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管理学导论

公共管理学导论

公共管理学导论
公共管理学导论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

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效用边界清楚,市场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

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因为政府部门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政府官员不必为利润担忧,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削减开支和有效运作的诱因;而商业组织以有效的运作为动机,因为,它们必须在市场中靠竞争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3)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在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的划分是比较清楚的,而在政府中,责任机制的扩散,这种扩散加深并复杂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和严格得多。

(5)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了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者公共性的特征。

4.“治理”与“善治”

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方向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的研究》一文确立,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1926年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轮》及1927年成洛比《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标志。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

(1)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2)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3)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4)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5)为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

(1)①“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公

共组织和私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是相同的。

②“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2)共同点:以组织外部定向(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3)各有所长:①P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②B强调的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成一种以公管与私管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重视战略管理,关心过程,强调公,私的相似性,很少区别。

7.雪城大学(1991年9月20号——21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8.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即其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论等);研究如何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

9. 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

一是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二是把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是将公共管理学看作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一种新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统公共行政学—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共管理学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统公共行政学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共管理学不同学科。

(3)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有规范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局限规范研究。

(6)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知道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10.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经济学途径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

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它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或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②新制度主义(新制度学派):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制度的存在是因为它可以克服社会组织中的信息障碍和减少交易成本;在社会中,两种能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组织是市场和等级制;制度形成偏好,规定行为角色、约束行为和形成期望。

(2)方法上的突出特征是强调跨学笠研究途径,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

1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

A、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1)20世纪30年代前,主张限制国家或政府作用,让商品经济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运行,国家昼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运行。奉行三个原则:么有财产神对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

(2)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客观上促使凯恩斯主义兴起。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为基础论证国家全国干预的合理性,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特别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3)20世纪70年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出现“滞胀”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主张限制甚至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B、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亦不同。

(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12、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尤其是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低,难以制定出合理、全面、正确的计划和政策。

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1)来自于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的方面

(2)政府必须进行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推进行政政治体制改

革,必须建立起一个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灵活、高效、精简、协调的新政府管理体制;必须切实转变政府的职能,由微观直接的干预过渡到宏观、间接的调控。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建立起一个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C、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

(2)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

(3)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足)。

13、行政国家: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14温家宝“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做了系统的说明”,要点是:

第一,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第二,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三个环节:一是坚决实行政企分开;二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三,推进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一要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二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三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第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公众,保障安全”的要求,从基础设施、技术开发、人员培训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第五,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要求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一要加强学习,掌握广博知识;二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三要勤政廉洁,树立良好政风。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导论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 Who?——谁来管理? 公共管理者——人(公务员、公共事业举办者、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等) 政务性管理人员:上级考核选派,民主选举的决策型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性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招聘等途径任用的执行型专业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者——机构 政府机构 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组织、企业化的公益性组织) What?——管什么? 从管理领域来看,要管经济、管社会、管政治 从具体公共事务内容来看,要管理10个方面的公共事务: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决策、法律和行政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等)、国土和其他公共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公共项目、公共信息、各项公共事业、政府绩效 从与私人部门的比较来看,要根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管理公共部门自身: (1)不同的结构——权利责任的清楚与模糊:公共机构组织效率的管理 (2)不同的激励——客户和资金:公共激励机制的管理 (3)不同的背景——长期连续性与届内任期短期性:决策体制管理

(4)不同的目的:利润与大众福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 Why?——为什么管?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看不见了路 政府失灵:看得见的手只看自己的手指 外生性失灵——不完全信息决策 内生性失灵——非公共利益行为 体制性失灵——投票悖论、组织间关系、时滞 传媒和舆论失灵:非正式组织行为、无政府主义行为、奴隶思想 How?——怎样管? 角色与知识的运用,三个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两类知识,新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的作用 作为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法中,知识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不仅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真理和智慧,教师也能获得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联系案例运用理论的能力 3.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经济权威 多元制衡——自主性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法的支配——意志支配 政府——市场

公共管理学案例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2004-12-13 案例一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案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精简了大量的领导职数。此次改革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没有摆脱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老框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改革后在机构和人员数量上有回潮的现象发生。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通过改

《公共管理学概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公共管理学概论》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能为学生提高自我管理和组织管理能力提供帮助。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低年级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通过公共管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准确、恰当地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公共管理概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管理职能。其中: (1)管理概述主要为整个课程的总论,阐述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职能、性质、类型,以及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2)管理理论主要较为全面地介绍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源流和管理学形成的历史,重点介绍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以及最新发展情况; (3)管理职能主要是按照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通说——管理的四职能说, - 1 -

