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罗格列酮治疗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研究

罗格列酮治疗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研究

罗格列酮治疗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研究
罗格列酮治疗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研究

低血糖诊疗常规

低血糖症 【病史采集】 1.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致饥饿感、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手足震颤,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精神异常、抽搐、大小便失禁、昏迷); 2.低血糖症发作特点:空腹抑或餐后出现症状,进食能否缓解,发作时间、程度、缓解情况; 3.有无诱因:剧烈运动、长期饥饿、腹泻、大量饮酒; 4.特殊用药史:降糖药、水杨酸等; 5.重症肝病史、肾衰及手术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史: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6.有无上述疾病的症状:乏力、纳差等; 7.有无血糖检查结果; 8.体重有无变化。 【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2.可能病因及相应体征:皮肤、毛发、甲状腺等异常变化。 【辅助检查】 1.空腹血糖:<2.8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血糖曲线; 3.血清胰岛素及C肽测定:如为胰岛素瘤所致,胰岛素释放指数>0.4(血浆胰岛素μIU/ml/血浆葡萄糖mg/dl); 4.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测定; 5.腹部脏器B超检查,胸部X线片。 【诊断标准】 1.低血糖诊断: (1)空腹、运动致使低血糖症状发作; (2)发作时血糖<2.8mmol/L; (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病因诊断: (1)胰岛素瘤:胰岛素释放指数、胰腺B超、CT定位有助诊断。 (2)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1)午餐后低血糖,可自我缓解,非进行性发展; 2)OGTT:服糖后2~4h血糖降至空腹水平; 3)能耐受72h禁食; 4)胰岛素释放指数正常。 【鉴别诊断】 1.癫痫:检查血糖可区别。 2.脑血管意外:血糖可因应激而升高。 3.Ⅱ型糖尿病早期表现:常在下次进餐前出现低血糖,OGTT及IRT峰值延迟。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1)胰岛素瘤:手术切除。

2012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三)(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281.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三) 一、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4题共用题干) 女性,18岁,Ⅰ型糖尿病病史3年,因"肺部感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以下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有特殊意义 A.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 B.皮肤干燥 C.低血压 D.昏迷 E.呼气有烂苹果味 2.抢救该患者时,胰岛素最佳使用方法是 A.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B.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C.大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 D.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E.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3.以下那项治疗措施对此患者是错误的 A.积极治疗肺部感染 B.积极补液,纠正脱水 C.积极大量补碱,尽快纠正酸中毒 D.积极使用胰岛素 E.严密观察血钾,防治低血钾 4.若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血糖进行性下降,血糖下降至何种水平时加用葡萄糖溶液 A.6.1mmo1/L B.7.1mmol/L C.10.0mmol/L D.11.1mmol/L E.13.9mmol/L 正确答案:1.E;2.D;3.C;4.E (5~7题共用题干) 女性,48岁,身高160cm,体重68kg,近半年口渴多饮,多尿,伴乏力;空腹血糖6.9mmol/L。 5.应做哪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A.OGTT B.重复1次空腹血糖 C.测餐后2小时血糖 D.测24小时尿糖 E.糖化血红蛋白 6.若给该患者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8mmol/L。治疗首选 A.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 B.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消渴丸 C.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优降糖 D.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降糖灵 E.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胰岛素治疗 7.若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该患者应采取下列何种治疗 A.磺脲类药物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应急演练方案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应急演练方案 演练时间:2014年6月16日 演练地点:内三科病房 演练内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应急预案 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一、演练组织 指挥长:高伟 副指挥长:程晓玲 参加人员:医师:缪强 护士:徐涛洋鸿王琪 观摩人员:内三科全体人员 二、工作职责 1、高伟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 2、程晓玲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 3、缪强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 4、洋鸿负责巡视报告病情、安置体位、执行医嘱、记录 5、王琪负责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备急救车和急 救器材等操作 6、徐涛负责监测血糖、吸氧、心电监护。 三、演练场景 患者(小芳),女,28岁,因烦渴、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三月以Ⅰ型糖尿病入住内三科,患者皮内注射优必林24单位后半小时,洋鸿巡视病房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之不应,与病人家属交流了解情况后洋鸿初步考虑为低血糖引起的病人上诉症状,立即按床头铃,同时呼叫他人,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将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 王琪迅速将抢救仪器和抢救物品推至床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徐涛立即进行指尖血糖监测,血糖为1.6mmol/L,吸氧,

