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的七大错误(网友benis提供)

管理的七大错误(网友benis提供)

管理的七大错误(网友benis提供)
管理的七大错误(网友benis提供)

管理的七大错误(网友benis提供)

前言:团队是最好的组织?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错了!杜拉克还指出管理的七大错误,针砭企业失败、个人停滞的病灶。这七个让人步入歧途的错误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建立正确观念?《天下杂志》获得独家授权,邀你一起来学习管理新典范。

当我们大步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时,许多人所传授、大家也奉行不渝的管理理论,其实背后的假设已经完全过时了。

任何一个资深的主管都知道,很少政策能维持二十到三十年的。同样地,大多数关于经济、企业经营或科技的假设,也不可能维持这么久。但是,我们对于企业经营、科技和组织的假设,大都已经有超过五十年的历史了。

由此看来,我们所鼓吹、传授和执行的政策,愈来愈和现实脱节,可能产生反效果。

有哪些错误的假设正导引管理步入歧途?

举例来说,从本世纪初开始,所有管理理论都基于一个大家都深信不疑的基本假设?

一、只有一种组织形式是正确的。

法国的企业家法佑(Heni Fayol)在十九世纪末,就主张有一种正确的组织,是适用于每一家制造业的。这种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例如工程、制造、销售、财务和人事等,分成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都由他们上面的那位最高主管来分别管辖和整合。

这只是七种关于组织的错误假设之一。这七种假设是:

●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组织一个企业。

●管理的原则只能应用在营利事业组织。

●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来管理人。在以前,中央集权式管理是唯一正确的方式。现在,大家认为团队才是唯一理想的方式。

●每一种产业的技术、市场和最终消费者都是固定的,不会互相重叠。

●管理所能应用的范围只限于组织的资产和员工。

●管理的工作是「经营企业」,而不是注意企业外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管理注意的是内部的事,不是外界的事。

●国家的疆界限定了企业和管理的发展。

一直到一九八○年代初期,以上的假设,除了第一条之外,都还蛮接近现实状况,还可以发挥功用。可是现在它们都已经过时了。在这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如果不能拋弃这些错误的假设,会使你的企业失败、个人事业停顿不前。

今天我们认为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其实这是晚近才有的想法。在一九三○年以前,人们认为企业管理只是一般管理的一部份。

二、管理的原则

历史上,管理第一次有系统地应用,不是在企业里,而是于一九○一年被路特(Elihu Root)用于美国陆军的重组。

管理和企业管理划上等号,是从三○年代的经济大恐慌开始,由于那时人们对企业和企业主管产生敌意和蔑视,公共部门为了划清和企业的界限,开始把他们的管理称为公共行政。

直到今天,大家仍然认为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但实际上,我们应大声提出,管理不只是企业管理。为什么把企业和非营利事业之间虚假的界限打破,是如此重要?因为在二十一世纪,已开发国家中成长最快的部门将不再是企业。事实上,在二十世纪,许多已开发国家带动成长的部门已经不是企业了。

三、只有一种正确的组织?

二十世纪中,已开发国家中成长最快的是非营利事业组织?包括政府、专业团体、医疗照顾和教育机构等组织。在二十一世纪,这个趋势会更剧烈增加。所以在社会中,企业之外的其它部门,是最需要管理的。有系统的管理,会对社会产生最快、最大的效果。只要看看世界现在面临的种种难题,贫穷、医疗保健、教育、国际冲突等,就可清楚看出从管理找出解决之道的重要。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家都认为按功能划分的中央极权组织是唯一正确的组织,连军队的组织也不例外。但一次大战让大家看到,当组织变成庞然大物时,中央极权的方式根本无法运作。于是一次大战后,地方分权就变成唯一正确的组织了。但是到了今天,大家又认为团队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优缺点。所谓正确的组织方式,并不是绝对的,应视情况而不同。

例如,当一艘船要沉了时,有清楚的阶级组织和权威的最高当局来迅速下达命令,是绝对必要的。但有时候,团队才是正确的组织。其实早在五○年代,瑞士和美国的制药业早就开始运用团队了。他们把医疗研究、制造生产、财务、专利和行销的专才放在一起,组成新处方药开发小组。直到新药被市场接受,小组才解散。而同时,把处方药转成成药,却仍用传统的功能性组织来开发。

所以,企业里可能同时存在好几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未来的领导人的工具箱里必须有好几种组织架构,针对不同任务,选用正确的工具。

四、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来管理人?

