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专题(1)

经济专题(1)

2011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考纲考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备考策略】

根据近年高考命题特点,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货币”“价格”“消费”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价格,商品的价格影响居民的消费。

2.运用价格变化等知识,综合分析我国房地产价格,特别是猪肉、蔬菜等食品类价格变化的原因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措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结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和国际金融动荡的形势分析我国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意义。

4.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不同的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明辨不同消费行为的利与弊,说明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意义,尤其注意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构建主干体系】

考点一货币

【主干知识】

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两个基本职能。

3.纸币作为价值符号是财富的象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4.信用卡和支票是结算常用的两种信用工具。

5.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变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6.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典题训练】

(2010·安徽文综.T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商品使用价值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A。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只有出售出去,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所以说商品生产者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说法错误,不选。

【类题拓展】虚拟货币近年在互联网上扮演“货币”的角色。以腾讯Q币为例,1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一个Q币,用户可以通过Q币购买公司提供的等值服务,如购买QQ秀商城中的商品等。腾讯Q币是一种()

A.特殊的商品

B.价值符号

C.一般等价物

D.特殊的商品

【命题立意】本题以虚拟货币的使用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货币相关知识的理解。

【规范解答】选D。购买Q币其实是在购买它所代表的服务和权限,因此Q币不是货币或纸币,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D项应选;A、B、C三项对Q币的认识不正确。

[要点提示]

1.商品生产者重视商品质量的经济生活的依据

提示:(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生产者从事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营利,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

(3)只有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2.国家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有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用它可以购买商品吗?

提示:贵金属纪念币本身也是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贵金属纪念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可以用它来购买商品。不过它的价值是指本身所含的贵金属的价值,国家发行的贵金属货币是法定货币。

3.纸币有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政府可以规定它的购买力吗?为什么?

提示:纸币作为价值符号没有价值,由于国家的强制使用,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它的使用价值来自于国家的强制使用。

政府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量,但政府不能规定它的购买力,因为纸币的购买力是由纸币发行规律决定的。

4.汇率与人民币升值提示:

(1)汇率升降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汇率升高表明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则表明人民币升值。

(2)评价人民币升值

既要看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好处,也要看到其对我国的不良影响。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但有利于进口;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但会促进对外投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偿还对外债务,有利于出国旅游和留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原因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就是要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二价格

【主干知识】

1.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都通过改变供求的变化表现出来。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格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

5.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强竞争力,获得额外收益。

【典题训练】

(2010·广东文综T24)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普通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分析经济现象、判断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规范解答】选D。这道题目难度大,首先是需要有一定的看图能力,其次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最后是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只有这三个都达到一定水平,这道题目才能保证做对。由图表中价格箭头方向及需求曲线的变化可知甲、乙两种互不关联的普通商品的价格从P1

到P2下降时需求量都有所增加据此可得②对;价格下降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④正确,③错误。图表中表明的是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价格高需求量就减少,价格低需求量就增加,故①错。

【类题拓展】经济类选择题借用经济工具——数据、图形、表格类题:这不是今年的创新。2009年的第8题就是这一类型题,是有关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坐标图,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东卷命题风格的继承性很强,也体现了新旧高考模式过渡的稳定性。这个题目有点难度,但学会解读和利用这些数据、图形、表格则能做的很好。解这类题的第一步是搞清标题、注解、横纵坐标所指;其次是观察数据变化的具体趋势。读题时特别要注意经济类图表坐标和数学坐标的读法是不一样的,经济类要先读纵坐标,然后读横坐标。

[要点提示]

1.商品的价值、价格、供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1)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如下图:

(2)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供求关系与价格

①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当供过于求时,价格跌落。

②价格变动会影响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这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三消费

【主干知识】

1.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消费类型可根据不同标准来划分。消费结构反映着人们的消费水平。

3.不同的消费心理引发人们不同的消费行为。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典题训练】

5、(2010·安徽文综.T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命题立意】本题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以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第(1)问,考查知识限定为“收入影响消费”,结合材料,可以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等方面组织答案;