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医生缪强到来,洋鸿汇报病情和血糖值、生命体征,准确执行医嘱,复述一遍后同王琪核对后执行,先静脉给予50%葡萄糖20ml推注后,5%葡萄糖250ml 维持静滴。洋鸿洗手、床旁观察,作好记录。10分钟后病人意识恢复,医生根据病情调整医嘱用药,洋鸿执行医嘱,告知病人和家属糖尿病用药和饮食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低血糖反应发生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王琪清理抢救用物和徐涛核对急救车内使用后药物空瓶丢弃。洋鸿书写抢救记录。 四、演练流程

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李福连 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一定水平而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昏迷。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使之声速缓解。时期将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患者先有饥饿感,乏力、四肢麻木,情绪不安,面色苍白,头晕,呕吐,心慌,胸闷等。严重时,大淋漓,皮肤湿冷,吐之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抽搐,惊厥,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预防措施: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治疗效果分析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治疗效果分析DOI:10.16658/https://www.sodocs.net/doc/0516225392.html,ki.1672-4062.2016.17.013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餐后低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6年4月根据该院80例T2DM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40例,应用格列本脲),偶数者纳入实验组(40例,应用阿卡波糖);比较两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第2周、第4周,实验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5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15.00%(P<0.05)。治疗后第2周、第4周,对照组及实验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结论应用阿卡波糖治疗T2DM餐后低血糖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标签:2型糖尿病;低血糖;阿卡波糖;格列本脲 2007年中华医学会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生率达11.0%(其中,T2DM约占糖尿病总发生率的90%~95%),糖尿病患者人数已逾4千万,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三大问题[1]。低血糖是T2DM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最主要障碍,它可诱发多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可见,如何有效预防、改善T2DM患者餐后低血糖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要课题。该研究中,实验组应用阿卡波糖治疗T2DM餐后低血糖,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4月,根据该院80例T2DM餐后低血糖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40例,偶数者纳入实验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5岁,平均(48.78±5.62)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11.42±2.39)年;身体质量指数(BMI)19.62~31.48 kg/m2,平均(23.77±3.04)kg/m2。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8~77岁,平均(48.84±5.70)岁;病程7个月~19年,平均(11.61±2.40)年;BMI19.74~32.07 kg/m2,平均(23.82±3.11)kg/m2。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以及BMI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T2DM诊断标准,且合并餐后低血糖[2];年满18周岁,认知能力正常,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肾功能受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应急预案及流程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应急预案及流程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应急预案及流程 [风险预案] (一)当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时或平时饮食不当时,随时有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必须立即查血糖一次并做好记录。 (二)当监测静脉血糖<2.8mmol/L时即为低血糖症,患者可表现为颤抖、出汗、饥饿、头疼、四肢冰冷、视力改变、心率加快、麻木/口周麻刺感、重者昏迷。 (三)低血糖的处理: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轻者给与口服甜食类食物及饮料,重症患者在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由当班护士立即为患者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复查静脉血糖仍<2.8mmol/L,再重复上述处理直至静脉血糖达5mmol/L以上为止。 (四)低血糖昏迷者处理: 1、昏迷者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心电监护。准确执行医嘱,备好各种用品及药品,如吸痰器、开口器、舌钳、抢救车等。 2、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出入液量,并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3、患者病情好转,逐渐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其他的诱因,协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4、在抢救结束6 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低血糖昏迷急救流程: 监测血糖,判断低血糖→通知医生→口服含糖食物、饮料;静脉注射50%GS40ml →抽血测定静脉血糖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吸氧→监测血糖、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继续观察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一、适应症:用于各种危重病的生命体征监护,或单一使用于心电、血压的监护,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二、用物准备:电插板一个,监护仪一台,心电、血压、血氧输出电缆线各一,电极片五个,酒精、棉签,护理记录。