麦葛雷格(Douglas McGregor)在一九六○年出版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指出,只有两种方法来管理人?X理论和Y理论,管理者必须二选一。所谓X理论是指人们本性不喜欢工作,所以必须给予强迫和控制。Y理论则认为人们真心喜欢工作,只要给予适当的激励即可。麦葛雷格认为只有Y理论是正确的。我随后也提出和麦葛雷格相同的主张。

几年以后,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的理论证明我和麦葛雷格都大错特错了。他用有力的例子证明不同的人必须用不同的方式管理。

但直到今天,还是有许多人深信管理人的方法只有一种。这种看法是建立在对于人和组织的一些假设上。其中一项假设是,组织里的人员都是全职工作,而且会在此终老一生。另一个假设是,组织里的人员都是扮演主管属下的角色,只会做被指派的任务。

现在看来,组织里非全职工作的人已经愈来愈多。无论是清洁工,或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外包的情况日益增多。大型车厂逐渐采用零件厂商供应的零件,使得大车厂日益依赖外面的人力。计算机业也是如此。

即使是全职的员工,扮演属下角色的也愈来愈少了?即使在基层的工作。知识工作者愈来愈多,他们不能被当做属下,他们应该被当做伙伴。员工有资深或资浅的不同,但却没有上司与属下之分。

这种改变意味着,即使是全职的员工,也必须当作义工来对待。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向救世军组织或天主教教会学到许多。

能激励员工(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也就是能激励义工的。义工因为不支薪,必须比企业员工更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挑战。他们必须了解并相信组织的使命,他们也需要持续的训练,并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五、产业技术是不会重叠的?

工业革命初期,一般认为,各个产业的科技都是独特的,像纺织业、煤矿业等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发展的科技,彼此都没有关连。

AT&T于二○年代成立的贝尔实验室,可说是几百年以来最成功的的实验室。直到六○年代,所有电话工业相关的技术都诞生于此。但由于只专注于产业内的竞争,贝尔实验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贝尔实验室最伟大的发明是晶体管,可是晶体管主要的应用是在电话系统之外。贝尔实验室的主管对电话产业之外的世界没有兴趣,结果把这个伟大的发明以两万五千美元卖给每一个上门的顾客。新力、英特尔、康柏后来靠着晶体管的技术,发展成今天的大企业,都要感谢贝尔实验室短视的决定。

贝尔实验室没有看到世界已经改变了,各种产业科技之间的墙,已经倒下。今天对企业冲击最大的科技,往往来自其它产业。

过去的企业,在自己的产业内和其它企业竞争。今天的态势已变,成为产业与产业在竞争。钢铁业不只和铝业竞争,还和石化业生产的塑料产品竞争。计算机最先是工程工具,然后被用做资料储存,现在已是通讯业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这种改变,对企业的意义是:非顾客和顾客一样重要,而且说不定更重要,因为非顾客就是潜力顾客。很少有哪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成,换句话说,非顾客至少占了七成,是潜力庞大的市场。但是很少企业了解非顾客,更少企业知道为什么他们不是自已的顾客。然而,所有产业的大变动,都来自非顾客。

经验显示,供货商重视的,顾客未必重视。因此,供货商一厢情愿制造的东西,顾客一定不会买。这个道理,对企业、大学、医院,都适用。

要了解市场,必须先了解顾客如何运用闲钱。一九五○年代,电视刚问世时,日本电器大厂的高级主管到纽约演讲,宣称:日本要有电视,还要等很久很久,因为日本人没有闲钱买电视。两年后,日本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几乎和美国一样高。

五年后,每个日本家庭,都有电视,不论贫富。有没有闲钱,根本不影响日本人

买电视。他们尽量把可用的闲钱拿来买电视,因为过去几百年来,日本人与世隔绝,电视让他们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对他们而言,电视,不只是个商品,而是种生活型态。这个经验告诉我们,科技或产品用途都不是经营策略的基石,顾客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六、管理范围只限在组织内?