【标准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实际增长率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

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要点提示]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提示:(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2)主要因素: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其他条件不变,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社会收入差距有密切的联系。②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提高。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智消费。

2.全面认识消费水平

提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水平提高,则消费水平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物价水平降低,则消费水平提高;如果消费结构更合理,则消费水平提高;如果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增加,则消费水平提高;如果恩格尔系数降低,则消费水平提高。

3.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提示:(1)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常见的有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这些消费心理及其引发的消费行为,有的是理智的,有的则是不可取的,不健康的,不值得提倡的。

(2)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正确理解“绿色消费”

提示:绿色消费主要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它有三层含义:

(1)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2)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3)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考高真题探究】

1.(2010·北京文综T34) 某商品的价格p 变化p ?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 变化x ?,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①0x p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 .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 .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 .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命题立意】本题以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经济生活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规范解答】选D 。本题引用了数学变化率的知识,旨在考查商品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汽油和柴油是存在互为替代关系的两种商品,汽油价格上升,p ??0,会使人们减少对汽油的需求量,增加对柴油的需求量,x ??0,这时0x p ?>?,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同方向变化,符合②,A 说法错误;原油是生产汽油的原料,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反方向变化,符合①,B 说法错误;煤炭与原油是互为替代关系的商品,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C 说法错误;煤炭与天然气是存在互为替代关系的商品,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D 正确。

2、(2010·新课标文综T12)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 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 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 :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 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 国的价格用N 国货币单位

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命题立意】本题以两国贸易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经济生活的关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规范解答】选C。计算分两步完成:(1)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价值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N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N 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1+5%)=84。(2)实施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10/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64。

【类题拓展】商品的价值量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计算题出现的频率极高,侧重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该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最关键的一步是先计算出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之后的商品价值量。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因此计算商品价值量的方法一般是:商品原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值)。

要掌握商品的价值量涉及的考点的相关内容,必须理解以下几对关系: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5)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6)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9)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10)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总量成反比。

3、(2010·山东文综·T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影响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

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判断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B。从图示可以看出,商品甲的需求量随商品乙价格的上升而增加,①判断正确;根据图示可以判断甲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④判断正确。图示没有表明甲商品价格与乙商品价格的关系,而且判断错误,②判断错误。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甲商品的价格往往会降低,人们对甲商品的需求会增加,会减少对乙商品的需求,③判断错误。因此选B。

4、(2010·广东文综T24)图

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普通商品。

具体见容:见第3页【典题训练】

5.(2010·浙江文综.T25)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①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

③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政府抑制商品房价格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活热点的关注。主要考查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C。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是互为替代品,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其他商品房购买需求,缓解商品房供求矛盾,从而达到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的目的,①符合题意;

②说法过于绝对;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④符合题意。

热点一关注农产品价格上涨

2010年以来,我国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5月22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提出要提高价格调控能力,认真研究完善粮食、猪肉、食糖、棉花价格调控办法,积极采取信息引导、扶持生产、产销衔接、储备吞吐、组织调运、促进流通,以及必要的临时价格干预等手段,切实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价格监测、信息发布、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市场体系,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2010年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已连续六年丰收,粮棉油肉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库存充裕,市场供求总体平衡。

1.经济生活角度

问题一:近期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近期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受以下三大因素影响:一是绿豆产量减少,去年部分地区干旱非常严重,全国产量减少了13万多吨;二是出口增加,2009年我国绿豆出口27万多吨,同比增加了13万多吨,同时进口却减少了7万多吨;三是需求增加,现在绿豆的消费需求增加了,市场价格就会上升。

问题二:运用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防止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

分析:(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国家应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和供给机制,通过相关政策,调控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以利于供求平衡。

(2)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缺陷,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加强监管、信息预报、增加储备、适当补贴等调控措施。

2.政治生活角度

问题一:政府调控农产品价格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分析:(1)国家机构是人民旨意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努力调控农产品价格符合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2)政府具有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调控农产品价格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体现和职责。

问题二:政府应如何调控农产品市场?

