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告别野蛮(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告别野蛮(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告别野蛮(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告别野蛮(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三课告别野蛮(第4课时)

课程标准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描述了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东方文明古国取得的多方面伟大成就。教材选取了文字、建筑工艺、科学技术、宗教等,概括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所做的巨大贡献。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说明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驱动器。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等,无一例外地记载了人类文明演化的历史轨迹,是我们了解人类过去的重要依据。

“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中选取了金字塔、司母戊鼎等几千年前的建筑与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通过介绍它们的制作工艺、设计水平和工程规模等方面的情况,展示了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中国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并能归纳出不同时期、

不同区域的文字特征,理解文字产生的原因及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

(2)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信息。

(3)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4)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关注世界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升学生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与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

教与学的过程

[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历史是靠什么方式流传下来的吗?生:口耳相传。

师:这种方式有什么不足呢?

生:易失真,传递慢,不便记忆与流传等。

师:采取怎样的方式可以避免这种错误的出现呢?

生:使用文字。

师:也就是说,文字并不是人类固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那么,文字是不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呢?如果不是,文字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你能分析每一过程的特点吗?请同学带着以上问题阅读教材第一、二两段,在阅读基础上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继续组织教学:

师:知道文字的雏形是什么样的吗?

生:刻画符号、图画文字。

师:对比教材中给出的图片,请同学尝试着回答:刻画符号和图画文字表达的信息的根据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刻画符号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笔刻画符号更进一步,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表达思想的手段,但它没有读音,目的只在表意。(也可以举一些实例予以说明)师:人们用刻画符号或图画文字表达信息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答:略。

师:正是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远古的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真正的文字。教材为大家介绍了世界上独立形成的三种古老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下面请同学几学阅读本目下的教材内容,并在阅读基础上峄小组讨论形式思考以下问题: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的特点由有哪些?建议同学可以根据下表去思考:(教师出示表格)

生:阅读教材并根据表格进行讨论思考。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指正,最后可以用图表形式帮助学生构件知识体系:

师:展示现代埃及、西亚及中国的文字,请学生比较书上对应地区的古老文字,问:目前使用的文字中,哪一种还比较像以前的文字?

生答:汉字。

师:为什么这三种古老的文字形成后会有不同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这跟该地区的文明发展史密切相关。在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古埃及,强迫埃及人弃用象形文字改用波斯文字,因此象形文字逐渐消失。西亚楔形文字在苏美尔人建立的王朝衰亡后(公元前2007年),继承它的古巴比伦王国对它做了较大改动,因此面目全非。只有中国的甲骨文由于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生生不息的特点,由繁到简,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所以,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正因为古老,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如最为流行的汉字起源传说是“仓颉造字”。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卡《仓颉造字》,设问:

1.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2.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

由此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观点来分析并落实以下知识点:(1)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传说并不等于历史,不足为据,但其内涵却不无道理,它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字产生的历史(如材料中讲仓颉以龟文鸟迹之象来造字,这印证了人类最初的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过来的)。(2)文字不可能是由哪一个人单

独发明创造的,文字是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结晶。

师:新课即将结束了,老师最后想问大家:

1.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7

2.你能不能归纳出文字产生的历史意义(作用)?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帮助总结:

(1)“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促进记忆和交流。

(2)记录历史——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文化的活化石。

(3)积累知识、传承文化——告别野蛮、走向文明。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字是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远古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演变而来的。文字的产生使人类的发展进程出现了质的飞跃——告别野蛮、走向文明。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自己的历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三课告别野蛮1

第三课告别野蛮(第一课时)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中国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并能归纳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字特征,理解文字产生的原因及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 2.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并能整理、归纳有效信息; 3.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4.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关注世界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升学生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与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 【本课知识要点】 1.了解文字产生的过程; 2.掌握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等异同点; 3.理解文字的真正发明者及文字产生的历史意义。 【课前预习】 1.文字发明前,人类历史靠___________流传下来 2.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_________、_________、甲骨文。 【教学过程】 一、文字产生的背景 1.口耳相传的方式有什么不足? 2.文字的雏形是什么样的? 3.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表达信息的根据是什么?人们在使用它们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二、文字产生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大古老文字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2-25、2-26、2-27,小组讨论完成表格。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甲骨文