传统的观念相信,管理,不管是企业、医院、大学,或慈善机构,都是在管这个法人机构。过去的管理概念,谈的是命令与控制,都是由法律规范的。企业主管、教会主教、医院行政主管,他们的命令控制权,都只能在自己的机构之内,出了这个机构,就无法可管。通用汽车的董事长,可以要求通用的员工做什么,但对外面的人,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约一百年前,企业开始发现,经营管理,不能只限于公司内部。要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效益,必须管到公司以外,扩及整个价值链。日本人即以「卫星工厂体系」著称?上下游产业紧密合作,共同企划、开发产品,控制成本。依法,丰田汽车的供货商不必听命于丰田汽车,但实务上,双方管理阶层密切合作,研发新产品,控制成本。

管理的范畴,必须重新界定,必须包括整个流程;对企业而言,就是必须包括整个经济流程。

七、管理不能跨越国界?

传统的管理观念认为,国界是企业运作的范畴。跨国公司其实不是新概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有跨国的生产及金融服务。但这些旧型的跨国企业,虽然跨出本国国界,也还是限于在其它国家的国境内进行生产活动。换句话说,它只不过是在另一个国家,拥有一家公司。

但是,愈来愈多的企业,是依营运来组合,而不是依地理区域来组合。各个营运项目?研发、设计、工程、测试、生产、行销,都是跨国性的组合。像汽车业,引擎、车身、电子设备,可能都在不同国家生产。不只企业国际化,车子本身都国际化了。

这个趋势,带来严重的问题?跨国企业的国籍是什么?对大学而言,这个问题也

愈来愈严重。许多大学,特别是美国的大学,都加强和欧洲或亚洲的伙伴关系,或者在这些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同样的,欧洲、亚洲的大学,也到美国设分支机构,或与美国进行各种合作计划。

这种趋势,带来新的管理议题:各个单位间的关系该是如何?又该如何合作?各自的管辖权如何划定?谁来处理彼此的冲突?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决定性的答案。唯一确定的是:政治界限,再也无法规范管理的范畴。

八、管理不管外界的事?

过去许多管理上的假设,是建立在一个更大的假设之上:经营的范围,仅限于企业之内,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管理企业。从这种假设出发,硬生生地把管理者和创业家分成两类,把管理和创新划分成两种不同的功能。这种区分毫无意义可言,因为不创新,没有创业家精神,企业就无法长存。

每一种机构,都要在每天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建立四种创新的机制。首先,要有系统地拋弃过时的产品、服务、制程、市场、行销管道等,以使资源能做最有效的配置。

其次,组织必须有系统、持续地改善。

第三,组织必须把过去的成功经验,有系统、持续地加以发掘和利用。必须在既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不同的未来。

最后,组织必须有系统的创新,也就是拋弃、取代今天最成功的产品,创造全新的未来。

我再强调一次,这四个创新机制,不只是可行,更是企业存活的必要条件。

要创新,必须要不断有外界信息流入。但过去用来引进外界信息的工具,由于管理者的内视,有时甚至被用来扭曲外界信息,以迎合企业的目的。

信息科技的崛起,更加深经营管理的内视倾向。七百年前发明的会计系统,目的是在记录、表达内部信息,根本与外界信息无关。基于这样的系统而发展出的信息科技,只不过被用来制造更多不需要的内部信息。经营管理不需要更多内在的信息,它需要的是掌握外界的变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如何系统性地获取有意义的外界信息。这是未来三十

年信息科技最大的挑战。

要建立外部导向的管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活用资源来达成目的。京都陶瓷(Kyocera),引领世界无机材料创新的日本公司,追求的是创新领导。它最大的竞争者,德国的Metallgesellschaft,追求的是市场占有率。二者的目标都很合理,但因此形成的策略就截然不同。

这个道理,不只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大学、教会、慈善团体以及政府。

我提出许多问题,但尽量避免提供答案。我只想透过这些问题指出︰现代社会、经济以及社区,重要的不是科技,不是信息,不是生产力。现代社会的中心,是有完善管理的各种机构。透过这些机构,社会完成它想做的事情。而经营管理,是工具,是功能,是方法,使机构能够完成任务。