分析:(1)要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遏制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管理通胀预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服务的原则。为最大程度减少农产品涨价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一些地方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近年来建立了重要商品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山东、江苏、浙江等7个省建立了

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与物价水平相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

3.生活与哲学角度

问题: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

分析:(1)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加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最终受害者是广大农民,将使我国农产品的稳定生产受到影响。因此,防止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有利于维护农产品价格的稳定,维护农民的利益。

(2)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变。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农产品的价格只有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维护广大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农民的利益。

1.专家分析,近期造成包括大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是部分地区干旱非常严重,农产品产量减少;二是出口增加;三是需求的增加。这表明() A.供求关系影响价值B.国家政策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C.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D.物价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2.应对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政府可以()

①完全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产品价格的调节作用

②稳定农产品种植面积,优化和完善种植结构

③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④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2010年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炒作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5月28日,农业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近期农产品市场运行有关情况。针对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的问题,农业部介绍,供求问题是主要原因。当然,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与市场的炒作有关。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回答。

(1)分析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控制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

答案:

1. C解析:注意题干中分析的造成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三个主要因素,归结为一点就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故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观点错误,因为供求关系并不影响价值。B项观点错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项观点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 C解析:①项观点错误,市场机制对农产品价格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但不能任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必须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②③④观点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应选C项。

3.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第(2)问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部分农作物种植的面积减少且受灾严重,出口增加、国内市场供应量减少以及国内需求的增加,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2)①全力保障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稳定农产品种植面积,优化和完善种植结构,抓好农产品生产供应和产销衔接、信息发布,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收购、流通等环节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

热点二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2010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面,《意见》主要部署了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等能源价格改革,简化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继续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二是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农业节水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是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垃圾及医疗废物等处理收费制度,研究建立危险废物处理保证金制度,继续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完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等。

1.经济生活角度

问题一:说明国家怎样才能建立起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分析:(1)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

(2)国家要建立起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就应该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坚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价格杠杆,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问题二:对于那些购买资源性产品进行消费的企业来说,资源价格改革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

分析:(1)资源价格整体水平提高,会促使这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这些企业还会在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出现兼并和破产。

(3)有的企业可能会把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转移到资源消耗较低的部门,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重新定位。

(4)会提高企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道德意识。

2.政治生活角度

问题:国家为什么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分析:(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要行使好经济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等,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有利于通过适当合理的价格,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2)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同时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资源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3.生活与哲学角度

问题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2)事物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时要考虑价格改革对包括居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影响,重

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问题二: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分析:(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2)发展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又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处理好次要矛盾;既要看到在能源发展战略中以节约为主要方面,“把节约放在首位”,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

1.我国是淡水资源缺乏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因此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

①以厉行节水为关键狠抓节水工程的落实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监督和引导

③完全依靠市场的基础性作用④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增加供应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应当体现()

①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③卖方市场对商品价格的决定作用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三。由于经济发展依赖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能源节约和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不高和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2010年,我国在努力实现“调结构、促发展”目标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改革。这些措施是符合改革方向的,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和环境保护。

材料二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这是在正确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重要判断,也是对2010年改革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会对购买资源性产品进行消费的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2)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决策的正确性。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在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中应该怎样做?

答案:

1. A解析:③错误,资源的配置要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④错误,水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依靠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来解决,应以节约为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2. D解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应当体现①④。②与题意无关,材料考查的是价格而②涉及的是商品的价值。③错误,供求关系只能影响商品的价格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

3.解析:解答第(1)问,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企业的影响,二是企业的应对策略。就影响来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获利空间。因此必然促使企业想法降低生产成本或转到别的行业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解答第(2)问,首先明白认识论的原理主要包括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结合材料可知,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适应实践的需要和能动性的体现。解答第(3)问,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转换成政治学术语。如“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强调的就是履行经济职能,同时也是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答案:(1)就企业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使购买资源性产品进行消费的企业成本增加,获利空间减小。