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分别介绍各管理职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 《公共管理学概论》课程作为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滚动计划法、领导理论、激励理论等; (2)在案例分析和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案例分析作业展示。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 1 -

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系统学(第二版)》2017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1.组织的含义。 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 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 4.完整制。 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

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 P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 6.组织变革的环节。 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在化”。 7.全球治理的概念。 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治理主体是世界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 3)东亚 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 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 管理包 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 式是不 同的:(1分)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 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 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 0世纪7 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 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 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 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 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 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 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 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治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简述公共治理的性质。 1.公共治理承认政府部门的正当性; 2.公共治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要紧责任; 3.公共治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咨询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治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治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治理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治理战略、治理方法; 7.公共治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治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治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3、简述公共治理的构成要素、原则与目标。 公共治理的构成要素:公共治理的主体: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共治理的客体: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治理的环境:经济体制形状;政治体制形状;社会体制形状 公共治理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公共治理的目标:治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4、简述公共治理进展的时代背景。(★参见课件)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咨询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右派学讲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状的庞大阻碍 5、简述公共治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治理途径 6、公共治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治理的区别有哪些?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7、简述胡德对新公共治理的归纳。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四、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 (1)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 A.政企不分B.人员分流C.法制欠缺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 A.实现人员分流B.建立健全法制C.转变政府职能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B)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文化职能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2)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D) A.供应工具B.补贴工具C.生产工具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D) A.信息对称和内部性问题B.信息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C.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性问题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D) 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D) A.政府主体B.社会主体C.文化主体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C) A.政府准入问题B.社会准入问题C.市场准入问题D.法律准入问题 (3)南京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

公共管理学(复习整理)

公共管理学 P8—9: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研究方向是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所确定的,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1926年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1927年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教科书的出版为标志。在1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换,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 P10—11:波兹曼在《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说: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生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称为“P-途径”;另一种是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简称为“B-途径”。 P11: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所发起的政策执行研究把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而不是如传统行政学那样集中在机构上。 P14:凯特尔综合了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学的代表性著作,将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归纳为:①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②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③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④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⑤为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P24:美国学者戴维·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公共管理学更多的以经济学为基础,因此,经济学途径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P29:在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中,出现行政权力扩张的趋势,形成了“行政国家”。P67: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微观环境、中介环境和宏观环境。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13年1月题目 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5分) 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入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于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解民生、锻炼成长;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分)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doc

复习题 1、 西方为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D )方面存在差界。 A. 悖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悖理方法 D.研究途径 2、 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 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 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D ) B. 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D.国家职能的演变 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 B. 管理权与所冇权 D.行政与政治 5、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 A. 外部取向 B.内部取向 C. 关注行政过程 D.关注LI 常管理 6、 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 政治和行政二分法 B.科学悖理 C. 政策科学 D.行为科学 7、 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悖理的(A ) A.利益性 B.公平性 C.效率性 D.政策性 8、 (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 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 3、 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 C.个人与集体的占冇状态 4、 从19批纪末20世纪初开始, 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 C.立法与执法

转变。

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D )过程。 A.市场竟争 B.政策决策 C.计划安排 D.公共选择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B.绩效和项目 C.战略规划 D.组织机构 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纽织 B.疏远型纽织、功利型纽织和道徳型纽织 C.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D.功利烈组织、道德烈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 C.强制性权力 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 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 B.是否以非营利为纽织宗旨 C.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 D.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 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主体、客体、权力 B.职能、机构、人员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