简而言之,各种机构不只是存在于社会之中,被动地反应社会的变化。机构的存在,是要完成社会的任务。

(Copyright*1998 by Peter F. Drucker

本文经彼得.杜拉克先生授权翻译刊登,金玉梅、苏育琪译)■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 在ISO9000族标准2015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5 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一.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5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品质管理QC七大手法

公司名称 常用品管手法概要 概要: 统计是采取“数据与事实发言”的管理方法,除了客观判定事实外,亦应具有相当合理的说服力,而在QC活动中所采取的统计手法,均极为简易。 重要性: 94年版ISO9001 4.20中,特别规定应将各项品质改善,用统计的手法来分析,2000版ISO9001中8.1策划中谈到使用统计技术的要求,并且条文8.4资料分析万万离不计分析。 常用品管手法 1.根据数据、事实发言-图表(GRAPH),查检表(CHECK LIS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2.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 -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rgram); 3.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数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数与变异数来考虑 - 直方图(Histogram)、管制图(Control Chart)。 4.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曾别法(Stratification)。 5.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措施,而是先从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 - 排列图(柏拉图)(Pareto Diagram). ISO中应使用统计技术的场合 推移图:1、品质目标达成情况控制;2、各阶层不良率控制; 查检表:1、内部审核结果不符合点分布判断;2、5S执行情况点检; 特性要因图:1、显著问题原因分析;2、潜在问题分析;3、客户抱怨分析; 曾别图:1、作业条件之曾别;2、制品之曾别;3、班别等; 排列图:1、不良项目排列;2、供应商别合格率排列;3、客户别不良率; 直方图:1、制程常态分布情况; 管制图:1、制程稳定情况。 在近日ISO旋风席卷全球之际,各企业应依实绩的情况,积极的在各阶层全面事实QC教育训练,提升品质意思,熟用各种品管手法/技术,及以提升系统的品质,在近日ISODE 洪流冲击下,必将成为明日企业的佼佼者。

管理中的七大浪费,比生产七大浪费更重要

管理中的七大浪费,比生产七大浪费更重!!导读( 文/ e-works整理)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精益生产七大浪费(TIMWOOD),而事实上,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1 浪费1——管理工作“等” 在管理工作中,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面: 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不指示下级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级就拖着办。多干事情多吃亏,出了问题怎么办?听从指示没有错,再大责任可分担。很多工作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 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监督。不主动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汇报,不做核实就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责任还可以往下级身上推。 等待对的回复:我已与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负责,我只能等。追究责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给对,

这里记录得很清楚,对不回复我能怎么办?你还是和对联系一下吧,以免耽误工作。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职能部门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而是坐等现场的联系,有时还很不耐烦,认为多等一会有什么了不起,却没有设身处地去为现场着想,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这些“等待”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担责任。对于这种浪费,我们认为,根据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如果不能用Y理论激励员工去消除等待的浪费,就需要用X理论去加强管理,例

如对于较重要的工作,可以用5W1H来进行计划分解,然后进行控制、检查和考核。实际上,X和Y理论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X+Y相辅相成也更好一些。2 浪费2——管理工作无序 “没有规矩,不成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众所知的。但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一.介绍品质管理 二.品质管理模式 (一)PDCA (PLAN——DO——CHECK——ACTION) (二)七步法(现状把握→设定改善目标→要因解析→研讨对策→计划实施→效果确认→效果巩固) 三.检查表 (一)定义——将原始测量、检查的数据及项目毫无遗漏的又极其方便的记录下来所用的表格 (二)用途——①用于记录②用于点检③用于调查 (三)制图要点 ①制作检查表的目的明确(WHAT——做什么?) ②检查对象(项目)要正确,与工作相符合(WHY——为什么?) ③检查之频率恰当(WHEN——什么时候,隔多长时间?) ④WHO——检查人员的确定 ⑤HOW——检查之方法标准化、正确、合适 ⑥WHERE——检查区域要明确标示(制程别、检验点) ⑦检查表达格式要明确、记录方法要确定(如正、、Ⅰ、Ⅱ、△、○、√) ⑧对检查表项目要不断推准更正 ⑨数据跟踪要明确 ⑩传递途径的明确、谁要了解、向谁报告 (四)举例(线上物品不良记录表) (五)练习 欲知某生产线之不良数:8:00-10:00有划痕16PCS、生锈11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5PCS、变形3PCS、其它不良3PCS,10:00-12:00有划痕15PCS、生锈10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3PCS、其它不良2PCS,13:00-15:00有划痕10PCS、生锈10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1PCS、变形1PCS、其它不良1PCS,15:00-17:00有划痕10PCS、生锈5PCS、有纤维1PCS、变形1PCS、其它不良1PCS。要求每两小时进行统计一次所有不良项目的不良数,一天下来再统计出所有不良项目的总不良数。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这样记永远忘不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 顾客为中心 需求应理清 主次皆分明 落地方为真