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②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发生兼并、破产或退出该领域。③把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转移到资源消耗较低的部门,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重新定位。④提高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履行社会责任。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决策来源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不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一决策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且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②这一决策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形成的正确认识。③认识对实践的发展有反作用,并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和环境保护。

(3)①国家机构应该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同时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②国家要行使好经济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等,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

【高考题库】

1.(2008·海南单科)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08·上海单科)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这是由于“贵金属”()

①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②可用作装饰品

③具有很高的价值④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08·宁夏文综)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元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08·海南单科)上个世纪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5.(2008·山东文综)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6.(2008·宁夏文综)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7.(2008·江苏单科)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42.5%、

40.6%、38.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省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8.(2008·广东单科)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9.(2008·四川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10.(2008·江苏单科)材料一2004~200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 989元、4 784元和3 534元。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及答案】

1、选C。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第一,待售的商品量;第二,价格水平;第三,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依据公式可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②④入选,故选C项。

2、【解析】选C。“贵金属”之所以可以长期占有货币的宝座,是由其本身的属性、地位等决定的,②不是“贵金属”的属性,舍去。

3、【解析】选C。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对提高,在进出口商品贸易中,以人民币价格计算的商品出口时,折算为一定数量外币的数额增加,出口商品相对涨价,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出口,进口则相反,因此排除①,选②。从资金流向看,我国对外投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刺激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反之,外商在我国的投资,一定数量外币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减少,则会使外商投资减少,故选③,排除④。

4、【解析】选A。商品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影响自身需求的变动,还会影响相关商品需求的变动,对互补商品需求的影响是正向的,对替代商品需求的影响是反向的,所以C、D两项与题意不符。玉米价格上升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说明玉米需求弹性较小,故选A项。

5、【解析】选C。商品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一般情况下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价格越低,需求越高,价格与需求是一种反比关系。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使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6、【解析】选A。劳动者数量增加10%,会使生产产品的数量增加10%,则商品价值总额相应增加10%,则为100亿元×(1+10%)=110亿元。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故答案为A项。

7、【解析】选C。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江苏省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低,说明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降低,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不能说明食品支出额减少,因此我们可以判断A、B两项错误,C项说法正确切题。从材料数据无法确定是以发展资料与享受资料为主,故不选D 项。

8、【解析】选D。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甲省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低于乙省,说明甲省居民生活水平高于乙省,故选D项而非C项。通过恩格尔系数不能直接得出收入水平高低的结论,故不选A、B两项。

9、【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以“限塑令”为背景材料,从对经济的影响角度来切入。对企业的影响,关键要抓住实行“限塑令”后,市场塑料袋需求减少,竞争更激烈,利润空间更小。这就把此问题转换成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和利润减少的问题。一是继续在此行业经营,就得设法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本企业在法定产品范围的竞争能力;二是自动退出此领域的竞争,主要有被兼并或直接转向其他行业。对消费者的影响,关键要抓住实行“限塑令”后,商品的价格必然上涨,而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导致减少消费,转向其他替代品的消费,从而转变消费观念。

答案:就企业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限塑令”会使生产塑料袋企业直接面对需求减少的状况。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选择有:①改进企业生产技术,转产不在“限塑令”范围内的其他塑料产品。②被兼并或退出该领域。③企业提高符合标准的塑料袋售价,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商业企业;或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将增加的成本消化在企业内部。

就消费者而言,①“限塑令”增加了消费成本,影响消费行为,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

②“限塑令”引导人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如使用布袋等。

10、【解析】本题以江苏省农民收入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要把图表中的成就和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回答出来。

第(2)问要根据第(1)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答案:(1)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专题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潍坊模拟)2010年国庆节期间,小明一家选择了标价为1880元/人的上海世博

五日游,小明花200元买了几件世博特许纪念品。这里涉及到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A.支付手段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支付手段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2.(2011·合肥一中模拟)2009年国家安排财政资金20亿元,在北京、天津、福建等9省市,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试点工作,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带来的结果是()