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16-05-16T16:33:15.103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作者:黄文浩 [导读] 结论:临床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深入分析和认识,并给予预防性、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低血糖发作例次,保障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 黄文浩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太平卫生院 5322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93例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低血糖发作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防治与干预策略。结果:入组93例患者中9例因低血糖入院,其中抢救无效死亡1例,余8例经积极防治与干预后症状明显缓解;84例住院期间低血糖发作,血糖指数1.8~4.0mmol/L,经临床对症干预后均在短时间内缓解,未见不良后果。结论:临床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深入分析和认识,并给予预防性、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低血糖发作例次,保障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影响因素;防治策略 糖尿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成人群体中糖尿病发病率已接近10%[1]。在糖尿病病情控制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低血糖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低血糖往往会抵消长时间控制血糖所产生的益处,并有较大几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器官永久性损害,或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就此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93例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均与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相符;②均伴有体重下降、多饮多食以及多尿等高血糖临床症状;③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不低于11.1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不低于 7.0mmol/L、75g葡萄糖耐量2h血浆葡萄糖不低于11.1 mmol/L(三项指标符合任意两个或以上者)。其中男60例,女33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3.5±3.4)岁。 1.2 方法 监测入组患者末梢血糖指数,其中血糖水平超过3.0 mmol/L者应指导其食用水果、糖块或者饼干等食物;症状较为严重或者血糖水平低于3.0 mmol/L者,可给予40~60ml 50%葡萄糖注射液经静脉推注;对于低血糖反复发作、年老体弱以及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可经由静脉滴注5%或者10%葡萄糖注射液,维持患者血糖水平不超过6~10 mmol/L,待其低血糖反应缓解或消失后即可。 2 结果 入组93例患者中9例因低血糖入院,其中因合并败血症以及Ⅲ度压疮而抢救无效死亡者1例,余8例经积极防治后症状明显缓解;84例住院期间低血糖发作,均伴有饥饿感、胸闷、乏力、心悸、手抖、面色苍白以及出汗等临床表现,血糖指数1.8~4.0mmol/L,经临床对症干预后均在短时间内缓解,未见不良后果。 3 讨论 3.1 低血糖原因分析 3.1.1 药物因素 (1)胰岛素给药量过高,特别是在静脉泵注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极为敏感。(2)以消渴丸以及磺脲类药物为主的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3)患者病情缓解后未及时调整用药剂量;(4)未按照合理比例搭配长短效胰岛素,导致混合胰岛素注射治疗不佳;(5)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时容易与降糖药物产生协同效果,导致后者作用加强或者药效持续时间延长[3~4];(6)患者盲信广告,私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3.1.2 饮食因素 (1)患者注射胰岛素后长时间空腹或未及时进食;因过度饮食控制、进食量过少以及未及时加餐等因素影响;(2)患者空腹饮酒后未及时进餐,糖异生以及肝糖原合成受乙醇抑制,肝脏固有的血糖调节功能被削弱,引发低血糖反应。 3.1.3 疾病因素 (1)患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则会导致磺脲类药物以及胰岛素代谢清除发生变化,体内药物成分滞留时间延长;或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状态下给予中长效胰岛素制剂治疗;(2)受心脑血管合并症影响,机体调节低血糖的功能减弱,有较大几率出现低血糖事件。 3.2 防治对策 3.2.1 做好血糖监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医师应重点观察高龄、合并多种并发症、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病程较长、联合用药的患者,尤其是置泵3~7d属于胰岛素用药调整期,有较大几率出现低血糖反应[5],所以应重视访视,对患者血糖波动展开定时监测。一般应以餐前、午夜以及凌晨3时为监测重点时段。倘若患者出现前期低血糖表现或者血糖值处于正常数值底线、合并异常反应、不典型症状或者神志改变者均应及时对症处理:视具体情况行持续血糖监测或者加餐。 3.2.2 合理用药。首先应高值患者及其家属各类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自行增减药物用量。应以短效制剂为药物首选,不建议直接给予磺脲类降糖药物。应遵循小剂量给药原则,餐前服用药物务必在半小时内服下,切忌拖延;餐中嚼服药物也应在进餐时随第一口食物服下。应注意的是,30%~40%胰岛素成分经由肾脏代谢,因此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调低用量,此外还应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 3.2.3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用药量应与饮食量相互平衡,结合患者生活习惯、性别、身高、并发症、体重以及运动量等个人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处方。明确要求患者每天应控制摄入热量,达标即可,严禁超标。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做到定时定量,多摄入高纤维素食物,对血糖浓度稳定较为有利,适用于夜间多发低血糖者。 3.2.4 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适度运动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控制体重和降糖药物用量。社区医师应帮助患者制定规律运动方案,通