2、领导作用 释义 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可开展的活动 在整个组织内,就其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进行沟通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创建并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平道德的行为模式,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 确保各级领导者成为组织人员中的实际楷模 为组织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资源、培训和权限 激发、鼓励和表彰员工的贡献 记忆口诀 质量管理领导先行 垂范教导习惯养成 标杆班组助力双赢 先进文化乘势造人 3、全员积极参与 释义 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价值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品质七大手法及8D报告

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 统计质量控制是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控制图为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这些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 (一)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二)数据分层法 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 2015

质量管理原则(节选ISO9000:2015) 01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公司的持续成功。 02 b)领导作用 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且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以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公司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03 c)全员参与 整个公司内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公司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为高效管理公司,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授权、提高和表彰能力,促进在实现公司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参与。 04 d)过程方法 当活动被作为相互联系的功能连贯过程系统进行管理时,可更有效和高效地始终得到预期的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公司尽可能完善体系和绩效。 05 e)改进 成功的公司持续关注改进。 改进对于公司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06 f)循证决策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机器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上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潜在的非预期后果。 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因而更有信心。 07 g)关系管理 为了持续成功,公司需要管理与相关方的关系。相关方影响公司的绩效,当公司管理与所有相关方的关系,尽可能地发挥其在公司绩效方面的作用时,持续成功更有可能实现。 质量管理强调学习和适应不断的变化。 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方法,是高层战略的组成部分。质量管理横跨所有的职能和部门,涉及所有的员工, 从高层到基层,并延伸至供应链和客户链。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致力于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持续不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上述质量管理原则是主导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科学思想,包含了质量管理的全部精华,构成了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管理原则是组织内部员工深入领悟,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努力实践的一种追求。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看该组织是否能将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渗透到组织的各个层次和领域。

工厂中的七大浪费

工厂中的七大浪费 第一种:等待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作业不平衡,安排作业不当、待料、品质不良等。 第二种:搬运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车间布置采用批量生产,依工作站为区别的集中的水平式布置所致。 (也就是分工艺流程批量生产),无流线生产的观念。 第三种:不良品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工序生产无标准确认或有标准确认未对照标准作业,管理不严密、松懈 所导致。 第四种:动作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生产场地不规划,生产模式设计不周全,生产动作不规范统一。 第五种:加工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制造过程中作业加工程序动作不优化,可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的未 及时检查。 第六种:库存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工作方便或本区域生产量化控制一次性批量下单生产,而不结合主生产计划需求流线生产所导致局部大批量库存。 库存的损害表现有: (1):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 (2):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 (3):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 (4):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 (5):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的工场、仓库建设投资的浪费。 (6):没有管理的紧张感,阻碍改进。 (7):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 第七种: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管理者认为制造过多与过早能够提高效率或减少产能的损失和平衡车间 生产力。 制造过多(早)的损害表现有: (1):提早用掉费用(材料费、人工费),不能创造利润。 (2):把“等待的浪费”隐藏起来,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 (3):自然而然地积压在制品,其结果不但会使制程的时间变长(无形的),而且会使 现场工作的空间变大,机器间距离因此加大,逐渐地吞蚀利润。 (4):产生搬运,堆积的浪费,使得先进先出的作业产生困难。 七大浪费的改善对策 结合大连三洋制冷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实际情况,重点论述生产现场的七种浪费和如何有 效消除。 对策一 七种浪费之一:等待的浪费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9001:2015,新版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原则也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的七项质量管理原则要求更严格,适用范围更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3 Q: a; e$ t- G" C) Z. L3 t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6 ~5 ?5 Z8 A?9 a; \) ^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 D' R- I3 M# N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 顾客为中心 需求应理清 主次皆分明 落地方为真 2. 领导作用 ) R& m( `; z; g0 n9 b* L 【释义】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 _6 h4 k5 e& ~$ S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管理 七大浪费学习心得

