340.5' 340.5-<343.5='340.5~343.5' 343.5-<346.5='343.5~346.5' 346.5-<349.5='346.5~349.5' 349.5-<352.5='349.5~352.5' 352.5-<355.5='352.5~355.5' 355.5-<358.5='355.5~358.5' ; run; proc freq; table y; format y guangtou_zhong.; run; proc gchart ; vbar y/midpoints=330.0 to 357.0 by 3 space=0 outside=freq; run; proc means n mean max min range var std cv; ru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