4.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处理SOP

1目的: 为规范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特制定此规范。 2适用范围: 全体研究人员 3相关资料:(无) 4内容: 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瘤;长期饥饿;迷走神经紧张症;特发性低血糖症;升糖激素缺乏;肝脏疾患等,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下降太快时,血糖虽然不低,但仍可以出现低血糖反应。 一)病因分类 1.血糖利用过度: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瘤;长期 饥饿;迷走神经紧张症;特发性低血糖症等 2.血糖生成不足:升糖激素缺乏;肝脏疾患等。 3.病人机体难以调节: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下降太快时,血糖虽然 不低,但仍可以出现低血糖反应。 (二)诊断依据 1.确定低血糖症:依据Whipple三联征确定: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 低于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低血糖反应:糖尿病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出现饥饿感明显,出冷汗,头晕、心 慌等症状时,考虑为低血糖反应。 3.病史:患有糖尿病,正在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者出现低血糖多属于药 源性低血糖症;出现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的餐后低血糖多为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有严重的肝脏疾病基础者多是肝源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多表现为空腹低血糖,检测血胰岛素、C肽呈自主性不适当胰岛素分泌增多。

4.临床表现: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多汗、心悸、饥饿、紧张等; 神经低糖症状如精神不集中、头昏、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昏迷等。 5.实验室检查 1)血胰岛素测定:了解有无不适当的胰岛素分泌增多。 2)饥饿等诱发试验:阳性支持胰岛素瘤诊断。 3)肝功能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4)CT、MRI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 (三)治疗 1.低血糖发作时的处理: 1)住院患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并神智清醒者,可给予50% 葡萄糖注射液口服,病人年龄较大或并发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者,血糖 低于3mmol/l以下,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血糖在3mmol/L 以上的患者,可进食含有15~20g葡萄糖的食物或饮料,含服3~4片 B-D葡萄糖片或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等。进食后宜休息10~15分钟,如15分钟后仍感身体不适,血糖仍低,需要静脉注射高糖,直至血糖基 本恢复,病人在症状好转。神智障碍者,静注50%葡萄糖液40~100ml。 滴注5~10%葡萄糖液,并20分钟检测血糖,直至血糖及病情保持稳定。 神智清醒后改口服进食。低血糖纠正后,超过30分钟神志仍未能恢复者,可完善头颅CT检查排外脑血管意外,必要时使用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 注,并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在家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神智清楚者,先自行进食含糖食物,如 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再测血糖,了解血糖情况。进食症状改善后 可再次复查。除了进食应该立即休息,如果症状改善不明显,可继续进 食,并加进食些水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含糖食物。若低血糖反应持续 发作,在家庭者,可考虑住院治疗。 3)避免低血糖反应,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一些水 果糖、饼干等食品,若延迟吃饭,可先吃些饼干、水果等食物,再吃饭 时则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最好不饮酒,饮酒时切记不能忘了进主 食。保持每日的运动量基本稳定。如果体力活动增加,活动前应适当进 食或加餐,或减少降糖药物剂量;避免空腹运动,尽可能在餐后1小时 参加运动。尽量避免在运动时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如大腿、手臂)注 射胰岛素,可以选择腹部注射。查对降糖药的用量,在医生的指导下, 根据血糖情况做适当的调整。饮食:少食多餐;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高脂肪饮食,减少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论文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 摘要:观察和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不可逆严重后果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做好各项护理预防工作,对于可能导致夜低血糖的所有诱因进行全面的了解,收集整理病人的的最新资料,并保持对病人的动态观察,从心里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多个层面做好对老年糖尿病人的护理工作,以做到对夜间低血糖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 目录. 第一章低血糖的概念及症状 1.1概念:。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 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 1.2症状: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神经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第一章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1) 1.1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1) 1.2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 (1) 1.3各种并发症药物的大量使用 (1) 1.4老年人身体状况差 (2) 1.5情绪的变换 (2) 1.6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2) 1.7其他外观原因 (2) 第二章.老年人夜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预防 (2)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2.2监测血糖 (3) 2.3加强宣教 (3) 2.4饮食治疗 (4)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正常人的饭后血糖小于7.8. 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 2)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血糖偏高 当血糖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血糖症。如果这种状况持久存在,对人体的各部分均有害。病人会感到全身不适,常有疲倦、口渴、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等表现。如情况严重,应尽快就医。 使血糖变得过高的常见原因有: (1)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 (2)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4)过度肥胖; (5)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6)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糖尿病昏迷急救方法及护理