练一练: 材料一:汉字的起源,自古就众说纷纭,最为流行的传说就是黄帝手下的仓颉造字。相传,长着四只眼睛,两只用来仰视天上群星运行之势,两只用来俯察底墒龟文鸟迹之象。他从自然造化中受到启示,创造了文字。 ——课文 材料二:……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耳相传,文字就多了起来…… ——鲁迅《门外文谈》 1.两则材料你同意哪个观点?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 2.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五、知识拓展 三种文字不同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明确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课后巩固 完成作业本第20页第1、5、6题及第21页第9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商业的兴起》(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

第二课时商人的地位变了 ?课程标准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 1分析富格尔家族来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 2 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利商政策,理解利商政策的影响。 3 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 4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手工工场主和手工工场工.人。 ?结构分析 从商人的经营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质族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农民角色的转变,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阶层的变化 教学建议:主张自主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故上一节我们学习的手工工场的产生、作用。提问: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当时社 会有哪些变化? 二、新课 1、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分别代表商人、贵族、农民;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分析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发生的变化,进行全班交流。) 2、探究:从富格尔的信中你读出了什么 (商人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地位显赫,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3、探究:找出伊利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提问:假如你是当时英国一位商人,你对女王的措施抱何种态度,为什么 (利商政策不仅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你觉得你们地'位的改变对社会发展有作用吗? (商人地位的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商业的重视,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4、活动:指导学生看阅读卡“没落的贵族”,说说贵族阶层发生的变化。 5、拓展:哥伦布和莎士比亚都生活在15、16世纪的欧洲,他们关于金钱,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 哥伦布: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的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莎士比亚:.金子!闪闪发光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一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 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 2000年起,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历时约 800年,是 古希腊文明 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 5 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 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 16 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 做“中世纪”(即 3 世纪到 16 世纪)。 雅典 :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 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 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 :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 7 岁 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阿拉伯半岛 :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 拉伯创立 :穆罕默于 622 年创立阿拉伯国 家, 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8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 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10 世 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知识点 2: 彼此争战,消 耗很大,公元 前 5 世纪晚期 以 后,古希腊 就衰弱下去。 古希腊文明 相 继兴衰的欧亚国 查理曼帝国 王政时代 :公元前 700 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 200 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 500 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 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 又分工兵、 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 2 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 3 世纪,分 裂为东、西罗马, 476 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 代进入共 和国时代, 在屋大维 建立帝国 后迅速扩 张,成为地 跨三洲的 大帝国。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 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 :①800 年,在罗马, 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 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 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 :843 年,凡尔登签定条约, 三分帝 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 帝国的转 变中,封建 制度逐渐 形成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 教与 阿拉伯 的共 同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4-3-6社会生活与文化

社会生活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讨论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盛极一时的宋词元曲 2.教学难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宋代(元代)的总体印象。”展示课题,直观浏览宋元生活场景图片;阅读教材P111,了解宋元社会生活概况,并概括出教材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阶层2、日常生活3、节日活动4、都市娱乐。) (二)宋元社会生活。讨论探究案例: (三)故事A :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庆祝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四个女婿以桌上酒菜为题,劝说老员外去自己家里住。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二女婿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请从四位女婿的话中,分析他们分别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哪一类。老员外会喜欢哪一个女婿,为什么呢? 故事B :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帖对联,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爹拜年。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