管理七大浪费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管理七大浪费,使我意识到了管理上的等待、工作无序、协调不力、生产要素闲置、应付、低效、无理都是一种浪费。后续在工作当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始着手以减少管理浪费: 一、减少工作中的等待浪费。 我们平时工作应主动、积极、有目标性的去开展,减少等待领导安排工作或是等待下级的工作汇报。(如:通过会议宣导明确自己和下级的阶段性目标,形成规范,建立整体工作协同网络,提高主观能动性,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二、减少管理无序。 首先职责要划分清楚,并再依据职责进行流程梳理、整合,最后推动流程的执行,提高效率。(如:了解、熟悉SMT小组内部各岗位工作内容及各流程操作规范,再整合小组各岗位的衔接要点,去粗取精,梳理有效流程,对岗位和执行瓶颈进行协调对应,以提高小组整体的管理效率。) 三、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 协调能力作为管理人员,着重在于如果通过协调统筹等方面可以使上级领导的指示得到很好的传达和执行。(如:SMT小组各岗位和

各执行环节均需要良好的协调能力,这对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形成常态要求,若协调不力将造成各种资源浪费,甚至导致严重的工作失效。作为技术小组,对生产的宣导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统筹各资源的协同运转才能避免技术性错误。) 四、减少生产要素闲置。 应避免使用人海战术,使人员职能重叠或是重复,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利用已有的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固定资料的利用率。(如:作为技术小组,人员的技术要求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各小组人员对自身技术岗位要求要过硬以随时处理相对应的异常问题,协调各部门有效资源并协同完成技术难题。) 五、减少应付。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效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需严格要求自己,目标明确。(如:作为技术小组组长,自身技术必须过硬,要求要更高一筹,从技术和管理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具有工作的前瞻性,切身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六、避免自己成为一个低效的人。 应跳出自己固有的思想圈,勇于吸收新鲜事物,提升自己的能力,减少错误的工作,把工作一次性做成做好。(如:高效要求自己是作为小组负责人的首要要求,低效工作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最终会带动小

新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概要: 统计是采取“数据与事实发言”的管理方法,除了客观判定事实外,亦应具有相当合理的说服力,而在QC活动中所采取的统计手法,均极为简易。 重要性: 94年版ISO9001 4.20中,特别规定应将各项品质改善,用统计的手法来分析,2000版ISO9001中8.1策划中谈到使用统计技术的要求,并且条文8.4资料分析万万离不開統计分析。 常用品管手法 1.根据数据、事实发言-图表(GRAPH),查检表(CHECK LIS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2.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 -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rgram); 3.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数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数与变异数来考虑 - 直方图(Histogram)、管制图(Control Chart)。 4.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層别法(Stratification)。 5.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措施,而是先从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 - 排列图(柏拉图)(Pareto Diagram). ISO中应使用统计技术的场合 推移图:1、品质目标达成情况控制;2、各阶层不良率控制; 查检表:1、内部审核结果不符合点分布判断;2、5S执行情况点检; 特性要因图:1、显著问题原因分析;2、潜在问题分析;3、客户抱怨分析; 層别图:1、作业条件之層别;2、制品之層别;3、班别等;

排列图:1、不良项目排列;2、供应商别合格率排列;3、客户别不良率; 直方图:1、制程常态分布情况; 管制图:1、制程稳定情况。 在近日ISO旋风席卷全球之际,各企业应依实绩的情况,积极的在各阶层全面實施QC教育训练,提升品质意識,熟用各种品管手法/技术,及以提升系统的品质,在近日ISO的洪流冲击下,必将成为明日企业的佼佼者。