A.家电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加B.生产家电产品的劳动时间减少

C.家电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D.家电商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

3. 如果在2010年,全社会销售商品总量为1000亿件,平均价格为1l0元,按实际需要发行

纸币l万亿元。2011年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提高10%,实际发行纸币1.2l万亿元。其它条件不变。这会引起

A.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5%B.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10%

C.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15%D.通货紧缩,物价水平下欧5%

4.(2011·济南外国语模拟)新一轮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连续创下新高。

至2010年11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至6.6239。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②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③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有利于本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④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国际购买力,不利于扩大内需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一般来讲,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稳定,对外保持稳定,

对我国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B.物价总水平国际贸易

C.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D.物价总水平人民币汇率

6.降雪对各地的蔬菜市场供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报道:菠菜、油菜、油麦菜等绿叶

蔬菜的价格受降雪影响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蔬菜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关系的变化

C.商品价值量的变化D.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

7.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

居民消费需求。在图7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

求量的关系的是

A.A1曲线B.A2曲线

C.A3曲线D.A4曲线

8.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国家实施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与历史上的凯恩斯的观点有一些相似之

处,都是主张

A.扩大需求B.增加税收C.抑制消费D.减少财政支出

需求量 D C B A 需求量 需求量

需求量9. 一种商品价格(P)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商品(Q 1)需求量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互补商品(Q 2)需求量的变化。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10. 下列示意图反映的是通常情况下价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其中①②④分别反映的是价格随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率、居民收入水平变化的曲线,③反映的是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曲线。这些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价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是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1.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研究提出的^“奥肯定律”,这对当前在国际性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科学发展的^启示是

①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②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市场经济

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就业培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 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5件A 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 .4克

B .8克

C .16克

D .32克

13. 2010年,作为冬虫夏草主产地之一的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使具有“软黄金”之称的名贵中药价格小幅上涨。地震引发药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 .增加了药品的价值

B .增加了药品的需求

C .改变了药品的质量

D .改变了药品的供求

变的情况下,某商品价格下降时

①其生产者获得的额外收益会增加 ②其生产者可能会缩小生产规模

③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 ④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在下降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④

16.当前中国城市出现了“房奴”群体。“房奴”是指居民因贷款购房,每年要用40%以上的

可支配收入偿还贷款本息,以至于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多年里,日常生活消费受到很大制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物价上涨使居民的购房消费能力下降B.购房时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C.贷款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D.购房消费可以采用贷款消费方式

17.(2011·福建模拟)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正式运营,将以其舒适安全

快捷的性能,对公路交通和普通动车带来巨大的挑战。杭州至上海的普通动车票价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是

A.下调,因为高铁与普通动车是互补商品

B.上调,因为高铁与普通动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C.没反应,因为高铁与普通动车是互补商品

D.下调,因为高铁与普通动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18.虽然上海世博园灯光璀璨,但实际用电量并不算太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LED技术的

节能特点,大规模的LED照明应用,综合节能效果可以达到70%以上。可见,低碳世博对于打造理性消费的意义主要在于,能够倡导以为主旨的绿色消费观念。

A.可持续消费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保护消费者安全和节约资源

19.1949年到2008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80%和90%分别下降到37.9%

和43.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00元增加到15781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59元增加到4761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这主要说明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本改善B.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升

C.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小康D.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加强

20.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单纯靠投资拉动、规模扩张、资源

推动,发展低端产业,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这些地方发展经济,应主要依靠

①消费和投资的协调拉动②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支持

③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④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

A.①⑦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为配合“地球一小时”活动,2010年3月27日晚8点30分,北京鸟巢熄灭了景观灯,

市民在鸟巢外用绿色荧光棒组成“↓CO2”(减碳)字样。“熄灭的是灯光,点亮的是意识”,请你从消费观角度,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2.受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北京的猪肉价格甚至和大白菜一样。生猪价格下降有两个主要