糖尿病昏迷急救方法及护理 糖尿病常见急症有酮症、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而发生这类急症严重者通常会引起糖尿病昏迷。如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了解糖尿病昏迷急救方法及护理,有助于病人家属或医护人员在病人出现昏迷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治,从而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一、酮症、酮症酸中毒导致糖尿病昏迷的诱因[1] 1、糖尿病以外伤害的急性感染。 2、吃含糖分、脂肪过多食物或服用胰岛素量不足或中断。 3、大呕吐、大泻及饥饿。 4、心肌梗塞。 5、过度疲劳、紧张及妊娠。 二、酮症、酮症酸中毒导致糖尿病昏迷的症状 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如厌食、口渴、尿多、疲乏、恶心呕吐、全身疼痛、头痛、头晕,甚至呼气有烂苹果味、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不省人事等。后期病者呈严重失水、尿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声哑、血压下降、四肢发凉。晚期各种反射消失或减弱,昏迷等。 三、酮症、酮症酸中毒导致糖尿病昏迷的急救方法[2] 1、病人绝对安静卧床,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2、补液。用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点滴,以补充血溶量,改善血循环、肾功能和防低血糖。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决定给液速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轻症,上午尿中有酮体时,可在晚餐前加大长产胰岛素的剂量。 4、如因饥饿引起酮症,应口服葡萄糖。 5、因精神过度紧张时,可临时给肌肉注射胰岛素20单位。 6、如因感染引起者应控制感染。 7、应速送医院及时诊治。 低血糖导致糖尿病昏迷的诱因、症状及急救 一、低血糖导致糖尿病昏迷的诱因 1、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有口服降血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其结果都易使血