告别野蛮教学文档

告别野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中国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并归纳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字特征,理解文字产生的原因和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方法与过程:2、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3、学会在课堂上恰当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与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 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特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图表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 2、展示中国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中体会文明传承的意义。 学与教的过程:激发兴趣: (新课导入)flash(爱在西元前),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目的有三:(1)采用flash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突出重点——文字产生和文明的关系。 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新课教学) 一、文字产生的背景——记忆和交流的需要 问:(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历史是靠什么方式流转下来的?你觉得这种方式有何不足? (2)人类最初发明的文字是怎么样的? 由此转入下一部分的教学活动。 二、文字产生的过程:刻画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让学生了解这个过程 三、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等 建议:根据课前布置,运用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2---25、2---26、2---27及教材内容,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在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释疑,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必要时,可以用图表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汉字——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回顾三种文字形成后的发展演变,明确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运用汉字起源的有关材料来说明文字是人民的创造及文字的作用。 在这个部分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明确1、文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体会文明传承的意义;2、较完整地认识三种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3、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五、文字——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结晶 六、文字的作用——告别野蛮、走向文明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 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 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 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 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 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 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 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2020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2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2 第二单元:文明 __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教学设计(二课时)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3、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了解四大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文明 __,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大致脉络和走向。教学难点: 1、.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 __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2、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提前准备好四大文明古国的象征性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等图片或影视剪辑片。提问学生:你们是否了解这些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由此导入主题。“人类早期的文明,通常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这些雨水充沛的巨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些河流所灌溉的地区,人类最先建立了早期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一、尼罗河的赠礼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师: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讨论:(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 2、古代埃及的发展师:请你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生:阅读教材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 3、概括

观点师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农业发达村落城市兴 起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国家师:你从上可以得出怎 样的认识?二、新月沃土师: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2)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3)早期居民有哪些?(4)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 育师: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1)印度半岛的地势是如何的?(2)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3)古代印度对周边国 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师:黄河与长江何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师:观察图2—5思考:氏族遗址分布有何特点?通过考古发现人们可以了解远古生产生活。当回考古学家:下面有三组考古发现:A图2—6中的玉器有什么价值?B图2—8说明了什么?C某遗址中发现了五千多年前的石犁与耕田器,说明当时有怎样的生产特点?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认为人类文明在起源地上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你的观点?突出:自然 环境早期人类的活动完成自我测评:书上第1 、2 题第二课早 期国家的形成(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国家的出现、生产 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出现和形成。 2、通过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条件,理解和分析贫富差别的出现、社会的逐渐分化;也可以通过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状况。 3、了解作为权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认识王权的实质。 4、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课程标准: 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 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方法与过程:2、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产与生活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 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人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2)难点:分析和理解劳动在从古猿人进心程中的巨大作用。 课时:2 教学过程: 1、导入:山人类起源的各种神话传说(女姻挎土造人、上帝创造人等)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表现 欲。 2、“站立起来的祖先”:针对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问题、图片创设具体情境,体验古猿从树上下 到树F发生的变化,理解自然环境对古猿进化的重大影响和劳动在古猿进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观察图1—1,让学生想象一下人类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 结合图1—2,小组讨论:宜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 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劳动不是唯一的作用 观察图1—4提问:图上的尖状器是什么?什么用? 打制石器(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观察图1-5提问:。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O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 指出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资料显示元谋人(170万年前) 3、北京人的足迹:阅读课文和材料(也可以放映介绍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影片),指导学生自制表格比较归纳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比较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小组讨论:O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 。使用火对人类的进化何哪些好处? 。北京人已是人类,为什么脸部却还象猿脸? 比较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提问: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讨论: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 课堂小结: 人类的起源古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 作业布置 1、自我测评 2、练习册第一课 教学后记:

八上历社第二单元第三课告别野蛮第3课时

第二单元第三课告别野蛮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宗教在古埃及社会的地位,掌握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建者及传播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佛教的创立过程,归纳出佛教的教义 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埃及宗教和佛教的学习,认识宗教崇拜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和影响,使学生能正确看待宗教崇拜。 学习重点: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 学习难点:宗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学演练 1.阅读课本P42第1-2段回答:在古代埃及成为王国的保护神。埃及在进入文明 社会后,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2.阅读课本P42最后一段,说说佛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 人,尊称。 3.阅读课本P43《阅读卡》和43页内容,说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目的和基本教义?4.结合课本P43说说阿育王对佛教发展的贡献。 5.结合课本图2-37,说说佛教的传播路线 (二)点拨释疑 1.仔细观察图2-35,了解图中所描述的内容,思考这与古埃及宗教的关系。 2.佛教为什么要宣扬“众生平等”?有何意义?? 3.讨论:宗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三)归纳小结 (四)巩固拓展 1.佛教产生于公元() A.前一世纪; B.前六世纪; C.前七世纪; D.公元一世纪 2.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后 D.唐朝 2.按历史的先后顺序,佛教传播的路线是() A.中国——印度——日本 B.日本——中国——印度 C.印度——日本——中国 D.印度——中国——日本 3.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B.首先从印度兴起 C.阿育王在位是得到很大发展 D.玄奘将佛教首次传入中国 4.下列关于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初,古代埃及每个城市或地区都有本地尊奉的神 B.统一后的埃及宗教观念渐趋融合 C.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 D.阿蒙神是法老的保护神 5.我国唐朝玄奘和尚(《西游记》中的唐僧的原形)西天取经,其目的地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印度 6.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进行正确的连线: 古巴比伦新月沃土空中花 园尼罗河流域 古代埃及第一长河司母戊 鼎两河流域 古代中国阿育王佛 教黄河长江流域 古代印度商朝金字 塔印度河恒河流域 7.有一位21世纪的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这里正进行最杰出人物的大选,下面是几段竞选词: A.我是太阳神之子,我在位时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 B.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驯服了滔滔洪水,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 C.我统一了两河流域,在位时还制订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我统一了印度半岛,在位时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1)A是哪国国王?该国国王又被称为什么?你知道最大的金字塔是谁的陵墓吗?(3分)(2) B是谁?他的儿子破坏了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而用一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教案: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 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 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 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妇女》教案沪教版

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妇女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三从四德,缠足,古代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 2、能力培养: (1)通过阅读古代妇女受歧视和受摧残的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文字资料和由小见大对历史问题深入探讨的能力。(2)通过结合古代文学作品谈谈古代妇女受压迫情况的活动,启发学生开阔视野,能够把不同课堂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妇女受儒家礼教的束缚,身心受到压抑的有关事例,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妇女处在社会的最低层,唤起他们对古代妇女悲惨处境的同情和思考。 (2)通过学习古代巾帼英雄的杰出贡献,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历史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认识到社会上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从四德、缠足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贞节观 【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妇女 一、精神上的控制 1、“七出”规定 2、三从四德理论 3、贞节观 二、身体上的摧残 ——缠足 三、中国古代杰出女性 1、蔡文姬 2、李清照 3、冯氏 4、黄道婆 【教具准备】 书本插图、补充资料

【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前一阶段,我们一起学习了士、农、工、商阶层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来谈谈另外一个独立的阶层——妇女。 (问)在你印象中,妇女阶层应该是指哪些人群? (生答)略。 (问)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如何? ——十分低下 (问)结合书上的资料和你所知道的知识,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中国妇女地位低下的? (学生讨论发言)略。 1、“七出”规定 2、“三从四德”理论 3、贞节观 (问)原因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言)略。 (师述)这些都属于精神上的摧残,而在身体上所受的摧残主要表现在于“缠足”。 (资料简介) 经研究考证,真正兴起女子缠足之风是在北宋。但是,当时妇女缠足并不普及,仅限于上层社会,缠足者只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弯弓,称为“快上马”。 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女子以不缠足为耻。到了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要求,女子的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要弓。清代,妇女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女子,无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女子脚的形状和大小,成了批判女子美丑的重要标准,甚至会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据说,当时的江浙一带,世家大族女子无不裹脚,若裹脚至三寸则以为做女子分所应得,寻常居家者个个脚皆三四寸,若五寸外,不但做媒者碍口,则女子自觉难以见人,必不敢至亲友处赴席。 (过渡)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迫和摧残下,妇女的处境悲惨,但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妇女代表。(学生活动)谈谈你所知道的杰出妇女和关于她们的一些主要事迹。 (资料准备) 蔡文姬,其父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她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优质教案

第2课 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1.图片展示: 战斗英雄黄继光 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1: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正是由于这些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史料解读: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

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4.请学生说说: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2:土地改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抗美援朝》精品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背景、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渲染气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感受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和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以及坚定信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回答。 3.史料解读: 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4.问题思考: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辩论。辩题: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朝鲜。 正方:应该出兵。 反方:不应该出兵。 (1)正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道义上有支援的义务。 反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连这点外交常识都没有了吗? (2)正方:美国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美国侵朝意为建立侵华跳板和基地,如得逞,更不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以及国家独立与安全;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