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 消除七大浪费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之一,七大浪费可用“TIM WOOD”表示(分别取7种浪费之英文首字母:运输、库存、动作、等待、过量生产、多余的工序、缺陷),以下对七大浪费作简要介绍。 一、七大浪费介绍 第一种:运输的浪费 主要表现为:车间布置采用批量生产,依工作站为区别的集中的水平式布置所致,无流线生产的观念。 第二种:库存的浪费 主要表现为: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工作方便或本区域生产量化控制一次性批量下单生产,而不结合主生产计划需求流线生产所导致局部大批量库存。 库存的损害表现有: (1):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 (2):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 (3):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 (4):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 (5):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的工场、仓库建设投资的浪费。 (6):没有管理的紧张感,阻碍改进。 (7):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 第三种:动作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生产场地不规划,生产模式设计不周全,生产动作不规范统一。 第四种:等待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作业不平衡,安排作业不当、待料等。 第五种:过量生产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管理者认为制造过多与过早能够提高效率或减少产能的损失和平衡车间生产力。 制造过多(早)的损害表现有: (1):提早用掉费用(材料费、人工费),不能创造利润。 (2):把“等待的浪费”隐藏起来,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 (3):自然而然地积压在制品,其结果不但会使制程的时间变长(无形的),而且会使现场工作的空间变大,机器间距离因此加大,逐渐地吞蚀利 润。 (4):产生搬运,堆积的浪费,使得先进先出的作业产生困难。 第六种:多余的工序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制造过程中作业加工程序动作不优化,可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的未及时检查。 第七种:缺陷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工序生产无标准确认或有标准确认未对照标准作业,管理不严密、松懈所导致。 二、以制造业为例,消除浪费之优先顺序 优先级#1 过量生产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说明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说明 在ISO9000族标准2015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5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一.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15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5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

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七大浪费及七大对策

工厂精益生产管理的七大浪费及七大对策 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精益生产七大浪费?所谓精益生产浪费就是对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不增加价值的生产活动或管理流程,浪费所增加的是企业的成本、时间、效率及效益。 精益生产的七大浪费 1 制造过剩的浪费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之过量生产是大量制造方式用于对应不确定性的方法,由于各工序制造能力不同,而大量制造中设备又被要求不可以停止,因此,前工序的制造速度比后工序快,制造的速度比销售速度快,因此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库存发生。 在大量制造的系统中,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由于各种波动不断产生,过量生产可以缓冲或避免生产领域受到需求波动全面影响,不至于造成整个系统的混乱。 传统方法通过对库存的投入来补偿这种矛盾而不是去提高响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制造过程中库存材料的成本异常巨大,尽管它难以量化。 2 等待的浪费 等待时间或排队时间是大批量生产产生的另一个问题。 加工批量太大是造成等待的原因之一。允许大批量生产和建立起排队供应的系统是对原始顺序中可能会出现的干扰担心。 频繁交换品种可以减小批量,但通常人们认为频繁的交换品种会造成模具交换时间过长,而这样会形成巨大的浪费,所以可以通过加大批量降低制造成本。 这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而不是和技术系统有关。 3 搬运的浪费 运输作为消除地域误差的手段似乎在系统上创造着价值,但站在客户的角度上看,运输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