原因:一是在市场价格明显拉动和政府政策双重作用下,生产能力正在稳步恢复,供给量明显增多;二是由于市民对猪肉食品需求的大幅减少。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国家政策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C.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D.物价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23.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为世界各城市搭建交流平台,

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到上海观看世博会,除了随身携带的零花钱,他们的最佳选择是带上

A.大量现金

B.信用卡

C.支票

D.外汇

24.近年来,轿车频频降价。然而,降价后消费者排队买车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却存在着持

币待购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降低价格必然会扩大销售量②降价没有引起需求量的增多,反映了人们求实的消费

心理③降价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小④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存在心理预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10年10月21日,在微软正式对盗版WindowsXP用户强制实施正版验证和“黑屏”行动

两周年之际,小朱用1 999元人民币购买了正版的操作系统。这里的1 999元人民币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②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④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6、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到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发展,建设“低碳”社会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角度,分析如何促成低碳经济的实现。

27、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材料一 2005~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如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自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底,中央又实施了“汽车下乡”政策,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车价10%的财政补贴。这既是实现惠农强农目标的需要,也是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实施“汽车下乡政策”的客观经济条件以及对农民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

28. 材料一:相对10年前,家电产品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质量也更有保证,然而价格越来越便宜。

材料二:2009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过程中,面对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消费和投资一起,成为保增长的双重支撑。(1)你认为家电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BCD 6—10BAAAC 11—15 CCDBB 16—20 BDDAB 21—25CCBCC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政府可以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2分)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污染排放;(2分)遵守法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2分)消费者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政府可以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2分)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污染排放;(2分)遵守法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2分)消费者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7、答案:①中央实施的惠农强农政策,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稳定了未来收入预期;实施汽车下乡补贴,减少了农民购车支出,提高了农民消费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农民收入和消费的提高为汽车消费奠定了基础。②实施汽车下乡政策有利于促进农村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扩大农民收入渠道;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28.答案:(1)①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家电产品不断降低。

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变小,价格降低。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家电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这是家电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的根本原因。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精品题库】

1.2009年10月14日,应海南省知识产权局邀请到琼为2009·海南省企事业知识产权培训班授课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汪海粟到海南省拥有专利的中小企业调研,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这里说的“知识产权”()

①是商品,用于交换且有使用价值②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③其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同时被占有④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2.一条标题为“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的短信极具讽刺性: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为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消费者应该()

①敢于和伪劣产品作斗争②学会各种食品安全检验的方法

③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④协同国家质监部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2009年5月10日“母亲节”这天,各种花店人头攒动。平时1元一枝的鲜花卖到2元一枝还供不应求。这反映了()

①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②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③文化因素也能

对价格产生影响④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4.假定某地区鞋业生产出现下列三种情形:(1)甲鞋厂劳动生产率首先提高,该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2)鞋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甲厂劳动生产率不变;(3)甲厂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在上述三种情形中,甲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发生的变化是()A.减少减少增加 B.增加增加减少

C.减少增加不变

D.不变减少减少

5.在示意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会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会亏本

②不论在A点还是在B点,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不仅要看其价格,还要看其个别劳动时间

③在A点时,形成的是买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的是卖方市场

④在A点时,形成的是卖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的是买方市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百姓生活发生了十大变化:鼓起来的钱袋子,靓起来的衣着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人轿车,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快起来的通讯方式,热起来的假日旅游,长起来的人均寿命,低下来的恩格尔系数。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我国居民已经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B.我国居民的消费越来越科学、理智

C.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趋向优化

D.我国居民的消费以发展与享受资料为主

7.2009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2 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前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3 266亿美元,同比少增507亿美元。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618亿美元。9月30日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29 0元人民币。据估算,我国80%的外汇储备为美元资产,这样就有因美元贬值而缩水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是()A.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B.优化外汇储备投资,适量增加实物形态储备

C.根据美元的币值变化增减人民币发行量

D.千方百计增加外国商品和技术的进口

8.每年的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2009年的主题是“标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多年来,上海、浙江和江苏的标准化工作对长三角地区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行动,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为此,要求人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