糖降低。但如果运用不当,使血糖下降过多的话,就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2、如果病人因为各种原因食欲不好,或根本未进食,腹泻、呕吐不止,但还按照平时的水平服用降血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话,不但出现低血糖反应,严重者还可引起低血糖昏迷。 二、低血糖导致糖尿病昏迷的症状[3] 1、之前有心慌、冷汗、恶心的感觉,逐渐昏睡,呼之不应。 2、早晨起床时间,怎么也叫不醒,浑身发凉,可见出冷汗,但没有发现明显的生命体征的不正常。 3、有糖尿病史,口服降糖药,近几天进食不正常,或腹泻,呕吐、感冒发烧,逐渐出现意识障碍、神志恍惚,发展为昏迷。 三、低血糖导致糖尿病昏迷的急救方法[4] 以往有糖尿病史,突然昏迷,又找不到其他病因,首先怀疑糖尿病昏迷,可按昏迷的急救原则急救。 (1)病人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窒息。(2)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迅速呼叫“120”急救电话,将病人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昏迷,除了低血糖的原因外,血糖显著升高还可引起高渗性昏迷,所以在昏迷原因不清楚时不要随便给病人喂食糖水,以免加重病情。而且给意识不清的病人喂糖水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糖尿病昏迷急救要点: 1、过去有糖尿病史,突然昏迷,又找不到其他病因,首先怀疑糖尿病昏迷。 2、按昏迷的急救原则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 3、呼叫“120”急救人员,将病人送到医院,首先要检查血糖,以确定病情治疗方向。 4、不要随便给昏迷病人喂食糖水以免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参考文献 1.刘春霞. 糖尿病昏迷的抢救和护理. 现代医药卫生. 2005;21(1):98-99. 2.丁冠云. 32 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护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是指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低血糖现象,诊断标准为:血糖低于3.9mmol/L,有低血糖临床表现的称为症状性低血糖,也叫低血糖症。低血糖是阻碍糖尿病人维持血糖正常的一道巨大障碍,并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一、糖尿病人低血糖的发生情况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急性并发症,血糖控制越严格越容易发生,且随着病程的延长低血糖发生逐渐增多。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避免低血糖发生。每周平均发作2次低血糖症,一生中可发作数千次低血糖,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l~2次,必须靠他人帮助救治。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比例很低,严重低血糖在2型糖尿病早期少常,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增加。 二、低血糖发生的诱因 1、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用量偏大,尤其像格列苯脲等降糖作用强且持久的磺脲类促泌剂用量偏大; 2、没有按时吃饭,或吃主食量过少; 3、运动量比平时突然增加; 4、饮酒,尤其是空腹饮白酒; 5、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引起食物中的糖类吸收减少。 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低血糖的表现可轻可重,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在查血糖时发现、或本人感知、也可被别人发现。常见的表现类型有: 1、交感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 常发生在血糖快速下降引起大量升血糖激素分泌,特别是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及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是发生,这种低血糖的症状有:饥饿感、大量出汗、焦虑不安、感觉异常、心跳加快、震颤或哆嗦。主要的体征有: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脉压增宽等,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病人和家属也能判定出来,因此病人多会自救。 2、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 见于血糖缓慢而持续下降、血糖绝对值低于2.2mmol/L的患者,主要的症状有:虚弱、乏力、头晕、头痛、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能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主要体征有:中枢性失明、低体温、癫痫发作、偏瘫、大小便失禁、昏迷等。这种低血糖严重并且危险,病人不能自救,必须靠他人救治。 夜间0:00-4:00时时一天中最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可表现为:做恶梦、梦游,早晨起来感觉头痛,或发现自己的衣服、被子、枕头都因出汗而湿了。严重时发生昏迷,必须靠家人救治。 3、儿童低血糖 儿童与成人的低血糖表现有所不同,婴幼儿低血糖全靠家长细心的观察发现。主要的表现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软弱无力、

低血糖的抢救流程

低血糖的抢救流程 概念: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2.8mmol/L,伴有或不伴有急性或进行性的靶器官损害,通常是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 紧急评估、紧急处理 采用“ABBCS”方法快速评估,利用5—20秒快速判断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最紧急状况: A: 有无气道阻塞 B: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B:有无体表可见的大出血 C: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S:神智是否清楚 如有上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应迅速解除包括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等。 次级评估与救治 1、初步怀疑的表现 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脉快、肢体颤抖;情绪激动、幻觉、嗜睡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 2、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在采取紧急处理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查血葡萄糖含量,不可在获得结果后才予以治疗。 3、紧急处理 (1)可口服50%葡萄糖100-200ml,如果没有葡萄糖可给予糖类饮食饮料。口服后要观察到患者意识完全恢复。 (2)选取大静脉建立静脉通道;予50%葡萄糖液50-100ml静注,继而10%葡萄糖持续静滴 (3)无效或无法建立静脉通道者:胰高糖素1-2mg皮下或静注、肌注,无效不重复。胰高糖素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注射5分钟左右可能起效,但是可以引起低血钾。由于该药作用时间较短,而且会再次出现低血糖,注射后要及时补充葡萄糖或者进食。 具有Whipple三联征(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08mmpl/L、供糖后症状迅速改善)者可以确定诊断。

低血糖症的进一步治疗原则 (1)平卧休息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和呼吸。 (2)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3)对于烦躁、抽搐者可给地西泮5-10mg或劳拉西泮1-2mg静脉注射镇静。(4)病情严重者可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或者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5)稳定后、并且血糖回复正常水平,留院观察2-4小时。 寻找病因并相应治疗。除去诱发因素。