消费者关心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会带来什么样的品质问题,而不是运输本身。 通过材料、搬运设备、间接劳力、和命令与控制系统来知道何时何地移动何物和怎样预防丢失和损坏,这些确实都需要成本。 4 库存的浪费 存货为防止异常发生而起着缓冲和平衡外部环境的被动作用,但由于库存并不被立即使用而仅仅是等待。 传统的计算方法把库存作为企业当前的一部分资产,但实际上只有他们卖出后才能成为资产,并且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仅仅为了照顾他们直到消费者将他们买走为止。 5 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可能是生产工艺中本身就存在的缺陷。 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是可以预测并通过不断的改善而逐渐进行消除的。 使用先进的工艺手段和工装可以有效地限制和消除这些浪费。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七大手法定义及其详细解读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 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 避免晚期更改; ◆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SPC非常适用于重复性的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组织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产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以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大量检测和验证工作。 ⊙SPC实施意义 可以使企业: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供核心竞争力 ◆ 赢得广泛客户 ⊙实施SPC两个阶段 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 ⊙SPC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SPC的作用: 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为制程分析提供依据。 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FMEA(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即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在产品/过程/服务等的策划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各子系统、零部件,对构成过程,服务的各个程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的后果,评估其风险,从而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序,降低其可能发生的概率,以有效地提高质量与可靠性,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化活动。 ⊙FMEA种类: 按其应用领域常见FMEA有设计FMEA(DFMEA)和过程FMEA(PFMEA),其它还有系统FMEA,应用FMEA,采购FMEA,服务FMEA。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的简称 MSA测量系统分析,它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份。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PPAP生产件提交保证书:主要有生产件尺寸检验报告,外观检验报告,功能检验报告, 材料检验报告;外加一些零件控制方法和供应商控制方法; ⊙主要是制造型企业要求供应商在提交产品时做PPAP文件及首件,只有当PPAP文件全部合格后才能提交;当工程变更后还须提交报告。 PPAP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对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Q 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2018-05-13 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 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 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 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 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 ——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 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控制图 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相关图法 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七大原则记忆口诀,太赞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七大原则记忆口诀,太赞了!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 ISO9001:2015,新版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原则也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的七项质量管理原则要求更严格,适用范围更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顾客为中心需求应理清主次皆分明落地方为真 2.领导作用 【释义】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可开展的活动】 在整个组织内,就其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进行沟通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创建并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平道德的行为模式,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 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 确保各级领导者成为组织人员中的实际楷模 为组织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资源、培训和权限 激发、鼓励和表彰员工的贡献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是那几项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是那几项? 摘要: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供网友们参考。(一)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二)数据分层法 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科学管理强调的是以管理的技法来弥补以往靠经验靠视觉判断的管理的不足。而此管理技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理念外,更需要有数据的运用,才有办法进行工作解析及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何建立原始的数据及将这些数据依据所需要的目的进行集计,也是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础工作。 举个例子:我国航空市场近几年随着开放而竞争日趋激烈,航空公司为了争取市场除了加强各种措施外,也在服务品质方面下功夫。我们也可以经常在航机上看到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此调查是通过调查表来进行的。调查表的设计通常分为地面的服务品质及航机上的服务品质。地面又分为订票,候机;航机又分为空服态度,餐饮,卫生等。透过这些调查,将这些数据予以集计,就可得到从何处加强服务品质了。

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 一、库存浪费 ◆精益生产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所有改善行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和消除库存。 ①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寻找等浪费 ②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 ③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 ④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 ⑤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工场、仓库建设等 ⑥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 ◆因库存造成无形损失,绝不亚于上述有形损失,精益生产者认为库存会隐藏问题,而“问题”在精益生产者被认为是宝藏,问题如果能不断地被发现解决,则利益便会不断地产生 1、没有管理的紧张感,阻碍改进: 2、库存量一多,因机械故障、不良产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不能马上显现出来,因而也不会产生对策。 3、由于有了充足的库存,出现问题时可以用库存先顶上,问题就可以慢慢解决甚至不用解决,最起码是被掩盖住了,不急迫了,不会被上级追究了,于是本部门的工作成绩就出来了。

二、过渡生产(制造过多或过早浪费) ◆TPS强调的是“适时生产”。 ◆多做能提高效率,提早做好能减少产能损失(不做白不做,机器还不是一样停着?) 1、提早用掉了材料费、人工费而已,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2、把“等待浪费”隐藏,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 3、积压在制品,使生产周期L/T变长无形的),而且会使现场工作空间变大,不知不觉中吞蚀我们的利润。 4、产生搬运、堆积浪费,先进先出变得困难。 三、品质缺陷(不良品浪费) ◆任何的不良品产生,皆造成材料、机器、人工等的浪费。 ◆及早发现不良品,容易确定不良来源,进而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关键是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对,??“零缺陷” 四、运输(搬运浪费) ◆大部分人皆认同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也有人认为搬运是必须的。 ◆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行吗? 1、取放浪费; 2、等待浪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