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选择题)(主要掌握人物、著作、及代表性的观点)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规划是指在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过程。公共政策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的 原则。主要原则①公正原则:指在政策规划是要兼顾相对主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地成全另一部分人②受益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从中得到益处。受益是普遍性的,也有局部性的③系统性原则:指政策规划要从社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社会层次存在着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地、辨证地规划政策④权变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影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⑤优化原则: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二)从以上理论看分为①公正原则。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②系统原则。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 (一)该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二)完善公务员制度还需要做到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 提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更新公务员思想观念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创新制度是 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关键:主要有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根本。第一,加大培训国度,造就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第二,加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第三,加强公务员职能专业化与身份职业化管理。⑤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保障。第一,公务员管理必须有法可依;第二,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二)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4)健全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一)从公共管理责任的角度来看,事故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同时暴露了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民众的要求没有及时了解和反映,工作效率低下,不依法办事,官煤勾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二)公共管理责任指公共管理主体依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规范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其特征有①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回应:公共管理只有及时回应民众,才能解决民众所需要解决的事情。而该案例中,政府对公众要求没有做出回应,才导致事故发生②对行为结果的负责性③对制定政策的弹性:在制定与实施政策过程中,管理者不可忽视各地区间差异。必要性①是实现发主政治要求②是实现责任政府要求(三)对策: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其中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立法机制。所有安监总局将支持地方政府加大严惩力度,对违法矿主的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严查公务人员失职渎职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一)个人或团体可以组成私营化工作组,将部分市政服务私营化,替政府完成服务(二)标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但这种提供不限于直接提供,可组织私人部门提供。公共部门的特殊性①公共部门的垄断性。主要是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管制等原因造成②公共部门具有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③公共部门产出特征④公共部门生产过 程特点⑤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⑥群众监 督困难⑦绩效评估标准限制(三)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①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②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③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④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则⑤建立多重绩效 评估体制⑥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⑦重视管理者的 作用(四)有效地将臃肿而又低效的官僚机构高额开支削减下来,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在服务质量提高和服务价格方面展开竞争,有利于政府实现自身职能。 (一)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主要弊端是①政企不分,政事不分②机构臃肿,效率低下③权力过于集中④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有以下方面①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②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包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

公共管理学概论

公共管理学概论 作业1(第1-3章): 一、填空题: 1、公共治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 3、比较分析案例分析; 4、公共权力公共事务; 5、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 6、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治理人员; 7、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8、政治实体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9、元政策差不多政策;1 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1、D 2、C 3、A 4、B 5、D 6、B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治理与企业治理的区别。P5--6 答:1、目的不同。公共治理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要紧给特定社区的人们提供非营利性的产品或服务,其目的是公益性的;企业治理要紧是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2)限制因素不同。公共治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治理则不同,法律在其活动中仅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它的原动力确实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3)物质基础不同。公共治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要紧来源于税收和发行债券,是公共的,必须公布化;而企业治理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要紧来自于投资的回报,来自于所获得的利润,不需要公布化。(4)治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治理人员是选举或任命而产生的,要紧依靠于政治才能和政治倾向性,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5)绩效评估不同。公共治理评估的要紧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好坏、减少各种冲突的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成效、公共产品的数量及其消耗程度等,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治理的评估指标要紧是销售额、净收益率、资本的净收益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程度、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等,偏重于经济效益。 2、简述公共治理模式的差不多特点。P11-13 答:(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咨询题治理与资源治理相统一,重在咨询题解决上;(4)结果治理与过程治理相统一,重在结果

公共管理学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导论复习资料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何谓公共管理,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结合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述,可以将公共管理的含义界定为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可以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客体、目的和实质等四个方面去理解。即: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过程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以此来判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组织,则政府组织是典型的公共组织。现代政府作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代表,是通过法定的公共程序产生的,其权利是得到社会公众认同的,因此政府的管理具有典型的合法性和强制性。在社会生活中,政府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责任,因此,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层级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依托,政府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公共事务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为了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人们便在政府之外组成了具有利他性、非营利性、自愿性等特点的非政府公共组织,由此,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也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依托。这些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文化团体、咨询机构、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等。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授权于政府而进行公共管理的,所以,一般来说,它不具有最终强制性的特性。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而不同的主体又是根据自身的行为特点,在公共管理的运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社会成员为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而共同要求处理和实现的事务。由于社会生活的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公共事务的内容亦十分广泛,它几乎涉及和包括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根据公共事务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归属为四种不同的类别,即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和和保障性公共事务。 管制性的公共事务是指包括宪法和法律的完善、国家安全的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治安、社区治安的改善等等,这些以和谐的社会秩序为目标,以权威性的强制规则为后盾,需要拥有强制性公共权力的管理主体加以处理的社会事务。 相比之下,宏观经济的稳定、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与推广应用、全国性或地方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性公共福利的增进等等就构成了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层面,即基础性公共事务。而管理这些基础性公共事务往往被视为不同级层政府的传统公共责任。与管制性公共事务所不同的是,处理这类事务不需要相应管理主体凭借强制力来进行,而只需要适当的高绩效的制度安排和公共权威机构加以解决。

公共管理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