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的降糖治疗

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的降糖治疗 发表时间:2016-07-28T14:38:04.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作者:郭莉1 刘占中1 张旭2(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对一例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以期找出预混胰岛素的合理使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郭莉1 刘占中1 张旭2(通讯作者) (1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江苏徐州 221000) (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不同使用次数在控制血糖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对一例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找出频发低血糖原因并对症治疗,更改治疗方案。结果:将患者降糖方案进行更改,由每日两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改为每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出院。结论:降糖方案由2针预混胰岛素改为3针预混胰岛素,午餐前加注一针预混胰岛素,有利于控制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水平,同时可减少早餐前及晚餐前胰岛素使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低血糖;预混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26-02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斐然,但对预混胰岛素的使用次数及时间的研究却很少,合理的安排预混胰岛素的使用次数除可有效控制血糖外,还可大大降低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一例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以期找出预混胰岛素的合理使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体重指数为23.10kg/m2,因“消瘦、口干7年”入院治疗。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减轻,由80kg逐渐降低至70kg,伴有口干、饮水增多,未就诊。4年前行胃穿孔手术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给予格列美脲(2mg qd)、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 qd)、阿卡波糖片(50mg tid)口服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1年前至我院门诊,查HbAlc达9.6%,尿微量蛋白大于300mg/L,A/C>117,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8-18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偶发午餐前低血糖,遂将降糖方案调整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4-16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该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达170/100mmHg,口服吲达帕胺片(2.5mg qd)、奥美沙坦酯(20mg qd)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控制血压,血压控制于150/90mmHg;2009年于我院行胃穿孔修补术,2012年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高血压(2级,很高危)。入院后初始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8~16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予以吲达帕胺片(2.5mg qd)、奥美沙坦酯(20mg qd)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控制血压。后因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偏高,调整胰岛素剂量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6-9-9u,患者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仍高,而夜间血糖偏低,故将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剂量改为14-11-8u,患者血糖控制稳出院。 2.讨论和分析 T2DM治疗上选择以饮食和运动疗法为基础,一般由单个口服降糖药物治疗[1]开始,当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调整降糖方案,可联合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理想的血糖控制方案应该是在降低血糖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同时减少血糖的波动[2],从而减少对靶器官的损伤[3]。该患者因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下降,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频发低血糖,该患者频发低血糖的原因,应如何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该患者使用2针预混胰岛素后反复出现低血糖现象,可能由如下原因引起①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达7年之久,胰岛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差;②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对胰岛素的降解及清除能力下降,易于出现胰岛素蓄积现象;③门冬胰岛素30包含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及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即含有短效和中效两种胰岛素,二者在作用时间上有重叠,易于出现低血糖现象;④患者在饮食及运动方面不规律。以上均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出现较大的波动,进而会对靶器官产生严重损害。 从患者每天的血糖监测上可以看出,患者午餐后、晚餐前血糖升高明显,主要是由于早餐前予以的门冬胰岛素30的作用随时间而逐渐减弱,无法控制午餐后及晚餐前的血糖水平;患者出现早餐后、午餐前低血糖,主要在于早餐前予以的胰岛素剂量偏大,而夜间的低血糖现象,主要是晚餐前使用胰岛素剂量较大;所以本例患者的降糖方案由2针预混胰岛素改为3针预混胰岛素,午餐前加注一针预混胰岛素,有利于控制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水平,同时可减少早餐前及晚餐前胰岛素使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该患者胰岛功能较差,且肾功能下降,将2针预混胰岛素调整为3针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合理。此外,可以为患者进一步优化降糖治疗方案,可以给予患者四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若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以给予胰岛素泵治疗,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使用效率,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减少低血糖风险。 3.小结 该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将2针预混胰岛素调整为三餐前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可有效维持血糖平稳,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4],减少血糖波动,防止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进展[5]。患者血糖控制平稳,可选择四针胰岛素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 【参考文献】 [1]俞匀,卞茸文,欧阳晓俊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降糖方案转换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10):823-842. [2]苍爱军,闫明,王雨等.3种门冬胰岛素30联合用药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影响的比较[J].药品评价,2013,10(2):35-39. [3]杨东明,何华伟,鲁立文等.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777-3779. [4]童跃.门冬胰岛素30不同次数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72-74. [5]钟玉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6A):44-45.

相关主题